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人文桐乡

2024-05-19

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人文桐乡(共5篇)

篇1: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人文桐乡

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人文桐乡

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人文桐乡,是桐乡市委确定的`5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向此目标奋进.

作 者:王蕾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桐乡市委 刊 名:江南论坛 英文刊名:JIANGNAN FORUM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人文桐乡

一、规划建设生态校园, 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校园实体文化, 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化形态, 是发挥育人作用的物质环境, 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 是感受得到的显性文化形态。它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环境文化, 如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二是设施文化, 如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等。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 既是校园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备, 又体现了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特征。

大海林局第一小学1952年建校, 是林业局建校最早的一所窗口小学, 在地理环境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在环境和设施文化建设方面, 一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 从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等方面入手, 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彰显校园物质文化;另一方面, 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 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 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体现美。

首先创新校园绿化。校园内师生有指定的绿化责任区, 让师生按自己的设想去种植花草, 抚育树木, 自己设计标语, 自己勾画创意, 独具匠心。一片片风景区就是师生的精神家园, 真正起到了每一棵树都寓意, 每个景点都启智, 每一处风景都蕴涵师生辛勤的汗水。其次弘扬楼道文化。在每个楼层分别展示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特色图片, 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根据各年级特点分别设置文化墙, 以班级为单位, 自由选择主题进行布置, 展现班级特色文化, 学生在这种搜集、吸纳和传播中提高能力、掌握本领。第三创建团结协作的办公室文化。借助团结协作的办公室文化点燃教师的理想信念。以各学年组办公室为单位, 自由设计文明向上、温馨真挚的一句话作为组室格言。讨论选择格言的过程也就是师德反思过程, 以行动践行格言就是师德重塑过程。第四创建奋发向上的教室文化, 激励学生努力奋进。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图书角、成长区、感恩录无不给学生带来了温馨和愉悦, 再加上“七彩晨光”、金太阳广播站、宣传栏、绿雪儿文学社等宣传阵地引导学生, 使校园到处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让师生成为环境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让校园环境文化成为学校“活”的景观。

二、打造品牌书香校园, 营造书香育人氛围

学校自2003年起, 提出打造品牌书香校园的战略, 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营造书香育人氛围。首先立足乡土人情, 依照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及雪乡旅游、木材生产等支柱产业开发《林海乐章》、《小小信息港》、《课堂内外》等校本教材,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第二为教师提供充足书源, 倡导一日三读, 让教师有时间读书, 让教师有毅力读书, 使教师明白读书才能促进业务提升, 思想进步, 读书是人的存在和精神生态的绿化。第三为加强教师的文化内涵, 每周四创办读书沙龙, 以不同的交流方式, 让教师感受经典专著中流淌的先哲智慧, 让阅读成为一个人崇尚的生活方式;每周五举办教师论坛, 为教师的理论提升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定期开办文化之旅, 通过校园艺术节、基本功竞赛展露教师才能, 陶冶艺术情操, 形成多姿多采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着力打造人文校园, 发挥学校文化整体效能

在实践中, 第一小学把人文校园建设划分为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建设。针对学校现状, 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合作、主体创造、和谐发展教育理念”, 逐步形成“人和、心和、团结、共进”的校园文化精神。

(一) 构造学校人文管理文化

1.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理顺学校内部联系, 强化管理层次性, 岗位责任制, 领导干部主管年级工作制,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位教职员工, “以人为本”,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挖掘教职员工潜在的能力;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强化人际沟通的效能。关注教职工的发展, 突出教职工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校成员的工作满足感, 维护其身心健康, 激励学校成员奋发向上。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着力营造规范有序、平安文明、活泼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2.加强师德教育。以“礼仪常规和师德标准”为准则, 突出“礼仪、礼貌、礼治”, 发展学校行为文化, 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着力打造德高为范的教师队伍, 从根本上改观学校的精神面貌;继续完善校务公开、财务公开, 着力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 加强内部管理的制度建设。

(二) 有效构建教师主流文化

紧紧抓住校本培训这一载体, 针对教师多重差异, 为教师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 本着“不求人人优秀, 但求人人进步”的总体思路, 针对专业化素质的低、中、高层次, 分别提出了“讲好常态课、争取优质课、打造精品课”的分层目标, 从而有效促进不同素质教师的个性发展。目标的实施要得益于培训的力度。面对现实情况, 对全体教师进行通识培训, 解读课程改革纲要及学科课程标准, 聆听课改专家讲座, 观看教学精英课改录像, 增强教师课改意识, 提高其课改理论修养, 通过外培、自培, 开拓眼界, 改变观念。认真研究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把这些问题作为抓手进行小课题研究, 通过研究会、集体备课、专家会诊等形式共同讨论、解决。通过“十大阳光教师”评选活动, 使学校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 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的主体作用

我们一直在想, 若干年后, 学生可能忘记某位教师课堂所讲授的知识, 但永不磨灭的却是内化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文化取向。班级文化的氛围不只是学习的加油站, 还是思想深处精神的加油站。在学生文化建设中, 为学生的进步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提倡讲文明、讲礼貌, 让学生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 自我调节, 推动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自然生成。不断创新活动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通过动态的校园文化, 包括校庆纪念日、班队会、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以及科技活动等对学生强化人性化教育。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加大安全意识宣传力度, 如举行以森林防火、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禁毒等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聘请交警进行交通安全讲座, 开展“小手拉大手”安全教育活动等,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进兴.教育局长谈课程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振武.学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

篇3:打造文化品牌 建设文化名市

近年来,济宁市紧紧围绕建设“产业发达、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这一战略定位,以打响孔孟之乡文化品牌、建设独具特色文化名市为己任,紧紧依托底蕴深厚的始祖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融会南北的运河文化、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千古传唱的梁祝文化、神秘奇绝的佛教文化、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济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打造儒家文化品牌,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深入挖掘和整理儒家文化资源,是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济宁市充分利用筹建中华文化标志城、联合国设立“孔子教育奖”和世界各地创办孔子学院等有利契机,实施儒家文化品牌带动战略。自1984年起,连续24年成功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形成学术研讨、科技博览、文艺表演等为一体的交流平台,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对济宁乃至山东的旅游发展、经济繁荣和对外开放产生了重大促进作用。孔子文化节已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活动”,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与此同时,济宁市借助孔子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先后举办了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世界思想家巅峰论坛、儒家文化与企业信用高层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辉映的时代特征。我们还加强与联合国以及国际区域性组织的联系,每两年一届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倾力把济宁打造成世界儒家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

打造运河文化品牌,再现“南北通衢、碧水灵动”的运河之都。济宁运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吸纳了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的精髓,融合了秦晋文化及外来文化的成分,呈现出兼容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特色。我们紧紧抓住正在全国兴起的运河文化热、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遗产和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以河兴市”战略,突出历史文化、人文环境、自然风貌等优势,着力把济宁建设成为在京杭运河会聚南北的商贸物流中心、以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生态型文化旅游中心、山东省内河航运中心。近年来,济宁市为了突出运河古城、江北水乡特色,加快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的步伐,城市的聚集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投资16亿元的运河济宁段疏浚工程即将启动,滨湖大道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国庆节竣工通车,运河总督河院署、铁塔寺、太白楼等古迹的修复重建工作也在抓紧进行。可以预期,两三年内,济宁将再现水系贯通、水活流清、城水相依、碧水灵动的水城风貌。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构筑思想道德教育高地。济宁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活动区、金乡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梁山独山战役遗址、曲阜红二师遗址、湖西及邹东根据地遗址等等,都包蕴着极为深厚的革命历史内容。抓住“红色文化热”这一机遇,济宁市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共建成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市级基地23处;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用于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活动区、金乡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等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其中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活动区被列入全国经典景区。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发展别具一格的文化产业。济宁市拥有十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曲阜楷雕、嘉祥鲁锦、石雕、柳编等民间工艺,嘉祥唢呐、邹城阴阳板、微山端鼓腔、鱼台皮影、兖州花棍舞、任城二人斗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济宁市致力于把民俗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出台了包含财政投入、投资融资、税收优惠、土地、资产管理和经营、工商管理、社会保障及人才激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截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鲁锦、石雕、演艺等品种为主,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俗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济宁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群众分享发展成果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立足于丰富的文化资源,济宁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构建“组织机构网络化、服务对象群众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基层文化发展格局;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民间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整合发挥孔子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资源优势,按照全省整体布局,加快建设鲁文化产业园、运河文化产业带;按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围绕“孔子文化”品牌打造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着力发展一批出版、动漫、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等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同时,抓好公民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培育孔孟之乡儒雅、诚信、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和淳朴民风,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让浓缩中华民族几千年思想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孔孟之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时代风采。

全力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一项国家宏大文化建设工程,是一件大事、盛事,是山东的殊荣。中华文化标志城落户济宁,不仅仅对济宁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对推动济宁市整体工作大发展都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推动落实,进一步提高对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重大意义、重大机遇、重大责任的认识;进一步开拓视野、提升境界,使思想和工作跟上发展步伐和要求;进一步形成全民参与、人人献力、共襄盛举的氛围;要主动作为,从眼前能做的事情做起,推动孔子文化系列工程实施,为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创造条件。今年要编制完成《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等建设规划,为全面实施规划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奠定基础;扎实做好九龙山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工作;加快启动建设一批项目;抓好内涵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努力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命题,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决策,提出大力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我们将按照这一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放宽视野,提升境界,优化政策,加大投入,不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积极发挥先进文化的巨大引领作用,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名市的跨越。

Creating Cultural Brand

and Constructing Cultural City

In recent years, Jining has insisted on the strategy of “developed industry, beautiful urban and rural areas, prosperous culture, better-off livelihood, and a harmonious society”, created the cultural brand of 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built a characteristic famous cultural city, and developed the advantages of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thus furnishing life and vigor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Jining.

Deeply exploring and arranging the resources of Confucian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let Chinese culture go toward the World. Jining makes good use of the opportunities for preparing to build a Chinese Cultural Symbolic City, the International Confucius Cultural Festival, “Confucius Educational Award”, and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all over the world, is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a Confucian Culture Brand, and has established the World Confucianism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Jining tightly grasping the great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of the canal cultur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for World Heritage status, and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East Line Project, fully implements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city by the canal”. Jining will be constructed as the commercial and logistics center,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center, and the river transportation center of Shandong.

Jining greatly develops these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promotes the ability of it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t also creates a large-scale cultural industrial group by using the brand of “Confucius Culture”, develops a batch of new cultural industrial groups in the fields of publishing, animation and comics, cultural originality,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and has established a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ial base and a nationally famous cultural industrial accumulation area.

篇4: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人文桐乡

关键词:档案文化,基层建设,策略

档案文化是人类群体在实现自身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档案观、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档案文化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关系到档案建设和管理等物质层面,更关系着档案管理观念等精神层面。从这个高度上来讲,进一步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可以为我国的档案事业向前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一、加强宣传

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推动需要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同样,作为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档案文化建设也需要广大民众的关注、支持与参与。档案宣传就是为了让普通民众了解与档案工作相关的理念和制度规范,在向全社会普及档案基础知识的同时,使公众对于档案工作的作用和文化价值有所了解。如桐乡市档案部门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加强档案工作重要性、必要性与文化性的宣传,同时借助网络上新出现的主页、微博等新方式进行档案产生历史、发展情况、具体作用、工作价值等基本知识的普级,向社会民众揭开了档案工作的“神秘面纱”,增强人们的档案文化意识,使档案文化建设的理念真正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

二、营造氛围

文化工作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理念的引导,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也不例外。在“浙江记忆”文化项目的背景下,桐乡市档案部门组建专门的档案文化研究单位,开展有关档案文化建设的研讨活动,并立足于档案管理单位,积极联系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各阶层的档案文化研究人员和爱好者,深入参与档案文化的理论研究工作。当然,在重视理论发展的同时,有必要继续推进具体的文化项目建设,如可以把已设立的“桐乡籍知名人士档案库”继续予以完善;在已完成的历史名人———茅盾系列文化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现有档案资料,开设“桐乡历史文化论坛”等,充分发掘档案部门的馆藏资源,建好具有桐乡特色的档案品牌;把档案场馆全力打造成为普通公民了解本市历史和现状的的窗口,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可以了解到自己家乡的档案文化,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魅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将全市档案文化建设推向更高层次。

三、完善设施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地市及档案管理的文化特征被忽视,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大局中处于边缘地位。2011年,浙江省提出要加快档案馆基本设施建设,按“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指导各基层加大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桐乡市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牢牢抓住正在进行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良好时机,从档案事业的文化性、时代性、公共性出发,开展档案新址的建设及原馆舍改建工程。

四、健全体制

健全的工作制度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行为起到约束、协调与规范作用,同时,相关的奖励机制还可以激发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最终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桐乡市档案部门根据新的档案文化建设理念与目标,结合上级与档案文化建设有关的新理论成果,倡导建立新的与当前工作理念相适应的、与桐乡档案文化规律相适合的管理制度,以便在现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改变原先相对落后的管理体系,为档案文化建设工程的大面积推开扫清制度障碍。

五、搞好协调

在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推进过程中,档案部门的工作范围需要拓宽,比如建立名人文化档案就需要与文化部门进行协调。对此,档案工作人员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一方面防止矛盾的产生,另一方面引导其他职能部门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使更多的部门及社会力量参与到档案文化建设事业当中来,为基层档案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六、建设队伍

没有人才,任何事业都是空谈。要切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就必须狠抓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建设。一方面,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在树立责任意识的同时,自觉加强思想及专业素质的学习与提升。另一方面,各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倡导基层单位对档案部门的管理人员开展定向培养、进修、阶段性培训等,进一步加强对于地市档案牵头人和多层次高素质的专门档案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档案文化建设储备生力军。

参考文献

[1].覃兆刿.档案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健脑工程"——记忆·档案·文化研究的关系视角[J].浙江档案, 2011.1

篇5: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人文桐乡

打造儒家文化品牌,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相传太昊、少昊、伏羲出生于此,是孔、孟、颜、曾、子思的故乡。辖区曲阜、邹城两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孔府、孔庙、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称。深入挖掘和整理儒家文化资源,是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充分利用筹建中华文化标志城、联合国设立“孔子教育奖”和世界各地创办孔子学院等有利契机,实施儒家文化品牌带动战略。自1984年起,连续23年成功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形成学术研讨、科技博览、文艺表演等为一体的交流平台。孔子文化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级“中国旅游节庆精选活动”,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构筑思想道德教育高地。济宁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东起泗河之源,西临武翟山下,南到微山湖畔,北及黄河之滨的济宁大地上,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和领导济宁人民投入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革命运动中,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乐章。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活动区、金乡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梁山独山战役遗址、曲阜红二师遗址、湖西及邹东根据地遗址等等,都包蕴着极为深厚的革命历史内容。我们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建成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基地;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用于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活动区、金乡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等项目的保护和开发,其中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活动区被列入全国经典景区。

打造运河文化品牌,再现“南北通衢、碧水灵动”的运河之都。京杭大运河中段纵贯济宁全境,全长230公里。历史上,济宁曾是“东鲁之大郡,水陆之要冲”,“南通江淮,北达幽燕”,在中国运河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明清三代都把济宁作为治运、司运中心。大运河的开通和兴盛,为济宁提供了一条对外交流的大通道,使得济宁出现了“百货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繁荣景象,同时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化。济宁运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集漕运、商贸、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农业商品化于一体,吸纳了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的精髓,融合了秦晋文化及外来文化的成分,呈现出兼容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特色。突出历史文化、人文环境、自然风貌等优势,着力把济宁建设成为在京杭运河会聚南北的商贸物流中心,以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生态型文化旅游中心,山东省内河航运中心。

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发展别具一格的文化产业。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重要标识,也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发展繁荣民俗文化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济宁市拥有十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曲阜楷雕、嘉祥鲁锦、石雕、柳编等民间工艺,嘉祥唢呐、邹城阴阳板、微山端鼓腔、鱼台皮影、兖州花棍舞、任城二人斗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争奇斗艳。这些民俗文化集地域性、历史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极具个性与特色,展现了济宁独特的地方魅力。梁祝传说、鲁西南鼓吹乐等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我们对民间民俗文化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始祖文化寻根、运河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八大民俗文化旅游线路。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上一篇:收费所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下一篇:社会保障站周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