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课观摩心得

2024-04-30

分享阅读课观摩心得(共10篇)

篇1:分享阅读课观摩心得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2016年5月13日星期五,我有幸了参加在喀左四小举办的朝阳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现场会,听课、参观大课间、参观习字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辅导讲座,一天的时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除了感慨喀左四小浓浓的学风,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就是感到这次的研讨课,让我看到了以后上语文课的方向和目标,真的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观摩课上,在执教老师的指引下,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底蕴,其妙处不仅仅在于多认字,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的沉淀。而讲课教师都是在把主题阐明之后运用巧妙的过渡就把我们自然的代入了主题阅读中。

另外,主题阅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大问题,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这一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写作难,就是因为阅读少,没有素材,没有语感。多读书,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在主题阅读课上,教师和学生积极、畅所欲言,态度积极活泼,看的出来,他们对于主题学习是充满信心和热情的,这说明主题学习是实用的,是我们要必须要学习的,必须要运用的。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教学

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创新地运用主题学习的方法,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我的感觉中,主题学习做到了透过一个个小小的主题,让学生看到的是具体生动的世界。

大新房子小学

篇2:分享阅读课观摩心得

道明外国语学校 彭小凯

这学期我读了李本友《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一书,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微课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让我了解了微课的发展情况。同时探究了微课的基本原理和微课的开发制作技巧等,使得我从中汲取营养,开阔眼界。

一、认识微课。

我心目中的微课既简单又复杂。简单之处在于它看上去就是一段短小的视频,时间短,内容少,整个过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复杂之处在于能在较少的时间里,通过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所以所谓的“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可以利用电脑上的录屏软件就可以完成最方便、快捷的微课制作,它带给学生的是注意力十分集中的微学习。

二、了解微课

有人这样形容微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体的相关课程教学资源,也包括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长度一般在10分钟以内,以一个或数个小知识点为核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它虽以微视频为主体,但绝不是课堂实录。微课之“微”,主要体现在课程时间短,授课的知识容量小等方面。对比现今的课堂,它更有故事感,易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授课方式上更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灵活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与学生有效互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它其时间短,它又舍弃了教师形象,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出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重点、难点、易错点,使之扩展学习、迁移应用。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多余的、无关的甚至是无效的中间教学环节,如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与同学讨论、分享、交流、回答,容易的内容可以跳着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看的时候可以线上做练习,做笔记。这样的学习效率超乎寻常。

三、学习微课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对微课的权威界定,都只是凭借所见有限的微课课例去学习揣摩,那么我们初识者怎样去学习呢?我认为我们只要借助视频把在教学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记录下来,它不是一堂“大课”的压缩,也不是传统授课的视频,而是一个知识点高度的浓缩或富有创意的展现,是浓缩的精华,是我们的精彩亮相,这像极了我们常吃的精美“小菜”,会给学生带来味觉上的愉悦感。所以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且充满情景感。一段幽默的FLASH,一段生动的场景展示,一幅精美的PPT,皆可传递知识,并让学生享受其中。可见微课积聚着大能量,能够展现大精彩。

四、感悟微课

作为新技术新事物,微课从诞生之日起,认可与质疑就相伴随行。今天,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微课颠覆了传统教育,形成翻转课堂。于此,我们更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处理好快餐、中餐、大餐的关系”,它应不是“新瓶”装“旧酒”。正如中山大学教授王竹立教授所言,“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却是长期的。对于我们初识者,更不要做盲目冒进者,要从根本上加深对微课的理解;别凑热闹、追时尚、秀技术,坚持并不断完善自己对微课的独特理解,把微课落实到自己的实践教学中,脚踏实地,才能在“微课大潮”中找准方向,以免走向两个极端,成为微课的盲目支持者和完全反对者。

篇3:课外阅读分享课的有效尝试

一、操作程序

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个阶段:读——写——说——评

读——这项活动由选择读物进行阅读开始, 在阅读中进行筛选, 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 反复揣摩, 理出推荐的理由, 准备向全班同学推荐。

写——写的内容分为两项, 一是讲稿, 即推荐解说词;二是板书,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阅读课内, 在黑板上按照划定的区域板书, 内容、条目包括书名 (篇名) 、作者、出处、内容简介或精彩语段等, 约100字。

说——阅读交流分享。由推荐人上台朗读原文或简述大意, 在具体谈谈推荐的原因。此时, 台上的同学训练说——朗读或者演讲, 台下的同学训练倾听。

评——最后是教师的点评。学生推介时, 教师也作为学生之一员与其他同学静听分享, 待结束后再做适当评点, 一评推荐的文章, 二评推荐者的观点, 三评推荐者的表现。有时也让学生点评。

读没有范围限定, 完全自由, 可喜的现象是买书报的人多了, 传阅书刊的人多了。既要推荐, 总得选好的, 为了选好的, 阅读面就扩大了;既要推荐, 总得自己读出好来, 为了读出好来, 阅读也就专注了。

写是把推荐文章的信息用板书出示给全班同学, 帮助和提示听者理解内容, 把握要点。板面有限——黑板的五分之一, 时间也有限——5到8分钟, 得学会归纳, 要言简而意赅。既要板书, 字也不能太难看……

说是阅读成果的展示, 让学生上台说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朗读是展示, 讲故事或讲述内容也是展示, 而谈感想就更能体现想和说的综合能力。

评主要是教师活动, 欲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指出应当改进的地方, 肯定和表扬出色的, 以激励学生把这项活动做得更好;二是内容理解的点拨, 学生理解偏颇的, 需要纠正, 寓意深刻的需要解说……

二、活动情况

我校将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定为阅读课, 其内容为课外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分享两部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发现由于时间有限 (40分钟) , 导致课外阅读分享活动无法较深入开展, 学生只是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 部分程度较差的同学甚至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把握不准, 更谈不上读后的感受, 学生参与的面也不广, 集中在少数优生身上。基于这种状况, 从第六周开始, 我将阅读课分为独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课外阅读分享课, 每周交替进行, 这样不受时间限制, 取得较好的效果。一学期下来, 共上了7节阅读指导课和6次阅读分享课, 共推荐了32篇文章, 3部书, 共有50人次参与推荐活动。在实际活动中, 合作自然而然出现了, 这是我原先没有想到的, 如:文章很好, 好在什么地方, 有些学生怕自己把握不准, 主动找同学探究;有些同学发现了好文章, 可是自己的字写的不好或语言表达比较逊色, 需要找个合作伙伴……最多时出现1篇美文4个人推荐:一人发现, 一人板书, 一人朗读, 一人谈感想。后来还发现, 这种合作不一定是取长补短, 也有几个人愉快登场、各露一手、同享乐趣的情形。在实际活动中结成合作伙伴关系, 形成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意识, 很有意义, 打消了我先前对活动参与只集中于部分优生的顾虑。每次活动, 大部分的学生是听众。由于平时都是听老师讲, 今天换成学生讲, 颇觉新鲜, 而且内容新鲜, 增强了听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学生说到精彩之处, 就会有喝彩的掌声, 激励了主讲者, 也激活了课堂。简而言之, 这是一项对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训练的活动。我班的语文成绩名列年级前茅, 其中“阅读题”平均得分率为85.3%。成绩的取得, 充分验证了我班课外阅读实验的成效。

三、活动反思

这项活动才只是开始, 要继续开展下去, 肯定要有所改进和提高。我发现了这样三个问题, 提出来希望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指导。

1. 参与面的问题。

每节课一般只能推荐5至6篇文章, 参加的人数有限, 有兴趣的同学每一次都想登台, 而平时没有阅读习惯的同学仍无动于衷。前者精神可嘉, 不好打击;后者懒得行动, 也无可奈何。

2. 听者的收获问题。

大家坐在那儿听, 到底听进了多少?收获有多大?需不需要进行考查以促进?有个别同学每次都会把同学写在黑板上的板书抄在笔记本上, 如果能这样做, 收获肯定会更大。

3. 导向和评价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对学生学习成长最有用的书籍?是否开出推荐书目?有些文章教师也未曾读过, 怎样精准的进行评价呢?

摘要:阅读教学能够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同时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是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 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技巧进行培养和指导, 使学生爱读、会读、乐读。

篇4: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关键词:抓预习;肯取舍;悟中心;会总结

高年级的语文课乐趣在哪儿?乐趣在于能与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仔细阅读,建立文章的宏观表征,感知文章的整体,这是进入高年级后,语文课上研究最多的内容。文章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摸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是高年级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也许就因为如此,课堂的魅力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常常因为学生的精彩解读而欣喜万分,语文教师的最大乐趣就在于此。

一、抓预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分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都要求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前要独立思考。课前让学生充分独立思考,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细节,解释或阐述自己为什么。就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我享受着学生带给我的快乐,学生也享受着其他学生带给自己的思维火花,高年级语文课的快乐就在此。

二、肯取舍,抓重点段进行赏析,揣摩用词、句法、构段的妙处

备课时,我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体悟写在课文的旁边,一来可以为上课作准备,保证上课时能得心应手。二来精心组织的语言可以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只有教师语言准确,学生习作表达时才能做到准确。因为登高才能望远。

打开我的语文书,几乎每篇文章旁都注满了我的阅读体悟,到了高年级,我觉得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每堂课老师和学生都能共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悟,能否使自己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起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尤其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东西越多,就越需要教师用自己鲜活的语言、贴切的联想和飞扬的激情,刺激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能够“披情入文”,课堂语言自然也就能生动起来。语文课堂的乐趣也就在此。

[案例]

师:《乡戏》一文,通过两节课的学习讨论,大家对乡戏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农民对乡戏的喜爱都有了了解,现在请大家想想:如今乡村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农民的文化娱乐要求也越来越高,乡戏最后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会,是为什么?不会,又是为什么?

想一想,小组讨论交流。

大组交流:

生1:我觉得乡戏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乡戏的根基是人们要自娱自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娱乐项目,这样,喜欢看乡戏的人会越来越少,最后可能乡戏会变得无声无息了。

一说完,其他学生又纷纷举起了手。

生2: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因为科技在发展,乡戏会在原地踏步吗?乡戏也在发展,它会向科技索取技术来不断完善自己,使其成为大家的最爱。另外,乡戏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乡下没有城市发达,不可能有许多娱乐城,而乡戏搭台简单,且有现代化气息,所以,它会受大家欢迎的。

生3:我补充,城里的演员多了,就可以分配一些到乡里来,这样那些乡里人就可以听到字正腔圆的各种各样的乡戏了。

师:读文章真仔细,到时,说不定我们还可以看到自己喜爱的名角!

生4:现在有电脑,大家可以上网做各种各样的事,聊天、购物、看电影等,谁还稀罕看乡戏,再说现在的年轻人能听懂乡戏的,实在是太少了,乡戏成不了气候。

生5:不,因为乡戏已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和古董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戏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如坐在台下细听,乡戏里还带着地域风貌呢!比方说,江苏的昆曲(锡剧、越剧、师更正)声音尖细突出江南的小桥流水。还有以后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活儿少了,省下的时间多半用来休息、娱乐,因此,乡戏不会退出舞台,还会越来越红火。

……

学生意犹未尽。

听了孩子充满激情的发言,我兴奋不已。其时,我并不在乎这次辩论会的最终结果如何,关键是学生在整个课堂上都处于高亢和兴奋的求知状态中,课堂也因学生语言的生动,而变得生动起来。长此下去难道还怕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语文课吗?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对语文课堂语言的要求。若要学生的课堂语言生动有趣,需要以教师的语言为媒介来进行渲染传授给学生,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想让学生求知欲旺盛,形象思维见长,情感丰富且易受激发,教师教学的语言就必须力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像一块大磁铁把所有学生的眼光都长时间地吸引住。

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能畅所欲言,对富有文学魅力的文章流连忘返,就是因为有声有色的课堂吸引了他们。

关注学生的语言,让他们展开想象之翼,在语文世界里畅快地遨游,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三、设计覆盖全文的问题,悟中心

高年级的问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能涉及课文的大部分内容,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有较强的穿透力(能直击课文的要害,有正确的思维定向),有较好的探究性(能引发疑惑,有合适的思维强度)。

如,《二泉映月》中,教师问:“阿炳年少时为什么除了泉水听不到别的声音,而人到中年却能从中听到那么多的声音?抓课文的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这里不但包含了探究的指向,而且还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交流要求的提示。

《钱学森》一课补充阅读与练习册上都有有关他的介绍,我还另外布置学生回家阅读钱学森的有关书籍。课堂上,尝试着让学生交流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这样不但弥补了课文的空白,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对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很有帮助。

四、学生总结,教师提升

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会有排斥、冲撞、融合、认同,在这样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领。尤其当学生有困难不能积极举手时,更需要老师耐心的引领,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的绝妙之处,体会人物性格的美好等等。

如,课文《二泉映月》,在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后,我就自己的理解谈了看法,学生听得很专心、很投入。这首二胡曲从一声凄凉的长叹开始,接着作者沉痛叙述了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我们仿佛看见一位盲人背着乐器,拉着竹棍沿街流浪的形象。在皎洁的月光下,远处惠山清澈的泉水流淌……世界为什么这样漆黑?生活的出路,人生的希望在哪里?他用凄惨的曲调,倾吐着自己的屈辱和痛苦,诅咒残酷的现实。当炽热的感情平静下来的时候,他又渐渐陷入了沉思,“世界总有一天会变好的吧!”带着微弱的希望,音乐在梦一般的意境中结束。

教师最后的总结和提升,肯定能给孩子神奇般的力量。千万不可以学生不愿意思考就由教师代替,课堂中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或“虚晃一枪”,讨论要扎实有效。

到了六年级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来总结全文,结合板书从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思考总结,经常这样训练,就不愁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提高。

语文课,应该是教者津津有味,学者兴趣盎然。为了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摸索。扩大阅读面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搜集了一系列文章,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杂志《青年文摘》《读者》等,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同时,我还把自己订阅的杂志直接给学生阅读。

高年级语文课堂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吴建英.巧妙运用丰富的材料,动态生成灵动的课堂.时代教育,2012(1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丽华新村第二小学)

篇5:分享阅读课观摩心得

心 得 体 会

石峰学校 李高均

2018年10月11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江安县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中心承办的“2018年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优质课观摩活动”,活动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宜宾实验外国语学校举行。通过两天紧张的听课观摩学习,让我心理上产生了巨大震撼。

一、认识了群文阅读的意义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

二、体验了教师深厚的底蕴、扎实的基本功。

这次观摩课参赛教师是来自宜宾市7县3区的十二个优秀团队,36名优秀教师。3人为一个团队,一人负责说课,一人负责上课,一人负责说教学反思。他们参赛的团队精神和个人素质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个人素质和穿着打扮,都得体大方。这次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罗冲老师的《古诗中的家国情怀》和金蕾老师的《悲喜总关情》.他们的教学采用说唱,情景等教学,生动活泼,令整个课堂充满了古代韵味,学生积极性高,更让学生入情入境。正是一次次激情的阅读让课堂出现了几次令人赞叹的高潮。同时这些老师们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机智突破和对学生回答的巧妙评价无不展示了他们深厚的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

三、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很到位。

老师们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阅读,利用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学习中还穿插着默读、示范读、个别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以读代讲,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突出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四、学以致用,加强学习,不断学习。

篇6:优质课观摩心得

---信息系 魏娇娇

我校自开展了公开课、示范课以来,我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精彩课程,这使我深刻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后,被她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她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潘静和杨小利老师的数学课,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老师自上课至课终,老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在两节公开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每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这些教师都处理的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教师及家长。看到张小营和蒲英杰两位语文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当我听着这两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丁宝倩老师在教学《汉字英雄》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复习知识,一边比赛答题,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丁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张夏芬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两位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她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主题阅读展示分享课型

湖村中心学校 陈显平

展示分享课,就是复习巩固课,在于巩固学习成果,达到有主题的、系统的、相对集中的复习一个单元中“一主两翼”的读背内容。也是整个单元教学的总结,与“单元导读”课首尾照应。

展示分享课的教学目的: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深化单元主题。展示学生在本单元积累的诗词、经典片段,为学生提供展示积累的平台。

展示分享课的教学原则:贯彻“不求知识同一,鼓励自主创新”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我的课堂我做主”。同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展示分享课型的教学内容:展示分享课是大单元14课时教学的最后一个课时。作为复习课,其展示分享课有其独特性:第一,这个复习可以“一主两翼”的内容(或其他课外阅读内容)为基础;第二,这个复习课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主,学生要有备而来;第三,这个复习课不同于传统的基础训练课,是一大单元主题的分享,是有主题的复习与展示(所以又称主题诗会)。

展示分享课型的课堂结构:展示分享课型的课堂结构,有时类似于班会课,有时类似于基础训练课,有时又类似于一节考试课„„也就是说,展示分享课型课堂结构也因课堂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常用的几种方式有:

单元导读背诵环节+名言分享环节——讲故事环节+情感诵读环节。整体诵读环节+主题分享环节+情感诵读环节。

名言分享环节+名言对应文章阅读环节+自写小诗展示环节。词语归类环节+连词说话环节+课本剧表演环节。„„

“展示分享”课的教学流程,一般分为三个模块:

1、整体背诵(5分钟左右)。全班齐育本单元要求背诵积累的诗词文段和以前积累的诗词歌赋。一方面是检查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再次复现,与遗忘作斗争,加强记忆,巩固与知。书声琅琅营造课堂气氛。

2、展示分享(30分钟以上)。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全体学生展示个性化的积累和独特的感受。这个环节是重头戏。要放手给学生自主展示,发言面要广,教师适当点评。

3、深化诵读:(5分钟左右)可以全班学生参与,也可以小组表演。可以配乐朗诵,将课堂推向高潮。也可以另外学习新的内容,拓展新的领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九州神韵》展示分享课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第六单元的学习结束了,这节课就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展示分享课,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我们来感受祖国秀美的山川:(教师根据图片讲解)

群山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仿若人间仙境;湛蓝的天空下层林尽染的秋山,这是只属于秋的绚烂;山绕着水,水绕着山,山和水相依相伴,多么缠绵的画卷;奇峰林立,怪石俊秀;海天相接处,一轮红日跃出海面,霎时间大地阳光灿烂,多么壮观。

师:孩子们,第六单元从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文章中为我们展示了九州神韵,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文中,去感受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二、展示分享:

师:我们依然从单元导读开始,我们来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单元导读)师:好,孩子们,下面我们首先到诗词中去品味蕴藏在其中的九州神韵。我们先来背诵语文书上的两首诗。

(课件:第一章:课内诗词篇)生:集体背诵两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太有韵味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你最喜欢的诗词,并且说明你为什么最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的诗歌是《敕乐歌》中的一句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我仿佛看见了草原上的风像梳子一样掠过,草原上的草一起向风的方向倒伏下去。

师:多么辽阔的大草原!

生:我喜欢《西湖留别》中的一句话: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从这句话中我感觉到了作者对西湖的恋恋不舍之情。

师:西湖景色,人间天堂!

生:我最喜欢《游山西村》的一句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你以为前面没有路了,但是前面还是有路的,不要绝望。

师:是啊,这首诗不但告诉了我们这个漂亮的小山村山环水绕,而且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记住(师生和读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不但蕴藏着美景还蕴藏着人生哲理。

生:我最喜欢《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从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积雪融化的情景。

师:积雪融化,流水潺潺,如诉如歌。

生:我喜欢《山居秋暝》中的一句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因为我似乎看到明亮的月光穿过树梢照射在清澈的泉水上。

师:月光笼罩下朦胧的美。

师:还有的同学想说,时间的关系我们分享到这。有的同学和我说他不只在诗词中品味到了九州神韵,在经典和新语文的其他文章中也找到了祖国的美景,现在我们也来分享。

(第二章 课内散文篇)

生:我喜欢《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自然段(朗读)。这段话为我们描写了美丽的珊瑚,可爱的海参,龙虾,这里的物产丰富,我多想去看看啊!

师: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镶嵌在祖国南海的一颗明珠。生:我喜欢《香港,璀璨的明珠》第三自然段(朗读)。香港的美食真多,真好吃。

师:你想吃吗?

生:我喜欢《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朗读),这段话告诉我们西沙群岛的鱼很多。

师:是的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师:两个字送给西沙群岛什么? 生齐:富饶。

生:我喜欢《美丽的小兴安岭》第四自然段(朗读),我感受到了,那里不但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师:我们家乡群山环绕,每到秋天物产丰富。生:我喜欢《长街灯语》第一自然段(朗读),为我们描绘了北京夜晚灯火灿烂的画面。

师:我发现我们班同学在下面悄悄的看自己的准备的作品,想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祖国美景,现在是你们的舞台。

(第三章 课外积累和自创篇)

生:我积累的一段话和同学们分享: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泛青,菜花金黄。我感受到春天无处不在,都很美丽。

师:春无处不在,现在是冬天,春天不会远了。

生:我用诗歌的形式体现家乡的美(生朗读自己写的诗歌)。师:家乡四季风景如画。

生:我也用诗歌体现家乡美(朗诵诗歌)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你对家乡深深的爱。哦,把你举过头顶的画给大家看看,你能说说你画了什么吗?

师:你拿到的是照片,请你来介绍吧。生:我的照片是大海,看着大海我的心胸变得很开阔,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站在海边向远方望去,只见白茫茫一片,大海和天空融为一体,分不清哪是大海哪是天空。

师:辽阔的大海让人的心胸很开阔。你也画了幅画,举起来,介绍一下。生:我来唱歌《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师生一同拍手。掌声热烈。)师:真动听。

师:有的同学没有来得及展示,把我们准备的资料举过头顶,环视一下。我们的祖国秀美可爱,让我们用一首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我爱你中国》(集体朗诵)。请同学们接着说,用一句话把你的爱表达出来。

生:我爱你西沙群岛富饶的物产。生:我爱你香港五颜六色的烟火。生:我爱你黄山上奇形怪状的奇石。生:我爱你那犹如巨龙的长城。

生:我爱你小兴安岭又肥又胖的黑熊。(师生都笑了)师:黑熊冬天饿了就会舔自己的熊掌,很可爱。生:爱你海滩上美丽的浪花。生:爱你美丽而富饶的南海。生:爱你那古老的故宫。生:爱你泰山的雄伟。

生:爱你那美丽的三潭映月。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一簇簇的美景令我们目不暇接,我们把对祖国的爱汇成深切的呼唤:

生接: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师:让我们把对祖国饱满的爱汇成优美的文字整理到花间集上。这节课的分享在同学们出色的表现中获得了成功,把掌声送给你自己。

下课!

点评:

一、能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该课的最大特点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

学生自主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给学生在本单元的积累创造一个出口,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和分享他人的学习体会和积累所得。教师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课前准备充分,课堂展示精彩。展示分享课要特别注意的是课前学生各自做准备,不要全班进行排练。课堂不要将学生展示的先后顺序程式化。否则,就会上成表演课,有“假课”之嫌。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教学机智,顺学而教,以学定教,据学评教,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三、处理好“藤”和“瓜”的关系。就内容来说,展示分享课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的是学生展示背诵的诗文,朗诵的片断,介绍的个人所得,表面上彼此没有什么联系,各自相对独立。但是“形散而神不散”,所有的内容围绕单元主题“九州神韵”展开的,由爱某处景物,到爱家乡,爱祖国,由点到面,充分体现“以藤串瓜”的教学特色。

四、处理好“展示”和“分享”的关系。展示分享课,展示是基础,分享是关键。学生先展示课内积累,再展示课外所得,温故知新,触类旁通,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文化。

篇8:分享阅读课观摩心得

[教学片断]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 弟弟跑在我前面, 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 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 我就使劲一吹, 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 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 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 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教学这个部分时, 教师先让同学们读课文, 然后让一个学生扮演弟弟 (谢廖沙) , 一个学生扮演哥哥来表演文中的情景。开始是谢廖沙在前面跑, 哥哥在后面追, 哥哥叫住弟弟后把蒲公英吹到他脸上。接着是谢廖沙假装打呵欠, 然后把蒲公英的绒毛朝哥哥脸上吹。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表演, 先是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然后是在小组内表演。因为表演的时间过长, 加之学生自制力不够强, 最后“打呵欠”变成了“打喷嚏”, 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 这个场面延续了一刻钟, 占据了课堂教学三分之一的时间。

[教学反思]其实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是让学生体会文中主人公在草地上生活的快乐情景, 进而感受蒲公英的有趣和草地的可爱。表演是一种教学手段, 但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手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 同样能够体会出孩子们的乐趣和草地的可爱。课后我一直在反思:“表演”真的能让学生感受到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了吗?学生的体验是表面的还是深层次的?这样的阅读教学有实效吗?通过反思, 我认为要使阅读教学有实效性,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是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与优劣。所以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标准。而部分教师在不了解学段目标, 不掌握学生实际的情况下, 照搬照抄《教师用书》和《名师教案》上的教学目标, 导致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出现教学目标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因此, 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之前要充分研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 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学生需要什么, 教师要教什么, 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为教学、教师和学生服务, 教学目标也才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2)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制定好后就要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所谓科学就是要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质, 围绕课标要求,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所谓合理就是要结合阶段目标和课时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 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其实每一篇课文可以用来进行教学的内容很多, 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在解读文本时的多元见解和深刻丰富的体验全部转化为教学内容。我们要大胆取舍, 因为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 要甄选出能确保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重构和整合。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寻找课文的教学重点, 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3) 恰当选择教学形式

篇9:数学优质课观摩心得

金川区宁远镇中心小学

潘万磊

4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金川区骨干教师献课”观摩活动,我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详细记,用心去体会„„真的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就这几节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为期一天的观摩课活动我们一共听取了来自区内各个学校4位教师的数学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些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各有所长,形式多样,有的将知识点用一个故事情节串起来,有的将知道点分散到闯关的要求中,有的将知识点融入到游戏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比如曹雪莲老师的《认识分数》就创设一个低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分苹果教学内容,这个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分苹果的活动。还有高艳老师在《体积与容积》一课中,引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这些都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高艳老师在《体积与容积》一课中,拿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来了解它们的体积与容积。还有杨玉琴老师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用分数当条件,让学生自己用身边的事编题,当小记者来报道,让学生自己解答。这样都使使学生对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与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高艳老师执教的《体积与容积》一课,理解体积与形状的关系时,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说体积有无变化,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够感知物体的体积。再如姜小红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中认识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姜小红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就让学生把一堆糖,拿走它的几分之一,对拿对的同学进行奖励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去认识分数,去感受规律,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篇10:优质课观摩培训心得

心得体会

韩张镇初级中学 郭帅娜

首先,特别感谢学校领导派送我参加这次优质课大赛的观摩活动,算是一种培训,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优质课是什么,经过两天的观摩学习,感到自己学到了很多很多,就像享受了一次英语微型课的大餐,每位参赛老师都表现出了高水平,功底厚,整体素养都很高,口语水平也特别的高,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次微型课参赛老师,提前一小时才能知道自己讲什么,备课准备时间如此之短,如果没有很厚的功底,上出这么高水平的课是很难想像的,要向这些优秀老师学习的太多呢。这些展示的老师,有的是发音很纯正,有的是用语精炼,也有的是很从容、收放自如等。相信这些老师只有他们平时的课上很优秀,所以这样的优质课才会这么优秀,也正如我们教师对学生所要求的,要把平时像考试,考试才像平时。

接下来我就学习以及以后提升的方面具体谈一下。

一、练就内功,重在平时。

二、作为一名老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设置,非常重视学生们的主体性,真正把自己置于幕后,放在导演的位置,把学生推到前台。所以老师在设置课堂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全面、积极去参与学习过程,真正让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同时老师也联系学科实际,让学生感悟,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的形成一种很民主,很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英语语言,浩瀚如海,讲是讲不完的,重在学习方法的引导。所以一抽到课题,大眼一观,课型是新授课、是复习课、还是练习评讲课,确定了大方向。比如确定新授课后,再看课内是口语交际课、是阅读理解课、是语法课、写作课还是听力课,然后根据课类的不同,再确定授课的目标,呈现的方式、方法,这样上课的大方向就对了。

尽管课类不同,目标不同、方式、方法不同,但都离不开老师的示范引领,都离不开学生的自学,都离不开老师的导学,都离不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监测与评价,假如把这些最根本的东西都了解透彻了,那就不会偏离目标。

实际在上课中,确确实实有个别时候,由于准备的仓促,一上课就偏离了目标。比如阅读课,不管题材是什么,议论文啊、记叙文、说明文等,阅读文章都重在引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重在技术的引导,重在思路的点播,重在理解的延伸。再比如口语交际课,那重在利用文本提供的句型和创设的情境,反复操练,不用一上课就在那里讲单词,讲句型。单词句型也不是不讲,看你用什么方式去讲,可以用自学、生生互动等方式,也可以把这个词汇或者句型学得很好,所以说,这样才会保证课堂主题不偏离目标。一节真正的好的阅读课,注重在方法的引导,让课堂既有温度,又有宽度,更有深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的创造力给诱发出来,将孩子的生命力、存在感唤醒,好的老师就像一个火种,引导着、指引着、点燃着孩子的求知欲望,引领着走上最高的山峰,欣赏更美好的风景。如果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那么课堂就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起另一个灵魂。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接下来上课要注意的问题。

一、板书问题,现在的板书已经不叫板书,而是板书设计,上升到设计,就要有板书的科学性技巧性、艺术性,所以板书不能太乱,也不能太多。板书就相当于脸面,是我们用眼睛思考的导入图,更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有目标性、概括性、启发性。所以黑板上留下了什么东西,最应该留下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是在黑板上随便写。就比如口语交际那类型的课,假设黑板上就留下几个关键句,有个学生什么都没有听,结果一抬头,就看到黑板上写着这样几句话,那他就学会了这节课的重点句型,掌握了50%,这是板书的作用。阅读课,可以从题材上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那你这个阅读课上,记叙文板书时,应该留下什么,议论文板书时又要留下什么,你的说明文又应该留下些什么,这些都要求老师做一个有心人,所以板书的优秀、规范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

课堂的活力要提升,课堂缺乏创新性,有些平淡。不管新课、复习课,课堂活力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成败,不敢说一节有活力的课一定是一节成功的课,但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定是一节充满活力的课,这个活力并不是说一节课热热闹闹的,这个活力是一节课背后的深层次的思考和内在表现。

导课的技巧,最好化繁为简,单刀直入一句话,可以一个图片、一个动作,甚至一个声音就可以导入,不要绕过来绕过去,绕了一大圈,将导课占5、6分钟,一节课一共才45分钟,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微型课不是说课,不能把教案搬到课堂上,甚至有时的教学目标是无效的,太笼统,没必要。

上一篇:煤矿隐患整改报下一篇:贯彻县委全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