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青纱帐散文

2024-04-21

难忘青纱帐散文(精选3篇)

篇1:难忘青纱帐散文

难忘青纱帐散文

青纱帐是北方盛夏时的美景,一望无际、满眼绿色的田野上,突兀地呈现一片卫兵般的高粱稞,亭亭玉立,整齐划一,或静默沉思,或喧笑吵闹,热情洋溢,青春明丽。偶一侧目,一个老者背着一捆杂草从它们身影里闪出来,抹着汗水向道边走去。

徜徉田间,脚下松软的泥土象儿时被母亲架着臂膀,光脚丫站在她的胸膛上一样,欣喜陶醉。这种感觉让我不禁想起儿时的一些事。

稍记事时,跪在炕桌旁,一边搂着瓷花碗,一边用勺子使劲地往嘴里扒高粱米饭。母亲夹起青菜叶掠过鼻子尖送过来,淡红色的米饭里藏着香面的豆子,只数着这一颗颗鼓胀得开花的豆子,在母亲赞扬声中能吃下一碗饭。

场院里有一排石轱辘,凹凸不平,相貌丑陋,常爬上去玩,疙疙瘩瘩的感觉象母亲抱起高粱杆的手。母亲高高抡起饱满的高粱穗子,奋力去击石轱辘,子粒飞溅,纷纷滚落到光亮的泥地上,扫成堆儿,再用木板铣扬开,倏地飞起一股暗红的旋风,皮屑草秸幽灵般躲到一旁,留下沉甸甸的子粒。子粒脱壳后,变成泥囤子里的宝贝高粱米,捧起一把细细端详,粒粒白里透着紫色的亮光,摩擦间萦绕苦涩的香气,似土地正对着自己哈气,意味深长地感叹岁月更迭的留香。

村东头的五保户二韩头家,又矮又小的土坯房子蜷缩在高粱影里,清幽静谧。几天没见这老爷子出来,村干部慌了,急忙解开门闩,探进脚步问候,老爷子正隐进绿荫里喝茶呢。

看那一园子的高粱稞啊,土墙头变成了花篮子,盛得满满当当的绿韵,映着小桌上的茶杯流光溢彩。八月时节,高粱开始抽穗灌浆了,顺着垄沟编步潜行,一棵棵含苞吐蕾,结节分明的秸杆旋着绿飘带,恰似模特走猫步一样,在田野大舞台上展示风采。

看着它们就想起英雄的一曼大姐,曾脚步坚定,目光炯炯地擦肩而过,短发扬起,挥掉疼爱孩子的热泪。是这青纱帐藏了她的儿女情长,藏了一张张革命战士的.笑脸,藏了他们匆匆的脚步声。听,那涓涓流淌的是什么?是升腾的绿色希望!

当太阳光红彤彤地袭来,大地才如此安静祥和。种瓜的老婆婆正在摘熟透的香瓜,篮子已经装不下了,她吃力地走到瓜棚边,那儿存了一大堆新鲜的瓜,散着缕缕诱人的甜味。一会儿,传出四轮子车突突突地叫声,不用扬起脖子找,等转过这片高粱地才能看见呢。

老支书家的这片高粱地象大地光洁的下巴上突然长出浓浓的胡子来,使得这浩瀚的北方更象男子汉。从城市到乡村,田野里有许多片高粱地,遥相互应,悄然生长。本来,高粱产量不高,大家都愿意种玉米黄豆水稻,产量好,容易侍弄。国家优惠的三农政策,让老百姓看准市场创效益,像高粱等小杂粮作物一路走俏,收益颇佳。老支书家的高粱米方圆几百里出名,他找来专家设计成小包装,形象地称——“想念黑土地”。人们争相购买,且估好用量,相约来年。

这一片片青纱帐仍然让我心生崇敬,倍感亲切。他们更象一群群生龙活虎的军队战士,不畏艰险,勇敢向前。当收获时,头顶着硕饱饱的果实,昂首挺胸,奉献给大地。

篇2:难忘青纱帐散文

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青纱帐与甘蔗林》,我理解的青纱帐是高粱地。现在我这里早已不再种植,大面积种植的是玉米。

老家今年种植了14亩。二弟三弟常年打工在外,土地由年迈的父母耕种。我们这里是黄泛区,土壤沙质,利于种植棉花,花生,大豆,玉米。棉花以前曾有大面积种植,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棉花的管理,收摘太费事,现在一般人家不再种植,在田野里偶尔看到小片,那家的主人不是要娶媳妇就是要嫁姑娘,需要用棉花做被子。大豆产量太低,市场价格不高,与玉米比很不划算,所以,整个豫东的秋天的原野就是一大片青纱帐了。国庆长假,我携妻儿回老家掰玉米。

掰玉米要做好准备,首先要准备一些塑料袋。一个人拿一个 ,顺着玉米陇一棵一棵地掰。其次还要有运输工具。现在一般用的是四轮拖拉机,也有农用三轮。在前,我家就有辆四轮拖拉机。我有个平常走神的.坏毛病,学开过几次,也没学会。家里的犁地等农活一般是由弟弟来做。后来,弟弟们都外出打工,老爸就请别人开我家的拖拉机,农活也没误过。再后来,机器旧了,也就当废品给处理掉。前两年老爸买了辆老年三轮摩托,今年掰玉米正派上用场了,由大侄子驾驶。

我干起农活来一点也不含糊,急急火火的,手脚麻利,好像与别人比赛。老爸警告我“干农活不能急,急急忙忙干一会就累了,一停下休息就误工”。妻子也答言道“瞧你干个活,好像跟别人抢东西一样”。我不顾这些,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

掰一颗玉米,把棒子放在塑料袋里,我嫌费事,索性站在两垅中间,左右开弓,把玉米棒放在一堆,一个劲往前走,四垅的玉米棒放在一起,然后用塑料袋装起来,到我装满20袋时,其他人15袋还没装满。我很得意,吹嘘说,今天我是冠军。可这样不到两个小时,我已经是汗流浃背,浑身无力了。

真正累人的是把盛满玉米棒的袋子装到摩托车上,好几十斤,抱几袋就很累人。老爸年岁已高,我不让他搬,他说自己身体很好,干这点活没事,还是劝我病刚好,就别下手了。孩子们已十七八岁,干起活来如小老虎,说我身体不好,劝我停手。妻子说“孩子们正长身体,别用太累了”,自己一个劲往车上搬。“娘疼儿,儿疼妻,闺女大了疼女婿”。这话看来一点不假。

到中午了,已经掰完了,我也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一看表,13点多了,还有十多袋没拉。我让其他人都回去吃饭,一个人留下来看护着玉米袋。我坐在玉米地里,懒得不想动一下。

秋天的田野到处是玉米,一个独坐其间,好像自己在井里,井底之蛙,只看到头顶上一片天。

天空无云,可不清澈,有点昏黄,阳光也不刺眼,风也不大,时而吹来,玉米叶沙沙作响。也是这块地,也是种的玉米,去年夏天,我回来养病,没事与妻散步到这里。玉米也是这样高,下面长了许多野草。逛了一圈,我说回家吧,口渴的厉害。妻说,你站好了,别离开,然后消失在这无边的玉米地里。不久,她抱着个大西瓜,乐呵呵的来到我面前,把西瓜往草地上一放,两拳把西瓜砸烂。

西瓜已经熟,瓤红红的,流着汁。妻掰了一块递给我,我没接,“这又不是嚼来之食?”

“这可是偷来之瓜呀”,“读书人偷书不为偷,我们庄稼人偷瓜也不为偷”,“那我也不吃”,“不吃拉倒,我看还是你渴的轻”。一晃一年多了,仿佛在昨。

也是在这块地里,20多年前的一天,不过,那是在春天,种的是麦子。我高考失败后,远离家乡,到临县去复读,一个月才回来一次。那里的条件很艰苦,自己的思想包袱也很重,情绪比较低落,回来后就与老妈一起在这片地里给麦子拔草。

我把自己的苦恼都倾诉给老妈。老妈说;小学升初中的时候,语文,数学两门考100分就录取,你一门就够了;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全乡才20多人,你在其中。考大学没考上就感觉丢人,那初中没考上的就没脸活啦。一只鸡带两个爪,只要自己勤奋,干什么职业都会有饭吃。我们祖祖辈辈是农民,就是真的考不上大学,回来当农民也没什么。

在这灿烂的阳光下,在这和煦的春风里,在这碧绿的田野上,聆听着母亲的教诲,我又有了信心、力量与希望。“乖,累坏了吧,赶紧回去吃午饭。”我一抬头,见老妈已经到面前。“妈,你怎么来啦?我吃过了,你回去吧。”我没思考,就听从了。

回到家才知道,老妈怕我饿着,一做好饭就来替我,她根本没吃。

我的眼睛湿润啦,四十多年了,春夏秋冬,衣食住行,成长发育,做人做事,升学结婚,事业进展等等无不让她老人家为我操心。而今已到古稀之年,仍亲自为我下厨做饭,怕我饿着,自己不吃,步路蹒跚地跑老远到野地来让我先回,而我虽几度拼搏,毫无建树,依旧不能改变老人艰难的现状,不能让她老人家减少对我的担心。

篇3:纱帐抒情诗歌

小时候的仲夏夜啊

稚气的梦全用白纱来裁缝

圆顶的罗帐轻轻地斜下来

星云的纤洞细孔

仰望著已经有点催眠

而捕梦之网总是密得

飞不进一只嗜血的刺客

——黑衫短剑的夜行者

只好在外面嘤嘤地怨吟

却竦得放进月光和树影

几声怯怯的.虫鸣

一缕禅味的蚊香

招人入梦 向幻境蜿蜒——

一睁眼

上一篇:柳南随笔 卷三下一篇:初三关于植树节的日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