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工期顺延及索赔

2024-05-22

2004年工期顺延及索赔(通用2篇)

篇1:2004年工期顺延及索赔

工期延误及工期顺延的如何索赔

一、关于开工日期

建设工程的开工日期应依据开工令、开工报告记载的时间予以认定。当事人认为实际开工时间与开工令、开工报告记载的时间不符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因发包人原因导致延误开工的,以实际开工时间作为开工日期;因承包人原因导致延误开工的,以开工令、开工报告记载的时间作为开工日期。

既无开工令、开工报告,又无法查明实际开工时间的,依据合同约定的开工日期予以认定。(省高院指导意见第三条)

二、关于实际竣工日期

(一)当事人对建设工程实际竣工日期有争议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以竣工验收合格之日为竣工日期;

2、承包人已经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发包人拖延验收的,以承包人提交验收报告之日为竣工日期;

3、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发包人擅自使用的,以转移占有建设工程之日为竣工日期。(司法解释第十四条)

(二)承包人已经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建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向发包人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其承包部分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发包人拖延验收的,以上述资料提交齐全之日为竣工日期。但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除外。(省高院指导意见第五条)

三、工期顺延的规定

(一)建设工程竣工前,当事人对工程质量发生争议,工程质量经鉴定合格的,鉴定期间为顺延工期期间。(司法解释第十五条)

(二)承包人以发包人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为由主张工期顺延权,发包人以承包人未按合同约定办理工期顺延签证抗辩的,如承包人举证证明其在合同约定的办理工期顺延签证期限内向发包人提出过顺延工期的要求,或者举证证明因发包人迟延支付工程进度款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对其主张,可予支持。

因发包人迟延支付工程进度款而认定承包人享有工期顺延权的,顺延期间自发包人拖欠工程进度款之日起至进度款付清之日止。(省高院指导意见第15条)

(三)承包人未能提供顺延工期的签证等书面文件,但能够证明工程存在延期开工、不具备施工条件、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加、发包人指定的分包工程迟延完工、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于承包人的原因,影响施工进度的,可以允许承包人相应顺延工期。(省高院指导意见第四条)

四、工期鉴定的一般规定

当事人对部分案件事实有争议的,仅对有争议的`事实进行鉴定,但争议事实范围不能确定,或者双方当事人请求对全部事实鉴定的除外。(第二十三条)

五、工期违约的一般处理原则

(一)赔偿损失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人工、材料、机械费用出现波动,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无约定,当事人又不能协商一致的,参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或者行业规范处理。

因工期延误导致上述费用增加造成损失的,由导致工期延误的一方承担;双方对工期延误均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省高院指导意见第十五条)

2、因发包人原因导致承包人施工期间停窝工产生的工人工资、设备租赁等费用,承包人将该费用与工程价款一并主张优先受偿权的,应予支持。(省高院指导意见第二十三条)

(二)解除合同

承包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发包人请求解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应予支持: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完工,且在发包人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完工。(司法解释第八条)

篇2:2004年工期顺延及索赔

1.1 工期延误及赶工分类

所谓赶工,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进度调整到符合要求进度的一种手段,其直接目的是缩减一定的工期,达到某一里程碑要求。当赶工发生时,科学合理地分清工期延误的合同责任是很重要的,赶工合同责任的界定是成功处理赶工索赔的基础和前提。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下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责任和风险划分的原则是:一般由雇主承担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外界风险,以及不可抗力出现时承包商的直接损失,而其余风险则由承包商承担[1]。基于这一原则,可将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下工期延误分为可原谅工期延误和不可原谅工期延误:可原谅工期延误即是因非承包商原因而引起的工期延误,如不可抗力的发生等引起的工期延误等,对于此类工期延误,承包商可依据FIDIC施工合同条件第8.4款“竣工时间的延长”等提出工期索赔;不可原谅工期延误是指因承包商自身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诸如承包商施工组织不善或承包商一方违约而导致的工期延误,对于此类工期延误,承包商非但得不到任何工期延长或费用补偿,还会被雇主以FIDIC施工合同条件第8.7款“误期损害赔偿费”的规定处以罚款。当发生可原谅工期延误或不可原谅工期延误时,合同双方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采用赶工的措施来满足要求的进度,依据工期延误的责任可将赶工分为以下几种(见图1):

对于承包商自身原因引起的赶工,FIDIC施工合同条件第8.6款规定有2种处理方式[2]:一种是根据工程师的指示修订进度计划,实施赶工;另一种是同意工期顺延但要求承包人承担误期损害赔偿费。对于非承包商原因引起的赶工,FIDIC施工合同条件第8.4款规定承包商有权提出延期申请和获得延期。对于推定赶工,文献[3]认为:推定赶工是指当承包商被要求按原计划完成已经被延误的进度或工程量增加的工作时,雇主拒绝了承包商工期延期的申请而引起的赶工,且在后续的评审中能确定承包商确有延长工期的权力。对于不完全顺延工期引起的赶工,笔者认为主要是非承包商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在承包商提出工期延长的申请时,雇主出于某种考虑而未完全顺延工期,即在部分顺延工期的基础上要求部分工程赶工。

1.2 赶工导致费用增加

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3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在确保工程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工期和费用之间存在一个关系曲线[4](见图2)。

从该曲线可以看出,成本曲线上存在一点,该点所对应的成本最小,一般认为,仅就工程自身而论,该点所对应的工期即为最优工期,该点即为项目管理中追求的工期和费用最佳拟合点。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下,雇主在选择承包商时往往只提出工期目标要求,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其投标报价及资源配置计划往往也是基于最优工期下或接近最优工期下的承诺。当发生赶工事件时,为保证工程质量,缩减工期必将导致成本的增加,这部分因赶工而形成的附加成本开支为赶工导致的增加费用。

1.3 南水北调某工程赶工事实的确立

南水北调中线某工程(以下简称中线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06年3月,竣工日期为2007年10月,其中主体工程完工日期为2007年6月。施工阶段因场地移交等原因导致了整个工程延期开工6个月,开工后又因筑堤缺土、设计变更及工程师指示暂停施工等原因导致了工期损失6个月,致使工程在原合同工期内非承包商原因导致工期损失12个月(索赔工期)。在工程发生工期延误过程中及后续的施工中,承包商多次以书面形式提出工期延期申请,鉴于该工程工期的重要性,雇主最终允许主体工程完工日期顺延至2008年4月底,全部工程竣工日期顺延至2008年8月,从而导致了该工程主体工程的赶工。赶工的原因为雇主原因引起的不完全顺延工期赶工,赶工的作业范围为全部剩余主体工程,需赶工的时间范围为5个月,以不计水情、气候等其他因素论,其中赶工缩减工期为2个月。

1.4 赶工措施的确立

实施赶工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增加资源,包括设备和人力、增加工作时间、增加作业面、强化施工队伍或分包队伍、在满足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的情况下简化工序、降低技术要求等。采取恰当的赶工措施和合理地安排赶工计划是决定赶工能否成功的关键。鉴于该工程工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与雇主方多次协商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a. 在原有工作面继续施工的基础上,增加多个施工作业面,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部分原计划按顺序施工的工作予以调整,进而采用平行施工以保证按时完成工期。

b. 赶工期间,人员和设备均采用“双班制”,为保证主体工程工期目标的实现,对于两座桥区(因工作面移交时间晚且工作面范围大)采用“3班制”作业。

c. 赶工期间,在进行渠道机械化衬砌的同时,在多个桥区段同时开展人工衬砌作业,人工衬砌所需模板数量、工器具、养护材料等周转性材料均按各工作面平行作业配备。

d. 赶工期间施工安排已打乱了原计划的施工顺序,大部分工序由原计划的顺序施工调整为赶工期间的平行施工,从而导致了部分材料和土方的2次倒运。

e. 赶工期间因各种资源的配备及材料的使用等均为非合理的和非优化的配置,从而导致了赶工期间施工作业效率降低、存在窝工现象等。

2 不完全顺延工期赶工索赔的处理

2.1 不完全顺延工期赶工索赔处理程序

赶工涉及的工作内容众多,尤其是当采取全面的赶工措施时,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更是非常繁杂。为此,在赶工的过程中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及时得到合同双方的确认是很有必要的,这往往也是决定赶工索赔能否得以成功处理的基础和依据。相对于其他赶工索赔而言,不完全顺延工期赶工索赔的处理程序和方法是相同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索赔的对象是无法得到合理工期顺延的那部分工程,对于得到合理工期顺延的那部分工程则不能提出索赔,在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如何依据合同科学合理地评估赶工的起因及由此而增加的费用。针对不完全顺延工期赶工索赔在过程处理上的特点,中线工程赶工的实际处理程序如图3所示(后续协商略)。

2.2 赶工资源的对比

赶工资源的对比是处理赶工索赔中最基础的工作,赶工资源对比不仅要对比赶工前后施工强度的变化,还要对比各种资源的变化,包括增加的人员数量和延长的作业时间、增加的周转性材料及工程量、增加的工器具及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数量、增加的各种措施内容及工程量等。赶工资源的对比结果是计算赶工索赔费用的依据。

确定赶工前承包商的资源配置量通常是以承包商投标时所承诺的为实施该部分工程所投入的最大资源配置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因存在众多的变更而导致投标时的资源配置计划与实际施工时相差较远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若仍采用投标时的资源配置量作为对比的基准显然是不合理的。本工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筑堤和桥梁方案变更等原因导致了后续作业的施工顺序发生了改变,鉴于此,承包商在变更发生后立即对后续的剩余工程进度进行了调整并得到工程师的确认,为以后的赶工索赔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对比基准。

2.3 赶工索赔费用分析方法

赶工索赔费用是指因赶工而导致的附加成本开支。笔者认为,在处理赶工索赔费用时,宜采用“实物量法”计算,因赶工而涉及增加的资源投入数量均应以经工程师确认的承包商同期记录为准。赶工费用索赔构成如图4所示:

2.3.1 增加的人员、设备费计算

因赶工增加的人员、设备费包括增加的进出场费,人员延长作业时间、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作业工资增加费,夜班作业津贴,节点工期奖励、机械设备使用费用等。对于增加的人员、设备进出场费可按照实际进场的路线及费用计算,但最远不超过项目所在地至承包商总部所在地间的路线;对于因延长工作时间、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作业,夜班作业津贴等费用的计算,要不低于该项目所在地的工商行业现行标准和条件或不低于当地类似项目的工商行业现行标准和条件。其中,所执行的标准应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

2.3.2 周转材料摊销增加费计算

赶工期间因调整了部分工序安排,增加了工作面,使得原计划顺序施工的项目调整为赶工期间的平行施工,额外地增加了施工消耗性和周转性材料,此外因平行作业缩短了作业时间,也减少了部分周转性材料的周转次数,增加了摊销费用。

中线工程因存在6座跨渠交叉建筑物而导致渠道机械化衬砌无法连续进行,按投标时的施工规划,这6个桥区段计划由1个人工衬砌队顺序施工,需8套模板即可周转开。在赶工期间,为保进度,采用3个人工衬砌队同时进行施工,与原计划相比模板增加了16套,同时每套模板平均减少周转20次,由此产生的模板摊销增加费即为该部分的索赔费用。

2.3.3 效率降低损失费计算

增加资源的投入量和延长作业时间是赶工中最常采用的措施,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一般而言,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其制定的资源投入计划应该是最优或接近最优的,但通过进一步增加资源配置来提高效率的潜力并不大,往往会因赶工干扰或长时间高强度作业而降低工效。施工效率降低常常不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出现,但是它客观存在并为国际惯例所认可[5]。赶工期间因大量的资源投入和长时间的高强度作业而导致的施工效率降低较为明显,处理该类问题目前并没有一种比较合理和准确的方法。中线工程在计算该部分索赔费用时,采用了工效降低索赔估算模型,即:

人工费/设备工效降低损失费=实际开支的人工费/设备费-投标报价中的人工费/设备费

此外,效率降低损失费计算也可采用费率估算法,即以实际发生的人工费/设备费为基数,按商定的效率降低系数取值即可。

2.3.4 赶工增加的其他费用计算

赶工索赔的其他费用包括因赶工而增加的间接费、赶工实施中企业应得的利润及应承担的税金等。关于增加的间接费一般只计算到现场管理机构人员工资增加费;利润和税金的计算原则可采用投标时的标准计算。

3 结 语

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时因受巨大的工程规模和复杂的周边环境的影响,工期延误时常发生,一旦关键线路上的工期发生了延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采用赶工的措施来缩减剩余工程的工期。在处理赶工索赔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a. 当今国际工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往往形成买方市场[6],承包商的投标报价及施工强度安排等都是以招标文件及工期目标为基础的,因此,当发生赶工时,应及时地将赶工索赔的意向通知工程师和雇主。即便是非承包商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事件发生后,工程师和雇主一般不会主动通知承包商,而是要靠承包商自己去发现,否则也将失去应有的索赔权利。

b. 当赶工事件发生时,科学合理地分清工期延误的合同责任是很重要的,工期延误合同责任的界定是成功处理赶工索赔的基础和前提。

c. FIDIC施工合同条件下,对于不可原谅工期延误所引起的赶工,承包商无权提出任何索赔;对于可原谅工期延误,雇主并没有合同权利来强迫承包商实施赶工,若进行赶工,雇主必须与承包商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承包商有权拒绝赶工。

d. 鉴于赶工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雇主及工程师在决定是否采取赶工措施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分析。作为赶工执行的主体,承包商在赶工实施前应尽量就赶工所涉及的工作范围、赶工时间范围、赶工措施计划及赶工费用计算方法等与工程师和雇主达成一致意见,并及时将赶工费用估算通知工程师和雇主。

e. 在赶工执行过程中,承包商应及时地做好现场各级别人员的记录、各类设备的记录和各种因赶工而增加的材料使用记录、各种因赶工而增加的措施费用等。在做好这些资料记录的同时,还应及时得到工程师或其现场授权助理的书面确认。

参考文献

[1]谭大璐,康志华,尹健.1999新版FIDIC合同条件责权分析[J].武钢技术,2002,40(3):50-52.

[2]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FIDIC施工合同条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9.

[3]樊思林,廖波,于守才,等.浅谈国际招标工程施工中的赶工索赔处理问题[J].西北水电,2001(2):20-23.

[4]张鸿喜,付延敏.FIDIC合同条件下的赶工问题[J].人民黄河,1999,21(4):28-30.

[5]董建军,王宏亮,徐德毅,等.水利水电建设索赔、争端与仲裁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84.

上一篇:怎样写语文教学评课稿下一篇:招标采购平台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