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2024-04-13

鄂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

篇1:鄂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旗杆和影子》

我的课后反思主要是针对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进行的,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课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科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良好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一、脚踏实地的实验探究

本单元包含的内容较多,首先是太阳的位置变化特点和利用位置变化来辨别方向;其次是交流影子的特点,并且做到了学生能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做观众会给予喝彩;学生设计实验有困难,教师是朋友能提出建议;学生无法进行的实验,教师是帮手给适当援助(如拓展练习课件演示等)。

二、宽松祥和的学习气氛

在这单元的课中,我始终是学生忠实的朋友,学生有了发现,可以随时与老师交流;有了困惑,就能得到有效的引导。课件的选用必要、实用,的的确确是在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服务,学生观察、发现、猜想、实践、操作、延伸及应用,各环节设置紧凑、合理,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

《影子为什么会变化》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引导提升,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实现科学学习的真正目的。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导入、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分组实验、指导观察、汇报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研究专题“学生分组实验中观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活动在和谐、宽松、融洽的氛围中展开,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充分激发,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不断增强。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太习以为常了。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但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学生忽视。一方面,学生对宇宙万物怀着与生俱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对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设计本单元时,要领着学生到教室外面,或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感受这种自然现象,并让学生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去探究的科学道理。

三、巧妙有趣的知识链接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引导提升,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实现科学学习的真正目的。

《旗杆的影子》这是一节以观察和模拟实验为主的课。课中,在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时引导回忆生活中的经验;交流影子和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都体现了这一点。自然界是最准确的实验室。这节课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做影子游戏,还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去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我想这是任何模拟实验都无法比拟的。

第二单元 《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课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科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良好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一、激发探究的欲望 探究是学生的天性,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科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不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动物和植物学生都很感兴趣,当提到寻找动植物时,学生兴趣极高,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学生较易于接受。在每一节课上先欣赏动植物调动学生积极性,制定观察计划,强调注意事项,确保观察任务圆满完成;由于课前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本次寻访任务完成较好。同学们通过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等观察方法,了解到植物的不同,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增强了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主动直接的参与了整个教学活动,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充分体现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主体意识,同时尝试了解决科学探究问题过程与方法。

二、创设探究的问题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预测和假设,然后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演示,引发学生的“旧问”。有了这些他们很早就想了解,但又一直未能如愿的问题,学生必然会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不及待的探究热情。

三、注重探究的方法

“动手做”是科学课的灵魂。强调动手做就是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只有学生亲自做了,亲自探究了,才能培养他们的能力,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教师要彻底打破旧的教学观,为学生创造动手做的机会,为学生开发学习资源和器材,给学生尽量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刀实枪地进行科学实验。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还要去思考,去动手操作。但在本单元活动中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观察前,虽然多次叮嘱对不知名不了解的动植物不要用手触摸,可是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心,用手轻轻触摸这是很危险的,在今后的活动中值得深思。

篇2:鄂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通过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我们居住的星球”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无限宇宙”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大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视野,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生物的演变”“月球”“太阳与太阳系”“无限宇宙”等内容。

二、班级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三、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要求

1、“生物的演变”将让学生了解生物的样子,人类认识生物的历程,知道化石的形成过程。

2、“月球”是培养孩子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进行模拟实验、查阅书籍和其他信息源等方式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太阳与太阳系”单元让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主要提供者)”来认识,并开展探究活动。

4、“无限宇宙”这一单元使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了解人类对宇

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五、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生物的演变(第一周~第四周)

第二单元

月球(第五周~第七周)

第三单元

太阳与太阳系(第九周~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

无限宇宙(第十三周~第十五周)

篇3:鄂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中年段的学生, 只要写作文就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老师, 我没什么好写的。”话语中, 虽有困惑, 但也不乏推托之意。浮躁的心理, 畏难的情绪, 时常阻碍了孩子们学习的脚步。学生在写作文时不知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 写清楚。笔者认为, 正可以借助文本, 一点一滴地教学生写作文, 学以致用, 使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得到和谐的统一。

设计理念:因此, 我们的目的不只是在课堂上读故事, 知内容, 识名人, 学字词。课文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去了解, 课文里有闪光的人物品质等待咱们去发现, 课文里更有宝贵的学习方法需要大家去探究。纵观教材在本单元中的作用与地位, 针对现今学生的学习状况, 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弄清两条线, 学习好精神

1.找准切入点, 感知人物

学生们认识了文中的两位主人公———莫泊桑与福楼拜, 学生在感受到莫泊桑之所以能成为文学家是因为他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和大文豪福楼拜是那样的诲人不倦。两条线齐头并进, 理解课文。

2.抓稳阅读点, 品析人物

文章段落中分散着无数个关键词句的阅读点, 如何使其“牵一发而动全身”?那得靠教师的“精问”。“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受到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顿时, 莫泊桑质疑的“坦白”, 求教的“急切”, 福楼拜的“直截了当”, 若干个阅读点凸现出来。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就呼之欲出。

3.强化精读点, 铭记人物

“读书百遍, 其意自见。”通过对重点语段的朗读, 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本课人物对话较多, 而且语气、神态各不相同。在2~5自然段的教学中, 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帮助学生体会到人物语言的深刻含义, 深化了他们对人物特点与品质的认识, 从而将莫泊桑与福楼拜的人物形象牢牢地铭刻在心中。

二、在阅读分析中体会写作方法

因为是第一课时, 没有涉及到如何观察的教学点, 但我同样可以从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中找到阅读与写作教学得到和谐统一教学点。

在阅读2~5自然段时, 我带着学生通过对话中提示语“坦白”“急切”“直截了当”感知了人物品质, 而会用提示语, 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方法, 紧接着来个课堂小练笔。如此, 不仅完成了“教”与“学”的角度变迁, 更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 能学会8个字, 会认5个字。

2. 通过学习课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两条线目标———善学和善教, 来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学习师生的第一次对话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平平常常”、“焦急万分”、“坦白”、“直截了当”走进人物内心, 领悟人物思想情感。

3. 通过借助课文2~5自然段, 知道提示语作用, 并进行课堂小练笔, 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莫泊桑和福楼拜的第一次对话, 能感受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学习精神和福楼拜循循善诱的教学精神。

2. 通过学习, 能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有之路。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受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福楼拜的循循善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懂福楼拜和莫泊桑的第一次对话, 从而能感受人物特点、品质以及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通过收集莫泊桑、福楼拜的资料, 加深对两位作家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感知人物

师:这学期, 我们认识了臧克家, 认识了巴金爷爷。今天我们认识一位法国的文学家———谁来告诉我他的名字?

师:谁来借助你所收集的资料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莫泊桑

师在学生基础上介绍莫泊桑

(二)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课题也是文眼, 一般课题都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所以阅读时不要放过。借助预习, 你能否用谁, 在什么时间, 干了什么, 结果怎样, 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莫泊桑的老师———鼎鼎大名的福楼拜, 谁来介绍一下?师相机介绍福楼拜。

3.师: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 也有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的过程, 我们一起打开书, 去看看莫泊桑怎样拜师学习的?

4.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 合作探究, 理清主线

师:平平常常是什么意思?文中平平常常指的是什么呢?

师:作品平平常常又意味着什么?

莫泊桑喜欢写作吗?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酷爱”) 酷爱一词, 在这里怎样理解?

师:联系自己写作想想:如果你写不出文章你会怎样?那莫泊桑还是特别喜欢写作, 当写不出他满意的文章, 他心情会怎样?

请同学用焦急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文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个 () 的莫泊桑。

师:莫泊桑喜欢写作, 他也愿意去为之努力。他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结果怎样呢?

大家齐读第10自然段

师:通过朗读, 你知道些什么?

生:知道莫泊桑成功了, 写出了优秀作品。

师:莫泊桑通过自己的勤学 (师板书勤学) 成功了, 那仅仅是他一人的努力吗?再看看不能少了谁的功劳?

师:是的呀!莫泊桑勤学, 但老师福楼拜的教导、善教也是莫泊桑成功不可缺少的! (板书:善教)

(四) 走进课文, 品读课文, 两条线索学习

我们现在就走进课文, 看看作为老师的福楼拜都教了什么?学生莫泊桑都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什么?

生交流 (他们共有3次交流)

师追问: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

第一次 (2自然段~5自然段)

第二次 (6自然段~7自然段)

第三次 (8自然段~9自然段)

师:看来学习真是个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的过程。我们把目光投向第一次请教。默读课文, 在书中勾画出对话的语言。

师:同座之间试着读读, 一人当学生莫泊桑, 一人当老师福楼拜!

指名分角色读点学生评价同学的朗读

(出示课件)

师:莫泊桑先说什么?福楼拜答了什么?

莫泊桑接着又问了啥?福楼拜又教了什么?

师:你觉得莫泊桑这个学生怎样?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从提示语“坦白”中感受到莫泊桑很诚恳, 他直接说自己的问题, 没有什么客套话) (板书虚心请教)

师:还有吗?

(生从提示语“急切”中知道当老师指出问题时, 他又追问, 一定要把问题搞清楚)

师:谁来当当这么虚心好学的莫泊桑?

师:我看到了一个执着的莫泊桑!

师:这里还有一位关键人物———福楼拜。

师:看着莫泊桑的作品, 面对着着急的莫泊桑, 福楼拜指出他的问题是什么?

(抓住“直截了当”领悟福楼拜的真诚、直爽)

师:“功夫不到家”你联系自己写作说说?

学生交流自己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没有东西可写不知用怎样的词语形容……)

师:看来同学们和莫泊桑有一样的问题, 没关系!听听大师的教导吧!

(请学生读第5自然段)

师:大师的话中, 关键的是哪一句? (板书:肯吃苦, 勤练习)

师:这句话, 是要作为学生的莫泊桑或我们怎样做?

师:是呀!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福楼拜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习要吃苦。莫泊桑记住了, 同学们记住了吗?

再次请学生配合读2~5自然段。

师:同学们从文中的语言, 更从提示语中知道了莫泊桑的虚心好学。看来这小小的提示语可以让我们更直接地走进人物内心。以后同学们写对话时一定要用上, 它会使你的文章更吸引人。

师读提示语, 生读对话, 师生配合读第一次对话。

师总结:通过莫泊桑第一次请教, 我们能感受到学生莫泊桑的好学, 老师福楼拜善教。光这样还不足以学成,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聆听大师的教导。

(五) 课堂小练笔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知道一个勤学, 一个善教。他们进行了两次对话, 你也来写写你与同学的对话或与父母的对话, 等等。注意用上提示语!让我们也来知道你们说些什么?

(六) 布置作业

今天放学时, 请你留心看看门口的家长们, 看看他们接孩子时不同的动作、表情……

篇4:鄂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我在黑板上列出三组思考题:

A组:1.你觉得文中那些词用得好需要积累下来的,并借助工具书弄清它准确的读音及意义。

2.通读第一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从原文中找出能揭示每一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的语句。

B组:1.通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并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整个救助过程,从中发现新闻报道具有什么特点。

2.在报道中编者穿插了资料、图片、表格,各有什么作用?

C组:1.通读第一、二部分后思考:解说词再次叙述了事件的始末,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前后两部分叙述风格一致吗?

2.小小的金丝猴值得人们去这么关注吗?对全社会的行为你有何看法?

题目公布出来后我首先征求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结果只有4人选择A组,15人选择B组,其余的都选择C组,他们的理由是认为C组题简单一些,其实他们并没有读懂题目,只觉得C组题2可以自由发挥。于是我按能力重新分布,A组20人,B组23人,C组16人,人员确定以后就分4人一组讨论,一人做记录,教师巡视,发现不再是过去那种差生只是听众和看客,只在旁边和其他同学嬉闹的局面,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教室纪律井然有序,没有出现嘈杂的场面,因为这些题目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是第一节课,由学生阅读文本,自主合作探究。

第二节课继续讨论,教师到各组了解讨论情况,发现要使学生对这些问题获得较圆满的答案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就及时给予指导,A组主要问题是对新闻导语的概念未完全理解,经过辅导能马上找到导语即概括新闻主要事实的语句,但第八则报道第一段不能完全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又提醒他们看看标题,弄懂标题的含义后再到下文去找答案,学生找到答案,对第一段作了补充,进而完成了第二题,完成比例为75%。B组完成情况比较好,能抓住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个别处语言不够精炼教师予以纠正,完成比例85%。C组题是比较阅读,难度大,完成起来要费劲一些,刚开始学生只能从形式上找到不同点,一篇是新闻报道,它按时间顺序详细的报道了抢救金丝猴的全过程,让我们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篇是为《东方时空》作的解说词。而内容、表达方式上就没有挖掘出更多的不同点,主要原因是对文本阅读得不够,我就要求他们立足文本,深入文本,并参与他们讨论,通过点拨,提示, 50%的同学完成了95%的思考,40%的同学完成了50%的思考,10%的同学是逆向思维。

第三、四节课由各组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作补充和修正,歧异之处教师及时更正明确,教师重点对C组题作了总结:

1.解说词不是简单重复事件的始末,是从不同角度展现同一事件。第一部分是新闻报道的组合,脉络清晰,新闻之间以时间为顺序形成自然连缀,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激起读者对下一个故事的关注;新闻的标题醒目,导语清晰地告诉读者事件发展概况;辅助资料为理解文本提供了方便;图片让人们自然关注小小金丝猴的命运,投入到事件中去,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第二部分除了交待事件的经过外,还着重描写了几个细节,如:发现的过程、转送护理的过程、得名的过程、抢救的过程、离去后“再生”的过程;画面感很强,在一系列画面的铺陈中,我们逐渐被事件本身所饱含的人文关怀所感动;解说词以情动人提升了事件的社会意义;文章最后还提出这一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可以说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充实、深化。

2.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人们对它的救助,表现了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对可贵生命的尊重,特别是“楚楚”的形象,昭示着在同一座地球家园,生命间的互相关爱成为了人类美好的理想。

课堂反馈,教师设计了这样几组题:

A组:1.词语积累

2.选择当天的报纸阅读,标出标题、导语、主体。

B组:1.“楚楚”的离去引发你那些思考?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你对跟踪阅读有了那些认识?

C组:1.如果不是金丝猴而是一只狗、一只猫,情况会是怎样呢?

2、寻找报刊杂志上追踪报道某事件的新闻来阅读,学会跟踪阅读,养成跟踪探究、深入思考的习惯。或对你感兴趣的某作品,查找与之相关的写作背景介绍,人们对它的评价以及作品争鸣等,把你阅读思考及时记录下来。结果:

A组有20人,准确率达100%的:占60%;90%的:占20%;50%的:占20%。

B组有21人,准确率达100%的:占27%;90%的:占43%;50%的:占27%。

C组有15人,准确率达100%的,占67%;50%的:占33%。

教后反思:

这堂分层教学尝试课共花了四个课时,使我真切的感受到我们的课堂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为“探究式”,并且不是一刀切的“探究式”,而是根据学生能力、知识水平分层合作探究,这样能很好的调动各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有利于学生发挥、发展,对差生是一种鼓励,一种自信心的建立,让他们有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对好生是对有效时间的充分利用,是高思维品质的培养。其实刚开始要把学生按能力分层实施教学时,我是难于启齿的,有顾虑,怕差生有想法,果然只有4人选择A组,学生谁也不愿承认自己是差生,对好的学生又怕他忽略基础的训练,何况他们是普通班的学生。但从实践中发现这样做效果比较好。2.辅导对象明确,内容明确,目的明确,变“团结户”为“个体户”,进行研究生似的教学,各有所得,效果明显。但是这种模式的教学适于小班进行,班过大,课堂上教师辅导不过来,容易影响教学进度。

纵观整个分层尝试教学的过程,发觉教师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估计过高,只粗略的讲解了新闻的基本特点及要素,还自认为讲得很透彻,就要学生自行找导语,结果A组的完成起来有点困难。学生初次学新闻,不光要讲概念,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拿些报纸上的新闻,跟他们分析讲解,让他们真正有了认识后,再进行教学,可能就要顺利得多。C组题1比较阅读,对学生驾驭两篇长文章的能力也是估计过高,学生事先没有充分预习好,没有细致的通读全文,想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就要学生缘木求鱼,结果学生也只能求得表面上的东西,如果不是及时发现问题,参与他们的讨论恐怕难以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这样他们就能获得一种成就感,更加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所以C组题2学生感兴趣,能畅所欲言,言之有理。但我觉得学生还是在按照老师为他们设计的套路在学习,缺乏真正自主的学习,他们只有“答”的份,没有“问”的机会,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所能预计的,而是出现双边共时,动态生成的特点,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必须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还有限,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产生更多的教学智慧,在教师、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这对我们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篇5: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我们居住的星球”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大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视野,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地球上的一天”“地面形态的变化”“四季中的变化”等内容。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各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要求

1、“我们居住的星球”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样子,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知道地球仪、地图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2、“地球上的一天”是教材要孩子们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气温变化与动植物的行为变化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进行模拟实验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地面形态的变化”单元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快乐。

4、“四季中的变化”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及,知道四季气温、动植物、星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我们居住的星球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一天

第三单元

地面形态的变化

第四单元

四季中的变化

周)

复习、期末评价

(第一周~第四周)

(第五周~第七周)

(第九周~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第十五

篇6:鄂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从如下四个方面:有趣的动物、到苗圃去、能源与矿产、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来选取与编排的,使学生从动物的生活,植物的生长,能源矿产的分布、储存、利用,环境的污染及保护等来探讨与学习。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学生农村生活实际,对动植物的兴趣与观察等较适合本学科的学习与探究,更适合本内容的加强与提升。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共同探究的合作不能互相配合,只注重动手不注意观察总结。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实验,操作不精密。本学科中学生对污染问题缺少实际实例以及认识模糊的现象,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三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植物种类,感受生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2、知道不同的动物食性、运动方式、生殖方式,以及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3、知道植物繁殖方式、种子结构、生长规律,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收集现代技术繁殖动植物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现代的繁殖技术。认识现代技术手段在繁殖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4、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5、经历较为完整的收集信息-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学习过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设计调查活动计划,详细描述调查目标、调查方法、预设调查手段,设计调查活动表格,完成相关内容记载,并归纳调查结果形成结论。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对建立假设和提出结论的重要性。

7、通过实践掌握植物幼苗移栽的基本方法,完成移栽后的观察记录,了解到移栽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8、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实例;知道人类利用水力风力,煤、石油、天然气的探究经历及其使用、开发。知道能源的合理开发的意义。珍惜有限能源,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9、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

10、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第1周

1、形形色色的动物

2、动物吃什么 3第2周

2、动物吃什么

3、动物怎样运动 3第3周

4、动物的防御

5、动物的繁殖 3第4周

5、动物的繁殖

6、多彩的生命 3第5周 自由研究、单元复习3第6周

7、植物的繁殖

8、茎繁殖 3第7周

8、茎繁殖

9、移栽植物苗 3第8周

10、苗圃里的蒲公英

11、生物繁殖新技术 3第9周

11、生物繁殖新技术、单元复习3第10周 期中复习3第11周

12、水利发电站

13、风力的利用 3第12周

13、风力的利用

14、煤 3第13周

15、石油

16、金属 3第14周

17、矿产

18、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第15周

19、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20、捉住灰尘 3第16周 20、捉住灰尘

21、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3第17周

22、水域的污染与保护

篇7:鄂教版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我带1、2、5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篇8:浙教版科学“快乐教学法”初探

1 科学导入

一堂好课可以比喻为“凤头、猪肚、虎尾”, 即导入新课要像凤凰那样引人入胜。如果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 科学地设计好引导方法,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新课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导课的方式有很多种, 例如趣味性导入、实用性导入、趣味性游戏导入、实验探究与猜想导入、物理史学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关键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的内容上来, 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将课题设计得比较“奇妙”, 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

2 老师要多进行课堂演示实验

科学教材中的许多规律、概念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 因此教师做演示实验是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的出发点。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 不但能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 而且还能通过感官刺激, 来唤起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对一些物理、化学、生物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在浙教版科学七年级光学内容教学中, 老师演示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 此时学生感到十分神奇, 然后老师又吹出一个肥皂泡, 在阳光下肥皂泡呈现五颜六色, 最后再用太阳光照射小孔, 在屏幕上也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种颜色。老师问:同样是七色光, 产生的原理是否相同呢?面对这些奇妙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除了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 使学生的学习趣味化。

3 学生要多动手做实验

科学课要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课堂教学, 并通过学生的亲历活动来体验科学, 这就需要开放的空间和大量的时间。打开《科学》教科书, 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新颖的活动设计, 这也是新课标科学教材的突出特点。人的记忆规律表明:听别人讲, 能记住15%的内容;如果又听、又看演示, 便能记住70%左右的内容;而自己再亲手做一做, 就能达到90%左右的内容。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但“百见不如一做”。这就说明亲自动手做, 就能领会更深, 记忆更牢, 用得更活。科学课中的生物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性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 多多去做!例如讲发酵现象时, 教师可在上课前几天, 布置学生在课外按照实验的要求去做。然后在实验课时把自己做好的实验带到教室里, 供观察时使用。这样, 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验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

4 把课堂讲活, 把气氛搞活

“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 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作为具有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教师, 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认识:课堂不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场所, 科学探究的主阵地在大自然、在社会、在社区、在家庭, 课堂只是学生信息交流、思维碰撞、合作研讨的一个平台, 它只是学生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初中学生不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 如果科学教师能结合教学实际, 把讲课内容故事化、趣味化, 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 进而激发学生兴趣而学好科学。在讲科学中的生物内容时老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参观养鸡场, 参观食用菌场, 调查当地常见的传染病。也可指导学生进行植物栽培、制作甜酒, 练习养殖食用菌、植物的繁殖技术。饲养家蚕并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在青蛙的繁殖季节, 捉些小蝌蚪带进教室, 观察它的身体变化, 从而了解它的发育史。……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的浓厚兴趣, 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同时, 也通过实践丰富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辨证地学好科学课。

5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学习效果不但与学习者本人的智力水平、学习方法有关, 还与其心理状态有关。因此, 要提高科学教学的目的, 还要注意创设条件,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调动学习积极性, 改变消极被动状态, 使学生把学习科学当成一件乐事。

5.1 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而且要有幽默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学生, 当教师夹杂着不好的情绪进行授课时, 学生往往会感到压抑, 从而使得心理闭锁, 不利于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 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 学生会倍感亲切, 快乐之情油然而生。教师要以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 能够更加有效地接受新知识。讲课时教师用语诙谐幽默, 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 形成和谐的教学情境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5.2 教师要处理好科学课中的情感链接

科学课的设置跨度比较大, 教师授课时一定要充分体会到教材内容的设置目的, 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 一定要从学生的接受角度进行情感处理, 让学生觉的科学课是相互联系的是有趣的。教师也可配合教学内容, 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 创设某种教学情境, 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其中的科学情感。

6 教师要对学生用好激励

记的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随机从某个班级中选出一些学生, 并在班级中声称, 通过预测这些被选的学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将来必出人头地。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测试这些被抽的学生并和班级的其他同学相比较, 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智力水平发展较快性格开朗, 心理也健康。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它的实质就是表扬与期望, 其实有时候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传授, 还要把爱、期望、和赞美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一开始就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明确学习目的, 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总之, “快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让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心情愉快, 没有心理压力与负担, 心理活动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好的效果。“快乐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当前科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作文小练笔下一篇:合同纠纷仲裁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