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教案

2024-05-03

国际组织教案(通用6篇)

篇1:国际组织教案

国际组织

教学目标:

1、知道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

2、初步了解这些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

2、初步了解这些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难点:初步了解各国际组织的作用。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联合国等部分国际组织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丰富,激发自豪感和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各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国际组织的资料,调查当前形势下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在我们的地球上一共有20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没有一个是孤立的。大大小小的国家就像大大小小的家庭,构成了一个地球村。(点击画面:出示地球图片)为了地球村的和谐发展,各种国际组织相继成立。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国际组织,去瞧瞧都有哪些组织,它们是如何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科书p.76,说一说从中知道了哪些国际组织,此外,还找到哪些国家组织。

(教师出示“连一连”),学生连一连。

二、学习

/ 6

(一)联合国

师:在这些国际组织中,联合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国际组织,到2006年,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92个加入了它的队伍。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联合国,了解他是个怎样的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出示“联合国”)

师:请说一说你对联合国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1.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学生找一找联合国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2.我国1945年加入联合国,是创始成员国之一。

3.联合国的宗旨:维持世界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

(教师出示“联合国大楼和雕塑)师:这两个雕塑代表着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打结的手枪和铸剑为犁体现了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

4.联合国的现任秘书长是潘基文。(二)安理会

1.学生自学教科书p.77。

2.师: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简称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什么是常任理事国?非常任理事国是如何组成的?

学生自由回答。

常任理事国分别是哪几个国家?(中、俄、英、美、法)

3.(教师点击“安理会会议”图片)师:你发现了什么?(每个人都带着耳塞)

师:为什么?(参会人员来自时间各地,他们使用不同种语言,他们通过同步翻译参加会议)

师:耳塞中响起的是五个不同国家的语言,其中就有中文,因为中国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安理会中对国际事务拥有否决权,真了不起!

/ 6

4.师:联合国是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之一,它的下面还有六大机构,(教师出示“联合国主要机构”图)分别是: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机构。这六大机构下面还有许许多多的组织,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下一站我们要去的就是“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下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看一看。

(三)教科文组织

1.师:在电视、报纸或网络上,你接触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吗? 学生自由讲述。

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学生学习教材p.78后回答。2.走进丽江古城。

(1)师:我们熟悉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就是该组织工作的一部分。我们来看一段影片。(教师点击“美丽的丽江古城”)

师:看了影片,你有什么感受?(美)

师:这就是现在的旅游胜地、文化名城——丽江,可是在1996年,丽江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教师出示“丽江地震”)

(2)师:在丽江古城在遭受毁灭性的地震后,在短短10年中,是如何回复原来的美丽容颜的?我们来听一听答案。(教师点击“丽江古城介绍”)

(3)师:为了更好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建立《世界遗产名录》。要进入名录,各缔约国就要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申请,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申遗”。申遗成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提供哪些资助?(国际援助、技术支持、免受战争或人为破坏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优惠待遇;濒危遗产的保护,在国家资源无法保障时,教科文组织能提供国际援助和技术指导„„)

(4)师:丽江古城为什么能成功申遗?那是由于古城的完整性和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因此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师:除了文化上面独树一帜,被列为世界遗产,还有哪些方面与众不同,同样也能被列为世界遗产?

/ 6

学生讲述。教师归纳:自然风光和自然面貌。这些称为“世界自然遗产”。师:请你辨一辨:中国黄山属于哪一类世界遗产?(有突出的自然风光、有很多关于黄山的传说、古诗等,所以被归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师:我国还有哪些自然与文化遗产?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击出示“中国申遗”图片)5.师:其他国家还有哪些自然与文化遗产?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击出示“世界申遗”图片)6.师:全世界目前共有自然与文化遗产830处,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看了这么多的世界遗产,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讲述(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三、拓展

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这仅仅是教科文组织工作的一部分,它还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的交流,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从而为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和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你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教育所做出的贡献吗?(教师播放“教科文组织致力扫盲工作”录音)

师: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教育所做出的工作。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绿色和平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标志以及对世界人民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世贸组织在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后生活上所起的变化。

3.了解APEC的全称、成员国和宗旨以及作用。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APEC会议的内容、领导的着装等方面的资料,以及有关加入世贸,我们生活产生变化的事例等。

学生分组搜集“WTO””APEC”“绿色和平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资料。

/ 6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国际组织的标志,并认识到这些国际组织在地球村的作用,明白了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除了你了解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奥委会,你还知道哪些国际组织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堂去了解、去探索。

二、学习

(一)世界贸易组织

1.(教师点击“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师:这是什么国际组织的标志? 师: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教师点击“世界贸易组织宗旨”)2.师:你知道中国自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的生活出现了哪些变化呢?(开放了电信业、开放了农产品市场、降低关税、开放法律、医疗、教育业、开放零售市场„„)

师:我们来看一看外经贸部副部长谈到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国内引起的三大变化(教师点击“龙永图在中韩经济研讨会上的讲话”)

(二)APEC 1.师:随着经济全球的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与贸易、投资相关的国际组织,你知道这是什么组织的标志吗?(教师出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标志”)

2.(教师点击“第九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图片)师:APEC包括哪些成员国?其宗旨是什么?

3.师:最近一次APEC会议是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召开的? 4.师:APEC都有哪些工作组?

(三)其他国际组织

师:你还了解到哪些国际组织?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材料。(教师随机点击“其他国际组织”)

(四)小结

/ 6

师:国际组织是指由多个国家参加的政治、军事或经济利益团体。在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中,国际组织有效地协调着国家间的关系,解决着一些全球性的问题。

三、拓展

1.“让标志回家”的游戏。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国际组织的标志,分发给大家,然后出示“国际组织”的名字,让学生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国际组织旁。

2.学生编写有关国际组织的手抄报、剪报,在班级里交流。

/ 6

篇2:国际组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了解其主要职能。

(2)通过重要国际组织的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认识到国际组织既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又是国际斗争的主要场所。同时,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中国地位的提升,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会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资料搜集与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了解国际组织的产生,认识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联合国的内容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红十字会等重要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1、自主学习:

(1)联合国:

利用课件及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主要从几方面向其他同学介绍:

1、由来及英文简写

2、地位

3、主要机构有 、、、、、总部在

4、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5、职能

6、职责

7、重点关注的问题

(2)世界贸易组织:

1、宗旨 2、总部设在

3、主要职责 , 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关注世界: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搜集近期的国际热点问题,谈谈联合国参与了其中哪些问题的调解和解决。

【探究结论】

学习任务(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红十字会

1、自主学习: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性质、标志

2、精神

3、理想

4、主办奥运会的城市是怎样确定的?

5、想一想下届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届时我们上几年级了?能为奥运会做些哪些工作?

(4)红十字会:

主要包括:

1、标志

2、宗旨

3、主要任务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 提出疑难

【探究结论】

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1、短剧:

甲:伊拉克国内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能,被饥饿、疾病、缺水缠身

乙:我们红十字会的救济药品、食品和医疗队很快就会抵达伊拉克,帮助你们解决困能

问:国际红十字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短剧: 在马拉松跑道上,一名队员摔倒了,另一位不同国籍的队员马上跑过去扶起对手,两个人继续前进!

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精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也具备了这种精神?

3、短剧:时间的夏天

甲:我们这里生产的蔬菜肉嫰色鲜无公害,能不能到你们美国的市场上去卖?

乙:你们不是世贸成员,产品再好我们也不要,除非多拿点关税!

时间的夏天

乙:我们想买你们这里的蔬菜,这是五年的订单!

甲:我还要再让律师把合同看看,然后再签!

问:前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说明世贸组织的职能是什么?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图文结合 区分不同的标志 结合时事 理论联系实际

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联合国的`总部设在( )

A.日内瓦 B.纽约 C.洛桑 D.伦敦

2.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 )

A.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B.宣传奥林匹克精神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D.增进健康和福利进步

3.世界贸易组织的简称是( )

A.WTO B.GDP C.OPEC D.APEC

4.奥林匹克倡导的精神是( )

A.更高、更快、更强 B.和平、友谊、进步

C.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D.和平、自由、公平

5.红十字会起源于( )

A.19世纪中叶 B.18世纪中叶 C.20世纪中叶 D.二战中

6.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卫生条件是下列哪个国际组织关注的问题( )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奥委会

C.红十字会 D.联合国

7.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的重要国际组织是( )

A.OPEC B. APEC C. WTO D.上海合作组织

8. 联合国总部设在下列哪个国家内?( )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从4月1日开始至5月3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 进行境外传递。火炬途经五大洲19个国家的19个城市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境外传递总行程9.7万公里,火炬手2000多名;总天数是33天;中国登山队于205月8日9时17分顺利登顶珠峰,奥运火炬祥云在珠峰熊熊燃烧。

(1)国际奥委会的总部设在 (国家) (城市)。

(2)上图是 标志,年第 届奥运会将在 举行。

(3)黄色的一环是 大洲,黑色的一环是 大洲。

10.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搜集资料,看能否回答下列问题:

(1)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哪几个国家?

(2)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是谁?

(3)近期世界上有什么热点问题?联合国参与了哪些问题的调解和解决?

(三)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巴以冲突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在冲突中伤亡的无辜平民,无疑是最应得到同情的。巴以冲突,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 巴以之间矛盾的实质是领土问题,双方的领土争端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巴以双方基于民族、宗教对立和隔阂形成的互不信任,是冲突激化和持续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

(1)在世界政区地图中找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位置。

篇3:国际组织教案

一、完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一部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合区域化发展迅速, 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趋势日益加强, 全球资本市场空前活跃, 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一国的对外贸易通常会伴随该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 这就要求会计准则、制度等都必须进行及时地变革, 以满足决策和管理的需求。因此会计准则的初衷就是规范跨国公司的会计与财务报告。现今, 各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投资者和公司不断地寻找跨国界的机会, 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也就更为迫切了。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是各国会计国际趋同的方向和目标, 但是, 各国不会为一个不完善的全球化会计准则而做出趋同的努力。以欧盟制定欧盟内部统一的会计准则为例, 自20世纪60年代起欧盟就顺应市场国际化潮流, 致力于会计协调工作, 并在不同时期对会计协调的战略作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调整。如:制定和颁布欧盟会计指令 (EU Directives) 、创建欧盟会计咨询论坛 (AAF) 等。但由于欧盟会计指令不完善, 阻碍了欧洲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 不适应资本市场全球化要求, 建立AAF的努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特别是欧盟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在欧盟之外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必须编制两套报表 (一套以欧盟会计指令为基础, 满足本国和欧盟的需要;另一套则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进行编制) , 这不仅导致成本较高, 而且两套报告信息也给社会公众带来困惑。因此这些公司极力游说政府修改法律, 允许其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 (GAAP) 编制合并报表。显然, 这意味着欧盟将失去对会计准则的发言权。通过该事例, 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完善的会计准则会失去市场, 从而无法被广泛应用。因此, 改进与完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够促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也应成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的一部分。

二、二十国集团 (G20) 五次峰会就会计准则问题的作为

G20总共召开了5次峰会, 每次峰会都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出一些建议, 各次峰会在会计问题上所做的具体工作包括:

(1) 华盛顿峰会。华盛顿峰会宣言附了一份《行动计划》, 在行动计划的第一部分“强化透明度和受托责任”中, 多处提到了对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趋同的要求:短期计划 (2009年3月31日前完成) 包括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改进证券计价的指南, 尤其是对复杂金融产品和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的计价;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加快规范准则对表外工具的会计处理和披露中的薄弱环节;监管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市场参与者披露复杂金融工具的要求;为促进金融稳定, 特别是为了确保透明度和受托责任,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治理结构应进一步改进, 包括审议其理事构成, 并在独立准则制定机构和有关方面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中期计划包括全球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深入合作, 以完成建立全球单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监管机构、监督机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恰当的时候应相互合作, 并与私营部门持续合作, 以确保高质量会计准则得到一致的应用和执行;金融机构应在其报告中加强风险披露, 并在持续一致的基础上, 按照国际最佳实务披露其所有损失;监管机构应确保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按照一致、规范的基础, 完整、准确、及时地披露公司各种活动的信息 (包括表外活动) 。

(2) 伦敦峰会。伦敦峰会结束后, G20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在联合声明中, G20呼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立即行动, 与相关监管机构一起共同改善有关估值和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准则, 并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同时, G20也发表了增强金融体系宣言, 宣言再次肯定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的同时, 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基于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和投资者的持有期限对金融工具估值的会计准则进行改善。在2009年年底之前,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需要采取行动以完成以下目标: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通过结合更广泛的信用信息, 加强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确认;改善准备计提、表外风险敞口及计量不确定性的相关会计准则;估值准则的应用在国际层面上达到明确和一致性;在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全球化会计准则的工作中取得重大进展;在会计准则的独立制定过程中提高审慎监管机构和新兴市场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另外, 宣言肯定了金融稳定论坛对会计事项的顺周期性问题所提的建议。自2008年11月峰会之后, G20的工作大体由4个工作组继续进行。各工作组完成的报告中包含了对财务报告工作和相关事宜的某些意见。这些背景资料有助于人们了解最终公布的领导人联合声明和宣言的背后思路。1号工作组的报告探讨了金融稳定论坛的增强贷款损失准备和变更金融工具准则的建议。报告建议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一项战战略规划。1号工作组还呼吁加快努力以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 加强列报准则, 以便报表使用者更好地评价有关即溶工具估值的不确定性。此外, 1号工作组还建议IASB通过分享已完成准则趋同国家的经验, 向正在实施趋同的国家提供技术支持等努力来进一步促进全球趋同, 以实现一套全球化高质量的会计准则。1号工作组提到, IASB将会研究在汇率的高波动期间, 关于汇率变动的会计处理是否引起财务结果的过度变动。工作组也建议准则制定机构与审慎监管当局共同寻找同时兼顾金融行业稳定性和财务报告透明性的方法。2号工作组评价了近期国际准则会计理事会管制方面的变化, 特别是对新近成立的旨在监管IASB的信托人的监督理事会。

(3) 匹兹堡峰会。匹兹堡峰会没有为准则制定机构就财务报告工作商定新的行动要点, 会上再次呼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以及提高利益相关者在IASB制定准则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此次峰会发布的联合声明仅对会计准则和准则制定进行了有限的陈述, 重点在于趋同工作, 务求在2011年6月前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 并提高利益相关者在IASB的参与程度。有关在2011年6月前完成趋同项目的号召, 与IASB及FASB签署的最新谅解备忘录的目标完成日期一致, 该谅解备忘录放的重点是通过在所选定的关键领域开展联合项目来完成趋同, 而非消除两方准则的全部差异。

(4) 多伦多峰会。多伦多峰会发布仅对会计准则和准则制定进行了优先的陈述, 重点在于趋同工作, 务求在2011年底前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 并提高利益相关者在IASB的参与程度。G20同意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时间由2011年6月延至2011年底。有关在2011年底前完成趋同项目的号召, 与IASB及FASB签署的最新谅解备忘录中修订的目标完成日期一致。G20领导人同时强调了具有独立性的准则制定机构的重要性, 并且在此呼吁提高利益相关者在IASB制定准则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5) 首尔峰会。首尔峰会的文告中仅仅包含了有限的财务会计准则和准则制定方面的内容。首先, 报告再次强调了IASB和FASB在2011年底完成趋同方案的重要性。这个时间自G20多伦多峰会之后就没有改变过。其次, 报告重申了提高利益相关者在IASB制定准则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方面的呼吁。

三、金融稳定论坛 (FSF) 和金融稳定理事会 (FSB) 对会计准则的要求与建议

2008年4月7日, 金融稳定论坛 (FSF) 发布《FSF关于增强市场和机构适应力报告》, 建议IASB应该尽快改进资产负债表外工具的会计准则和披露原则, 同时与其它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共同朝着国际趋同方向努力。2008年10月10日, FSF对《FSF关于增强市场和机构适应力报告——后续实施》, 该报告的近期重点项目中包括了会计方面相关工作:要求会计准则制定者尽快完成工作计划, 其中包含改进非活跃市场上金融工具估价指南以及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的会计准则和披露原则, 以加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鉴于FSF在披露框架方面的建议, 大型金融机构基本上已经扩大了风险敞口、估值、表外主体和相关政策的披露。报告指出在规范贷款损失准备方面, FSF将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是如何判断提取的损失准备与贷款组合中的信用损失的一致性;同时也将评估长时期内会计准则和资本制度的变化是否能促进与信贷趋势变化相一致的更有效的跨周期损失准备。2009年4月2日, FSF发布了《FSF关于探讨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的报告》。FSF对贷款损失准备准则和公允价值计量两方面问题提出了建议。

根据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峰会宣言, 金融稳定论坛正式更名为金融稳定理事会。2009年6月26至27日, 金融稳定理事会 (FSB) 成立大会在瑞士城市巴塞尔举行, 会上FSB强调了实现会计准则趋同和考虑经济周期伴随效应的必要性, 并且鼓励IASB寻求方法, 以进一步加强与审慎机构、市场管理者和其它利益相关者关于金融机构报告问题的技术对话。同时, 大会决定设立标准执行委员会以促进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2009年9月15日, FSB在巴黎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FSB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解决准则存在的缺陷所采取的措施以及IASB、审慎监管机构和市场管理者关于金融机构报告问题加强对话表示欢迎。同时金融稳定理事会成员表示非常鼓励会计准则趋同。

G20匹兹堡峰会期间, FSB发表了3份报告, 其中报告《改善金融规管》有很多关于会计方面的定性评价, 并表达了对以下内容的关注:目前在为修订金融工具准则进行的主要且高度优先的项目上, FASB与IASB之间缺乏趋同性;FASB的工作计划及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的计划涵盖更长的时间;IASB在征求意见稿《终止确认——<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的建议修订》中, 会导致回购协议表外处理的有关终止确认的建议。

2010年1月9日, FSB在巴塞尔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按照G20国领导人的要求, FSB将监督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关于改善和趋同会计准则建议的实施情况。同时, FSB成员表示欢迎IASB继续加强与审慎监管机构和市场管理者关于金融机构报告问题的技术对话以及在该年底对金融工具准则的全面审查作出结论的计划。

2010年10月20日, FSB在韩国首尔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FSB肯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在改善和趋同中取得的成绩,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关键领域:金融资产减值、终止确认、处理公允价值计量估值不确定性的指导以及金融工具的净额/抵消。FSB重申其支持不扩大贷款业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确认的使用这一准则, 这一立场得到了众多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可, 同时表示希望FASB和IASB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对建议准则的评论后, 最终能找到改善和趋同的方法。FSB鼓励IASB和FASB继续努力, 在2011年6月前实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完善和趋同。

参考文献

[1]方拥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欧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KPMG.G20's roadmap on financial reporting.IFRS Briefing Sheet.2009 (131) .

[3]KPMG.Highlights from the G20's Pittsburgh Summit.IFRS Briefing Sheet.2009 (156) .

[4]KPMG.Highlights from the G20's Toronto Summit.IFRS Briefing Sheet.2010 (196) .

[5]KPMG.Highlights from the G20Seoul Summit.IFRS Briefing Sheet.2010 (222) .

[6]FSB.Report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 on Enhancing Market and Institutional Resilience[R].2008.4.

[7]FSB.Report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 on Enhancing Market and Institutional Resilience Follow-up on Implementation[R].2008.10.

篇4:国际组织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摘 要 随着国际组织的不断发展,其对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对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际组织的历史,发展以及现状和对国际法的影响。

关键词 国际组织 国际法 联合国 国际经济组织

一、国际组织的历史及特点

(一)国际组织的定义

凡两个以上国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基于特定目的,以一定协议形成而建立的各种机构,均可称为国际组织。广义上的国际组织,既包括若干国家或其政府所设立的国际机构(如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欧洲联盟等),也包括若干国家的民间团体及个人组成的机构(如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狭义上的国际组织则仅指若干国家或其政府通过签署国际协议而设立的机构。这个定义使国际组织有了以下几种性质:它是一种跨国界的多国机构;它是由不同国家或其政府,或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或法人组成的机构;它具有较完善的结构体系;它根据其组成分子之间的协议而成立;它具有特定的目的或使命;它在国际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除国家间的关系外,国家与国际组织间以及国际组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能形成国际法的新规则。由于国际组织具有参与国际法律关系的资格,从而大大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例如,在现代外交法中,国际组织一方面有派遣外交使团的职权,另一方面也能接受外交使团;在现代条约法中,国际组织不仅有一定的缔约能力,可以享受权利,而且也需承担违约责任。国际组织在法律上地位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国际组织在一定范围内有独立参与国际法律关系的能力。由于国际组织是一种国际合作的法律形式,因此,它具有与其成员国相区别的法律人格,是一种自成一类的国际法主体。由于国际组织是根据其组织约章而成立的独立实体,因此,它具有依法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能力。

2.国际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具有国际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国际组织有权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交往,建立正式关系,派遣和接受外交代表,缔结双边或多边条约,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等。此外,像联合国这样一类国际组织,还享有直接提起诉讼和要求赔偿的能力。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已为许多国际条约和其他国际文件所确认。

二、国际组织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组织的数量在呈爆炸性的增长

50多年以来,各种全球性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发展迅猛,据统计,目前各种较大的国际组织已达4000多个,其中政府间的重要组织已超过500个。

(二)国际组织的种类在不断丰富

现代国际社会是各种国际组织并存的社会。有民间性组织也有政府间组织,有全球性组织也有区域性组织,有开放性组织也有封闭性组织,有一般性组织也有专门性组织,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参加的国际组织也有各种类型国家间的集团性组织,有多边协定组织也有双边协定组织,有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也出现了具有超国家因素的一体化组织。21世纪将是各种国际组织平行发展的世纪。

(三)国际组织的职权范围在扩大

现代国际组织的触角渗透到各个领域,上到外层空间,下至海床洋底,包括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在内的各个领域。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同国际组织或多或少的联系起来。国际组织数量的增加与只能的扩大,使地球上彼此影响的各种国际组织,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国际组织网。

(四)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增强

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利益的一定组合,产生了国际合作的必要与可能。国际组织就是现代国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这种矛盾现象的连接点。国际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每个国际组织都是特定区域范围内或者特定问题的国际论坛,是一种常设的固定的国际会议形式。

2.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自然资源生产、开发和销售还是资金的融集和借贷,除了各自主权范围内的只能,还存在着一个在各有关国家之间公平、合理分配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公平、合理的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需要国际组织的努力。另外,促进国际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大大小小的组织协调中心。这种国际分配者的只能与组织者只能非国际组织莫属。

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许多国际组织的章程里都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其重要的职能,有的还规定了相应的解决机制,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协调,解决争端的程序。

三、联合国

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行政组织,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广泛职权的世界性国际组织。目前联合国共有191个会员国。《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组织的根本法,加入联合国的会员国,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义务,其中规定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宪章》,联合国的四项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增进对人权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一)联合国机构

联合国有六个主要机关包括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五个机关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第六个机关国际法院,设在荷兰海牙。联合国系统还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12个称为“专门机构”的其他独立组织按照合作协定与联合国保持联系。以及一些办事处、计划署和基金,例如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难民专员办事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计划署)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基金会),负责改进世界各地人民的經济和社会状况。这些机构向大会或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负责。这些组织与联合国一起,统称为联合国系统。它们一起提供技术援助和其他形式的实际协助。范围几乎涉及所有经济和社会领域。

(二)联合国对国际法的影响

《联合国宪章》明确要求联合国逐步编纂和发展国际法。联合国这项工作产生的500多项公约、条约和标准已经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框架。已经批准这些公约的国家都受到这些公约的法律约束。

联合国专门下属国际法委员会负责起草国际法各个主题的草案,然后将其纳入公约,开放供各国批准。有些公约已成为国家间关系的法律基础,例如有关外交关系的公约和规定国际水道使用的公约。

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负责发展规则和准则,旨在协调和促进管制国际贸易的法律。如联合国率先发展的国际环境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管辖范围内的一些协定包括防止荒漠化公约、保护臭氧层公约和管制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的公约。《海洋法公约》谋求确保所有国家能够平等利用海洋的各种财富,保护海洋免受污染,并便利航行自由和海洋研究。《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公约》是打击毒品贩运的重要国际条约。

同时,联合国仍然是国际努力建立一个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律框架的国际努力关键所在。在联合国主持下谈判了12项关于打击恐怖主义问题的全球公约,包括1979年《反对劫持人质公约》、1997年《制止恐怖主义爆炸事件国际公约》和1999年《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并正在拟订一项全面的反对恐怖主义条约。2001年,在9月11日恐怖主义袭击美国后,安全理事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强制执行规定,通过一项范围广泛的反对恐怖主义决议。其中规定防止资助恐怖主义、将为恐怖主义筹集资金定为刑事犯罪和立即冻结恐怖主义金融资产。安理会呼吁各国加强交流关于恐怖主义分子行动的情报,并决定各国应在有关恐怖主义行为的刑事调查或程序中互相给予最大程度的协助。

四、国际经济组织

(一)全球性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个组织是全球性协调经济贸易的主干,在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稳定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增强贸易规章和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并对全球贸易中的摩擦及争端建立了一套协商、调解、斡旋的解决方法。世界贸易组织的各多边贸易协定,大大强化了其制定条款的法律约束力,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

(二)区域性经济组织

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组织当中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种类。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交往中纷纷采取了措施,一方面以地理位置为依托,在数个国家之间范围内酝酿或制定一体化的自由贸易协定,建立区域自由贸易组织,形成共同贸易市场。另一方面,以各自区域性经济组织为基础,制订贸易协定,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强化贸易壁垒,抵制外国产品对共同市场的冲击。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有“1992年欧洲共同体形成一体化大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组织”这些组织都通过了宣言,制定了地区性的一体化经济合作计划。

(三)国际贸易的集团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地位日益加重,国际贸易集团化趋势已对全球的国际经济贸易和投资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各区域性贸易集团在对内和对外贸易方面都建立了一整套法律机制。这些法律和行政往往是利已排他的。在当今国际贸易活动中,有些国家利用反倾销作为控制进口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如何防止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手段,也是需要国际经济条约与法律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四)国际经济组织对国际法的影响

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从范围上看,国际经济组织已经从战前的主要协调跨国经济活动中的技术标准发展到对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各领域的全面协调和管理;从内容上看,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法律规范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国家经济管理的加强和补充,而是开始从国际经济整体立场出发,以促进国际协调,建立国际经济的法律秩序为目标;从方式看,国际经济组织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也从主要采取协商、调解等传统的外交手段发展到利用仲裁、拆讼等准法律随着国际经济组织调整的对象扩大,手段增多,效力加强,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是早期国际经济组织不可比拟的。国际经济组织发展到现在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结构安排,出现了组织内部权力机构、执行机构、争端解决机构的分工,并发展出具有国际经济组织特色的议事规则等组织制度。而从制度安排的效力范围大小的角度来看,国际经济组织所影响到国际经济关系制度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主权国家的国内法规。国内法规对国际经济制度的承认,为国际经济关系的制度安排提供了国内立法的效力依据。作为国际经济制度一部分的国内法规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2.主权国家间的双边经济协定。双边经济协定作为单边国内法规的补充,是国际经济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双边经济协定虽然在协调两国经济关系上发挥着灵活、务实的作用,但其效力范围却仅限于协议国双方之间。

3.區域性组织的多边经济协议。区域性组织的多边经济协议的效力范围仅限于区域组织内部,由于组织内不同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制度安排具有过渡性和协调性的特点,因此,区域性组织的多边经济协议的约束力一般较弱。

4.全球性组织的多边经济协议。全球性组织的多边经济协议主要是在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组织内部达成的,虽然全球性组织的多边经济协议涉及国际经济关系各个领域,但由于参加国多样性的存在以及参加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些制度安排中有一部分或是示范性的,或是自愿参加的,或是不可强制执行的,其约束力在目前仍然较弱。

参考文献:

[1]梁西.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陈宪民.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国际法论坛.

[3]柳剑平,郑东.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制度化特征分析.当代亚太.2000(2).

篇5:第七章国际组织法教案

第一节 国际组织概述

一、国际组织的概念及特征

概念:国际组织指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的目的,通过协议形式而创设的常设机构。

从广义上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也包括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国际组织的概念指的是狭义的概念----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的特征:

1、国际组织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组织:主要参加者是国家,一些非主权国家的政治实体也可以成为国际组织的成员(比如中国香港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并且国际组织不是超国家的组织,不可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不能够干涉国家的内政。

2、国际组织依据国家间的正式协议而创立:协议一般称为国际组织的基本文件(比如《联合国宪章》,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

3、国际组织必须设有常设机构:国际组织是常设性的组织,具有稳定性,因此必须有具体的运作机制,否则就成了国际会议。

4、国际组织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国际组织是国际法的主体之一,能独立的参与国际关系,承担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5、国际组织产生的目的是国家间的合作

二、国际组织的类型

1.根据活动宗旨和职权范围,可将其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职权范围比较广,联合国)和专门性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根据国际组织的地域特点,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与区域性国际组织 3.根据组织对成员资格条件的限制,可以分为开放性国际组织(对一切国家开放)与封闭性国际组织(只对特定国家开放)。全球性国际组织是开放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封闭性的。但是封闭性国际组织不仅仅以区域为限,比如石油输出国组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

4.依据与联合国的关系,可以分为与联合国有关的和与联合国无关的国际组织

三、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

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 具有实现其目的和达成其宗旨所必要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表现为:缔约权、对外交往权、承认与被承认的权利、国际索赔和国际责任、特权和豁免权、派遣外交使节等

国际组织的行为能力不是其本身所固有的,而是来自主权国家在创立该组织的基本文件中的授予.国际组织的权利是派生的、有限的,其权力与活动都不能超越组织的基本文件所规定的职权范围.1949年关于为联合国服务而受损害的赔偿案

1948年9月17日,联合国瑞典籍调解专员贝纳多特和法国籍观察员塞雷在耶路撒冷执行调解任务时被以色列的极端分子杀害。由于以色列没有立即侦查和处理,罪犯未受到追捕和查明。事后,联合国秘书长承担了对那些在联合国领取薪金或津贴的受害人支付适当赔偿的责任,同时将国家对联合国应负责任的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讨论的问题涉及:对于为联合国工作的人,联合国应如何予以保护?当他们受到侵害时,联合国能不能为他们提出求偿要求?换句话说,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有没有保护权和求偿权? 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

认为国际组织是国际人格者,依据联合国宪章104条:“本组织于每一会员国之领土内,应享受与执行其职务及达成其宗旨所必需之法律能力。”

大会通过决议授权秘书长采取必要步骤执行联合国的赔偿要求。秘书长要求以色列正式道歉,采取进一步措施逮捕凶手并赔偿54,628美元。以色列于1950年6月接受了这一要求。由于贝纳多特伯爵的家属没有提出赔偿要求,上述赔偿款项只作为对联合国本身所受损害的赔偿。

四、国际组织的成员

国际组织的成员一般是国家。但在特定情况下,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政治实体,甚至国际组织本身也可以成为国际组织的成员。

国际组织的成员有正式成员和非正式成员。非正式成员包括联系成员及观察员等。它们在国际组织中的权利、义务不尽一致(比如观察员可以列席会议,但是没有表决权),其资格的取得和丧失的条件和程序也不相同。

五、国际组织的机构

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制度化,表现为它们有着完整的组织机构及职能。虽然各国际组织的机构数目和名称各异,但一般都有三级机构: 最高权力机关:大会 执行机关: 行政机关:秘书处

六、国际组织的表决制度

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可以通过表决对一些事项作出决议(一般称为决议、宣言、规则等),有的决议是建议性质的,有的决议对成员国有法律拘束力。国际组织主要机构的会议一般有常会和特别会议两种形式。

会议就其议程所列事项进行讨论和审议,并通过表决作出决议。表决是国际组织决策程序的核心。表决制度大致有以下四种:

1、一致同意制

是指组织内所有成员国都平等地享有一个投票权,组织的决议须经出席会议并参加投票的会员国一致同意方可通过.一致同意制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它过于强调成员国的个别意志,实际上赋予了每个成员国以否决权.2、多数表决制

在坚持一国一票的基础上,以出席并参加投票的成员国的多数同意通过组织的决议.多数表决制有简单多数和特定多数两种.3、加权表决制

该表决制度是指根据一定标准,给予成员国不同数量或不同等质量的投票权,即所谓的加权投票权。加权的标准包括人口,出资额,贡献与责任或其他能够显示在该领域重要性的指标.它主要适用于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加权表决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国际组织内成员国在人口,经济势力,对组织贡献大小方面的差异,有助于保障组织的资金来源和决议的形成和执行.4、协商一致

这种表决方式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决策程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广泛协商,取得一般合意基础上不经表决而通过决议。一般认为,这种表决方式可以避免硬性投票表决可能带来的弊端,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但是,这一概念和程序还相当模糊,另外,反复协商也耗时过长,影响国际组织的效率,所以在实践仍有待改进。

第二节联合国

一、联合国的成立

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建立

1945年4月25日,50个国家出席了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经过2个月的讨论,完成了《联合国宪章》的起草工作。1945年6月25日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次日,举行了《宪章》的签字仪式。《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10月24日被定为联合国日。

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  

(1)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解决国际争端)(2)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3)促进加强人类福利方面的国际合作。(消除种族歧视、保障人权)(4)协调各国行动。

2、联合国的原则

(1)会员国主权平等原则;

(2)善意履行《 宪章》 义务原则;

(3)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4)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

(5)集体协助原则;

(6)确保非会员国遵守《 宪章》 原则;

(7)不干涉内政。

三、会员国资格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其会员国资格的取得程序不同,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所谓创始会员国。

根据《宪章》第3条,“凡曾经参加旧金山联合国组织会议或此前曾签字于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之国家,签订本宪章,且依宪章第110条规定予以批准者,均为联合国之创始会员国。”按照这一条的规定,参加旧金山联合国组织会议的国家为50个,波兰虽然没有参加旧金山会议,但是它随后于1945年10月15日签署并批准了《宪章》,这样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应为51个。 第二类是接纳会员国

根据《 联合国宪章》 规定,凡爱好和平的国家,接受《 宪章》 所载的义务,经联合国认为确实能够并且愿意履行该义务的国家,可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同时规定,接纳新的会员国,要由安全理事会推荐,由联合国大会做出决议。2002 年9 月联合国大会接纳瑞士和东帝汶为联合国会员国之后,联合国的会员国总数现已达到191个。

四、联合国的主要机关

大会 安理会 经社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 国际法院 秘书处

(一)联合国大会主要审议机构

1.组成。根据《 联合国宪章》 的规定,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一会员国的代表不得超过5 名。依照联合国大会的议事规则规定,大会每届会议选举主席一名,通常由安理会5 个常任理事国以外的成员国代表担任。选举的副主席共有20 余人,按照地区分配,由会员国轮流担任,常任理事国的代表可选任为大会的副主席。

2.工作方式。大会主要通过召开每年的常会履行其职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召开特别会议或紧急会议。

3.表决程序。联合国每一个会员国拥有一票投票权。重要问题,通过决议应当获得到会投票会员国的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其他问题,只需要到会投票会员国的超过半数的简单多数票即可通过决议。4.职权。根据《宪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的职权(审议、建议和提请注意);

二是执行联合国组织程序方面的职权(审议报告、选举理事国); 三是处理组织内部行政事务方面的职权(预算、经费)。

(二)安全理事会

(The Security Council)

对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机构-----行动机关

1.组成 :安全理事会由15 个会员国组成,其中包括5 个常任理事国。它们是中国、俄罗斯、法国、美国、英国。非常任理事国 为10 个,其代表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任期两年,交替改选,每年改选5 个,改选时不得连选连任。安理会的主席国由安理会的成员国按照其英文国名的第一个字母的顺序轮流担任,任期为一个月 2.职权:主要是担负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任务,其中主要包括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调查、建议)以及制止威胁、破坏和平和侵略行为(经济制裁或其他非武力措施、必要的武力行动)。

此外,还可就秘书长人选向大会提出建议,与大会共同选举国际法院的法官。3.表决程序

(1)程序性事项,以15个理事国中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通过

(2)实质性事项,应当以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数,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作出表决。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都可否决实质性问题的决议。

在有必要决定某一事项是否属于程序性这一先决问题时,常任理事国也可以行使否决权,形成双重否决权。

对于程序性事项以外的各类事项的表决方式即所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它体现了国际关系中的所谓五大国一致原则。

集体安全体制国际社会成员以相互约定,对国家使用武力实施法律管制,并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共同防止侵略,维持普遍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制度。

(三)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在大会权力下协调联合国及各机构的经济与社会工作

经社理事会由54 个理事国组成,任期3 年,每届联大改选1/3,可以连选连任。

经社理事会每一理事国享有一票投票权,理事会的决议均以出席会议并投票的理事国超过半数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四)托管理事会---联合国负责监督托管领土行政管理

(五)国际法院--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 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一章中论述

(六)秘书处

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管理机关,由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秘书长助理若干人及其他行政工作人员组成。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进行任命,任期为5年,可以连选连任。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组织的行政首长。

五、联合国改革问题

国际形势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联合国今天面临的任务与创建时有了很大不同,因此改革提上日程。在伊战及重建中只承担配角的事实,使长期以来的联合国改革问题再度凸显。日前安南任命了一个包括钱其琛在内的“ 威胁、挑战与改革” 研究小组,负责对全球在和平、安全、经济及社会领域面临的重大威胁与挑战进行研究,并就集体应对方法提出意见与建议。

2005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正式向联大提交了联合国改革报告,呼吁各国一揽子接受报告中关于发展、安全、人权和联合国机构改革等方面的改革建议。1.有关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提案

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尤为引人关注。目前,由日本、德国、巴西和印度组成的“四国联盟”,由巴基斯坦、意大利、韩国等国结成的“团结谋共识”运动以及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美国已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安理会扩大方案。

“四国联盟”(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2004年曾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他们将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中相互支持竞争常任理事国的席位。05年5月16日,“四国联 7 盟”在联合国散发了第一份有关安理会扩大的框架性决议草案。要求增加6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其中亚洲和非洲各获2个新增常任席位,西欧和拉美各获1个新增常任席位;同时增设4个任期2年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其中亚洲、非洲、东欧和拉美各获1个新增非常任席位。对于新常任理事国是否拥有否决权问题,草案并未明确说明。6月8日,“四国联盟”抛出新决议草案,除继续要求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外,还表示新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问题可以等到安理会扩大完成的15年后再予以解决。

“团结谋共识”运动:05年5月27日,“团结谋共识”运动提出安理会改革计划,要求增加10个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扩大后的安理会所有非常任理事国任期将为2年或3年,可以连选连任。至于连选连任的标准和席位轮换的办法,由各地区国家自己协商决定。新增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将在联合国现有的5个地区组内分配,其中亚洲和非洲将各获得3个,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将得到2个,西欧和东欧将各获1个。

美国: 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美国一直采取模糊政策,不对“四国联盟”和“团结谋共识”运动的不同提案表示倾向。6月16日,美国一反常态,提出安理会改革新方案,建议增加2个常任理事国,以及2个或3个非常任理事国,并表示将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支持对联合国进行改革。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中国坚持以扩大发展中国家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为基础,任何改革方案应得到至少90%的联合国成员国的支持。

2.中国发布联合国改革立场的文件

中国政府05 年6 月7日发布《 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文件强调联合国改革应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关切。中国欢迎“ 威胁、挑战与变革” 高级别名人小组报告、联合国千年发展项目报告以及秘书长综合报告。中国认为,联合国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改革应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提高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以及应对新威胁和挑战的 8 能力。

改革应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特别是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加强国际合作等。

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在安全和发展两方面均应有所建树,特别是扭转联合国工作“重安全、轻发展”的趋势,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推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改革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会员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关切。应发扬民主,充分协商,努力寻求最广泛一致。

改革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助于维护和增进联合国会员国的团结。对达成一致的建议,可尽快作出决定,付诸实施;对尚存分歧的重大问题,要采取谨慎态度,继续磋商,争取广泛一致,不人为设定时限或强行推动作出决定。

文件分四大部分对中国在发展问题、安全问题、法治、人权与民主以及加强联合国等方面的立场进行了阐述。

六、中国与联合国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是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英、美等国的阻挠下,联合国拒绝承认中国新政府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由于代表权的问题进入了一段困难时期,直到1971 年,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三节 联合国专门机构

一、概述

根据协定同联合国建立法律关系或依据联合国的决定而设立,并在某一特定的业务领域内负有重大国际责任的政府间专门性国际组织。

二、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类型

(一)社会文化方面的专门机构

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二)科学技术交通等方面

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三)工农业方面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四)金融贸易方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多边投资保证机构;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世界贸易组织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

一、概述

区域性国际组织是指在相同的地域内的国家或者虽不在相同的地域但维护区域性利益为目的的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与集团。

特征:区域性组织在地理上的局部性;成员国在民族、语言、文化和历史上的相似性;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宗旨及活动通常是维护本地区的共同利益,促进本地区的合作。

目前,区域性国际组织 主要有:美洲国家组织、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东盟等。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与联合国的关系

《联合国宪章》肯定了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地位,规定在不违反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前提下,区域性国际组织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能。区域性国际组织协助安理会实施依安理会权力而采取的强制行动,但此等行动必须以安理会的授权为限。依区域办法或由区域机关所采取的或正在考虑的行动不论何时应向安理会充分报告。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和平解决争端,制止侵略方面处于合作和补充的地位。

三、区域组织简介

(一)美洲国家组织--是现存历史上最长的区域组织。

1890年4月14日,美国同拉美17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一次美洲会议上,决定建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这便是美洲国家组织的前身。1948年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举行的第九次会议上,通过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遂改称为美洲国家组织

宗旨:加强本大陆的和平与安全;确保成员国之间和平解决争端;成员国遭侵略 10 时,组织声援行动;谋求解决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法律问题,促进各国间经济、社会、文化的合作,加速美洲国家一体化进程。

(二)非洲统一组织

1963 年5月,31 个非洲独立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他们的代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25日通过 了《 非洲统一组织宪章》,成立非洲统一组织,总部设在亚的斯亚贝巴。

宗旨 :促进非洲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协调和加强非洲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合作;努力改善非洲各国人民的生活;保卫和巩固非洲各国的独立及主权、领土完整;从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促进国际合作。

(三)阿拉伯国家联盟

1944 年9 月,阿拉伯各国外长在埃及建议之下,于埃及亚历山大港举行会议,拟订 了《 亚历山大议定书》,决定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

1945 年3 月22 日,叙利亚、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埃及、也门(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等七国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签订了《 阿拉伯国家联盟公约》(又称《 阿拉伯联盟宪章》),正式宣告联盟成立。

宗旨 是︰ 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政治活动;捍卫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事务和利益等;各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判决的执行以及引渡方面密切合作。

(四)东南亚国家联盟

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中国与东盟:10+1。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首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之间举行的会议,通常被称为10+1会议,于1997年举行。

双方还计划 于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 11 由贸易区。

宗旨:本着平等和合作的精神,通过共同努力来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奠定一个繁荣、和平与稳定的基础;在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科技和行政方面促进合作与互助;同其他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保持紧密和有益的合作。

(五)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

是目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集团。

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现有25个成员国和4.56亿人口(2004年1月),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篇6:汉语国际教育教案

课文

照相

王强:同志,请开一张票,我们要照一张八寸的彩色合照。(对爷爷)爷爷,还要加洗吗?

爷爷:那还用说,再加洗两张,给老家寄去。

营业员:请把票拿好,到对面柜台付款,照相请上三楼往右拐,进第二个门。王兰:哥,你去交钱,我跟爷爷先上去啦。摄影师:你们三位怎么照哇?

王强:坐着照吧,爷爷坐中间。小妹,咱们坐两边。王兰:不,站着照吧,让妈妈看看我不比你矮多少。

爷爷:别吵,别吵,听师傅的。(对摄影师)师傅,您看站着照好,还是坐着照好?

摄影师:这样吧,老先生坐在前边,你们二位站在后边。王兰:哥,你得站我左边。男左女右嘛!

摄影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都往我这里看。姑娘,把脸转过来一点,对!老先生,头往上抬一抬,好!小伙子,再往里靠靠。行了,都别动了,笑一笑,好!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大意。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2)记忆:生词的用法,语法的结构

(3)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词义之间的区别、用法。

二、三、课时:10分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多音字、那还用说……、(2)难点:不比+宾语+形容词+多少、事儿多。

四、五、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现如今的手机都能自拍,所以现在照相很方便,但是在以前科技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都是去照相馆里照照片,那么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当时人们照相的姿势、心情还有那个时代的氛围。

(二)讲解新课:

1、朗读并领读课文

2、生词:合影、同志、付款、师傅、站、转、抬

(三)语法:(1)多音字:转 转 [zhuǎn] 1.2.3.4.5.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改换方向:~弯。向左~。改变位置:~移。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转 [zhuàn] 1.2.3.(2)那还用说(这还用说):以反问的语气回答

如:你知道西单怎么走吗?/那还用说,我是老北京

(3)句式:不比+宾语+形容词+多少

(4)事儿多:指麻烦多,爱挑剔,不满足。

☆扩展:儿化音的读法:针鼻儿、毛球儿、粉条儿、小孩儿等

(四)练习:用所学的语法造句 旋转:车轮飞~。使旋转:~动地球仪。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上一篇:超体观后感1000字下一篇:党的组织原则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