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

2024-04-20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精选6篇)

篇1: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

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

工 作 动 态

(2006年第1期)

(总第1期)

创新办学体制 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 深化教学改革

编者按:本《工作动态》是“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协调指导小组创办的内部交流资料,主要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指示精神,指导部署全省市县党校改革工作,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探索解答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希望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粤办发[2006]9号文件和“珠海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并及时反映情况,以更好地推进我省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全省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

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成立

为贯彻落实粤办发[2006]9号文件和“珠海会议”精神,加强对全省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推进我省党校事业新发展,经报请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刘玉浦同志和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胡泽君同志同意,成立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院)长郑盛廷同志任协调指导小组组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林存德、省委党校副校(院)长陈鸿宇同志任副组长,省委党校副校(院)长李廷家、郑楚宣、程扬,秘书长肖小平,校(院)委委员黄绍清,教育长程志彪以及助理巡视员吉布武、谢林平同志为指导小组成员。

协调指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协调、指导全省党校创新办学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工作,对带全局性、普遍性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黄绍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省委组织部培训处副处长张俊棉,省委党校联络处处长夏政、校(院)委办公室副主任饶宁波同志任副主任。办公室人员由教务处副处长王晓虎,联络处副处长陈英初、主任科员梁丽江同志组成。办公地点设在省委党校联络处。

办公电话:020-83122735020-83122716

传真电话:020-8387281

1电子邮箱:gddxLL001@sohu.comLLC@gddx.gov.cn。

建立领导分工联系制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

为推进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工作的落实,省委党校校委会决定实行领导分工联系责任制,加强指导、检查和督办工作。具体分工联系如下:

郑盛廷:广州市委党校深圳市委党校

陈鸿宇:惠州市委党校东莞市委党校

李廷家:汕头市委党校潮州市委党校

郑楚宣:汕尾市委党校揭阳市委党校

程 扬:珠海市委党校佛山市委党校中山市委党校

肖小平:江门市委党校河源市委党校

黄绍清:肇庆市委党校云浮市委党校

程志彪:韶关市委党校清远市委党校

吉布武:湛江市委党校茂名市委党校

谢林平:梅州市委党校阳江市委党校

陪同校(院)领导的工作人员,从校(院)委领导分管部门中抽调。

明确工作时限确保创新党校办学体制

深化教学改革各项措施落实

为确保粤办发[2006] 9号文件贯彻落实,根据“珠海会议”精神,就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工作提出时间安排如下:

1、今年7月底前,在传达学习粤办发[2006]9号文件和“珠海会议”精神基础上,完成市委党校各分校的挂牌仪式;成立市委党校教学协调小

组,制订工作制度及实施办法;

2、今年8月底前,广州、深圳和各地级市完成副处和副科以上干部提级到市委党校培训的准备工作,秋季开学时实施;

3、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拟于今年10月和明年3月会同省直机关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到各市县检查贯彻落实粤办发[2006]9号文件,创新党校办学体制,深化教学改革情况;

4、明年6月召开全省党校系统创新办学体制,深化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问题,进一步把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推向一个新台阶。

报:中央党校,省委刘玉浦同志、胡泽君同志,创新办学体制深化教学改革

协调指导小组成员

送: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编制办

发:各市、县(市、区)委组织部、党校,省委党校各处、室、部、所

篇2: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意见》、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十二项重点改革项目试点工作方案》和全省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视频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全市党校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一、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重要意义。市、县党校肩负着加强全市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使命。推进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市党员干部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市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实现黑河更大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重要精神,努力开拓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2、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校姓党、党校党办,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域特色,坚持质量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市、县党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黑河更大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工作目标。通过办学体制改革,全面增强市委党校的辐射、带动和指导能力,解决县级党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努力实现市、县党校改革发展的“六个新突破”,即优化配臵教育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在改革办学体制上实现新突破;完善教学布局、创新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实现新突破;整合师资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制度规范、实行科学管理,在落实从严治校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在提供基础保障上实现新突破;加强理论武装、凝聚智慧力量,在服务科学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二、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全面加强市委党校建设。健全市委党校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本地政府对党校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把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配齐配强市委党校领导班子,把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党校领导班子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党校教师的培训,有计划地通过进修学习、挂职锻炼等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当引进一些党性强、学历高、有志于党校事业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协同县(市)委组织部和党校,建立市、县党校教学统筹工作机制,在市委党校设立“五统筹”教学工作协调小组,抓好统筹教学。

2、设置分校。把各县(市)委党校作为市委党校分校,现有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经费供给渠道、工作职能不变,挂县(市)委党校和黑河市委党校分校两个牌子。

3、撤销爱辉区委党校。在征得区委同意的基础上,撤销爱辉区委党校,由市委党校承担其原有的干部培训任务,爱辉区属干部的调训工作仍由爱辉区委组织部负责,区委组织部内设机构中负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部门保留。区委党校骨干教师可通过考试、竞聘等方式,带编制调入市委党校,其他人员由爱辉区负责妥善安臵,退休人员整体划入爱辉区教育系统。

4、统筹教学。实行教学业务“五统筹”:即统筹教学计划,按照市、县工作大局和培训任务,统筹制订各分校培训计划和方案。统筹班次设臵,全市统一划分主体班、专题班、轮训班三个类别,划定市、县两级党校主体班培训对象,将各县(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提级到市委党校培训,县级党校负责培训基层干部和县(市)直部门干部;专题培训班由市委党校承办,县级党校不再自行组织;轮训班根据培训内容确定承办单位。统筹业务指导,定期组织市委党校和分校领导同志、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统筹师资调配,探索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在全市党校系统实行主体班次教学专题申报、集体备课、竞争试讲制度,统一调配市、县(市)委党校各班次的授课教师。统筹教学评估,定 期对分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促使分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强化管理。发挥好市、县(市)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整合两个方面的优质培训资源,切实增强两级党校办学实力。县级党校实行县(市)党委和市委党校双重管理,领导班子由县(市)党委主管、市委党校协管,县(市)党委调整党校常务副校长时,应征得市委党校同意,调整其他班子成员时,应向市委党校征求意见。市委党校要加强对分校的业务指导、管理和检查,督促和协助县(市)委抓好分校工作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五统筹”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分校的常务副校长可列席市委党校党委会。县级党校调整编制、调进人员以及教师职称评审等,应经市委党校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三、方法步骤和完成时限

市、县两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从2011年10月开始,2012年12月结束。具体方法步骤和完成时限如下:

1、制定工作方案。各县(市、区)要认真搞好调研,重点了解和掌握本地党校办学情况、干部教师队伍情况、培训资源、教学能力、培训对象及任务要求等,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当地党校改革的工作目标,研究制定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有关人员安臵办法,分解任务、规定步骤、强化责任,确保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中旬。

2、分校挂牌。按照设臵分校的要求,在县(市)委党校加挂黑河市委党校分校牌子。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底。

3、撤销爱辉区委党校。爱辉区委党校骨干教师通过考试、竞聘等方式,带编制及经费调入市委党校,其他人员由爱辉区妥善安臵,退休人员整体划入爱辉区教育系统。

完成时间:2012年6月底。

4、推进统筹教学。市委组织部和党校要积极发挥作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市、县两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市委党 校成立“五统筹”教学工作协调小组,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统筹安排市、县党校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市、县党校的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

完成时间:2012年上半年有关班次进行探索实施,2012年下半年开始规范运行。

5、总结经验。各县(市、区)要将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上报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

完成时间:2012年9月底。

四、努力促进市、县党校的建设和发展

1、着力服务大局。着眼大局、研究大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重大科学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开展党校工作,使党校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得紧密、促进有力,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充分发挥作用中扩大党校影响、提高党校地位。

2、实施人才强校。积极推进党校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今后县级党校选调的教师必须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尽快改变县级党校教学人员比例过低的状况。建立培训师资库,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3、创新方式方法。注重以人为本,坚持按需施教、因人施教,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培训思路,积极推广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方法,努力实现培训方式、渠道、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4、坚持严格管理。加强宏观管理,统筹整合县域内其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县(市)直部门的培训任务,除特殊需要外,县(市)直部门的培训班次要纳入县(市)党校培训计划,防止乱办班。加强学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籍、考勤、考核等制度。加强教师管理,教育党校教师讲政治、守规矩,坚持研究无禁区、讲坛有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制度管理,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以党校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科研、后勤 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学风建设,坚决整治不良学风,确保党校学风的明显好转。

5、加大经费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改革纲要》及其省委《实施意见》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要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逐步增加”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党校财政投入力度,2012年前,各县(市)至少要把党校主体班培训经费、科研经费、选聘兼职教师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五、加强对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1、摆上重要位置。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负责组织实施,市委党校承担日常工作。县(市、区)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本级党校工作的领导,把本级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县(市)委组织部要加强对县(市)委党校工作指导,督促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等重点工作的落实。

2、明确纪律要求。要严肃政治纪律,认真分析和研究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和日常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正常开展。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借党校改革之机突击进人、突击提拔干部、突击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等。要严肃财经纪律,认真做好爱辉区党校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和财务管理工作,严禁突击花钱,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处理好资产整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规合法操作,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篇3: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

一、创新管理机制, 提升团队凝集力

1. 实行级部管理, 提高管理效益。

一个年级设两个级部, 每级部设主任一名, 级部主任负责本年级级部教师聘任、班主任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 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部署和各处室的计划安排。级部制实现了学校管理重心下移, 使得管理更精细、更富有实效, 级部之间合作竞争, 激发出活力。

2. 择优聘任优化组合, 激活工作热情。

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双向选择、择优聘任、优化组合”的原则, 进行教职工全员聘任, 实行级部主任和首席班主任负责制。优化组合聘任制, 使得学校人才资源配置更合理, 人员结构更优化, 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焕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3. 深化联合体改革, 提升团队凝集力。

教学成绩多维度捆绑考核:以两个班组合起来的联合体为单位, 依据巩固率、优秀率 (前1/4人数) 、平均分、待进率 (后1/4人数) 四项指标, 在藁城市区四校联考中比较, 计算联合体得分;教师个人得分也依据四项指标, 按比例从本联合体得分中分得相应的分数。教师个人要想取得好的排名, 一要有所教学科的高质量, 二要以本联合体四项指标成绩为前提, 所以必须加强学科之间的协调合作、消除弱势学科、培优补差、整体发展, 如此自然提升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 强化联合体的团队精神, 增强集体的凝集力。

二、打造精神文化, 激发二次创业动力

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 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

实验学校曾有过优良的传统和骄人的成绩, 但近年来出现拈轻怕重、职业倦怠现象, 不想当班主任、想方设法脱离教学一线, 职称评了、工资挂钩了, 工作动力不足了, 遇事讲报酬、待遇搞攀比, 表现出奉献精神、进取意识的缺失, 其实这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缺失。现代社会, 大到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小到一个集体, 如果没有了精神的家园, 必将行之不远。为此, 我们在教师中多途径、多方式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二次创业精神、团结拼搏的协作精神、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

一是结合教师实际, 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 严谨笃学, 淡泊名利, 自尊自律, 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不断强化质量兴校的观念。在全校树立“校兴我荣, 校衰我耻”的意识, 让全校教师深刻体会“质量是硬道理”的含义, 长期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三是不断推出正面典型。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形式表彰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且成绩突出的教师。种种措施, 丰富了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目前我校涌现出以贾建英、杨艳丽、赵书彦等为代表的一批德能双馨的老师。实践告诉我们:要焕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仅靠物质奖励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有学校精神文化。积极上进, 不怕吃苦、乐于奉献、敢于争先的校园精神是我们的立校之本, 力量之源。

三、深化教学改革, 实现轻负担高效益

从2009年暑假开学始, 在全市, 我们率先取消了晚自习和节假日补课加班。较过去学生在校时间每天减少了2个小时, 教学时间每周减少了8个小时。初三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一学年的教学进度, 时间就显得更紧, 教学任务就显得更重。要提前、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继续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是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2007年9月我校申报立项河北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初中生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并于当年10月正式启动。 (1)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学习借鉴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基于认知结构理论的“奥苏贝尔”模式、布鲁纳“发现学习”模式、张熊飞“诱思探究”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10+35”教学模式等。 (2)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各科不同学习领域的课堂教学模式, 诸如复习课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理化生主题探究教学模式、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思想品德课范例教学模式。两项课题已于2010年6月通过省课题专家组评审验收, 实验成果正逐步辐射、推广。

2. 继续加强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余文森教授指出: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最优的过程和最大的效率、效益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从而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目前很多的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不得其要”。针对课堂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实, 我们加强了高效课堂、高效学习的研究。2009年6月我校申报立项河北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并于当年9月开始实施, 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3. 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制。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根据学案,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成果展示、提高拓展、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在这种学习模式下,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 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 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学案编写质量, 今年暑假, 在学校内部教师优化组合之后, 我们分学科系统学习“学案导学”相关理论, 借鉴东庐中学“讲学稿”经验, 提出“三案合一”的要求, 规定型制、分解任务, 编制学案电子稿, 由学科组长审核排序, 开学前上传教导处, 组织人员修订、印刷, 供师生共同使用。

4. 将思维导图引入学科教学。

思维导图, 又叫心智图, 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 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 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 从而开启大脑的潜能。思维导图能大大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 能激发联想与创意, 将零散的知识、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 有助于形成系统学习和思维的习惯。一课、一节、一章甚至一本书内容都可以画成一幅思维导图来显示, 它具有形象性、立体性、凝炼性、趣味性, 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全力备战中考, 让更多学生获得享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校工作最终的凝聚点, 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中考关系到千家万户, 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1. 采有源之水, 促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创造条件, 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临近中考, 利用双休日组织全体初三教师参加中考研讨会, 采集最新中考信息, 回来后召开主题会议, 每个老师上交题为《研讨归来话中考》的论文。组织学科组长到石市图书批发市场购教学用书, 让教师掌握最新、最全资料, 俯视中考, 做好学生的导航员。印发学习材料, 号召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力推高效课堂。给青年教师充分的信任和发展机会, 要求他们每周必须听3节老教师的同头课, 做50套近三年各省市中考原题, 从而把握中考。岳灵霞、何花敬、崔建珍、张小段等老师初次送毕业班, 都取得了非常很好的成绩。

2. 加强集体备课, 彰显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能加强团队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享受最优化的教学服务。各学科根据课时安排, 每周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进行教研。研究学科知识体系, 研究知识点、能力点、重点、难点、命题角度、题型类别;研究三年的《中考说明》, 预测中考发展方向;研究复习策略, 大胆取舍, 讲求效率;分解任务, 编制中考题库, 每人负责一个方面, 做到细致、扎实, 不留疏漏;研究单元复习课与试卷讲评课的形式与方法, 倡导以题带知识点的复习, 以综合性试题带知识板块的复习;研究作业的多样性, 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要求, 讲究作业的实效性。

3. 注重分层教学, 强化培优补差。

对优秀生采取导师承包制, 前100名学生由任课教师承包, 学校跟踪管理, 优秀生的弱科由任课教师承包。承包教师定期与学生谈话,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进行细致的管理, 在每次测试、模拟过程中, 发现其薄弱科目、薄弱环节, 了解原因, 找出对策, 深入辅导, 促使学生能平衡发展, 全面提高。今年中考, 我校有三名同学进入全市前十名, 其中韩思齐同学以629分获得藁城市中考状元。

建立临界学生档案, 班主任明确目标重点跟踪, 同时每个任课教师承包5位有潜力的学生, 定期谈话, 目标激励注入动力, 方法指导迅速提高, 确保顺利考入理想高中。今年中考我校参考772人, 九中、一中、重点高中上线399人 (含37名特长生) , 优秀人数和优秀率都创历史最高。对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 一方面充分利用同龄人巨大影响力, 小组帮扶;一方面教师心理介入, 增强信心, 降低学业要求, 学有所得, 发展特长, 力求身心健康、平稳和谐。一直到毕业, 学校没有损坏一桌一椅、一草一木, 学生是带着对教师的感激、带着对学校的留恋, 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离开母校的。

4. 严密组织教学反馈, 重视考后分析反思。

考试是检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必要手段, 考后的分析尤为重要, 要找出存在的问题, 研究相应的措施。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分析。学校领导深入到各教研组, 学科组长主持, 从命题、答题、优秀率、平均分到学生学习状态一一分析,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指导各自的教学。二是以联合体为单位的班级分析。由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参加, 首席班主任主持, 分析班级整体情况, 准确把握本联合体学生的优势和劣势, 找出学生的发展点和优秀学生的增长点, 加大对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的分类指导力度, 及时对成绩拔尖学生和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鼓舞士气。

5. 统揽全局, “扶困济贫”。

我校英语学科相对较弱, 根据其学科特点, 除增加阅读量外, 通过单词形象快速记忆赛、编演课本剧、英语脱口秀、英语沙龙等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每天上午11:30――12:00进行听力训练, 雷打不动。今年我校英语中考平均成绩89.2分, 全市第一, 110分以上学生达161人, 弱势转为优势、短板变成长板。针对现在孩子体质差、惰性大的现状, 我校除每周两节体育课外, 每天利用课间操20分钟跑步。以班为单位, 集体行动, 体育老师统一指挥, 口号震天, 班与班形成了激烈竞争氛围。临近中考, 我们坚持以考促练, 每两周按体育测试标准测试一次, 出现了争先恐后练项目、你追我赶创佳绩的大好局面, 部分班级甚至放学不回家, 班主任带头在操场练习。几个月下来, 学生体质增强了, 学习效率提高了, 中考体育测试成绩也令人满意, 有290人获得满分。

6. 家校合力, 打好中考攻坚战。

2009年暑假初期, 我们就召开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我是初三学生”主题大会, 发放家教材料。通过讲座, 让家长明白如何帮孩子走好初三这一年, 初三的暑假应如何过, 为迎接学生人生征途中第一个里程碑做好充分的准备。每逢节假日, 我们都通过校训通、喜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和家长沟通, 通过教师博客和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与家长进行深度交流。中考前, 针对大部分学生焦虑状态, 组织心理讲座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 排解学生心头忧虑。家长、教师、学生多次在一起座谈, 三方共同制定落实提高措施。

7. 振奋精神, 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宣誓立志, 喊出心中的梦想, “奋斗三年, 不留遗憾”、“奋战100天, 精彩赢一回”、“奋战30天, 梦想变成真”、“奋战10天, 创造新奇迹”。课前宣誓, 课间播放《我的未来不是梦》《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歌曲, 教室布置迎战中考的标语, 创设时不我待、奋发向上的氛围, 学生一直处在亢奋状态, 没有一名学生自我放弃, 老师与同学们充满自信地一起走向中考, 一起创造了令人欢欣鼓舞的佳绩。

成绩属于过去, 奋斗成就未来。领导的关怀、社会的期望鞭策着我们必须更加努力, 迈向更高的目标。

摘要: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 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

篇4:市县党校规范化办学探索

关键词:市县党校;规范化办学;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7-0024-03

一、市县党校办学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干部培训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

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虽然作为党建工作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一些具体的点上来看,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受重视程度与之承担的职责还有差距。具体说来,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层党校培训工作不正常。出现了有的基层党校开不起课,或者其干部培训职能被其他培训机构所取代等现象;第二,理论干部培训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培养理论干部是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现实中,对于理论干部的培训这一块的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理论干部的培训工作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第三,目前干部培训工作中留有许多空白点。这些培训空白点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党校的培训工作安排,同时也不利于基层干部职工的成长成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领导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的问题。

(二)双轨制运行模式增加内部管理难度

党校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是行政岗位参公编制和教师岗位事业编制的双轨制运行模式。这种双轨制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从管理的角度讲也增加了党校内部管理的难度。

(三)教学随意性突出

由于党校没有严格规定的一套教学运行机制,所以,党校的课程设置、师资安排、教学的检验监督、学制的长短、教学形式的安排等等随意性比较大。这样的结果就是严重削弱了党校培训的严肃性和规范性,甚至影响到学员对党校的态度,让党校及党校老师在与学员的互动中处于被动地位。最终导致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和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四)党校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首先是党校的领导班子问题。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校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务副校长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这些规定在一些县级党校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这样的结果是造成党校在干部队伍中的号召力不够强,进而影响到党校在学员心目中的威信。这种威信的缺失,反映到干部培训中,就会出现各类不遵守党校学习纪律的现象,在教学培训上直接影响到了培训效果,学员对党校为师者的接受程度随之大打折扣。

其次是人才队伍特别是师资队伍问题。由于党校在同级机关部门里受重视程度不够,党校的吸引力较弱,优秀人才进入党校的师资队伍还没有成为一种风气,所谓“师高弟子强”的局面还没有形成。也就是说从人才入口关这里党校相对于其他部门,其对优秀人才的吸附能力处于弱势地位。此外,从师资的在职培训来看,由于受经费、时间以及培训单位自身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党校的在职培训很难获得十分满意的效果。因此,从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讲,我们必需要抓紧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的力度,特别是要在培训的针对性和广泛性上下工夫,提升培训的层次和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五)科研资政能力不足

按照以前对党校工作任务的规定,党校的主要任务是轮训和培训领导干部,但是按照现在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要求,科研和资政也被列为了党校的工作内容。由于受历史原因和其他客观原因的影响,党校的科研和资政相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而言显得比较薄弱。

二、我们在党校规范化办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

针对目前市县党校在现实中普遍面临的一些问题,绵阳市委党校结合绵阳市情和自身实际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办学探索。

(一)规范教学管理

1. 准确定位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是党校开班办学的重要筹码和依据。绵阳市委党校在总结建校以来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其他兄弟党校、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办学培训情况,结合绵阳实际选定了自身独特的培训内容。那就是“理论武装、忠诚教育、能力提升、行为训练”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党校培训工作的总框架。理论武装解决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问题,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领导干部的大脑,提高广大领导干部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力,让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教育解决党性、宗旨、意识的问题,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解决干部廉洁、勤政、依法执政等问题。能力提升解决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问题,以及讲授提升领导干部执行能力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行为训练解决领导干部自身的执政行为的规范,社会形象的塑造等。我们通过培训内容的准确定位,基本锁定了我们开班办学的主要目标,进而围绕“理论武装、忠诚教育、能力提升、行为训练”这四大培训方略来设计教学内容。

2. 固定规范教学学制

党校是学校,不是培训机构,从学制的角度看,培训机构是没有严格的学制要求的,而党校有自己的学制。绵阳市委党校坚持“两期多轮”的教学布局,坚持每学年春秋两季主体班的定时定班开展培训,除了主体班中的中青班由以前的三个月缩短到现在的两个月,其他主体班均由两个月变成一个月。这样在学制上坚持了正规化,避免了党校培训的碎片化,同时也增强了党校施训的严肃性,解决了党校培训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3. 坚持教学形式“三三制”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坚持推行三个三分之一,也就是“三三制”即我们把培训的形式分成讲授式教学、辩论讨论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在具体培训中的比例各占三分之一。讲授式教学,侧重地把理论灌输、政策宣讲、知识传授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辩论讨论式教学,将学员由单纯的被动的“听课”转变成学员向老师的“问”以及学员间的“辩”,并将“问”和“辩”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让学员由被动变主动,进而增强学员的主体意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讨论式往往与讲授式对接,当老师把主要内容讲授完毕之后,学员们围绕讲授的内容展开讨论;而辩论式往往与灌输式对接,辩论就是有意识的安排观点比较鲜明,又无法用简单的“对”与“错”进行判定的话题,然后组织学员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专程的辩论。其目的在于解决学员的思辨能力,训练学员面对公众的胆识和应变能力。现场体验式教学,通过让学员深入生产生活和工作一线,直接与基层和其他单位建立联系,用现场的方式来解决和弥补其他教学方式的不足,通过增强学员的现场观感来达到影响和改变学员的目的。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采用了比如让学员参与“三进三同三促”转变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到法庭现场观摩接受法制教育,到监狱等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到电视台建立应对媒体的教育,到基层城市社区和乡村开展志愿服务,践行群众路线的教育等。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是对现有师资进行在职培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大对在职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绵阳市委党校多次组织学校老师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开展专题培训。同时也多次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此外,为了加大对教师队伍培养,我们更加注重教师队伍的本土化建设,特别是我们形成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的传统和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形成了学校内部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第二是引进人才。把能力强、素质高的有志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同志引进到党校来,改善党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性别和知识结构,注重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通过把好师资队伍的入口关,来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第三是外聘专兼职教师充实党校教师队伍,我们把在一线工作的,有丰富经验的同志聘请为党校的兼职老师,让他们用自身的实战经验和知识积累来丰富党校的课堂。第四是加强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管理,保证教学效果。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对教师的教学专题从申报到实施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主要实行了专题确定前的申报制度、专题确定后的集体备课制度、专题上课前的试讲制度、专题上课后的学员评教制度。专题申报制度主要是要让老师在确定教学专题后要及时向学校申报,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对老师专题进行审定,合格后方能备课。集体备课制度是指老师在自己的专题确定后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集体研讨,研究符合党校干部培训规律和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确定专题重点内容,讲授形式等内容。专题试讲制度是指老师在给学员上课之前,学校以教研室为单位,要求全体老师进行试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专题的查漏补缺,避免不成熟的专题走上讲台。学员评教制度是指当主体班老师上课之后让学员对上课的老师进行打分评教,学校将根据打分结果对教师进行考核。通过各种制度的执行,最终实现对老师和老师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的管理,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严格学员管理

第一,严格学员纪律管理。对学员在校期间的管理,我们按照《学员管理手册》来进行,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党委对学员管理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上,特别强调和重视课堂纪律管理。我们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对于迟到、早退、不遵守课堂纪律等行为进行严格处罚,通过保证上课纪律来保证上课效果。

第二,帮助学员作风养成。学员进校后,全部以普通学员的身份参加学习,通过由干部到学员的身份转变,让学员从心理上放下“领导地位”,切实反对官僚主义。在校期间,各班要对自己所在教室进行打扫,通过参与集体劳动,塑造学员作为普通一员的行为,帮助学员养成勤俭和热爱劳动的作风。此外,我们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反对学员各种形式的公款请吃消费,禁止铺张浪费和奢侈的消费行为。通过各种手段的采用,要让学员在校期间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意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第三,丰富学员文体活动。学员管理有张有弛,在紧张学习之余,学员们通过体育活动,文艺汇演来丰富校园生活。同时通过文体活动可以有利于增强身心健康,促进同学情和师生情,增强团队意识,以及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提倡学员自我管理。在学校配备班主任对学员进行管理的同时,我们提倡和鼓励学员进行自我管理。特别是充分发挥班委和班小组的力量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和纪律监督,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员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强化科研资政

科研资政不仅是党校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是党校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支撑。因此,抓好科研和资政两项职能对党校的长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绵阳市委党校在具体实践中不仅注重在学校内部加强党校自身工作人员开展的科学研究,而且注重强化党校对外科研合作交流。通过对内提升和对外合作两手抓,实现党校科研资政工作的新增长和新突破。

党校自身开展的研究主要包含政策性研究、学科研究、服务性研究、兴趣性研究。政策性研究主要是围绕党和国家的政策开展的研究,以及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的研究。比如为推进绵阳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进行的《绵阳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调研报告》《绵阳柳州工业经济发展对比研究》《丘陵大县射洪、中江发展工业的经验及对绵阳县域工业发展的启示》等课题研究;以及围绕全市灾后重建和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等中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党委政府对党校开展各类政策性研究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政策性研究既是党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党校资政的重要内容和渠道。学科研究主要是围绕学科建设开展的专题研究,我们以各教研室为依托,围绕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行政学等方面进行学术研究。服务性研究主要是指为推动基层社会发展进行的一系列研究,通过我们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和服务基层社会发展。我们先后开展了《创新基层群众自治新式与发展农村片区公益事业——四川省盐亭县玉龙镇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为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和谐新江油》《江油市青莲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等,通过这些服务性研究对当地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并对其他基层地方相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参考模式。兴趣性研究是指各专兼职教师围绕自己的兴趣开展的研究。

在科研对外交流和合作方面,我们集中党校优势力量,全面拓展对外合作空间。第一,提升应急管理研究水平。我们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美慈组织、南开大学以及国家应急办等单位和机构合作,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研究,获得了极大的智力资源优势,同时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欧盟项目获得了经费上的极大补充,这些资源的获得和整合使得我们的应急管理培训和研究上了一个层面,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应急管理研究水平。第二,提高城镇化研究实力。我们在现有城镇化研究的基础上,与中国城镇化研究中心合作展开对城镇化的系统研究。通过合作研究,综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加强地方科研实力,变高层专家为服务绵阳的重要力量,极大地丰富了有关城镇化的本土智力资源,提高了我校的城镇化研究实力。第三,与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共建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为县域经济把脉。第四,与预备役高炮师开展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在“三战”(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领域进行深度合作,采取国防教育进党校,党校培训进军营的“双进”方针,使整个培训和科研相辅相成。

(四)提升后勤管理

在后勤管理方面,为了让学员享受到优质后勤服务,我们在学员宿舍品质提升、食堂饭菜配置、文化娱乐设施、车辆停放、安全保卫等方面花大力气进行提升改善。我们要让学员在校学习培训期间在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安全保卫等各个方面接受到优质的服务,让学员在党校也能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为学员安心学习提供后勤支撑。

由于现在党校房屋和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党校干部培训的需要。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党校房屋受损比较严重,虽经维修加固,但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给学员提供一个安全的、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于2009年启动了新党校建设工作,通过修建新校舍来解决我们规范教学的场地问题。

党校新建校区占地面积由现有校区的不足40亩增加到129亩,建筑面积由以前的3万2千平方米增加到4万7千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近千人在学校接受培训,基础设施的改善必将大大提高后勤管理质量和水平,为学员安心学习将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三、结语

市县党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而这些问题有的是不能依靠党校自身的力量就能够解决的。绵阳市委党校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首先从自身出发,结合地方实际,在现有制度和政策框架下对党校的正规化办学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通过规范教学管理,严格学员管理,强化科研资政,提升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一条符合绵阳实际的特色党校干部培训之路,我们希望将此文作为推进市县党校改革的一份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Z].2008.10.

篇5: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

——xx镇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为了贯彻落实刘奇葆同志关于我县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xx镇党委积极响应县委的号召,勇当改革先锋,积极开展“八个一”(制作一个专题片、开辟一个先锋栏、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创建一批培训基地、培育一批师资队伍、培养一批人才、下派一批科技服务员、形成一些理论成果)活动,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不断研究探讨推进镇村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现就当前xx镇在党校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的做法及经验进行一些探讨。

一、开展大培训,培育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开展大规模培训的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需要人才支撑,目前我们面临人才紧缺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大规模培训人才。加上我镇“十一五”规划目标已经确立,当前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要确保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关键在人才,主力军就是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提高他们的素质是我镇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更是我镇每年城镇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的基础和保证。

第二,开展大规模培训的可行性。

1、领导机构健全。xx镇党校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培育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校长,党务副书记任常务副校长,组织委员任教务主任,宣传委员任班主任,其他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党校校务委员会,负责协调镇村两级党校的教务研究、经费开支、培训安排、人员配备等重大事项,确保党校工作高效有序运转。

2、运行机制完善。镇党校有镇党委书记、镇长等8名专职教员,兼职教员由镇中心学、财政所、司法所、派出所等镇直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同时紧跟时代形势,不断探索教育途径,开辟多种教育资源,建立了专题教学、党性锻炼、实用技能培训等相结合,教学、科研、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的运行机制。

3、软硬件建设加强。一直以来镇党委都高度重视党校工作,通过“打基础、把方向、大培训、重实效”不断夯实镇村党校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党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为全面开展大规模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2002年以来,共投入20多万元添置镇党校电教设备,更新课桌椅200多套,配置了电脑、音响、投影机等电教设备,率先在全县建成了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并为48个村委(社区)各配备了一套电教设备。2005年,镇党委又投资8万多元,为34个播放点配备了29寸彩色电视机、dvd各一台,建立和完善了镇、村、户三级培训网络。同时,通过购买、租借,以及把中央台七套农业节目下载刻录等方式不断充实电教片的内容,目前镇党校电教工作站库存量达360部,24个电教点每个都有50部以上库存,为镇村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群众的需要。如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现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广大农村科学种养技术等实用技术的普及度还不够,农民迫切需要“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了能富”的实用技术的培训。镇村党校是最贴近农村基层的党校,大力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面向农村、农民、农业常年搞培训,让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素质,是适应群众需要的。

二、创新机制,努力构建大教育大培训的新格局

镇村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要取得成功,出路在于创新,只有创新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理念、内容、方式和机制,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领军作用,使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创新培训理念,围绕改革大局抓培训。要牢固树立 “大培训促大发展”和“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全员培训、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把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培训工作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放到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中来认识,把握和推进,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审视培训工作,以更加科学的思维谋划培训工作。需要以转变观念为前提,改变过去党校即党员培训学校的旧观念,从重视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培训入手,扩大培训范围,实现“两个延伸”,即在坚持“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同时,将镇村党校的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普通党员、农村党员及各类人才(包括非公经济人才)延伸,重点加强对农村党员以及青年农民的培训;培训内容由政治理论向提高能力、素质和各种实用技术延伸。通过大规模的培训,努力提升建设人才的整体素质,为推进我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创新培训内容,适应实际

需求抓培训。要在深入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需求出发,在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上抓创新,力求理论学习更贴近工作和思想实际,业务培训更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一要突出强调理论武装这个根本。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紧密联系他们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和深化理论教学内容,引导他们加强主

观世界的改造。二要强化专业基础。提高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水平,需要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专业基础。镇党委要从办精品班、示范班着眼,组织举办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专题培训班。围绕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侧重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专业培训。三要拓展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视野。具备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宽阔的世界眼光,是对当代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坚持举办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科学发展观等知识讲座和抓好全员培训工作,帮助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开拓新视野。

(三)创新培训形式,围绕提高能力抓培训。我们要围绕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培训方式和培训途径,以取得更好效果。一是探索培训新模式。如:对镇干部和村级干部,重点进行党性党风党纪、群众路线、政策法规以及市场经济、社会管理、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企业党员,重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对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农村政策、涉农法规、经营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重点进行外出务工的法律法规、实用生产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等等。二是探索教学新方式。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培训内容统一安排与“菜单”自选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农闲时段集中培训与村屯夜校临时培训相结合。三是探索培训新途径。逐渐完善镇党校——村党校---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组成的党员和干部以及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新体系,同时根据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不断探索针对性、灵活性强,干部乐于接受的在职培训新途径。

(四)创新培训模式,围绕健全制度抓培训。整合力量抓好培训模式创新,全面健全培训制度是一项根本性、长远性的建设工作,要将培训制度落到实处,把室内培训与室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与推动产业化发展和具体项目实施结合起来,帮助群众学以致用,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技能,获得效益,增强“学、用”的实效性。一要健全宏观管理机制,形成培训工作合力。真正做到既要发挥镇党校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又要发挥村级党校及其他镇直相关部门的辅助作用。整合镇村党校、农业服务中心、林业、文化、教育、水产畜牧、计生、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培训计划、培训信息、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培训经费等,通过整合全镇教育培训资源,实现全镇教育培训资源优化及共享的新格局。二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把党员全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镇党委及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作为奖惩重要依据;把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学习表现和成果纳入党员管理、干部管理及乡土人才管理的考核和评议体系之中,作为推荐(村)干部的重要依据。三要建立评估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全镇各级教育培训机构进行针对性评估,检验培训成效,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党员队伍和各类优秀人才的培训工作任务。四要实行业务指导机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就是一个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镇村形成了四级培训网络(第一级是镇党校培训;第二级是村党校培训;第三级是专业协会、示范基地、村屯夜校培训;第四级是中心示范户或农家课堂培训)。镇党校对下级教育培训机构具有业务指导的职能,并相应的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联络制度。如镇下派10名科技服务员指导各级培训结构搞好科技培训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以确保培训取得成效。一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每期培训结束前,由培训部门负责向培训学员发放信息卡,并及时汇总归档,掌握受训学员的相关信息。二是建立跟踪服务机构,对受训学员实行全程跟踪,全面了解受训对象培训后成效,对受训学员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扶持。对受训后取得成效的学员先进典型加以推广和宣传。

三、注重实效,大力培育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

全镇以镇党校为主阵地、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培训活动,掀起了党员、干部及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新高潮。据统计,在2006年1-9月份,我镇四级教育培训网络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了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共230多期,培训人数共15000多人(次),通过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彰显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新效益。

一是干部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充分发挥镇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大面积开展党员干部轮训活动,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得到系统地提高,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央决策的自觉性,让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感受到了党校资源的广阔,激发了的热情,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积极参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据统计,1-9月份,我镇四级教育培训网络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工作,全镇开展了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共355期,培训人数共23393人次。其中镇机关党员干部培训5期1221人次,参学率达96.7%;村级党员、积极分子66期2640人次,参学率达87%。同时通过聘请区、市、县党校专家以及邀请各级领导,在全镇干部职工中开展理论知识讲座等全员培训。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区党校李建良和王介明分别作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一个市场经济学的新视角》和《乡镇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的知识讲座,在全镇上下引起强烈反响,政风建设取得新成效,促进了全镇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据统计,2006年的1—9月份,我镇干部队伍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86件,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进步。

二是全镇经济不断发展。在深化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把党校建设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热情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积极开展“六个百日行动”,有力促进了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xx工业集中区、县城炮龙文化广场、财政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xx工业集中区共计用地7500亩,已经完成征地踏界1500亩,立新工艺厂、东林木业、胶合板材厂等企业已经成功进驻。炮龙文化广场已经全部完成踏界工作。财政路已经基本完成拆迁工作;1—9月全镇共调解体处各种矛盾纠纷167起,查处治安案件213起,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5个,其中新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5个,正在洽谈项目4个;今年计划投资1450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888万元, 占引资任务6000万元的148%,同比增长31%。据统计,今年1至9月份,全镇完成财政收入6528万元,比上年同期3.8%;农业总产值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工业总产值1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全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着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三是农村各方面全面发展。农村工作是我镇工作的重点,村级党校改革也同样是我镇党校改革的重中之重。各村委都建立了以村支书为校长的三级党校机构。镇级党校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不定期到村进行指导,组建了以镇宣讲团成员和村干部为主体的、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为了培训农村党员群众的政治理论、实用科技知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首先,依托镇党校的平台,结合本镇实际,在全镇积极开展百万农民就业培训活动。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认真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以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为载体,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本领。其次,通过下派科技服务员等专业技术培训方式,带动及产生了我镇多个农村专业村协会。这些协会通过资金、技术、信息等为群众提供产、供、销等环节上的服务和支持,有力地带动了全镇广大农户发家致富。最后,通过深化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大党校,实施大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如张贵贤、郑桂洪、杨能枝等懂技术、敢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会管理的农村“双带”党员乡土人才,增强了示范基地和党员中心户的辐射作用和帮带能力,带动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发展,从而也促进了xx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篇6:创新市县党校办学体制深化党校教学改革

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发【2008】13号)、《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豫发【2008】24号)和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县级党校工作,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县级党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㈠重要意义。县级党校肩负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和培养党的基层理论队伍的重要使命。扎实推进县级党校改革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基层党员干部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大规模培训基层干部,培养造就推进中原崛起骨干力量,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重要精神,努力开拓全省县级党校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㈡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局意识、党的意识、创新意识、勤俭意识和纪律意识作为党校办学之魂、治学之道、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坚持党校姓党、党校党办,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县级党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加快实现河南发展新跨越、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㈢工作目标。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为契机,努力实现县级党校改革发展的“六个新突破”,即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整体优势、在改革办学体制上实现新突破;完善教学布局、创新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实现新突破;汇集优秀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在实施人才强校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制度规范、实行科学管理,在落实从严治校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在提供基础保障上实现新突破;加强理论武装、凝聚智慧力量,在服务科学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通过不懈努力,力争使全省县级党校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全面落实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㈣设置分校。把县级党校作为省辖市委党校分校,现有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经费供给渠道、工作职能不变,挂县(市、区)委党校和省辖市委党校分校两个牌子。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以县级党校为依托,对辖区内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组建面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可同时挂新农村建设学院或社区建设学院牌子。

㈤强化管理。县级党校实行县(市、区)党委和省辖市委党校双重管理,领导班子由县(市、区)党委主管、省辖市委党校协管,县(市、区)党委调整党校领导班子时,除校长外,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应征得省辖市委党校同意。分校的常务副校长可列席省辖市委党校党委会或校务委员会会议。县级党校调整编制、调进人员以及教师职称评审等,应经省辖市委党校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㈥统筹教学。省辖市委党校协同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党校,建立市县党校教学统筹工作机制,以积极整合拓展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县级党校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实行教学业务“六统筹”:即统筹班次学制,根据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科学统筹各分校班次、学制设置;统筹教学计划,按照市县工作大局和培训任务,统筹制订各分校培训计划和方案;统筹教学内容,把政治理论培训、党性作风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统一开发一批符合需求、各具特色、质量较高、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统筹教学研讨,定期组织省辖市委党校和分校领导同志、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统筹师资调配,探索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在全市党校系统内实行主体班次教学专题申报和竞争试讲制度,让优秀教师跨校授课;统筹教学评估,定期对分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促使分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㈦开展评估。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按照省里制定的办学质量评估标准和办法,由省辖市委党校会同有关部门对县级党校工作进行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从严掌握的原则,评估合格的县级党校,由省辖市委报省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其规格由省辖市委确定。

三、准确把握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方法步骤

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从2009年7月开始,2010年6月结束。具体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骤如下:

㈧组织专门力量。各省辖市要在市委领导下,由市委有关领导同志亲自挂帅,组织专门力量,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完成时间:2009年8月。

㈨制定工作方案。各省辖市要认真搞好调研,重点了解和掌握市县党校办学情况、干部教师队伍情况、培训资源及教学能力、培训对象及任务要求等,准确把握县级党校的改革意愿、改革方向和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党校改革的工作目标,研究制定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分解任务、规定步骤、强化责任,确保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完成时间:2009年8月。

㈩进行分校挂牌。按照设置分校的要求,在县(市、区)委党校加挂省辖市委党校分校牌子。

完成时间:2009年9月。

(十一)推进统筹教学。省辖市委组织部和党校要积极发挥作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系统业务指导,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要成立“六统筹”教学工作协调小组,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统筹安排市县党校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县级党校的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

完成时间:2009年秋季学期基本完成,2010年春季学期规范完善。

2010年6月底前,各省辖市将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报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

四、努力促进县级党校的建设和发展

(十二)着力服务大局。着眼大局、研究大局、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重大科学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开展党校工作,使党校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贴得紧密、帮得有力,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充分发挥作用中扩大党校影响、提高党校地位。

(十三)加强班子建设。县级党校校长一般由县(市、区)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要选好配强县级党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常务副校长,切实把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优秀干部选进领导班子,决不能把党校作为照顾性安排干部的地方。

(十四)实施人才强校。积极推进党校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今后县级党校选调的教师必须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尽快改变县级党校教研人员比例过低的状况,力争5年内达到70﹪以上。建立培训师资库,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十五)创新方式方法。注重以人为本,坚持按需施教、因人施教,加大干部自主选学工作力度,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培训思路,积极推广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方法,努力实现培训方式、渠道、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十六)坚持严格管理。加强学员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籍、考勤、考核等制度。加强教师管理,教育党校教师讲政治、守规矩,坚持研究无禁区、讲坛有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制度管理,坚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以党校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科研、后勤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学风建设督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在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坚决整治不良学风,确保县级党校学风的明显好转。

(十七)加大经费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及其省委《实施意见》关于“党校工作所需经费要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逐步增加”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党校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基本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切实改变办学条件。

五、加强对县级党校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

(十八)摆上重要位置。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由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负责组织实施,省委党校承担日常工作。省辖市、县(市、区)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县级党校工作的领导,把县级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着力构建由县(市、区)党委和省辖市委党校牵头主办、有关部门协作支持的县级党校办学格局。

(十九)明确纪律要求。要严肃政治纪律,认真分析和研究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和日常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正常开展。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借党校改革之机突击进人、突击提拔干部、突击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等。要严肃财经纪律,认真做好县级党校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和财务管理工作,严禁突击花钱,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上一篇:南白镇后坝小学消防安全月活动总结下一篇:的银行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