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后勤整改报告

2024-04-27

中职校后勤整改报告(共5篇)

篇1:中职校后勤整改报告

金龙小学后勤管理整改报告

为了进一步我校食堂管理和经营服务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教体局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校自身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现将整改的情况做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在校生197人,中餐人数197人,住宿生96余人,为了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我校从以下入手:一是大力宣传饮食、饮水安全的相关知识;二是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后勤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及生活教师为成员;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进货渠道,建立规范的台账等。

二、严格加强食堂管理

我校认真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建立了登记、建账、索证制度。在管理上做到四个方面:一是组织炊事人员学习《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制度》;二是饮食安全做到严把八关:食品采购关、验收关、存放关、消毒关、个人卫生关、环境卫生关、食物制作关、食品发放关、确保无安全隐患;三是食堂内做到了十无:无鼠、无蚊、无蝇、无毒、无病、无尘、无潮、无霉、无菌、无烂;四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整改报告

我校结合《恩施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对以下检查出的问题拟定报告如下:

1、建立健全后勤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健全食堂管理、寝室管理、后勤财务管理、校园校舍管理制度;

3、加强对典型事例和特色工作的宣传报告;

4、建立后勤工作管理日志;

5、食堂仓库门添加挡鼠板。

针对问题我们不等不靠,积极落实,开学初我校已在食堂操作间、储藏室、蒸饭间添加了防盗网。

恩施市白果乡金龙坝村中心小学

2013年3月25日

篇2:中职校后勤整改报告

12月3日,督导室刘主任一行,到我校进行检查指导,给学校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之后,学校立即召开学校中层干部会议,商议学校整改方案,采取了以下整改措施:

1、对学校伙房问题,又召开了全体后勤人员会议,讲清了出现的问题,并指明了具体工作方法。对伙房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 规定了进货渠道,并对每天的货源都进行了签字,并做好了记录;保证食堂人员工作时的服装干净整洁;另外加大了对食堂的监管力度,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

2、对男女生宿舍,政教人员给各班寝室长召开了会议,强调了宿舍必须做好通风换气,保证宿舍内没有任何异味。

3、对于学校的卫生死角,政教人员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布置,彻底清理了学校的卫生死角。

4,对于学生巩固工作,召开了全体教师会,明确责任,各班班主任及跟班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尽一切努力,保证学生在校接受教育。

5.明确分工:第一项工作由陈校长负责,第二、三两项工作由刘主任负责,第四项工作由何主任负责。

榔口中学

篇3:浙江省中职校校企合作的调研报告

一、浙江省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浙江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全省许多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形势喜人。

1. 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积极参与

早在2001年,浙江省政府在《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出:“鼓励大中型企业与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要组建以省级重点职校为龙头、有关学校和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浙江省教育厅于2002年10月制发了《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试行意见》。

2004年11月,浙江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又提出:“坚持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方向,采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等灵活多样的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2004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等四厅委制定了《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的若干意见》,指出示范基地建设要“坚持校企紧密合作的原则”。并把“学校已形成与当地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若干专业建立长期稳定且紧密的合作关系”作为省级示范基地的申报条件。

浙江省教育厅在2003年后连续四年的年度教育工作要点中,都把推进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2003年11月,在浙江省永康市召开“打造先进制造业与校企联合研讨会”;2004年6月,在杭州市召开“校企联合研讨会”;2005年1月,在宁波市召开“学分制暨校企合作研讨会”;2006年8月,在浙江省临海市召开实训基地建设研讨会。

2006年7月,浙江省政府颁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并提出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动计划”等六项行动计划。

与此同时,浙江省各市、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均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对推进校企合作起了十分重要的提倡、引导和督促作用,使本省的校企合作出现了良好的势头。

2. 发展势头良好,形势喜人

总结浙江省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与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特点:

(1)校企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浙江省有中职学校544所,目前已经有240所中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占总数的44%,其中建立紧密型合作的达150所。校企合作呈现出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一些已经开展校企合作的学校将与更多的企业合作,一些还没有开展校企合作的学校,也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

(2)校企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展。目前,浙江省各中职学校在信息交流、物资交流、人才交流等领域内已经与企业实行普遍的合作,并正在向教学改革、技术交流的领域扩展。

(3)校企合作的载体不断丰富。浙江省中职学校利用多种多样载体,使校企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如建立专业委员会与职教集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合作举办企业冠名班,教师进企业锻炼,接受企业培训等等。

二、浙江省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

浙江省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摸索出多种成功的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素与形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七种模式:

1. 实习就业基地模式

实习基地模式也称“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实训,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浙江省中职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最必需、最基本、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许多学校在实践中创造出可供借鉴的做法。

例如诸暨市轻工技校曾经建立了200个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了252个在职技术师傅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发给他们聘书,请他们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制度、签订协议,确保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对稳定。具体操作办法:①学校组织学生认真填写“实习志愿表”;②企业根据用人情况提出实习岗位和用人数量;③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和毕业生实习志愿,分企业初选实习学生;④请企业对初选学生讲解企业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⑤企业确定实习学生;⑥学校确定指导教师并进行实习动员,发给实习报告,向企业发送考勤表;⑦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⑧学校有组织地将学生送达企业上岗实习;⑨指导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并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与企业交换意见;⑩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完成实习报告,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鉴定,优先录用优秀学生。

2. 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也称“委培”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定向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是一种较为普遍、简单易行、成效明显的校企合作模式。浙江省大量的中职学校都已经开展了订单式培养,并且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

例如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从2002年开始试行订单培养模式,具体分为冠名订单、短期订单、行业协会订单、企业联合订单等四种订单形式。

冠名订单是指为某个特定企业招收学生并进行对口培养。学校召开“企业座谈会”,根据企业用人的需要,确定招生人数。招生后单独建班,并冠以该企业的名称。邀请企业代表参加,举办开班仪式。学校负责组织教学、实训、技能考证等,并根据企业需求,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量,适时安排教学实习;企业根据教学、实训需求,提供所需设备。学生经常赴该企业参观,企业也经常派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课。

短期订单指应企业急需,从在校生中临时组建班级,专门为特定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根据企业需要,在对应专业或相近专业里挑选学生。在重新组班时,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进行宣传发动,根据学生与家长意愿进行双向选择。

行业协会订单是指行业协会根据企业成员的需求,由行业协会出面与学校签订用人订单协议,学校在招收新生时根据学生志愿组班。

企业联合订单是指根据某些企业共同的需求进行订单培养。

3. 产学研结合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指中职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创办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产业,融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为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生产实习基地,又为学生勤工俭学、工学交替创造了条件,有效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浙江省有许多中职学校都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比较可喜的成果。

例如象山职高依托建筑专业成立象山至高工程监理公司和至高建材控测中心。6年来,监理公司共承接县内160余项重点和基础工程的监理业务,受监理项目工程造价近6亿元,创利税逾百万。依托美术专业成立象山至高广告装饰有限公司,承揽路牌、灯箱制作、室内外装潢、雕塑设计制作、展会布置以及书画装裱等业务。该校在象山县政府支持下,还成立了“象山柑橘研究所”,下设良种场,并与农户结合建立新品种实验推广基地。最近几年,从日本、美国、荷兰、西班牙、以色列等国引进40多种柑橘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300余公顷,培训橘农和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

4. 实训基地模式

所谓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通过校企共建或吸纳企业资金、设备,建设技能培养、培训基地的一种模式。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短缺从来就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这种模式有利于改善实训条件,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可以利用实训基地开展企业培训和农民培训,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

一是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例如嵊州市职技校与嵊州中益机械公司共建实训基地。2004年,企业向学校提供了价值100万元的17台普通车床和2台数控车床,并派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学校进行技术指导,组建实训车间。实训车间完全参照企业车间的标准进行设计与运行。2005年9月,企业又把总价值220万元的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送给学校,建立了数控加工中心。

二是利用实训基地开展企业培训和农民培训。例如义乌城镇职校与浙江浪莎集团联合创办义乌浪莎“三农学院”,宗旨是开展农民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三农学院”成立后,企业首期投资100万元,设立“三农学院”教育基金会,实行学员带薪培训,保障学员600元的月工资。同时鼓励学员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对取得合格证书者,考证费由学院承担。在培训内容上,进行电工、焊工、水工、锅炉工、机械维修工、机械操作工等工种培训,注重实用技术和职业道德培养;在培训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大专业技能训练课的比例,让学员至少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浪莎集团派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讲课,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培训方式上,实行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基地办班和流动办班相结合。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为经济服务最直接的体现。它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展示了中职学校的实力,促使企业认识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而中职学校在职业培训过程中,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办学水平。

5. 职教集团模式

职教集团模式是指以“职教集团”为组织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职教集团是以龙头中职学校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和校企“自愿参加、优势互补、权责对等”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有隶属关系的前提下联合组建而成的。职教集团具有信息汇聚、人才互补、科学研究与资源整合等多项功能,具有良好的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据我们的调查统计,浙江省已经有10多所中职学校牵头组织了职教集团,50多家企业与60多所中职学校参与职教集团的活动。例如鄞州机电职教集团、椒江职教集团、“中策中职学校教育集团”、嘉兴市第一职教集团、舟山职教集团、金华市机电职教集团等等。

6. 专业建设模式

专业建设模式是指以加强专业建设为主要目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为指导思想,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培养培训师资。建立专业建设模式,是校企合作进入深层次合作的主要表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中职学校已经建立了这种校企合作模式。

(1)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案,商讨教学改革事宜。

(2)根据当地产业结构与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例如永康职技校与众泰汽车集团合作开办汽车制造专业,温岭职技校与浙江大学合作组建“反求技术与工业设计”专业,杭州中策职校开办西餐新专业等。

(3)校企合作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懂得企业情况、具有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浙江省许多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创造了选派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的经验,有效地加速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进程。教师进企业时间或1个月、2个月或半年不等,或要求两年或三年进厂一次,或要求每一个专业教师联系一个企业等等。例如长兴职教中心每年安排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一是与德国BBZ培训中心签订协议,建立长兴职教中心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把所有专业教师分批送到德国培训;二是在企业建立专业实训基地,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为期1个月到一年的挂职轮训,每年暑假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三是在学校建立校本培训基地,安排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开展教学比武,建立新教师成长台账,要求一年中在课堂教学及专业操作上达到规定要求;四是在高等院校建立理论再提升基地,每2周安排一天时间,请专家教授讲课。为了检验培训效果,学校制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办法,并委托劳动部门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在限定时间内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由教师自费离岗培训直至达标。

(4)校企合作开展课程改革。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的需要,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不符合职校学生的特点。课程改革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例如杭州中策职校通过企业调研,根据企业需求精心选择适用的教材,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完善《维修电工实训指导手册》、《制冷设备维修工实训指导手册》、《无线电装工实训指导手册》,编写《PLC可编程序控制技术原理与应用》、《变频器技术与应用》、《电梯原理与维修》、《电力电子技术》等校本教材。

7. 与区域产业群全方位合作模式

浙江省的经济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域块状特色。这种区域块状经济并不是一个或几个企业,而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中职学校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主要就是为当地块状经济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与区域产业群全方位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与区域产业群全方位合作有两层次意思:在合作对象上并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企业,而是着眼整个产业集群;在合作的内容上并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而是实行全方位的合作。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浙江省有10多所中职学校都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例如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当地五金产业集群,通过社会调研等措施构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为企业输送毕业生与提供职工培训等措施构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联合开发产品等措施构建技术交流平台,通过场地设备的共享构建物资交流平台,建立了校企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

四、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剖析

1. 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省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校企合作的范围偏小。浙江省还有56%的中职学校没有进行校企合作,72%的中职学校没有与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在参与校企合作的中职学校里,多数学校集中在工科类专业,而商贸财经类、宾旅服务类、服装美术类专业参与校企合作还相对较少。

(2)校企合作的领域狭窄。目前,浙江省各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多数只是停留在物资交流、信息交流、人才交流等领域内,而在技术交流、教学改革与思想品德教育领域内的合作还相当缺乏。

(3)校企合作的层次较浅。浙江省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虽然在局部有所突破,但大多停留在肤浅层面。有的学校只是为了申报、评估而进行一些临时性、应景式的合作,有的只是寻求企业在资金、场地、设备方面的资助,而没有考虑学校给企业提供真正的实惠;许多中职学校只是与企业在某些项目上实行合作,而没有根据企业的需求确立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制度,与企业实现全面紧密接轨。

(4)校企合作存在“校热企冷”现象。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有一些企业对校企合作表现出积极性,然而总体而言,浙江省绝大多数的企业并不真正关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兴趣不高。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而企业反应冷淡或被动应付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着,正如许多媒体所报道的,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一厢情愿单相思”、“剃头挑子一头热”。

2. 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在调研中我们与众多校长、教师、企业老总及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进行探讨,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根本的原因。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着原则的区别。二是没有认识校企合作对于中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意义,没有深刻领会国务院与省政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一些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责任感与主动性,不是主动出击,不是积极宣传自己,让企业了解学校的情况与要求,不是采取各种措施与形式搭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而是坐等企业上门,企盼企业主动参与合作。三是缺乏强烈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比关起门办学困难得多,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一些中职学校尽管也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然而一碰到企业的冷漠,一想到需要学校的全方位改革,就浅尝辄止,畏缩不前。

(2)中职学校本身缺乏实力。企业是需要职业教育的,然而企业却又为何不关注职业教育、不热心校企合作呢?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自职业教育内部。校企合作也是讲实力的,学校具备较高的办学质量、较好的知名度与社会的认可度是进行校企合作的重要条件。如果学校自身实力不足,对企业就没有吸引力。当然这并不是说自身实力不足就不能实行校企合作,只不过操作难度大一些而已。“在寻求与企业合作中找出路,在与企业合作中求发展”,这是我们中职学校应有的态度与正确策略。

(3)校企合作没有遵循企业的需求。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就应该形成校企互利双赢的机制。可是在一些校企合作中存在着“取多予少”的现象。我们在调研中听到一些中职学校一谈到校企合作,就说企业为学校提供多少实习场地、赠送多少设备、赞助多少资金,而很少谈到学校应该为企业做些什么,没有想到学校应该通过全方位改革与企业实现紧密接轨,结果许多企业一听到校企合作就害怕,致使有些学校的校企合作虽然红火一时,但不久就偃旗息鼓了。

(4)地方政府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在校企合作中具有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引导保障、评估监督的功能。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地方政府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国家对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要求是明确的,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有相当一些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对校企合作重视与支持不够。在舆论导向上缺少必要的宣传引导,致使校企合作完全成为学校的单独行为;在资金上缺少必要的投入,致使许多中职学校“营养不良”,四处“找奶吃”,在校企合作中不得不首先想到企业的赞助;在与企业的沟通中缺少主动的组织协调,致使校企合作完全处于民间活动状态;在政策上校企合作缺少必要的激励与约束,致使企业没有责任与兴趣参与校企合作,也致使有些学校不重视与企业合作。另外,职业准入制得不到严格执行,企业用工缺乏监督力度;造成企业对中职学校人才依赖性不强。

五、推进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校企合作意义极其重大而又任重道远,其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改革与发展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我省各中职学校必须推进全方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国家机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校企合作的推动力

各级人大要在校企合作中发挥法律的引导和保障作用。《职业教育法》已经颁布10年了,期间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均已发生许多变化,全国人大应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增加校企合作等相应条款。各级人大应针对校企合作等相应条款在法律上进行细化,制定配套法规,明确规定职业院校与企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定期开展职业准入等法规的专项执法检查,规范企业用工制度。

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和职业教育相关部门的功能,成为校企之间的合作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和成果的评估者。制定和落实相应政策,以激励、督促校企双方实行合作;增加政府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中央财政、省财政投入的专项资金给予配套;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表彰奖励;把校企合作列为职业学校评优的重要内容,并对校企合作的情况进行专项评估。

教育及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中职学校与企业双方实行合作。牵头组织相应的机构,构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学校与企业进行协调与沟通;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和趋势、地方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产学研合作项目等信息,用以指导校企合作工作。

2.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校企合作的吸引力

有变才有为,有为才有位。各中职学校要切实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培养模式创新与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推进校企合作向着全方位、深层次发展。

3.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校企合作的决策力

常言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校企合作问题上同样也是如此。校长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程度与策划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具有先进职教理念、富于改革创新的人才提拔到校长岗位上来。经常组织校企合作学习会、研讨会、交流会,以交流校企合作经验,转变校长的传统教育观念。各中职学校的校长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加强调研善于决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向着全方位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4. 加强实践与探索,提高校企合作的创新力

至今还没有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中职学校,应立即行动起来,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把校企合作开展起来。已经开展校企合作的中职学校,应总结经验,把现有的成功做法(如订单培养、产学研结合、职教集团、进厂挂职、职业培训等等)巩固下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内化成学校的文化,并且要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强实践与探索,实现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创新与运行机制创新。

(1)注重与行业协会和高科技龙头企业的合作,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校企合作,注重提升专业课教师队伍。进一步探索教师下企业的培养方式,定期定点定目标,与企业技术人员拜师结对,在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形成教师水平提高与深层次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3)发挥校企双方优势,进行紧密合作,解决实训基地日常运行经费问题。

(4)探索设备共享、联合科研、联合生产的运行机制,创造条件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在人才培养培训中心的基础上,使中职学校成为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中心,推动校企合作双赢,把校企合作推向更深的层次。

(5)因地因校制宜,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本区域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一些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就业流向,积极探索跨地区的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浙江省统计局,2005年12月.

[2] 200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浙江省统计局.

[3] 浙江省区域特色块状经济的形成及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浙江省乡镇企业局.2006(7) .

篇4:中职校后勤整改报告

根据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要求,通过自查自纠,找出我们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差距如下:

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到位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得到公司领导层的认可和重视,但我们注意到的只是一些浅表层的东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很重视技术、市场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而企业文化建设则处于简单的自然发展状态。

企业文化不是树几条标语,设计企业徽标,统一员工的穿着,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就可称之为“企业文化”。这些,是对企业文化形式化、肤浅化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是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很强,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远计划;二是缺乏制度保障,公司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缺乏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四是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二、员工培训过于形式,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公司非常重视员工操作技能、整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却忽视了培训的后期效果和评估,培训课程结束后往往缺乏管理环节的执行,使培训仅存在于材料上,并没有深入到员工的工作行为、态度改变、绩效改善、能力提高以及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上去考虑。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与检验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评价检验,造成了培训与工作的脱节,实际效果不佳。

三、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职责是领导吩咐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就解决什么困难,有事情做就做,没有事情做就等,由于这种相对懈怠的工作态度,导致了工作缺少主动性、计划性以及适当的超前性,使工作永远处于被动,总是受制于突发状况,让问题带着走,工作人员将长期处于消极怠工状态,造成工作效率减弱。

四、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后勤工作往往是按部就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总是不假思索地沿着固有的思维模式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工作方法还比较守旧,灵活创新不足。

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首先,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企业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

其次,注重培训效果的反馈,加强培训后期绩效评估,使员工通过学习培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和工作方法运用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中去,通过使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第三,提高员工危机感、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员工主动工作的习惯。

最后,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审时度势,要善于借鉴但杜绝“拿来主义”,做到既勇于创新又善于创新。

篇5:中职校后勤整改报告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传输, 虽然信息的表达、传递方式有很多,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口语。 一个人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事情成败。 用人单位需要中职校毕业生具有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能说会写、善于交际等特点。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指出,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素质劳动者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其中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 又是基本发展能力, 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 人际交往能力是生存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时代的需要, 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石。

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具体内涵为 “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并以“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 为目的。 这一提法使语文应用能力具有了职业教育特色。 《大纲》将口语交际能力摆在了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相同的层面, 并明确了培养的意义是为就业服务。 大纲就口语交际教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14个训练项目, 其中, 有6项在职业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 新大纲更凸显中等职业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特征, 为中职口语交际教学探究指明方向。

2006年出版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试用稿) 》已经明确口语交际的地位, 并对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设置了清晰的目标。

新颁发的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2015修订稿) 将“听说能力”列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 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听说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听’的能力主要指在特定情境中接受、理解和把握所听信息的能力, ‘说’的能力主要指在特定场合以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或对交流对象传递信息做出应对的能力。 培养听说能力, 重要的是养成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学会辨别、筛选与把握所听信息, 学会清晰、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从而提升交际沟通能力”。 新课标对听说能力表现分层次做了具体而清晰的描述, 对相关知识做了言简意赅的阐述, 并强调在学习经历中强化语言实践过程。

虽然修订稿在试用稿的基础上把听说能力培养提到了更重要的层面, 但是,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和语文新课标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在实际中职语文教学中, 相对于阅读教学而言,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未能得到充分重视或教学较随意不够规范, 直接导致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低, 主要表现为听话能力不强, 理解能力、概括组织能力差, 没有真正学会听别人说话。 不善说话, 表达能力差。 和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定位相差甚远, 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为什么长期被忽视?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 教育指导思想和教学活动的着眼点都放在如何应付各类考试上。 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智力因素, 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直接测试, 致使不少教师囿于狭隘的功利意识, 习惯将注意力逡巡于读写上, 放弃对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 极不利于学生综合水平能力的提高。 二是传统教育模式使语文教学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有些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 老师讲, 学生听、记、背, 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培养与训练。 三是教师虽对口语交际重要性有一定认识, 但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保障难以落实, 教师在语文课堂内难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 四是教材本身的缺欠。 现行教材虽然有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专项训练, 虽有较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但指导性不强, 缺乏趣味性, 没有与之相应的评价测试手段。 正由于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材, 教师无法可循, 训练就难以正常顺利有序地进行, 因此, 研究和探索中职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颇有现实意义。

二、调查的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是为了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 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 特别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中的“听说能力”。

通过调查, 力图改变存在于中职语文课堂的重阅读轻听说的现象, 力图使中职语文课堂的职教特色、职教元素更鲜明。

通过调查, 了解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的新需求, 了解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为新课标指导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训提供建设性意见。

三、调查的有关情况说明

(一) 调查方式。

无记名问卷调查。 分别是“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 (教师卷) ”和“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 (学生卷) ”。

(二) 调查对象。

近20所中职校的30位语文老师参加, 有601位来自全市不同学校的学生参与调查。

(三) 调查内容。

了解各中职学校口语教学现状、 教师对口语教学实训形式和内容的选取意向、 学生对口语教学的认识和需求等情况。

(四) 调查时间。

2015年4月-6月。

四、调查数据分析

(一) 教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

可喜的是调查表明教师和学生对口语教学的认识符合新课标中“强化语言实践过程”的指导思想。 教师在“怎样提高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认识和“教学内容方面的选择”高度一致。 83.33%的教师认为加强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且重要的途径, 90%的教师认为日常生活与职场口语交际相结合应是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学生卷显示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语文课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65.22%的学生表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要积极参与各类口语交际活动, 59.23%认为加强知识积累, 丰富语汇是提高口语能力的途径。 41.26%的学生希望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日常口语与职场口语相结合, 39.77%认为以日常口语为主。

(二) 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情况。

1.开设口语交际课的情况

教师卷调查发现, 70%的学校没有开设口语交际课, 30%的学校开设。 这一点与学生卷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62.4%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专门开设口语交际课。 而且60%的学校每周用于口语教学的课时不足1课时。 见下表。

53.33%的教师建议1课时为合理的口语交际教学课时, 36.67%的教师甚至认为合理的教学时数为每周2课时。

2.教材的选择

调查表明, 各校对口语交际教材的选择是多样的。50% 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口语教材, 16.67% 的学校使用校本教材, 使用国内出版的口语教材和使用自己整理的口语训练材料各占10%, 还有13.33%的学校情况不明。 由此判断, 近一半以上学校在对待口语交际教材选择上和使用是无标准、无计划的, 这样如何落实新课标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 教师们需要有适合新课标要求的统一的口语交际教学指导和训练。

3.口语交际实践形式

因为教师们对口语交际教学有足够认识, 所以教师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 教师平时对学生进行的口语交际训练多是课堂上操作简单方便的朗读 (73.33%) 、复述 (60%) 、对话练习 (60%) 和演讲 (46.67%) , 而与职场情境相关的训练则不足三分之一。 这一点说明教师们需要加强口语交际教学中职业情境口语交际教学指导。

4.评价方式

教师卷表明,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多元的、 综合的, 评价方式中师生一对一和学生情境表演分别是53.33%, 学生两人对话是40%, 人机一对一是10%, 还有3.33%选择其他。 学生卷表明41.26%的学生喜欢情境表演, 位居第一, 学生两人对话 (29.28%) , 师生一对一 (17.14%) , 人机一对一 (11.31%) , 其他 (1%) 。 数据对照可以看出, 学生更愿意和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和对话。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需要适当调整。

调查显示, 教师认为口语测试题型可以是丰富多样化的, 朗读 (63.33%) 、口头演讲 (56.67%) 、看图说话 (56.67%) 位居前三, 复述和职场情景模拟并列 (53.33%) 、演讲 (46.67) , 以往传统回答问题这个形式最不被待见, 位于最后 (36.67%) 。

(三) 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困难。

1.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学没有持续兴趣

由图可见, 70%的学生有时有兴趣, 而真正感兴趣的只是13.33%, 为数甚少。 这个数据表明如何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持续兴趣,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口语交际课, 是教师面临的问题, 亟待解决。

2.师生对“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

上表是教师卷, 下表是学生卷。比照表明, 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存在问题的评价更犀利客观, 学生对自我认识较乐观。两者的共性是“A.语言积累不够, 语汇贫乏和B.表达技巧差, 词不达意”, 都得到了高度一致的认可, 两者分歧较大的是对条理性、心理素质的认识。虽然知道口语交际重要, 但仅有16.97%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提高倾听能力, 仅有23.46%的学生会在日常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有65.22%的学生知道积极参加各类口语交际活动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但是学生空有意识而无行动。教师与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差异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需要出台一个口语交际训练评价标准。

3.口语交际教学最大的困难

教师卷调查表明, 口语交际教学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合适的口语训练材料 (46.67%) , 其次依次是学生基础较差、不会不敢表达 (33.33%) , 没有真实的口语实训环境 (33.33%) , 班级学生人数太多 (30%) , 可用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课时不足 (16.67%) ,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6.67%) , 其他 (3.33%) 。

原以为最大的困难是前面提到的学生缺乏兴趣或学生基础差, 但结果表明缺少合适的口语训练材料才是目前教师们最为难的问题, 如果有合适的训练材料, 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 兴趣持久维持, 不会不敢说的学生也能慢慢敢说、会说。

(四) 中职口语交际教学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卷调查表明, 中职口语交际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口语交际教学课时的落实 (94.6%) 、编写出版适合中职校使用的口语交际教学教材及配套训练手册 (87.4%) , 建立中职口语交际评价考核体系 (82%) , 建立口语交际实训室 (74.6%) , 加强中职校口语交际教学教师的交流合作 (61.4%) 等。

口语交际教学课时的落实, 编写出版适合中职校使用的口语交际教学教材及配套训练手册, 建立中职口语交际评价考核体系是亟待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 口语实训室的有无目前不会影响口语交际教学质量, 因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口语教学手段是看视频, 其次为朗读、课本剧、职场情景模拟、演讲、听录音、讨论、辩论、对话、复述, 只要保证课时, 这些形式就能在语文课堂完成。

五、调查建议

鉴于以上对部分中职校学生和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 为了保证《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修订稿) 中规定的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和提高, 本研究建议:

(一) 学校重视落实课时, 加强教师培训。

目前口语交际教学被人为架空的现象非常严重。 因此, 教育部门应该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对学校和教师提出要求, 并监督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执行情况, 力求保证口语交际教学最低限度的课次和课时。 同时,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与口语交际教学执教能力。

(二) 依据新课标, 编写听说能力模块指导训练手册。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教材或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口语交际训练手册则是语文教师应该拥有的“利器”。 有了武器, 有了统一标准, 有教师引导, 学生在听说实践中才能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 改革考试模式, 建立口语交际等级测试达标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就要提高社会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 借助“学业水平考”这个“指挥棒”, 将口语交际测试纳入其中。 不妨借鉴英国、美国的口语交际达标等级测试, 结合我国中职情况, 建立中职口语交际等级测试达标体系。 这样, 口语交际教学才不会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 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摘要:本次调查是为了解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找出存在的问题, 了解中职口语交际教学的新需求, 并为新课标指导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训提供建设性意见, 力图改变存在于中职语文课堂重阅读轻听说的现象, 使中职语文课堂的职教特色、职教元素更鲜明。采用的调查方式是无记名问卷调查, 本市近20所中职校的30位语文老师完成了“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 (教师卷) ”, 有601位来自全市不同中职校的学生参与完成了“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 (学生卷) ”的调查。结果表明:师生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高度一致, 口语交际教学课时的落实、编写出版适合中职校使用的口语交际教学教材及配套训练手册和建立中职口语交际评价考核体系是目前中职口语交际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教育部2009年) .

上一篇:妇代会开幕词(已打)下一篇:亦真亦幻亦幻亦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