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诚信而成功的故事

2024-04-23

因诚信而成功的故事(共15篇)

篇1:因诚信而成功的故事

它说的是我国的女科学家林兰英小时候的一件事:在林兰英小学毕业后的一天晚上,母亲对她说:“兰英,家里经济困难,女孩子念那么多书也没用。你下学期就别念了。”林兰英知道家里不宽裕,就对妈妈说自己听说中学里有规定,考试得第一就可以免去学杂费。她就向妈妈保证要考第一名。母亲看她这么想读书,就答应了。于是,林兰英为了实现她对母亲许下的诺言,付出了别人想象不到的刻苦与勤奋,在整个中学六年中,她一共得了十二个第一。后来,她终于学业有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会成功。诚信是成功的种子。

篇2:因诚信而成功的故事

2 、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3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5 、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罗马

6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7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8 、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9 、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

10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1 、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不可能修复。——德国

12 、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

13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4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篇3:因诚信而成功的故事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 中央考虑启动一些政策减少对国内的冲击与影响, 因此康居工程被列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1999年, 我国又停止福利分房, 实行货币化分房, 随后住宅质量面临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生活和城市水平;当时, 切实需要转变我国粗放型经济, 包括怎样建住宅等问题, 也是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因此, 国家慎重决策, 推出了康居示范工程。这成了当时中国一个标志性的事情。

如果没有技术、没有部品部件的标准化等, 示范工程怎么能更好的体现呢?这就需要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也就是说, 示范工程要用新技术和住宅产业化技术的思路修建房屋, 加快房地产科技进步和技术开发, 以住宅产业的整体进步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促进部品技术和节约技术发展, 提高规划建设水平, 用最经济的成本提高居住水平, 较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的居住需要。由此可以看出, 做康居示范工程, 一是贯彻国家政策, 二是提高住宅质量与水平, 三是做好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技术。

梁小青说:“从现在全国通过验收的示范工程来看, 有普通住宅、有经济适用房、有打工房、有农村住宅。这些示范项目, 对当地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推进作用。同样在比较偏远的西藏、青海、云南、海南等省区, 都还没有示范工程。走到这样的地方, 我们都会讲, 连条件相当恶劣的新疆都有, 你们这样的地方怎么还没有呢。听到我们的宣传灌输, 一些地方领导兴趣陡增, 但就是落实不下去。”

全国示范工程开展以来, 已收获一定成效。首先, 通过示范工程建成了一批住宅样品间。同时, 也坚定了中国住宅发展的方向, 代表了中国住宅建设水平。在梁小青的记忆中, 2002年, 新疆华源集团就在用经济适用房做示范工程, 不但比市场上的商品房还要好, 在整个乌鲁木齐也是最好的;其次, 推进了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节能、中水利用、太阳能、雨水回收、生物垃圾处理、全装修等技术, 全都应用到了住宅建设。现在国内不少大企业和明企, 都是从做示范工程发展起来的;第三, 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变化。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 建房都要求建好房, 一些地方和企业力拔头筹, 很好的促进了当地进步与发展;第四, 传统观念得到改变。随着示范工程的成功推行, 很多地方政府及企业的理念, 都得到了较大改观, 并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得以提高。同时, 老百姓观念也得到转变, 以前, 企业建什么房子, 老百姓就买什么房子, 而现在却知道了要买节能、节水、节电的房子。对开发商的认识, 老百姓也有了改变, 体会到市场上也有责任感和开发精品房源的企业存在;第五, 企业产业化推动了经济效益的发展。住宅产业化发展中, 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进步, 环境效益、国家效益, 都得到了较好保障与促进。

梁小青说:“其实, 上面这些, 都在新疆华源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全国示范工程, 能够很好的培育企业的能力、水平、品质和知名度。去全国很多地方, 新疆华源都是我们宣传的案例。通过示范工程的住宅产业化, 华源还拯救了一些住宅产业化联盟的企业, 甚至改变了他们的思路及运行机制。尽管如此, 现在华源的很多项目规划, 都经常要修改和完善, 力求精益求精。他们的董事长李俊, 已把康居示范工程的理念, 作为了企业的康居文化和康居精神, 令人大为钦佩。

篇4:生活,因诚信而精彩

从我步入逸夫实验小学的第一天,我便在教学楼的外墙上看到了两个鲜红的醒目大字,妈妈告诉我,这两个字念作“诚信”,意思就是要诚实守信。

“诚信!诚信!诚信!”我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从此,诚信二字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了!

那天,与我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凑近我的耳朵,悄悄地对我说:“昨晚上我妈不在家,我趁机玩了一晚上的游戏,所以我的作业也没做,我已经蒙过我的老妈了,你这个班长可是我哥们,一定要帮我蒙过老师,放学后,我请你去吃肯德基,好吗?”

我一下子犯了难。如果我向老师告状了,岂不是背叛了朋友?更何况还有诱人的肯德基在诱惑着我呢!如果我没有告诉老师,那岂不成了朋友的帮凶,合伙来欺骗老师吗?这样还配得上当班长吗?怎么办呢?我该如何抉择呢?这时,我的耳边传来父亲的教导:“你可以失去一切,但你不能失去诚信,它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无价之宝。”抬起头,墙壁上的“诚信”二字再次映入眼帘,它正咧着嘴冲我笑呢!我不再犹豫了,说服了好友,与他向老师的办公室走去……

周末,生病三天没来上课的前桌打来电话叫我帮他补课,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刚放下电话不久,影迷陈胜就打来电话约我下午去看电影。怎么办呢?周末谁不想轻松一下,何况,那场精彩的3D电影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可我刚刚答应过前桌补课的事又怎么可以失信呢?于是,我心一狠,对着电话那头说道:“下午我没空,你自己去吧!”

下午,我如约来到前桌家,耐心地为他补课,夕阳西下,看着他脸上露出的笑容,我突然觉得自己的这个周末过得特别有意义。

是啊!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篇5:因诚信而成功的事例

瓦伦丁看出了她的难为情,小声说:“如果您相信我,能将这张信用卡借我用吗?” 心地善良的哈里斯想也不想就同意了,随手将信用卡递给瓦伦丁。拿到信用卡后,瓦伦丁并没有马上离开,又小声征求哈里斯:“我除了买些生活必需品外,还能用它再买瓶水吗?”

哈里斯未加思索地说:“完全可以,如果你还需要什么,都可以用卡上的钱去买。” 瓦伦丁拿着那张信用卡离开之后,哈里斯和朋友重新回到了餐厅。但坐下来后不久,哈里斯开始怀疑和后悔,她懊丧地对朋友说:“我的信用卡不仅没有设置密码,里面还有十万美金,那个人一定拿着信用卡跑掉,这下我要倒大霉了。”

朋友也埋怨她说:“你那么随随便便相信一个陌生人。你呀,就是又善良又天真!” 哈里斯再也没心思吃饭了,在朋友付完账后,两人默默走出了餐厅。

令他们意外的是,刚走出餐厅大门,就发现流浪汉瓦伦丁已经等候在外面。他双手将信用卡递给哈里斯,恭敬地将自己消费的数额一一报上:“我一共用卡消费了25美元,买了一些洗漱用品和两瓶水,请您核查一下。”

面对这位诚实守信的流浪汉,哈里斯和朋友在诧异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她不由自主抓住瓦伦丁,连连地说:“谢谢您,谢谢您!” 瓦伦丁一脸疑惑,她帮助了我,我应该感谢她才是,她为什么却要感谢我呢? 随后,哈里斯和朋友去了纽约邮报,将她刚刚发生的事告诉了报社。

纽约邮报也被瓦伦丁的诚实感动了,当即予以报道,顿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报社不断接到读者的来信来电,都表示愿意帮助瓦伦丁。得克萨斯州一名商人看了报道后,第二天就给瓦伦丁汇去了6000美元,以奖赏他的诚实。

篇6:因细节而成功的故事

谢景温原来和苏轼关系不错,有一次两人在郊外行走,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谢景温抬腿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旁。他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作,让苏轼心凉半截: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己之徒,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深得王安石的重用,王安石提拔他任侍御史知杂事一职,他见王安石与苏轼不和,为讨好王安石,便加害苏轼,诬陷苏轼运售私盐,企图将苏轼治罪。

还有一位叫章敦的,早年和苏轼过从甚密,无话不谈。宋人笔记《高斋漫录》中记载了两人相交的一则轶事,很能说明苏轼由细节看透章敦的智慧。

篇7:因自信而成功的故事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它决定帮助它们实现理想。一天,山神找到一只健壮的年轻红马。山神说:“我帮你到达西域草原如何?”年轻红马当然十分高兴。它问:“难道你随同我一块去西域草原?”山神说:“我给你一个锦囊,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打开它。我就会立刻出现在你身边。”年轻红马听了十分高兴。于是,它带着山神的锦囊,高高兴兴地上路了。

第一个难关是一座大山。年轻红马一看,山实在是太高了,一眼望不到顶。它从未攀登过这样高的山。它心里有些害怕,但是,一想到有山神的锦囊在手中,心中就充满了信心。于是,它顽强地向山上攀登。几天过去了,年轻红马累得筋疲力尽。此时,它向山上望了望,仍然望不到顶,好像连一半还没有爬完。它有些失望。当它准备打开山神的锦囊时,忽然有一股凉丝丝的风刮来,令年轻红马感到十分舒服。它想,原来山越高,天气越凉爽。既然这样,就索性向上攀登好了。它越爬越高,山上渐渐变冷了,它有些吃不消了。坐在一块巨石上,它想,如果再向上爬,会不会被冻死呢?它决定打开山神的锦囊。这时,一只小鸟从它的头顶飞过。它的目光跟随着小鸟眺望远处。忽然,它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绵延起伏的山峦低下了头,远处是一片茫茫无际的绿色风景。天哪,自己已经到达了山顶。

年轻红马兴奋极了。下一步,它将下山,进入第二关:闯森林。经过一番努力,它下了山并顺利地进入了一片森林。它早就听说森林中有很多猛兽,所以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它刚进入森林,就遇到了一只黑熊。黑熊张牙舞爪地向它冲了过来。它本想拿出锦囊看一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它只得撒开四蹄,狂奔起来。当它停下来的时候,已不见黑熊的踪影。此后,它又遇到了灰狼、狮子、巨蟒等,它都轻而易举地逃脱了。这时它才明白,自己的奔跑速度是非常快的,其他动物很难追得上。这样,它很快就走出了森林。

此后,它又穿越了大河、沼泽地等,都化险为夷。

这一天,它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西域草原。这里青草无边,河水清澈,鸟语花香,如同进入天堂一般。此时,它忽然想起了山神的锦囊。它想打开它,看一看山神是否能够出现。可是,当它打开锦囊之后,等了半天也没有见到山神的影子。它很纳闷。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它返回了东域草原,找到了山神。它质问山神为什么不讲信用。

山神说:“你们完全有能力到达西域草原,可是,你们缺乏的是自信,并不需要我的保护。那个锦囊就是我给你的自信,所以,你成功了。”

年轻红马听了这番话之后,豁然开朗。

此后不久,红马家族成员都顺利地迁移到了西域草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篇8:让课堂因微故事而精彩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大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者未见乐趣,必不乐乎学。”兴趣是求知最有效的催化剂,课堂伊始,若能以妙趣横生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教材与课外相关联的东西不少,用微故事构起文本之间的阅读链接,就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推动和深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导入时可如此进行:

“大家好!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个《呼兰河传》的故事:萧红从小跟祖父一起生活,两人关系十分亲密,祖母去世后,萧红跟随祖父整天待在菜园里,两人相依为命。祖父八十岁时去世了,埋在呼兰河畔。祖父的爱,是萧红童年唯一的一缕阳光,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一种精神寄托。今天,我们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起去感受祖父园子里独特的美景,去体验那浓浓的祖孙之情吧!”

这种微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勾起浓浓的欲知下回的热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能牵动学生的心。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动人的微故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如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教师通过链接小古代文《盘古开天地》,把它编成动听的小故事,师生做游戏、读故事,进而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学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人,就生活在这当中。

教师:万八千岁

学生:他在这混沌的世界中,一直沉睡了一万八千年。

教师:天地开辟,阳清为天,浑浊为地。

学生:突然有一天,天地分开了。盘古醒过来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斧子,劈开天地,用手托举蓝天,用脚顶大地。

……

这种微故事的讲述,所定的目标就是:讲述故事,激活思维,大胆想象,通畅表达。

三、延伸原著丰厚积淀

洞入细微,风行微事,微故事讲述艺术能使阅读教学更丰盈,更充实。语文教师应通过微故事把一篇文本与一部经典原著糅和在一起,让经典充盈学生大脑,丰厚学生的积淀。

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讲述诸葛亮“舌战群儒”“三气周瑜”“骂死王朗”“生擒孟获”等故事,以突出他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使学生对孔明更加敬佩,对“智慧能战胜一切”的真理更加信服,对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更准确地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让《三国演义》中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植入学生内心,使学生在延伸拓展原著中,扩宽阅读视野。

四、随堂练笔因文拓展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包括读写能力的养成。围绕“微故事”进行随堂练笔,基本形式有续写、创编等,在形象又有趣味的故事引导下,学生意识到原来写作思路还可以如此丰富,从而懂得从不同角度对写作内容予以拓展,让学生创意大增,思维更活跃,写好后可在全班交流、展示。

如短篇微型小说《狼牙山五壮士》《小木偶的故事》《巨人的花园》《扁鹊治病》等,都可随堂练笔。如学生续编《小木偶的故事》可谓精彩纷呈。

生甲:小木偶自从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后,高兴极了,整天到处游玩。有一天,他来到茂密的森林里,看见一只小兔子受了伤,躺在草丛里一动不动,小木偶难过地流下眼泪。他把小兔子小心翼翼地抱到清澈的小河边,先帮他清洗伤口,再找来草药给他包扎,然后把他送回家去。这一切,被躲在大树背后的小妖怪看见了。小妖怪喃喃自语:“原来小木偶这么善良,看来他真的有心了。我以后再也不吃他了。”从此以后,他俩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生乙:小木偶自从会哭,会笑,会流泪后,得意极了,整天到处炫耀。一天,他又趾高气扬地走在大街上,看见红狐狸在前面走,他怒气冲冲地冲上前揪住红狐狸的尾巴,怒目圆睁地说:“红狐狸,瞧瞧我是谁!我是小木偶,一个拥有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红狐狸瞥了他一眼,冷冷地说:“谁不知道你是小木偶?一段有表情的木头而已!放开你的脏手,我要回家做饭去了!”说罢,大摇大摆地走开了。小木偶愣住了:“难道我错了吗?……”

多么有趣的故事续编呀,读来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孩子的思维居然可以这么奇妙!

微故事是一泓清泉,一缕阳光,它以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显示它的魅力,激活课堂的新生命,真诚地慰藉着学生的心灵。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准确地解读文本,更有助于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志高.微课中的微故事艺术[J].《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03.

[2]丁怡颖.阅读中的微故事策略[J].《语文教学研究》,2011.12.

篇9:因诚信而成功的故事

校园中整洁卫生,地上无纸屑,墙上无印痕,窗上无灰尘,桌上无划痕。其实,在学校,这样精细管理的闪亮镜子不是一面两面,而是无处不在,天天照见。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对学校进行综合督导评估中,一些细节使督导组成员深为感动: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2500多个学生没有打闹和吵架现象,这不是一天两天突击的应景之作,而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学生的文具从来没有丢失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精力充沛,课间活泼大方,出操精神焕发……窥一斑而见全豹,红旗街小学常规管理功力深厚,成效显著。

精彩来自细节

早读管理 学校不规定文科教师一定要坐班,但要求讲究早读课效率。具体做法是:明确文科教师的几个规定的动作,强调文科教师前一天放学,必须到班把第二天早读课的学习内容、任务要求布置好,并写在黑板上,到第二天早读下课前的五分钟或是正课上课的前五分钟,进行严格检查。这样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的做法,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作业管理 平时练习的题目由教导处把关,课外练习册、教辅用书等资料,每生限订一套,其余全部封杀。学校提倡教师手头多买几本参考书,每天做些筛选、剪贴、翻印的工作,这样布置的作业有针对性、实效性。在月常规考核中,学校对学生平时的课业负担要求非常严格,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及时批阅,自己来不及批阅的作业坚决不允许布置。布置一道练习,学生就要像考试一样及时地完成一道,教师认真地批改一道,并认真地评讲一道。去年,学校六年级毕业班进入模考复习阶段,有老师担心学生作业量少,成绩会下降,但结果下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一个月有序地复习中又有了新的提升。

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上,学校强调教学内容重在双基,教学对象则要瞄准中下等学生,甚至是最后几位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40分钟效率的衡量标准,绝不是教师在40分钟里教给了学生多少,而应该是教会了学生多少,学生已掌握了多少。有的教师考后埋怨学生:“这道题我讲了几十遍,还不会。”事实上这位教师是教了几十遍,很辛苦,很敬业,但就是一遍都没有把学生教会、教懂,让学生弄通。只有树立了正确的40分钟效率观,在课堂上及时做好防差工作,才能真正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

管理积累经验

课程开齐开足,力求上好,这是常规管理的常识。学校的课程管理别具一格:在开学初进行职务聘任时,学校要求同时担任主副科教学任务的老师,主副科跨年级交叉聘任,在30%绩效发放方案里,严格根据课时数的定额工作量操作,在学期考绩上严格按不同课程、不同课时的量和质进行考核,各学科周课时数严格按课程开设的标准分配,做到开齐开足,不任意增减,而且必须上好。

学校规定每门课至少有两位教师兼任,并且副科教学的考绩条例与主科教学考绩条例一样严格规范,这就在课程开齐开足的基础上,切实地保证了教学质量,贯彻了不仅要开齐开足,而且要上好的原则。去年市、区教育督导室到校进行综合督导评估时,评估组在对学校部分副科教学情况进行抽查中,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认真程度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众所周知,随意加班加点其实是害了老师苦了学生。学校在学科教学的课时安排上,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标准执行。学校认为要讲究课堂40分钟效益,就不能随意增加课时。

学校制度绝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制度虽多,但只是在墙上,在制度汇编的书本上,没用;制度虽少,但是记在心里,管用。目前学校的制度虽不多,也不够健全,但教代会通过一条,他们就严格执行一条,杜绝一纸空文的务虚制度。学校认为,一所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切合学校实际,因校制宜,追求“真实”。

在聘任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实行校内岗位二级聘任,做到因事设岗,因岗择人。每学年度开始,先由校长聘任教导处和总务处两处室人员,再由校长室会同两处室人员聘任年组长和教研组长,然后由教导处、总务处会同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及年级组任课教师,并报校长室同意,最后由班主任聘任本班任课教师。这种逐级聘任,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聘任制,既提高了工作实效,又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大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

成功源于过程

开学初,学校提出工作目标,根据各年级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六个年级在全区32所学校中的目标位置。同时,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特点和学习任务,一年级重点是做好幼小学衔接工作,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旨在夯实基础。一年级只要把学生习惯培养好了,不愁质量上不了。二三四五年级随课程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和要求的提高,学生两极分化最严重,年级工作的重点是强化管理,做好课堂教学中的防差补差工作,尤其是防差工作。学校要求教师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不让学生掉队,谨防学困生队伍的扩大。六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面临升学的挑战,重点是教育学生树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抓两头促中间,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策略上,六年级是重点,但一年级是基础,而二三四五年级是关键,因为六年级大家都较关注,质量这根弦绷得很紧,因此,六年级工作只要在战略上把握方向,在战术上一丝不苟,就不会出大的偏差。

学期中锁定四个阶段,抓严三个细节。每学期,学校锁定四个阶段,即围绕期中、期末的两次考试,中间穿插两次教育教学情况调研,抓严三个细节:一是考前宣传发动到位,形成良好的学风;二是考试组织到位,形成良好的考风;三是考后分析到位,形成良好的教风,以达到反思、改进和提高的效果。这三个细节中,尤其注重第三个细节——考后的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得失,反思前期工作,促进下阶段的工作。学校采取的措施,就班级层面而言,主要有召开主题班会,每班出好一期专题板报,召开家长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别召开学生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次考后必须同每位学生谈心一次等。就学校层面而言,第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对各年级进行调研分析,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主持召集任课教师召开分析会;第二是由校长室与个别落差大的学科教师谈心交流;第三是由教导处对各年级个别薄弱学科组织抽考,弄清薄弱原因,对症下药。这一系列扁平化的举措,旨在通过分析总结,肯定好的做法,改进不足之处,使下一步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也有效地防止考后松懈情绪的发生。

给每位教师一个付出与回报的函数公式。实行月考核制,抓好流程管理。推行月考核制度的目的,实际就是加强流程管理。根据期初聘任、逐级负责的制度设计,学校将每级负责人作为考核责任人,把教学常规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纳入月考核范围。具体操作上,由本人根据不同岗位的考核率先自评,再由小组考核负责人评估,最后由考核领导小组审核。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教工会议,对上月考核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表彰先进,分析得失,同时就改进措施和下个月的具体目标提出要求。同时,学校对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教研课题进行奖励,对各级教学能手、优秀辅导老师进行奖励,对在各种教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除颁发证书外,均实施50至500元的奖励。依据工作完成情况,在每周评出“优秀班级”、每月评出“优秀教师”的基础上,评选“最差班级”和“最差教师”。奖优罚劣,加大奖罚力度,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先天不足后天补,硬件不行软件来。学校在坚持“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的办学理念下,把管理的精细化作为切入口,以常规、细节、过程为抓手,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在办学条件艰难、设施设备简陋、师资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努力实践,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走上了持续快速、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红旗街小学)

篇10: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

某次记者访问他,问他究竟是怎么学好日文的,这位翻译大师,给了一个令人诧异的答案:“我的日文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我年轻时沉迷电玩。”

原来,他学生时代非常喜欢电动,家人知晓后百般阻挠,骂他“一天到晚玩电动,能有什么出息。”

但他仍背着家人,一有机会就抓着电动不放。

由于当时的电玩大多是日文,想要解谜、破关,不能不看懂关键说明。于是,他买了生平第一本日文字典。

但是一本字典,无法让他看懂所有相关说明,于是他偷偷去报名日文班,在家看电视都锁定日本频道。

家人以为他突然“哈日”起来,其实他看电视的时候,不仅在放松,更在竖着耳朵听日文,日积月累下来,他渐渐能全部了解电玩中的日文,并意外发现自己具备了看日文小说的能力,因缘际会下,他开始了翻译工作,由于文笔流畅优美,从此一炮而红。

多数人因为沉溺于兴趣而荒废了工作,聪明的人却在兴趣中学习,甚至因此绘制出崭新的人生版图。

篇11:因谦虚而成功的励志故事

这天,妻子对我说:“咱们一时半会儿没能力给儿子买房,反正如今不少人裸婚,看他有没有本事讨个不要房的老婆。”我自信地说:“就凭儿子的长相,我想应该没问题吧。”

没过多久,儿子就谈了一个女朋友。当她得知我们没给儿子买房后,突然就人间蒸发了。有了这个教训,我和妻子咬咬牙,给儿子按揭买了一套房。

几个月后,儿子又谈了一个女朋友。当儿子把女友领到家时,她对我说:“叔叔,你和阿姨都是工薪阶层,还能给儿子买房,真了不起。”我觉得应该吹点牛,便对她说:“按正常的工资收入,我们是买不起房的。可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年的稿费能挣10万元。”

篇12:因放弃而成功的名人故事

她冷静地回答:“因为我不能去考外语、写论文。我担心一个几十万字的心理学博士论文写下来,我可能就不会写小说了。因为风格不一样,思维的训练也不一样。考外语,是一个死功夫。我想,生命对我这个年过五十的人来说是那么宝贵,不值得拿出半年时间专门去念外语,去应对考试。”

毕淑敏放弃了争取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西四环外开设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她认为,这是“助人和自助的工作”,是自己极有兴趣探索和愿意去做的有价值的事情。

篇13:教育因爱而成功

我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的美丽的“梦想”:想开一个花店,那样变可以每天置身于花海当中;又想成为一名画家,用绚丽的彩色勾画出我的人生;……后来,我却步入了“孩子王”的行列——我,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

从此,每天清晨迎接我的,不是以前校园里的茵茵绿草,而是孩子们如花般的笑脸,如歌般的话语。我也不再是一名埋头苦读的学生了,而是孩子们“威严”的老师和亲密的伙伴。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爱是教育的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爱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甘露,爱也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

记得曾经有哲人说过:“人类是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换取信任的。”是的,我们如果想要和孩子们亲近,那就要充分的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努力与孩子们交流、沟通,洞察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家庭背景。而且还要和他们之间建立像好朋友一样的关系,这样才能彻底的打开他们的心扉,才能和他们达到心灵的沟通,让他们从内心里真正的接受你,爱你!那么他们就会努力向你希望的好的方面去发展,去努力。因为他们也想让你爱他、欣赏他。这样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教育效果了。

因此,在我的工作中,我就每天告诉自己,不仅要对小学生悉心关怀、不避其脏、不厌其烦、解疑解惑、塑造行为、培养个,还要以自己的童心、童真、童情、童趣于孩子們亲密相随;在课堂上、活动中,对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进行细心关照,真诚对待:谁的辫子散了,谁的身体不舒服了,谁的心情不好了,谁和小朋友闹意见了,都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孩子们的心灵是最纯真的,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饱含爱心的微笑、甚至是充满爱意的责备,都将使孩子向你敞开心扉。

记得以前我们班就曾经出现过一个让我很头疼的孩子——魏嘉豪,他调皮、好动、爱打架、爱骂人、不讲卫生、不爱写作业,可后来他的转变让我感到十分欣慰,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爱的力量的伟大。其实我和他之间曾经有过很多次的较量,我骂过他、责罚过他,让他写过检查,让父母领回去家教……可是曾经一切的这些充满了“暴力”的方法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我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反思,终于发现了自己最大的错误,那就是工作时方法不得当,没有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他们,而只是一昧地批评和责怪,这样时间一长,孩子们也就紧关他们的心灵大门了。他认为你就是不喜欢他,所以他也就朝着你不喜欢的方向去发展了,这样只能造成你们之间更多的矛盾,那可想而知你的教育也就失败了。

霍母林斯基说过:“有事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不是姑息、放纵,也绝非不讲原则地包庇和迁就,而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后来经过我长时间的观察,我终于找到了和他交流的机会以及共同的话题,然后便很快找到造成他一度调皮和爱捣乱的因素所在。随之我就对症下药,终于使得他慢慢的改变了,后来我看到他的种种改变和学习上的突飞猛进,我感到相当的欣慰,也不禁感慨: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啊!

师爱就像和煦的春风,无声地富国学生的心灵,让我们将暖暖的师爱洒向学生,让这些祖国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将康成长。

也许只有和孩子打交道时间长了,你才能琢磨透他们的心理,可是记住一点,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的感受,一定要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要真正的去关爱他们和尊重他们,那他们也许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充满爱的事业。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创造奇迹,在爱的氛围里教书育人。

篇14:因自信而成功的小故事

众所周知,自信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有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能相信自己,相信生活,对未来有期待也有努力,那么我们就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和现实,而对于莉兹·维拉斯克斯而言,这似乎就没那么简单。她是生来只有不到一公斤的早产儿,她从小就特别瘦小,成年后的体重也只有26公斤,而且她棕色的右眼在4岁那年变成蓝色,最后失明了。从小到大,她遇到的白眼不计其数,后来她学会了上网,逃到网上躲了起来。但是,网络也没有她的安身之地,某天她打开邮箱,发现了一封咒骂她的邮件,言辞很过分。她打开另一个网站,论坛里都是她的照片和攻击她的语言。接连三天,她几乎饭也吃不下,每次一上网,总看到潮水一样的攻击她的语言。她很难过,体重也下降了。她出差回来的父亲问她支持她的有多少人,她说只有三人。她父亲火了,说“你怎么只看到骂你的5000个人,没看到支持你的3个人?就算有一万个人在骂你,他们能改变你什么?只有你自己才能主宰自己,你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一万个人也比不上一个你自己!”她一下子醒悟过来,给自己定了四个目标,不再理会别人说什么。终于,她实现了三个目标:她成了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出版了第二本书,还成了一位激励人心的演说家。她现在很自信,说自己没有理由不自信,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因为对她的人生来说,一万个别人也比不上一个她自己。

篇15:因为诚信而成功的励志故事

绝味咸膜闪亮登场

1994年,在阜阳市武装部做司机的傅志国买了一辆车跑运输,不巧,车买回不久就出了车祸,本来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一家子顿时债台高筑。

一天吃饭时。妻子邵兰云一边给傅志国端上自己做的成膜,一边唉声叹气地说:“咱们以后只能吃咸膜了。”咸膜是皖北特有的一种家庭面食。简单易做,在面皮中放人蔬菜、佐料,折叠两下,放入蒸笼中蒸熟即可。傅志国咬了一口咸膜。两眼冒出了光:“咱们开个咸膜店怎么样?”邵兰云点了点头。

很快。文峰菜市咸膜店开张了。

虽然邵兰云以前给家人做过咸膜。但现在要做出符合众人口味的咸膜,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打烊后,邵兰云在家里做起了实验。多少菜多少盐,用盛器一比量。心里有了数。光咸淡还不行,邵兰云觉得,咸膜只有一种口味太单调,营养也单一,多做几种馅的,以适合不同口味顾客的需要。就这样,邵兰云做的咸膜越做越好吃。

一次,一位顾客到店后,满足地说:“吃了几家咸膜店,就数你家的正宗,最有家常味。”邵兰云先是一愣,原来已经有人开始模仿她家的咸膜了。而后她一笑,问自家的咸膜怎么好吃的,顾客说馅多皮薄。为了让面皮更好吃,邵兰云更加锤炼自己的擀面技术。由于生意越来越好,1米多长的案板已显狭促。邵兰云让傅志国给她做个更大更长的。几天后,一个3米长,1米宽的超级案板放在了店门前。

为了尽快适应大案板。邵兰云每天不断增加面团的份量,小心地擀大,拉长。直到有一天,面皮占了整个案板,顾客们大开眼界:“这是世上最大的咸膜了!可以报吉尼斯纪录了。”一次。附近十几个农民工,要连续十几天在店里吃早餐,要他们多准备些饭菜。那天,傅志国刚把炉火升起,蒸笼放好,回里屋擦好桌子出来时,看到一块雪白的面皮已经整整地摊在了那块3米长的案板上,他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足3分钟,妻子就擀出了这么大的面皮。他走上前,再看面皮,没有任何断裂,不薄不厚不硬不软。不仅皮和馅完美融合,而且做膜的速度惊人,这下真可申报吉尼斯纪录了。

可以申报吉尼斯纪录的绝味咸膜就这样传开了。

诚信饭店名声远扬

到文峰咸膜店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邵兰云和傅志国忙得不可开交。

一次,一位顾客吃完后给钱,邵兰云两手是面,傅志国两手是水,谁都腾不出手。这时,傅志国说,就把钱放在旁边的桌上吧。下一个顾客付账时,夫妻俩还是忙得腾不出手。就这样,到餐店打烊时。桌子上堆成了一个钱币小山丘。

第二天、第三天,又是如此。半个月下来,顾客养成了习惯,吃完就把钱朝那里一放。后来,傅志国拿了一个小铁盒,放在了桌子上,方便顾客塞钱。邵兰云问丈夫:“咱们就这样一直收下去?”傅志国憨憨一笑:“你看,咱们现在忙得哪有功夫收钱?先就这么着吧。再说了,一边收钱一边做膜,多不卫生。”邵兰云想想也是,现在店里请不起人手,只能这么着,但她还是有些不放心:“会不会有人少给呢?咱这是小本生意,挣钱也不容易。”傅志国想了想,有把握地说:“咱相信别人,别人也会相信咱。”邵兰云也没说什么,但不久出现的一件事,证明了她的担心。

一天,一位穿着有些破旧的顾客。吃完饭,左看看右看看,然后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硬币,数也没数,就朝铁盒里一放,“哗”地一声,吸引了邵兰云和傅志国的目光:他给的全是一角的硬币。打烊时,两人一数钱,觉得有些不对头,一角的硬币总共只有20个,但那位顾客吃了3块钱的东西。傅志国这才回忆起,那位顾客给钱时,表情有些慌张。邵兰云说:“看来真有人……”傅志国连忙打断她的猜测:

“或许他有难处。不是存心的。做生意就是和气生财,全当帮人家了。”邵兰云点点头,要不是真有难处。谁会为块儿八毛的钱做手脚,只要以诚待客,总能真心换真心。

慢慢地,夫妻俩跟老主顾都熟悉起来。一次,邵兰云到工商局去办手续,推开门后愣住了:里面的工作人员个个眼熟。工作人员看到她,也愣住了。两秒钟之后,邵兰云和工作人员都笑了,原来这里的工作人员经常到邵兰云店里吃咸膜,当然眼熟了。接着,邵兰云拿着表敲开另一间办公室的门。相同的事情又发生了。邵兰云乐开了,没想到,自己的顾客到处都是呀!工作人员一边夸她家的咸膜好吃,一边帮她填表。

不光夫妻俩跟顾客的关系越来越亲,连儿子正龙耳濡目染也能跟顾客打成一片。一次,邵兰云对一位来吃饭的女孩说:“闺女,来了!”正在擦桌子的正龙立即走过来说:“姐姐,这边坐。”顾客笑成了花,这里不光有最养胃的家常饭,还有更暖心的店主,真像到了家一样。

要把顾客当成家人,夫妻俩一心想着怎么把店经营得更好,倒觉得亲手收不收钱的事儿不重要了。一天,店里的顾客特别多,忙着收拾碗筷的傅志国用眼睛的余光无意中注意到有个男顾客没给钱就走了。傅志国没说什么。继续干自己的活。第二天。那个男顾客又来了,傅志国不得不留了意,就在男顾客放下碗筷的时候。他看到男顾客朝钱盒里放了两份钱。傅志国心里一热。然后扭过了头。从此。顾客在给钱的时候,傅志国再也没有看过,信任就是心灵的互换,真心换真心,钱盒在他和妻子眼里,只是个盒子了。

倒是来店里吃饭的新顾客极不习惯。一次,一位顾客没有零钱,拿出了一张50块钱的大钞。等着老板找钱。傅志国埋头擦桌子,就说:“你把钱放在钱盒里,自己从里面拿零钱。”顾客睁大了眼睛,一脸害怕的样子,这年头哪还有这样的事,你去买东西,卖家都要拿着钱要用手指摸几遍。在阳光下照几遍,这老板不会这么“傻”吧,他连连摆手:“还是你来找吧。”傅志国给他找了钱,笑着说:“下次,你可要完全‘自助’了。”顾客走时,自言自语:“有意思,现在还真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方。”老板“不收钱”,还真稀奇,咸膜店的名声更大了。

自助的不光有饭钱,还有食物。后来人多时,傅志国忙不过来,就索性让顾客自己去盛稀饭,自取咸膜,一碗不够,自己再盛,一份不够,自己再取,想吃什么吃什么。这样,傅志国不光自己省了劲,顾客也更加随意自在了,这吃的不光是地道的家常饭。还吃出了家的味道,家的亲情。做生意时间长了。傅志国悟出了一个道理:三流的生意经营产品,二流的生意经营文化,一流的是生意经营情感。

古风有望发扬光大

就在,文峰菜市成膜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升级成了兰馨饭庄。

随着对餐饮门道悟得越来越精,夫妻俩又有了新的发现。现代人晚上的休闲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在外面就餐。店里已经有了早上中午的餐点,晚上的还没有,不如做些家常小炒或就酒之类的小菜,将早中晚三顿的饭食全部串连起来,有积累这么多年的人缘,生意绝对没问题。

20初,兰馨饭庄的扁牌高高地挂上了,夫妻俩把钱盒郑重地放在了桌子上,他们认为:新店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有些是要变的。但哪些事情要变哪些不变,夫妻俩产生了分岐。傅志国认为新店要不断地融入现代经营理念,少些家庭式经营,属改革派:邵兰云认为,现代的东西有时没有人情味,不一定就是好的,饭庄经营还是以安稳为好,属保守派。

20,新的变化在进行。一天,傅志国到菜场买菜,心里久藏的担心涌上来:虽说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吃的东西反而让人没有安全感了,肉食动物喂激素,蔬菜瓜果打农药。如果能养殖或种植出全天然的绿色食品,不是给饭庄从源头上提供了有力的食品保障了吗?他立即把想法跟邵兰云说了,没想到邵兰云摇摇头:“虽说这是个好主意,但有点不现实,两个人从白手起家到现在,全是一碗米一碗饭做出来的,拿辛苦钱去做这种风险大的投资,心里不踏实。”傅志国一听妻子这么说,有些不悦。可时间一长,细想想,妻子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道理,想法也慢慢搁浅了。

不久,傅志国的一个新想法又出来了。为了饭庄的规范化管理。也为了减轻妻子的辛苦,傅志国多招了几名店员,本以为让妻子可以过得轻松点。但妻子闲不住。傅志国让妻子教店员做咸膜,店员磨磨蹭蹭赚这手工活太累,勉强地学了,在妻子指导下做出的咸膜却与妻子做出的味道相差万里。傅志国觉得有些奇怪,妻子拿起面团擀起来,轻描淡写地说:“一块面团,在自己手里擀擀、拉拉,几分钟就成了一块好吃的咸膜。多神奇。”一会儿,她把膜放进笼里:“咸膜不是用手做的,是用心做的,用心做膜就不会觉得累,反面觉得有意思了。”傅志国一下子震住了,妻子的这种思想多现代。

一次,新店员给顾客打菜,妻子看了一会。围上围裙自己上阵了。妻子一上阵,店里的气氛立马活跃了。这位是老主顾,最喜欢吃什么菜,那位是新来的,该怎样向他介绍主打菜,妻子全了然在胸。这时,一位河南顾客来吃饭,邵兰云立即学着他的口音:“大哥,这道菜中不中?”顾客笑了:“中!”而后,几位东北顾客来了。邵兰云立即又冒出了卷舌的东北话。屋内的老主顾笑开了。揶揄邵兰云“撇”。“是东北话好听!”邵兰云用东北话笑着回应。傅志国不禁佩服妻子,能这样炉火纯青地跟顾客进行交流的,只有妻子,妻子十几年积累的沟通技巧和感情积淀能标准化吗?如果饭庄都是千篇 一律的微笑,没有家常式的玩笑和欢笑,吃饭的氛围还有吗?

上一篇:市调报告目录下一篇:深圳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