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样检验管理规定

2024-04-28

首样检验管理规定(共6篇)

篇1:首样检验管理规定

检验科急诊检验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1.急诊检验处于医疗第一线,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必须强调优质服务。

2.急诊检验24小时运行,检验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的仪器、试剂,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验。

4.急诊检验单由医生填写。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或检验人员采集。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5.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或先电话通知临床,注明报告时间,以备查询。检验科可根据急诊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急诊检验人员,从事急诊检验工作。

6.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急诊检验的要求

1.急诊检验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急诊检验单,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急送化验室,也可用电话或传呼告知急诊检验值班人员。

2.急诊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必须在5分钟内将标本采集完毕。血常规标本由检验人员采集,难以行动的病

人,由检验人员到床边采集。静脉血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粪便、尿液等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连同检验单一起送至急诊检验室。

3.急诊检验值班人员接到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而后进行检验并及时报告检验结果。

4.急诊检验值班人员将急诊检验结果报告单及时送检医师,或电话告知送检病区,由送检病区的护士或医师记录结果,其检验报告单应于当日或次日早上交给送检病区。

三、急诊检验的范围

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

四、急诊检验项目

1.血液常规检验,凝血检查项目、疟原虫等;

2.尿液常规检验;

3.大便常规检验;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细菌检验等);

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胆碱脂酶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损害标志物等测定);

6.胃液分析;

7.急诊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8.其它项目,根据临床需要,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商定。

篇2:首样检验管理规定

一、制品制备

煤质样品制备必须严格执行标准GB474-1996《煤样制备方法》

(一)制样前,检验人员必须在样品室清点煤样数量,检查标签是否完整、编号是否完好,重量是否符合要求,查证无误后做好记录。

(二)制样时,检验人员必须在制样现场,监督整个制样全过程。

(三)样品制备后,检验人员当场将制备好的样品搅拌混合后分出一半作分析煤样,另一半样品装瓶在封条上签字封存在“分析样品柜”内保存。

二、分析检验

(一)煤样的全水分、发热量、全硫的测定和工业分析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1.GB/T211-1996《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2.GB212-200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3.GB/T213-200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4.GB/T214-1996《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二)检验人员必须用统一印制的原始记录、煤质分析报告单,按规定的格式、技术术语和法定计量单位做好原始记录和煤质分析报告单的填写,原始记录和煤质分析报告单必须有化验员与复核人的签名。

(三)填写原始记录必须字迹清晰、不允许任意涂改,如填写错误需修改数据,应在原始数据上划横杠(应使原始数据可辨认),并在其上方空白处填上正确数据,同时签署修改人姓名。

(四)化验的原始记录和煤质分析报告单都必须完整保存,严禁丢失、涂改、撕毁,并按月整理,装订成册归档。

三.数据审核及报出

(一)检验结果实行三级审核制:检验人员互审,班组复核和车间领导审核。

1.检验人员完成检验获得结果后,将检验记录交指定的检验人员审核签字,并将结果记录在册。

2.检验人员将完成互审的检验记录交班长审核,班长复核签字后由专人提出煤质分析报告单报车间领导审核后,方可提交分析数据。

3.化验数据出现明显差错时,按照车间有关管理制度执行处罚。

(二)检验数据除按规定程序进行传递外,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

四、存查样管理(一)样品保管

标准存查煤样从报出结果之日起保存1个月。(二)样品抽检及复查 1.定期抽检

每月应进行不少于4次数据抽检,抽检结果应记录在案并进行公示,如抽查结果误差超过标准范围,必须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2.针对性复检

如审核检验结果时发现有关检验数据与所掌握的情况有明显偏差、与所对应的入炉煤热值差过大、有举报或其他异常情况,应进行针对性复检。

针对性复检应质量管理人员参与,检验结果应记录在案并进行公示,如复检结果误差超过标准范围,必须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3.供方要求复检

在订货合同中的煤质纠纷处理条款中应明确,供方如对我方检验结果有异议要求复检,应在我方报出检验结果一周内提出,否则视为认可我方检验结果。供方要求在我方复检时,应在有供方人员、我方保管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取出双方共同封存的存查样,缩分出100g进行复检,其余部分仍应由双方共同封存,以备仲裁用。复检结果与原检验结果差值小于±0.3MJ/kg(折算到同一水分基高位发热量),以原检验结果为准结算;大于±300J/g,以复检结果为准结算。如复检结果大于±300J/g,必须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篇3:首样检验管理规定

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是建立全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以往医院管理层和临床医护工作者缺乏对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正确认识,加上国内检验科在医院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相对偏低,很多分析前因素造成的检验质量纠纷被习惯地判定为检验科单方面的过错,严重影响了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医疗质量,也制约了检验医学的深层次发展。我院检验科在医院管理层和质量管理科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向临床主动宣传和培训,强化临床医护工作者的检验分析前质量意识和基本知识技能,深受临床的欢迎和配合,促进了检验与临床的良性互动,为全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整体医疗质量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1 何谓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核心[4]。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有一系列的标准要求,来规范各行业各种实验室的运行过程,ISO族(9001和9002)是通用于世界贸易各行业质量管理的标准认证总则;ISO/IEC17025则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适用于各种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由于医学检验实验室与其它行业的实验室有显著的不同,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针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的认可方案,即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方案中增加了分析前、分析后的质量要求,是较适合于我国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特殊要求的指导性文件[5]。

一个完整的检验过程一般包含多个横向过程:医生选择正确项目——开申请单——病人准备——护士采取标本——护士和卫生员送标本——实验室接收与处理标本——分析测定标本——核实与确认检验结果——发出检验报告——临床反馈信息——正确应用报告诊疗。依据标本横向流程,可以将检验过程划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其中,分析前阶段涉及多个纵向过程,主要包括:(1)临床医生应掌握每项检验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不断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以便能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体征和病史准确地选择项目用于诊断和治疗,并及时地了解实验诊断项目和方法最新进展和临床意义;(2)护士应熟悉每项实验对标本的要求,知道在病人服用哪些药物或处于哪些病理生理状态下采集标本,会影响标本的检测结果;(3)卫生员应知道标本运送时需要什么条件以及如何保证这些条件。来自临床医生、护士和卫生员等方面的分析前因素决定了能否获得一份真正反映病人病情的合格标本,因此有必要对分析前环节进行质量管理,这就是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

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是全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员涉及面较广,因此质量管理难度也非常大。

2 临床科室和支持中心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1 临床医师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医师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订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一个检验项目的流程始于临床医生的检验申请,合理恰当的检验申请是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临床医师应当熟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选择适合病人病情需要的检验诊断项目,并指导正确的采集标本,分析检验结果,为疾病诊疗提供有效信息[6]。

2.1.1 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

近年来,循证医学和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领域中迅速兴起,为以往以经验医学为主的临床医学注入新的活力。循证医学就是准确、合理地使用当前最有效的临床依据,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护措施。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医师不仅要向临床医师报告检验结果,解释检验项目的意义,而且要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及其组合,合理地利用实验室资源。这是因为有时候临床医师并不一定熟悉这些新的诊断指标,相反,过多的检查会提供一些不必要的信息,从而干扰诊断和治疗。

【例1】凝血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凝血时间试验是指血液自血管中抽出放入试管中,以液态的溶胶状态变为半固体凝胶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目前,术前用APTT、PT和血小板计数联合检测作为出血倾向的诊断标准。APTT对XI、IX、VIII因子敏感,PT对凝血酶原、V、VII因子敏感,血小板计数可反映血小板数量。但是对APTT延长时(参考值31.5~43.5秒)怎样判别处理呢?首先临床医师应了解APTT只有较对照延长10秒以上才有病理意义,同时由于影响APTT延长的因素很多,外科医生为确保手术安全,此时应补充VIII、IX因子的活性测定,以排除常见血友病。

【例2】微量尿蛋白的检查对诊断肾脏疾病的价值

正常尿中有微量蛋白排出,过去由于测定方法的原因,无法对尿中微量蛋白进行定量测定,现在采用生化分析仪或特定蛋白分析仪等可对其进行检测。确定肾脏疾病损伤程度和损伤位置的尿蛋白检测,主要测定白蛋白、转铁蛋白、Ig G、α-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轻链。正常人尿白蛋白排出率为3.1~24.4mg/24小时,近来发现动态检测尿白蛋白,对I型糖尿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当白蛋白>15~17μg/min,相当于30~300mg/24小时,表示I型糖尿病合并产生肾脏疾病,小于此值则预后良好。近年发现一名为Cystatin C(γ-痕迹蛋白)的中小分子量蛋白(13000),被公认是一个较理想的肾小球滤过率标志物,比肌酐更可靠,其在机体中生成稳定,排出量不受食物干扰,全部被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不完全吸收。所以,对肾移植后患者随诊,用Cystatin C更能准确监测移植物功能和排异情况。

2.1.2 合适的标本采集时间及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

机体处于动态代谢变化过程之中,人体标本中任何物质的含量与功效也随时间而变化。以上所举例1中测定APTT的血浆在-80℃至少可保存1个月,20℃为6小时,32℃仅为2小时,PT在32℃仅为4小时。因此凝血功能测定应在抽血后2小时内完成。凝血功能测定结果可能受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等的影响,因此在采集标本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再如,临床细菌血培养的阳性率与采血时间、采血量、培养瓶等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血培养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往往是由于患者院前用了大量的广谱抗菌素,抽血时间选择不对,采血量不足,以及未采用专用的成人、小儿、树脂培养瓶有关。

2.1.3 临床医师的的工作责任心。

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检验差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工作疏忽而错填或漏填病人信息,使得检验结果张冠李戴;二是由于不按照医疗规章制度,将病人家属、陪人、甚至医生自己本人或亲朋的血标本以病人的名字送检,造成结果混乱。

2.2 临床护士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护士是检验申请的执行者,护士在执行医嘱、准备检验申请单、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均存在出错的可能,从而影响分析前检验质量[7]。血标本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标本,护士在血标本的采集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是影响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常见原因。

临床最常见抽血操作不当包括:(1)抽血部位不当,表现为从输液管道放血或输液时从同侧上肢近心端抽血,造成电解质和血糖测试干扰及血液稀释;(2)抽血技术不当,束膊时间应不超过1分钟,禁止拍打手臂或反复握拳屈肘及反复穿刺等,否则对凝血指标影响较大;(3)抽血量不当,血量过多或过少均影响与抗凝剂的比例;(4)抽血用具不当,针头过细和压力过大均可导致细胞破裂溶血,采血管质量和抗凝剂类型影响到血液凝固;(5)采血过程不当,采血过程中不能产生气泡,否则可导致Fbg和V因子、VIII因子变性,采血后瓶盖不可取下,否则由于CO2散失,而致p H升高,可激活凝血系统。

护士在其它一些标本的留取中也应主动指导病人,如在尿液标本收集时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告诉病人怎样留取足量随机尿(30~50 ml),什么是晨尿?如何收集时段尿?送检单上应注明留尿时间,送检时间。而不应随意将尿杯交给病人,让病人自己留标本,再由支持中心的人去收集标本。

2.3 临床支持中心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临床支持中心担负着标本的收集和运送的任务,其工作质量和速度同样影响着分析前检验质量。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标本运送不及时。检验标本从采集到检验,其结果受时间影响较大,APTT和PT在室温下可保持2~4小时,尿常规标本可保持2小时,血生化标本可保持2小时,但血糖浓度在标本放置1小时后,浓度约减少7%~10%;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要求总周转时间小于1小时。二是由于支持中心工作人员缺乏医学知识,没有将标本与病人和疾病联系起来。当出现丢失或损坏标本时,会人为地复制或补充标本,以虚假的标本造成了检验报告质量失控。因此,建立一条封闭高效的机械化标本传送系统也是提高检验质量的有力保证。

在目前状况下可先建立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和标本检测的交接登记制度,记录标本送出临床科室时间、送入检验科时间和检验结果报出时间,分段负责,责任到人。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和检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标本采集、运送、接受等环节均可实现网络监控,使得标本运送环节质量大大提高。

3 检验科在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举措

3.1 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临床医护人员由于没有经过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专业教育背景,相对缺乏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方面知识,再加上临床诊疗业务繁忙,检验医学飞速发展,使他们要想熟悉检验质量管理知识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检验科就有必要整理出各种检验项目、各类标本的分析前质量要求文件,通过各种途径反复积极地向临床医生、护士和支持中心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接受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的知识和技能。

我院检验科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宣教工作,得到了临床科室的普遍理解和欢迎。主要包括:(1)建立检验项目查询系统,挂在医院内网,以网页形式介绍检验项目的开展和标本送检的质量保证措施。(2)编制检验项目手册,介绍检验项目标本采集、送检要求,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手册精巧实用,供临床医生、护士随时翻阅。(3)设立专门咨询电话,由检验医师办公室负责分析前检验质量方面的临床咨询。(4)下科调研,科主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业务骨干,分片区下到临床科室,与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面对面交流,收集临床科室对检验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具体指导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5)将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培训纳入医院整体培训和再教育系统。检验科配合医院管理层,将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列入到临床医师三基培训或岗前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内容,严格培训后考核制度;或纳入全院继续医学再教育学术活动中,以检验质量管理活动周或检验科开放工作日等形式,强化临床医护人员和支持中心人员对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

3.2 建立和完善临床科室分析前检验质量工作和考核制度

分析前检验环节主要在临床科室完成,包括检验项目选择、病人准备、标本采集和运送等,尽管医护人员具备基本的分析前检验质量知识,检验科也反复强调和宣传相关质量要求,但由于分析前检验环节涉及人员面广、工作任务量大、操作难以标准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使得相关质量要求难以落实,效果不理想。这是很多医院在抓检验分析前质量建设过程中碰到的普遍性问题。

我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检验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质控员制度。各科室指派一名临床业务骨干担任本科室质控员,负责本科室质量监督,并定期参加全院质控员例会,互相交流,共同改进医疗质量。检验科也设立一名质控员,在全院质控例会上了解临床科室对检验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向临床科室提出分析前检验质量差错的相应责任。(2)建立临床科室检验工作质量考评细则。检验科配合医院行政机关和质量管理科,制定出临床科室在检验工作中,主要是标本选择和标本采集环节等分析前质量要求,并量化评分细则,纳入整体医疗质量考评体系,和奖金及晋职挂钩,引起了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明显提高了我院的分析前检验质量。

3.3 建立和推行检验医师制度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界一直在呼吁我国应尽快设立检验医师制度。经过长期努力,目前,卫生部医师分类中已经设立了检验医师分类,并已经开始遴选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报名规定中也允许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在检验科工作一年以上人员报考执业医师,国内不少医疗机构也已经在检验科设立了检验医师岗位。尽管目前对于临床医生护士来讲,检验医师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他们在临床日常工作中已经离不开检验医师的工作了。

检验医师的职责和宗旨可以概括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正确采集和运送检验标本,签发诊断检验报告,为检验结果提供解释和咨询,将有限的检验信息转化为高效的疾病诊治信息。检验医师应当熟悉临床检验和检验质量控制知识,并掌握临床疾病基本诊疗规律,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我院自2000年即开始探索检验医师制度,由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具有临床检验工作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担任检验医师,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特色检验咨询门诊、诊断性检验报告签发、临床病情会诊、全院病例讨论、检验质量抱怨处理等,积累了一些检验医师工作经验,工作成绩得到了医院管理层和临床科室的认可和欢迎。我院检验医师立足于自己培养,主要方法包括检验科和临床科室的实习轮转、参加临床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和学术培训等[8]。

检验医师岗位和制度的建立,极大加强了检验和临床的交流。检验医师作为交流使者,不仅有效指导了临床科室的分析前质量工作,促进了全程检验质量的提高;同时协助临床医生诊治疾病,赢得了临床的理解和尊重,提高了检验医学的学术地位。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得信息交流和获取变得异常便捷,检验和临床之间有巨大的数据和文字信息需要及时得到交流,因此信息化建设便有用武之地。

检验分析前质量要求包含大量的信息,我们通过建立检验项目查询系统,挂在医院内部局域网,将检验项目的开展、标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标本保存和运送要求、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等均详细发布在网上,供医护人员随时查看,避免了门急诊值班时咨询电话对临床检验工作的不必要干扰。

同时,检验科也开通临床病人信息系统,检验医师可以及时了解全院病人的疾病诊疗过程,便于检验医师结合病情变化和诊疗过程,排除分析前质量差错,综合考察和分析检验报告结果的正确性。

以上简要综合了我院在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的一些认识和实践体会,我们认为只有临床和检验都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加强分析前环节质量,才能真正促进检验和临床的良性互动,为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作出贡献。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医院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全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方法:通过分析前检验质量保证知识宣教、建立临床科室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工作考评制度、推行检验医师制度和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手段,加强全院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结果: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措施,明显减少了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了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结论: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有效促进了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显著提高了临床检验质量,为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质量管理,临床检验

参考文献

[1]窦伟红,梁玉君.临床检验管理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2):33-34.

[2]丛玉隆,张海鹏,任珍群.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集及其控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1):52-55.

[3]王前,郑磊,曾方银.加强临床实验室与临床的交流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67-69.

[4]陈媛.如何做好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3):50.

[5]丛玉隆,邓新立.实验室ISO15189认可对学科建设的几点启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128-131.

[6]王银改.正确处理检验科与临床的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1):16-17.

[7]刘立捷,王前,李纯.护理部在规范分析检验前工作流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2007,11(8):48-50.

篇4:首样检验管理规定

【关键词】种子检验 种子检验室 建设 管理

我县地域辽阔,各不同海拔地域适应各种农作物种植,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优化农业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实施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种子经营单位,大量引进外地种子,给当地种子管理检验机构工作增加压力和挑战。

一、种子检验室的建设

1.种子检验室的设置

检验室应具有科学性,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检测手段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要求,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能胜任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一个布局合理、设备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的种子检验室能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所检验的种子能迅速取得可靠和准确的检验结果。

种子检验室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只要各种测定室的布置和装设合理,便可保证在有限面积区域内有最大限度的工作区,检验室一般可分为:1、办公室;2、样品接收室、天平室、档案资料室;3、发芽工作室、人工气候室;4、纯度鉴定、净度分析室和生活力测定室;5、包衣种子检验室;6、低温样品贮藏室。

2.水电及环境条件的要求

检验室在设计建造时,应考虑要有稳定的电源供应;采光、温湿度均应满足检验任务所需的技术条件,通风好,供水正常,设有排污管道系统,周围环境无污染因素。检验室还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和辅助设施。仪器设备布局既便于操作又便于保证仪器和人身安全。

二、种子检验室的管理

1.日常检验工作管理

根据检验任务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能与职责,确定工作范围、科学合理地建立完善检验工作程序。制定和不断完善种子质量检验方面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质量保证措施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以确保检验工作有序进行。

2.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2.1检验室的仪器设备必须符合检验规程的要求,其性能和精度应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使用前要经过校验和检查,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应使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性能状态,保证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2.2检验仪器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购置计划、验收、调试、说明书、仪器检定情况及使用维修记录。

2.3仪器使用、保管人员,应按操作规程操作,经常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维护,计量器具应持有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

3.样品管理

3.1检验人员在接收样品时应检查标签是否完好,重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样品的封缄情况等,并对样品进行登记编号。

3.2样品分析检测结束后,及时将余样送样品保管室,在低温低湿条件下,保存至该作物收获后一个月,以备复查。

3.3样品应由专人保管,保留的样品排列有序、妥善保管。为防止样品发生混淆,应有规范化的认别标记。

4.原始记录的填写与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4.1原始记录是检验结果的纪实,检验人员要用档案笔按规定的格试、文字、术语及法定计量单位认真填写,不允许重新抄写、涂改、更改和删减。数据如因写错需要更改时,应在更改处划一横杠以示无效,然后在更改处上方写出正确的数据。检测完成后,原始记录应归档保存。

4.2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4.2.1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按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达到准确、完整、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和要求。

4.2.2技术资料档案的保管范围: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文件、政策法规、产品技术标准、相关标准、参考标准、检验规程、仪器设备档案、各类原始数据记录、检验报告、技术培训和考核记录等技术档案。

4.2.3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做到内容真实,字迹工整。

4.2.4属于保密的检验资料不能外借,也不能将数据泄露出去。

4.2.5过期的技术档案要定期清理,经有关人员检查批准并登记后,由专人负责销毁。

三、种子检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保证种子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通过检验可以有效把住种子质量关,使农民用上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再加上采用合理科学的栽培技术,可达到优质高产目的。

2.防止伪劣种子流通,保护群众利益

近年有少数不法分子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销售贩卖伪劣种子,从中牟取暴利,坑害农民群众,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只有严格执行种子管理、执行种子检验制度和种子真实标签制度,才能防止种子质量事故的发生。

3.保证种子贮藏、运输的安全

种子是有生命的有機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理生化活动,种子水分必须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内,才能安全贮藏。通过种子检验、掌握种子水分、杂质等情况后,就可根据贮藏地点和仓库条件,或运输途径和目的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按照科学安全贮藏运输的要求和检验结果作出判断,确保种子贮藏运输的安全。

4.防止病虫害杂草的传播

通过严格的种子检验和种子检疫,一是发现种子苗木带有检疫对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调运。如带有一般非危害性的病虫和杂草,须经适当的处理后,再允许调入,这样就能防止病虫和杂草传播。

5.监督作用

种子检验是种子质量宏观控制的主要形成,通过对种子的监督抽查,质量评价等形式实现行政监督的目的,监督种子生产流通领域的种子质量状况,以便达到及时打击假劣种子的生产经营行为,把假劣种子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6.调解种子纠纷的重要依据

检验机构出具的种子检验报告可以作为种子贸易活动中判定质量优劣的依据,对及时调解种子纠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1.农业生产中最大的威胁之一是播下的种子没有生产潜力,不能使所希望的栽培品种获得丰收。开展种子检验工作是为了在播种前评定种子质量,将这种威胁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也就是说,种子检验是通过对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净度、发芽率、生活力、活力种子健康水份千粒重等项目进行检验和测定,评定种子的种用价值,以指导农业生产、商品交换和经济贸易活动,开展农作物种子检验,其最终目的就是选用高质量的种子播种,杜绝或减少因种子质量所造成的缺苗减产的危险,减少盲目性和冒险性,控制有害杂草的蔓延和危害,充分发挥栽培品种的丰产特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种子检验为农业行政监督、行政执法、商品种子贸易流通,种子质量纠纷解决等活动提供了多方位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同时,种子检验又是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种子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质量第一”已成为种子产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质量至上”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选购种子的重要因素。作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重要手段的种子检验,日益受到重视。当前我县种子管理工作非常严峻、艰难,而种子检验是种子管理分不开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提出建立加强种子检验室和开展种子检验工作是为了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维护农村稳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而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农作物种子检验员学习读本.

篇5:《船舶检验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船舶检验管理,规范船舶检验服务,保障船舶检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以及我国缔结或者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船舶检验活动及从事船舶检验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船舶检验是指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检验。

军用船舶、体育运动船艇、渔业船舶以及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的设施的检验,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船舶检验管理。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对船舶检验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权限开展船舶检验监督工作。

第二章 船舶检验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 船舶检验机构是指实施船舶检验的机构,包括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置的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简称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验船公司(以下简称外国验船公司)。

交通运输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或者外国验船公司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规定的验船机构审批条件作出是否予以审批的决定。予以审批的,同时应当明确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和外国验船公司的检验业务范围。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应当向社会公布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业务范围。

第五条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按照A、B、C、D四类从事船舶法定检验:

(一)A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包括国际航行船舶、国内航行船舶、水上设施、船运货物集装箱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

(二)B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国内航行船舶的法定检验和相关船用产品的法定检验;

(三)C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船舶的法定检验;

(四)D类船舶检验机构,可以从事内河小型船舶,以及封闭水域内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千瓦的货船和船长不超过30米、主机功率不超过50千瓦的客船的法定检验。

第六条 外国验船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

(一)依据船旗国政府授权,对悬挂该国国旗及拟悬挂该国国旗的船舶、海上设施实施法定检验和入级检验;

(二)对本款第(一)项规定的船舶、海上设施所使用的有关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等船用产品实施检验;

(三)对外国企业所拥有的船运货物集装箱实施检验;

(四)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认可,在逐步开放的范围内对自由贸易区登记的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实施入级检验。

第七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船舶检验活动。

第八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报告年度船舶检验工作情况,包括质量体系运行、检验业务量、检验人员变化等情况。

第九条 船舶检验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检验技能,满足国家有关船舶检验人员资质的要求。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负责统一组织船舶检验人员考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船舶检验人员资格证书。

第十条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对船舶检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不定期持续知识更新培训。

第三章 法定检验

第十一条 法定检验是指船旗国政府或者其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法定检验技术规范,对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的安全技术状况实施的强制性检验。

法定检验主要包括建造检验、定期检验、初次检验、临时检验、拖航检验、试航检验等。

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者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水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建造检验:

(一)建造船舶、水上设施的;

(二)改变船舶主尺度、船舶类型、分舱水平、承载能力、乘客居住处所、主推进系统、影响船舶稳性等涉及船舶主要性能及安全的重大改建,或者涉及水上设施安全重大改建的。

船舶、水上设施建造或者重大改建,应当向建造或者改建地船舶检验机构申请检验。

第十三条 营运中的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向签发船舶检验证书的`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定期检验可以委托营运地国内船舶检验机构代为进行。

第十四条 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初次检验:

(一)外国籍船舶、水上设施改为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

(二)体育运动船艇、渔业船舶改为本规定适用的船舶;

(三)营运船舶检验证书失效时间超过一个换证检验周期的;

(四)老旧营运运输船舶检验证书失效时间超过一个特别定期检验周期的。

有前款第(三)、(四)项所列情形之一的,新的检验周期按照原证书检验周期计算。

第十五条 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一)因发生事故,影响船舶适航性能;

(二)改变证书所限定的航区或者用途;

(三)船舶检验机构签发的证书失效时间不超过一个换证周期;

(四)涉及船舶安全的修理或者改装,但重大改建除外;

(五)变更船舶检验机构;

(六)变更船名、船籍港;

(七)存在重大安全缺陷影响航行和环境安全,海事管理机构责成检验的。

对于前款第(三)项所列情形,船舶、水上设施申请检验时,国内船舶检验机构须对失效期内应当进行的所有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检验周期按照原证书检验周期计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的外国籍船舶,有第一款第(一)、(七)项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原签发检验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外国籍船舶的发证机构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验船公司的,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指定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临时检验。

第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对移动式平台、浮船坞和其他大型船舶、水上设施进行拖带航行,起拖前应当申请拖航检验。

第十七条 船舶试航前,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向国内船舶检验机构申请试航检验,并取得试航检验证书。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在签发试航检验证书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并确认船舶试航状态符合实施船舶图纸审查、建造检验的船舶检验机构批准的船舶配载及稳性状态。

第十八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从事钻探、开发作业的外国籍钻井船、移动式平台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授权的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

(一)作业前检验;

(二)作业期间的定期检验。

第十九条 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所使用的有关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重要设备、部件和材料应当进行船用产品检验。

应当进行法定检验的船用产品范围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

第二十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船用产品法定检验技术要求,对纳入法定检验范围内的船用产品开展工厂认可、型式认可、产品检验。

第二十一条 船运货物集装箱的制造厂商或者所有人、经营人应当向船舶检验机构申请下列检验:

(一)船运货物集装箱制造时,申请工厂认可、定型设计认可和制造检验;

(二)使用中的船运货物集装箱,申请营运检验,采用定期检验或者按照经检验机构进行技术审核的连续检验计划进行检验。

第二十二条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将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工厂认可、型式认可或者定型设计认可及单件产品的检验结果录入国家船舶检验数据库并对外公布。

第二十三条 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和水上设施、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经检验符合相关的法定检验技术要求后,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应当使用国家船舶法定检验发证系统签发相应的检验证书或者技术文件。

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经检验符合相关的法定检验技术要求后,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应当使用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认可的法定检验发证系统签发相应的检验证书或者技术文件,并由海事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法定检验证书和国内航行船舶的检验报告和记录格式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统一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四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建立和严格执行保证检验发证质量的控制程序和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根据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对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的法定检验要求实施等效、免除的,应当达到海事国际公约或者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要求的同等效能及安全水平,并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报告,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章 入级检验

第二十六条 入级检验是指应船舶、水上设施的所有人和经营人自愿申请,按照拟入级的船舶检验机构的入级检验技术规范,对船舶、水上设施进行的检验,并取得入级船舶检验机构的入级标识。

第二十七条 除本规定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情形外,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加入船级的,应当向中国船级社申请入级检验。

第二十八条 下列中国籍国内航行船舶加入船级的,应当向中国船级社申请入级检验:

(一)在海上航行的乘客定额100人以上的客船;

(二)载重量1000吨以上的油船;

(三)滚装船、液化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运输船;

(四)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申请入级的其他船舶。

第二十九条 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经入级检验符合相关的检验技术规范要求并取得法定检验证书的,船舶检验机构方可签发入级检验证书或者技术文件。

第三十条 从事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入级检验业务的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将其入级检验技术规范和证书格式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备案。

第五章 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

第三十一条 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包括与船舶、水上设施、船用产品、船运货物集装箱相关的涉及航运安全及水域环境保护的检验制度、安全标准、检验规程等。

第三十二条 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制定,经交通运输部批准后公布施行。

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航行的下列船舶的法定检验技术规范,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并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未制定的,参照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制定的小型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检验发证:

(一)船长15米及以下的内河渡船;

(二)船长20米以下的普通货船;

(三)12人及以下的载客船舶。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的制定机构应当组织开展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后评估:

(一)实施满5年的;

(二)上位法或者相关国际公约有重大修改或者调整的;

(三)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影响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适宜性的;

(四)其他应当进行后评估的情形。

第六章 检验管理

第三十四条 船舶检验机构开展检验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检验业务范围开展检验工作,不得拒绝满足法定检验受理条件的申请。

船舶检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检验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检验工作,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检验机构不得检验:

(一)船舶和水上设施的设计、建造与修造单位未建立质量自检制度;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报废的船舶、水上设施;

(三)未提供真实技术资料;

(四)未按照规定取得新增运力审批的建造船舶;

(五)未能为船舶检验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第三十六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在船舶、水上设施的建造或者重大改建开工前,对开工条件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展检验。

第三十七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者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的船舶、水上设施未取得海事管理机构授予的船舶识别号的,船舶检验机构不得签发法定证书。

第三十八条 船舶和水上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船用产品和船运货物集装箱制造厂商,船舶和水上设施的设计、建造与修造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如实提交检验相关资料。

第三十九条 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报废的,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报告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应当注销检验证书。

第四十条 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变更船舶检验机构,新接受的船舶检验机构在发放检验证书时应当收回存档原检验证书。

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法定检验技术规范检验的船舶,船舶检验机构变更为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船舶检验机构的,新接受的船舶检验机构可以按照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或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的法定检验技术规范重新进行检验。

第四十一条 外国籍船舶、水上设施因存在重大缺陷被强制取消船级的,新接受的境内设立的外国验船公司应当验证缺陷已改正后,方可受理检验。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停止检验或者撤销相关检验证书:

(一)违规建造、违规重大改建;

(二)提供虚假证明材料;

(三)未通过检验。

有前款第(一)项情形的还应当报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涂改检验证书或者以欺骗行为取得检验证书,船舶检验机构未撤销检验证书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船舶检验机构撤销检验证书。

第四十三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建立船用产品法定检验质量监督机制,发现法定船用产品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撤销检验证书或者禁止装船使用。

第四十四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对为其提供服务的检修、检测服务机构进行安全质量、技术条件的控制和监督。

第四十五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有关检验档案资料。

中国籍船舶、水上设施变更船舶检验机构的,原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将包含图纸的全部技术档案转交变更后的船舶检验机构。

第四十六条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应当组织对船舶检验机构检验能力和条件进行核查,对船舶检验机构检验质量进行监督。

第四十七条 海事管理机构发现涉及船舶检验重大质量问题或者有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七)项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通报相关船舶检验机构。

涉及船舶检验重大质量问题的,应当报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调查处理。

相关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对检验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将整改情况通报海事管理机构。

第四十八条 船舶检验机构应当配合海事管理机构开展船舶检验质量监督和调查。船舶检验机构对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和调查行为有异议的,可以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报告。

第四十九条 申请检验的单位或者个人对检验结论持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船舶检验机构申请复验,接到复验申请的机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复验的答复。

对复验结论仍有异议的,可以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提出再复验,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技术专家组进行检验、评议并作出最终结论。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应当在接到再复验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再复验的答复。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移动平台、浮船坞、大型船舶、水上设施拖带航行,未经船舶检验机构进行拖航检验,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拖航,并对船舶、设施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处以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船长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扣留船员适任证书6至12个月,对水上设施主要负责人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试航船舶未经试航检验并持有试航证书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试航,并对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试航船长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扣留船员适任证书6至12个月。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水域从事钻探、开发作业的外国籍钻井船、移动式平台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未按规定申请作业前检验或者作业期间检验,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作业,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九条,报废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未向船舶检验机构报告,由海事管理机构对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第四条的规定,船舶、水上设施和船上、设施上有关航行安全、防治污染等重要设备无相应的有效的检验证书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对船舶、水上设施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处以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一)项、第七条第(一)项的规定,船舶、水上设施未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擅自航行或者作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责令停止航行或者作业;拒不停止航行或者作业的,暂扣船舶、浮动设施;情节严重的,予以没收。

本条第一款、第二款所称无相应的有效的检验证书及未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包括下列情形:

(一)没有取得相应的检验证书;

(二)持有的检验证书属于伪造、变造、转让、买卖或者租借的;

(三)持有的检验证书失效;

(四)检验证书损毁、遗失但不按照规定补办。

第五十五条 船舶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签发的相应检验证书无效,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开展相关检验业务,并向社会公告:

(一)超越认可的业务范围开展检验业务;

(二)违反规定开展检验;

(三)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船舶检验人员独立从事检验活动;

(四)违反检验规程受理检验;

(五)船舶、水上设施的建造或者重大改建开工前,未对开工条件进行检查或者在检查不合格的情况下开展检验;

(六)对未按照规定取得新增运力审批的建造船舶开展检验;

(七)未对向其提供服务的检修检测机构的安全质量、技术条件进行有效管控;

(八)在按规定取得船舶识别号前,签发法定检验证书;

(九)出现重大检验质量问题。

第五十六条 船舶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一)国内船舶检验机构未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

(二)外国验船公司未对外国籍检验人员按照公约要求进行培训;

(三)未按规定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报告有关事项;

(四)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第五十七条 船舶检验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海事管理机构可视情节给予警告、撤销其检验资格:

(一)未进行检验而签发相关检验证书;

(二)超出所持证书范围开展检验业务;

(三)未按照法定检验技术规范执行检验;

(四)未按规定的检验程序和项目进行检验;

(五)所签发的船舶检验证书或者检验报告与船舶、水上设施的实际情况不符;

(六)发生重大检验质量责任问题;

(七)不配合事故调查或者在调查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

第八章 附 则

篇6: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检验计划

等。1.检验流程图检验流程图是用图形的方式来表达检验活动流程、检验站点设置、选定的检验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一般应以工艺流程图为基础来设计。检验流程图常用的符号有两种,即顺序符号和检验符号。2.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产品质量缺陷的严重性程度不同,对产品适用性的影响也不同。对其进行分级后,可以确定重点,在确定检验计划和检验资源时做到重点对待。因此,企业应根据行业和产品的特点,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出明确的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原则,为具体产品进行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提供依据。对产品缺陷实施严重性分级有利于检验质量职能的有效发挥和质量管理综合效能的提

高。3.检验指导书检验指导书是用来指导检验人员正确实施检验作业的规程性文件,其目的是为重要的检验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通常对于质量控制点的质量特性的检验作业活动,以及关于新产品特有的、过去没有类似先例的检验作业活动都必须编制检验指导

上一篇:关于态度的演讲稿三分钟下一篇:胜溪新村学校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