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本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六章 应急管理

2024-04-15

2011版本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六章 应急管理(共11篇)

篇1:2011版本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六章 应急管理

第六章 应急管理

第六章第一节 预警的基础知识

一、预警系统的组成:

1、预警分析系统: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

测评价系统

2、预控对策系统: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预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

1、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2、任务: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

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

3、特点:①快速性②准确性③公开性④完备性⑤连贯性

三、建立预警的4个原则

1、及时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高效性原则

4、引导性原则四、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的构成:

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①自然环境变化的预警

②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③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预警

2、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

①质量管理预警

②设备管理预警

③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3、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

与内部管理的信息。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

4、事故预警系统

第六章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一、预警系统的功能

1、监测系统:完成信息采集,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

2、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进行以下活

动:

①信息收集

②信息处理

③信息辩伪

④信息存储

⑤信息推断

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

①规范化

②标准化

③统一化

④程序化

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目的: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

分类: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按技术层次分)

构建原则:①灵敏性②科学性③动态性④可操作性⑤引导性⑥预见性

分类:①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②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③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

④机(物)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预警方法的4种形式:

①指标预警: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报警。

②因素预警:一种定性预警,在安全管理中,当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缺陷时,就会发出报警。

③综合预警:综合以上两种方法

④误警和漏警

发生误警的原因: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

发生漏警的原因:小概率事件被排除在考虑之外,预警准则设计过松,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

二、预警信号

1、Ⅰ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红色表示

2、Ⅱ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橙色表示

3、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黄色表示

4、Ⅳ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蓝色表示

第六章第三节 预警控制

预控对策一般包括以下3个活动阶段:

1、组织准备:开展预警分析和对策行动的组织保障活动,目的是为预控对策的实施提供有保障的组织环境。有两个特定任务:①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②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

2、日常监控: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有两个任务:①日常对策②事故危机模拟。

3、事故的危机管理: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扭转危险,企业陷入危机时采取的一种特殊管理。

第六章 第四节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内的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三、事故应急管理相关法律要求

1、《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2、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3、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第六章 第六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演练: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相关应急人员与群众,针对待定的突发事件假想情景,按照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活动。

应急演练的目的:

1、检验预案:查找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预案

2、完善准备:检查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方面的准备情况。

3、锻炼队伍: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的熟悉程度

4、磨合机制: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机制。

5、科普宣教: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能力。

应急演练的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2、着眼实战、讲求实效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应急演练的分类:

1、按组织方式分类:A、桌面演练:圆桌讨论或演习活动,口头或书面叙述

B、实战演练:现场实战操作

2、按演练内容分类:A、单项演练:只涉及预案中特定响应功能的演练

B、综合演练:涉及多项或全部响应功能的演练

3、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A、检验性演练:为检验预案的可行性而作的演练

B、示范性演练:为了向参观、学习人员提供示范而作的观摩性演练。

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包括以下5个阶段:

1、计划:提出演练的基本构想和初步安排

2、准备:完成演练策划,编制演练总体方案,进行培训和预演

3、实施:按照演练方案完成各项演练活动,为演练评估总结收集信息。

4、评估:评估总结演练参与单位在应急准备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计划

5、改进:按照改进计划,由相关单位实施落实,并对改进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计划包括以下4个阶段:

1、梳理需求:确定演练目的、分析演练需求、确定演练范围

2、明确任务

3、编制计划

4、计划审批

准备包括以下11个阶段:

1、成立演练组织机构

2、确定演练目标

3、演练情景事件设计

4、演练流程设计

5、技术保障方案设计

6、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

7、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8、方案审批

9、落实各项保障工作

10、培训

11、预演

实施包括以下6个阶段:

1、演练前检查

2、演练前情况说明和动员

3、演练启动

4、演练执行

5、演练结束与意外终止

6、现场点评会

评估包括以下3个阶段:

1、评估

2、总结报告

3、文件归档与备案

改进包括以下2个阶段:

1、改进行动

2、跟踪检查与反馈

篇2:2011版本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六章 应急管理

第一节 预警的基础知识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指出,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

态监控及预

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2.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

 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

面临的危害程度。

预警的任务是,并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

 预警的特点: 1、2、3、4、5、 在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处理好点与面之间的关系

2、处理好社会敏感与实际危害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高风险与高危险之间的关系

4、处理好预警机制的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5、防止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

3.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原则

构建预警机制需要遵循的原则。

4.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4个系统)

 由于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等方面相

互作用的结果。故应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预警管理体系。

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应由4方面构成 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 事故预警系统

 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1、自然环境变化的预警

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3、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的预警

 内部管理不良预警

1、质量管理预警

2、设备管理预警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专用于预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五个环节。

 事故预警系统

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

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1.预警系统的组成 预警系统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

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预控对策系统完成对事故的控制功能。

2.预警系统的功能

1、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

析使用。

2、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

 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组成。

 三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完成以下活动:

1)2)3)4)5)

 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因此要求信息基础管理工作

必须满足以

下条件: a)规范化 b)标准化 c)统一化 d)程序化

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预警指标按技术层次可分为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类。

在实际预警指标选取上主要考虑人、机、环、管等方面的有关因素。

预警评价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

断、预控等

活动的前提,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灵敏性2科学性3动态性4可操作性5引导性6预见性

 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

○1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2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3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

○4机(物)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 预警方法有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

出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

当预警指标X属于不确定(随机)因素,则须用概率的形式进行报警。误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预警阈值确定原则上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

4、预测评价系统

 预测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必要的未来预测,主要包括:

1)对现有信息的趋势预测

2)对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行预测

3)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4)对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作用高峰期以及预期影响进行预测

 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及级别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

重和特别严重四种级别(Ⅳ、Ⅲ、Ⅱ、Ⅰ级)。

 四级预警如下:

Ⅰ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Ⅱ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Ⅳ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

 一般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表示方法有以下两种:

1、时序性预警信号输出

2、安全风险预警信号输出

3.预警系统的实现

 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对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 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①是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同时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

②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

 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

应。

 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

 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

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的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

第三节 预警控制

1.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

2. 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

①是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②是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

3.组织准备体现在以下方面: 1)预警功能的组织管理体系 2)预警机构

4.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①是日常对策,②是事故危机模拟。

5.事故的危机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的发展,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

6.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基本关系

篇3:2011版本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六章 应急管理

一、业务经营的安全管理

对营业部的业务经营及财务管理的稽核监督主要方面

(一)经纪业务操作是否依法合规

(二)资金往来是否正常主要是营业部客户资金管理、现金管理是否合规,是否有违规吸收资金、乱拆借等现象。

(三)有否超范围或越权经营

(四)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是否合规

二、营业场所的安全管理

(一)营业场所的安全保卫要求

(二)重要凭证、支票、印鉴的保管制度

(三)票券运送的安全保卫制度

(四)安全保卫值班制度

三、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方案

(一)突发事件的种类

(二)预防突发事件的要求

篇4:第六章 医疗管理监督

农牧区医疗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纠正或者进行处理。

第四十一条 县(市、区)、乡(镇)医疗管理经办机构应当每季度或每半年向县(市、区)、乡(镇)医管会汇报医疗基金的收支和使用情况。

第四十二条 县(市、区)医疗管理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基金报销补偿公示制度,对医疗基金的具体收支、管理和农牧民受益情况等定期予以公示,保证农牧民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

农牧民有权对农牧区医疗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有权向各级医疗管理经办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违反农牧区医疗制度的行为进行检举。

篇5:第六章 黄线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城乡基础设施包括下列设施:

(一)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出租汽车停车场、大型公共停车场、城市水运码头、机场、城市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城市交通广场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

(二)取水点、取水构筑物以及一级泵站等取水工程设施和水处理工程设施等城市供水设施;

(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设施,垃圾转运、堆肥、焚烧、填埋场所,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和修造厂,环境质量监测站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

(四)气源和燃气储配、调压站等城市供、燃气设施;

(五)热源、热力站、热力线走廊等城市供热设施;

(六)发电厂、变电所(站)、高压线走廊等城市供电设施;

(七)邮政、电信设施,卫星接收站、微波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城市通信设施;

(八)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等城市消防设施;

(九)防洪堤墙、排洪沟与截洪沟、防洪闸等城市防洪设施;

(十)避震疏散场地、地震观测场所、气象预警中心等城市抗震防灾设施;

(十一)其他对城乡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乡基础设施。

篇6:第六章 财务管理

按龙岗区公办学校预算编制时的龙岗区上一年度生均培养成本(指不含基建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由深圳市教育局的教育经费统计系统逐年统计并提供),以学区内符合实际入学的、符合深圳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入学条件的学生人数进行核算,相关方亦予以支持。

第二十条【财务制度】

篇7: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1.什么是集体合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集体合同是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主体不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织或者劳动者按照合法程序推荐的代表;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

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它可以涉及集体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一方面;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功能不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立具体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

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2.工资支付应遵循哪些规则?

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为:

货币支付,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券替代;

直接支付,工资应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但需书面记录并传递领取者的相关资料; 按时支付;全额支付。

3.职业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职业病可以分为: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4.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员工满意度调查应针对以下项目进行:薪酬、工作、晋升、管理、环境。武汉越秀人力资源培训中心

网址 http://

Tel: 027-85557159

Fax: 027-85557259 武汉解放大道中山广场1828室(武广对面)

5.请简要说明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调整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的不同,主要分为七种,即通过:(1)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

(2)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

(3)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

(4)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的调整;(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规章制度)的调整;(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调整。

6.劳动法对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的因素做了哪些原则性的规定?

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7.简要说明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步骤。

1)、确定调查对象。

2)、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3)、确定调查方法。4)、确定调查组织。5)、调查结果分析。

一、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哪些方面?包括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与客体。

二、何谓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劳动法律事实指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就是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1)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包含建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法律关系的意图;(2)意思表示必须完整地表达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变更和终止的必须内容,残缺不全的,通常不能使法律行为成立;(3)行为人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意图表示于外部,可以由他人客观地加以识别。

三、何谓集体合同?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单位职工根据法津、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主体不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按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都者个人。

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涉及全体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3、功能不同。集体合同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

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是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

四、举例说明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的提问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调查问卷一般分为两类:

1、目标型调查。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并且设定问题的若干个答案,由被调查对象设定的答案进行选择,包括选择法、正误法、序数法。优点是便于进行统计分析,降低调查费用、提高调查效率;缺点是被调查者只能选择哪些最接近自身心理感受的答案,而设定的答案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不能完全地给被调查者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2、描述型调查法。由被调查者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意愿和想法,准确地表明自己的感受。可分为确定性提问和不定性提问。确定性提问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员工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不定性提问的重点在于了解一般员工的一般感受,但可以使管理者了解组织运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五、何谓最低工资?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综合考虑哪些因素:最低工资是国家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劳动者在法定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应考虑的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六.工资支付应遵循哪些规则:

1、货币支付

2、直接支付

3、按时支付

4、全额支付 七、一个完善的员工沟通是由哪些要素构成?信息的发出者、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接收者。

八、职业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别?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肿瘤、其它职业病。

九、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工伤?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作的其他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忘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劳动者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十、简述工伤保险待遇的主要内容。

1、工伤医疗期待遇。1)医疗待遇。报有效医疗费用和必要的护理费用;2)工伤津贴。按照平均工资支付工伤津贴;3)福利待遇。与本单位其他员工享受同等福金。

篇8:第六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收征收管理概述

一、税收法律关系及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概述: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法规关系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主体、客体、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分为:征税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代表国家享有征税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即税务主管机关。包括各级税务机关、海关等。)和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负有纳税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即通常所说的纳税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对象,如房主税征纳关系的房屋、所得税征纳关系中的收入等。

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

(1)税务机关的权利。①法规起草拟订权②税务管理权(税务局务管理权包括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等)③税款征收权(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力)(包括:依法计征权、税收保全、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权、追征税款权等)④税务 检查权⑤行政处罚权⑥其他权力及权利。

税务机关的义务:①宣传税法,辅导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义务;②保密义务;③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开具完税凭证的义务;④受理税务行政复议义务;⑤进行回避的义务;⑥其他义务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包括:①知情权;②要求保密权;③享受税法规定的减税、免税和出口退税优待;④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⑤陈述权、申辩权;⑥要求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权;⑦其他权利。(义务生于权利,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包括:①办理税务登记;②设置账薄;③办理纳税申报;④缴纳或解缴税款;⑤接受税务检查的义务;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履行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缴税款及滞纳金。

二、我国税收征收管理体制

概念:税收征收管理是机关根据税收法律制度对征税活动实施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的管理、征收和检查的行为。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是家国税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上简称《税收征管法》)。修订后的《税收征管法》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适2 用于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

从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所谓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根据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即分权、分税、分管。按照分税制的要求,将国家开征的全部税种划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和地方税。

目前,我国的税收主要由税务、海关等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其中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负责代征);车辆购置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地方税务局的税种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烟叶税。

海关系统负责征收的税种:关税、船舶税、委托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税收政收管理的内容(4个)主要包括:税务管理(是基础)、税款征收(是重点)、税务检查(是手段)和法律责任(是保障)。

第二节 税务管理

一、税务管理的概念

税务管理是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税款征收的前提和基础。

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登记管理、账薄和凭证、纳税申报等。

二、税务登记管理

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开业、变更、注销、外出经营报验、停业报验以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的法定程序。

税务登记范围: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地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都应当办理税务登记。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统称非从事生产经营但依照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2个):一是开立银行账户;二是领购发票。

纳税人办理其他税务事项时,应当出示税务登记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相关信息后办理手续(5个):一是申请减税、免税、退税;二是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三是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四是办理停业、歇业;五是其他有关税务事项。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4 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自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15日内,将其全部账号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税务机关对税务登记证件实行(2个):定期验证(1年)、换证制度(3年);纳税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持有关证件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验证或换证手续。

税务登记主管机关。县以上的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分局)是税务登记的主管机关、负责税务登记的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以及非正常户处理、报验登记等有关事项。

我国现行税务登记制度包括:设立(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以及停业、复业登记等。

设立税务登记:(1)地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2)时限:①领取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②未办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④未办理、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营业执照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⑤外出经营在同一县(市)实际经营或提供劳务之日起,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申报办理税务登记。⑦非从事生产经营的,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都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 内,向纳税义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变更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办理设立税务登记后,因登记内容发生变化,需要对原有登记内容进行更改,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的税务登记。

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纳税人按规定不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或其变更登记内容与工商登记无关的,应当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证件到原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停业复业登记,是指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1)停业登记不得超过1年;(2)复业登记;

外出经营报验登记是指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进行临时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时,按规定申报办理的税务登记手续。《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简称)《外管证》

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内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日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纳税人外现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请报表》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

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6 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被撤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纳税人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

税务登记的情形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业香精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注销登记等几种情形。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税务登记证件的管理,采取实地调查、上门验证等方法。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自遗失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

三、账薄、凭证管理

纳税人所使用的凭证、登记账薄、编制的报表及其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直接关系到计征税款依据的真实性。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薄。

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可以聘请经批准从 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聘请上述机构或人员有实际困难的,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建立收支凭证粘贴薄、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

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账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账簿、会计凭证和报表,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区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文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保存10年,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税务机关是发票的主管机关。,负责发票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

发票可以划分为(三种):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专业发票。

普通发票主要由营业税纳税人和增值税纳税人使用。

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专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时使用的一种特殊发票。

专业发票是指由国有金融、邮电、铁路、民用航空、公路和水上8 运输等开具的专业性很强的发票。

普通发票主要包括(2个):种类和样式。

发票的基本联次为三联:第一联为存根联,开票留存备查;第二联为发票联,第三联为记账联。

发票应当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

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在领取税务登记证件后,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发票。

申请领购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先提出购票申请,提供经办人身份证明、税务登记证件或者其他有关证明,以及财务印章(指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其他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的印模,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发给发票领购簿。

填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准开具发票。

单位和个人在开具发票时,全部联次一次复写、打印,内容完全一致,并在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单位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

发票限于领购单位和个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开具。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置发票登记簿,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

税务机关在发票管理中有权检查印制、领购、开具、取得和保管发票的情况,调出发票查验;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向当事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在查处发票案件时,对与 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企业统一印制。基本联次为三联:发票联、抵扣联和记账联。

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行最高开票限额管理。

四、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定期就计算缴纳税款的有关事项向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报告的法定手续。

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

自行申报也称直接申报,是指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手续。这是一种传统的申报方式。

邮寄申报(这是一种新的方式),通过邮政部门办理交寄手续,邮寄申报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数据电文方式,是指以税务机关确定的电话语音、电子数据交换和网络传输等电子方式进行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的其他要求

(1)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2)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结算的时候,预缴税额大于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退还多缴的税款,但是不支付利息;预缴税额小于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补征少缴的税款,但不加收滞纳金。

第三节 税款征收

一、税款征收的概念

税款征收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全部税收征管工作的目的和归宿。

二、税款征收方式

税款征收方式包括(2种):①确定(征收)方式②缴纳方式。(1)查账征收,是指税务机关对财务健全的纳税人,依据其报送的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适用于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能够如实核算和提供生产经营情况,并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款和如实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2)查定征收,这种征收方式适用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产品零星、税源分散、会计账册不健全,但能控制原材料或进销货的小型厂矿和作坊。

(3)查验征收,这种征收方式适用于纳税人财务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不固定,零星分散、汉失性大的税源泉。

(4)定期定额收,这种征收方式适用于经主管税机关认定和县以上税务机关(含县级)批准的生产、经营规模小、达不到《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置账簿标准,验证以查账征收,不能准确计算计税的个体工商户。税款的缴纳方式

(1)纳税人直接向国库经收处缴纳税:适用于纳税人在设有国库经收处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设账户,并且向税务机关申报的纳税人。

(2)税务机关自收税款并办理入库手续的缴纳方式:适用于由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的纳税人缴纳的税款。

(3)代扣代缴:负责对纳税人应纳的税款进行代为代扣的一种方式。

(4)代收代缴:如受托加工应缴消费税的消费品,由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

(5)委托代征:以税务机关的名义向纳税人征收零散税款的一种征收方式。

(6)其他方式:邮寄纳税也是一咱新的纳税方式,指纳税人通过邮局寄送的方式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

三、税款征收措施

主要有核定调整应纳税额、责令缴纳、并加收滞纳金、责令提供纳税担保、采取税收保全措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及享有税收优先权、代位权与撤销权等。

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核定应纳税额的方法:

(1)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于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2)按照营业收入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关联企业纳税调整

纳税人与关联企业有业务往来时,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关联企业:①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②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拥有或控制;③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

税务机关可以调整其应纳税额:①购销业务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②融通资金所支付或者收取的利息超过或者低于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所能同意的数额,或者利率超过或者低于同类业务的正常利率。

税务机关调整应纳税额的方法:①按照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的相同或者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②按照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的价 格所应取得的收入和利润水平;③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④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

纳税人与其关联企业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支付价款、费用的税务机关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起3年内进行调整;有特殊情况的,可以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起10年内进行调整。

责令缴纳,加收滞纳金

篇9:第六章 人际知觉理论与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1.人际知觉的概念

2.影响人际知觉的主要因素

3.人际知觉理论

4.人际知觉偏差

5.人际知觉的归因理论

所谓人际知觉,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本身具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互相感知,而且彼此之间通过相互交往,还会发生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态度,并且在这种态度的基础上,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会反过来对人际知觉发生重大影响。在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由于感情的亲疏和好恶,彼此之间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人际知觉往往要受到这种以感情为纽带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影响。所以,人际知觉在组织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管理者了解各种人际关系,从而做好人的工作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 影响人际知觉的主要因素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交往障碍。这种障碍不仅包括交往过程中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对立,信息交流通道上的失真或编码、译码上的错误,而且包括因人的知识、经验、态度、人格、情感等的不同所导致的对同一信息的看法和理解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人际知觉偏差。

一、知觉的主体方面

在知觉的主体方面,影响个体对别人认知的主要因素是其动机、经验和情感。一个人是否具有同别人交往、认识别人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的强弱,对于他认识别人具有重要影响。阿特金森用速视器向被试快速显示四张一组的画片。每组画片之中有一张是人物面孔,而另外三张则是萝卜、饭锅等类似人头的画面。要求被试回答“看见了什么?”结果表明,交往动机强的人,对于人物面孔知觉得更为迅速、清楚。佩皮通的实验也证明,对于同一个人,交往动机强的被试比交往动机弱的被试认为他更为亲切。

人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一个陌生人的衣着打扮推断他的民族、性别、年龄、职业与性格特征的。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影响其知觉的选择性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缺乏有关的经验是不可能凭借人的外部形象推断内部特点的。巴格贝用速视器向被试分别呈现同样的图片。图片的一侧绘有棒球比赛图,而另一侧则绘有斗牛图,尽管给所有的被试都是左右两眼同时看着两种不同图景,结果却大不相同。美国人被试有84%说看到了棒球比赛,而西班牙人被试有85%说看到了斗牛。一个人的经验不仅影响他对别人的认识,而且也影响他对别人的感情。一个陌生人,仅仅由于他的相貌同我们所厌恶的人的面貌相象,就可能会成为我们所不喜欢的人。

人们自己当时的情感、情绪状态,对于他对别人的表情的识别有明显影响。什芬包尔把被试分成两组,观看同一组照片。甲组在观看喜剧片之后立即被要求观看照片并说出照片上人物的表情,被试倾向于认为照片上人物的表情是喜悦的;乙组在观看乏味的、令人生厌的录像之后观看照片,却认为照片上人物表情是厌恶的。由此可见,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的面孔表现的是同自己体验的一样的情绪、情感。换句话说,人们倾向于用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解释判断他人的面部表情。事实表明,不仅一个人对他人个性特征的认识影响他对此人的好恶感,而且反过来,一个人对他人的好恶感,也影响他对此人的个性特征的认识。斯密斯等人的研究指出,人们对他怀有好感的人所具有的同自己相似的性格特点容易认识,比较敏感。

二、知觉的客体方面

在知觉的客体方面,影响人际知觉的主要因素是作为知觉对象的人是否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他的“自我暴露”的程度如何。倘若人们在社会生活、彼此交往中都能坦率表述自己的思想,明白表露自己的感情,那么人们之间的猜疑、误解以至冲突、纠纷是会大为减少的。然而,社会生活现实教育人们,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暴露给别人,尤其是竞争对手是不明智的。每个人可以说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学会了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学会故意把谎话说得低沉一些,再比如,长时间的目光接触表明喜欢、爱慕,可是人们唯恐自己的眼睛泄露自己内心的秘密,真心喜爱却又故意中断目光接触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一个人对于自己思想、感情的表现,除去实际行动之外,只有言语和表情。“言语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于万一”;而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声调表情和体态表情在内,虽然表现方式细致微妙,但却不是每一挤眉、每一咂嘴、每一动作、每一变化都有明白确切的含义的。编写人类表情动作词典的尝试迄今并未成功。至于人们之间对于言语和非言语交往手段的掌握,对于运用言语和非言语交往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熟练程度,就更是千差万别了。

最后还应指出,有时不是有意掩饰、也不缺乏表达手段,只是作为被知觉的人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思想感情。人们产生连自己也不清楚的、模模糊糊的思想感情的情况是常有的,例如,“说不出来的不痛快”、“莫明其妙的烦恼”,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述各种因素都不利于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而“自我暴露”则不仅有助于别人了解自己,而且有助于使他人产生好感。朱亚德等人的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喜欢自我暴露的人,而不喜欢自我封闭的人。不过,自我暴露的程度必须以不使对方感到惊奇为限。

三、知觉的情境方面

在人际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他同什么人为伍,是同王公贵族、百万富翁还是同平民百姓、流浪汉在一起,深刻影响着别人对他的认识和评价。西格尔的研究表明,同一个男人,当他和一个美丽的女人坐在一起时,人们认为他是和气友好、富有自信心的;而当他坐在一个丑陋的女人旁边时,人们对他的知觉印象就大不相同了。人们对知觉情境的理解能够转移到知觉对象的身上,影响着对知觉对象的认知。例如,人们看到西装笔挺、手拿高级公文包进出银行大楼的人,就倾向于认为他不是银行高级职员,就是公司经理;不是来存款,就是来取款,人们一般不会想到他是来偷钱或是抢钱的。

为什么情境对于认识一个人会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这是因为,人们的行为是由情境所要求、所规定的。出席生日晚会的人,必须面带笑容,举杯祝贺;参加追悼会的人必须愁容满面,而且要在一定位置采取一定姿势站立。既然行为是由情境决定的,那么,人们根据情境判断人的行为,或者认识一个人、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依赖于他所处的环境,也就不难理解了。

篇10:第六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人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的保存期限是()。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情节严重的,可以处罚的金额为()。A.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B.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C.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D.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3、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保全措施的是()。A.提请工商机关吊销纳税人的营业执照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C.变卖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以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D.扣押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

4、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情形是()。A.纳税人账目混乱难以查账的

B.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C.纳税人有明显转移、隐匿其应纳税收入迹象的

D.纳税人有明显转移、隐匿其应纳税收入迹象且拒绝提供纳税担保的

5、某运输企业按照规定,应于2010年11月15日前缴纳上月应纳营业税税款20万元,该运输企业却借故拖延,一直未缴纳。2010年11月25日税务机关责令其于11月30日前缴纳。但该企业直到12月8日才缴纳税款。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该企业应缴纳的滞纳金金额是()元。A.1000 B.1500 C.2300 D.2400

6、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务机关职权的有()。A.税务管理权 B.税务代理

C.核定纳税人应纳税额 D.代位权

7、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应对其采取的措施是()。

A.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B.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C.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没收其经营所得

8、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一定期限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该期限为()。A.7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9、欠缴税款纳税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其财产,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行使()。A.优先权 B.撤销权 C.抗辩权 D.代位权

10、税务检查中,税务机关不可进行检查的场所是()。A.货物存放地

B.纳税人经营地

C.纳税人生活区

D.纳税人生产地

11、税务机关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辖区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申请领购发票的,可以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者缴纳()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A.不超过10000元 B.10000~20000元 C.不超过20000元 D.20000元

12、某娱乐场所2010年12月份取得营业收入10万元,该娱乐场所自行申报的营业税计税依据为5万元,且无正当理由。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该娱乐场所采取的税款征收措施是()。A.核定其应纳税额 B.责令提供纳税担保 C.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D.吊销其营业执照

13、下列各项中,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是()。A.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B.取得工资、薪金的个人 C.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D.个体工商户

14、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A.5年

B.6年

C.8年

D.10年

15、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对于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能够如实核算和提供生产经营情况,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单位,适用的税款征收方式是()。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16、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纳税资料应当保存一定期限,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期限为()。A.3年 B.5年 C.10年 D.20年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企业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的证件和资料有()。A.工商营业执照

B.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C.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D.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

2、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从事下列事项时,应当出示税务登记证的有()。A.申请减税

B.办理停业、歇业

C.申请办理延期申报纳税 D.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3、下列各项中,适用纳税担保的情形包括()。A.欠缴税款的纳税人需要出境的

B.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而未缴清税款,需要申请行政复议的 C.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经责令其限期缴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财产的迹象的 D.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4、下列项目中,属于纳税申报方式的有()。

A.自行申报 B.直接申报

C.邮寄申报 D.数据电文

5、下列各项中,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的有()。A.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B.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C.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的

D.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6、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有()。A.暂扣纳税人营业执照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C.依法拍卖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7、下列各项中,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有()。A.某远程教育公司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B.国有制造企业 C.某市工商局

D.报刊杂志出版社

8、当事人拒绝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执行。下列各项中,属于法院可以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有()。A.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

B.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C.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D.强制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及迟延履行金

9、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在税款征收中,根据不同情况,有权采取的措施有()。A.加收滞纳金 B.追征税款

C.核定应纳税额 D.吊销营业执照

10、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税务机关在发票检查中,有权进行的检查有()。A.调出发票查验

B.复制与发票有关的资料 C.检查领购发票的情况

D.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偷税行为的有()。A.纳税人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B.纳税人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C.纳税人隐匿账簿、记账凭证,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D.纳税人伪造账簿、记账凭证,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

12、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从事下列活动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的有()。

A.领购发票

B.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C.开立银行账户 D.设置账簿

13、下列属于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有()。A.增值税 B.房产税

C.资源税

D.城镇土地使用税

14、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主体权利的有()。A.延期申报请求权 B.委托税务代理权 C.税收保全权 D.减税、免税、出口退税请求权

15、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A.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16、下列各项中,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再提起行政诉讼的有()。A.税务机关不予审批减免税 B.税务机关作出税收保全措施

C.税务机关不予开具完税凭证的行为

D.税务机关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的行为

三、判断题

1、纳税人分立时未缴清税款的,分立后的纳税人对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2、加收滞纳金的起止时间,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届满次日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解缴税款之日止。()

3、纳税人丢失发票,应于丢失次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声明作废。()

4、因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纳税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应该由税务代理人缴纳或补缴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

5、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的,罚款优先于税收。()

6、对欠缴税款且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依法行使代位权后,可以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7、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关系中,税务机关是行政主管部门,只享有征收税款的权利,没有义务。()

8、纳税人暂停生产经营活动时应办理注销登记,待复业时再办理开业登记。()

9、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必须以书面的形式申请。()

10、增值税专用发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指定的企业印制。()

11、对纳税义务人偷税、骗税而导致少交税款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交或少交的税款和滞纳金,追征期为3年,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到5年。()

12、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强制执行措施的范围之内。()

四、不定项选择题 1、2010年7月,某市税务机关在对甲公司2009年度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甲公司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应纳税收入的迹象。税务机关责令甲公司于2010年8月1日~8月10日限期补税,但甲公司在8月10日期限届满后,甲公司仍拒绝补税。经市地方税务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决定对甲公司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要求: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税务机关对甲公司进行税务检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 B.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

C.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未出世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被检查人不得拒绝检查

D.经批准,税务机关可以检查甲公司的银行存款账户

<2>、下列关于税务机关决定对甲公司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表述中,符合规定的是()。A.税务机关决定对甲公司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符合规定 B.税务机关决定对甲公司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不符合规定

C.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需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D.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时,对纳税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

<3>、如果甲公司对税务机关的强制执行措施不服,可以通过下列途径保护自身利益的有()。A.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B.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可以向法院申请调解

篇11:现代管理第六章领导

一、领导的含义与作用

1、领导的含义:是指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指挥与管理活动应该包括以下的含义:

① 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一个人不能形式领导

② 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完成的③ 领导活动的手段是领导者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

④领导活动的目标是领导活动的归宿

2、领导的作用:①指挥作用② 激励作用③协调作用(选择)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重点)(选择或简答)

1、强制性影响力:有组织赋予并由法律,制度明确规定的正式权力。(领导者的职位权力有三种:法定权;奖赏权;惩罚权)

强制性影响力的产生因素:①传统因素②职位因素③资历因素(这三种因素造成的影响力的是以法定权力为基础的,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条件没有直接关系)

2、非强制性影响力:指由领导者自身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影响力。

非强制性影响力产生因素:①品格因素②才能因素③知识因素④ 感情因素

三、领导者的群体结构(重点)(选择)

1、领导者群体结构的关键:是注重整体素质(领导群体结构素质的核心是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

①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

②群体结构素质:丰富全面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能力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良好的气质结构。

四、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重点)

1、X理论—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选择简答)

X理论(传统的管理方法):是以对人性的错误看法为基础的,为了提高劳动水处理,必须采取强制,监督,惩罚的方法。

Y理论的基本内容:①人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是以人为中心)② 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③ 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梯上都起作用

④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

⑤ 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才能只发挥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机会,挖掘潜

力、排除障碍,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X理论与Y理论的区别: X理论认为下属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管理上强调外部控制,主张依靠权威的力量作为指挥和控制的手段。而Y理论则认为下属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应该相互融合,只要下属被说服接受组织目标,就能够主动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因此,在管理上Y理论强调启发内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实行自我控制。这种对人特性认识上的重大突破,其实质是建立在对下属充分依赖的基础上,让下属参与管理,使下属感到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人,因而自豪地工作。

2、不成熟—成熟理论(克里斯•阿吉里斯)(选择)

3、有关人性的四种假设(埃德加•沙因)(重点)(选择简答或论述)

①经济人假设(X理论)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的特性的假设,也是麦格雷戈的X理论。沙因将经济人假设归纳为四点:A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B是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C是人以一种人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D是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根据经济人假设,领导者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一是利用职权,以号施令,使下属服从,让其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二是实行严密的组织控制和制定具体规范的工作制度;三是以金钱报酬来收买下属的效力和服从

②社会人假设(由梅奥等人依据霍桑实验提出)

沙因将社会人归纳为四点:A人们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B人们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区寻找工作的意义;C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D人们期望领导能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③自我实现人假设:是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为基础

沙因总结四点:A人的需要有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B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更好地适应环境;C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D个人的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一致的。

④复杂人假设:复杂人假设产生了超Y理论,成为权变管理的理论基础。

沙因总结为:A人的需要是复杂的,会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变。B人在组织中生活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C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会有不同的需要。D一个人在组织中是否感到满足、肯为组织效力,决定于他本身的需要结构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E人依据自己的动机模式、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五、领导特质理论:(重点)

是指从领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领导者特有的品质或应用的品质的理论,也称素质理论。

1、早期特质理论的研究:①生理特质②个性特质③智力特质④工作特质⑤社会特质(选择或简答)在早期众多的特质理论中比较著名的是亨利和吉赛利的特质理论。

2、特质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质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美国领导学者德克兰提出了领导素质的宪法模型。认为基本优良品质可以分为 :个性;想像力;行为;信心

六、领导行为理论(重点)

1、领导作风理论:(选择)

代表人物:勒温

内容:主要研究领导者工作作风类型,以及工作作风对员工的影响,以期寻求最佳的领导作风。将领导作风分为,①专制式的领导作风;②民主式的领导作风;③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2、领导方式理论

代表人物:伦西斯•利克特(选择)

内容: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造成生产效率差的原因是各企业领导者所采用的领导方式不同。将领导方式分为,①专制—权威式(传统);②开明—权威式;③协商式; ④群体参与式

前三种领导方式可以统称为权力主义领导方式,只有第四种才是效率高的领导方式,因此,对人的激励形式有四种,经济激励,安全激励,自我激励,创造激励。

3、领导四分图理论:(选择)

代表人物:斯托格弟和沙特尔

内容: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领导方式理论,分“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将两类行为的不同综合,构成了四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低组织低关心;低组织高关心;高组织低关心;高组织高关心人

4、管理方格理论(在四分图的基础上提出)(重点)(选择)

代表人物: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

内容:在评价一个领导者时,可以根据其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和对人的关心程度,在一张九等份的方格图上寻找交叉点,据此,将领导方式分为五种类型,①贫乏型领导(1.1):对人对生产都不关心;

②任务型领导(9.1):高度关心生产和效率不关心人;

③中间型领导(5..5):对人的关心对生产的关系都处于正常状态;缺乏革新精神。

④俱乐误部型领导(1..9):只关心人不关心生产;

⑤战斗集体型领导(9..9):即关心人又关心生产

5、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选择)

代表人物:坦南鲍姆和施米特

内容:领导者既可以是独裁的,也可以是民主的,也可以是两者的综合,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组织环境。

六、领导权变理论(重点)

1、领导权变模型理论(选择)

代表人物:弗雷德•菲德勒

内容:任何领导类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一无是处,领导类型与环境相适应。影响领导效果好坏的三个因素,①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②工作任务结构;③职位的权力

2、路径—目标理论(选择,简答或论述)

代表人物:由埃文斯提出,豪斯补充和发展,以期望理论和领导四分图理论为依据

内容:领导者的效率是以他能激励下属达到组织目标并在其工作中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要努力协助下属找到最好的途径,确定挑战性的目标,并消除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障碍,内容包括,①领导过程:确认需要—建立目标—报酬与目标的关系—支持与帮助—绩效与满足—双方目标的达成②目标设置:认为目标设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果

③路径改善:主张通过明确途径,消除障碍和陷阱,增加实现个人满足的机会以及对下属的指导和训练,使达到目标的途径更容易实现。

④领导方式:认为有四种领导方式,指令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型,领导方式的选择要考虑两方面的权变因素,一是下属的个人特点,二是环境因素。

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寿命循环理论)(选择)

代表人物:科曼

内容:吸收了领导四分图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加入地三个因素—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建立了一种三因素的权变领导理论。理论认为,领导方式应由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下属的成熟程度这三个印度来决定。其核心是,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应随被领导者的成熟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七、领导方式的类型(选择或简答)

1、强制命令方式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具体性是行政手段在领导活动中具体运用。

2、疏导教育方式特点:启发性、科学性、长期性是思想教育手段在领导过程中的运用

3、物质激励方式特点:平等性、有偿性、间接性是经济手段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4、榜样示范方式特点:引导性、感染性在组织面临困难或处理利益关系问题时更为有效。

八、领导方式的综合运用(论述)

1、注意发挥各种领导方式的优势

2、充值分认识各种领导方式的局限性

3、系统、综合地发挥领导方式的结构优势

上一篇:三班主题队会教案下一篇: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