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常,字伯庸”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2024-04-25

“马祖常,字伯庸”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精选9篇)

篇1:“马祖常,字伯庸”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会从父冲坐事,出尧臣知光州。父丧,服除,为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

郭皇后薨,议者归罪内侍都知阎文应,尧臣请穷治左右侍医者,不报。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曰:“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关中之民凋弊为甚,请以诏劳来,仍谕以贼平蠲租赋二年。”仁宗从之。

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等四寨,募弓箭手,给田使耕战自守。其后将帅失抚御,稍侵夺之,众怨怒,遂劫德胜砦将姚贵,闭城畔。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辟张温之、杜杞等十余人为副使、判官。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民僦舍钱十之三以助军费。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度支副使林潍畏永和,附会其说,尧臣奏黜潍,议乃定。

夔州转运使请增盐井岁课十余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罢之。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丁母丧,服除,转右谏议大夫。

居枢密三年,务裁抑徼幸,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余年,其为文辞温丽。执政时,尝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劝帝早立嗣,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后,为诏草挟以进,未果立。

元丰三年,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帝以访文彦博,具奏本末,遂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

(选自《宋史·王尧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B.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C.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D.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丁母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三年内要在家守孝三年;“服除”,是指守丧期满。

C.“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如“元丰三年”。历代帝王都有年号。

D.“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谥号“文忠”就是一种褒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尧臣曾因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被调离京城,后回京做右司谏。对郭皇后的死,议者归罪于阎文应,而王尧臣却请求要追究皇后身边的侍医者。

B.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房租来增加军费,王尧臣援引唐朝旧事,力谏皇帝,并奏请罢黜因害怕张永和而附和他的林潍,增加军费一事才作罢。

C.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年税,王尧臣认为皇恩不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却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惹怨恨,朝廷因此取消了这一建议。

D.王尧臣凭借文学才华晋升做官,负责内外制度十年,曾与宰相文彦博等人劝皇帝立英宗的儿子为继承人,并替皇帝拟好了诏书,但未成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

(2)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

参考答案

4.A(3分)

5.C(3分,“历代帝王都有年号”错误,是西汉武帝始创的)

6.D(3分,“立英宗的儿子”错误)

7.(1)按照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惠及到普通百姓。

(共5分。“故事”、“存问”、“及”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王尧臣进奏皇帝说:“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招来民怨并离散民心,这就是唐德宗(时期)招致朱泚叛乱的原因。”

(共5分。“携”、“所以”、“致”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遇上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任光州知府。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

郭皇后去世,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请求追究皇后身边的侍者医者,没有答复。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坐的舆轿出门,便向皇帝说:“皇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皇帝因此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

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惠及到普通百姓。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年。”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

当初,曹玮开垦山外土地,营建笼竿等四寨,招募弓箭手,分给土田,使他们耕战自守。后来守寨的将帅没有很好地安抚驾驭守卫士兵,有时侵夺他们的土田,引起众人怨怒,士兵于是劫持德胜寨的守将姚贵,关闭城门,公开反叛。王尧臣正好经过当地,便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内,用叛乱谋反的严重后果来劝谕他们,众人于是开门出来投降。王尧臣只按原来的纪律申明约束大家一番后,便离开了。

王尧臣后以户部郎中任权三司使,他征召张温之、杜杞等十多人任副使、判官等职。当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三分之一的房租用来增加军费。王尧臣进奏皇帝说:“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招来民怨并离散民心,这就是唐德宗(时期)招致朱泚叛乱的原因。”度支副使林潍害怕张永和,因此附和他的建议,王尧臣奏请罢黜林潍,才停止讨论此事。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的年税十余万缗,王尧臣认为皇恩未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反而又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致怨恨,朝廷因此取消这一建议。王尧臣升任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任群牧使。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升任右谏议大夫。

在枢密院任职三年,王尧臣尽力裁撤抑制侥幸小人,于是有人刻了一匿名信散布京城,但仁宗不认为他有可疑的地方。后以户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时间久了,皇帝想用他做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却坚决地抑制他,于是进升为吏部侍郎。去世后,被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王尧臣凭借文学晋升,负责内外制度十多年,他的文辞温润华丽。执政时,曾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一起劝皇帝早立继承人,并说英宗曾被收养在宫中,适宜做继承人,曾草拟诏书挟带着进呈仁宗,但没有成功。

元丰三年(108x),他的儿子王同老进呈他的遗稿,为父亲论功,皇帝访问文彦博,文彦博因此将事情经过详细上奏,皇帝因此给王尧臣加赠太师、中书令,又改谥号为“文忠”。

篇2:“马祖常,字伯庸”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②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③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 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④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注】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固:即窦固,凉部:指西州 防:车骑将军马防。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车师复畔 ②衣屦穿决

16.为下列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宜奉大使,镇抚凉部

A.供奉 B.拥戴 C.奉承 D.赐予

②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

A.忍受 B.吃 C.喂 D.围裹

17.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食尽穷困 B.而稍稍死亡 C.形容枯槁 D.恭上疏言方略

18.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9.耿恭“大忤于防”的原因 。(2分)

20.依据文意,推断作者评价耿恭“义重于生”的多重内涵。(4分)

答案:

15 (2分)①通“叛”,反叛 ②断。断裂

16 (2分)①D ②B

17(2分)D

18(6分)答案示例:耿攀登古城墙拼搏作战,他把毒药涂到箭头上,用强弓射出毒箭,中了箭的匈奴兵,看着创口都溃烂了,于是大惊失色。

评分说明:采用扣分制,扣分点 乘 发 创 定语后置句式

19 (2分)答案示例:推荐窦固“镇抚”马防统管的西洲。

20 (4分)答案示例:与士兵同患难共生死,不为名利女色诱惑,不惜牺牲生命,不怕冒犯权贵。

翻译:

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死了父亲。他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具备将帅的才能。永平十七年冬季,骑都尉刘张带兵去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他的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一起打败了车师国并使他们投降。于是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驻在车师国后王部的金蒲城。耿恭来到驻地,写了一封公文送到乌孙国,宣示大汉的威严和恩德。乌孙国王大昆弥以下的人都很高兴,派使者贡献名马,并派儿子到长安侍奉皇帝。

第二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遣两万骑兵攻打车师,终于打败并杀了车师后王安得,接着进攻金蒲城。耿恭登上城墙与敌人搏战,他用毒药涂在箭头上,向匈奴传话说:“我们汉家的箭很神奇,那些中箭受伤的人一定有异常的情况。”于是拉开强弓射向匈奴。敌人中了箭的,察看伤口,流出的血都沸腾了,于是大惊。恰巧这时刮起了暴风,下起了大雨,耿恭趁着风雨反击匈奴,杀伤了很多敌人。匈奴人很震惊害怕,就解围离去了。耿恭认为疏勒城旁边有涧水,可以固守,就在五月带兵去占据了它。七月,匈奴又来攻打耿恭。耿恭募聚了数千勇士骑马向敌人直冲,敌人的骑兵四散逃走。匈奴就在城下断绝了涧水。耿恭在城内挖井到十五丈深仍然不见水,官吏士兵又渴又乏,只好榨马粪汁来喝。耿恭仰天叹息,说:“听说从前贰师将军拔出佩刀刺山,泉水就从刀眼里飞涌出来;如今大汉的恩德神圣高超,怎么会走投无路呢?”于是整理好衣服向着挖的井拜了两拜,替将士们祷告。过了一会儿,井里的泉水奔涌而出。耿恭就让将士们扬水给匈奴人看。匈奴人没有想到城内会有水,认为是神灵护佑,就带兵离去了。正巧这时显宗皇帝逝世,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过了几个月,城中粮食吃光了,穷困不堪,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耿恭一向与将士们坦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二心。但是人却不断地死去,只剩下几十人。匈奴单于探知耿恭已陷入困境,一心要招降他。就派人来诱降耿恭说:“如果投降的话,当封你为白屋王,并且配美女给你做妻子。”耿恭就诱骗匈奴使者上城,亲手砍死他,并在城上烧烤他的肉。匈奴使者的手下人望见了,大声哭号着离开了。单于听说了大怒,进一步增兵包围耿恭,但未能攻下疏勒城。

肃宗登上皇位,派秦彭等人征调张掖等三郡及鄯善国的兵,进攻交河城,北匈奴人惊慌逃走,车师国又投降汉朝。于是分出一支军队去迎接耿恭。耿恭等人就随军队一起回来了。从疏勒城出发时还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断死亡,到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人了。

(作者)评论道:我当初读《苏武传》,对苏武茹毛饮血于北海之地而不使大汉朝蒙受羞辱的事迹非常感动。后来读到耿恭固守疏勒城的事迹,喟然叹息,不知道我的眼泪是从哪里来的。唉,道义重于生命,竟然达到这种地步吗?

篇3:“马祖常,字伯庸”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 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宮: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 除:台阶

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

C。群丐请从之任所 之:前往

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 间:间或

【答案】8。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D项“间”此处为副词,是“暗地里,私下”的意思。

本题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综合考查。做题时可采用结合语境、词性推断、代入翻译等方法进行排除。

9、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A。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答案】9。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选项中第一句是群丐对来懋斋先生感谢的话并非侠义的表现;B选项中第二句表现的是来懋斋先生的才华出众非品性;D选项中第二句阐述的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故选C。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伟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答案】10。 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选项,原文“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意为“得到了七个人的`认可,虽只是碍于情谊,而内心实质并不认可”,但并未全都遭到背弃,故错。

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4分)

【答案】①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是”,指示代词,译为“这”;“以”,介词,译为“用、拿”;“何难之有”,宾语前置,译为“有何难”。

②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3分)

【答案】②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甫”,译为“刚刚”;“亲故”中的“故”译为“故友”;“踵”,译为 “脚跟”。

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 绌:不足

B。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但:如果

C。群丐请从之任所之:前往

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间:私下

5。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2分)

A。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D。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伟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甫抵乡里,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2分)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2分)

③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2分)

参考答案

4。B【详解】“但”是“只要”的意思。

5。D【详解】A选项中第一句是群丐对来懋斋先生感谢的话并非侠义的表现;B选项中第二句表现的是来懋斋先生的才华出众非品性;C选项中第二句阐述的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

6。A【详解】A原文“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意为“得到了七个人的认可,虽只是碍于情谊,而内心实质并不认可”,但并未全都遭到背弃。

7。【答案】 ① 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甫”,译为“刚刚”;“亲故”中的“故”译为“故友”;“踵”,译为 “脚跟”。)(2分)

②我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不行”,译为“不会走路”;“成立”译为“成人自立”。)(2分)

③(我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

(“簪笏”,代官职;“百龄”,指一生,“奉晨昏”,指侍奉父母,古人有早晚向父母问安的礼节。“于万里”状语后置。)

《记丐侠》翻译

来懋斋先生,家庭极为贫穷,但是为人性情慷慨有过人的节操。参加乡试后,考中举人。打算赴京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然而没有资金路费。当地乡里有一种习俗,按照旧例凡是有人临时缺少盘缠资金的,可以召集七八个亲友,每个人各给发起人一份,由发起人为每人立约签字,大家付给资金。事情办完了再一个个还给大家,叫做“打会”。不久来懋斋先生说:“不如成个会来筹集资金。”于是奔走于亲戚朋友家门好几天,才得到七个人的同意。然而都是因为情面不能推辞的,勉强表面答应而心里其实不愿意。到了那一天,来懋斋先生黎明就起身,洒扫庭院台阶,准备好美酒佳肴,来恭候大家。谁知天已到了傍晚,也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到他家里立约。

这时有一群乞丐路过他家,看见先生家里摆列着杯盘,认为一定有喜事。于是都聚集在门外,争着想得到吃剩的饭菜。这时候,先生饥饿和愤恨交织,于是出门对这群乞丐说:“我在这里设席摆下酒宴,实在是因为礼部考试的时间近了,到京城去没有资金路费,想借助亲朋好友的集会大家来筹集资金,解决燃眉之急。怎知亲朋好友都辜负我,今天都食言了,以致使我的酒菜都成了摆设。即使如此,与其让鱼肉腐烂坏掉,不如大家一块吃个痛快。大家赶紧来就座,我作为东道主,请大家开怀畅饮。”一群乞丐进屋喝酒吃肉,酒足饭饱,对先生说:“我们是地们低微的人,承蒙先生赏赐给酒和食物,这本来已经是非分之想了,我们今天想问一下,从这里到京师需要多少银两?”先生说:“只要使路上不挨饿,能顺顺当当抵达京师就行了。”群丐应声回答说:“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一路上旅馆的主人赞叹他们的侠义行为,对他们的事感到惊异,常常多送给他们食物。到了京师以后,群丐分头乞讨,用乞讨所得的钱财供给先生应试的费用。考试结束后,来懋斋先生果然考中了礼部考试的进士。出京做某地的县令,按照惯例回乡省亲。群丐也催促他回去。

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先生也是很平淡的看他们。然而过了几天将要去上任,群丐想跟着他到上任之地。先生担心有所不合适,又恐怕背弃前日的情分。正在踌躇的时候,有精明的人似乎早就窥察了先生的想法,就说:“先生做官,只管自己做自己的官,我们乞讨,自己乞讨。只要是能够效犬马之劳的地方,我们愿意用尽余生的力量帮助你。至于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绝对不敢玷辱先生,况且那也是我们自己玷辱自己啊。请不要再三考虑了,先生以为怎么样?”

篇4:“马祖常,字伯庸”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②,蒙恬攻寝③,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④。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⑤,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⑥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 ②③④平与、寝、城父:古代地名 ⑤顿舍:停止。 ⑥为:惟。

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②见谢王翦

7.下面句中加点词“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D.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明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9.王翦是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4分)①对,正确 ②道歉

7.(2分) C

8.(2分)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9.(4分)①当始皇要攻取荆,问需要将兵多少时,李信回答曰:“不过二十万人。”而王翦回答曰:“非六十万不可”,说明王翦是一位老将军,久经沙场,能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很沉稳,有大局观。②当荆兵每天向西进军,国难当头时,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喜欢兵法,侍奉秦王。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经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终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王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王问李信:“我想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足够?”李信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王问王翦,王翦说:“没有六十万人不可行。”秦王说:“王将军老了,有什么胆怯的.呢!李将军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于是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战胜了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打胜了,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止,结果李信部队被大败,(楚军)攻入两座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逃跑了。

篇5:“马祖常,字伯庸”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柳升,怀宁人。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大小二十余战,累迁左军都督佥事。永乐初,从张辅征交陛,破贼鲁江,斩其帅阮子仁等。守成子关。贼入富良江,舟亘十余里,截江立寨,陆兵亦数万人。辅将步骑,升将水军,夹攻,大败之,获伪尚书阮希周等。升赍露布献俘,被赏赉。师还,封安远伯,禄千石,予世券。

七年同陈碹帅舟师巡海,至青州海中,大破倭,追至金州白山岛而还。明年从北征,至回曲津,将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阿鲁台。进封侯,加禄五百石,仍世伯爵。出镇宁夏,讨斩叛将冯答兰帖木儿等。召还,总京营兵。十二年复从北征,将大营兵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破敌。二十年复从北征,将中军破兀良哈于屈裂儿河,予世侯。帝五出塞上升皆从,数有功,宠待在列侯右。仁宗即位,命掌右府,加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征黎利,败闻。命升为征虏副将军,充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军务,帅步骑七万,会黔国公沐晟往讨。时贼势已盛,道路梗绝,朝廷久不得交陛奏报。敕升急进援,而昌江已于四月陷。九月,升始入隘留关。贼缘途据险列栅,官军连破之.抵镇夷关。升以贼屡败,易之。时李庆、梁铭皆病甚。郎中史安、主事陈镛言于庆日:“柳将军辞色皆骄。骄者,兵家所忌。贼或示弱以诱我,未可知也。防贼设伏,玺书告诫甚切,公宜力言之”庆强起告升,升不为意。至倒马坡,与百余骑先驰度桥,桥遽坏,后队不得进。贼伏四起,升陷泥淖中,中镖死。其日,铭病卒。明日,庆亦卒。又明日,崔聚帅军至昌江。来益众,官军殊死斗。贼驱象大战。阵乱,贼大呼:“降者不死。”官军或死或走,无降者,全军尽没。史安、陈镛皆死之。崔聚力战被执,贼百计降之,终不屈死。

朝议以升丧师,不令子溥袭爵,久之乃许。正统十二年赠升融国公,谥襄愍。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陆/

B.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陆/

C.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变耻/

D.升质直宽和善/抚士卒/勇而寡谋/遂及于败/升败/沐晟师不得进/亦引还/王通孤军援绝/遂弃交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代臣民上书于君主,不缄封的都称为露布,是别于封缄而言的,汉末也把军中檄文称为露布,后来,用兵获胜向上奏捷的文书也称为露布。

B.世券又称铁券。明朝分封功臣及外戚爵位时所颁发的凭据。世券从中剖开,分为左右两半,左券藏之于内府,右券给受封者收存。

C.太子太傅,官名。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明史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

D.宣德为明朝皇帝明宣宗的庙号,前后共十年。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乐初年,柳升跟从张辅征讨交陆,作战有方。他先在鲁江打败敌人,守卫咸子关,后又率水军与张辅密切配合,夹击敌人,取得战斗胜利。

B.柳升战功卓著。他曾同陈碹率舟师巡海,大破倭寇。在永乐年间,他多次跟随皇帝北征,屡立战功。受封侯爵,掌管右府,加封为太子太傅。

C.宣德元年,成山侯王通征讨黎利失利,柳升临危受命,皇上命他为征虏副将军率军征讨。柳升见贼人屡被击败,不听李庆劝告,轻敌丧师。

D.柳升全军覆亡的消息传来,朝廷意见认为柳升丧师,不让他的儿子柳溥承袭爵位,过了很久才让承袭。后来朝廷追封柳升为融国公,谥襄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五出塞,升皆从,数有功,宠待在列侯右。

(2)贱或示弱以诱我,未可知也。防贼设伏,玺书告诫甚切,公宜力言之

参考答案

4.B

5.D(宣德是年号,不是庙号)

6.B(掌管右府,加封为太子太傅是在仁宗即位后)

7.(1)皇上五次出塞,柳升都跟随,多次有功,所受的宠爱在各侯爵之上。(数、宠待、右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贼人或许是示弱来引诱我们,这也说不定。防范贼人设有埋伏,皇上玺书中已恳切告诫我们,您应努力提醒他。(或、切、宜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柳升,怀宁人。承袭父职任燕山护卫百户。他经历大小二十余战,累升为左军都督佥事。永乐初年,随从张辅征交趾,破贼于鲁江,斩杀其首领阮子仁等。守卫咸子关。贼人进入富良江,船只连绵十余里,横截江面,构建营寨,陆军也有数万人。张辅率领步骑兵,柳升率领水师,夹攻,大败贼兵,俘获伪尚书阮希周等人。柳升带着露布(未加封的文书)向朝廷奏捷献俘,受到赏赐。部队回来后,他被封为安远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

七年,他同陈瑄率舟师巡海,到青州附近海面,大破倭寇,追到金州白山岛而还。第二年随从北征,到达回曲津,率神机火器为前锋,大败阿鲁台。进封为侯爵,加禄米五百石,仍世袭伯爵。出去镇守宁夏,讨伐并斩杀叛将冯答兰帖木儿等人。被召回,总领京营兵。第二年又随从北征,率大营部队战忽兰、忽失温,以火器击破敌人。二十年,他又随从皇上北征,率领中军在屈裂儿河击破兀良哈,给予他世袭侯爵。皇上五次出塞,柳升都跟随,多次有功,所受的宠爱在各侯爵之上。仁宗即位后,命他掌管右军都督府,加封为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征讨黎利,败报传到朝廷。皇上命柳升为征虏副将军,充任总兵官,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佐军务,率领马步兵七万,会同黔国公沐晟前往讨伐。当时贼势已盛,道路阻塞,朝廷久不得交趾的奏报。敕令柳升急速进兵援救,而昌江已在四月被攻陷。九月,柳升才进入隘留关。贼人沿途据险列栅,官军接连将其击破,抵达镇夷关。柳升见贼人屡被击败,颇为轻敌。当时李庆、梁铭都病得很重,郎中史安、主事陈镛对李庆说:“柳将军言辞和脸色都显得很骄傲。骄傲乃是兵家所忌。贼人或许是示弱来引诱我们,这也说不定。防范贼人设有埋伏,皇上玺书中已恳切告诫我们,公应努力提醒他。”李庆竭力起来告诉柳升,柳升不在意。到倒马坡时,他与一百余名骑兵先飞驰过桥,后队无法跟进,贼人伏兵四起,柳升陷在泥淖中,中镖而死。这一天,梁铭病死。第二天,李庆也死了。又过了一天,崔聚率兵来到昌江。人来得更多,官军殊死搏斗,贼人驱象大战。官军阵势乱了,贼人大喊:“降者不死!”官军或死或逃,没有人投降,全军尽没。史安、陈镛都战死。崔聚力战被擒,贼人百计劝降他,他终不屈而死。

篇6:《陈书》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何之元,庐江灊人也。之元幼好学,有才思,居丧过礼,为梁司空袁昂所重。服阕,昂表荐之,因得召见。解褐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寻转主簿。及昂为丹阳尹,辟为丹阳五官掾,总户曹事。寻除信义令。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或问其故,之元曰:“昔楚人得宠于观起,有马者皆亡。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其祸。”识者以是称之。

会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侯景之乱,武陵王以太尉承制,授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民庶抗表请无行,王以为沮众,囚之元于舰中。及武陵兵败,之元从邵陵太守刘恭之郡。俄而江陵陷,刘恭卒,王琳召为记室参军。梁敬帝册琳为司空,之元除司空府谘议参军,领记室。

王琳之立萧庄也,署为中书侍郎。会齐文宣帝薨,令之元赴吊,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为扬州别驾,所治即寿春也。及在军北伐,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召之元。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太建八年,除中卫府功曹参军事,致仕不得,寻迁谘议参军。

及叔陵诛,之元乃屏绝人事,锐精著述。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究其始终,起齐永元元年,迄于王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

祯明三年,京城陷,乃移居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卒于家。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B.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C.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D.之元始与朝庭有隙及书/至大/惶恐读书/至孔璋无罪左车见用/之元仰而叹曰/辞约若此/岂欺我哉/遂随咸至湘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即为此意,“褐”常用来指贫贱的人。故后来多以“解褐”比喻入仕做官。

B.服阕,古代官员服丧期满一年脱去丧服。一般情况,斩衰三年,期服一年,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开皇,隋文帝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之元年幼好学,才思敏捷,被司空袁昂赏识,举荐他到朝廷为官。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但何之元却怕受牵连不愿与他们交往。

B.侯景之乱,何之元因与蜀中人士阻止武陵王率兵东下而被囚禁在军舰中,后来武陵王兵败,他跟随刘恭到江陵。

C.何之元到北齐吊丧,返回途中恰逢王琳兵败,他就担任了齐的.扬州别驾。

D.何之元在萧叔陵被杀后,断绝与世人的往来,转而著书立说,著成《梁典》,开皇十三年死于家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之元宗人敬容者,势位隆重,频相顾访,之元终不造焉。(5分)

(2)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5分)

参考答案

4.C

5.B服阕,服丧期满脱去丧服。

6.A“因此宗人都很器重他”与文意不符。

7.(1)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宗人”1分,“相”1分,“顾访”1分,“造”1分,句意1分)

(2)(何之元)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足以垂示后代以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主语1分,“肇”1分,“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1分,“垂”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何之元,庐江灊人。之元幼时好学,颇有才思,因居丧过于毁顿,为梁司空袁昂所看重。服丧结束,袁昂上表举荐他,因而得蒙召见。初仕为梁太尉临川王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转为主簿。及至袁昂为丹一陽一尹,征辟之元为丹一陽一五官掾,总领户曹事务。不久任信义县令。何之元的族人何敬容,位高势重,多次造访,之元始终不曾回访。有人问其故,之元说:“当年楚国观起受宠于令尹,禄位低而有马数十乘,因而遭诛,此后,像观起这样无其禄而有其马的得宠之人便都逃亡了。德薄而受重用,必然已到了败亡之边缘。我怕的是未能从中得利而先已招致祸患。”有识之士因此而称道他。

适逢安西武陵王为益州刺史,以何之元为安西刑狱参军。侯景之乱发,武陵王以太尉之位而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授之元为南梁州刺史、北巴西太守。武陵王自成都举兵东下,之元与蜀中百姓均进言请求武陵王不要东下,王认为他败坏军心,囚之于舰中。及至武陵王兵败,之元随邵陵太守刘恭到郡。不久江陵陷落,刘恭卒,王琳召何之元为记室参军。梁敬帝册封王琳为司空,之元授职为司空府谘议参军,兼任记室。

王琳立萧庄时,任之元为中书侍郎。适逢齐文宣帝薨,令之元前往吊唁。还至寿春,而王琳败,齐主以之元为扬州别驾,治所即寿春。及至众军北伐,取得淮南地,湘州刺史始兴王陈叔陵遣功曹史柳咸赍书招徕之元。之元因先前与朝廷有误会,等到书信到,十分惶恐,读信至“孔璋无罪,左车被重用”,之元仰天叹息说:“词意如此,怎会是欺诳我呢?”便随柳咸到了湘州。太建八年(576),任中卫府功曹参军事,之元想辞官不得,不久升任谘议参军。

等到叔陵遭诛,之元便断绝与陈人交往,潜心于著述。认为梁朝起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的运数,盛衰的轨迹,足以流传后代以供鉴戒,确定史书褒贬之准则。考究其始终,起自齐永元元年(499),终结于王琳被擒(太建五年即公元573年),七十五年大事,起稿为三十卷,命名《梁典》。

篇7:“马祖常,字伯庸”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A.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

C.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答案】A

【解析】本考4个虚词“而、以、乃、之”,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例如A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也放在两个相同结构表否定的句子之间,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于是A项正确。B项第一句的“以”作介词,用字;第二句的`“以”作连词,来,于是B项不同。C项第一个“乃”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代,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代,翻译成“他”。

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B】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答案】C

【解析】本题断句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有点难度,既要考查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又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经验积累。这道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裴松之注《三国志》是受诏加注。

9.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3分)

译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4分)

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译文: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答案】

(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解析】本题的翻译,考点在于几个实词、虚词和句式,(1)句中的“旧”“以”“以”;(2)句中的“而”“以”“得无”(固定句式);(3)句中的“乖”“是”“良”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参考译文】

《魏略》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望北去见刘备,备与亮没有旧交情,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像一般的门客接待他。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的。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自己在结。(于是)诸葛亮进言说:“开明的将军应当又远大的志向,但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于是)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备回答说:“(刘表)不及。”诸葛亮又说:“将军自己呢?”说:“我也不如(曹公)”诸葛亮说:“现在都不及,但将军的军队不过数千人,凭这个来等待敌人,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刘备说:“我也心烦这个,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悦;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旧多了(旧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的英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认为我是一个乡下人,委屈自己,亲自三次到我的草屋来看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白的了。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不一样成现在这个样子,也太让人觉得奇怪了。

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说: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篇8:清史稿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综理 吏、户两部,兼以出纳王言。部中议覆事件,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两疏入,上谕 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大臣任大责重,固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命勘海塘。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俾水有所泄。以江南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员亏帑①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浚引河,命统勋往勘。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

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②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帑(tǎng):古代指钱财或收藏钱财的府库。②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加训示,俾知省改俾:使,让

B.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虞:忧虑

C.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 饬:谨慎

D.命偕尚书策楞往按按:按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则非大臣之度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刘统勋刚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②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③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④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

⑤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

⑥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统勋受命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修治运河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刘统勋敢于上书直谏,大胆提醒皇上对张廷玉和讷亲进行训示、教诲、抑制,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

C.在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建坝一事上,刘统勋亲自前往考察,审度地势水势,建议搁置顾琮的请求,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13.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3分)

(2)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3分)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参考答案

9.D(按:考察)

10.D(D项都是助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①介词,“把”;②介词,“因为”。B项①介词,“在”;②介词,“从”。C项①连词,表承接,“就”;②连词,表转折,“却”。)

11.C(①是刘统勋服从指派学习海塘工程,④是乾隆对讷亲的`评价。)

12.B(“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错误,皇上没有马上应允,而是过后不久把刘统勋的奏章公开,拿给朝廷重臣看。)

13.(10分)

(1)大臣责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错误就高兴,这是古人崇尚的做法。(3分。“指摘”、“过”、“所尚”各1分)

(2)乾隆亲自参加他的丧礼,看到刘统勋家里俭省朴素的情况,替他悲伤。(3分。“丧”、“俭素”、“恸”各1分)

(3)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说给老百姓听(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老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负着重物了。(4分。“谨庠序之教”1分,“孝悌”1分,“申”1分,“颁”1分)

参考译文

刘统勋,字延清,是山东省诸城县人,雍正二年中进士。乾隆元年,提拔他为内阁学士。命他跟从大学士嵇曾筠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后)特授刘统勋为督察院左都御史,他上书给乾隆帝说:“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他经历了很多事,然而他的晚年应当谨慎,(因为)别人对他的责备很 多。请皇上从现在开始,三年内不要特意宣旨提拔重用他,一律停止他的擢升调动。”又上书说:“尚书讷亲统管吏部和户部,并且能够下达皇上的旨意。部中议论 并答复大事,讷亲说一句话别人必须执行,几乎没有心存谦诚、集思广益的想法。请皇上给予他一定的教训,让他知道反省并改正错误。他所掌管的事务,有的可根 据情况给予裁减,以免有耽误、荒废的忧虑。两个奏章呈上之后,乾隆回复他说:“朕认为张廷玉、讷亲如果擅自作威作福,刘统勋必定不敢上这样的奏章。大臣责 任重大,原本就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别人指出缺点错误就高兴,这是古人所崇尚的。如果心存一些不快或嫌怨,那就没有大臣的气度了。如今一经审查评议, 大家都会明白要谨慎行事,反而会对张廷玉有好处。讷亲作为尚书,遇事时固然不应不置可否、推卸责任,但是管理事务有时不得当,朕应时时对他进行教训,告诫 他不要骄傲自满。至于权职过多的问题,如果确实有可以精简的,等候朕来决定。”不久乾隆就下令把刘统勋的奏章公开,拿给朝廷重臣看。

乾隆命令刘统勋勘查海塘。当时运河暴涨,刘统勋请求疏浚聊城引河,分流运河水使之流入大海。使水能够顺利排泄。因江南坝决口,命令刘统勋同尚书策楞 前往视察。两人共同上书说河道官员亏空府库钱屠延误工期,乾隆下诏撤销了河道总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的职务,追究并严厉惩治每个侵吞府库钱财的官 吏。乾隆又命令刘统勋彻底查办江南河工没有结款的各个案件,刘统勋上书说未结款案件有111万多起,请求规定时间进行核查上报 。后又因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在祥符、荥泽诸县建筑坝堤,并开挖引河,命令刘统勋前往勘察。刘统勋议政时认为应该另选地点建筑堤坝,引河上方没有下水源流,中 途又经过沙地,容易沉积,应该搁置顾琮的请求,乾隆皇帝听从了刘统勋的建议。

篇9:“马祖常,字伯庸”阅读答案解析和原文翻译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除高平知县。调河内,擒巨寇天坛山刘二。又乘 雪夜破妖僧智善。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李自成围开封,汉然火金龙口柳林为疑兵,遣死士 入贼中,声言:“诸镇兵来援,各数十万至矣。”贼闻则惊走。

汉为人负气爱士。人有一长, 嗟叹之不容口。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用兵士卒同甘苦,人乐为之死。 好用间,贼中虚实莫不知。政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 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时兵部奏援剿兵十万,十之四以属京、蝰,属汉以其六。汉所监凡五万九千,然大半已溃散,兵部空名使之。汉乃请自立标营兵千人,骑二百,报可。乃简保营兵百余人,募邯郸、钜鹿壮士三百人,又取故治河内所练义兵及修武、济源素从征剿者五 百人,及亲故子弟,合千人。八月朔夜半,袭贼范家滩,斩一红甲贼目。檄诸将合剿。自走襄 阳,督左良玉兵救汴。至潼关,有诏汉巡按河南。时贼灌开封,汉闻,趣诸将自柳园夜半渡河, 伏兵西岸。檄卜从善等夹攻之,斩首九十余级,遂入汴,大张旗鼓为疑兵。追贼至朱仙镇,连 战皆捷,巡抚高名衡谢病,即擢汉右佥都御史代之。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无何,刘超反永城。超,永城人,跛而狡,为贵州总兵,坐罪免。上疏言兵计,陈新甲用 为河南总兵。以私怨杀其乡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余人,惧罪,遂据城反。汉上疏请讨,语泄, 超得为备。明年正月,汉入永城,声言招抚,为贼所杀。参将陈治邦、游击连光耀父子皆战死。 游击马魁负汉尸以出,面如生。诏赠兵部尚书,荫锦衣世百户,建祠致祭。既而超伏诛,传首九边。

(节选自《明史·王汉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B.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C.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D.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如贞观、洪武、康熙等等。

B. “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 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文中的“八月朔”指农历的八月初一。

D.疏是古代臣属给皇帝的奏章(或称奏议),内容为提出意见、陈述主张或事情等,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汉在河内任职期间,屡立战功。他先是捉拿了大盗天坛山刘二,接着破妖僧智善,后又打败了贼人杨六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一

B.王汉兵员不足,想方扩充部队。兵部奏请增援剿贼兵马十万,然归王汉指挥的军队大半溃散,为补充兵员,经朝廷允许,王汉通过多种方式选拔募集了千人。

C。王汉善于用兵,机智胜敌。当初为保开封,他曾设疑兵,散布谎言智退贼兵;巡按河南时,为救开封,先设伏兵,又让卜从善夹攻,杀贼近百,入开封又设疑兵,接连获胜。

D.王汉为平叛贼,英勇献身。河南总兵刘超杀人后害怕被治罪,据城造反;王汉奉命前往招抚,入城后,因走漏风声,被刘超杀害,其尸体被人背出城时,面目仍如活时一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

(2)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

参考答案

4、A

5、B (“黄河以南”错,是“黄河以北”。)

6、D (“奉命前往招抚”错,“走漏风声”是入城前的事。)

7、(10分)(1)(5分)下属官吏、绅士陈述百姓疾苦,有人说他的过错,王汉就惊恐地下拜。(重点词“僚属”“陈”“或”“瞿然”各1分,句意1分。)

(2)(5分)王汉于是(就)广泛派出间谍,收揽(或:招纳)土豪,商议屯田,谋划对付(谋取)贼人的办法。(重点词“广”“收”“所以”“图”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授宫产垩知县。调往回边,擒获大盗玉坛山刘二。又乘着雪夜打败妖僧智善。半夜渡河,打败贼寇杨六郎。李自成围困开封,王汉在金龙中柳林点火作疑兵,派遣敢死的勇士到贼寇中间,声言“各镇的军队来增援,各有数十万人到了”。贼寇听到就惊慌逃走。

王汉为人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爱惜人才。别人有一点长处,便赞叹不绝口。下属官吏绅士陈述民间疾苦,或说自己的过错,就惊视下拜。打仗时与士卒同甘共苦,人都乐意为他拼命。喜欢使用间谍,贼中的虚实没有不知道的。攻打天坛山贼寇,山势陡峭险峻,登山的人用布条互相牵拉。王汉提刀直上,人们都佩服他的.勇敢。当时贼寇的气焰日益嚣张,皇上每当临朝就赞叹王汉前后破贼的功劳,降旨优先补官。

十五年春,因为削减俸禄被召入京城,与苏京、王燮一同召见应对,符合皇上的旨意。命令三臣都以试任御史的身份监军。王汉监督已经平定贼寇镇标的楚、蜀部队,与督臣侯恂往南支援开封。

当时兵部奏请增援剿贼的军队十万,十分之四属於苏京、王燮,以十分之六属於王汉。王汉所监督的军队共五万九千,然而大半已经溃散,兵部使用空名额。王汉就请求自己建立标下的营兵千人,骑兵二百,回答可以。於是选拔保护营地的士兵一百多人,招募邯郸、钜鹿的壮士三百人,又收取原先任河内知县时训练的义兵以及修武、济源一向跟随征剿贼寇的士兵五百人,以及亲戚故友的子弟,加起来共一千人。八月朔日半夜,在范家滩袭击贼寇,斩杀一个穿着红甲的贼寇头目。发文令诸将会合征剿。亲自走到襄阳,督促左良玉的部队救援开封。到潼关,有诏书命令王汉巡按河南。当时贼寇水灌开封,王汉听说,催促诸将在半夜从柳园渡过黄河,在西岸埋伏士兵,发文命令卜从善等人夹攻贼寇,斩首九十多级,於是进入开封。大张旗鼓作疑兵,追赶贼寇到朱仙镇,接连战斗都获胜利。巡抚高名衡称有病,就提升王汉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王汉就广派间谍,收捕土豪,商议屯田,计谋剿贼的办法。

上一篇:阳货欲见孔子的阅读答案下一篇:知春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