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4-04-11

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精选10篇)

篇1: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九十一》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召试,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谏院,……拜御史中丞。

京师郡国地震,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大臣不悦,出知秦州。神宗曰:“秦州,非联意也。”留不遣。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兴公感动,将去,泣之而别。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瘗死食饥,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资贼,北道遂安。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历青州、应天府、齐、邓三州。会妇党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未行,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遂上章自讼有曰:“乐羊无功,谤书满箧;即墨何罪,毁言日闻。”神宗览之恻然,即以为湖州。

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元发至之八月,边遽来告,请八将皆防秋。元发曰:“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若其不来,四将足矣”。卒遣更休。防秋将惧,扣阁争之。元发指其颈曰:“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九上章争之。

以老力求淮南,乃为龙图阁学士,复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章敏。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察贪残,督盗贼 督,责罚

B.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 致,引来,招致

C.遂上章自讼 讼,诉讼,打官司

D.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 敌,抵挡,抵抗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滕元发性格豪隽慷慨的一项是(3分)

①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 ②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

③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④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

⑤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 ⑥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范仲淹和孙沔看到滕元发都认为他是个有奇特才能的人,以后定将成为德才兼备的将领,在腾元发的“治边”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B.腾元发奉命担任地震灾区的安抚使,而对大量房屋坍塌,官员大都住在帐幕和草野中,人心浮动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安抚百姓。

C.滕元发在给皇上的`奏章中,以乐羊与即墨遭受毁谤为例,说明自己遭人中伤与排挤,引动皇上的悲伤同情之心,于是让他到湖州任职。

D.滕元发对形势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甚至不惜拼着性命来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威行西北,被称为著名将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

(2)会妇党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

(3)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参考答案

5.C(讼,争论,争辩)

6.C

7.A(文中没有范仲淹认为滕元发“后当为贤将”这层意思)

8.(1)百姓王颖有钱财被邻家妇女藏匿,经过几任府尹都没有获得正确的判决,(为……所,表被动。阅,经历,经过。直,正确的判决,公断。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

(2)刚好碰上后党李逢叛逆,有人乘机来排挤他,被贬到池州为官。(会,恰逢。刚好碰上。 因,乘机。黜,被贬,被贬黜。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

(3)(滕元发)辗转地方将近十年,还因先前的过错被降职(住)到筠州。(流落,辗转。以,因为。贬居,被降职(住)到。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滕元发,字达道,是东阳人。为人气魄大,行为特出,性格豪爽,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九岁就能写诗,范仲淹见他以后就赏识他。考中了进士,殿试得了第三(即探花),被授予大理评事、湖州通判的职务。孙沔担任杭州知府,见到他就特别重视他,说:“这是才智出众的人啊,以后应当成为贤能的将领。”孙沔就把处理繁重难办的事、戍守边境的谋略教授给他。

皇帝召他来面试,授予他集贤校理一职,让他共同参与编纂起居注。获晋升主持起草皇帝诏令,执掌谏官官署,……授予御史中丞一职。

京城和地方发生地震,滕元发上书指名陈述导致灾难的缘由,大臣不高兴,就被外放做了秦州知府。宋神宗说:“做秦州知府,不是我的意思啊。”就搁置了这个任命不派遣。以馆伴的身分陪伴契丹使者杨兴公,以诚相待和他交流,杨兴公很感动,将要离开的时候,流着泪向他道别。黄河以北地区地面发生了很大的震动,朝廷命令滕元发担任安抚使。当时城中屋舍大多坍塌,官吏和百姓惧怕被压在里面,都睡在帐篷里、野地里,而滕元发一个人待在房屋里,说:“房屋毁坏了,百姓死掉了,我应当用我的性命和他们一起(经历)。”埋葬死者,喂养饿者,免除田地的租税,修筑堤坝,调查贪婪凶残的人,责罚盗贼,黄河以北地区于是安宁。被授予翰林学士一职,做了开封府知府。百姓王颖有银子被邻居家的妇人藏匿,经历了几任府尹而没有获得胜诉。王颖很气愤,把邻家妇人招引来,拄着木杖到官署申诉。滕元发一问就明白(知晓)了实情,返还了他的银子,王颖扔掉木杖抬头感谢,而邻家妇人不知去向。

先后担任青州知府和应天府、齐州、邓州三州知府。适逢后党李逢造反,有人乘机来排挤他,被贬到池州做官,还没出发,改任安州知府。际遇不好、无所遇合(指在地方做官)将近十年,还因为以前的过失被贬到筠州去处理当地事务。有人认为以后还会有不好的任命(即继续被贬),滕元发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说:“上天知道我正直,皇上知道我忠诚,我忧虑什么呢?”于是就上奏本申辩,其中这样说道:“乐羊攻中山三年不下,攻讦的书函就装满了小竹箱;即墨大夫治理即墨城没有过错,但的话每天都能让齐威王听到。”宋神宗看了之后而伤感,就任命他为湖州知府。

滕元发治理边境令人敬畏,威严传布西北地区,号称名帅。黄河以东十二个将领,其中八个来防备西部边境,分为两半轮流更替休整。滕元发到西北八个月,边境疾速来报,请求八位将领都防备西夏(西北各游牧民族)乘秋高马肥之时南侵。滕元发说:“西夏如果合军侵犯我,即使八个将领一起也无法抵抗;如果他不来侵犯,四位将领足够了。”最终让他们轮流休整。防备西夏秋天南侵的将领害怕了,敲击滕元发官署之门(即到滕元发官署)争论这件事。滕元发指着自己的颈脖子说:“我已经舍弃这了,头可以斩掉,军队不能派发。”……多次上奏争论。(引号后的“争论”经查《宋史》和调遣军队无关)

因为年老极力请求到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任职,于是被任命为龙图阁学士,然后又任扬州知府,还没有到任上就去世了,年纪七十一岁,朝廷追赠他为左银青(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用作高级阶官名号)光禄大夫,谥号叫章敏。

篇2: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2) 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参考答案

4.(3分)D

5.(3分)C

6.(3分)A(“就能称霸中原”理解有误)

7.(10分)(1)适逢荒年,(程大昌)拿出十多万钱,代交吉州、赣州、临江、南安等地折合为丝织品的夏税。(大意2分, “歉” “输”“折帛”各1分)

(2)现在各方面审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信守法令,皇上审察可以赦免就赦免他。(大意2分,“谳狱”“拟”“贷”各1分)

参考译文:

篇3:《宋史·薛奎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译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经刑讯后屈招。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伕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伕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伕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要州民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年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扶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钱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要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征召回朝任龙图阁学士,就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啊。”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做到直到终了的。”薛奎说:“保全自身直到为官终了的做法,不仅是我一个人不以为然。”于是就一一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复,皇上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篇4: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免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按:按照

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俟:等候

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薄:减轻

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夺:改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

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

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

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

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3分)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3分)

(3)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3分)

参考答案

【1】A按:查办。

【2】D①是年少时为文事,⑤是善待乡邻之事。

【3】C请求朝廷责令修复河堤的不是王存,原文的.意思是王存为民请命,解除了百姓的差役。

【4】

(1)(3分)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

(2)(3分)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答出“认为……对”或“认为……正确”,亦可),允许直接在殿前(面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

(3)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

【参考译文】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去江西跟从老师学习,五年才回来。当时的学者正崇尚雕琢文字,他独自做了几十篇古文,乡老先生看了,自以为不如他。

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擢升上虞县令。豪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王存来到后,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治平年间,进入国子监担任直讲。王存原先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执政时,多次请王存来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元丰元年,宋神宗通过观察觉得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当时修起居注的官员虽然每日陪侍在皇帝的左右,如要上奏事宜必须禀报中书等候皇帝旨意。王存请求恢复唐贞观时左右史执笔跟随宰相进殿的旧例,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允许直接在殿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元丰五年,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京城沿汴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汴河大堤来扩大住地,有人请求命令他们修筑大堤恢复原貌,又按照民房侵占官道的规定让他们撤离。这两个计谋出自宦官,已有诏令。王存说:“这是我的职责。”入朝上奏这件事。即日解除了劳役,京城的人欢呼庆贺。有人建议废除对京城内保甲的训练,王存说:“如今京师士兵逐渐减少,再废除保甲不加训练,不是国家的根本久长之计。而且先帝不怕艰难做这件事,既已就绪,无故废除不行,不可。”黄河决口而北流几十年,水官议论还归故道,王存争辨说:“故道地势已经很高,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改回故道白白浪费财力,恐怕无法成功。”最终停止了这件事。蔡确写诗发牢骚表示不满,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过,蔡确被贬新州,王存也被罢免,以端明殿学士的职衔任蔡州知府。一年多后,任资政殿学士、扬州知府。扬州和润州一水之隔,采用以前宰相的旧例,能够过年时回家上坟,王存拿出赏钱发给邻里乡亲,又准备酒食召会父老,亲自和他们敬酒应酬,乡党传为美谈。

征召为吏部尚书。当时朝廷朋党之论逐渐激烈,王存对哲宗说:“人臣朋比为党,确实不可助长,然而有时不加细察,就会泛滥波及好人。庆历年间,有人指责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结为朋党,仰赖仁宗的圣明,没有被迷惑。现在有进言这种说法的,希望陛下审察。”因此又与当时掌权的人相违背,除知大名府,改任杭州知府。

篇5: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原文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为洛人。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颐曰:“子有母在。”焞归告其母,母曰:“吾知汝以善养,不知汝以禄养。”于是终身不就举。颐既没,焞聚徒洛中,非吊丧问疾不出户,士大夫宗仰之。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朱震引疾告去,时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于是召安国,俾以内祠兼侍读,而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资善堂翊善朱震疾亟,荐焞自代。上指奏牍曰:“震亦荐焞代资善之职,但焞微聩,恐教儿费力尔。”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又移书秦桧言:“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自治之要,内则进君子而远小人,外则赏当功而罚当罪,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强,勿以小智孑义而图大功,不胜幸甚。”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

秦桧当国,得求去之疏,遂不复留。十二年,卒。

当是时,学于程颐之门者固多君子,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颐尝以“鲁”许之,且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

(《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终身不就举就:参加B、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舁:抬着

C、趣起之趣:兴味D、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弟:通“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辟三畏斋以居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内则进君子而远小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学于程颐之门者固多君子而君幸于赵王

D、颐尝以“鲁”许之臣之壮也,犹不如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颐既没,焞聚徒洛中,非吊丧问疾不出户,士大夫宗仰之。(4分)

⑵震亦荐焞代资善之职,但焞微聩,恐教儿费力尔。(4分)

11、程颐因何对尹焞寄托了极高的.希望?请引用原文并概括。(5分)

参考答案

8、【答案】C【解析】趣:急促

9、【答案】A【解析】A、连词,表目的关系;B、连词,表并列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C、介词,向/介词,被;D、代词,指尹焞/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参考答案】(1)程颐死后,尹焞在洛阳聚徒讲学,没有悼念丧者或慰问病者的事就不出门,士大夫们都推崇仰慕他。(关键词:既、吊、户、宗)

(2)朱震也推荐尹焞代替自己资善堂的职务,只是尹焞稍微有点耳聋,恐怕教育诸儿感到吃力。(关键词:亦、但、聩、恐)

11、【参考答案】“学于程颐之门者固多君子,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无论学问修养还是实践上均胜人一筹。

12、【参考答案】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

【参考译文】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代都是洛阳人。年少时师事程颐,曾参加进士考试,打开试题,上有诛杀元祐党人的议题,尹焞:“哎,这样还可以凭借这求得侍禄吗!”没答题就走了出来,告诉程颐说:“我不再参加进士考试了。”程颐说:“你有母亲在。”尹焞回去禀告他的母亲,母亲说:“我指望你安分守己来赡养我,但不指望你当官用俸禄来孝顺我。”从此他终身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程颐死后,尹焞在洛阳聚徒讲学,没有悼念丧者或慰问病者的事就不出门,士大夫们都推崇仰慕他。

靖康初年,种师道推荐说尹焞德行高尚可以安置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将他召到京城,但不想留下他,赐号为和靖处士。第二年,金兵攻陷洛阳,尹焞全家被害,尹焞死而复生,弟子们将他抬着放到山谷中才免于一死。绍兴四年,停留在涪州,开辟了三畏斋来居住,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侍读范冲举荐尹焞代替自己,授为左宣教郎,充任崇政殿说书,尹焞称病辞谢。范冲奏请赠给尹焞五百金作为路费,派遣漕臣奉召到涪州亲自请行。六年,他才开始上路,写文章祭拜程颐之后才走。

朱震称病求去,这时赵鼎已经离任,张浚独自做宰相,于是召来胡安国,让他担任内祠之职兼任侍读,又上章举荐尹焞,称说他的学问修养有远超时人的地方,请求下令江洲的守臣迅速将他送到京城。尹焞又一次称病辞谢,皇帝说:“尹焞可说是安于退让啊。”下诏让他做秘书郎兼说书,急速起用他,尹焞才入朝进见就职。资善堂翊善朱震病情加重,推举尹焞代替自己资善堂的职务,皇帝指着奏书说:“朱震也推荐尹焞代替自己资善堂的职务,只是尹焞稍微有点耳聋,恐怕教育诸儿感到吃力。”不久,尹焞称病告假,授予礼部侍郎兼侍讲,这是金派遣张通古、萧哲前来议和,尹焞上疏又给秦桧写信说:“现在的上策,是自己图治。自己图治的要领,在内要进用君子并且罢黜小人,对外要赏赐应当奖赏的人并且惩罚应当治罪的人,使皇帝的孝悌之心通达于神明,贤明的道德造就国家安定强盛,不要用琐屑细小的智慧和道义来图谋大的功业,那么将不胜幸运。”他的上疏和信都未获回报,于是尹焞坚决辞却了新的任命。

秦桧执掌国政,得到了尹焞求去的上疏,于是不再挽留。十二年,尹焞去世。

篇6: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唐相耽四世孙。父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

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展书卷比之 比:等 B.远人便之 便:方便

C.仍设法弭盗 弭:平息 D.黄中顿首谢 谢:道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悉解去 因留为枢密直学士 B.课其诵读 上闻其素贫

C.俟业成,乃得食肉 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 D.则亡国之宝 则失大臣之体

7.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 )(3分)

①还奏利害数十事 ②黄中出己奉造糜粥 ③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④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⑤而未尝言,人莫之知 ⑥上言母老乞留京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黄中的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贾黄中五岁的时候,他父亲每天要他早起学习,督促他诵读,并告诉他学业未成,只有粗茶淡饭。

B.贾黄中担任宣州知州的时候,遇上饥荒,很多老百姓都去当盗贼,贾黄中上奏了数十条利弊,还拿出自己的俸钱买米煮成粥,保全数千名百姓的性命。

C.贾黄中处理政事简便易行,将升州治理得秩序井然,并把可能玷污法律、害人的前朝数百万珍宝如数上缴朝廷,得到皇帝的嘉赏。只是他有时行事不能当机立断。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皇帝对贾黄中的母亲评价甚高,认为她七十余岁未觉年老,每次与她交谈,贤德明敏,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

9.翻译下面句子。(10分)

①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3分)

②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3分)

③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癖,听者忘倦焉。(4分)

【参考答案】

5.【答案】C A.比:比较(或比划长短) B便:感到舒适 D.谢:感谢

6.【解答】C A.都是连词,“于是,就”;B.都是代词,指贾黄中;C.副词,“才”/副词,“是”;D.都是助词“的”。

7.【答案】A(3)是写贾黄中处理政事得法;(5)是先贾黄中推荐贤士,不为人所知

(6)是写贾黄中孝敬母亲。

8.【解答】B上奏利弊不是他担任宣州知州时的`事情

附【参考译文】

贾黄中字娲民,是沧州南皮人,唐朝宰相贾耽的四世孙。父亲贾玭,性格严厉坚毅,善于教子,士大夫的子弟前来求见,他必定谆谆教诲。

贾黄中年幼时就很聪明,刚刚五岁,贾玭就每天早晨让他端正地站着,然后展开书卷,量取与他的身高一样长的篇幅,称这是“等身书”,督促他在一天之内诵读完。(贾黄中)六岁参加童子科考试,七岁能写文章,遇到事物就能赋诗吟咏。父亲常让他只以蔬菜为食,说:“等你以后学业有成,才能吃肉。” (贾黄中)十五岁考中了进士,被授为校书郎和集贤校理,又提升为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 南地区平定以后,朝廷任命黄中做采访使,贾黄中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 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表,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饥荒之年,百姓有很多人沦为盗贼,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禄买米熬粥给饥民吃,靠这个办法保全活下来的 有上千人,他还想办法禁止盗贼,于是盗贼全部解散离去。

太 宗即位,(贾黄中)升为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任升州知州。当时金陵刚归附宋朝,贾黄中治理政务简便易行,所辖区域内治理得很好。一天,(贾黄中)巡 视府署之中,见有一间屋子锁闭得很牢固,他就命人打开屋子查,得到金宝几十柜,计算一下,价值几百万两白银,是南唐李氏宫中的遗物,他立即写好表章告诉皇 上这件事。皇上看了表章后对侍臣说:“如果不是贾黄中廉洁恭谨,那么南唐的这些亡国之宝,就将玷污法律并且害人犯罪了。”赏赐他钱三十万。

贾 黄中一向看重吕端的为人,恰好吕端要出京镇守襄阳,贾黄中向皇上极力推荐(吕端),于是吕端留在朝中担任枢密直学士,后任参知政事。当世有能文有德的贤 士,多是贾黄中推荐的,然而他未曾说过,人们并不知道这些事。但是(贾黄中)为人太过小心谨慎,中书省的政事常拖延得不得解决。

二: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父玭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

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①,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②。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八年,与宋白、吕蒙正等同知贡举,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雍熙二年,又知贡举,俄掌吏部选。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

注:①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监察州县官吏。 ②升州:即金陵,宋太祖开宝年间改称升州。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知宣州——知:主持,掌管

B.命发视之——发:打开

C.部内甚治——治:惩治

D.乃得食肉——乃:才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

[ ]

①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

②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

③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

④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

⑤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⑥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

B.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

C.贾黄中掌管科举考试,多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除授拟定官吏,品评鉴定等级,都十分恰当,因此深受皇帝的赏识。

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

4.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

(2)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参考答案

1.C

2.B

3.C

4.(1)(他)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南,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

(2)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禄熬粥给饥民吃,靠这个办法保全活下来的有上千人,一面继续想办法禁止盗贼,于是盗贼全部解散离去。

参考译文

岭南地区平定以后,任命黄中做采访使,他廉洁正直,处事公平,待人宽恕,使边远地区的人民感到安适。回朝后,上奏了几十条兴利除害的事,都符合皇帝的心意。适逢宋军攻克江南,贾黄中被选拔任宣州的知州。饥荒之年,百姓有很多人沦为盗贼,贾黄中拿出自己的俸禄熬粥给饥民吃,靠这个办法保全活下来的有上千人,一面继续想办法禁止盗贼,于是盗贼全部解散离去。太平兴国二年,任升州知州。当时金陵刚归附宋朝,贾黄中治理政务简便易行,所辖区域内治理得很好。一天,巡视府署之中,见有一间屋子锁闭得很牢固,他就命人打开屋子看一看,得到金宝几十柜,计算一下,价值几百万两白银,是南唐李氏宫中的遗物,他立即写好表章把这些金宝进献给皇上。皇上看了表章后对侍臣说:“如果不是贾黄中廉洁恭谨,那么南唐的这些亡国之宝,就将玷污法律并且害人犯罪了。”

篇7: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砦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昼钞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成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敕,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州有大狱

狱:案件B.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

知:掌管

C.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邀:迎候D.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

趋:赶赴、前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命以自随/收其利以资军用

B.王师衄于君子馆/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C.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为田重进划谋

D.夜二鼓,率兵而南/即掩击而尽擒之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3分)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

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人攻磁、相州

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⑤二人后皆历清要

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竞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因此官复原职。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3分)。

②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3分)

参考答案

【5】C 邀:拦击、堵截

【6】C A连词,用来,来。B介词,在,表处所。C动词,任用,做/介词,给,替。D连词,表承接。

【7】A ③是盗贼所为;⑤是索湘知人善任;⑥是阎日新的.建议

【8】D “为家人谋取私利”错误,根据原文,是索湘为他人谋取私利。

9.【断句与翻译】(10分)

(1)断句。(4分)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

【评分说明】共13处,每错3处扣1分,扣完为止。

(2)翻译。(6分)

①没过多久,有人控告索湘擅自换府库中的缣来供自己使用,索湘获罪而降授为膳部员外郎、相州知州。 (“讼”、“坐”各1分,句意1分)

②这时,索湘已经运送一千把大锹到了,下令凿井,大家得以度日。(“坐”1分、“大锹千枚”定语后置句式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初入仕为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案,牵连逮捕一千五百人,司法部门不能判决,索湘接受诏令审讯,事情随即得以明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推荐他,充任度支巡官。下诏到东岳举行封禅典礼,索湘与刘蟠共同掌管泰山路转运事,又任为河北转运副使。索湘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

第二年,契丹入侵,朝廷的军队在君子馆失败,敌兵乘胜占据中渡桥,堵塞土门,将要赶赴镇州。将领们计议未定,索湘给田重进谋划,集结大队向东行进,声言会合高阳关的军队,敌人认为是这样(上当),就聚众在平虏城拦截我军。夜里两更时,带领军队往南走,直接进入镇阳,占据唐河,乘敌人没有防备而攻破营寨栅栏。等到敌兵发觉,全部逃走。端拱二年时,选为将作少监。

没过多久,有人控告索湘擅自换府库中的缣来供自己使用,索湘获罪而降授为膳部员外郎、相州知州。当时有群盗聚集在西山下,谋划切断澶州河桥进攻磁州、相州,扛着旗子敲着大鼓,白天抄掠抢劫,邻州征调士兵一千人去追捕,没有人敢靠近。索湘挑选州军得到精锐的士兵三百人,侦察匪盗入境,突然袭击而全部把他们抓获。转运使王嗣宗把情况上报,下诏恢复索湘过去的官位。索湘让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做办事官,命令他们来跟随自己,所到的州县,检查其簿册。两人后来都历任清要的职位。第二年,王超等率领军队赶赴乌白池,到达无定河。无定河水源干涸,军士干渴疲乏。这时,索湘已经运送一千把大锹到了,下令凿井,大家得以度日。

真宗即位,索湘入朝为右谏议大夫。又充任河北转运使,所属州的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废止。德州过去用百姓马匹供驿站使用,又役使百姓徒步运送,索湘用官兵的马和士兵来代替,人们都认为便利。正逢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求在静戎、威虏两军设场卖茶叶,收取利润来资助军用。索湘说不好,就停止。

成平二年,索湘入朝为户部使。接受诏令详细审定三司的编敕,因与王扶私相嘱托,擅自改易户籍而犯罪,责罚降授为将作少监。

篇8: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埙,字和仲,庆元府鄞人。大父叔平与同郡楼钥友善,死,钥哭之。埙才四岁,出揖如成人。钥指盘中银杏使属对,埙应声曰:“金桃。”问何所据?对以杜诗“鹦鹉啄金桃”,钥竦然曰:“亡友不死矣。”

理宗即位,诏求言,埙上封事曰:“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之所由隆。上有安泰之心,下有忧危之象,世道之所由污。今日之敝,莫大于人心之不合,纪纲之不振,风俗之不淳,国敝人偷而不可救。愿陛下养之以正,励之以实,莅之以明,断之以武。”而埙直声始著于天下。与郡守高似孙不合,去,归奉其母。

迁太常博士,独为袁燮议谥,余皆阁笔,因叹曰:“幽、厉虽百世不改,谥有美恶,岂谀墓比哉?”会朱端常子乞谥,埙曰:“端常居台谏则逐善类,为藩牧则务刻剥,宜得恶谥,以戒后来。”乃谥曰荣愿。议出,宰相而下皆肃然改容。考功郎陈耆覆议,合宦者陈洵益欲改,埙终不答。

寇卜日发漈坑,遵江山县而东。埙获谍者,即遣人致牛酒谕之曰:“汝不为良民而为劫盗,不事耒耜而弄甲兵,今享汝牛酒,冀汝改业,否则杀无赦。”于是自首者日以百数,献器械者重酬之,遂以溃散。改提点都大坑冶,徙福建转运判官。侍御史蒋岘常与论《中庸》,不合,又劾之。主管崇道观。逾年,迁浙西提点刑狱。岁旱,盗起,捕斩之,盗惧徙去。安吉州俞垓与丞相李宗勉连姻,恃势黩货,埙亲按临之。弓手戴福以获潘丙功为副尉,宗勉倚之为腹心,盗横贪害,埙至,福闻风而去。

埙家居,时自娱于泉石,四方学者踵至。忽卧疾,戒其子抽架上书占之,得《吕祖谦文集》,其《墓志》曰:“祖谦生于丁巳岁,没于辛丑岁。”埙曰:“异哉!我生于庆元丁巳,今岁在辛丑,于是一甲矣。吾死矣夫!”

(《宋史》卷四二三,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道之所由隆 隆:兴盛

B.不事耒耜而弄甲兵 事:从事

C.埙亲按临之 按:审查

D.四方学者踵至 踵:脚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对以杜诗“鹦鹉啄金桃” 樊哙侧其盾以撞

B.莫大于人心之不合 不拘于时,学于余

C.独为袁燮议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福闻风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埙做事成熟,其叔父去世,生前好友楼钥来吊唁,年仅四岁的陈埙像成人一样施礼、应答。

B.陈埙品行刚直,敢直言与理宗议政,对丞相的姻亲且倚仗丞相之势而贪污的俞垓也不留情面。

C.陈埙讲原则,议谥号以事实定美恶,曾谥朱端常为“荣愿”而令朝臣肃然,同僚欲改却遭拒。

D.陈埙重方法,任浙西提点刑狱时,对盗贼恩威兼施,既送牛酒又逮捕斩杀,使盗贼很快溃散。

7.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有安泰之心,下有忧危之象,世道之所由污。

译文:

(2)埙曰:“端常居台谏则逐善类,为藩牧则务刻剥,宜得恶谥,以戒后来。”

参考答案:

4.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踵”在这里是动词,作“接连”讲。

5.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鹪题思路】C项,替。A项,用/“而”或省去;B项,介词,比/介词,向;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6.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送给他们牛酒’’这件事不在做浙西提点刑狱时发生,是发生在山东的事件。此处属于偷换概念,故意曲解。

7.(1)上有平安无事的想法,下有忧虑安危的`迹象,世道就败坏。(“安泰”“心”“忧危”“象’’“污”,每个1分,共5分。)

(2)陈埙说,朱端常做谏官时排斥好人,做知州(藩牧)竭力盘剥,理应得到丑恶的谥号,来警戒后人o(“逐”“居”“为”“务”“宜”,每个1分,共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埙,字和仲,庆元府鄞人。祖父陈叔平与同郡的楼钥关系很好,祖父死后,楼钥为他痛哭,陈埙才四岁,出来作揖行礼就像大人一样。楼钥指着盘中的银杏让他对词,陈埙随声说:“金桃。”问他依据何在?以杜甫的“鹦鹉啄金桃”回答,楼钥吃惊地说:“已故老友有传人了。”

理宗继位,下诏书征求直言,陈埙上密封奏章说:“上有忧虑安危的用心,下有太平的气象,世道就昌盛;上有平安无事的想法,下有忧虑安危的迹象,世道就败坏。今天的弊端,没有比人心不齐,纲纪不正,风俗不淳更大的,国家疲败国人偷安却没有办法拯救。希望陛下公正,鼓励功绩,统治英明,果敢决断。”因而陈埙正直的名声开始显著于天下。与郡守高似孙意见不一致,去职,回家奉养母亲。

升迁为太常博士,唯独为袁燮议定谥号,其他的全都停下来。因而感叹道:“周幽王、周厉王即使一百代也不会改变。谥号有美好有丑恶,难道是阿谀死者所能相比的吗?”恰逢朱端常的儿子请求为父亲赐号,陈埙说:“朱端常做谏官时排斥好人,做知州竭力盘剥,理应得到丑恶的谥号,以警戒后人。”于是给他定谥号为荣愿。决议一出来,宰相以下的官员都受到震动肃然起敬。考功郎陈耆要求重新商议,加上宦者陈洵益想要修改,陈埙始终不答应。

强盗择日从漈坑出发,沿着江山县向东行进。陈埙捕获了奸细,立即派人送去牛肉酒水,告诉他说:“你不做好百姓却要做强盗,不从事农业却要耍弄武器,现在让你享用牛肉酒水,希望你改行,否则杀无赦。”于是自首的人每天数以百计,献上武器的重赏,盗贼于是散去。改提点都大坑冶,改任福建转运判官。侍御史蒋岘经常与他讨论《中庸》,意见不一,又弹劾他。主管崇道观。过了一年,迁为浙西提点刑狱。当年干旱,强盗起事,捕获斩首,强盗恐惧逃走。安吉州俞垓与丞相李宗勉结成姻亲,凭借权势贪污受贿。陈埙前去审讯。弓手戴福因为抓获潘丙立功被任为副尉,李宗勉器重他,收为亲信,强横贪污,陈埙到任,戴福听到风声逃走了。

篇9: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魏忠贤,肃宁人。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其后乃复姓,赐名忠贤云。忠贤自万历中选入宫,隶太监孙暹,夤缘入甲字库,又求为皇长孙母王才人典膳,谄事魏朝。朝数称忠贤于安,安亦善遇之。长孙乳媪曰客氏,素私侍朝,所谓对食者也。及忠贤入,又通焉。客氏遂薄朝而爱忠贤,两人深相结。

光宗崩,长孙嗣立,是为熹宗。忠贤、客氏并有宠。未逾月,封客氏奉圣夫人,荫其子侯国兴、弟客光先及忠贤兄钊俱锦衣千户。忠贤寻自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

天启元年诏赐客氏香火田,叙忠贤治皇祖陵功。御史王心一谏,不听。及帝大婚,御史毕佐周、刘兰请遣客氏出外,大学士刘一燝亦言之。帝恋恋不忍舍,曰:“皇后幼,赖媪保护,俟皇祖大葬议之。”忠贤专客氏,逐魏朝。又忌王安持正,谋杀之,尽斥安名下诸阉。客氏淫而狠。

忠贤不知书,颇强记,猜忍阴毒,好谀。帝深信任此两人,两人势益张,用司礼临王体乾及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为羽翼,宫中人莫敢忤。既而客氏出,复召入。御史周宗建、侍郎陈邦瞻、御史马鸣起、给事中侯震唠先后力诤,俱被诘责。给事中倪思辉、殊钦相、王心一复言之,并谪外,尚未指及忠贤也。忠贤乃劝帝选武阉、炼火器为内操,密结大学士沈纮为援。又日引帝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刑部主事刘宗周首劾之,帝大怒,赖大学士叶向高救免。

初,神宗在位久,怠于政事,章奏多不省。廷臣渐立门户,以危言激论相尚,国本之争,指斥营禁。宰辅大臣为言者所弹击,辄引疾避去。吏部郎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海内士大夫多附之,“东林”之名自是始。及忠贤势成,其党果谋倚之以倾东林。

(节选自《明史·魏忠贤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恚而自宫

恚:怨恨

B.及忠贤人,又通焉

通:勾结。

C.尽斥安名下诸阉

斥:斥责。

D.章奏多不省

省:审阅。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后乃复姓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安亦善遇之

蚓无爪牙之利

C.朝数称忠贤于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D.宰辅大臣为言者所弹击

既自以心为形役

【小题3】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4分)

(2)

及忠贤势成,其党果谋倚之以倾东林。(4分)

【小题4】魏忠贤不识字,为何在宫中能“如鱼得水”?(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1)魏忠贤不识字,照惯例是没有资格进入司礼监的,完全是因为客氏的关系,才得到这个重要的职位。(句意通顺,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例”、“以”,一个1分。)

(2)到魏忠贤势力形成后,这些人果然图谋依靠他来打倒东林党。(句意通顺,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谋”、“倾”,一个1分)

【小题4】①巴结、攀附,对魏朝讨好奉承。(1分)②魏朝多次对王安讲魏忠贤的好话,王安对魏忠贤也很关心。(2分)③与客氏系很深。(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意。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常见考点,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常见文言实词,应熟练掌握。C项,斥:排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翻译能力。文言翻译,除关注文言实词虚词所涉及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学科网等文言现象外,还要注意是否包含特殊句式,这些都是考点,有时也是得分点,是我们在翻译要处理好的关键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翻译:

魏忠贤,肃宁人。年轻时候就是个无赖,和一群品行恶劣的.年轻人赌博,输了,被他们搞得很苦,一气之下,自行沿革,化名为李进忠。后来才复姓魏,皇帝给他赐名忠贤。魏忠贤在万历年间被选入宫,隶属于太监孙暹手下,通过巴结、攀附,调到内十库中的甲字库,又请求给皇帝长孙的母亲王才人主管膳食,对魏朝讨好奉承。魏朝多次对王安讲魏忠贤的好话,王安对魏忠贤也很关心。皇长孙的奶妈叫客氏,一向私自侍奉魏朝,和他相好如夫妇,他们就是宫内所谓的“对食者”。到魏忠贤进供以后,客氏又和他勾搭上了。终于薄待魏朝而爱魏忠贤,两人关系很深。

光宗去世,长孙继承了皇位,就是熹宗,魏忠贤和客氏都得到宠信。不到一个月,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荫庇她的儿子侯国兴、弟客光先和魏忠贤的哥哥魏钊都成了锦衣千户。不久,魏忠贤从惜薪司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魏忠贤不识字,照惯例是没有资格进入司礼监的,完全是因为客氏的关系才得到这个重要的职位。

天启元年,皇帝下诏赐给客氏香火田,讲述魏忠贤治理定陵的功劳。御史王心一进谏,皇帝不听。到皇帝结婚以后,御史毕佐周、刘兰请求把客氏遣出宫外,大学士刘一燝也这样说。皇帝依恋客氏不忍分离,说“皇后年幼,全靠老太照顾,等皇祖(神宗)的葬礼举行后再说。”魏忠贤独占客氏,赶走魏朝。又怕王安主持正义,谋杀了他,并把王安手下的太监全部排斥掉。客氏是个荒淫而又狠毒的人,魏忠贤不会写字,记性很好,为人猜忌残忍、猜忍阴毒,很会讨好拍马。皇帝非常信任这两个人,两个人的势力越来越大,用司礼太监王体乾和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做党羽,宫里的人对他们都不敢冒犯。不久客氏离开了皇宫,又召回。御史周宗建、侍郎陈邦瞻、御史马鸣起、给事中侯震暘先后极力劝谏,都受到反问、斥责。给事中倪思辉、硃钦相、王心一再次进谏,都被贬到外地,其实他们在指责客氏时还没有涉及魏忠贤。魏忠贤竟然劝皇帝挑选粗壮有力的宦官,制造使用火药的武器,在皇宫内操练,秘密勾结大学士沈纮为帮手。又经常勾引皇帝与唱戏的人、歌伎舞女混在一起,纵狗策马,射箭打猎。刑部主事刘宗周首先弹劾魏忠贤,皇帝大怒,全靠大学士叶向高解救才得以免罪。

篇10: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祖恢,南康太守。父叔度,恭谨有行业。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①,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清道而动,帝王成则,古今深诫,安不忘危。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适可以慰四海之望。”亦优诏纳之。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注] 摴蒱: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B.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C.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D.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

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

D.薨,是后代对死亡的一种隐晦的`说法,指的是古代的诸侯或者有爵位的官员去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尚之热心办学,反响热烈。何尚之在丹阳城外建宅院,办学校,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称之为南学。

B.何尚之观察入微,洞悉先机。左卫将军范晔欲图谋不轨,何尚之有所察觉,先发制人,得到皇帝的嘉奖。

C.何尚之为民请命,鞠躬尽瘁。皇帝想在建造玄武湖和华林园的过程中过分地役使百姓,何尚之上书阻止。

D.何尚之为国为民,深得圣心。何尚之的进言,多能得到皇帝的认同,晚年病重,帝还派谴专人探视。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5分)

(2)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5分)

参考答案

4.C【解析】此题是断句题。做此题时一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每句的主语。此题考查点是“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这三个完整的句子。这三个句子不能拆开,拆开以后文意不通,故选C项。

5.A【解析】铁钺:在这里代指杀戮。

6.B【解析】“先发制人”的表述不准确,原文没有提及。

7.(1)何尚之少年时行事颇为轻浮,还喜欢赌博,长大之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

(2)如果遇上汲黯、辛毗(那样的忠臣),(就)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

【解析】

(1)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轻薄(行事轻浮)、折节(改变平素志行)、蹈道(履行正道)、见称(被动句式)各1分,语意通畅1分。(2)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词:值(遇到)、犯颜(冒犯君上或尊长的威严)、切谏(直言极谏)、顺默(顺从其势而沉默不语)各1分,语意通畅1分。

参考译文

何尚之,字彦德,是庐江府淆城县人。(他的)曾祖何准,品德高尚不应朝廷的征召,(没有出仕)。(他的)祖父何恢,曾任南康太守。(他的)父亲何叔度,为人恭顺谦谨有德行功业。何尚之少年时行事颇为轻浮,还喜欢赌博,长大之后改变志向走上正道,凭操守为人所称道。元嘉十三年,彭城王刘义康想任命司徒左苌史刘斌为丹阳尹,皇上不答应。(刘义康)于是就任命何尚之为丹阳尹,(何尚之)在丹阳城南外建造宅院,设置玄学,聚集学生。东海人徐秀,庐江人何昙、黄回,颍川人荀子华,太原人孙宗昌、王延秀,鲁郡人孔惠宣,一起(因为)仰慕(丹阳郡兴盛的)玄学前来游学,称为南学。当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何尚之觉察到他的意趣不同寻常,(于是就)禀告太祖应当让他出京任职广州,如果(范晔)在京城谋乱事成,不得不对其施加刑罚,(如此)屡次诛杀大臣,对皇上的圣明教化有损害。皇上说:“范晔(谋乱)的事迹还未明显,就事先罢免他,各地官民就会说你们这些人不能容纳人才,认为我听信谗言。只让人们都知道这些,不用担心出现大的哗变。”范晔后来因谋反被杀,皇上赞赏他有先见。国子学建立后,(何尚之)兼任国子祭酒。

元嘉二十三年,(何尚之)调任尚书右仆射,兼任散骑常侍。这一年修造玄武湖,皇上想在湖中建造方丈、蓬莱、瀛洲三座神山,何尚之坚决劝谏,皇上就停止了(计划)。当时(皇上)又修造华林园,并在盛夏役使人工,何尚之又劝谏,认为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皇上不答应,说:“百姓常常自己背朝太阳(劳作),这点(工程)不足以使百姓辛劳。”当时皇上(到赴)巡幸,还经常秉烛夜游,何尚之又上表劝谏说:“万乘大国应当自重,尊威不可忽视,这(本应是皇上)圣心明鉴的,哪里需要用我来说明呢。圣上近来连连出游,还经常彻夜游赏,朝廷上下群情反对,实在不能安宁。清理道路再出行,帝王要以此作为出行的准则,(这是)古今(帝王)深深警诫的事,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会有危险。如果遇上汲黯、辛毗(那样的忠臣),(也)一定会(不惜)冒犯龙颜极力劝谏,只是我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常常心存恭顺静默罢了。(我)特别希望(皇上)稍微采纳一下我的诚挚的愚见,想着自我省察,不因为我的碌碌无为废弃(我的真言),才可以宽慰天下人的期望。”(皇上最终)也下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嘉奖他。

上一篇:警用抓捕器使用教案下一篇:大学师范生个人实习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