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积累公文写作素材

2024-04-29

怎么积累公文写作素材(精选8篇)

篇1:怎么积累公文写作素材

GRE写作素材怎么积累

Should the Curriculum Be Standardized for All?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问题时,你能想到一个大问题吗?没错,官方问题库中的第6个问题是我们正在讨论的:

A nation should require all of its students to study the same national curriculum until they enter college.

Write a response in which you discuss the extent to which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recommendation and explain your reasoning for the position you take. In developing and supporting your position, describ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in which adopting the recommendation would or would not be advantageous and explain how these examples shape your position.

看完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吗?听起来像个主意,但没有原始资料?

事实上,教育家和哲学家已经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让我们看看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亲:

,gre写作方法支持这一主张的代表人物是 Mortimer J. Adler(1,美国哲学家、教育家、作家)。Adler 在 1982 年发布了 Paideia Proposal,主张使用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注:Paideia 源于古希腊文化,指教育和培养理想的城邦公民。)

他认为对所有的学校来说,gre写作技巧,gre考试培训基础教育的目的应该是相同的,即社会应该给所有学生提供充足的个人发展机会、将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履行公民义务的好公民、所有(或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有一份得以谋生的工作。而 Adler 认为当时的教育体系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失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他认为基础教育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的、能够扩展心智的(general and liberal),而不该是单纯的职业或技术的训练。因此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强制的、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这样的教育能够促进民主社会的发展。

Adler 在 Paideia Proposal 中提出了应该统一实行的三种教学和学习的模式:

在第一个模型中,学生学习关于自然,人类和人类社会。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使用课本和指南,以didoverride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第二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gre写作技巧,gre考试培训包括所有的语言技能、思维和沟通所必需的数学和科学技能,以及观察、测量、估计和计算的技能,以及使用计算机和其他科学工具的技能。这些技能使人们能够清晰而理性地思考。在这种模式下,单纯依靠课本和辅导已不再合适。辅导应与辅导结合使用。

第三种模式重点在加深学生对于 ideas 和 values 的理解。这一阶段的学习材料是书(但不是教科书)以及其他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类型的书(历史、科学、哲学)、诗歌、音乐、视觉艺术、戏剧作品、舞蹈、影视作品等。,gre写作方法前两种教学方法都不再适用于第三种模式,此时应该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Socratic or .eutic)—— 在这个模式下不该有学生坐在教室里、老师站在讲台上的场景,而是学生和老师围坐在一个桌子周围就一些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seminar)。

该提案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积累材料):

Launchong Paideia in Chattanooga(Cynthia M. Gettys)

Educational Leadership(Anne Wheelock)

Performing for Yourself and Others: The Paideia Coached Project(Terry Roberts, Audrey Trainor)

GRE写作:评分须知

(1) complexity:事物的两面性(同一事物有优点就有缺点,相比较的事物有各自的优缺点),从多角度分析事物(分析不同领域中,不同情况下)。论点一边倒的文章论述得再好也只能得5分。

(2) insightful position:在有全面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观点最好新颖独到(对ets来说),但必须保证能自圆其说。

(3) conveys meaning skillfully:可用于论证的一切技巧(估计老美自己用起来也得费点心思)。比如文章的行文方向,起承转合不用明显的标志词(first, second,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second example illustrating my point),而是依靠论述的内在脉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然而然的引到下一块内容。

(4) compelling reasons(reason就已经够令人头疼的了,有加了个compelling):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得分点。

(5) persuasive examples:用来支持reason的,使抽象的reason更具体,更易被读者理解,从而产生共鸣,或使其更可信,更有说服力。可用的例子有自己的经历,引言。

(6) well-focused:简单说就是不跑题。中心论点明确,全文不跑题;各段主题句明确,围绕主题句论述。

(7) well-organized:文章采用的论述结构,分几个部分论述,每部分有几段,各部分、各段间的关系是什么。

(8) connecting ideas logically:using transitional phrases起承转合词,过渡句,或有此种作用的句子,总之起到help organize the ideas and move the argument forward。

(9) 跟着感觉走没错。

(10) 不要罗嗦,表达简洁。但如果以上几点做得好,这缺点可以忽略不计。

(11) 基本上挺难,但不影响大局,为避免重复大胆的用你想用的词,阅卷人能理解。

(12) sentence variety:最好长短句结合,ets藐视总用短句的人:Since most of the sentences are short and choppy, the ideas they try to communicate are also choppy.

(13) 还有语法错误等等,小毛病,先把上面的问题解决好在理它吧。

其他问题:

.没有十分地把握,不要乱下定义,严重的损害议论文严谨的文风。

.ets讨厌重复:不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总结也要做到避免重复有层次,先表面后深刻,先分段后整体。

GRE写作高分范文:教育的意义

Education developed from the human struggle for survival and enlightenment. It may be formal or informal. Informa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general social process by which human beings acquir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eded to function in their culture. Forma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teachers instruct students in courses of study within institutions.

The proper aim of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significant learning. Significant learning entails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means successively asking broader and deeper ques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eself and the world.

篇2:怎么积累公文写作素材

南坪镇任集中心校马香君

摘要:写作素材是写作当中应用到的一些优美字词、句段、以及一些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语录、格言、谚语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素材。素材从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多媒体中来,并且介绍如何积累素材。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素材、素材的积累、素材的来源、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林润生、《中学生写作素材大全》 余歌、《最新中学生写作素材》 英才作文研究室

笔者所谈的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就中学生的写作来说的,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考场呼唤绿色作文,因为中、高考作文出现假、大、空的现象,缺少真情实感,缺少个性风采。

作文功利化,心口不一,人文分裂,形成灰色系列作文。有的是文笔优美,犹如散文诗,可是不知缘何而发;有的是传统素材,如同产品加工,属于同一品牌,像扶盲人过马路,送盲人回家,雨中送伞,救落水儿童,生病爸爸妈妈背着送医院等;有的是无病呻吟,创造悲剧气氛,写老师会写老师晕倒在讲台上,或者病逝,写家庭会写自己父母离异,如何坎坷面对;有的是文言现代文夹杂,以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极深,让老师不知所云;有的用英文汉语互映互衬,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互映互衬,以显自己阅历匪浅;还有的因为看青春偶像剧倍受启发,写起来恋爱素材„„这些文章让阅卷老师大跌眼界,没有文质兼美的作品怡情,没有情景交融的作品养眼,所以对绿色作文的呼唤应运而生。

所谓绿色,源于自然的生命之色,用到作文中,也就是对生命作文的呼唤,文章本来就应该是人文结合,作文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的反应,要经过心灵的加工,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抒发自己独特的看法,还要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才能为文,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也是值得老师探究钻研创新的课题。学生作文缺少生命之色,归根结底是素材贫乏所致,所以积累素材为作文训练之基础,值得一探。

一、什么是素材?

写作素材简言之就是写作当中应用到的一些优美字词、句段、以及一些名言

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语录、格言、谚语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素材。而这一类的素材基本上来源于书本,诸如学生使用的教材:语文、政治、历史等,还有文学艺术作品比如小说,唐宋诗词,成语故事集,名人名言录等。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写作素材也相应拓宽了范围和渠道。从艺术的发展道路看,一切作品都来源于对世界的模仿,也就是说写作也不例外,它真正的源头还是世界,可以说只要是世界存在的客观事物与主观事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写作对象有关的一切就构成了写作素材,甚至写作可以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比如童话,科幻小说,寓言故事等。

素材从哪里来?如何积累素材?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又参阅了同仁的各种看法,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素材从哪里来?

(一)家庭是学生的乐园。学生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家庭生活,家庭中的一切生活,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例如写家庭的故事,家庭的发展史,家人名字的故事等,家人的梦想等。

(二)学校是学生的天堂。从幼儿园到学龄儿童,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可以说学校生活占据了学生整个的青春时代,最美好、最纯真、最激情洋溢的时光,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学校生活自然成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作文素材。每一堂课的学习与收获,每一次的师生交往,每一天的同学相处,为梦想而飞的艰辛与荣光,失败后的痛苦与奋起,赛场上的努力拼搏,考场上的思考与战斗„„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三)社会是学生的舞台。在学校和家庭外,孩子会接触到社会生活,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见闻感受,把社会生活融入自己的写作,成为写作的素材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倾向,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而社会是最丰富的竞技场,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因为将来学生要服务社会,融入社会,所以社会生活必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写作素材的来源之一。

(四)大自然是学生的伊甸园。随着人类的足迹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球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呼吁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关注自然就是关注人类的发展。自然之美可以怡情养性,如果学生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并把她转化为自己的文墨,那么这种作品往往是充满灵性的,所以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界的山河大川,日月星辰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不竭源泉。

(五)随着多媒体网络的普及,人类的信息化交流途径日益便捷,网络也是一个丰富的自愿世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那么网络将成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之一。

三、如何积累素材?

(一)写日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社会中发生的大事,大自然的斗转星移,学生的自我成长过程,时时都会冲激学生的心灵,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那么如何记录下这些心灵的火花,生活的浪花呢?笔者认为日记是最好的武器。要求学生写日记,坚持每天一篇,记下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只写事情,写景物,写人物,会写了再写感悟。

开始可以是粗略的记忆,会写了再去求章法,如何写,开头些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如何操作。懂得了章法可以继续提升,写出事情的曲折发展,写出人物的个性特色,抓住景物的特色,可以细节刻画,也可以大笔渲染。日记的字数由开始的不限,到一百字,两百字,五百字,最后回归到仍然不限。

这样循序渐进的写日记,一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二可以引导学生去享受人生,三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四可以宣泄学生心灵的压力,促使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总之日记是最方便,最快捷,最实效,可以跨越时空的写作积累与练习的手段。

(二)笔记摘抄。魏书生先生的几点做法值得借鉴。⒈写自己最崇拜的名人、伟人、好人„„„把自己崇拜他们的理由写出来,把他们的重要事迹写出来,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⒉写上在这个班集体中,你要追上哪名新同学,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定下来,然后奋起直追,这样前有榜样,后有追兵,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自己的潜能,以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全力以赴。⒊针对自己心里的疾病,弱点,不足之处,写一句警示自己的话。这是魏书生先生对他的学生的笔记的三点要求,是笔记摘抄不只是作文素材的积累,也是引领自己健康成长,走向成功的动力之船。魏书生先生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笔者认为笔记摘抄没有统一要求,凡是学生认为好的经典的作品、故事、名言警句,笑话、歇后语等等,都可以摘录,同时还可以对作品进行点评,写感想,收获,不足等,也可以把笔记摘抄本作为随笔本,写下由自己灵感而生的作品,这样,这个摘抄笔记,既是对素材的积累,也是对素材的创新,也是佳作的训练本,为学生下一步更好的写作打坚实的基础。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让学生多读书,读名著,读诗歌,读散文,读论文,去欣赏,去感悟,去思考,去借鉴,去创新,这样就可以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有了良好的文学底蕴,加之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作思路自然敏锐,写作素材自然源源不断。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丰富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去了解社会的人间百态,去体会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才能拥有真实的体验,这样在写作中才能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题可议,才能有与众不同的素材,才能写出独具个性风采的作品。

(五)借助现代多媒体工具,引领学生了解世界,丰富生活阅历,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可以让学生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学生看鲁豫有约,了解榜样人物;让学生看精彩电影,培养审美水平;让学生网上冲浪,进行资料的查阅搜集„„可以说现代多媒体利用好了,就是为学生开辟了另一块天地,也就成了学生的又一素材基地,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

篇3: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学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写成什么文字。”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和习惯。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 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 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 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 内心不能表达, 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因此, 让学生学会习作的首要条件, 就是教给他们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 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 无论是古代的, 还是现代的, 无论是文学读物, 还是科普读物, 也无论是中国作品, 还是外国作品, 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 越广泛越好。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录本, 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 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 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作文教学要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 从生活中提取写作材料, 才有可能写出有思想有真实情感的文章。教会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 广泛积累, 多彩多姿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作文素材的丰富源泉, 让学生把他们自己做的、想的、玩的写出来, 就能帮助学生摆脱“无米之炊”的苦恼。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多了解社会, 多接触大自然, 组织参观、游览, 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 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 而且见多识广, 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所以, 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中要树立大语文观, 带领学生走向自然, 走向社会, 观察和体验生活, 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多读书、读好书, 获取间接经验, 积累语言。

篇4: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情感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或满纸空话、言之无物的现象。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没有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没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只有源于细心的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联想或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理智而生动。

(一)创造和谐的观察氛围。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课堂要洋溢生命的活力,教师就要放弃外在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以真实的生命个体的身份热心参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观察,并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让观察有所收获,既有对眼前事物的了解及认识,又有愉悦的、互助的学习体验。

(二)指导有效的观察方法。小学生观察往往或浮于事物表面,或浮光掠影,不得要领。我们需要细致地加以指导。不同的素材,观察的侧重点不同。物的观察通常侧重于它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气味、使人产生的联想等;人的观察侧重于他的语言、神态、动作、表情及揣摩人物的心理等。事件的观察注重事件产生的起因、经过、变化、结果,事件中当事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表情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将学生的观察点及兴奋点进行有效的迁移,迁移到当前的习作任务中,将他们的观察、思考引向深入、细致、全面。

1.观察要有顺序。观察有顺序,写作才能有条理。文章再短,也要言之有序,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写到哪儿算哪儿。哪句话先说,哪句话后说,要按一定的顺序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因此,下笔前在观察一样东西的时候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或由外到内,或由远到近,或从整体到部分等。有了顺序,构思时把观察的顺序变成写作的思路,这样就把“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起来。

2.观察要抓住特点。每件事物都有本身的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为了让学生抓住特点进行重点观察,我认为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也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

3.观察要细致入微。小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情细节很少注意,常常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如果问他们这个东西这个人怎样,就会说很可爱、很美丽。要是再追问怎么可爱怎么美丽,恐怕要“哑”了,这就是缺乏细致观察。针对这一弱点,我们就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亲口品尝,用耳倾听,充分感受事物的形与味、声与色、动与静等各方面的美。为督促学生做到这一点,可以让学生观察前列表格填写,一次观察不够再观察,直到“细致”为止。

4.观察要展开联想、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比学识更重要。”这是写文章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合理想象,写出的文章才会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丰富积累,开阔视野

(一)语言积累。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把文本语言概括化、具体化,还原于生活,鼓励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言,用自己的话复述喜欢的语段。

(二)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不仅需要组织几次活动,还需要经常引导,并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丰富多彩的生活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

(三)文化积累。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因此,要倡导学生多读一些综合类的报刊、书籍,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扩大文化积累。

三、体验生活,备材引路

学生习作内容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缺少对生活的体验,“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拓宽习作思路。

(一)多写观察日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如在家中学生可喂养猫、狗、鸡这些小动物,在喂养的过程中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体貌变化,在增进与小动物之间感情的同时,把自己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童贞童趣的日记会跃然纸上。

(二)细心捕捉生活素材。学校举行的一些全校性的活动、大队部的艺术节、体育组的综合运动会等,每个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些很鲜活的材料。活动前,发动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活动中他们自然会全身心投入,用眼捕捉,用耳聆听,用心感受。活动后组织大家在一起聊聊感受,意犹未尽之时下笔,思维流畅,文从句顺。诸如生活情景剧的描述,街头巷尾、电视网络中看到的,家庭、校园的亲友伙伴口中听到的,白天玩耍的快乐,夜晚梦境的再现,同伴往事的苦涩,身边的新奇与异味等,都可以变为习作真实有趣的内容。例如要家访,可以指导学生以《老师,请到我家来》为题写篇习作,学生既可以介绍学校到自己家的线路、沿途显著的标志等,又可以描写自己的家居环境、家人的热情、家中引人注目的工艺品等,以此打动老师,作为家访的理由。学生交来的作文不但不会空洞无物,反而都言有个性,一扫往日千人一面的现象。只是一点小小的变化,就让学生感觉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师生真情的互动。学生也切实体会到“真实”的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养成随时捕捉生活素材和即兴作文的好习惯,那就不愁没内容可写,也就不怕写不好作文。

四、随文练笔,读写结合

(一)依托文本填补空白。文本的空白,在课文中随处可见,也可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创造而显现。利用文本的空白,进行想象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实践的有效途径。

(二)借助插图配以旁白。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图文并茂。运用练笔,给图配文,则细致入微地再现情境,给静止的画面增添动的感觉,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

篇5:写作素材积累

——考卷中阅读材料的“二次利用”

一份语文试卷到教师评讲结束,生命基本宣告完结。即便是有些学生在一段时间过后会复习试卷上语基部分的知识点,但后半部分的阅读理解部分绝对无人问津是,成为名符其实的“鸡肋”。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好阅读材料服务于写作。这也不失为一种“举手之劳”的写作素材积累方法。

近年来,笔者多次参加各类调研考试的高三作文阅卷,发现部分优秀考试作文,所使用的写作素材除了来源于生活的积累、课本素材外,有大量似曾相识的素材和构思的出现,细细研究,这类写作素材竟然来源于平时我们所做的各类试卷的阅读材料中。

更为惊奇的是一篇刊登在媒体上的2012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写的是对于城市旧书店前途的忧与爱,表达对社会文化事业改革的关注。而相关的材料竟然出现在2012苏北四市高三摸底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中,为现代作家李琬的《旧书》一文。

慧眼识珠——发掘考卷中阅读材料不为人知的秘密

《2013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对于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为:“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由此可见,文学类文本的材料选择标准,与同为大纲中对于写作的要求——“形象丰满”、“提出自己领悟的正确观点”、“表达自己的深切体会”、“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等不谋而合。可见语文试卷中文学类文本材料选择的情感取向与写作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都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实质。把视线放宽到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都是选择典型的阅读材料,覆盖了主要人文话题,有了指向学术研究规范的重要话题,有指向个体的人生体验,也有指向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感受与欣赏,还有通过优秀的历史人物思考个人与社会、百姓与国家的关系。此外,考卷中的阅读材料呈现出严谨、细致、清晰、朴实、优美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征。

由此可见,考卷中阅读材料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丰富性和可操作性。

丰富性体现在:人物(事件)素材、优美语言段落、小说(散文、议论文)的结构与立意,这三个方面也是我们从一篇阅读材料中“榨取剩余价值”的三个有效途径。可操作性体现在:由于考试的时效性带来考卷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因此考卷上的材料大多比较新颖,学生经过考试以及老师的评讲之后对该材料的印象也更为深刻,也具有“能用起”来的可能性。

就地取材——从阅读材料中积累写作素材与思路

(1)、优美语言段落的积累

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中有大量的写景、历史散文,文章中大量出现的写景段落、借景抒情的抒情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素材最直接的积累。这需要我们同学进行有效的筛选和分类,并按照一定的条目集中整理和识记。

如《金色的飘落》(2011江苏经典模拟卷)中的第二小节:“这是银杏树的落叶,它不像白杨梧桐香樟的落叶,踩上去没有落叶枯萎沙沙的碎裂声。它很厚实,还带着刚离开树干母体的生命汁液。落叶的黄

同样的耀眼夺目,感人肺腑,但它的金黄,不是梵高笔下向日葵燃烧得令你疯狂的金黄,而是一种比白重一些的淡金、淡黄。有种若有似无,丝丝缕缕,沁入你心灵,让你的灵魂为之轻轻颤动的情调。”

以上文字写景综合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来写银杏树飘落的景象,突出了落叶飞舞的灵动壮美,为下文抒写生命的感悟作铺垫。所以在涉及到写秋景、落叶的辉煌、生命的感悟等内容的时候,学生完全可以适当借鉴,灵活运用。

同样这篇文章中还有“一片片染着新生嫩绿的银杏叶儿,沿着细细的枝条争先恐后地向天空涌去,把青春的梦想涂满湛蓝湛蓝的天空”等大量的句子都充满着对生命的感悟,同样可以语段素材直接积累。

其他如《一个人的仪式》、《被春天染红的小溪》、《充满诱惑的天柱山》、《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等阅读材料中都可以找出各种场景的语段。

(2)、人物(事件)素材的积累

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中有大量的写人记事散文,很多素材可以被学生提炼。还以阅读材料《旧书》为例。《旧书》一文中有几个典型的场景描写,写了旧书店的偏僻和没落、在书店品读书的温馨回忆,以及旧书记录的令人无法释怀的往事等。大量的素材可以为诸多作文服务,如《守静》、《忧与爱》、《尺度》等等。

再比如《空荡荡的院子》(2012常州市高三期末)一文围绕“院子”组织材料,借院子的渐渐衰败和空荡来表现父母的逐渐衰老,表达对故土和家园难以割舍的情感。文章中涉及的空荡荡的院子的场景描写,老人的神态描写等等,都能作为素材积累。

笔者记录的另一篇优秀作文《守静》中写一座城市的文化坚守,材料就来自《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2011苏州高三调研试卷)和《北京声音》(2012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考试)。

在积累这一类阅读材料素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紧扣文章的主题和立意,找出所对应的社会心理、文化现象、民族情感等等,这样才能碰到合适的写作话题的时候自然联想到相应的素材。

(3)、思路与结构的积累

2013届四地摸底考卷阅读材料选择的是台湾作家林双不的小小说《枪》。小说内容写的是作者深夜搭乘计程车,从上车到下车,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笔者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边读边问,问学生为何要这样写,有时问学生读到此你在想什么,你心情如何,换了你是作者,你如何安排下面的情节等等问题,如此几番“角色互换”,学生对读者和作者的心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之后就是创作实践,让学生以司机为

作者写一篇小小说。除了原文的素材仿写、借用外,很多学生对情节作了创造,细节是设置得如临其境,出来了很多读起来耳目一新的文本,最后为了共享这些创造资源,笔者又组织学生互改作文,再次体验双重角色。

2012南京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南山雨》,以“南山雨”为题,是主人公的诗册里的词语,象征着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境界。文章以此为线索,串联几个事件,既增加了文章的美感,也表明了作者对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肯定。这样的写作结构和思路,给我们的学生提供很多借鉴。有学生在写作文《柳暗花明》时模仿这样的结构,以诗句切入,串联事件,表明作者经历心灵挣扎之后的豁然开朗,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

不落窠臼——切勿生搬硬套,避免抄袭、雷同之嫌

以上方法在具体写作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得恰到好处,不会给阅卷老师造成生搬硬套、抄袭雷同的印象。所以,我们对于积累的材料与方法要进行二次创作:(1)对于语段的积累,要先进行有效的配对,并恰到好处地融入自己的文章,切不可不看场合,完全复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文章需要,进行“移花接木”、“乾坤挪移”。(2)对于人物(事件)的积累,尤其注意“同质化”倾向,不能留有原材料的痕迹,要学会举一反三,进行牵引,进行有效的引申,灵活的化解,“偷梁换柱”、“张冠李戴”。(3)对于结构与思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整体写作的意识,文章虽短,但要有设计。利用阅读材料关注当下、紧扣热点的特点,增强文章的层次感,拓展视角,使文章呈现不一样的面貌。

特别提醒的是,教师在评讲试卷的时候,一定要在掌握阅读材料主旨的基础上,点拨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理性积累相关素材,指导学生建立相对合理的素材储备体系。

高三学生学习繁重,需要通过阅读积累材料的方法显然不够现实,学生每天单独的阅读时间显然不足甚至没有。而学生每天接触、完成的试卷中有着大量的有效信息,如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使阅读材料完成阅读题的考查使命之后,“变废为宝”,“发挥余热”为写作服务,还需要我们的深入研究与科学探讨。

篇6:中考写作素材积累

站在大门口,红花、绿草掩映着苍劲有力的七个大字:镇海区实验小学。往左看,展示窗里展示着我们学校获得的近百个奖杯和奖牌。也展示着实验小学近几年来的荣誉。

走进校园,左边是一块小花坛,再往西,就是一个小凉亭了。那儿长着几棵参天大树,枝叶密密麻麻,把阳光挡在外面。旁边的藤条还可以荡秋千,中间有一圈石凳,里边的藤条全长到了外面。夏天在那儿乘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抬头望,就是陈友德教学楼,它有四层,一到四年级的学生在里面上课。同学们打开知识的大门,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走过陈友德教学楼,就到了操场。操场的中央,有一棵超过四层楼,要两个人才能抱住它的树干的梧桐树。操场的北面就是升旗台,台上有一根约十六米高的旗杆,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光。主席台周围还有四棵柏树围着,像四个士兵,目睹着大家每天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都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看着国旗冉冉上升。同学们行队礼,老师行注目礼。每当下课时,操场上有许多学生在玩耍、嬉戏。校园的空中时而飘荡着同学们欢快的笑声。

篇7:怎样积累写作素材

没有东西写怎么办

有的同学作文写得挥洒自如,又快又好;有的同学搜肠刮肚,无米下锅,原因何在?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水平的差异,日积月累搞好了,就能解决没东西写的问题。

一.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审题立意的好坏

没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就难以准确地审题立意,连中心都确定不了,何谈有东西可写?所以,不要面对问题抓耳挠腮,无话可说,而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提高阅读理解与观察想象能力,正确判断与分辨是非、曲直、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提高对现实中的人、事、景、情、理的敏锐感悟能力,这样才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

坚持不懈地重视积累

读透一本好书,大量阅读可以使作文思路开阔,语句流畅。

积累四类素材,不断积累教材中的素材,试卷中的素材,中外历史中的素材,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亲身经历和见闻感受等都是珍贵的写作素材,广泛阅读是积累的重要途径。

建立“积累笔记”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分门别类地摘录整理优秀的书面语言(包括词、句、段、篇)和生活中及书本中的材料充实头脑中的知识储备,一旦写作,就打开记忆的闸门,——奇思妙想佳词美句不断涌现,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了。

考试写作文要做到五个注意

注意审题。逐字研读题目,准确把握题意,不犯走马观花和经验主义错误。注意文体。按规范文体行文,不搞体裁创新,不写信马由缰,胡编滥造,花里胡哨,非驴非马的文章。

注意立意。写身边的事,说平常理由,由近及远,由小见大,不写思想不健康,趣味低俗的文章。

注意选材。要文中有我,我可写我心,我可写我情,贴近生活,缘事写情,写情感过程,写出真情实感。

篇8:写作素材的积累研究

一、观察感悟,生活中挖掘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指出,“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流淌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大脑,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各种况味。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当我们成为有心人时,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写作素材。

(1)从广播电视中提炼。作文要创新,材料也应该注重时效性。而观看电视、聆听广播时能够把握住时下的热点话题,一些专业的分析又让我们对这些热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再者,广播电视内容的涉及面非常广,我们可以从新闻、科技、文学、艺术、人文科学(如音乐、绘画、建筑、雕塑、书法、篆刻、文物)等众多方面提炼素材,增长见识,等到写作时就不愁缺少材料了。

(2)从游山玩水中采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让我们领略到瑰丽壮美的自然之景、探寻到幽深玄妙的景观之趣,而这些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写作时的大好素材。试想,一个足不出户的人如何能写好状物摹景的文章?因此,如果条件与时间允许,多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去品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自然美景,多与名山大川亲密接触。

(3)从活动体验中感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教室里,沉浸在教科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活动,并适时地组织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在学雷锋活动日、清明节、国庆节等特殊的日子里,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劳动,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或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体验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这会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和收获。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可让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或“新闻调查”等讨论,增强对问题的交流。

例如,五四青年节、元旦等节日开展庆祝活动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特长,组织策划,然后再要求他们记叙相关经过,相信会精彩得多。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常会引起人的思索,发人深省。要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生活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来积累素材。让他们走进生活,自我感受和思索。学生将自己的思索记录下来,就成了他们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发现是独一无二、是人无我有的,再经过深思细品,便可以写出好文章。

二、读写结合,积累中充实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丰富自己的词句积累,并运用于以后的写作之中。学生可以选取适合自己阅读的各种书籍,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 不论是诗歌、小说还是寓言、散文,不论是课内的文本还是课外的报刊,只要他们能够在阅读后进行积淀,从名著中得到熏陶,那么对他们的写作素材的充实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阅读不光是读的过程,还要思考和记录。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笔记,可以让他们将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语段、名人名言等精彩部分进行分类摘抄;或者在读完大部头的书籍后将其进行内容的缩写,用自己的语言将情节复述出来;再或者是阅读完毕后写出自己的感想或心得体会。

除了读书笔记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鼓励学生写日记时做到真实记录、持之以恒、内容多样、把握要点来进行,相信通过他们反复的练习,必能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真正做到“积跬步”“至千里”。

上一篇:现代网络舆情的特点下一篇:致成长中的自己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