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创新素材

2024-05-02

积累创新素材(精选十篇)

积累创新素材 篇1

一般作文材料基本有三类:一是语言材料, 二是生活材料, 三是知识材料。

那么, 小学生如何积累以上三类材料呢?

一、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 学好教科书范文更为重要。教科书每篇范文都是典范,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教师讲解分析促使学生产生对文字的敏感, 感悟文字, 热爱文字。

培养阅读的习惯和浓厚的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兴趣也要作为先导, 如果学生连对文字最起码的兴趣都没有, 那么即使强制他背再多的诗词也无济于事, 因此, 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是让学生知道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带领他们徜徉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 从唐诗宋词到通俗小说再到影视作品, 让学生尽情领略文字的魅力所在。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语言文字的深厚内涵和广阔的外延, 进而逐渐爱上文学爱上文字, 最后才能因为喜欢而积累文字、运用文字。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为何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字, 也就是把书读透了, 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 历代出现了很多文人骚客, 涌现了诸如“唐宋八大家”以及像李白、杜甫等众多的大诗人, 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以事实告诉学生:读书人多的时代, 是书籍繁荣的时代, 亦是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的时代。读书多的时期, 则是生命充实丰盈的时期, 是激情炽热, 才思、理智最敏捷的时期。于是《三国志·魏书》中出现这么一句话:“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阅读一本书, 自然能逐渐了解它的涵义。这是一种通过精读以促进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 尤其适用于自学者的钻研。

二、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广泛涉猎, 书籍报刊是作文材料的另一个丰富源泉。像《故事会》, 科技科幻类、历史类、童话类、天文地理类、优秀作文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读时注意仔细品味、吸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 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各类书籍中吸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读的同时要记下精四川攀枝花●龙刚

彩的段落和句子, 记下名言名句, 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 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三、从观察中积累材料

大作家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农村学生有着更广泛的原始素材的积累基地。比如写《一件难忘的事》, 农村学生勤劳朴实, 会做很多家务事, 感触很深, 素材来源真实感人。如写动物《水牛》, 学生家里就养着牛, 平时课外总是在放牛, 骑牛, 有着深厚的感情, 只要老师正确引导, 学生在家仔细观察, 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感人的文章。如写《家乡的春天》, 孩子都爱自己的家乡,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到处是花的海洋, 景物就在身边, 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都是天赐的最好素材,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如万花筒一般, 只要不迷失在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 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用心去体会生活带来的一点一滴的惊喜, 那么, 生活将会馈赠给学生一笔丰厚的财富———那种源于自然、源于社会的最好的最真实的素材。同时鼓励学生多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例如多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各种竞赛活动。看电视、新闻, 及时捕捉其中的动情点、闪光点。观察事物的动态和静态, 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色彩, 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 观察事情发生的环境、场面。总之, 做个生活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中, 那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 如果留心观察, 精心选择, 深入挖掘, 同样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来。“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只有掌握了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和有效途径并能持之以恒地去做, 才能从课内外、生活中积累到十分丰富的素材, 写作时根据作文要求选取典型素材, 作文就做到有内容可写了。

四、从写作中积累材料, 把知识转化成写作能力

鲁迅说, “文章应当怎样做, 我说不出”, “是由于多写和练习”, 这里的“多写和练习”是第一要素。光读书不动笔, 容易形成“眼高手低”。所以, 长期坚持练笔, 对写好文章至关重要。刚开始可以练习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继而写一个精彩片段, 最后围绕中心可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句子通顺很重要, 通则懂, 不通则不懂。比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收看新闻, 每天写一条新闻也是练笔的好方法。也可以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日积月累, 文笔自然会鲜活灵动, 下笔如有神了。

如果我们有深厚的知识积累、素材积累, 有丰富的人生体验、社会经验, 相信学生笔下一定会写出优美的文章来。

积累创新素材 篇2

那么,小学生如何积累以上三类材料呢?

一、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学好教科书范文更为重要。教科书每篇范文都是典范,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教师讲解分析促使学生产生对文字的敏感,感悟文字,热爱文字。

培养阅读的习惯和浓厚的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兴趣也要作为先导,如果学生连对文字最起码的兴趣都没有,那么即使强制他背再多的诗词也无济于事,因此,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是让学生知道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带领他们徜徉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从唐诗宋词到通俗小说再到影视作品,让学生尽情领略文字的魅力所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语言文字的深厚内涵和广阔的外延,进而逐渐爱上文学爱上文字,最后才能因为喜欢而积累文字、运用文字。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何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字,也就是把书读透了,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代出现了很多文人骚客,涌现了诸如“唐宋八大家”以及像李白、杜甫等众多的大诗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以事实告诉学生:读书人多的时代,是书籍繁荣的时代,亦是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的时代。读书多的时期,则是生命充实丰盈的时期,是激情炽热,才思、理智最敏捷的时期。于是《三国志·魏书》中出现这么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阅读一本书,自然能逐渐了解它的涵义。这是一种通过精读以促进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尤其适用于自学者的钻研。

二、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广泛涉猎,书籍报刊是作文材料的另一个丰富源泉。像《故事会》,科技科幻类、历史类、童话类、天文地理类、优秀作文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读时注意仔细品味、吸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各类书籍中吸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读的同时要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三、从观察中积累材料

大作家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农村学生有着更广泛的原始素材的积累基地。比如写《一件难忘的事》,农村学生勤劳朴实,会做很多家务事,感触很深,素材来源真实感人。如写动物《水牛》,学生家里就养着牛,平时课外总是在放牛,骑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只要老师正确引导,学生在家仔细观察,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感人的文章。如写《家乡的春天》,孩子都爱自己的家乡,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是花的海洋,景物就在身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些都是天赐的最好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活如万花筒一般,只要不迷失在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用心去体会生活带来的一点一滴的惊喜,那么,生活将会馈赠给学生一笔丰厚的财富——那种源于自然、源于社会的最好的最真实的素材。同时鼓励学生多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例如多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各种竞赛活动。看电视、新闻,及时捕捉其中的动情点、闪光点。观察事物的动态和静态,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色彩,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观察事情发生的环境、场面。总之,做个生活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中,那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如果留心观察,精心选择,深入挖掘,同样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只有掌握了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和有效途径并能持之以恒地去做,才能从课内外、生活中积累到十分丰富的素材,写作时根据作文要求选取典型素材,作文就做到有内容可写了。

四、从写作中积累材料,把知识转化成写作能力

鲁迅说,“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是由于多写和练习”,这里的“多写和练习”是第一要素。光读书不动笔,容易形成“眼高手低”。所以,长期坚持练笔,对写好文章至关重要。刚开始可以练习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继而写一个精彩片段,最后围绕中心可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句子通顺很重要,通则懂,不通则不懂。比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收看新闻,每天写一条新闻也是练笔的好方法。也可以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日积月累,文笔自然会鲜活灵动,下笔如有神了。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篇3

一、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训练中,要从实际出发,拓宽取材范围,为作文服务。

1.鼓励学生干农活、做家务。

如割谷子、小饲养、种花、扫地等活儿,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定期在班上举行“夸夸我的好日记”活动,由学生读,大家评,老师参谋意见,然后整理成有内容的片段文章。

2.留心观察生活的动态和静态。

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观察万物复苏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观察烈日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的时节,留意周围景物的变化;冬天寒风凛冽,感受气候变化;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观察鱼虾的安闲游戈;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观察人们的繁忙景象……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原来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事情,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素材就会多起来,作文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二、在兴趣中积累写作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让学生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如用泥土捏他们所喜欢的“大公鸡、小汽车、手枪”,只要他们捏得像、有造诣,我都大加鼓励,激励他们的兴趣爱好不断发扬广大,“玩出水平”,“玩”出成绩来。春游、秋游、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野炊等都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如开展野炊活动,在活动之前讲清活动的意图及要求,然后背着锅碗瓢盆,浩浩荡荡地开向风景秀丽的地方。首先让学生浏览壮丽的山色、白云深处的人家、山壑里的农田,然后开展故事、演讲、歌咏等活动,接着分小组野炊,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拾柴抬水,切菜烧锅,那场面无处不存在儿童的稚趣,积淀了作文素材。

三、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书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广采博取、积累素材,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

1.在课内阅读中积累。

教材所选的篇目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真所谓是“就地取材”。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如果语文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终究会营养不良。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转化知识,让读物中的语言材料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

课外积累的方式常见以下几种:

一是阅读名著及有益书目积累写作素材。名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国人民创造的民族艺术瑰宝。大量的名著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厚的养分,心灵日渐丰润,能熏陶出良好的人格情操。

二是从报刊杂志上剪贴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把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的有价值的材料贴在准备好的资料上,说明资料的出处、时间等,还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网络资源,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

三是利用网络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

四、在写作中积累素材

文章是写出来的,督促学生完成读写任务,使之思如泉涌,就必须勤“磨”笔杆,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付之笔端,成为读书心得。这样既能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周围事物的认真观察,又能加深对精彩部分的记忆,实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动笔写作时胸有成竹,自然就能水到渠成。通过这样一组组的作文训练,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会更留心,对如何将作文写细致、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也会慢慢摸到一点门道来。

只要我们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丰富。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书籍刻绘……可谓纷繁。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博览群书、勤思多练,素材会越积越多,文章会越写越好。

立足生活, 积累素材 篇4

一、观察生活: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很多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时觉得无从下手,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的生活内涵是很丰富的, 只是他们缺乏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缺乏从生活中收集作文材料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 关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丰富题材, 当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成为学生笔下的写作素材, 这些切身体会,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例如:《记得那一天》的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广阔领域, 如:雷电风雨、日落日出的大自然景观, 娶亲送终、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逛街购物、玩伴嬉戏的乐趣等, 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作文素材。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大自然就是学生值得观察的广阔领域:在春天, 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淅淅沥沥的小雨, 都是值得学生细细观察的生活对象;在夏天, 充满情趣的夏夜星空、风云突变的暴风雷雨, 都是值得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对象;在秋天, 绚丽多彩的百花、飘飘飞舞的落叶, 同样是学生写作的灵感之一;在冬天, 银装素裹的雪后世界、冬雾弥漫的散去美景, 都能让学生有感可发。

写作源于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养成主动观察的好习惯, 正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立足于本真的生活, 积累写作的“活水源头”, 提高写作能力。

二、角度选取:横看成岭侧成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是进行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新课标鼓励自由表达, 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使得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习作是个“劳力”又“劳心”的过程, 是思想和生活的结合。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注意观察的基础上也要主动思考, 多角度发掘主题, 形成自己的独特立意。

例如:在一次以《爱》为主题的作文课上, 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写自己在家中如何得到父母长辈们的爱、社会的各个角落都需要爱、教师对学生的爱, 然而有一位学生的作文却运用了逆向思维, 整篇文章以问题导入, 由现象引发思考, 进而得出“我”不需要父母和老师过分的爱, 因为这样的爱会限制自己的发展, 过分的爱使自己与同学朋友这间产生了隔阂, 希望父母不溺爱, 希望老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这样的立意读来感觉高人一筹。相比之下, 其它学生的作文显得平铺直叙、人云亦云、平庸一般。生活处处有学问, 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值得思考或不明白的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这些生活中的“疑”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和习作的兴趣, 在充满智慧和拥有好的心情之下, 习作也就成了学生的一大乐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变换一下写作的角度, 即使同一个题材也一样能写出风格迥异的文章。同时, 多角度的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也是选材的一个有益突破口和入手处, 独特新颖的选材往往能让作文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三、真实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

积累写作素材, 光凭书本上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小学生来说, 体验是作文的生命。通过实践活动、亲身经历, 学生感到的是真实、现实, 这样的印象即使过去一段时间, 也会让学生历历在目。教师要积极创设平台, 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 帮助学生增加生活体验, 以弥补小学生视野窄、生活圈小的不足, 所有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东西, 都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第一手素材。

例如学校中开展的校运会、拔河、乒乓球、跳绳、足球、篮球等比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以观众、啦啦队、选手、裁判的身份参与观察与体验, 这样的活动体验是学生熟悉、感兴趣的, 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也能丰富学生生活的积累。开展的小制作比赛、手抄报展评、文艺汇演、向贫困生献爱心活动等, 都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习作素材。此外,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 如参观工业园、集贸市场, 走进社区、敬老院, 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关注现实, 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学会调动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思、去感悟、去体验。

当学生觉得, 作文就是写真实的生活, 说自己想说的话, 就会对作文有一种亲近感, 就会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 相反的, 还会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同时, 学生也会更用心的去体验生活, 希望与别人一同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 作文不再是难以下笔, 学生就会文思泉涌。

总之, 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新发现、新感受、新见解, 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真谛。新课改下,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在鼓励学生多阅读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关注现实, 善于观察生活, 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真正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叩开习作之门。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本文从观察生活、角度选取、真实体验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学生熟悉的、真实的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激发习作灵感。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积累素材

参考文献

[1]朱亚芳.小学作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J].开心素质教育, 2014.9:15

作文素材积累 篇5

作文题目:

有人说,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 也有人说,你能走多远,天地就有多宽。1 关键词,理清关系

看多远:眼界(宽广)目光(长远)见识、视野开阔

舞台:人生成就(破开比喻)“只有…才”“因为…所以”

走多远:实践,脚踏实地

天地宽:人生境界开阔,功业伟大 准确表述关系

宽广眼界成就人生伟绩、登高方能望远、目光长远造就辉煌、脚踏实地方能成就璀璨人生

给你的作文拟一个贴切、观点明确的标题

3如何根据材料引出中心论点(1)有人说:“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的确,只有目光长远,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实现成功伟业。——《长远目光成就丰功伟业》(简单明了,开头破题、点题)(2)海子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的,“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人的眼界决定着生命的色彩与未来。——《眼界决定未来》(引用名言,印证材料,提出观点)

(3)流行歌曲唱“我要飞得更高,飞向广阔的未来”;而冰心也说“墙角的花儿,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由此可见,“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决定着人生的境界。——《眼界引领境界》(引用对比,综合到材料,提出观点)(4)当衣不蔽体汗如雨下的陈涉“辍耕之垄上”,谈起自己的远大志向而被庸人嘲笑时,陈涉放开眼光,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啊,“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决定人生的境界,只有像陈涉那样志存高远,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志当存高远》(运用举例,结合材料进行剖析,提出中心论点)(5)“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引领人的未来,指引我们树立远大的目标;“你能走多远,天地就有多宽”,只有目标坚定,用脚步丈量人生,才能成就丰功伟业。所以我们常说,既要抬头看天,也要低头赶路。因此,只有学会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异彩!——《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二者结合,求同存异,综合提出观点)你的开头怎么写?

4选择论据 标准:(1)真实(不要歪曲事实随意编造,不能写一看就不符合基本价值观的例子)

(2)准确(必须和论点相关,例子主要内涵不相似时要巧妙换角度剖析材料或舍弃)(3)典型(有说服力,有代表性,能够使人信服的,与观点高度密切相关的素材)

(4)新颖(在准确的基础上选择使用新颖的,有时代气息和代表性地材料)

注意使用理论论据来开头或者评论,使用理论论据来引领材料之间的过渡。

(一)“目光长远”的正面、反面的理论论据积累

(1)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得宠思辱、登山小鲁、井底之蛙、坐井观天、鼠目寸光、夜郎自大、目光如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竭泽而渔、杀鸡取卵(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求近功不安小就、“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放长线,钓大鱼”、“高灯照远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风物长宜放眼量”

(二)素材积累(1)莎士比亚:“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但自以为是天际空阔之至。” 来自教材的材料:一本《史记》给我们的材料宝库

(1)刘邦看到秦始皇的巡游仪仗,说:大丈夫当如此。(如何使用包装材料?)

开阔的眼界引领我们超越现实的狭隘,成就惊人的伟业。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帝王莫不具有开阔的眼界。面对秦始皇浩浩荡荡地仪仗,当时还不过是备受歧视的一介亭长,刘邦却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实则在心中早已立下鸿鹄之志,暗中奋发图强,最终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辅佐之下步步为营,登上君位,开创大汉帝国!正是因为他在一介布衣时能放开眼界,立志高远,才能引导着他不畏艰难,一步步登上辉煌的人生巅峰!由此可见,“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开阔的眼界引领我们超越现实的狭隘,不断攀援人生的新高度!

《 眼界决定人生的高度》

(2)项羽看到秦始皇巡游仪仗,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3)苏轼写出《教战守策》,告诫君王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4)《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第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陈涉“辍耕之垄上”,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别人对他的理想嗤之以鼻时,他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6)《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大鹏“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以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7)诸葛亮《隆中对》,身在草庐而知天下事,借助荆州弹丸之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8)《冯谖客孟尝君》“狡兔三窟”,到薛地烧掉债券,为孟尝君“买义”。

(9)《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目光长远,以大局为重,注重和廉颇关系的和谐,廉颇负荆请罪,最终实现“将相和”,保证了国家的安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无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0)《赵世家》赵武灵王目光长远,极力主张“胡服骑射”,使国家更加强大。成王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最终也被赵武灵王说服,以国家未来为重,支持改革。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2)《留侯论》张良最初目光短浅,“逞匹夫之勇”,后目光长远,顾全大局,学会忍耐,辅佐刘邦称王天下。刘邦称赞张良“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13)刘邦得天下后居安思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建国之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生产,抚恤百姓,整顿吏治,建立秩序,富国强兵,使久经战乱的国家逐渐恢复元气,才为大汉地繁荣与昌盛打下了长远发展的基础。相比之下,秦始皇目光短浅,眼界狭隘,建立政权之后驱逐宾客,焚书坑儒,实行严酷地刑法,苛厉的政治,使得百姓怨声载道,人民叫苦连天,最终使偌大功业毁于一旦,使秦朝成为短命王朝。

由此可见,只有目光长远,才能居安思危,作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决策,促使一个朝代生生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绵几百年。

来自社会热点的材料(1)马云(2)王健林(3)习近平(4)朱镕基(5)刘强东(6)老干妈(7)三鹿奶粉(8)褚时健

(9)“精准扶贫”

如何积累素材 篇6

眼下,同学们害怕写作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东西可写。那么,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积累写作素材呢?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在学校和家里,同学们都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学校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唱歌、看电视、听广播等,丰富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老师也特别注重让我们深入大自然,在阳光的沐浴下,感受外部世界,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体会美感。同学们每完成一项活动,不妨动笔写写日记,把生活点滴用文字记录下来,积累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大而全的写作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

作为老师,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同学们体验生活,培养同学积累材料和练笔的能力。例如,在今年庆祝“六一”前夕,我在与同学们交谈后发现,有的同学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决定举行一次“六一”应怎样庆祝的习作练习。果然不出所料:那些平常默默无闻的同学所写的文章,也写得很精彩,言辞中肯,感情强烈。由此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同学们的情感生活,因为这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同学们在各自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二、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同学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是专家们经过精心设计编撰而成的。比如说前一个单元是关于读书的文章,后一个单元选编的都是关于热爱家乡的文章,再后面一个单元就是描写军事题材的文章。每个单元后面都有读读写写、读读记记和日积月累等内容,里面是本单元学过的好词和需要拓展的课外知识。每一课的好词,每单元读读写写、读读记记和日积月累里面的内容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同学们可以把它专门写在积累本上,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一下,比如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说话,或选择其中的几个词写成一篇短文,因为口头表达同样重要。

三、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好作文的法宝之一。有的同学没有体会到阅读的好处,认为阅读和写作没关系。

我认为阅读对写作很有帮助,比如阅读可以增强语感,自然把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可以学到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同时,文中的材料也是实际生活的反映,在阅读中积累,是非常快捷的渠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俗语说明了一个道理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读一篇或几篇文章,并且做一个专门的读书记录本,记下读书的时间、题目或书名、读书收获。这也可以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来完成,这种方法的效果很好。

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篇7

学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写成什么文字。”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和习惯。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 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 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 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 内心不能表达, 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因此, 让学生学会习作的首要条件, 就是教给他们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 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 无论是古代的, 还是现代的, 无论是文学读物, 还是科普读物, 也无论是中国作品, 还是外国作品, 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 越广泛越好。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录本, 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 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 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作文教学要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 从生活中提取写作材料, 才有可能写出有思想有真实情感的文章。教会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 广泛积累, 多彩多姿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作文素材的丰富源泉, 让学生把他们自己做的、想的、玩的写出来, 就能帮助学生摆脱“无米之炊”的苦恼。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多了解社会, 多接触大自然, 组织参观、游览, 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 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 而且见多识广, 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所以, 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中要树立大语文观, 带领学生走向自然, 走向社会, 观察和体验生活, 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多读书、读好书, 获取间接经验, 积累语言。

积累创新素材 篇8

一、正确认识作文素材积累的深意

积累素材, 并不只是对字、词、句子的简单累积, 而是要充分理解字、词、句子背后的来龙去脉, 理解每个词语背后的典故, 只有这样才能在领会字面意思的同时, 把更深的意义融会到内心深处, 才能在更深层次上领会材料的“ 味道”, 才能在写作时正确运用材料。

比如, 在成语材料的积累上, 熟悉成语背后的故事才更有意义。 拿“ 开天辟地”这个成语来说, 字面上的解释是“ 前所未有的, 有史以来第一次的”, 这个解释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 生疏的, 也不会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地加以运用。 但如果能够将这个成语的由来讲清楚, 便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 有必要把这个成语的来历——“ 盘古开天”的故事讲给学生: 世界之初, 既没有天, 也没有地, 是一个完全分不开的一团混沌, 就像个巨大的蛋, 而盘古就孕育在这个蛋里。 过了好多年, 盘古逐渐长大, 他开始活动起来, 大蛋似的世界也逐渐分开了, 轻的、清的东西上升, 成为天; 重的、浊的东西下沉, 成为地。 起初, 天地离得很近, 随着盘古的成长, 天地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盘古用身体撑起了天与地, 天与地重新合到一起的可能性不再存在了, 他“ 开天辟地” 的事业成功了。 他死后, 呼出气的变成了风和云, 声音变成了雷电, 左眼变成了太阳, 右眼变成了月亮, 手足变成了大地, 身体变成了大山……通过这个故事, 积累的不仅仅是“ 开天辟地”一个成语, 学生更可以在这个故事里看到“ 奉献”“ 坚韧”“ 神奇”, 学习到“ 清浊”“ 混沌”等等。 积累的真正意义是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二、素材积累的方法

积累素材不能为了积累而积累, 更不能把“ 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当作掌握素材和运用素材的不二法则, 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他们积累素材的强烈意愿。

关于素材积累的方法, 许多教师给出了不少建议, 比如笔记法、联想法、摘要法、心得法等等。 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关键是要学会运用, 因此,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实践法。

所谓实践法, 就是把收集到的字、词、句、故事等作文素材通过实践运用加以深化这些素材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成为写作素质体系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只有在真正的写作实践中加以正确、合理的运用, 才能在头脑里建立起素材的概念, 不仅要“ 记得住”, 还要“ 用得对”“ 用得好”。 对于词, 可以通过造句加深理解, 如关于“ 看” 的词汇有“ 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瞭望”等等, 为了让学生区分不同“ 看”的意思, 在讲清楚这些词意思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造句, 加深对词的理解: ( 1) 我站在山顶, ( 俯瞰) 脚下树尖上飞过的小鸟, 真想和它们一起飞; ( 2) 我站在山顶, ( 眺望) 远方, 我的心仿佛也和轻巧的白云一起飘走了。 同样是“ 看”, 两个句子选的词是不一样的, 从高处向下看是“ 俯瞰”, 由近向远处看是“ 眺望”, 简单的选词造句练习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不同看的意义, 在将来的写作过程中也就会准确地加以运用。 因此, 实践的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有助于在认识、收集的基础实现对素材深层次的“ 二次加工”。 在教学实践中, 这种素材的积累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再结合其他积累方法, 并综合运用, 学生作文中的遣词造句、旁引博证就会比较准确、恰当。

三、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

素材积累, 首先要有获取素材的途径。 除了可以从课本中、课外阅读材料中、自然界中、生活中获取素材外, 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这个时代获取信息, 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 随着网络, 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 网络、移动网络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学生也必将接触、使用到网络; 另一方面, 方便、快捷、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 信息的查询、收集、利用首选的就是网络。 作文素材更多地来源于网络, 正在成为第一来源。 因此, 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网络知识, 以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积累作文素材。

当然, 通过网络积累作文素材必处理好两个问题: 一是对信息的甄别。 众所周知, 网络是开放的, 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共存, 在收集素材时就要擦亮眼睛, 学会辨别真伪, 分清好坏, 尽量从权威性的、口碑好的网站上下载素材; 二是防止无关信息的干扰。 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多彩, 查找信息时经常会有广告、游戏等信息弹出, 对于低龄的学生来说, 这些无关的信息有时充满了诱惑, 很有可能被吸引, 而忽略了对素材的查找。因此, 作为老师、家长应关注学生的上网行为, 经常加以引导, 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科学上网。

总之,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作为写好作文的基础工作, 只要树立正确的素材观, 掌握科学的素材积累方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材积累途径, 经过努力就一定能够成为素材的“ 富翁”, 作文的“ 高手”。

参考文献

[1]王军.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J].考试与招生, 2009 (3) :46-48.

[2]何嘉慧.厚积而薄发——初中生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及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6) :125.

[3]邱仁凤.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途径探析[J].语文学刊, 2013, (1) :11-13.

写作素材的积累研究 篇9

一、观察感悟,生活中挖掘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指出,“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流淌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大脑,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各种况味。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当我们成为有心人时,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写作素材。

(1)从广播电视中提炼。作文要创新,材料也应该注重时效性。而观看电视、聆听广播时能够把握住时下的热点话题,一些专业的分析又让我们对这些热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再者,广播电视内容的涉及面非常广,我们可以从新闻、科技、文学、艺术、人文科学(如音乐、绘画、建筑、雕塑、书法、篆刻、文物)等众多方面提炼素材,增长见识,等到写作时就不愁缺少材料了。

(2)从游山玩水中采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让我们领略到瑰丽壮美的自然之景、探寻到幽深玄妙的景观之趣,而这些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写作时的大好素材。试想,一个足不出户的人如何能写好状物摹景的文章?因此,如果条件与时间允许,多鼓励学生走出家门,去品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自然美景,多与名山大川亲密接触。

(3)从活动体验中感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教室里,沉浸在教科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活动,并适时地组织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在学雷锋活动日、清明节、国庆节等特殊的日子里,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劳动,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或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体验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这会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和收获。针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可让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或“新闻调查”等讨论,增强对问题的交流。

例如,五四青年节、元旦等节日开展庆祝活动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特长,组织策划,然后再要求他们记叙相关经过,相信会精彩得多。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常会引起人的思索,发人深省。要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生活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来积累素材。让他们走进生活,自我感受和思索。学生将自己的思索记录下来,就成了他们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发现是独一无二、是人无我有的,再经过深思细品,便可以写出好文章。

二、读写结合,积累中充实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丰富自己的词句积累,并运用于以后的写作之中。学生可以选取适合自己阅读的各种书籍,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 不论是诗歌、小说还是寓言、散文,不论是课内的文本还是课外的报刊,只要他们能够在阅读后进行积淀,从名著中得到熏陶,那么对他们的写作素材的充实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阅读不光是读的过程,还要思考和记录。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好笔记,可以让他们将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语段、名人名言等精彩部分进行分类摘抄;或者在读完大部头的书籍后将其进行内容的缩写,用自己的语言将情节复述出来;再或者是阅读完毕后写出自己的感想或心得体会。

除了读书笔记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鼓励学生写日记时做到真实记录、持之以恒、内容多样、把握要点来进行,相信通过他们反复的练习,必能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真正做到“积跬步”“至千里”。

写作素材积累浅谈 篇10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用在写作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大部分学生一提作文就怵头, 不是挠头皮就是皱眉头, 大叹无事可写!甚至喊出了口号:“写作难, 写作难, 难于上青天!”笔者分析,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写作素材而造成的!没有素材, 再优秀的作家也会“巧妇难为”,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初中生应当怎样积累写作素材的问题。

一、勤于观察, 乐于观察, 善于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 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 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

生活每天都在继续, 但又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例如, 爸爸工作不顺利, 表情、动作不同往日;平日粗心的妈妈担心丈夫, 婉言开导, 眉宇之间满是爱意;调皮的妹妹年幼无知, 却也撒娇献吻讨爸爸欢心……一件小事, 便可引发一系列的变化, 这些需要观察!又如, 车子破胎了, 推着车子去修, 路上同学怎么看你?推到修车子的地方, 修车师傅怎样补胎?他有着怎样的一双手?脸庞是饱经沧桑, 还是饱满红润?与人相处, 总会发现一些微妙的不同, 这也需要观察!观察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勤于观察, 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乐于观察, 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善于观察, 是一种必备的优良品质!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生活就会“为我所用”。写作就会变得游刃有余。

二、动笔动手, 聚沙成塔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 睁大双眼总能看到精彩。那么, 是不是观察了, 就可以下笔千言呢?非也。观察之余, 必须学会动笔动手积累。

1. 记录生活点滴。

观察到的事情、体会到的心情、不想倾诉的秘密都是我们生命中的精华, 不妨把它记下来, 写成一则则属于自己的日记!这样, 日积月累, 我们不仅在写日记的过程得到了良好的自我锤炼, 对生活多了感悟、对世界多了探究, 还在写日记的过程中积累了素材。而这些素材, 就是将来写作的“后备力量”, 用它们来充实写作的内容, 既真实又鲜活, 一定可以使作文更精彩。

2. 采撷精美语句。

在我们写作的素材中, 有一个很大的资源宝库, 那就是名家名篇以及精彩片段。

读一篇上乘之作, 总会发现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或者段落:“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 天空开始撒播新的生命种子———雪。似鹅毛飘飘洒洒, 似仙女翩翩起舞……拥有一片明洁的心, 绿原属于你;拥有一双聪慧的眼, 绿原属于你;拥有一双跋涉的脚板, 绿原属于你!”“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寻梦亦是寻自己, 用真诚, 用信念, 用智慧, 用奋斗, 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梦便能实现。”这些文字令人感觉耳目一新, 爱不释手。把它摘抄下来, 放在自己的“宝库”里, 时时把玩品味, 偶尔用来借鉴、模仿, 都会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多了乐趣, 少了烦恼, 写作也就变得轻松多了。

此外, 咱们的文学宝库里, 还有一类资源也需要摘抄积累, 那就是俗语、谚语、歇后语、成语、标语、广告语等。这些生活化的文字灵动而幽默, 简洁而富于哲理, 往往可以为我们的写作增光添彩, 应当用一个专门的本子, 用来分类整理、积累。

上一篇:预防性维护下一篇:健康评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