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成长中的自己随笔

2024-04-29

致成长中的自己随笔(通用14篇)

篇1:致成长中的自己随笔

致迷茫中的自己-生活随笔

时间这种东西好像永远被赋予了一种魔力,当你做一些实质性并具有意义的事,你会发现它像蜗牛在旅行一样,前进却很是缓慢;而如果敞开心胸做喜欢的事,又不得不感叹它就这样悄然而逝。

在颓了一星期之后,终于不能再忍受自己一无是处的躺尸床上看小说直至闭眼睡觉的前一秒。因为仅仅一时心里上的满足,第二天又对前一日碌碌无为而感到恼火和羞愧。于是,下定决心不再这样,转眼又捧着手机美滋滋的乐。我再也不想回到曾经这样的生活。

还是刚刚入学的大一。在经历过地狱般磨练的高三后,可以走入一个心心念的大学,心情复杂而激动。因为再也不会有人因你上课说话、看小说、睡觉、玩手机而点名批评你,也不必担心熟睡中有人会推醒你除非刚好下课,还没有父母的看管,可以通宵游戏、唱歌,不担心第二天有没有课于是那些日子过的轻松。周末也常常一觉到中午,和室友叫外卖,一天两顿,为此还在窃喜可以省下一顿饭钱。偶尔逃课出去玩耍,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自由、无拘束。再者,寝室里落地生根,躺着床上发霉。偶尔感到忙碌,一天下来却不知在忙什么。

那时的自己是迷茫的,不知道做什么,也什么都不想做,更不要提什么梦想。一段日子里,我都在想究竟是为什么上大学。上了大学,连梦想都不见了。儿时的我虽然没有定性,却曾想过长大后要做什么,大学前的我目标很明确只是上大学,而现在,难道只是过一天,算一天,拿着父母辛苦的钱,去玩乐?

我彻底迷茫了,直到分工作室的前一阵,我还在跟着大多数人的步调,随波逐流。大二,重分了寝室和工作室。

我是一名美术生,中等家庭,大三。

我想摆脱颓废的自己。首先从早起开始,即便是放假我也不允许自己睡到太阳晒屁股。每天都可以去食堂吃早饭的日子倒也是心满意足。只要天不冷晚饭后都要去足球场小跑两圈,不至于太疲惫。没课的日子去图书馆坐上整整一个下午,看书或者做题,又或者去画室画画。每天抽空写上一两页字帖来弥补儿时不认真练字的错误。

对于一个身在插画工作室的我来说每天都是很轻松的只是因为课很是,这样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来提升自己。前一阵一直都想代画接任务,真的和更加专业的人一起讨论后才发现原来我所知道的连皮毛都赶不上,于是更加努力,而不再是那个只会空想而不行的自己。

最近在读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有这样一句当你竭尽全力,上帝自会主持公道。一时心头涌入万千感慨,原来的我一直都认为一切都没问题。但不付出行动,终归一事无成,就好像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

或许,现在的我还未曾摆脱迷茫的自己,至少我知道要学着自律,勇于实践,因为我有了向往,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并且下定了决心一路向前,不一定越走越远,只愿越走越好。

篇2:致成长中的自己随笔

成长吧!理想中的自己是乐观向上的。

饮一杯苦酒,回想:自己已被贬到外地做官23年了。我——刘禹锡,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一个心系百姓的清官,却一再被贬谪,唉!23年了!23年了!难道我想要济世安民有错吗?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挠我,让我一次比一次难熬!在扬州,白居易在洒席上把箸击盘,为我吟诗一首“……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员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想不到还能他乡遇故交,我还是慷慨陈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为回敬,同时也表达一下我的旷达的胸怀!缓和了酒席上沉郁的气氛。是啊!我们都要面对现实,一切向前看。

成长吧!理想中的自己是文静优雅的。

写一首小诗,涤荡着感恩的心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冰心,一个人如其名的普通作家,一个千万儿女的代表。诗篇中虽寥寥几字,却字字吐真情——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我深情颂赞着母爱,希望每一个浸润在母爱里的孩子都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文学,多么文静优雅的方式,我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的思想,拿着笔,在林中漫步、写作,每一种生命都会带给我创作的灵感。

成长吧!理想中的自己是沉着冷静的。

乘一支战船,在海上驶过,海浪层层翻滚,雪白的浪花激荡着心灵。我——文天祥,一个身材魁梧的臣子,一个宁死不屈的代表。当我被元军所俘,为了不受耻辱,服二两冰片自杀,未死,又大骂张弘正,求速死。男子汉大丈夫,我死不足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早就准备着为国献身。所以面对敌人,我是毫不动摇,大气凛然、沉着冷静是我一向的态度。

篇3:致成长中的自己随笔

曾经迷失的岁月

我曾经很苦恼,苦恼我的教学热情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低落之间的巨大反差。偶然间,我听到一个毕业的学生说:“我们李老师非常强势,他的课不听都不可以的。我的成绩就是这样逼出来的。”我曾经也在不同届学生中做过对于学科兴趣的调查(非我亲自出面),体育、电脑两门学科永远都排在前两位,而我任教的语文学科则在后三位徘徊。细问学生,为什么我的语文学科有时会排在数学与英语学科之前,孩子们直白地说:“你还好了,上课还比较幽默!”看来是我自身的缘故,而非学科课程的缘故。我是该笑还是该哭?总之,这一切,都让我苦恼不已。

我曾经很颓丧。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自认为对于教学的追求就是这样了,我已经可以上很好的课了,我可以让不少孩子在我的“逼迫”下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还可以不用备课就能轻松上课,当然我还可以偶尔“生成”几节令人拍案叫绝的课。可能更主要的是自认为职称、荣誉已经到了瓶颈。对于教学,我的热情在丧失,似乎将精力开始寄情于别的地方,比如山地自行车、旅游,等等。

我曾经很困惑。我离退休的那一天还有整整20年, 我是一个不懂变通似乎还有一些偏执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自如地在行政管理的大路上前行的。下来这20年我就要面对这样一成不变的环境,做最后职业生涯的“冲刺”吗?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足够的耐心与热情投入到作为职业的“教师工作”。每当一想起这些,我就困惑不已。

我曾经彷徨与不安,但似有不甘心。那个时间,纠结缠绕心间,让整个人都困顿不已。上班仍然在继续,课继续在进行,但人似乎做一点点事情都不是很情愿,很乐意,时不时地还抱怨着这个那个,动不动还发点小脾气。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都不满意,每次做完一件事,寄希望领导的不是他们的表扬,而是祈祷他们不要批评就好。

这一切都发生在2009年的那个夏天之前。

千岛湖的觉醒

2009年5月的一天,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因为学校要进行关于儿童阅读的课题,作为语文科组长的我必须要跟进这个事情,现在有个机会可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学校决定派我去参加这次活动。听到这番话,我急切地询问去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去。当校长告诉我,是千岛湖,暑假进行,要待十天时,我不由得窃喜万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出去游玩的机会呀!不由得对校长千恩万谢,同时表态说着“请校长放心,我一定将这个课题做好”等等。那天之后,“千岛湖”“暑假”“十天”这些字眼时时充斥着我的头脑,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呀,可以借机游玩一番浙江,可以品品浙江的美食,可以再次赏玩西湖,可以……总之,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次非常令人难忘、令人愉快的“学习”(请允许我这里在“学习”上面加上引号)之旅,不过后来也证明这真的是一次令人难忘、令人愉快的学习(请允许我这里在“学习”上面不加引号)之旅。

“各位老师,我们即将开始魔鬼训练……”宋旭在手机上的留言让行前的我几乎要笑出声来。魔鬼训练?教师的研习= 魔鬼训练?

可是,当这段研习营的经历真正开始时,我却听到了这些话语。

“我们的人到齐了吗?我要开始了,我估计我的时间不够……”第一届千岛湖儿童研习营实作导师之一、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李玉贵老师的话有点意思。没有必要这样认真吧?我们是来研习的,是来研习的!是来研究学习的。

“台湾的孩子让我们感觉有点笨笨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上就是……”李玉贵老师的角度有点意思。

“在台湾我的学校里,我一般是这样做的,因为我有一段时间是教7个班……”7个班?语文?一种震惊油然而生,一种疑问也油然而起。

咦?怎么这位老师的课件中有这么多孩子上课的照片?难道———“我有个习惯,总喜欢把孩子们的点滴都拍下来。”

这是怎样的一个老师?好奇心促使我仔细地聆听着她说的每句话。

“玉贵老师,你们组怎么还没有下课?5点30分是晚餐时间了!”当时任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第一届千岛湖儿童研习营课程设计者之一的赵镜中教授的身影在门口出现时,我才意识到已经是5点多了。2点开始上课,现在已过去了3个多小时?我怎么没有想到去抽支烟?3个多小时没有去抽烟?奇迹呀!

这样的老师,很有意思,很有特点,怎么回事呢?再看看自己的记录本,不可思议,说句实在话,我这么多年都没有写过这么多字了。

以后的日子中,我也如孩子般盼望着下午的小组研修。

“单元主题设计”“问题的创设原则与实作“”讨论的设计“”儿童读本的尝试”,一堂堂课丰富而紧张,我完全被玉贵老师的教学魅力所征服。

不知不觉中,我开始喜欢跟她交换意见和想法,喜欢倾听她的教育故事。我知道了她每天早上要跑2000米,晚上要跑4000米;我知道了她利用暑假要骑单车环游台湾;我还知道了她每节课都要用DV拍下自己上课的实况,用相机拍下孩子的点滴表情和表现;我更知道她每天晚上在家人休息后都会把自己的录像再看一遍,认真地写反思。

一件小小的事情让我更加震惊。我们小组的倪老师悄悄告诉我们:玉贵老师一个晚上最多只睡两个小时,还是趴在桌子上睡的,因为她要根据我们的实作情况临时改变自己上课的教案。

而随后知道的消息更让我吃惊,玉贵老师在千岛湖的7天里,睡眠时间总共加起来也不超过24小时。震惊!震撼!已经实在想不出来到底还有什么词语可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我不禁反问自己能做到吗?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有过几个一天才睡不到4个小时?什么时候有过连续这么长时间的拼命工作?为什么自己的研究一直没有进展?

突然间,我感觉自己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东西,似乎先前的颓废、随意的心情一扫而空,似乎重新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似乎明白了自己该如何去做,似乎自己的专业成长有源源不尽的动力。总之,我瞬间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获得了很多。

做了玉贵老师短短7天的学生后,我明白了:她的动力来源于对学生需求的深切关怀,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注。不管是对待她在台湾的学生,还是对待我们这些临时的学生,她都是如此。

回到深圳,我细细阅读着玉贵老师留给我的一些她的文章。我不禁更为她深深地折服:她的关注点始终在学生身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案。不同的班有着不同的教案。她的教案基本上每篇都有30多页A4纸。她的论文出发点始终放在对学生学情的研究上“: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想怎么学?“”学生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该如何克服?“”学生为什么对某类文章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原因何在?”这些都是她的研究方向。细看她的教案,都是形成性的教案,也就是她的教案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了明显的调整,同时她的反思体现在教案的每一个环节。

从玉贵老师身上,我不得不这样来反思自己的专业化成长。1.我也要有热情,我也要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我曾不止一次地跟玉贵老师细聊,我从中感受到了她瘦小的身体里迸发出来的那种对教研的激情。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我没有她那种激情,不知道是生活太舒适还是自己太消极,总之在热情上我与其差距实在太大。2.我应有勤奋、执着思考的精神作支撑。玉贵老师的天赋是不是一定就比我好?是不是她的悟性一定就比我强?也许是我和她接触的时间还不算长,在短短的7天里我是没有看出来她有过人的天赋和悟性,反而我总是听到她说这样的话“:我有很多好的教案和很多好的电子版的儿童故事,你们要想要,必须跟我交换,一个教案换一个教案,一个故事换一个故事,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教案和故事都是在别人看电视剧的时候我自己敲出来的。”要不就是说“:绘本那么贵,我不可能让孩子们每次都去买那么贵的书,那怎么办?我就把书从图书馆借回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如此勤奋可见一斑。我们的教师,包括我自己,有几人可以如此长期地做到?3.我应科学地分析和看待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玉贵老师给我的文章我可以明确看到,她的文章没有着眼于什么大问题,都是一些小发现、小问题,从而再延伸开来,做一番深入而科学的研究。比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她就从孩子的不喜欢发现展开研究,从而丰富了课文的教学。

总之,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动力从千岛湖之行后就一直洋溢在我的身上,回头再审视自己的教学的时候,我不得不说,自己需要认真审视的地方太多了。我从这次研习营开始觉醒了。

“探访”的启示

每年的寒暑假前总有那么几天我特别繁忙,因为总有我教过的孩子回到学校来看我。美其名曰“探访”,其实他们就是想回到曾经待过的母校,回忆曾经学习过的岁月。

可是我每次差不多都是让孩子们尽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他们需要找寻的他们曾经留下来的痕迹,现在几乎“无迹可寻”。就算有孩子曾经在某张课桌或者某面墙壁上留下的“到此一学”,都在每年学校的假期维修中消失殆尽。每次跟孩子们见面,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走廊,客套地询问着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我无法呈现出孩子们曾经生活的痕迹,没能让孩子们找寻到他们自己曾在这里学习的“足迹”。我总是引以为憾,很尴尬地安慰着他们。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给他们的学习生活留下些什么呢?

如果有这么一间教室,可以将这些“足迹”,甚至是“痕迹”留下,对于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的孩子,那是多么弥足珍贵的呀!而我或许也就没有了那些尴尬、那些遗憾了。

每当新接一批学生的时候,我总是跟孩子们细数着我历届学生的光荣传统,但是即便我口吐莲花,也不能将他们带入到曾经的情境中去。我只能将在历届学生身上发生过的事情反复地讲述着。学生们很迷茫,为什么老师总是说他的前几届学生如何如何呢?我更郁闷,为什么我说了这么多,孩子们还是不明白呢?

“专有化”与“传承功能”总是难以让我释怀,为什么不能有这样一个场景?为什么不能拥有一间属于我自己的教室呢?

学校,教室,是孩子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作为一个不停成长的自然人,孩子总是在不断犯错的历程中逐步成长。因为孩子的“不断犯错”,所以他们在我们成年人的眼里总是不顺眼,总是不乐意,总想说教一番。我希望自己能够建立一个让孩子感觉舒服、更感觉安全的环境。在这里,孩子们能够得到能力的锻炼,能够获得安全感,能够得到包容,最主要的是能够从从容容、大大方方地犯他们这个阶段该犯的错误。

我的困惑,千岛湖研习营的启示,往届学生的“探访”,“专有化“”传承”以及“大大方方的犯错者”的冲突纠缠,这一切促使我必须要有一间特色鲜明的教室。我认为“,阅读”如呼吸般自然,可以代替空洞的说教,权且建这样一间以“阅读”为媒介的教室吧。

我希望阅读教室是在对常规教室的硬件改造基础上,以开发配套“阅读课程”为目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室实体与课程开发的综合体。

2012年9月,阅读教室得以在园岭小学开始它的历程。我的幸福教育历程也就此起航,那不堪的纠结与困惑以及尴尬的生活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历史。

篇4:致自己-随笔日志

亲爱的自己,祝你生日快乐,虽然已经是三张出头的人,已经站到了中年妇女的队伍,但希望那颗有梦的心永远年轻,此时,体会了时间真的如梭这句话,一年又一年,一秋又一秋就这样一日没一日的活着,岁月这把无情的刀已在身心刻满了沧桑。

真的不再年轻了,去商场买衣服,转了一大圈,竟然一件也没有能看上眼的,接受不了那种奇装异服和鲜艳的颜色。坐公交车时,会有人叫自己阿姨,转过头去发现那人至少有二十好几,当时真想问,我真的有那么老吗?每次经过化妆品柜台时,售货小姐都会说,你应该补补水了,毛孔好大啊,要坚持用眼霜,眼睛的皮肤有点松弛了,你看你看,是不是没有擦隔离霜啊,经常用电脑一定要记得每天擦啊,哎呀,怎么开始长斑了,精华没用吧,像你这种年纪用淡斑效果比较好多吧。想当初,姐年轻时,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说,你的皮肤好好啊,就像那熟透的水蜜桃,你用的是啥擦脸的,我说,啥都不用,就宝宝霜别人还不信,现在,为了遮住脸上的斑斑点点,每天要早起二十分钟。

时光越老,人心越淡,当走过了青涩的童年,渡过彷徨的青春,才明白人生不会似小说电影一般都有完美的结局,所以不能处处尽善尽美,三十几岁的年纪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人都害怕寂寞,可是现在却觉得寂寞是一份难得的`安静,可以整个下午就窝在沙发上啥事不做,面对不喜欢的人和事时也能微笑面对,面对争吵就当是一阵风从耳边刮过,害怕喧嚣,却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三十几岁的女人,扮演了很多种的角色,女儿,媳妇,老婆 ,老妈,她能记住家里每个人的生日,自己的生日却经常忽略,不是不记得,而是每次生日都是她一人在哪里忙碌,亲朋好友的一句生日快乐让她感觉自己又老了一岁,最后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局外人一般落寞。

女人骨子里都是有小女人情结的,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于矫情了,听到一首歌,一句歌词,看到一段话,甚至是一部电影,也会神伤,暗暗流泪,觉得那就是为我而作。常常觉得自己是不是就是书中所谓的那薄命红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知是自己太容易受伤,还是这世界就是个无赖,有时会有想逃离的想法,现实还在继续,渐渐学会了恒静无言,只希望在天地之间需找一份安稳,守候家人的健康。

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苦难日,生日来到了,先感谢自己的妈妈,谢谢她给予了我生命,让我有机会看到这个世界,感谢父亲,谢谢他的善良传承于我,感谢丈夫,给我一个温馨的家,感谢孩子,让我有机会体会做母亲的幸福,还要感谢所有的朋友,谢谢你们一路的相伴。

走过了三十二过春秋,有过悲喜交加,也有过生离死别,有过期待,反之也有失望,退去了少女的娇羞,却换来了一份少有的成熟,谈不上优雅,至少还有从容,虽然没有了朝气,但却有了一份沉稳,这一生,固然做不了贵妇,但绝不会做个怨妇。

篇5:致迷茫的自己随笔

30岁,一条连衣裙,一身职业装,一双牛皮鞋,有了面具,却笑得很不知所以。

一个青春,十年光阴;

一个念头,瞬息万变。

在青春期的日子里:

谁没有过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情壮志;

谁没有过不撞南墙头不回的铁胆雄心;

谁没有谈过几场没有结果的纯粹恋爱;

谁没有过抗争父母、欺骗老师的`旧桥段;

谁没有过初进社会被呼来唤去的经历;

……

经历过青春,你会发现:

觉得美好就对了,那是这个年龄的特有时光。

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

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给你长大的机会。

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让你发现光芒的机会。

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知道谁是你的贵人。

所以,在青春期的日子里,有快乐;也有悲伤,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因为:

我们都一样,正处于期盼未来,挣脱过去,拼搏现实的样子。有狼狈,会潇洒,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变动,不怕转机,不怕突然……

篇6:致自己杂文随笔(最终版)

二十五岁的我,外表还是普普通通。但每次出门前会简单捯饬捯饬自己了,也在学习简单的服装搭配,也许还是跟不上潮流的步伐,却渐渐明白什么样的穿衣方式最适合自己。

二十五岁的我,生活逐渐发生改变,放假后,除了和固定的朋友来往,基本上宅在家里。夜店之类的不知何时已离我远去。

二十五岁的我,依然是单身。尽管家人耳提面命很多次,却始终不愿将就。对爱于情,还是抱有一丝幻想。

二十五岁的我,不再横冲直撞,鲁莽行事,慢慢变得成熟稳重,也渐渐明白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

二十五岁的我,还是喜欢看言情小说,只是对书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发展以及作者的文笔越来越挑剔。

二十五岁的我,对于未来的发展,已有简单的规划。只是婚姻,依旧迷茫。

二十五岁的我,放下了执念,懂得了珍惜。

……

篇7:致成长中的自己随笔

的确, 凯丽说得很对, 要先爱自己, 才谈得上其他的爱, 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复存在了, 哪还有什么爱可言?

在“三生教育”走进课堂的今天,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显得尤为重要。云南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在“三生教育”教材中郑重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请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然而, 认真审视我们的教育, 如今大学生自杀, 中小学生寻短见已不再是危言耸听的新闻。笔者即听说某中学的游泳馆里每到高考分数公布后便会有一两个学生去那儿寻死。也曾有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受父母重男轻女陈腐思想的压抑, 便产生了跳大桥的念头……这种对自己对家人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为什么屡屡发生?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变得微不足道?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活着, 究竟是为了什么?活着, 究竟有什么价值?人这一辈子难道只是为他人而活着?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为自己, 为未来, 为幸福而自在地活着?

爱自己, 让自己好好地活着, 才谈得上对国家对社会做奉献;爱自己, 让自己健康地活着, 我们才能实实在在地去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爱自己, 让自己幸福地活着, 才能更好地体现活着的意义。

这让我想到功夫大师李小龙, 如果他能在犯病初期就及时诊治, 与医生、家人很好地配合治疗, 他何至于过早地离开我们, “这位打不倒的神”活到现在不是多好, 活到现在他的人生岂不是更完美!我们在为他顿足捶胸而惋惜的同时, 不禁想到———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每个人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我们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保持一颗平常心, 善待自己, 让自己好好活着。就说我们这些为人师者, 在“三生教育”中, 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教育自己, 珍爱生命。教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然而我们好多教师才40岁上下就收到了“衰弱发来的信息”:记忆力减退、头发花白、听力减弱、腰酸背痛腿抽筋……再过几年岂不是要拄着拐杖颤巍巍上讲台了?

其实, 我真不希望如此。我只希望我们每位教师牢牢记住凯丽小姐说的话:爱了自己, 才能爱这个世界。我们做教师的要在“三生教育”中言传身教, 放松自己的心情, 让自己心中充满阳光, 让自己像春天的小草一样充满朝气与活力, 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这样, 在我们的带动下, 那些迷茫的孩子们说不准会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中也学会珍爱自己。

篇8:致少年时成长随笔

若是在不久前,你问我,我的偶像是谁,我能够在几秒钟内回答你。但如果是现在,或许我得先仔细思考思考。

曾经,我也是xx组合的狂热粉丝。

那时候,第一次见到她们,是在公交的巴士TV上。那时候,画面上的她们,面庞虽然还很稚嫩,可是歌声却瞬间打动人心,我激动地紧紧抓住扶手,死死地盯住画面,耳边回荡着的,是她们的歌声。直到画面转成了广告,直到我下了车,依旧念念不忘,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不知道她们是谁。

她们再一次出现在我的关注点,是在一个闲聊的午后。那天正好是中午的午睡前,不知怎么的,大家分别躺在各自的床上,忽然的,就聊起来了一个关于几个小孩唱着歌的视频,大家说她们长的好可爱,好想知道她们是谁。于是大家纷纷拿出手机开始查询,舍长首先查到的,通过微博,于是我们大家挤到她那儿一起看。

我回到我自己的床位上,开始了自己的关键词搜索,从此,一关注就是那么两年。

我下载了好几个她们自己的音乐视频,是好几个年龄阶段的。其中一个记得特别清楚,几个人都是一样的发型,在KTV 包厢里认真的唱着一首别人的歌曲,年龄虽小,却拥有着出色的音色,声线极致地还原到了原唱的感觉。当时很惊讶,也很好奇。于是,我又点开了另一个视频……刚开始的她们,仅仅只是翻唱别人的.歌,却演绎出了本不属于她们这个年纪的精彩。

再后来,她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有了一个完整的乐队。小小年纪的人,却已经开始初现明星的风采。

我一直默默关注着,一点一滴。可是繁忙的课程开始渐渐增多,我的空闲时间也就逐渐被无尽的学习占据。就在某个我不知道的时刻里,她们忽然一夕成名了。

我的第一反映是惊讶,接着为她们好不容易的努力成果而欣喜。之后,她们的专属作品开始变得多了,关注她们的人也多了起来。可是,看着后来的视频,心里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再没看见她们的乐队。她们也不再是当年只需要好好唱歌的她们了。

她们还在成长,但我却不复当年。

篇9:心情随笔:致亲爱的自己

韶华虽逝,但收获颇多。过去了一年多的高中生活,有酸 有甜 有苦 有辣。

当昨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了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 ,发现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被时间推着往前走,才后知后觉,原来我们昔日的幼稚早已褪尽,而我们在真实的成长,变成了另一个自己,一个成熟的自己。

首昔日幕幕,毫无掩饰的大笑早已成为过眼烟云,天真烂漫的笑声也成为可望不可即的梦。那是一个没有城府的交流天地,自由,快乐构成了生活的主旋律;那是一个没有瑕疵的回忆,纯净,洁白构成了小小世界的主色调;那更是一个没有烦恼的空间,保护,关爱构成了成长旅途的主屏障,现在这些皆以成为易碎的泡沫,只留下点点滴滴的痕迹,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痕迹。亲爱的自己,不应抓住回忆不放,断了线的风筝,只能让它飞,放过它,更是放过自己,放过它,更能无所顾忌的前进。

视现在种种,岁月这无形的光环慢慢剥掉爱的光环,成为一地晶莹的玻璃碎片。变得现实,变得真实,变得复杂,变得掩饰。曾经天真的.以为自己很好,原来也不过是愚蠢的自欺欺人而已;曾经天真的以为自己一帆风顺,原来也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幼稚想法而已;曾经的天真以为,昔日的感觉会一直下去,原来也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做了太多太多的悔事,没有慎思慎行,轻易的去答应一件事,一个人,从而伤害到了每个人。呵呵 ,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有再也回不去,是的,再也回不去了。那般的单纯简单从我手中溜走,拥有时却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珍惜亦没有什么意义。两年前的一别,各自搭上的人生的列车,平行而过,注定没有交点,却执着的行驶在同一条轨道,直至相撞,车毁,人亡。

时间过得这样快,樱花散尽,蔷薇盛开,栀子谢幕,初荷绽放,转眼,我们的人生就这样不疾不徐的走远了。

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离家太久,家的温暖令我心驰神往;父母的聒噪唠叨让我倍感温馨。平平淡淡是福,快快乐乐是幸,在平淡与简单中我感受到了家的真滴与爱的伟大;在思念与怀念中我尝到了爱的滋味,那般甜,那般舒服;越走越长的是远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越走越深的是亲情。是亲情让我在孤独时感受到了温暖,在委屈时明白了忍耐,在失败时重新找回了动力,在迷途时摸清了方向!!亲情犹如一把斜背着的吉他,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我爱你,爸妈!!

我 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虽说分个两地,距离千里,但缕缕问候 ,丝丝关心并未间断。友情如水,淡而长远;友情如茶,香而清纯;友情如酒,浓而热烈。感谢我昔日的朋友,是你们陪我度过了那段黄金岁月,是你们让我知道了关心和理解,是你们让我在失败前毫不退缩;感谢我现在的朋友,虽然相识不长,但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是你们,在我坚持不下去时让我有了希望,是你们在我彷徨是指明了方向,是你们在我郁闷时开导我,帮助我,我不胜感激。亲爱的自己珍惜吧,相遇是缘,相识是缘,一切皆来之不易。从一班到一个学校到一个市,途中的聚聚散散,分分离离,只会让我更加珍惜,珍惜那段属于我们一起的时间。即使,或许,今后种种注定了分离,但属于我们的回忆永存于脑海中,不弃不离!

篇10:致那个曾经傻傻的自己的杂文随笔

来简书一个多月了,最初满怀憧憬的幻想自己的未来:从此以后可以一个人就这么静静的生活,每天坐在书桌前,一只笔、一本书、一本本子、一台电脑,不用受人拘束,靠写作来赚取生活费。于是满怀信心地下笔写文章,纸上写好之后,再边修改边录入电脑。记得,第一次写完文章以后那可是都要发朋友看,总想说以后可以开始写作之路了,总希望得到别人更多的鼓励。第一次一篇文章被几个地方收录以后,还要把截图发朋友圈,我想说明什么呢?自此以后,更是每写一篇文章就广发朋友圈和QQ空间,还随时观察阅读量。

现在回想,自己曾经是多么傻,多么天真!仅凭朋友圈和QQ空间的那点阅读量能说明什么呢?我的文章也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哪怕收获几个赞,就能说明什么呢?我的.写作技能也不会得到任何提升。还比不上简友一个中肯的评价,哪怕是指出我文章的不足之处,这才是我的最大收获,才是我进步的希望。

于是一个多月后的今天,我开始大彻大悟,此后的文章再也不会转发朋友圈和QQ空间了。有些文章只是抒发我当时的真情实感,别人阅读以后不会有任何收益的,我就收进了私秘文章,而不会跟之前一样觉得这个是自己的心血之作,要天下人皆知。渐渐地,我私秘文章里的数量多起来了。

或许现在的我在写作这条路上依然还是那么稚嫩,在别人眼中还是那么天真,但是于我自己而言,心里路程上却已经迈进了一大步了。自从开始在简书上写文章以后,我会习惯性把空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做到多阅读。日常生活中能尽量细心观察生活,有时候路人之间的一句感慨也能让我浮想联翩。别人的欲语还说,也能让我有题材可写,哪怕是一个淡淡的眼神变化,我也会去寻找关联。同时,每天尽量动手写作,哪怕是没有灵感只能写出一篇简短的文章,语言组织能力和文章组织架构能力总是会得到提升。

写作的路上总是寂寞的,但是却根本不需要不相关的人来围观,我们不需要那种热闹。我们需要的是静下心灵,书写一些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释放的东西,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宁静。很多时候总觉得有千言万语要说,那就及时记录下来组织成文章吧,有些时候过了这一刻留下来就是压抑的生活了。让心灵放空,特别是当感觉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多时候又不能找人随意倾诉的时候,写作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让你毫无保留的写下你的状态,而不怕会被人窥视,成为他日别人攻击你的一种利器。

篇11:致成长一岁的自己的散文

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我总盼望着20岁的到来。当20好几了,我却又想回到懵懂无知的10几岁,还是天真无邪什么都不知道的好。

你不会强迫自己去接受晦暗现实的层面,直击要害你的三观,使你好长一段时间消化不良,难受了你还得咽下一颗健胃消食片,使肠胃蠕动,增加胃动力。

我额娘从小教导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不慎将全军覆没。

所以我不喜欢交不三不四的人群,能够跟我做朋友的一般都跟我二,傻里傻气,一个劲的爱笑,却不失严肃。我的原则很简单:不喜欢你就不搭理你,懒得和不喜欢的人推杯换盏假惺惺地交心。

本来活着有够呛了,为毛还要戴着面具戏弄真实的自己。

心善但不代表没有底线,从前我不谙世事不会看人,认死理,你当初待我好我铭记不忘,心大到即使对方对你捅了个大篓子,我仍两肋插刀,在所不辞,拔刀相助,勇猛精进。

拿额娘的`话来说,我就是一个大水鱼,易骗易上钩。

但鱼也有翻身的时候,那必是完美跳跃。

这一年是我成长越渐越成熟时其,我懂得反击作战,遵循额娘教导战战兢兢地直面反击。

前一段时间我跟一位认识十多年的挚友毅然断绝来往,10多年才看清一个人,如此后知后觉,替自己感到悲哀。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想一一诉说。十点读书的一篇文章《三观不合的人,无法做朋友》,文章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什么叫三观不合?

我喜欢穿着正装优雅地坐在咖啡馆喝咖啡,而你钟爱坐在路边摊嚼着大蒜,这不叫三观不合。

但是你硬说我喝咖啡是做作,非说自己嚼大蒜才叫活得自在,这才是真正的三观不合。

三观并不是要求完全一样,而是能够求同存异,你跟我虽然不一样,但是我能尊重并包容你的与众不同。

你喜欢吃路边麻辣烫,我喜欢去精致的西餐厅,但是我能理解并接受你的爱好,也愿意和你一起去吃路边摊,这就是求同存异。

借用大冰的话:情义这东西,携手同行一程容易,难的是来日方长。

篇12:致成长中的自己随笔

太多的期待和转换,让我们的校园这几天很热闹,也很不平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似乎是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你跟着发展趋势的脚步,在这个新的时代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现在身边的同学们,都怀揣着梦想,沉浸在学习的繁忙和琐碎中。能和这样一群少年一起共度高中的岁月,我感到很幸运,更期待着跟他们一起成长的故事。

再看看以前的同学和朋友,数年不见,他们似乎长高了一点,瘦了一点,褪去了些许幼稚,变得更加成熟。他们的一颦一笑,都灌满着当年的影子,却又加入了几分陌生,也有几分温暖。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周末这两天,频繁收到各种学弟学妹发给我的微信,谈他们对成绩的苦恼,对填报高中志愿的苦恼,还有对生活的迷茫。我不是什么有经验的人,但我经历过他们正在经历的。我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但我也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让他们可以做出更好更明白的选择。毕竟,这真的是一个人可以展望未来的最早的转折点啊。谁都想明确一个人生成长的好的方向,而不希望自己重蹈别人的覆辙。我和他们一来二往地交流着,真的希望他们可以过得潇洒自在,我也终于懂得了苦口婆心劝说别人的滋味了。

再看看高二高三的学长学姐们,他们忙碌,亦有迷茫。在升学的压力下,他们希望自己有更大的长进,从而高考不负众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心中的期待,却又害怕心梦落空,更害怕竞争的残酷和社会的冷漠。不管怎样,他们都要长大,离开这里,而我们也要长大了。

明年,我就高二了,好快好快。岁月催人,不忘初心,我想说努力吧少年。无论生活赠予了什么或夺走了什么,我们都要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而每一个人都要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篇13:致理想中的自己作文900字

有一位学者说:“理想是人生最有价值、最富于吸引力的东西,也是我们生活的原动力。”这话很精辟。从小到大,我似乎每一天都在追寻理想中度过。在幼儿园时,老师问:“你的理想是什么呀?”那时的我还懵懵懂懂,望着糖果店的一片花花绿绿发呆,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当糖果店的老板娘。”后来上了小学,感觉学校是一座乐园,聚集了各方的玩伴,每天都有说不出的开心。于是又有人问:“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做孩子王,让他们都听我的。”这样的回答,或许第二天就会统统忘于脑后,但这都是我儿时关于理想最真切的体会。

现在,我长大了,成熟了,再也不会轻易地说出自己的理想。我清楚真正的理想不同于儿时的戏言只是用嘴巴说说。它是一种承诺,一种执着,一种追求,是我人生路途中的指明灯。然而人生路上蜿蜒曲折,一路走来,我们在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的反复较量中品尝着生活的苦涩。而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也显得迷迷茫茫。我们禁不住要问:有理想固然重要,但是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我们的理想呢?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拜读了茅盾先生的一部作品。他说:“真正的‘理想’是从现实‘升华’,从‘现实’出发,撇开了‘现实’而侈言‘理想’,则所谓‘讴歌’将只是欺诓,所谓‘慰问’将只是揶揄。”如此看来,或许我们的理想不必太远大,不必非要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譬如:这次考试我得全班第一名,下一次我就要有夺得全校第一的目标;这学期体育考不合格,下学期就必须要合格……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理想是否就真的微不足道呢?我想不是。他们恰恰就是最适合我的。积累小的理想并一一去实现就能铺就自己有意义的人生。

篇14:致成长中的你初二作文

我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我在选书时,被书面的三段话吸引了:

当你从镜子里面对自己的时候,我希望你不仅仅悦纳容貌,还要悦纳自己的心,悦纳那一部分并愿意被所有人看到自己的心。

上学不单是为了将来我们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更为了在与别的相处中发现自己,完成真正的成长。不是一个成长,而是和别的同伴一起成长。

这些青春的日子,,无论它多乖戾、狂乱、惶惑、郁闷、繁复、单调、枯燥,无论它摊上多少不堪的形容词,它们都会做一笔定期储蓄,等你年老时来享用。

在我看了书后,发现这本书真的很棒,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我记得《第一封信:请从镜子里面对自己》里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现在,请你试着做一件事请你站到镜子面前。

在镜子里你可以看清自己的全身,你脸蛋的轮廓、你的五官,甚至,皮肤上的小瑕疵

请你深呼吸,慢慢地吐气排空心里郁结的烦恼和污浊。

然后,尝试着面对镜子凝视自己轻轻的数:一、二、三,牵动你的嘴角,让你的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我读完这段话后,站到镜子前,深呼吸,吐气,排空心里的烦恼和污浊面对镜子凝视自己,轻轻地数:一、二、三,扬起嘴角,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所以,从镜子里面对自己不仅仅可以体会自己的存在,实现对美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照镜子,还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学会面对真实的自己。

在最后一封信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

可以这样说,少年人大多数烦闷都源于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你在选择之前,必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因此,为了避免轻易失望的危险,在选择之前,首先要理智地衡量自己的愿望和能力是否匹配,以你实际的能力为起点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所谓自信而不是自负,真正的自信一定是以你自知力为基础的,志向不是妄想,志向更不以高远与否作为衡量标准。何必人人都要出国留学,当学者,做官拿高薪,成名成家?梦想未来做一个科学家,和梦想未来做一个清洁工在精神上是同等。

看了这些,我才明白前面那段话:选择是有风险的,正因为选择存在风险,才特别具有诱惑力,放弃选择,等于放弃让自己前行的机会了而真正的选择,需要勇气谋略打底,愿赌服输,即便惨败,也无怨无悔。因为,任何一次跌倒,都是重新启程的机会;任何一次失败,都会为你日后的重振累积经验。

所以我觉得做任何的选择都需要谨慎决定,要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合,而且,做任何的选择都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做这个选择,我认为这就等于放弃选择,放弃了让自己前行的机会。

上一篇:怎么积累公文写作素材下一篇: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