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

2022-09-05

第一篇: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

写作之素材的积累素材

浅谈写作教学——素材的积累

南坪镇任集中心校马香君

摘要:写作素材是写作当中应用到的一些优美字词、句段、以及一些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语录、格言、谚语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素材。素材从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多媒体中来,并且介绍如何积累素材。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素材、素材的积累 、素材的来源、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林润生、《中学生写作素材大全》 余歌、《最新中学生写作素材》 英才作文研究室

笔者所谈的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就中学生的写作来说的,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考场呼唤绿色作文,因为中、高考作文出现假、大、空的现象,缺少真情实感,缺少个性风采。

作文功利化,心口不一,人文分裂,形成灰色系列作文。有的是文笔优美,犹如散文诗,可是不知缘何而发;有的是传统素材,如同产品加工,属于同一品牌,像扶盲人过马路,送盲人回家,雨中送伞,救落水儿童,生病爸爸妈妈背着送医院等;有的是无病呻吟,创造悲剧气氛,写老师会写老师晕倒在讲台上,或者病逝,写家庭会写自己父母离异,如何坎坷面对;有的是文言现代文夹杂,以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极深,让老师不知所云;有的用英文汉语互映互衬,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互映互衬,以显自己阅历匪浅;还有的因为看青春偶像剧倍受启发,写起来恋爱素材„„这些文章让阅卷老师大跌眼界,没有文质兼美的作品怡情,没有情景交融的作品养眼,所以对绿色作文的呼唤应运而生。

所谓绿色,源于自然的生命之色,用到作文中,也就是对生命作文的呼唤,文章本来就应该是人文结合,作文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的反应,要经过心灵的加工,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抒发自己独特的看法,还要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才能为文,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也是值得老师探究钻研创新的课题。学生作文缺少生命之色,归根结底是素材贫乏所致,所以积累素材为作文训练之基础,值得一探。

一、什么是素材?

写作素材简言之就是写作当中应用到的一些优美字词、句段、以及一些名言

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语录、格言、谚语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素材。而这一类的素材基本上来源于书本,诸如学生使用的教材:语文、政治、历史等,还有文学艺术作品比如小说,唐宋诗词,成语故事集,名人名言录等。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写作素材也相应拓宽了范围和渠道。从艺术的发展道路看,一切作品都来源于对世界的模仿,也就是说写作也不例外,它真正的源头还是世界,可以说只要是世界存在的客观事物与主观事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写作对象有关的一切就构成了写作素材,甚至写作可以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比如童话,科幻小说,寓言故事等。

素材从哪里来?如何积累素材?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又参阅了同仁的各种看法,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素材从哪里来?

(一)家庭是学生的乐园。学生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家庭生活,家庭中的一切生活,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例如写家庭的故事,家庭的发展史,家人名字的故事等,家人的梦想等。

(二)学校是学生的天堂。从幼儿园到学龄儿童,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可以说学校生活占据了学生整个的青春时代,最美好、最纯真、最激情洋溢的时光,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学校生活自然成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作文素材。每一堂课的学习与收获,每一次的师生交往,每一天的同学相处,为梦想而飞的艰辛与荣光,失败后的痛苦与奋起,赛场上的努力拼搏,考场上的思考与战斗„„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三)社会是学生的舞台。在学校和家庭外,孩子会接触到社会生活,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见闻感受,把社会生活融入自己的写作,成为写作的素材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倾向,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而社会是最丰富的竞技场,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因为将来学生要服务社会,融入社会,所以社会生活必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写作素材的来源之一。

(四)大自然是学生的伊甸园。随着人类的足迹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球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呼吁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关注自然就是关注人类的发展。自然之美可以怡情养性,如果学生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并把她转化为自己的文墨,那么这种作品往往是充满灵性的,所以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界的山河大川,日月星辰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不竭源泉。

(五)随着多媒体网络的普及,人类的信息化交流途径日益便捷,网络也是一个丰富的自愿世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那么网络将成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之一。

三、如何积累素材?

(一)写日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社会中发生的大事,大自然的斗转星移,学生的自我成长过程,时时都会冲激学生的心灵,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那么如何记录下这些心灵的火花,生活的浪花呢?笔者认为日记是最好的武器。要求学生写日记,坚持每天一篇,记下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只写事情,写景物,写人物,会写了再写感悟。

开始可以是粗略的记忆,会写了再去求章法,如何写,开头些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如何操作。懂得了章法可以继续提升,写出事情的曲折发展,写出人物的个性特色,抓住景物的特色,可以细节刻画,也可以大笔渲染。日记的字数由开始的不限,到一百字,两百字,五百字,最后回归到仍然不限。

这样循序渐进的写日记,一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二可以引导学生去享受人生,三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四可以宣泄学生心灵的压力,促使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总之日记是最方便,最快捷,最实效,可以跨越时空的写作积累与练习的手段。

(二)笔记摘抄。魏书生先生的几点做法值得借鉴。⒈写自己最崇拜的名人、伟人、好人„„„把自己崇拜他们的理由写出来,把他们的重要事迹写出来,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⒉写上在这个班集体中,你要追上哪名新同学,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定下来,然后奋起直追,这样前有榜样,后有追兵,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自己的潜能,以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全力以赴。 ⒊针对自己心里的疾病,弱点,不足之处,写一句警示自己的话。这是魏书生先生对他的学生的笔记的三点要求,是笔记摘抄不只是作文素材的积累,也是引领自己健康成长,走向成功

的动力之船。魏书生先生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笔者认为笔记摘抄没有统一要求,凡是学生认为好的经典的作品、故事、名言警句,笑话、歇后语等等,都可以摘录,同时还可以对作品进行点评,写感想,收获,不足等,也可以把笔记摘抄本作为随笔本,写下由自己灵感而生的作品,这样,这个摘抄笔记,既是对素材的积累,也是对素材的创新,也是佳作的训练本,为学生下一步更好的写作打坚实的基础。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让学生多读书,读名著,读诗歌,读散文,读论文,去欣赏,去感悟,去思考,去借鉴,去创新,这样就可以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有了良好的文学底蕴,加之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作思路自然敏锐,写作素材自然源源不断。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丰富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去了解社会的人间百态,去体会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才能拥有真实的体验,这样在写作中才能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题可议,才能有与众不同的素材,才能写出独具个性风采的作品。

(五)借助现代多媒体工具,引领学生了解世界,丰富生活阅历,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可以让学生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学生看鲁豫有约,了解榜样人物;让学生看精彩电影,培养审美水平;让学生网上冲浪,进行资料的查阅搜集„„可以说现代多媒体利用好了,就是为学生开辟了另一块天地,也就成了学生的又一素材基地,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

总之,学生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阅览,多实践,多思考,多动笔,“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写出来,就是文章——与众不同绿色作文,是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是学生的创新的智慧结晶。

第二篇:中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发布者:陶晓红发布日期:2010-12-30

陆游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可见,积累素材的重要性。然而,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却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教师皱眉头”的现象,作文教学的效果便如同“钝刀子割肉”,耗时却不奏效。造成学生思路不畅,无法迅速展开的的原因是他们平时不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述?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对写作素材的积累。

一、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时时睁大眼睛,带着一颗敏感的心灵,生活中自然而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这就要求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于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写好作的前提是要让他们学会热爱生活。古人云:“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然而即使是丰富多彩生活世界,也常常让学生们觉得无新内容可写,他们没能是生活的“会心者”,就生活而生活,缺乏感悟,缺乏想像。必须培养锻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他们去领略山川草木、碧海青天、风雪残月等美景;感受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等真情;挖掘世事变迁,物换星移的真实。引导他们以健康、广泛的志趣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有意识地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并时时联想、比较、分析、筛选、综合,学会用理性、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而观察生活是熟悉生活的重要方法,是取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在一封谈论写文章的信里写道:“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一点。”这里说的“多看看”就指要多调查,细心观察。观察时要“五官参与”,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以至认识到生活事件的本质和意义。让生活素材如一幕幕镜头在脑中展现,凭自己选用。教师还可为学生创造趣味的、充实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还可以带学生去参观、访问、采访。从校园内引向校园外,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亲身体验,内心感受,真情实感,为写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素材。写作自然能信手拈来,兴趣倍增。

二、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不仅需要来自生活的直接经验,而且需要大量的丰富的间接经验。阅读的过程是吸收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和形成语言的过程。叶圣陶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营养,就写不出好的文章。通过读书,不仅可以积累知识,因为书面材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可以比观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材料;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提高认识,更可以积累语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石。教师要想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好,就必须让他们的脑中储存有足够丰富的词汇和语言,“原积”才能得心应手的“薄发”。

阅读积累的第一种途径就是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是以教材为底本的在课堂进行的师生共享的阅读。教材所选的篇目是久经考验的美文华章,是作者长期对生活、对社会进行观察思考后的结晶,是深刻思想性与完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相比较于课外阅读,语文课本是最直接、最简单获取、积累知识材料的来源,更具实效性、针对性、交往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阅读的教学设计中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既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挖掘精华,又要让他们做到学有所获,做到学有所悟,学会积累,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手法,在掌握后到运用,在模仿中创新。让课内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又一现实性资源,唤起他们写作的情感。

而阅读积累的另一重要途径便是课外阅读。如果语文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终究会营养不良。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转化知识,让读物中的语言材料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为势在必行。

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学好一切课程的动力。对学生而言,有了阅读兴趣,才会步入阅读的殿堂,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把喜欢的课外阅读材料向同学们介绍,这样做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还可促进大家多读书,争相读好书,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言传身教,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有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制定课外可行的阅读计划,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的书籍。制定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应该包括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以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一个阶段一个阅读目标,循序渐进。而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应力求广泛地阅读,要有一定的面和量的积累;同时要有选择,力求质的突破,要选择思想健康、文质兼美、知识性强的读物,可以是名人名言,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特别是名篇名著,也可指定一些对写作技能有益的书刊杂志,反映学生生活的精品和流行的好作品,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

再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教师应教会学生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方法各有用途,可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求来确定阅读方法,通读时应以略读为主,知其大意;遇到枝叶性的章节,应以浏览为宜;遇到精彩片断,加以精读,反复吟咏、玩味,并圈点、记录。这样才既有速度,又有收获。

最后,督促学生完成读写任务以及平等地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要让自己思如泉涌,就必须勒“磨”笔杆,在阅读中力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摘录下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积累下富有哲理的段落。教师还应重视指导学生将心中所感,付之笔端,成为读书心得。这样既能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加深对精彩部分的记忆,实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同时根据制定的课外阅读计划,不失时机地开展课外阅读的专题和评价,使学生在交流和评价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交流时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对作品的主题、情节等谈体会,说看法;其次,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既可以师评,也可以学生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平等首席”加以指导、点评,并为学生修改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网络这个环境中去探求教育教学的新途径。笔者认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的更多更快。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声资料,引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鼠标轻点,大千世界便函尽在眼前。网络中的“图像”可以作为写作的基础素材;“声”可以创设情境,陶冶性情;“文”可以给予学生范例、提示、启发„„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的形象直观性,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也可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引导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地进行分类、选择、整理;还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欣赏习作,把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与与同学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作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作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资源共享,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事实上职业中学的学生多数语文素质不高,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需要我们在日常和教学生活中更加的关注。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细致地观察了生活,精细地体验了生活,深刻地思索了生活,所得的素材才丰富、深刻、细致、系统。写作素材也是日积月累的,要下艰苦的功夫,才能养成经常性积累的好习惯。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方法和途径都应抓好观察生活、课内外阅读、增加信息量三个环节。

第三篇:中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策略

丰富的生活经验、深厚的阅读积累、广阔的媒体信息,是中学生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却贫乏、干瘪和单薄。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从日常生活经验、文本阅读及媒体信息中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其策略如下。

一、 宁收勿放

“收”与“放”是就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积累写作素材而言的。

所谓“放”是指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想当然地认为,练习写作只要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会把生活的素材写入文中,不愁学生没有素材。但事实常常让人大跌眼镜:写老师,必是披星戴月改作业,病入膏肓站讲台;写母亲,必是冒雨送雨伞,夜起盖被子,等等。学生像贴标签一样,硬是把同样的素材加到不同人物身上。所以,教师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收一收”,收到自己的脑子里,收到自己的写作素材库里。在学生生活经验与写作素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这就是所谓的“收”。

那么该如何“收“呢?生活经验课堂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把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营造写作生活。曹勇军老师认为:“想方设法因势利导构建热气腾腾的现场、势头和局面,让学生身处其中不知疲倦地‘吸附’写作知识和技能,养成审视、发现和思考的习惯,形成乐于表达和交流的风气,塑造并拓展自我,获得写作与人生的同步发展。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如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以“班会感悟课”带领学生开展演讲交流、写作感悟等活动。课上,赵老师以自己生动的演讲打动学生,或者以“先觉”的学生演讲打动“后觉”的学生。这些演讲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最真实经验。赵老师说,这种课从形式上看是语文走进班会,从内容上看是语文走进心灵。如果教师开展写作教学,只是让学生盯着几节作文课,盯着几篇优秀范文,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脱胎换骨。把生活经验课堂化,引导学生对此加以品位、感悟、思考,学生必能从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从而获得丰富的人生营养。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写作素材,也把学生的写作和发展融合在了一起,是学生写作的精神源泉与动力。

二、宁精勿泛

“精”与“泛”是就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而言的。

所谓“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很多的素材,但往往浅尝辄止,人云亦云,没有深入地把握阅读中的人、事、物,而是简单地把这些人物或事件概念化了。导致充斥在写作中的,很多是老生常谈的素材。请看下面一组素材:

运动员:刘翔、姚明、丁俊晖

残疾人:霍金、张海迪、史铁生

科学家: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

文学家:苏轼、屈原、陶渊明

这些人物,在广大学子的笔下,被“捣鼓”了千百遍。动辄就是司马迁宫刑,屈原跳江,居里夫人受镭辐射……大家素材千篇一律,作文自然不会得到青睐。不是说我们熟悉的名人不可拿来做素材,关键是看你怎么用。

如对高考全国乙卷的作文《位置和价值》,一位考生在文中选取了苏轼人生的两个点:一是被贬黄州,二是修筑苏堤。我们知道,苏轼在这两个阶段恰恰处于不同的人生位置:低谷和中间。但在这两个“位置”上,苏轼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创造了不朽的价值。在黄州,他文学生涯达到了高峰;在西湖,他修建了千年苏堤。考生只有平时对苏轼有全方位的了解,才能将这些素材化为己用。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时,需要学生对陈词滥调的素材去“烂”,去“滥”,达到“精”。所谓“精”即追求新鲜的、有文化品位的、引人深入思考的、有独特感受的素材。

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使素材达到“精”呢?专题化阅读这一方法不妨一试。中学生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他们不是空着脑袋学习的,有自己的好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欣赏的大家,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向展开研究,如生平、思想、贡献、名言、轶事等。给学生一点时间,再给予一点引导,让学生越学越聪明,学生自会建立自己的素材根据地。语文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说,他有一个学生十分喜爱红楼梦,写作时,无论什么话题,他都会化用《红楼梦》中的材料,而得分都不低,在该学生的启发下,曹老师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专题化阅读,他把一首诗变成一个专题,把一篇文章变成一个专题,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专项阅读研究摘抄。通过专题化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阅读对象中的人、事、物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把陈旧的素材新颖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素材库,才不会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写作素材从泛泛而肤浅到精而透彻,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高度。

三、宁拾勿弃

“拾”与“弃”是就从网络信息中积累写作素材而言的。

所谓“弃”是指有些教师舍弃网络资源。虽然学生写作素材主要源于生活的直接经验和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资源已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面对这一不可更改的事实,教师与其舍弃网络资源,不如重拾这些丰富的素材。当然“拾”并不是全盘接受,听之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媒介这一大环境,秉承“拿来主义”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自己丰富的写作素材库,这就是所谓的“拾”。

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在推行自己的绿色作文理念时,就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介。赵老师带领学生课前观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新闻节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打破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学习习惯。赵老师说,“杨雷同学代表实验班写给吉林市新任市长王照环的一封信,表达了有志学子参与家乡建设的高度热情和责任心,在江城百万人民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应”。学生不再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他们有了自己的写作动力和自觉性。

青春期的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尤其是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从声、形、色等各个方面冲击着他们。学生面对日常枯燥的书本学习,早已筋疲力尽,如果教师换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放松学生,还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库。或许有的教师认为,从网络上来的素材缺少文学性,是快餐文化,是非主流文化,可是从传统途径获得的写作素材不也是精华与糟粕、主流与非主流、高雅和低俗并存的吗?简单粗暴地排斥网络是不公平的,任何事情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大有裨益。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写作素材也到处都有,无论是生活还是书本,抑或网络都有大量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提取。只要学生具有积累素材的意识,并运用以上积累素材的三个策略,一定会得心应手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素材。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241000)

第四篇:谈谈农村初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362121,惠安洛江中学,黄桂聪

“缺乏生活知识,任何有艺术技巧的人也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形象、概括、虚构、想象,都只好‘停工待料’”(秦牧《<艺海拾贝>跋》)在农村,由于文化相对落后,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又由于思维空间的局限,中学生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在写作时老是咬着笔杆“挤牙膏”,即使勉强写出,素材也往往缺乏新意:写老师多写老师熬夜备课;颂母亲大多是写母亲深夜背子就医;写友谊多是与朋友破镜重圆。有些素材,小学写了,初中还写,陈腔滥调。这样的作文怎么可能会吸引人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这句话表明:初中作文教学应当重新树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农村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观察乡村自然景色,收集素材。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新教育提倡我们要追求理想的美育,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自然界中的美,感受自然美带来的无穷乐趣。

佛语云: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说的是心若无物,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而从大自然中积累素材,便要眼中有物。农村孩子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观去看、听、尝、嗅、触,去感知、了解、认识客观事物。你可以借大自然中的一花一木、一虫一鸟来抒情;你可以尽情描绘雨中小路、雨后山野,寄托你的情思;你可以想像自己就是清潭中畅游的鱼儿、森林中欢歌的小鸟、大树上悄然蠕动的虫儿,真切地表达你的志向。鲁迅先生把百草园软泥墙根一带写得妙趣横生,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用心感悟,就不可能能写出如此形象、生动的文字。

除了观察,还必须把观察后的体验记录下来。“行吟一路诗囊小,背个箩筐全部收”,唐代诗人李贺,从少年时就一直注意收集创作素材,经常背了一只锦囊出门体察生活。每有所见所闻所感,就凝练诗句,记在纸条上,放入锦囊里。回家后,他选择、修改、精心构思后,写成联或写成诗,放进另一只锦囊中。李贺短短一生,传下的诗230余首,其中不少佳作名句,他的《雁门太守行》中的起始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得精警突兀,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此外,还有唐代唐求的“诗瓢”、宋人梅尧臣的“诗袋”、明人陶宗仪的“瓦罐”,这些都是创作的材料“仓库”,如果我们也能用心积累材料,并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不会再出现写作时“举头望天空,脑袋一片空”的情况。

二、体验乡村生活习俗,挖掘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述真情实感。”乡村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纯朴的民风、古老的习俗、忙碌的农事,同样是我们很好的写作素材。此外,大部分农村学生都有参与农活

的经历,如放牛放羊、收稻割麦。他们进行的各种带有浓郁乡村气息的游戏,像山间的野炊、河里的钓虾捕鱼、树上的捕蝉捉鸟。还有很多古老的习俗,除夕守岁、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以及祈雨、“普度”、“佛诞”等充满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这些都是很丰富的生活积累,而且散发出泥土的芬芳,令人神往。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祝福》等佳作,无不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乡村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注,其作品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乡村林林总总犹如是一座巨大的宝藏,而我们的学生却熟视无睹。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什么精金美玉,就不值得去拾取和收藏的缘故。”可见,教师之于学生的责任,除了把他们领进生活,还应该教会他们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如何挖掘身边这一宝库加以利用呢?2005年泉州市中考作文题目《温暖》,有一部分考生就机智地运用乡土习俗作为素材。有一考生叙写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奶奶在孙女中考之日,清晨赴庙,虔诚地祈求神灵保佑孙女的故事。故事描述具体细致,真实感人。那老奶奶一颠一颠的身影,每天都从我们每个人的身旁走过,笃信观音保佑的朴素话语萦绕于我们每个人的耳旁。还有一考生,通过写自己生病吃药其间发现其母亲把煮过的中药残渣倒在村路中央这一细节,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类似的乡村素材还有很多,如“天狗吃月”、“用手指月,半夜会被割耳”、“下齿丢屋顶,上齿丢床下”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不错,生活才是写作不息的源泉,只要我们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相信写作时就会文思源涌。

三、阅读文化经典名作,拓展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广泛阅读的好处,它展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通过阅读,可以多视角多渠道拓展作文的素材。

1、阅读名著,从经典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中外名著,有目的让学生形象而具体地了解文学、感受情怀。如阅读《骆驼祥子》,感受祥子质朴勤劳、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体味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2、充分运用教材拓展写作材料,寻找“源头活水”。农村中学阅读条件有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材料。如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中学习如何写人记事。只有善于积累,使读写同步,和谐发展,作文时才能“下笔如有神”。

3、写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好文章。“不动笔墨不读书”,对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而言,动笔读书是最好的读书方式,这样有利于储存资料,拓展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如同沟渠里的水,如果要畅通无阻地长流清水,“源头活水”很重要,作文之“源头”是一种积累,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来源于阅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胸有点墨”,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使他们逐步摆脱写作时“无米下炊”的困境,找到写作的乐趣。

第五篇:写作素材积累

一、名人名言

1、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子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4、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5、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6、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毛泽东

7、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是说的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

8、朋友,不只是困境中的互相帮助,痛苦地向相互抚慰,相聚时的欢声笑语,误会是的相互体谅,还有别时的叮咛,别后的牵念……有朋友的的感觉真好!!!-----佚名

9、财富不是永久的朋友,但朋友是永久的财富。-------列夫 托尔斯泰

10、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信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爱因斯坦

11、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易卜生

12、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13、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高尔基

14、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波斯)萨迪

15、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德国谚语

16、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西)塞万提斯

17、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前苏)高尔基

18、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马克思

二、鲜活素材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有位出色的音乐家伯牙。他精于弹琴,据说他弹琴时连吃草的马也会抬头倾听。而当时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过于钟子期。伯牙用琴表现高山情怀,钟子期听后说:“善哉,峨眉兮若泰山。”伯牙用琴声表现流水的情调时,他听后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悲痛欲绝的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鲍叔牙侍奉的公子小白被立为国君,鲍叔牙却向国军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辅助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 ,一匡天下”的霸王。成功后的管仲十分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鲁迅与瞿秋白相识于1932年春夏之间,彼此一见如故,十分相契。从此后他们为推动革命文化运动而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避难于鲁迅家中,后鲁迅为瞿秋白安置住处,让他用白之的笔名发表杂文,鲁迅曾亲笔题写了由瞿秋白拟写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赠给瞿秋白。在瞿秋白就义后,他仍坚持抱病为之友编印《海上述林》,以此表达深切的悼念。

生命的一半

德国伟大文学家歌德与席勒是亲密的朋友。尽管他们在年龄上相差很大,并且性格气质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席勒写《威廉· 退尔》的剧本,歌德便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全部提供给席勒。而歌德的《威廉· 麦斯特》的写作也得到了席勒的鼎力相助。席勒英年早逝后,歌德无比悲痛的写道:“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也是失去了我生命中的一半。”

三、美文阅读

1、 同桌的你

无意中,我从书桌里翻出了一张早已被淡忘的照片,从第二排中找到里你——我的同桌。耳边回荡着一首歌——同桌的你。

“你是否还会想起,向我借支钢笔?”记得你是一个健忘的人,考试总忘记带钢笔,老向我借。害得一次考试后老师找我谈话,说咱俩交头接耳,可怜的我被老师批了一顿。幸好你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下课后你悄悄塞给我一块糖,使我的“苦”中又透着几分甜意。

“你是否还会想起,美术课尴尬的你?”你的数学思维如此灵活,但却是一位“抽象”美术大师。数学课上生龙活虎的你,美术课上却成了一只兔子,一声不吭。可是老师却偏偏喜欢叫你,这可难为了同学的眼睛------你画的火炬像冰棍,画的房子像土洞……..正因为有你的涂鸦,平时我最喜欢的课除了体育就是美术。

说到体育,你可真厉害。外表看起来弱不禁风的你,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体育迷,800米跑如一匹野马,跳远超过了上届第一,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与你一起打篮球……

“谁把你的书包整理,把书本摆放整齐?”你总是带着全部的书,却从不整理,这也许是男孩子的特征吧。记得你曾让我这位女将帮你整理乱书,我居然同意了,望着那整齐的书,我竟十分得意!

毕业典礼那天,你告诉我你要远行去北京话读书。我们最后一次坐在同一张课桌。毕竟两年了,我强忍着内心的不舍,终于道出了一句话:“你现在知道火炬怎么画了吧?”你笑了,眼圈有些潮,但笑容依然那么灿烂。

同桌的你,现在到底怎么样了?我真的好想知道。你的体育成绩仍那么优秀吗?美术的成绩有所长进吗?我真想把《同桌的你》唱给你听,和你共同回味难忘的小学时光。

升格点评

小学升初中阶段,正是孩子刚刚踏入青春期,用与小学完全不同的视角观察社会和他人的时期,内心的体验十分敏感。本文的小作者细腻的挑选了同桌的三个小片段,巧妙地套用了三句歌词,把同桌的男孩描写的生动形象,读来既能让人体会到孩子的天真烂漫,又能感觉到学生在成长,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2、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是一个美丽漂亮的女生,她有一头迷人的长发,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水汪汪的,动人极了。她高高的鼻梁,一张樱桃小口总是那样微笑着,面颊上时常露出甜甜的酒窝。

她长得漂亮,许多人都羡慕她。哦,对了,她的名字叫高铭瑶。

别看我们是一个班,而且还是一桌,可我们俩的性格一点也不一样。她平时一句话都不说,可办事想得非常周到,特别仔细、一丝不苟。因此同学送她个外号“铁娘子”。而我的性

格是太外向了,办事很随意,不拘小节,属于豪放型,因此,同学也给我送了一个外号“假小子”。

这一周,是我们班值周,值周的第一天,老师选了高铭瑶当班长。我一看她当了班长心里很不服气,心想:“哼!当个班长有什么呀,不就是每天把没带值周牌的同学记下来吗,让我当,我还不稀罕呢!”

第二天,我起来晚了,急匆匆地吃完早饭后,我就去上学了。刚走到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我一下子想起了没带值周牌,我心想:“自己是值周生,不带值周牌,不仅挨记,还得挨批评,回家取?不行,肯定迟到,迟到也得被记,怎么办?算了,直接到学校再说。”于是我加快了脚步,向学校走去。

我一到校门口,只见高铭瑶站在那儿,我眼前一亮,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正要走过去,只听她说:

“你的值周牌呢?”

“哦,我忘带了,明天一定带。”

“那我得把你的名儿记下来。”

“什么,记我的名字,你这是为什么?你一记,我们班的流动红旗可就没有了!”我气愤地说。

“不行,必须记。”她斩钉截铁地说。

因为这件事,我从那以后再没有和她说过话,即使她主动和我说话,我也是一转身就走了。

有一天,正要下课时,她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请你理解我,虽然上次咱班没得着纪律红旗,可那是用诚实换来的,诚实比金子还可贵呀!”我看了这张纸条,心想:“是啊,那天是我不对,本来我就没理,还对她发火,这就更不应该了。”

第二天,我来到了学校,跟她说:“是我错了,我不该冲你发脾气,你记我是对的,说对不起的应该是我呀。”于是,我们俩和好如初。

通过这件事,我想:她多象包拯啊,一办起“案”来,真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呀!我的同桌是个近视眼,他很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眼很小可能是因为带眼镜带的吧?低矮的鼻梁是被眼镜压的,一张不是多会说话的嘴总是说不过我,我们相处得很融恰。

3、我的同桌

她行如风,站如松。

她光挑别人的弱点,说得让你心服口服;她讲起道理滔滔不绝,一口下去无人相比;她写起作来文采飞扬,如果用班长的话来说,那就是神速简直不是人。

她是让我佩服的人,是让我自己找会自信的人,是让我改正错误的人,是让我成天尊重她的人,是我天天看着她脸色做事的人,是她让我更加努力的人。

是她,是她,就是她,她便是在我心目中无人能比的同桌。

“君子一言,四马难追”同桌总是这样训我。原因是我没写两天前的作业,说好今天早上就完成的,可我又没写完,这不正在唾沫飞扬的训我呢。我烦掉了,我发疯了,我终于忍受不了了,真的真的不行了,我怎么觉得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我鼓足勇气向她大声喊道:“我不是君子,你是吗?”当然我知道在这个方面女孩子的作业总是比男孩子做的工整,交的及时。但是她却说:

“我才不是什么君子,我是好女,让人追求已久的月光美少女。”我赶快做着加速运动跑到窗口开始吐,我无奈的喊一句:“晕,我狂晕,我吐,我狂吐。”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是成功之母。坚持就是胜利”。她总是在我考试不及格或者犯错误的时候在我“伤口上撒盐”,告诉我这些大道理。我只所以记的如此深刻,原因很简单,她说的这几句,听的我耳朵都出了茧子了。我承认她学习比我好,懂的大道理比我多,那也不应该这样对我吧,我一直对她很有意见。

我最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爬着或者躺着听课,只要是和我一个班的同学,都知道我这个坏毛病,但自从和这个懂的大道理的丫头坐上以后,我的天空没了光彩,没了自由,天天都是她的唠叨。说这样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这样做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这样做将来你就是个植物人。我一听楞了很久,植物人,这样严重,我怎么就不知道啊,完啦,一个全新的植物人即将诞生,啊,好可怕。我立刻做正,挺胸,抬头,之后认真听讲起来。但是头总是刚抬起45度角后,一下又掉到-45度了。哎!她给我来句,别总是给别人磕头啦,他们不会给你给钱的,我忍受这伤痛心灵的刺激,我只好服从,因为她是我的上司。

她作文写的那是不用说,如果用一个字,那就是“棒”,如果用二个字,那就是“很棒”,如果用三个字,那就是“相当棒”。让我很欣赏,每次考试出来,她的作文是头条新闻,不知道读了多少次,反正她的行为让很多男孩子不服气,总是说,她不是人,简直是个变态。但是她告诉我,不理他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后来我才发现这个让我讨厌到极点的丫头,这个让我一直很有意见的同桌,这个懂的这样多道理的人却不自恋。我真的真的开始喜欢上人家了,我佩服她了,我开始学习她,向她看齐,她总是指导我的写作。后来,经过我的反复“走访调查”和“用心试探”,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这个丫头其实很善良,还会帮助别人呢。

那天扶老人过十字路口,我跟上她都占了光,那夸她的人,一直看着我,我一直冲着他们笑,大家说我们是好孩子,我当时立刻就爱上了这个丫头。心里乐的我啊,好开心,心想如果这辈子有了她,那我就幸福死了。如果把我这个粗心,却不爱帮助人,学习又一般的人嫁给她,我真是三生有辛啊,我这样幻想着。一下被她拍了一下头,“走啦!”

一年后,在她的精心帮助和指导下,还有“监控”和“操作”下,我这个苯的不是一般的男孩子,学会了与她一样的道德与精神。同时和她一起走进了这个充满挑战的天堂—毕业班。当时我好像换了一个人,就连我的一言一行都变啦,别人都好像不认识我了,都说这个是马开东吗?这都是托我同桌的服气。我上课认真听了,不再爬下或者躺下,犯错误少的不能再少了,已经不是以前的小孩子了,初三一年我和她又是同桌,也许这就是他们所说的缘吧,我一直珍惜着。

虽然是同桌离的很近,但是每天除了说题,别的话几乎没有,第一次考试过去了,当然在她的提拔和指挥下,我由年级53名(130人)加速升到29名,她第30名。但是她却没因为我考过了她而不帮助我,再后来我对这个学习有了点兴趣,最终冲到年级18名,她一直在30名徘徊,她微笑着对我说,“嘿嘿,今天的你已经不是以前的你了,是我的影子了。”我笑着答道,“幸运的是谢谢上帝把你赐与给我。”她立刻上来揍我,我一下拉住她的手,抱住她,我表白了,我说:“文静我喜欢你。”在那一刻,我们四目相对,这辈子不会忘记。

中考悄然离去,这将意味着我们将要告别,那天的话还好没有被风吹散,她对我说,永远不要忘记学习第一,别的第二,忘记我你是小猪。说完笑着走开,快要转弯了,她大声喊着,“如果高中在一个班,我们再坐同桌。”她哭了,我也是,我冲向前去,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我不由了再次拉住她的手,之后抱住她,我对她说,“谢谢你,我不会忘记你,就算再有比你优秀的,我只喜欢你一个,我只对你有感觉。”

后来的我们如愿以偿的考上了高中,我仅比她高8分,同桌却没有做成,但是回忆总是美好的吧,现在一想起来真是不后悔,虽然做的过分,但是这辈子不忘记这个丫头,更不忘记那个瞬间,不忘记那种感觉.不忘记那些铭记的日子吧!我想这辈子最难忘记的人就算她了吧。

岁月难得沉默,秋风怨倦漂泊。看着桌上的日记本,我不由想起了我的同桌,想起了我与她的一切,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一切都是那样的难以忘记。因为她使我自信,勇气,成功。如果用二个字评价我同桌,那就是伟大。

我做着匀加速运动去追求我的梦想,一路上同桌继续给我了鼓励,一直为我加油,我想我不会辜负她,我含泪放下一切,拉她的手走向另外一个全新的开始„„

上一篇: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下一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