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推理解题方法

2024-05-19

类比推理解题方法(共9篇)

篇1:类比推理解题方法

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如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这就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具有或然性。

类比推理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固定地有10道题目。学一手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从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出发,从题型和考查内容上对类比推理的10道题做了详细分析。具体到题型,到目前为止共出现过三种:二项式、三项式和对称型类比推理。其中二项式型由07年的10题减少到09年的2题,三项式和对称型分别由08年的3题和2题增加到09年的4题。很明显第二、第三种题型在近年来的考试中比重逐年增加,难度也是依次增加的,因此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从根本上突破类比推理的解题技巧。具体到词项间的关系,词组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并列、对立、包含等关系,很多词组间的关系很难进行概括,对常识的考查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将类比推理和常识考查结合了起来,2010年国考大纲中已经对常识部分进行了较大改革,因此学一手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预测:将常识与类比推理相结合可能会作为今后类比推理题的一个发展方向。

从问题的设置入手

类比推理题目不难,是整张试卷最好挤时间的点,但简单并不代表我们都能做对。如果在这里失分,将非常可惜。要做到又快又好,一定要在考试时注意应试的技巧。具下面具体介绍几种技巧:

技巧一 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大多为因果、递进、转折、层进、条件、假设、并列、相反、类属、代表等,后面将举例说明。只有积蓄了这些逻辑关系,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

1.原因与结果

【例1】努力:成功:失败

A.生根:发芽:开花

C.发展:城市:乡村 B.耕耘:丰收:欠收 D.起诉:原告:被告

【考题解析】该题题干中的第一个词与后两个词具有某种条件(或因果)关系,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同时努力了不一定成功,还可能失败。努力能引起成功和失败两种相反结果。弄清了这一关系,就很容易找出正确的答案。答案是为B。

2.工具与作用

【例2】伤人:汽车:运输

A.鱼网:编织:鱼群

C.捕鱼:鱼网:出海

3.物体与其运动空间

【例3】轮船:海洋:陆地

A.飞机:海洋:天空

C.海鸥:天空:地面

4.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

【例4】商场:售货员:经理

A.生猪:工厂:城市

C.农民:阡陌:大路

5.整体与其构成部分 B.教室:学生:老师 D.野兽:旷野:地球 B.海洋:鲸鱼:陆地 D.山:河流:芦苇 B.海难:编织:鱼网 D.捕虾:鱼网:捕鱼 【考题解析】中间是工具,两旁是两种不同用途的后果。此题答案D。【考题解析】前两词为物体与其运动空间,后两词为对应关系。此题答案为C。【考题解析】特定环境联想到特定人员。此题答案为B。

【例5】水果:苹果:圣女果:无花果 A.水果:香梨:黄梨:贡梨 C.家具:桌子:椅子:凳子 个“果”字,所以答案为选项B。6.同一类属下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 【例6】绿豆:豌豆 A.家具:灯具 哺乳动物。答案为D。7.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称谓 【例7】芙蕖:荷花 A.兔子:月亮 8.事物的出处与事物 【例8】稻谷:大米:粗糠 A.核桃:桃仁:桃壳 C.西瓜:瓜子:瓜皮 答案为B。9.工具与作用对象 【例9】剪刀:尺子:布匹 A.玻璃:屋顶:门窗 C.衣服:剪刀:缝纫机 【考题解析】此题答案为B。10.作者与作品

【例10】易中天:三国志;三国演义 A.宋江:花荣:水浒传 C.王勃:李白:长恨歌

B.鲁迅:呐喊:少年闰土 D.于丹:孟子:论语 B.锯子:斧子:木头 D.门窗:玻璃:木头 B.棉花:棉绒:棉子 D.枪:子弹:弹头

B.住宅:府第C.伽蓝:寺庙

D.映山红:杜蘅

【考题解析】此题答案为C。因为芙蕖是荷花的书面别称,而伽蓝是寺庙的书面别称。

B.猴子:树木

C.鲨鱼:鲸鱼

D.香瓜:西瓜

【考题解析】对于此题,考生常常是看到哪里就选到哪里,尤其是选项C,其中的鲸鱼其实不是鱼,而是

B.树木:树枝:树干:树梢 D.山脉:天山:高山:昆仑山

【考题解析】该题题干中“水果:苹果:圣女果:无花果”四个词之间是总称与特称的关系,并且都有一

【考题解析】因为稻谷是大米和粗糠(大米的外壳)的惟一来源,而棉花是棉绒和棉子的惟一来源。此题

【考题解析】易中天的《品三国》主要源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此题答案为D。11.物品与制作材料

【例11】书籍:纸张:()相当于菜肴:():萝卜 A.毛笔、宣纸

B.文具、文具盒

C.油墨、调料

D.铅笔、辣椒

【考题解析】此题答案为C。12.专业人员与其面对的对象 【例12】作家:出版商:读者 A.售货员:经理:顾客 C.官员:改革:百姓

销商品,消费者才能了解厂商。此题答案为D。13.事物的环节

【例13】争议:仲裁:听证A.诉讼:审判:旁听

C.突发事故:现场抢救:善后处理

B.通货膨胀:宏观调控:货币政策 D.交通安全:交通法规:交通警察 B.校长:教师:学生 D.厂商:营业员:消费者

【考题解析】作者通过出版商出书使读者认识他。作者与读者很难直接见面。厂商通过营业员向消费者推

【考题解析】发生争议后进行仲裁,然后是执行过程。听证是劳动仲裁中的程序。那在诉讼审判中旁听也是同时发生的程序。此题答案为A。14.特殊与一般

【例14】馒头:食物:物质 A.食品:副食品:饼干 C.手:手指:食指

B.头:身体:躯干 D.钢铁:铁:金属

【考题解析】注意铁与钢铁没有种属关系,只是含碳量的不同。此题答案为D。

技巧二 答题时要将四个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找到与题干词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备选项。特别要注意词性间的类比。【例15】安居乐业:颠沛流离A.吸收:放弃

C.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B.简单:杂乱

D.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考题解析】这种题相对比较简单,首先从逻辑关系上看,安居乐业:颠沛流离是对立的关系,意义相反。其次,从匹配度上来看,他们都是成语。因此,选C。【例16】()对于知识相当于分析对于()。A.书本 理论 C.学问 研究

B.学习结论 D.学生 研究员

【考题解析】这种题目由于题干没有给出任何一组完整的词,因此,不能直接判定所需的逻辑关系。所以,要将四个选项都带入并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这里选择B,学习为了得到知识,而分析为了得到结论,属于目的关系。而且,更为快速的思路是,分析是个动词,是个行为,因此,第一个()也应该找一个表示行为的动词会比较匹配,这里“书本”,“学问”“学生”显然都是不合适的。【例17】恋爱: 结婚 A.打架 :斗殴 C.狂风:细雨

B.骄傲 :落后 D.祖国 :大地

【考题解析】“恋爱”和“结婚”都是表动作的名词,“打架”和“斗殴”也都是表动作的名词。词性相同一般为最优选项,所以选A。

技巧三 将类比推理题中的词语用合适的词语连接,形成完整的句子,有助于加快解题速度。【例18】马铃薯:土豆 A.地瓜:红薯 C.甘蓝:大白菜 【例19】逗号:中止 A.拂晓:黎明 C.回车:换行

B.节省:吝啬 D.好像:好比 B.西红花:玫瑰 D.杨花:柳絮

【考题解析】“马铃薯”就是“土豆”。“地瓜”就是“红薯”。选A。

【考题解析】“逗号”用于“中止”。“回车”用于“换行”。选C。【例20】雨伞 : 挡雨 A.火机:打火 C.志气 :有用

B.书本:录用 D.革命:同志

【考题解析】“雨伞”用于“挡雨”。“火机”用于“打火”。选A。【例21】旗帜:天空 A.书本:页码 C.棋子:棋盘

B.字符:音节 D.同事:同志

【考题解析】“旗帜”在“天空”(飘扬)。“棋子”在“棋盘”(行走)。选C。【例22】失恋了: 很痛苦 A.夜晚断电了:屋里黑 C.加油站:洗车房

B.学问大:知识广 D.开汽车:奔驰车

【考题解析】“失恋了”后“很痛苦”。“ 夜晚断电了”后“屋里黑”。【例23】绿豆:豌豆A.家具:灯具 C.鲨鱼:鲸鱼

B.猴子:树木 D.香瓜:西瓜

【考题解析】“绿豆”和“豌豆”都是豆。“香瓜”和“西瓜”都是瓜。

类比推理的练习不在多,关键是总结规律和方法。尤其是一组类比推理中有三个或四个词的题目,应充分发挥联想能力,联系逻辑反映速度。

篇2:类比推理解题方法

在行测类比推理题目中,经常会考成语类题目,为了让大家能快速准确的搞定这类题目,在这里通过几个例题帮大家总结做题方法。

1、言语关系之词语含义

例:历练对于()相当于磨砺对于()

A.栉风沐雨,千锤百炼

B.千辛万苦,九死一生

C.处心积虑,百折不回

D.波澜不惊,一鸣惊人

答案:A。

解析: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栉风沐雨形容历练,千锤百炼形容磨砺。

2、言语关系之近义词关系

例:鱼沉雁渺:音信全无

A.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B.焚琴煮鹤:附庸风雅

C.举杯望月:对牛弹琴

D.势成骑虎:威风凛凛

答案:A。

解析:鱼沉雁渺的意思是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与音信全无是近义词关系。

焚琴煮鹤的意思是拿琴当柴火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了高雅美好的事物。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素养的人为抬高身价而结交文化名流,参加文化活动。

势成骑虎的意思是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经过对比,只有A的两个成语是近义词关系。

3、言语关系之反义词关系

例:见异思迁:忠贞不二

A.汗马功劳:汗牛充栋 B.刚愎自用:刚正不阿

C.一饭千金:忘恩负义 D.厝火积薪:扬汤止沸

答案:C。

解析:原文两个词是反义词关系。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

刚愎自用形容过分自信,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刚正不阿指刚强正直。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厝火积薪指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扬汤止沸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词性关系&成语内部构词含义

例:围湖造田:饮鸩止渴

A.卧薪尝胆:学以致用 B.忍辱偷生:削足适履

C.兢兢业业:刻苦奋进 D.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答案:B

解析:围湖造田和饮鸩止渴都是动词宾语,动词宾语的形式。

并且围湖的目的是造田,饮鸩的目的是止渴。B两个成语的词性都是动宾动宾的形式,并且忍辱的目的是偷生,削足的目的是适履。

例: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A.杞人忧天 B.邯郸学步

答案:A。

解析:愚公移山和郑人买履的结构是主谓宾。杞人忧天是主谓宾结构,但是邯郸学步是到邯郸这个地方去学走路,邯郸是地点状语,不是主语。

5、褒贬色彩

例:神采奕奕:豁达大度

A.兢兢业业:眉飞色舞 B.炯炯有神:赤胆忠心

C.漫不经心:恬不知耻 D.心猿意马:忐忑不安

答案:B。

篇3:谈类比推理

一、类比的特征

首先, 类比具有相似性。类比的方法是以两个以上对象之间的类似为基础的, 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推测出这两个对象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似之处。其次, 类比具有猜测性。类比是从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特征, 推测正在被研究中的事物的特征, 但这种猜想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 而是创造性地设想。类比推理还有不唯一性, 类比的结论不一定只有一个, 结论正确与否也不确定。

二、类比推理的思维程序与步骤

类比的实质就是信息从模型向原型的转移, 恰当地运用类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步骤可由下列框图表示:

思维程序如下:具体素材-观察-研究-联想-得到猜想-验证。

三、常见类比类型

(一) 类比概念

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新的概念, 可使学生了解新学概念的背景、内涵与外延, 体会新知识产生的“土壤”, 同时也能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有很大益处。

例1 在学习了等差数列之后, 等比数列在很多问题上与它存在相似的地方, 可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下表:

还有很多的可用类比来组织教的知识点, 比如圆与球的定义、方程、周长、面积、体积、弦,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等等。

(二) 运算关系的类比

例2 已知命题:“若数列{an}为等差数列, 且am=a, an=b (m0, n∈N*) 为等比数列, 且bm=a, bn=b (m

A.undefinedB.undefined

C.b-a D.undefined

解析:等差与等比在运算上同样存在很多相似性, 可以用运算法则的类比来解决此问题。

加与乘类比, 如:上题中am+an=ap+aq (m+n=p+q) → aman=apaq (m+n=p+q) ;乘与乘方类比, 则b.n, a.m→bn, am ;减与除类比, 如an-an-1=d→ an/an-1=q, 则undefined;除与开方类比, 则undefined.所以选D。

(三) 升维类比

将平面图形 (二维) 升级为空间 (三维) 问题, 这种方法被称为升维类比, 在高中数学中有关这类问题也比较常见.

例3 平面几何射影定理“在RtΔABC中, AD为斜边BC边上的高, 则AB2=BC.BD”.拓展到空间, 相应的可得什么样的正确结论?

解析:把三角形与四面体进行类比, 直角三角形与直四面体 (三个面两两互相垂直的四面体) 进行类比, 三角形的边长与四面体中四个面的面积类比.则有结论:“设四面体ABCD的三条棱AB, AC, AD两两垂直, 记ΔABC的面积为SΔABC, 点A在面BCD上的射影为H, 则有:SΔ ABC2 = SΔ BCD ·SΔ BCH 。”

证明:如图2, 因为AB, AC, AD两两垂直, 可点A在面BCD上的射影H是ΔABC的垂心, 连DH延长交BC于E, 连AE, 则BC⊥AE, 在RtΔADE中, 有EA2=ED.EH, 则undefined, 即Sundefined=SΔBCD·SΔBCH.。

(四) 升次类比

例4 (2006年上海高考题文) 已知函数undefined有如下性质:如果常数a>0, 那么该函数在undefined上是减函数, 在undefined上是增函数.

(1) 如果函数undefined (x>0) 的值域为[6, +∞], 求b的值;

(2) 研究函数undefined (常数c>0) 在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并说明理由;

(3) 对函数undefined或undefined (常数a, c>0) 作出推广, 使它们都是你所推广的函数的特例, 研究推广后的函数的单调性 (只需给出结论, 不必证明) 。

解: (1) (2) 略 (3) 推广结论:当n是正奇数时, 函数undefined (常数a>0) 是奇函数, 故在undefined上是增函数, 在undefined是减函数, 在undefined上是减函数, 在undefined上是增函数;当n为正偶数时, 函数undefined (常数a>0) 是偶函数, 在undefined上是减函数, 在undefined是增函数, 在undefined上是减函数, 在undefined上是增函数。

(五) 思想与方法的类比

康德曾说过:“每当真理缺乏可靠的论证方法时, 类比往往可以指引我们找到可行的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 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类比思想, 可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新的便捷之路。

例5. (2003年上海春季高考题) 设undefined,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 可求得f (-5) +f (-4) +…+f (0) + …+f (5) +f (6) 的值为____。

解析:此题要求利用课本中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中所使用的方法, 所以首先要知道用的方法——倒序相加法.易证f (n) +f (1-n) =undefined (1) 。

令t= f (-5) +f (-4) +…+f (0) + …+f (5) +f (6) , (2)

则t=f (6) +f (5) +…+f (0) + …+f (-4) +f (-5) , (3)

类似于等差数列的情形, 将 (2) (3) 两式相加再结合 (1) 式, 得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即为所求。

一个典型方法就象一个好的工具, 往往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因此随时小结, 都问个为什么, 举一反三, 这对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

(六) 同构类比

有一些数学问题没有明显的类比参照题型与方法, 但它的条件与结论与已知的数学知识在结构上非常相似, 我们可以寻找类比问题, 然后通过适当的代换, 将原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来解决。常见的同构类比有函数与图象, 数形结合, 以向量为工具的题型等。如:

(1) 已知函数y=f (x) , 任意x1, x2∈R*有f (x1·x2) =f (x1) +f (x2) ↔对数函数y=logax;

(2) 已知函数y=f (x) , 任意x1, x2∈R有f (x1+x2) =f (x1) f (x2) ↔对数函数y=ax

例6 (2002年北京) 已知f (x) 是定义在R上的不恒为零的函数, 且对于任意的a, b∈R都满足:f (a.b) =af (b) +bf (a) , (Ⅰ, Ⅱ问省略) (Ⅲ) 若undefined, 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

解:当ab≠0时undefined, 令undefined, 则g (ab) =g (a) +g (b) , 且f (x) =xg (x) .

类比具体函数:对数函数, 由上可得g (an) =ng (a) .

所以f (an) =an.g (an) =nnang (a) =nan-1f (a) , undefined

因为f (2) =2, 所以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所以undefined (证略) 。

(七) 静止到动的类比

例7 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 (如下图) , E在DC的延长线上, 则∠A=∠BCE.

把DE绕点D转动, 如图设DE交圆O于C1, C2, …, 连接BC1, BC2, …, 则∠A=∠BC1E1, ∠A=∠BC2E2, ….特别地, 当ED与圆O相切, 即C与D重合时, 有∠A=∠BDE, 此为弦切角定理, 证明略。

四、学好类比的意义与作用

篇4:类比推理解题方法

关键词:类比推理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引言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题解答是其中重要,但难度较大的版块。很多学生对应用题解答和学习都存在一定“恐惧”。如何才能做好数学应用题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得出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应该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应用题解答提供理论基础。其次,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让学生清楚题目的内涵和出题者的意图。最后,还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数学学习时,老师不可能向学生讲述所有内容,因此其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是其中极具特性的题目,其通过语言文字将数学教学中包含数量关系的问题展现出来。应用题通常有两部分组成,即给定条件和结合条件解答问题。常见的应用题分为速度差类、和差类等三十种。做好应用题,最关键的是根据文字描述,寻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并结合数量关系来罗列“代数式”。通过代数式,将问题从“文字”转化为“数字”。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语言理解能力与问题解题思路有效融合[1]。

在应用题教学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着重培养學生的数学基础,只有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理论,才能为应用题解答提供保障。所有应用题的解答都需要通过代数式来转换。如果数学理论都不能全面掌握,那么就很难做好应用题。所有的数学题无论多么复杂,因此,老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必须打好理论基础。其次,还要明白,解答应用题的前提是读题,是对题目进行阅读和理解,只有明白题目的意思,才能将语言文字表达转化为具体的数字公式。以往在应用题教学时,很多老师并不明白这一客观要求,往往将读题能力培养与应用题解答“割裂”开。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答题思维,更无法实现应用题教学的目的。

三、符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思路

3.1 现实类比推理法的相关内容分析

数学是一门规律科学,而应用题更是通过现象分析构建代数式的规律科学。而以往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学生理解不了,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相割裂,造成很多学生不明白其中的规律等。结合现实类比推理的方法,实质上是将客观实际与具体问题相融合的客观要求。而通俗的说,该方法就是结合小学生对现实事物的关注度,拉近抽象问题与学生理解之间的距离。就是通过几个经典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举一通三”。这一教学法是从学生成长实际出发的教学方法,是进行抽象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补充[2]。

3.2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合理的现实事例

在教育学生掌握应用题解决方法时,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事例。比如在讲解“归一类”问题时。如果是数学定理:“知道所有部分,可以求总体。知道总体和其中一个部分,也能求出其他部分”,学生理解并不透彻,但结合现实应用题时,很多学生就很可以予以理解。比如:“全年级共有两个班级,年级总人数为67人,其中一班有33人,那么二班有多少人?”这样的引导方法,学生都知道答案。接下来,告诉学生全年级的67人就是总体,而一班和二班就是部分,知道了一班的人数,就相当于知道了其中的一个部分。正是通过现实举例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了“归一类”问题的相关理论。同样,接下来,可以结合类比,引入其他问题。让学生知道这一类问题,无论语言上如何表述,其实质上应用的数学理论都是一样的,从而升华教学效果。

3.3 将常见应用题分类,实施分类教学

事实上,学生常见的数学应用题都是固定的。不同的是语言表述,相同的是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理论,如何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常见的数学应用题,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就能高效、全面开展。常见的应用题共有三十类,其中每一类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都是有章可循的。因此,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想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方法,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题方法,同时也要以汇总分类的方法对待应用题学习[3]。

3.4 积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升华教学价值

此外,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还要鼓励学生讨论,并且重视完善总结。讨论的过程是将个人认知从理解演化为经验借鉴的过程,事实上,任何时候,在引导式教学中,学生针对现实问题和抽象问题,所形成的认识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学生互相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思路,实现数学学习思维的完善与发展,从而形成属于学生自身的应用题解题方法。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对个人学习理解予以总结,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解体技巧和思路。应用题解答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而这也是教学所追求的价值。

四、结语

现实类比推理法是结合现实事例,通过剖析事物之间潜在的规律和内涵,以对比来解题的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对学生学习解答数学题产生有效引导,同时也是解决一直以来学生“畏惧”应用题的重要方法。此外,还要结合正确全面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应用题教学。应用题解答是有一定规律的,而掌握了这些规律,就相当于寻找到了问题解答的突破口。比如该问题属于哪一类问题,而题目中那些词语又是“关键”词汇等等。

参考文献

[1]张美峰.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索[J].科学导报,2014,5 :64-69

[2]钱伟.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障碍与应对策略[J].科教创新导刊,2014,12 :38-44

篇5:国考行测备考: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A. 学院:大学 B. 白马:马

C. 打印机:办公室 D. 矿泉水:水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硬盘是计算机的一个组成部分。A项,学院是大学的组成部分。B项两词为种属关系。C项,打印机是办公室里的一种办公用品。D项,矿泉水是水的一种。故选A。

【例2】眼镜:镜片

A. 饮水机:桶装水 B. 汽车:轮胎

C. 墙体:开关 D. 公园:园丁

篇6:国考行测备考: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A. 电脑:鼠标 B. 火车:飞机

C. 电视机:遥控器 D. 录音机:收音机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并列关系。题干中的时钟和手表同属于计时工具,选项B中火车和飞机同属于交通运输工具。故选B。

【例2】分水岭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水稻

A. 山岭;大米 B. 地质;节气

C. 界线;作物 D. 回归线;青稞

篇7:类比推理解题方法

建议各位考生这一阶段可进行专项复习,查缺补漏,针对不足,取长补短。接下来可以做真题试卷和模拟试卷,积累答题经验。如何在考试前一周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行测分数,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首先如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过国考真题的试卷的话,该马上找到一套历年来的真题试卷,掐着时间120分钟,认真的做一做真题,一方面检测一下自己做题的时间和效率,规定时间内能否把该做的题目做完,另一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在考试前熟悉整张行测试卷的内容设置。在做题时不要直接把答案写在卷子上,写在旁边的草纸上,这样有助于下次再熟悉题目的时候重复利用。

其次在做这几套真题的过程中应该整理一个笔记。这个笔记主要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整理错题;一部分自己梳理历年来的考情,考试侧重点;最后一部分梳理各个题型出题人的出题规律或者是选项设错的一些规律。这样有助于短期内快速提高行测分数。

类比推理这类题型比较重要,考试题量10道题,有很多考生对于这类题型很头疼,不知道如何入手,所以在考前一周如何能高效解这类题目,提高准确率在这里进行介绍,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类比推理部分的考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两项式,三项式,和括号式。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历史文化常识、学科知识等。这种题型题干和选项的字数虽然不多,但是做题的准确率确实很低,总结了一下考生经常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考点没有熟练掌握,不知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2:做题顺序不对,应该先横向再纵向。

3:没有合理掌握做题的方法,过于依赖造句子的方法。

一、先横再纵,分析题干词语内容间的关系即从考点出发。例1:烟锁池塘柳:金木水火土

A、皓月:乾坤 B、氧化:人气

C、四书五经:甲乙丙丁 D、雾罩黄山松:东西南北中

【解析】:看到这道题目之后大家,就语感而言大家更倾向于D,会觉得该项与题干更为对应。但是需要知道的前提是,类比推理考察的是我们类比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分析和理解题干词语之间的关系之后,根据这个关系再去找到一组与之关系相近和相似的选项,此种题型并不是言语的题型,所以不应从语感来出发,而应该从逻辑的角度出发。显然,D是错误选项。那么我们就必须首先来关注题干:“烟锁池塘柳:金木水火土”之间的关系,可以得知,金木水火土是烟锁池塘柳五个字的偏旁部首。根据这一关系去寻求与其相近相似的选项,则B项满足,氧化的偏旁部首就是人气。故B为正确答案。

二、方法不恰当,过度依赖造句子的方式 例2:道路:行人:车辆 A: 脑袋:头发:眼睛 B:月亮:嫦娥:后羿 C:眼镜:鼻子:眼睛 D:手提包:手机:钱包

篇8:学会用推理方法解题

例1有四个互不相同的自然数,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差是4,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积是奇数,而这四个数的和是最小的两位奇数,则这四个数的乘积是( ) 。

分析与解这道题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推理:

1.根据“这四个数的和是最小的两位奇数”可知:这四个数的和是11;进而推算出:这四个数在1~5这五个数的范围内。

2.根据“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积是奇数”可知:最大数与最小数都是奇数;进而推断出:最大数与最小数分别是5和1。这一结论也符合“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差是4”这一条件。

3.根据“这四个数的和是11”及“最大数与最小数分别是5和1”推算出:另外两个数分别是2和3。所以,这四个数的乘积是:1×2×3×5=30。

例2 爷爷和孙子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绕一条环形路跑步,在第一次相遇后,爷爷又跑了8分钟回到原地。已知孙子跑一圈需要6分钟,爷爷跑一圈的时间为偶数,爷爷跑一圈需要()分钟。

分析与解这道题如果用解行程问题的方法解答比较困难,而用推理法来解就很简单。推理步骤如下:

1.根据“第一次相遇后,爷爷又跑了8分钟回到原地”和“孙子跑一圈需要6分钟”得出:孙子比爷爷跑得快,相遇时,孙子跑的路程超过全程的一半。因此,相遇的时间应该大于3分钟,而小于6分钟。

2.根据“爷爷跑一圈的时间为偶数”以及数的奇偶性“偶数(相遇的时间)+偶数(8)=偶数(爷爷跑一圈的时间)”得出:两人相遇的时间是偶数。

3.根据前两步推出的结果得出:相遇时间是大于3而小于6的偶数,即4分钟。所以,爷爷跑一圈需要4+8=12(分)。

练一练

1.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是1.46米、1.52米、1.38米、1.5米。已知甲比丁高,但又比丙矮,丁比乙矮,甲比乙高。问: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各是多少?

2.在一个圆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8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甲环行一周需多少分钟?

(答案本期找)

《学会用推理方法解题》参考答案:

1.由高到矮排列的顺序是丙、甲、乙、丁。因此,甲的身高是1.5米,乙的身高是1.46米,丁的身高是1.38米,丙的身高是1.52米。

篇9:数字推理解题方法汇总篇

第一部 整体特征分析

一、项数较多或有两个括号

特点:项数较多,超过6个或者6个以上,或者是数列中有两个括号;

技巧:

1、交叉分组

2、两两分组

注意,(1)如果数列中出现两个括号,那么一定要采用交叉分组来解答。

(2)当我们两两分组不能得到规律时,可以考虑三三分组,当试题很难时会出现首尾项为一组,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

例1:257,178,259,173,261,168,263,()

A.163 B.164 C.178 D.275

【分析】数列比较长,所以先交叉分组。

奇数项数列:257、259、261、263 等差数列;

偶数项数列:178、173、168、()等差数列;

显然原数列是163,选A。

例2:5,24,6,20,4,(),40,3

A.28 B.30 C.36 D.42 【分析】数列较长,交叉分组后奇数项数列变化很大,不存在什么规律,考虑两两分组,组内做四则运算。

两两分组后发现,6、20与40、3的乘积一样,也等于24×5,所以未知项为30。

*************************************************************************************

二、数列中存在分数

数列中存在分数,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数的个数多于整数,一种是分数的分数少于分数,但是无论是那种情况都有对应的解题方法。

当分数的个数多于整数个数的时候,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数数列,在解答分数数列的时候用到的技巧主要有:约分、通分、反约分、做差、做积或者考虑前后项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约分、通分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做差和做积的在浙江出现过,最流行的还非反约分、前后项关系莫属。

当分数的个数少于整数个数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情况:

1、数列呈现橄榄枝型,此时应考虑多次方数列;

2、数列具有单调性,且只有一项或者两项分数,此时考虑等比数列或者递推数列,递推的规律是前两项的和或者乘积除以某个数值。

*******************************************************************************

例1:5,3,7/3,2,9/5,5/3,()

A.13/8 B.11/7 C.7/5 D.1 【分析】数列中整数和分数的个数相同,但是选项中多是分数,应采用分数数列的方法解答。先看分数的分母,分母较小,不可能是约分,前后项关系等,“9/5”的分母为5,且为第5项,所以我们就以项数为分母进行反约分有5/1,6/2,7/3,4/8,9/5,10/6,显然应该是是11/7。例2:10,6,8,7,15/2,()

A.13/2 B.7 C.29/4 D.15/2

【分析】数列中的整数比分数多,且不具有橄榄枝型,所以考虑数列的递推规律。分数的分子为2,所以数列应该是和值或者乘积除以2,由其中的10+6=16,是8的2倍,显然规律是前两项的和的1/2为第三项,即未知项为29/4。

*******************************************************************************

三、数据较小,且比较分散

如果数列的数据较小,且比较分散的时候,我们就要采用做和或者做积的方法来解答,可以是两两做和,也可以是三三做和。

所谓数列的数据较小,指的是数据均为一位数或者是两位数;比较分散,则是指数列不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如2、2、0、7等组成的数列。

*******************************************************************************

例1:1,2,3,4,7,6,()

A.11 B.8 C.5 D.4 【分析】数列中均为个位数,且不具有单调性,给出的选项也不大,所以采用两两做和的方法,数列经过做和后有3、5、7、11、13,是个质数数列,所以未知项为11。例2:2,2,0,7,9,9,()

A.13 B.15 C.18 D.20

【分析】数列中均为个位数,且不具有单调性,给出的选项也不大,采用两两做和的方法,有4、2、7、16、18,没有规律,然后三三做和有4、9、16、25,平方数列,所以未知项为20。

*******************************************************************************

四、数列的最后一项和选项变化较大

当数列的最后一项或者是给出的选项变化较大的时候,我们基本可以判定数列为递推数列,且为倍数、乘积或者是方递推数列。

我们在推测数列的规律的时候,可以采用局部分析法来判定,所谓局部分析法指的是通过数列中某些值来初步判定数列的规律,然后在将这个规律推广到整个数列,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数列的两项或者三项即可推测出数列的规律。

*******************************************************************************

例1:2,3,7,16,65,321,()

A.4542 B.4544 C.4546 D.4548

【分析】数列的最后一项以及给出的选项变化很大,所以采用递推数列的方法解答,由3、7、16可以得到3×3+7=16,由2、3、7有2×2+3=7,推测7、16、65的关系为7×4+16,显然不对,那就只能是7×7+16,正确,未知项就是65×65+321,尾数为6。例2:1,2,7,19,138,()

A.2146 B.2627 C.3092 D.3865 【分析】数列的最后一项以及给出的选项变化很大,所以采用递推的方法解答。由2、7、19有2×7+5=19,同时有7×19+5=138,1×2+5=7,则未知项是19×138+5,尾数为7。

*******************************************************************************

第二部 趋势特征分析

所谓趋势特征分析,指的是分析整个数列的变化趋势,看是增加的还是减小的,通常来说,我们在分析数列的趋势的时候,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一、单调增变化,有明显倍数关系

当数列呈现单调增加或者减小,且有明显倍数关系的时候,我们首先采用两两做商的方法解答。

所谓倍数关系,并非我们狭义讲的商值是整数,还包括部分小数和分数,如数列中出现2、3、6、15这样的数,我们也称其为有明显的倍数关系,同时前后项的商值为2/3时,我们也说是明显倍数关系。

*******************************************************************************

例1:2,14,84,420,1680,()A.2400 B.3360 C.4210 D.5040

【分析】数列是单调增加的,14与2,84与14有明显的倍数关系,所以先两两做商有7、6、5、4,所以未知项为1680×3=5040。例2:1,4,14,42,(),210

A.70 B.84 C.105 D.140 【分析】显然数列的中间出现括号,但是整体上数列单调增加,且1、4与14、42有明显的倍数关系,所以两两做商有4、3.5、3,所以未知项为42×2.5=105。

*******************************************************************************

二、单调变化,且变化不大

当数列呈现单调增加或者单调减小,且变化幅度不大的时候,我们通常采用两两做差的方法解答。

所谓变化不大,指的是相邻两项的数据的倍数关系在3倍或者3倍以下。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数列时,优先两两做差。

*******************************************************************************

例1:21,28,33,42,43,60,()

A.45 B.56 C.75 D.92 【分析】数列单调增加,且没有明显倍数关系,变化也不大,所以先两两做差有7、5、9、1、17,数列呈现振荡型做差有-

2、4、-

8、16,等比数列,所以未知项为-32+17+60=45。例2:3,6,9,13.5,22.5,45,()A.112.5 B.100 C.95.5 D.90

【分析】数列单调增加,且没有明显倍数关系,变化也不大,所以先两两做差有3、3、4.5、9、22.5,数列单调增加,有明显倍数关系,两两做商1、1.5、2、2.5,等差数列,所以未知项为3×22.5+45=112.5。

*******************************************************************************

第三部 数字特征分析

所谓数字特征分析指的是通过分析数字的特征来获得解题的灵感,这就需要一定的数字敏感,需要考生在备考前熟记一些常用的平方数、立方数以及多次方数,并且熟悉这些数字的变形。

通常来说,我们在解题时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一、数字呈现明显的指数特征

当数字呈现明显的指数特征时,我们可以将数值转化为指数的形式,然后分析数值的指数、底数以及修正项来找到数列的规律。

所谓指数特征,并非单单指能化为指数形式的数值,也包括这些数值附近的一些数,如15、123、340等,这点需要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注意。

*******************************************************************************

例1:1,4,16,49,121,()

A.256 B.225 C.196 D.169 【分析】数列中的数值都是平方数,所以采用多次方数列的方法。数列的底数为1、2、4、7、11,这个是二级等差数列,所以未知项为11+5=16的平方256。

例2:0,9,26,65,124,()

A.165 B.193 C.217 D.239 【分析】数列中除了0、9是多次方数,其他的三个周边有多次方数,26旁边有25、27,65旁边有64,124附近有125、121,分析差值情况,显然只能选项差为1的,所以将他们转化为多次方的形式,并对数列进行修正就有未知项为6的立方+1,尾数为7。

*******************************************************************************

二、数字呈现多位数的特征

当数字呈现多位数的特征时,我们可以根据数列的特征有针对性的解答,一般采用两两做差、强行分组组内做四则运算以及分析数字的特征等方法解答。此部分属于特殊题型,将专门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上一篇:初中观察日记600字下一篇:《卖掉华丽人生重新迎接新人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