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推理解题心得

2024-05-08

数字推理解题心得(精选7篇)

篇1:数字推理解题心得

数字推理试题解题规律

一、排序:题目中的间隔的`数字之间有排序规律

1、例题:34,21,35,20,36()

A.19 B.18 C.17 D.16

解析:数列中34,35,36为顺序,21,20为逆序,因此,答案为A,

二、加法:题目中的数字通过相加寻找规律

1、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例题:4,5,(),14,23,37

A.6 B.7 C.8 D.9

注意: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这个方法可以用到任何题型;

解析:4+5=9 5+9=14 9+14=23 14+23=37,因此,答案为D;

练习:6,9,(),24,39// 1,0,1,1,2,3,5,(

)

2、前两数相加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

例题:22,35,56,90,() 99年考题

A.162 B.156 C.148 D.145

解析: 22+35-1=56 35+56-1=9056+90-1=145,答案为D

篇2:数字推理解题心得

第一部 整体特征分析

一、项数较多或有两个括号

特点:项数较多,超过6个或者6个以上,或者是数列中有两个括号;

技巧:

1、交叉分组

2、两两分组

注意,(1)如果数列中出现两个括号,那么一定要采用交叉分组来解答。

(2)当我们两两分组不能得到规律时,可以考虑三三分组,当试题很难时会出现首尾项为一组,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

例1:257,178,259,173,261,168,263,()

A.163 B.164 C.178 D.275

【分析】数列比较长,所以先交叉分组。

奇数项数列:257、259、261、263 等差数列;

偶数项数列:178、173、168、()等差数列;

显然原数列是163,选A。

例2:5,24,6,20,4,(),40,3

A.28 B.30 C.36 D.42 【分析】数列较长,交叉分组后奇数项数列变化很大,不存在什么规律,考虑两两分组,组内做四则运算。

两两分组后发现,6、20与40、3的乘积一样,也等于24×5,所以未知项为30。

*************************************************************************************

二、数列中存在分数

数列中存在分数,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数的个数多于整数,一种是分数的分数少于分数,但是无论是那种情况都有对应的解题方法。

当分数的个数多于整数个数的时候,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数数列,在解答分数数列的时候用到的技巧主要有:约分、通分、反约分、做差、做积或者考虑前后项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约分、通分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做差和做积的在浙江出现过,最流行的还非反约分、前后项关系莫属。

当分数的个数少于整数个数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情况:

1、数列呈现橄榄枝型,此时应考虑多次方数列;

2、数列具有单调性,且只有一项或者两项分数,此时考虑等比数列或者递推数列,递推的规律是前两项的和或者乘积除以某个数值。

*******************************************************************************

例1:5,3,7/3,2,9/5,5/3,()

A.13/8 B.11/7 C.7/5 D.1 【分析】数列中整数和分数的个数相同,但是选项中多是分数,应采用分数数列的方法解答。先看分数的分母,分母较小,不可能是约分,前后项关系等,“9/5”的分母为5,且为第5项,所以我们就以项数为分母进行反约分有5/1,6/2,7/3,4/8,9/5,10/6,显然应该是是11/7。例2:10,6,8,7,15/2,()

A.13/2 B.7 C.29/4 D.15/2

【分析】数列中的整数比分数多,且不具有橄榄枝型,所以考虑数列的递推规律。分数的分子为2,所以数列应该是和值或者乘积除以2,由其中的10+6=16,是8的2倍,显然规律是前两项的和的1/2为第三项,即未知项为29/4。

*******************************************************************************

三、数据较小,且比较分散

如果数列的数据较小,且比较分散的时候,我们就要采用做和或者做积的方法来解答,可以是两两做和,也可以是三三做和。

所谓数列的数据较小,指的是数据均为一位数或者是两位数;比较分散,则是指数列不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如2、2、0、7等组成的数列。

*******************************************************************************

例1:1,2,3,4,7,6,()

A.11 B.8 C.5 D.4 【分析】数列中均为个位数,且不具有单调性,给出的选项也不大,所以采用两两做和的方法,数列经过做和后有3、5、7、11、13,是个质数数列,所以未知项为11。例2:2,2,0,7,9,9,()

A.13 B.15 C.18 D.20

【分析】数列中均为个位数,且不具有单调性,给出的选项也不大,采用两两做和的方法,有4、2、7、16、18,没有规律,然后三三做和有4、9、16、25,平方数列,所以未知项为20。

*******************************************************************************

四、数列的最后一项和选项变化较大

当数列的最后一项或者是给出的选项变化较大的时候,我们基本可以判定数列为递推数列,且为倍数、乘积或者是方递推数列。

我们在推测数列的规律的时候,可以采用局部分析法来判定,所谓局部分析法指的是通过数列中某些值来初步判定数列的规律,然后在将这个规律推广到整个数列,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数列的两项或者三项即可推测出数列的规律。

*******************************************************************************

例1:2,3,7,16,65,321,()

A.4542 B.4544 C.4546 D.4548

【分析】数列的最后一项以及给出的选项变化很大,所以采用递推数列的方法解答,由3、7、16可以得到3×3+7=16,由2、3、7有2×2+3=7,推测7、16、65的关系为7×4+16,显然不对,那就只能是7×7+16,正确,未知项就是65×65+321,尾数为6。例2:1,2,7,19,138,()

A.2146 B.2627 C.3092 D.3865 【分析】数列的最后一项以及给出的选项变化很大,所以采用递推的方法解答。由2、7、19有2×7+5=19,同时有7×19+5=138,1×2+5=7,则未知项是19×138+5,尾数为7。

*******************************************************************************

第二部 趋势特征分析

所谓趋势特征分析,指的是分析整个数列的变化趋势,看是增加的还是减小的,通常来说,我们在分析数列的趋势的时候,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一、单调增变化,有明显倍数关系

当数列呈现单调增加或者减小,且有明显倍数关系的时候,我们首先采用两两做商的方法解答。

所谓倍数关系,并非我们狭义讲的商值是整数,还包括部分小数和分数,如数列中出现2、3、6、15这样的数,我们也称其为有明显的倍数关系,同时前后项的商值为2/3时,我们也说是明显倍数关系。

*******************************************************************************

例1:2,14,84,420,1680,()A.2400 B.3360 C.4210 D.5040

【分析】数列是单调增加的,14与2,84与14有明显的倍数关系,所以先两两做商有7、6、5、4,所以未知项为1680×3=5040。例2:1,4,14,42,(),210

A.70 B.84 C.105 D.140 【分析】显然数列的中间出现括号,但是整体上数列单调增加,且1、4与14、42有明显的倍数关系,所以两两做商有4、3.5、3,所以未知项为42×2.5=105。

*******************************************************************************

二、单调变化,且变化不大

当数列呈现单调增加或者单调减小,且变化幅度不大的时候,我们通常采用两两做差的方法解答。

所谓变化不大,指的是相邻两项的数据的倍数关系在3倍或者3倍以下。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数列时,优先两两做差。

*******************************************************************************

例1:21,28,33,42,43,60,()

A.45 B.56 C.75 D.92 【分析】数列单调增加,且没有明显倍数关系,变化也不大,所以先两两做差有7、5、9、1、17,数列呈现振荡型做差有-

2、4、-

8、16,等比数列,所以未知项为-32+17+60=45。例2:3,6,9,13.5,22.5,45,()A.112.5 B.100 C.95.5 D.90

【分析】数列单调增加,且没有明显倍数关系,变化也不大,所以先两两做差有3、3、4.5、9、22.5,数列单调增加,有明显倍数关系,两两做商1、1.5、2、2.5,等差数列,所以未知项为3×22.5+45=112.5。

*******************************************************************************

第三部 数字特征分析

所谓数字特征分析指的是通过分析数字的特征来获得解题的灵感,这就需要一定的数字敏感,需要考生在备考前熟记一些常用的平方数、立方数以及多次方数,并且熟悉这些数字的变形。

通常来说,我们在解题时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一、数字呈现明显的指数特征

当数字呈现明显的指数特征时,我们可以将数值转化为指数的形式,然后分析数值的指数、底数以及修正项来找到数列的规律。

所谓指数特征,并非单单指能化为指数形式的数值,也包括这些数值附近的一些数,如15、123、340等,这点需要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注意。

*******************************************************************************

例1:1,4,16,49,121,()

A.256 B.225 C.196 D.169 【分析】数列中的数值都是平方数,所以采用多次方数列的方法。数列的底数为1、2、4、7、11,这个是二级等差数列,所以未知项为11+5=16的平方256。

例2:0,9,26,65,124,()

A.165 B.193 C.217 D.239 【分析】数列中除了0、9是多次方数,其他的三个周边有多次方数,26旁边有25、27,65旁边有64,124附近有125、121,分析差值情况,显然只能选项差为1的,所以将他们转化为多次方的形式,并对数列进行修正就有未知项为6的立方+1,尾数为7。

*******************************************************************************

二、数字呈现多位数的特征

当数字呈现多位数的特征时,我们可以根据数列的特征有针对性的解答,一般采用两两做差、强行分组组内做四则运算以及分析数字的特征等方法解答。此部分属于特殊题型,将专门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篇3:合情分析演绎推理自然解题

一、火眼金睛辨真伪———真假命题

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说明理由.

(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a>b,那么ac>bc;

(3)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解析】

(1)假命题.如图1、2所示,∠1=∠2,但∠1与∠2不是对顶角.

(2)假命题.当c≤0时不成立,如5>3,但5×0=3×0.

(3)真命题.如图3所示,连接一条对角线即可把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从而可知该命题是真命题.

【变式1】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

A.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C. 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D.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一条边的长与该边上的高的乘积的一半

【解析】选项A、B中的命题分别为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对于选项C,只有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而其他三角形的三边都不具有这一关系,可以通过画图测量计算判断出这是假命题;选项D中的命题是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是真命题.故选C.

【变式2】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a|>1,则|a|>1”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A. a=-2 B. a=-1

C. a=1 D. a=2

【解析】选项A,满足|a |>1,但不满足a>1,故选项A是证明原命题为假命题的反例;选项B和C都不满足原命题的条件a >1,故选项B和C都不是证明原命题为假命题的反例;选项D,当|a|=2时,|a| >1,|a|>1,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成立,故不是反例. 故选A.

【点评】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命题的条件成立,而命题的结论不成立,这种例子称为反例.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需要根据基本事实和定理进行推理证明. 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从条件和结论两个方面来考虑.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一题多解

例2如图4所示,已知AB∥EF,求证:∠ABC+∠BCE+∠CEF=360°.

【解析】从证题的结论360°这个特殊角切入,展开联想,进行分析和推理.

证法1:如图5,过C作CD∥AB,

∴∠B+∠1=180°.

∵CD∥AB, EF∥AB,

∴CD∥EF,

∴∠E+∠2=180°,

∴∠B+∠1+∠E+∠2=360°,

即∠ABC+∠BCE+∠CEF=360°.

证法2:如图6,过B作BD∥CE交EF于D,

∴∠2=∠3,

在四边形BCED中,

∴∠1+∠2+∠C+∠E=360°,

∴∠1+∠3+∠C+∠E=360°,

即∠ABC+∠BCE+∠CEF=360°.

证法3:如图7,连接BE,

∵EF∥AB,

∴∠1+∠3=180°.

∵∠2+∠4+∠C=180°,

∴∠1+∠2+∠3+∠4=360°,

即∠ABC+∠BCE+∠CEF=360°.

证法4:如图8,过C作CD∥AB,

∴∠1=∠B.

∵CD∥AB, EF∥AB,

∴CD∥EF,

∴∠2=∠E,

∵∠1+∠2+∠BCE=360°,

即∠ABC+∠BCE+∠CEF=360°.

【变式】如图9,AB∥CD,求证:∠A+∠C=∠AEC.

【解析】证法1:如图10,过E作EF∥AB,

∴∠1=∠A,

∵CD∥AB,∴EF∥CD,

∴∠2=∠C,

∴∠A+∠C=∠1+∠2=∠AEC.

证法2:如图11,连接AC,

∵AB∥CD,

∴∠BAC+∠ACD=180°,

即∠BAE+∠DCE+∠1+∠2=180°,

∴∠BAE+∠DCE=180°-(∠1+∠2).

∵∠AEC=180°-(∠1+∠2),

∴∠BAE+∠DCE=∠AEC.

证法3:如图12,延长AE交CD于F,

∵AB∥CD,

∴∠1=∠A,

∵∠AEC是△CEF的外角,

∴∠AEC=∠1+∠C=∠A+∠C.

【点评】本题揭示了两条平行线间“折线”与“拐角”问题的解题方法,平行线间的折线问题主要分下面两种情况:平行线间夹折线凹进去的模型和凸出来的模型,无论是哪一种,一般可采用在拐点处作平行线的方法,把线的关系转换成角的关系,或者通过添线将图形分解成常见的三角形或四边形,再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 这些添辅助线的实质是构造基本图形,使已知和未知一目了然,合情推理,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三、侦探思维训练营———生活推理

例3华罗庚戴帽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位老师让三个聪明的学生看了事先准备好的五顶帽子:3白2黑. 然后让三位学生闭上眼睛并给每个人戴上一顶帽子,将余下的两顶收起,随后请三位学生睁眼并说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 三人睁开眼睛后看了一下,踌躇了一会儿,觉得很为难,随后三人几乎同时说出自己头上所戴帽子的颜色. 请问:这三人是如何判断自己头上所戴帽子颜色的?这三人头上各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解析】戴帽的情况有3种可能:①一白两黑,②两白一黑,③三白. 既然三人睁眼后相互看了之后,没有马上作出反应,都“踌躇”了一会儿,于是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一人看到其他两人都戴的是黑帽子,这说明情况①不成立,只能在②③中选择. 排除了情况①后再看情况②,如有一个戴的黑帽子,那么其他两人必然会立即猜中自己头上的一定是白帽子,而三个聪明的学生都在“踌躇”,这说明三人谁都没有看见其他两人头上戴的是黑帽子,所以三个人才会异口同声说出自己头上戴的是白帽子.

【变式】老师与学生小王、小张、小李玩帽子游戏,老师先给三位学生看了四顶帽子,其中二顶是红色的,一顶蓝色的,还有一顶是黄色的. 然后让他们先闭上眼睛,给他们每人戴上一顶帽子后,睁开眼睛看其他人头顶帽子的颜色,然后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小李看到的颜色是:小王的帽子是红色的,小张的帽子是黄色的,同时看到小王、小张无法马上说出自己帽子的颜色,这时小李立刻猜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小李帽子的颜色是什么?

【解析】红色. 小李戴帽的情况有2种可能:①蓝色②红色.若小李戴蓝色帽子,则小王必能马上说出自己帽子颜色为红色,但小王、小张都无法马上说出自己帽子颜色,所以小李的帽子颜色为红色.

篇4:学会用推理方法解题

例1有四个互不相同的自然数,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差是4,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积是奇数,而这四个数的和是最小的两位奇数,则这四个数的乘积是( ) 。

分析与解这道题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推理:

1.根据“这四个数的和是最小的两位奇数”可知:这四个数的和是11;进而推算出:这四个数在1~5这五个数的范围内。

2.根据“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积是奇数”可知:最大数与最小数都是奇数;进而推断出:最大数与最小数分别是5和1。这一结论也符合“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差是4”这一条件。

3.根据“这四个数的和是11”及“最大数与最小数分别是5和1”推算出:另外两个数分别是2和3。所以,这四个数的乘积是:1×2×3×5=30。

例2 爷爷和孙子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绕一条环形路跑步,在第一次相遇后,爷爷又跑了8分钟回到原地。已知孙子跑一圈需要6分钟,爷爷跑一圈的时间为偶数,爷爷跑一圈需要()分钟。

分析与解这道题如果用解行程问题的方法解答比较困难,而用推理法来解就很简单。推理步骤如下:

1.根据“第一次相遇后,爷爷又跑了8分钟回到原地”和“孙子跑一圈需要6分钟”得出:孙子比爷爷跑得快,相遇时,孙子跑的路程超过全程的一半。因此,相遇的时间应该大于3分钟,而小于6分钟。

2.根据“爷爷跑一圈的时间为偶数”以及数的奇偶性“偶数(相遇的时间)+偶数(8)=偶数(爷爷跑一圈的时间)”得出:两人相遇的时间是偶数。

3.根据前两步推出的结果得出:相遇时间是大于3而小于6的偶数,即4分钟。所以,爷爷跑一圈需要4+8=12(分)。

练一练

1.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是1.46米、1.52米、1.38米、1.5米。已知甲比丁高,但又比丙矮,丁比乙矮,甲比乙高。问: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身高各是多少?

2.在一个圆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8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甲环行一周需多少分钟?

(答案本期找)

《学会用推理方法解题》参考答案:

1.由高到矮排列的顺序是丙、甲、乙、丁。因此,甲的身高是1.5米,乙的身高是1.46米,丁的身高是1.38米,丙的身高是1.52米。

篇5: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数字推理解题基本要求

熟记熟悉常见数列,保持数字的敏感性,同时要注意倒序,

自然数平方数列:4,1,0,1,4,9,16,25,36,49,64,81,100,121,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自然数立方数列:-8,-1,0,1,8,27,64,125,216,343,512,729,1000

质数数列: 2,3,5,7,11,13,17……(注意倒序,如17,13,11,7,5,3,2)

合数数列: 4,6,8,9,10,12,14…….(注意倒序)

二、数字推理解题思路:

1 基本思路:第一反应是两项间相减,相除,平方,立方,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所谓万变不离其综,数字推理考察最基本的形式是等差,等比,平方,立方,质数列,合数列。

相减,是否二级等差。

8,15,24,35,(48)

相除,如商约有规律,则为隐藏等比。

篇6:命题推理解题技巧

(一)文氏图法

一个概念的外延可以用一条封闭的曲线来表示,直言命题可以用文氏图来表示主项和谓项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如下:

1.当题干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依次分析出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全异关系、真包含关系,然后结合文氏图进行解答即可。2.当题干给出多个直言命题,一般来说这些命题都是真的,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推理。此时可根据直言命题真假关系,画文氏图来进行解题。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同一个直言命题其主项和谓项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多种情况,做题时需要考虑全面。

【例题】在某次交通整治民意代表座谈会的代表中,一个是黑龙江人,两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有两个人只负责客运业务,三个人只从事货物运输。如果以上的介绍涉及了该次座谈会的所有代表,则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代表()。A.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8人 B.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8人 C.最少可能是5人,最多可能是9人 D.最少可能是3人,最多可能是9人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题中所提到的人的身份间的关系,在计算人数时要注意:是包含关系的不要相加,是全异关系的需要相加,交叉关系则要具体情况具体讨论。

题干中主要涉及到黑龙江人(1)、北方人(2)、广东人(1)、负责客运业务(2)、从事货物运输(3)等概念。其中,黑龙江人和北方人之间是真包含于关系,北方人和广东人之间是全异关系,负责客运业务和从事货物运输之间也是全异关系。

若要人数最多,则概念之间尽可能是全异关系(如图1),但黑龙江人一定真包含于北方人,所以最多应为2+1+2+3=8人;最少即概念之间尽可能互相重合,于是2个北方人和1个广东人完全可以包含于负责客运业务或者从事货物运输的,但是2个负责客运业务的和3个从事货物运输的不可能互相重合(如图2),所以最少应为2+3=5人。故答案选B。

(二)矛盾法

矛盾法是指根据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之间的关系来解题的方法。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以从一个直言命题为真推出其矛盾命题为假,也可以从一个直言命题为假推出其矛盾命题为真。当题干通过对话或其他形式给出多个直言命题,并指出其中真假命题的个数,其中存在明显的矛盾关系,此时可采用矛盾法解题。

【例题】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 甲说:“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题干给出了多个直言命题和这些命题的真假情况,可考虑用对当关系解题。

篇7:类比推理解题基本方法总结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如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这就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具有或然性。

类比推理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固定地有10道题目。学一手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从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出发,从题型和考查内容上对类比推理的10道题做了详细分析。具体到题型,到目前为止共出现过三种:二项式、三项式和对称型类比推理。其中二项式型由07年的10题减少到09年的2题,三项式和对称型分别由08年的3题和2题增加到09年的4题。很明显第二、第三种题型在近年来的考试中比重逐年增加,难度也是依次增加的,因此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从根本上突破类比推理的解题技巧。具体到词项间的关系,词组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并列、对立、包含等关系,很多词组间的关系很难进行概括,对常识的考查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将类比推理和常识考查结合了起来,2010年国考大纲中已经对常识部分进行了较大改革,因此学一手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预测:将常识与类比推理相结合可能会作为今后类比推理题的一个发展方向。

从问题的设置入手

类比推理题目不难,是整张试卷最好挤时间的点,但简单并不代表我们都能做对。如果在这里失分,将非常可惜。要做到又快又好,一定要在考试时注意应试的技巧。具下面具体介绍几种技巧:

技巧一 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大多为因果、递进、转折、层进、条件、假设、并列、相反、类属、代表等,后面将举例说明。只有积蓄了这些逻辑关系,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

1.原因与结果

【例1】努力:成功:失败

A.生根:发芽:开花

C.发展:城市:乡村 B.耕耘:丰收:欠收 D.起诉:原告:被告

【考题解析】该题题干中的第一个词与后两个词具有某种条件(或因果)关系,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同时努力了不一定成功,还可能失败。努力能引起成功和失败两种相反结果。弄清了这一关系,就很容易找出正确的答案。答案是为B。

2.工具与作用

【例2】伤人:汽车:运输

A.鱼网:编织:鱼群

C.捕鱼:鱼网:出海

3.物体与其运动空间

【例3】轮船:海洋:陆地

A.飞机:海洋:天空

C.海鸥:天空:地面

4.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

【例4】商场:售货员:经理

A.生猪:工厂:城市

C.农民:阡陌:大路

5.整体与其构成部分 B.教室:学生:老师 D.野兽:旷野:地球 B.海洋:鲸鱼:陆地 D.山:河流:芦苇 B.海难:编织:鱼网 D.捕虾:鱼网:捕鱼 【考题解析】中间是工具,两旁是两种不同用途的后果。此题答案D。【考题解析】前两词为物体与其运动空间,后两词为对应关系。此题答案为C。【考题解析】特定环境联想到特定人员。此题答案为B。

【例5】水果:苹果:圣女果:无花果 A.水果:香梨:黄梨:贡梨 C.家具:桌子:椅子:凳子 个“果”字,所以答案为选项B。6.同一类属下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 【例6】绿豆:豌豆 A.家具:灯具 哺乳动物。答案为D。7.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称谓 【例7】芙蕖:荷花 A.兔子:月亮 8.事物的出处与事物 【例8】稻谷:大米:粗糠 A.核桃:桃仁:桃壳 C.西瓜:瓜子:瓜皮 答案为B。9.工具与作用对象 【例9】剪刀:尺子:布匹 A.玻璃:屋顶:门窗 C.衣服:剪刀:缝纫机 【考题解析】此题答案为B。10.作者与作品

【例10】易中天:三国志;三国演义 A.宋江:花荣:水浒传 C.王勃:李白:长恨歌

B.鲁迅:呐喊:少年闰土 D.于丹:孟子:论语 B.锯子:斧子:木头 D.门窗:玻璃:木头 B.棉花:棉绒:棉子 D.枪:子弹:弹头

B.住宅:府第C.伽蓝:寺庙

D.映山红:杜蘅

【考题解析】此题答案为C。因为芙蕖是荷花的书面别称,而伽蓝是寺庙的书面别称。

B.猴子:树木

C.鲨鱼:鲸鱼

D.香瓜:西瓜

【考题解析】对于此题,考生常常是看到哪里就选到哪里,尤其是选项C,其中的鲸鱼其实不是鱼,而是

B.树木:树枝:树干:树梢 D.山脉:天山:高山:昆仑山

【考题解析】该题题干中“水果:苹果:圣女果:无花果”四个词之间是总称与特称的关系,并且都有一

【考题解析】因为稻谷是大米和粗糠(大米的外壳)的惟一来源,而棉花是棉绒和棉子的惟一来源。此题

【考题解析】易中天的《品三国》主要源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此题答案为D。11.物品与制作材料

【例11】书籍:纸张:()相当于菜肴:():萝卜 A.毛笔、宣纸

B.文具、文具盒

C.油墨、调料

D.铅笔、辣椒

【考题解析】此题答案为C。12.专业人员与其面对的对象 【例12】作家:出版商:读者 A.售货员:经理:顾客 C.官员:改革:百姓

销商品,消费者才能了解厂商。此题答案为D。13.事物的环节

【例13】争议:仲裁:听证A.诉讼:审判:旁听

C.突发事故:现场抢救:善后处理

B.通货膨胀:宏观调控:货币政策 D.交通安全:交通法规:交通警察 B.校长:教师:学生 D.厂商:营业员:消费者

【考题解析】作者通过出版商出书使读者认识他。作者与读者很难直接见面。厂商通过营业员向消费者推

【考题解析】发生争议后进行仲裁,然后是执行过程。听证是劳动仲裁中的程序。那在诉讼审判中旁听也是同时发生的程序。此题答案为A。14.特殊与一般

【例14】馒头:食物:物质 A.食品:副食品:饼干 C.手:手指:食指

B.头:身体:躯干 D.钢铁:铁:金属

【考题解析】注意铁与钢铁没有种属关系,只是含碳量的不同。此题答案为D。

技巧二 答题时要将四个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找到与题干词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备选项。特别要注意词性间的类比。【例15】安居乐业:颠沛流离A.吸收:放弃

C.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B.简单:杂乱

D.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考题解析】这种题相对比较简单,首先从逻辑关系上看,安居乐业:颠沛流离是对立的关系,意义相反。其次,从匹配度上来看,他们都是成语。因此,选C。【例16】()对于知识相当于分析对于()。A.书本 理论 C.学问 研究

B.学习结论 D.学生 研究员

【考题解析】这种题目由于题干没有给出任何一组完整的词,因此,不能直接判定所需的逻辑关系。所以,要将四个选项都带入并进行比较,才能得出。这里选择B,学习为了得到知识,而分析为了得到结论,属于目的关系。而且,更为快速的思路是,分析是个动词,是个行为,因此,第一个()也应该找一个表示行为的动词会比较匹配,这里“书本”,“学问”“学生”显然都是不合适的。【例17】恋爱: 结婚 A.打架 :斗殴 C.狂风:细雨

B.骄傲 :落后 D.祖国 :大地

【考题解析】“恋爱”和“结婚”都是表动作的名词,“打架”和“斗殴”也都是表动作的名词。词性相同一般为最优选项,所以选A。

技巧三 将类比推理题中的词语用合适的词语连接,形成完整的句子,有助于加快解题速度。【例18】马铃薯:土豆 A.地瓜:红薯 C.甘蓝:大白菜 【例19】逗号:中止 A.拂晓:黎明 C.回车:换行

B.节省:吝啬 D.好像:好比 B.西红花:玫瑰 D.杨花:柳絮

【考题解析】“马铃薯”就是“土豆”。“地瓜”就是“红薯”。选A。

【考题解析】“逗号”用于“中止”。“回车”用于“换行”。选C。【例20】雨伞 : 挡雨 A.火机:打火 C.志气 :有用

B.书本:录用 D.革命:同志

【考题解析】“雨伞”用于“挡雨”。“火机”用于“打火”。选A。【例21】旗帜:天空 A.书本:页码 C.棋子:棋盘

B.字符:音节 D.同事:同志

【考题解析】“旗帜”在“天空”(飘扬)。“棋子”在“棋盘”(行走)。选C。【例22】失恋了: 很痛苦 A.夜晚断电了:屋里黑 C.加油站:洗车房

B.学问大:知识广 D.开汽车:奔驰车

【考题解析】“失恋了”后“很痛苦”。“ 夜晚断电了”后“屋里黑”。【例23】绿豆:豌豆A.家具:灯具 C.鲨鱼:鲸鱼

B.猴子:树木 D.香瓜:西瓜

【考题解析】“绿豆”和“豌豆”都是豆。“香瓜”和“西瓜”都是瓜。

上一篇:灯饰广场营销计划书下一篇:2024青年路小学爱卫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