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发展问题

2024-05-15

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精选6篇)

篇1:乡镇企业发展问题

乡镇企业与环保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摘要:我国乡镇企业正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从政治、经济、农村建设等方面看,总的形势喜人。但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是给环境、生态、健康等方面将带来严重的问题,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领域、新的课题。为此我们通过分析乡镇企业的特点和农村环保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因素,对如何加强乡镇环境保护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乡镇企业,环境问题,污染对策。

一、乡镇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起来,已逐渐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乡镇企业对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加以解决,以促使其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乡镇企业也将受到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乡镇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强化自己的竞争力,在全球化经济中不落伍、不退后,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持续发展,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说到底,就必须认清乡镇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乡镇企业带来的环保问题。

《中国农民报》报导了乡镇企业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江苏省苏州地区中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近几年来农村工业的发展,以大运河为主体的水网水质受到污染,有的地方受到电镀等废水污染,致使农产品、水产品不能食

用。”“山青水秀的浙江省绍兴县,也由于小印染、电镀、造纸厂的影响,污染很严重。”“从全国情况看,许多农村工业企业还缺乏防治污染的设施,往往一个小工厂就可以污染一条河,甚至一个村镇。”“不少地区的大中型工厂,把自己不愿生产或加工的有毒有害产品委托或转给社队工业去生产,导致有毒物质„下乡‟。这种转嫁污染的做法,不但危害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通过农产品的污染又反过来危害城市居民。”“农村环境一旦遭到污染,治理起来花的投资更大,困难更多,所以必须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现在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仅以是经济实力为基础综合国力的较量了,环境发展也是其中的一重要因素,而且环境也是作为一种竞争力参于其中的,所以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向不容忽视。由于乡镇企业的地理布局的分散性、设备落后、科技力量不高导致企业对环境的影向严重超标。近年来,乡镇企业已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面对乡镇企业数量多、增长快、规模小、变化大、资金少、设备差、技术弱等一系列特点,环境工作者既要清楚地看到乡镇企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污染及危害;另一方面也要清楚地看出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才有保护环境、生态和农民健康的经。由于我国广大农村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俗话说“山高皇帝远”,对乡镇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的情况管理明显弱化。比如目前乡镇企业普遍是中小工业企业,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遍布全国各个农村、各个角落,不可能普遍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或直接监测为依据执行排污收费制度。而且许多县、乡(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人员素质、技术设施等也不满足要求,传统的依靠环保部门直接监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乡镇企业也收效甚微。这是我国所特有的环境问题,使环境污染由点到面,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可见,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管理环境的压力,乡镇企业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一明智之举,也有着其必然性。在我们取得明显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乡镇企业造成环保问题的原因。

1、农村干部和农民环保法律意识淡薄。我国目前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仍未完全确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治型法律秩序仍未被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型法律秩序所代替。尤其是大农村干部,政策性意识浓厚,法律性意识较淡薄,致使许多法律法规在农村实施过程中给以政策化,以政策的原则性`实践性、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造成农村市场经济法治建设障碍重重。再由于我国农村环保法整体上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宣传力度欠缺,农村环保法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头脑中仍是一个未知数。从而出现了一些农村干部为了本地区经济利益而置环保法不顾,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策略采发展经济。这样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这些干部的地方保护主义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一些农民缺乏接近环保法、了解环保法,认识不清环保法的内在经济动因,而为了自己一时的经济利益滥伐林木,大肆捕获珍稀动植物,过度放牧,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遭到了大自然的严重惩罚。

2、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合理的规划。

3、资金投入缺口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中小企业主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管理。同时,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经济效益的相对较低和奖励机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治理工作的开展。

4、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大部分乡镇政府没有专门环境管理机构,日常管理只能依靠区级环保部门巡查和乡镇建委设置的1名兼职环保员,而这些人员大都学历较低、无相关的专业知识,管理效率不高,农村环境监管难度加大。

三、关于乡镇企业发展与环保问题的统筹发展的对策。

针对乡镇企业建设发展中已经出现和可能继续出现的环境问题,应按不同的性质、类型、原因采取不同的、综合的对策。在制定环境对策中,我们的观点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认识的,既不能盲目乐观而掉以轻心;也不能片面悲观而丧失信心。我们通过已有的研究认识到,只要深入调查研究,采取的对策科学合理,乡镇企业在建设发展中是完全可以取得生产、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的。1加强宣传,增强监督。各级政府及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应广泛宣传 《环境

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特别是乡镇企业环保法规建设和环境教育,引导乡镇企业的广大职工学习环境保护知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介监督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和企业人士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使广大农民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性。重视规划,合理布局。从乡镇工业发展历程来看,乡镇工业污染蔓延的原因均源于杂乱分散的工业布局。因此应调整乡镇企业布局和发展大批中小工商业城镇,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工业区和工商业城镇,并把改善乡镇工业布局,推动工业区的建设当作乡镇环境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

3、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地。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严禁直接或间接向保护区内排放工业污水。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4、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强化限期治理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其停止建设,补办环评手续,并予以处罚。对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予以处罚。

5、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科学划定养殖小区,杜绝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现有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鼓励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依据土地消纳能力,进行畜禽粪便还田。

6、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

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

我们坚信,我国亿万农民能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创建乡镇企业的奇迹,也一定能够解决建设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把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得先进而文明。只要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加强立法,加强规划,加强管理,加强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农村环境一定够能保护好、建设好。

参考文献:

[1]惠国琴,胡胜德.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J].商业经济,2006,(12):9.[2]孙绪民.对新时期乡镇企业的几点认识[J].乡镇企业,2006,(3):38-41.

[3]刘科.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J].鞍山社会科学,2005,(6):25-26.[4]农业部乡镇企业局.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乡镇企业经济运行分析

[EB/OL].(2007-04-28)[2007-05-11]西天山网.[5]丁仕达.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5.[6]曹云升.新时期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4):169-171.[7]黄诒蓉,罗奕.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3,(7):36-37.[8]邱家洪.试论中小企业人才吸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6):49-51.[9] 秦雪.我国乡镇企业的现状及发展[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13.[10]张婷婷,扬静.乡镇企业策略人力资源管理探讨[N].福州晚报,2006-03-10

(5).

篇2:乡镇企业发展问题

2013年暑期河北省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

千乡万村“体验省情 服务群众”主题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乡镇企业生存现状、发展瓶颈问题调研

二级学院: 年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满城县二金平价家电门市部等 实践时间:2013年7月15日至8月15日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将“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贯穿活动始终,紧密结合我省基层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实际需求,并提出寻访百姓梦、富强河北梦、共筑中国梦、公益青春梦、就业成才梦、美丽乡村梦六项具体要求。应此要求我选择《乡镇企业的生存现状、发展瓶颈问题》为这次暑期实践活动的调研课题,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选择工作于小规模的乡镇企业,主要负责办公室内外沟通联络和协调。因为企业规模较小的原因,工作内容相应地比较繁杂,几乎辐射全部的业务内容。很庆幸我能适应得了这样的工作环境,并且以此为例,切身的了解乡镇企业的生存现状,发展瓶颈问题,对于办公室文职的工作也有一些体会。

此次实践不仅通过深入企业实践调查,我还走访了当地其他中小企业,调查询问了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现状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查阅了现有各方面关于中小企业的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整理,吸收采纳,推陈出新,力求真实反映当前乡镇企业的生存现状,为其冲破发展瓶颈提供有效方案。

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和发展规划的定位均处于摸索时期,有些并非走专业线路,而是在一定领域内相关的有利可图的业务都会涉猎,或者会以代理或分包方的形式依附其他规模较大的企业单位。同时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尤其是接电话必须懂得如何灵活,迅速分辨各种状况和应对办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优势日益弱化, 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事实上,乡镇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就伴生着政企不分、布局分散、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发展失衡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政策或体制造成,有的是乡镇企业本身问题所致。这些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我县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管理不规范。由于受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限制,大部分企业没有长远发展的规划和理念。大部分企业至今仍采用家族式管理,缺少科学决策与管理,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不重视、真实性差、透明度低。由此,造成金融部门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体发展

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贷款的办理。

2、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多数中小企业因受资金缺乏、用人政策制度不完善、企业效益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因技术人员的缺乏,其产品大都定位在市场传统产品上,缺乏真正的市场技术竞争力。由于产品质量及其技术含量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大多采取降低产品成本或价格来参与市场竞争,这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

3、资金严重不足,限制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银行为控制风险,企业在无抵押的情况下无法取得融资。如某药业生产企业,因前几年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未把握好时机,造成资金不足,无抵押,加上存量融资额已达极限,虽然该企业产品销路较好,但银行为防控风险,无法办理新融资。除此以外,有些企业因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产能过剩,销售困难,产成品及半成品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

4、企业运行成本增大。目前企业融资方式较单一,房产、土地抵押贷款多,其它形式贷款少。除部分企业采取质押、设备抵押贷款外,其它大部分企业基本属于土地抵押贷款,方式单一,加上一些通过招商进驻企业原土地已被政府拆迁抵押,企业按正常程序取得土地后,投入大量资金建造的房产也无法再抵押融资,由此企业只有采取民间借贷维持经营,融资担保公司为主导的民间资金融资成本高,利息压力大,借款数目小,难以发挥贷款资金的真正用途,进一步影响了资金链的连性。

(二)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从当前企业面临的高税赋角度分析,一些行政部门为乡镇企业提供的服务明显不够,有大多数企业认为政府没有为它们提供足够的协调服务。税务机关为达到税收目的,在乡镇企业过“寒冬”时仍逐年增加税收金额。虽然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但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中,乡镇企业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使许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失去了继续生存或发展的机会。

2、从资金环境和信用环境上看,政府扶持中小企业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政府条线部门给予项目补贴资金、贴息资金,另一种是由政府专业担保机构提供第三方担保的委托贷款信贷资金。但能得到上述两类资金的乡镇企业数量非常少,地方政府部门长期以来一直以服务大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规模大、信誉好、资产质量高的大企业。相反,规模小、信誉佳的企业难以受到青睐,各种补贴资金基本和乡镇中小企业无缘,使大部分乡镇中小企业无法和其他大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参与市场竞争。

3、央行信贷调控、信贷紧缩,规模受限。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央行货币政策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的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全面紧缩,信贷规模逐渐缩小,部分金融机构存在贷款虽已审批完毕,但因规模问题无法放款的现象。

4、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大,影响乡镇企业的发展。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往往价格波动频繁,一些基础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大。以棉花为例,近年来国家为保障国内棉农利益,对符合条件的大型纺织企业(生产规模为5万锭及以上)试行了棉花配额政策,每购买100吨棉花,配30吨进口棉,国内棉花价格目前为2万左右/吨,进口棉价格为1.5万左右/吨,而县内大部分涉棉企业都未达到5万锭生产规模,这种高价差的成本对中小棉花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5、用工难、民工荒,乡镇中小企业陷入人才困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业企业众多、劳动岗位需求大、待遇相对内地高许多,年轻一代工人大多选择到沿海企业打工。近年来,随着内地地区各地政府陆续实施优惠扶持政策,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吸引了国内知名企业前来投资,本地用工需求大量增加,与大型企业相比,乡镇中小企业处于劣势。随着企业用工量逐渐增大,供不应求,中小企业开出的薪酬条件又不如大型企业,乡镇中小企业面临招工难、成本高的局面。

总体来说,乡镇企业在改革进程中异军突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省乡镇企业顺应国家进一步加深改革开放,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篇3: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关键词: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研究,分析

应该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增值数额从之前209亿人民币迅速增加到现在的92500 亿人民币,基本增加倍数额度为442倍,其占有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的27.85%,之后在此基础上解决了三分之一农民就业问题。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强有力支柱,其是城乡市场化改革流程中的必经之路,可以达成以工哺农目的,其不可替代性尤为明显。

一、现存问题分析

(一)外部环境制约

一般而言,乡镇企业资金相对匮乏,融资环境呈紧缩发展态势,部分乡镇企业发展源头即为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本体资金即为原有经营利润,但外部支持力度有所缺失,以至企业发展资金来源较不稳定,若在资金链上出现严重问题,那么破产情况便会出现。其主要表现形式即为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在进行放贷时偏于谨慎,银行融资要求较高,使得中小型乡镇企业资金发展难度日渐增大;还有就是以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结构体系为主体,其内在资金实力显著不足,并且基础性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不仅如此,政府干预状况以及外部人员控制状况时有发生,乡镇企业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正常满足。

(二)制度局限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当前日常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竞争日渐规范化,但是其对企业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现下乡镇企业传统经营模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乡镇企业产权制度问题值得全面关注,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2006年,乡镇企业整体中,90%以上的乡镇企业均实行了不同类型产权制度改革与措施调整,20万家乡镇企业开始向股份制企业方位与股份合作制企业方位加以转变,而138万家乡镇企业则进行了个体私营企业模式生成。乡镇企业形式主要涵盖了集体经营内容和承包经营企业内容以及企业产权模糊内容等,此时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由乡镇政府履行,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最为常见的例子为,乡镇企业资产管理中,企业体制不完善以及制度不明确问题明显,企业内部缺少核算步骤与考核步骤,之后在此基础上便使得乡镇企业资产出现严重流失现象。

(三)创新能力不足

乡镇企业内部硬件设施投入力度远高于软件条件投入力度,企业制度方面和企业管理方面以及企业技术方面均会模仿城市工业运作模式,内在具体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乡镇企业自主品牌和乡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以及乡镇企业高附加值,三者企业产品此种额度极多,不能进行现代化新型生产技术彰显,高技术、高品质产品生产也无从谈起。因为乡镇企业生产加工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并且生产环境相对恶劣,常会出现资源浪费状况,进行低水平产品加工与低水平产品生产,技术创新水平极低,所以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以至阻碍乡镇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二、对策要点分析

(一)政府宏观调控正确引导,促进多元化企业经营模式形成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乡镇企业需要正视自身发展现状,从够实际角度出发,适时筛选多元化经营模式进行企业产品生产和管理模式改建,对本地区现有资源加以了解和充分利用,之后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具备乡镇地方特色的多元化经营阵地。需要注意的是,乡镇企业多元化生产经营方式和多元化生产经营战略安排环节,应与国有企业单一化生产经营模式与经营体制等进行合理区分,不能以单纯盈利为主要运作目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创建和乡镇企业营销机制创建过程中,应将市场要素作为核心导向,随之进行市场机制作用有力凸显,根据基本市场需求进行乡镇企业资源合理配置,通过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与制度完善,来借鉴先进企业经营经验与管理经验,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从而对企业管理经验做出总结。

(二)不断完善乡镇企业外部发展环境,逐步加强市场开拓力度

应全面发挥出政府服务功能和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与企业不同类型销售配置达成完美配合。按照国际市场需求态势进行企业出口产品结构体系有力调整,深度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注重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出口产品附加值要素和出口产品竞争力要素等,而后进行多元化市场战略实施。国内市场方面,需要将园区招商引资方案作为操作载体,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细则和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等来进行企业招商引资产业模式选择和招商引资项目类型选择。

(三)加大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以完善乡镇企业运作模式

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操作尤为重要,若想做到技术创新,需要及时创建切实可行的乡镇企业内部创新支持结构系统。第一点就是挖掘利于乡镇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新型制度条件,逐渐加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来促成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和企业开发主体以及企业利益分配三者结合;第二点就是应该重点考虑市场现状和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做到审时度势、伺机而动,对企业资源作出合理分配的基础上稳抓发展机会,按照乡镇企业发展特性来因地制宜的进行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与运行方案制定;第三点就是要求政府正确履行相关职能,加强乡镇企业技术支持力度,不断调整价格政策与对应信贷政策等,在财力方面和乡镇企业产权保护方面提供多方支持,从而有效提升乡镇企业生产质量与运行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人们逐渐对乡镇企业发展问题重视起来。乡镇企业在乡镇整体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乡镇建设质量与乡镇建设效率,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均取得较大成就,但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我们应正视此类现状,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和乡镇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完善以及加大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来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永侠.浅谈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管理问题[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

[2]张伟,韩洁.必须把提升创新能力放在首都乡镇企业发展的首位[J].科技智囊.2009

篇4:国有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法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30

1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为进一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成绩斐然;但不可否认的是,国有企业作为一种全民所有的经济组织形式,在法律规章制度、内部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本投资、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直接限制了国有企业功能的发挥,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国有企业的法律地位

严格的讲,国有企业是一个经济概念,经济法理论认为,国有企业是指资本全部或主要由国家投入并为其所有或控股,依法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包括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

国有企业是从国营企业这一概念逐步演变过来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伴着我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步伐,国营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并最终为国有企业所取代,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然而,关于国有企业的定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进行规定。201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章第4节中,对国有独资公司的相关制度做了规定,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有限责任公司对待;而国有控股公司,又是作为股份制公司的一类进行规定的;同时我国还存在国有独资企业,该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因此,依据所有制形式界定的国有企业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位,他的制度设计是分散在各种以企业形式为标准划分的法律规定中的。同时,2015年《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明确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对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

3我国国有企业发展问题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的国有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大部分国有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革,不少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国有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调整自身的产业行业结构,效益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组织机构、决策体制、科研创新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不能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很多经济行为和市场交易要受政治命令、社会团体的干预,增加了生产成本,使企业作为合同束对降低成本、减少费用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增加了人力资本交付的风险,增加了企业融资的风险,具体如下:

3.1国有企业的独立市场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公司法》第66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该规定使国有企业的管理权完全依附于国资委,受国资委的控制,并没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虽然我国国有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股份制改造,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但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过多地受到政府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影响,党政一把手一言堂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影响了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率,更有可能因时间的拖延错失良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2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公司法》第66条,第67条规定,国有独资公司设董事会,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行使职权。董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我国国有企业虽已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运行不独立,较多地受国资委控制,受行政干预、行政命令影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能独立运行,使企业制度章程形同虚设,企业内部资源的调配、企业与投资者的协调以及外部的市场交易行为更多地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同时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3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差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理应是我国科研创新的主体和主力军,但我国国有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动力不足的现实与其自身的地位显然不符,国有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难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虽然短期内能依靠自身的行政优势和垄断地位获得利润,但长此以往,在自身优势日渐衰微的情况下,将会错失改革发展的良机,极大地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增加人力资本交付的风险。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国有企业在很多行业和领域依然处于垄断地位,凭借这种优势地位国有企业即使不及时进行科技创新,依然可以取得丰厚的利润,使国有企业创新的压力不足,没有压力,也就缺乏创新的动力,创新能力不足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2)缺乏合理的奖励机制,《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国有企业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模式,工作人员的薪酬不与创新成果挂钩,工作人员缺乏创新的动力;同时领导层也缺乏鼓励创新的激励措施,虽然200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规定了股权激励制度,但该办法第5条、第6条对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得股权激励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使股权激励制度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措施,加之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的影响下,领导层往往抱残守缺,为求平稳过渡,宁可错失改革创新的良机,也不愿承担改革的风险。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教授认为,国有资本体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是第一层次的体制,二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这是第二层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着手的有关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基本上集中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即第二层次的改革,国有资本配置体制的改革却没有推进。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的滞后阻碍了国有资本配置的效率的提高,同时也造成国有企业产权不清,资产不明,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手段过多干预企业的运转和发展,固有规章制度所形成的合同束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加了交易成本,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4国有企业改革的建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设想。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国有资本配置体制的改革,国资委只管国有资本的配置,负责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就是负责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的提高,在国资委之下设置多个国家投资基金公司,把国有企业的国有股份纳入自己的资本总额的同时,对国有企业资产的负债状况进行清理、核实等,国资委负责资本的配置效率,而各个投资基金公司负责企业的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同时,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还应当综合采取各种措施,具体如下。

4.1统一我国公司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

在企业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我国依据企业形式的不同建立了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依据企业所有制形式存在的《个人独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法律制度普遍存在,导致国有企业在法律定位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而现在企业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分离企业的国家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以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因此,要进一步统一公司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企业形式,使其拥有独立的市场地位,而不是冠以国有之名行使行业垄断之实,提高自身管理和决策的独立性,提高管理的效率。

4.2促进国有资本配置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015年《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规定,需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在现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主要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权益。国资委不再直接插手国有企业的管理,而是对国有资本配置的效率进行评估,不断调整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企业管理模式,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独立的市场地位;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运作,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合同束的作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人力资本交付的效率。

4.3提高国有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完善薪酬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要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注重人力资本投资,注重国有企业人才的招聘、培育和发展,为国有企业的科研创新提供扎实的人才基础;同时要促进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改革,在严格执行《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股权激励的模式,完善相关薪酬管理办法,建立长效的薪酬激励措施,可以尝试股权激励、股权分红的办法,给予高级管理者和重大科研工作者以一定的股权,股权激励不仅是对他们工作成果的一种认同,同时也是对其自身行为的一种担保,当员工拥有企业的股票时,企业的效益的好坏直接关涉到个人收入的多少,职工就会主动关注企业的收益,就会形成一种对其行为的担保,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监管的压力,也就能更好的节约企业的成本;同时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4.4划分国有企业的种类,减少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篇5:企业发展过程中人的问题

企业发展过程中人的问题

企业发展中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人才,二是资本。公司中上层人员的意识领导和改变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发展方向问题:

人才的培养、招聘要根据公司发展方向来确定 制度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公司文化,公司的性格

篇6: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探析

我国小中企业在发展中既受到企业内部环境的考验,同时也受到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制约,如政策、法律保障、宏观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早解决,将会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必须予以关注.

作 者:宋新国 SONG Xin-guo  作者单位:中国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29 刊 名:税务与经济  PKU CSSCI英文刊名:TAXATION AND ECONOMY 年,卷(期): “”(1) 分类号:F276.3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民经济   融资渠道  

上一篇:二十周年庆董事长致辞下一篇: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