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产业发展

2024-05-17

乡镇产业发展(共6篇)

篇1:乡镇产业发展

长丰片区人大代表小组联组活动发言材料

(胡茂开)2012年8月8日

尊敬的简主席、各位代表:

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长丰片区人大代表小组联组活动,是对长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长丰乡人大代表,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全乡产业发展情况向你们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乡情概况

长丰乡位于德江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32公里,全乡共有14个行政村、1个社区,119个村民小组,共5676户,20262人。有耕地25150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

全乡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乡村公路通行能力弱,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设施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大,群众增收困难,部分群众尚未脱贫,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消费水平低,发展、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招商引资难度大,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二)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党建领乡,基础稳乡,科教兴乡,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全乡各族人民真抓实干,扎实工作,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631万元,比上年增10.2%;财政预算收入132万元,完成预算数的106.3%,比上年增长7.5%;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2720万元,同比增长30.3%,各项贷款余额2302万元,同比增长27.2%;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比上年增9%。

二、产业发展状况

长丰乡境内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5,降水量1230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由于全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育程度较低,群众观念落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为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乡党委、政府立足自身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适宜区大力发展烤烟、核桃、畜牧产业,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加快农业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

(一)烤烟产业

始终按照“提质量、保面积、增效益”的要求,逐步壮大“烤烟”种植基地,强化各项科技,增加投入,精心培育,使烤烟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实行连片轮作,切实加强烤烟大棚育苗管理,严把预整地、移栽质量关。今年,全乡共栽种烤烟3340亩,指令性产量60万斤,预计实现收购总产值825万元。

(二)泡核桃产业

根据县委政府的有关要求,积极宣传泡核桃产业化发展政策和先进典型,强化全民参与意识,始终把泡核桃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又一支柱来培植。按照“合理化布局、规模化推进、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方针,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在田边地角、荒山荒地种植向适宜耕地种植转变;把泡核桃发展作为家庭副业向培植支柱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转变;注重面积的数量型向高产优质的效益型转变。2012年,全乡累计种植泡核桃603亩,其中,连片种植有500亩。

(三)畜牧产业

1、畜牧总量增长幅度大。2011年,全乡生猪饲养量达1.9万头,出栏1.2万头,实现畜禽总产值1245万元。目前,生猪市场行情较好。

2、动物防疫扎实有力。今年春季防,免疫密度达98.4%,挂标率和建标率分别达95%和100%。一是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层层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大了防疫资金投入为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以米阳山养殖基地为依托,今年发展了养殖大户 23户。今年投放基础母羊4046只,种公羊162只。

(四)非公经济 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的方针,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千方百计吸引外商投资。鉴于全乡境内水利资源丰富的实际,近年来,重点突破,成功引进了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冷水岩小型水电站。目前,全乡个体工商户已达108户,从业人员115人,私营企业4户,从业人员18人。

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科技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提升产业化水平。

(四)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把产业发展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全乡产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旱灾、洪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

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商品意识淡薄,存在着“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的观念,“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缺乏参与热情,疏于管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三)缺乏必要的投入

由于乡财政困难,上级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下步工作打算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三是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组建产业协会,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在上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抓好产业发展,当然在工作中肯定存在许多差距,敬请各位领导和代表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进一步把工作做好做实,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谢谢大家!

篇2:乡镇产业发展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本着“积极、科学、协调、前瞻”的原则,特编制《xx县20xx-20xx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条件

xx因居寿水之阳而得名,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全县辖7乡7镇、206个行政村,人口21.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万人。全县地表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xx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现有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近6亩,土地耕作性好,保水保肥,适种作物广,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气候资源独特,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511毫米,无霜期120-150天,日照时数2576小时,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49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0多亿吨,探明储量70.9亿吨,主要为贫煤和瘦煤,开采条件好;探明铝矾储量1387万吨。石灰石、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储量大,地质构造简单;紫陶砂矿、粘土矿、高锶和富硒矿泉水储量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太原、阳泉、晋中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较近,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省道榆盂公路和九榆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全县,距离太原机场59公里。旅游资源丰富,集红色(刘胡兰式的烈士尹灵芝公园)、绿色(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栖湖)、古色(清代“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文昌阁、五峰山、及北魏时期以来的170多处古迹)资源于一体,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二)产业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xx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农业上,以茴子白为主的蔬菜、以牛羊为主的草畜、以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和以小杂粮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初步构筑了xx农业结构总体框架。2004年,粮食总产量2.09亿公斤,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8.3万亩,产量1.8亿公斤。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含套种马铃薯、菜豆角),产量8亿公斤,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牌蔬菜远销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并出口俄罗斯、日本等国;牛饲养量4.4万头,羊饲养量32万只,奶牛饲养量402头,大户规模饲养初具雏形,奶站建设逐步配套,并与三鹿集团建立供求关系;以南燕竹镇大北河、宗艾镇沟西两大仁用杏基地为主的林果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现有一定规模的小杂粮、豆制品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2.7万吨,豆制品及小杂粮销往全国各大城市,苦荞系列保健食品远销日本、韩国。工业上,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现有煤矿35座,总设计能力128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80万吨/年,2004年生产原煤600万吨。洗煤企业14户,干式选煤厂3户,原煤洗选比例为50%。民用型煤生产能力10万吨/年。现有在建焦化项目3个,总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民用锅炉企业12户,生产能力10万台/年,2004年产量4万台。水泥生产企业1户,生产能力8万吨/年。新上硅砖企业4户,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心粘土砖、耐火砖、石料、石膏、铝矾、石灰企业较多,还有石油钻具、太阳能热水器、彩钢门窗、挂车等机械企业,糠醛、丁内脂等化工企业。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型煤炭营销企业7户,年销售煤炭580万吨。民营运输业发展较快,现有运输车辆万余辆。旅游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一线、三牌、四区、十景点”,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尹灵芝公园、朝阳阁等正在建设。县城规划区已经形成“三纵四横”交通网络,房地产开发、商贸金融、电力通信、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快速发展,旧城综合改造稳步推进,城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各乡镇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设施。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水泥(油)路、广播电视覆盖等工程进展顺利。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8亿元,第二产业5.2亿元,第三产业4.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演进为29:40:31。财政收入18888万元,其中煤炭产业税收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农民人均纯收2787元。

(三)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县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农业方面:茴子白等蔬菜优势产品规模化种植有待发展,“寿绿”品牌开发推广利用不够;奶牛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供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差。工业方面: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非煤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过低;地方煤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煤炭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非煤工业体系薄弱,新兴地面工业发展不足;民用锅炉、石料开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的产品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三产方面:交通运输以个体运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旅游景点建设滞后,旅游资源亟待加快开发;商业设施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欠帐多,旧城综合改造推进较难;中心乡镇发展滞后,带动辐射功能较差;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难度较大。

二、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依托xx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着眼即将形成的优势产业,展望未来可能发展的主要产业,xx今后一段时期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立足本县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开放XX县、工业强县、民营XX县”三大战略,倾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煤炭产业规模化、非煤产业集群化、三产服务体系化、城镇建设功能化”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全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能源基地、休闲避暑胜地”三大基地,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循环经济型、县域经济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20xx年实现“两个翻番”、“四个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晋中前四位。“两个翻番”:煤炭总产量1200万吨,比2004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4亿元,比2004年翻一番,力争达到5亿元。“四个增长”:gdp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gdp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年均增长7%;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6万人,比2004年增长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按照“三年打好基础,五年重点突破,十年大见成效”的总体思路,到20xx年,全面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提前步入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级次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煤炭产业实现做大做强,非煤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规模和档次全面提升,县城和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城乡面貌根本改观,把xx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具有较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较高开放度的现代化城市。

(三)产业发展布局

1、农业发展布局

以北部早熟区和南部中晚熟区为主,发展两大玉米优势产业带;以307国道、榆盂线、九榆线等主干道沿线为主,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区域带;路北乡镇以圈养为主、路南乡镇逐步由散养转向圈养为主,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以朝阳、解愁、宗艾、景尚等乡镇为主,建设奶牛养殖园区;以南燕竹、宗艾等乡镇为主,建设仁用杏基地。

2、煤炭产业发展布局

在朝阳镇草沟、七里河,温家庄乡盘湾底,平头镇东韩,建设4个煤炭生产与加工园区;以宗艾与解愁、平舒与平头为主,发展2个煤炭生产与加工产业带。

3、非煤工业发展布局

以泥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等产业;以七里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化工等产业;以平头、平舒、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水泥、石料产业带;以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耐火材料产业带。

4、服务业发展布局

以“一线、四区”(一线指五峰山、龙栖湖、平舒、龙门河、方山、县城旅游线;四区指双龙休闲度假区、祁氏文化鉴赏区、方山生态旅游区、县城中心文化旅游区)景区为主,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在县城、中心集镇发展商贸物流业。

5、县城发展布局

县城规划区为带状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形式,主城区是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办公居住区,向西、向北发展;工业区为城市主要生产区,沿县城向东、向南发展。

四、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一)农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近抓菜,远抓树,不远不近抓畜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区域布局把竞争力调强,围绕产业结构把效益调高,围绕品种结构把质量调优,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种养殖集中度,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xx年,农业主导产业在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面大幅增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现代农业雏形。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8%的增幅递增。

2、主要措施(1)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精心培育和保护“寿绿”蔬菜品牌,加强无公害监测,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贯标,加强产地环境安全监测保护。保护现有的豆制品、小杂粮加工知名品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限期治理不达标企业。打好“绿色食品”牌,统一原产地标识,加强品牌宣传策划开发,支持“寿绿”蔬菜和知名品牌豆制品、小杂粮进入大中城市消费群,尽快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2)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玉米。重点发展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蔬菜,扩大种植规模。鼓励企业、经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蔬菜加工营销企业。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重点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着力培育奶牛产业,鼓励农户发展猪鸡养殖业。大力发展以仁用杏、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扩大种植面积,完善销售网络,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绿色环境和优美田园风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3)精心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抓好开发引进,以绿色食品为方向,发展杂粮、蔬菜、肉类等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引进玉米转化项目,蔬菜加工突出冷藏和产品系列化,肉类加工突出畜禽产品深加工。豆制品加工企业,近期采取松散联合等形式,严格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完善“企业+家庭”的生产经营方式;远期通过引进战略资本或加盟大集团等形式,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逐步走集团化发展模式。小杂粮加工企业,以荞麦深加工项目为载体,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合理分担市场风险。奶制品加工企业,支持现有企业建立和扩大生产线,积极引进大型乳业集团开设分厂。

(4)加快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兴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优质专用玉米、优质草食畜品种,采用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应用适时适市种养模式。发展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人字闸、截潜流、浅层井、雨水集蓄的利用和节水设施等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松塔水库立项。创新和完善市场流通、质量监测、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四大体系。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加快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流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继续举办蔬菜节,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项目洽谈会。

(二)煤炭产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规模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整合资源,关小扶大,延伸加工,多元经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20xx年,建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集团公司。提高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煤矿开采正规化、生产集中化、矿井规模化、采煤机械化、回采工艺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回报率,建成全省的新型能源基地。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2、主要措施

(1)实施煤炭规模化、集团化工程。按照全省实施煤炭集团战略的要求,主动承接阳煤集团辐射,一方面配合其加快新元矿井建设,加强七里河等后备区开采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人才优势,不断推进现有矿井改造、升级。进一步深化地方煤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矿井建设进度和技改扩规,推广先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积极进行多元开发,尽快建成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集中度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2)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支持煤转洗(选)煤,加快现有洗(选)煤企业联合兼并,鼓励新建煤矿配套建设洗(选)煤厂;支持煤转焦,适度发展焦化项目;支持煤转型煤,扩大民用型煤生产规模;支持煤转电,积极引进大型坑口电厂,鼓励建设煤矸石电厂、煤焦炉尾气电厂等综合利用项目;支持煤转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利用,支持煤液化、煤气化项目。积极引入战略资本,提高煤炭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新型能源基地。

(3)鼓励煤炭企业兴办非煤产业。引导煤炭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采取收费减免、公益事业冠名权等优惠政策措施,发挥重点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的示范效应。新建煤矿和现有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都要建设相应规模的非煤项目。支持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顺利实现转产。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时序,合理确定煤矿开采服务年限。提高企业机械化采煤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促进煤炭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断增加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矿区土地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好xx的“蓝天碧水”。

(三)非煤工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大力发展非煤工业,逐步提升非煤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重点,外引内联,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及化工行业发展壮大,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入新兴地面工业,构建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新格局。

20xx年,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2、主要措施

(1)实施非煤产业集群化工程。抓住全省建立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主动加入周边区域产业集群。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外商投资和各类国外贷款。整合包装本地企业,吸引外来资本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适当提高民用锅炉企业集聚度,重点支持年产锅炉3万台以上的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发展壮大。适当提高石料开采产业集聚度,鼓励石料开采企业兼并联合,关闭无证开采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石料开采企业。支持水泥企业技改扩规,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快在建化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竞争力强、污染小的新型化工企业。鼓励和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商标企业做大做强。

(3)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发展新兴电子、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支持硅砖、高铝耐火砖、金属镁等产业发展,鼓励利用煤矸石发展新型墙材。鼓励太阳能热水器、挂车、石油钻具、矿泉水、苦荞醋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储量大、品位高的石灰石资源,吸引投资主体投资建设电石乙炔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快铝矾、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紫陶砂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产业及产品发展壮大。

(4)加快科技化、信息化进程。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加工、化工及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非煤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加快转化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行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服务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依托一产、二产发展实际,以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为突破口,实施三产服务体系化工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结构层次,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20xx年,建成大型运输集团,建设大型物流仓储企业,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设备先进、快速便捷、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现代物流业。“一线、四区”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更加齐全,打造休闲避暑胜地。

2、主要措施

(1)发挥区位优势,完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交通运输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扶持大型运输集团。对本地大型运输企业,在煤炭运输、蔬菜运输、旅游客运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交通运输业多式联运,多元配送,特别是鼓励发展铁路、公路联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利用气候、资源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合理布局,调整和增加商业网点,积极引进和发展大型商贸集团。结合实际,支持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恒温库、石料市场等。在县城、大型矿区周边建设大型购物超市,在干线公路旁建设大型的物流仓储企业。鼓励物流企业与铁路公路运输、集装箱公司、批发企业实行联合,力争建成效率高、服务优的物流配送企业,构建物流配送体系。(3)加快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科学定位,找准优势,选好切入点,加快旅游规划的出台。加大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朝阳阁等景点的开发,逐步完善“一线、四区”等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尹灵芝公园建设。加快配套重点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4)全力打造休闲避暑胜地。充分利用气候、区位优势,打好“休闲避暑”品牌,争取加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线路,并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引入战略资本,重点加快双龙休闲度假区开发。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宾馆和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档次。

(5)加快发展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其他服务业。加快县域电网建设与改造,建设相应高压等级的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保证大型电厂输电和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加快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数字与数据业务,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类保险在产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化解风险,支持发展。

(五)城镇化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加快县城及中心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瞄准生态型园林城市目标,逐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三次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路南开发。

20xx年,县城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居住人口稳定在1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县城为中心,以太旧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干线公路为骨架,辐射乡镇,连接村庄,形成上下贯通、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安全快捷、高中低不同等级的公路网络。中心集镇辐射功能增强,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小区。

2、主要措施

(1)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尽快修订并实施城镇体系规划,遵循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强给排水、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对“城中村”的开发改造。以“安居”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市民广场、朝阳广场,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及早考虑人口老龄问题,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快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继续加大对村村通水泥(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投入的同时,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格局,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引导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集镇集中。

(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依托国道、省道主干线,全面改造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打通出县口。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结合县情研究制定路南开发的政策措施,构建九榆线经济走廊。

(4)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深化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移民规划的实施步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岗前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土地合法流转。放手让农民搞活生产和流通,鼓励他们办厂、设店、发展各种服务业,因地制宜地兴办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建筑市场,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转移。

五、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营造创业发展的环境

全县上下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招商有功、创业光荣”的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优发展环境上来,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县乡政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搪塞推诿、作风粗野、无为行政等行为和“三乱”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努力营造诚信、公正、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全方位进行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实现“高位嫁接”。鼓励本地企业与同地区、同行业的相关企业联合和合作,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实现合作共赢。设立对外招商专项经费,加强与重点招商对象的密切联系,确保招商引资的高效性和延续性。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六通一平”,加大项目入园的引导力度,真正成为资金、技术、人才汇聚的创业板块、经济亮点和核心辐射区。建立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选项目,瞄准市场上项目,科学论证定项目,争先发展抓项目,集中精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三)壮大民营,深化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积极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创办民营企业,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迈进。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培植发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打破隶属和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经济以租赁、购买、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积极推进现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创新科技,用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进一步推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引进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全面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同时要重视本土人才的选拔运用。加大选拔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善于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作用,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研究采取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的地方优惠措施。对急需融资的企业与项目,通过政府协调、银企互动等形式,帮助解决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强对土地、环保、拆迁等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采取贴息或补助方式,每年定额,滚动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建设。

(六)完善机制,精心组织,全面实施产业发展规划

篇3:乡镇家具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关键词:乡镇家具产业,现状,存在问题,机遇,挑战,建议

目前,一些乡镇立足自身产业特点和优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工业强镇、环境立镇、商贸兴镇”的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招商引资,抓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特别是松木家具制造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些乡镇各行业的排头兵,规模日渐扩大,产业已由起步期进入规模发展期。

1 乡镇家具产业发展现状

据对某乡镇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该镇已进入良性竞争发展的快车道。该镇现有松木家具生产企业(工商登记在册)11家,注册资金1 790万元;已有厂房(不含2008年在建)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占地近20hm2。拥有企业自主品牌14个。2008年全镇家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约2.7亿元,利润约3 000万元,税金约137万元。其中2家规模较大企业实现产值约2亿元、销售收入1.9亿元、利润1 700万元、税金约100万元;安排就业年平均1 600人,2008年全镇农民仅此产业家庭工资收入约200万元,职工人均月工资900元。据供电部门统计,2007年家具企业总耗电量为73.12万千瓦时,2008年总耗电量为98.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5%,充分说明家具企业的发展迅猛。几家重点家具企业在全国设立了400余家地市级品牌代理。2008年全镇新建、扩建家具企业7家。2008年全镇新建4家家具厂,3家家具企业进行了扩建,全部完工后新增厂房面积近4万平方米。新建家具相关企业2家,1个纸箱厂和1个木材烘干厂。总体来看,乡镇家具产业目前呈现出规模迅速扩大、行业优势突出、品牌意识增强等特点,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生产成品到销售市场一条龙产业链,初步形成了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集团发展的雏形。家具产业已成为一些乡镇的重要产业。

2 家具产业存在的问题

乡镇家具业虽然颇具规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家具业的统一规划力度不够。缺乏区域功能定位和布局的统一规划,产业发展的随意性大,造成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共享度低。对本地市场的发展方向、重点把握不够,造成市场发展“内耗”,影响了市场的预期经济效益和外部形象。二是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突出。虽然一些乡镇的家具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较快,但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大部分家具企业是中小型企业。三是产品单一,质量档次不够高。就生产领域来说,多数家具生产企业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就市场经营开发而言,存在市场档次不高的问题,家具生产经营仍以中、低档家具为主,产品档次低,精品家具、品牌家具少。四是所有的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间缺乏必要的合作和联系,造成企业的生产投入相对较高,生产周期较长,不利于行业的做大做强。五是缺乏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企业和市场发展受到制约。目前,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家具行业普遍存在技术、管理、营销人员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 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1 松木家具业的发展机遇

一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家具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目前,城乡居民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居民住房条件日益改善,家具更新周期从以往的6~10年缩短至4~8年,再加上每年新建的办公楼、宾馆、饭店等,将使潜在的市场变为现实的消费市场。二是松木家具更有利于家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实木家具业的迅猛发展,森林资源的日渐匮乏,松木这一最具主流潜力的速生树种受到越来越多生产厂商的注意。其优越的性价比更有利于开拓市场。在今后几年,松木家具将成为环保家具的潮流先锋。三是松木家具符合现代人返朴归真的时尚潮流,给消费者营造自然健康、安全环保的家居环境。目前在我国,随着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以及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天然环保的绿色松木家具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同时,松木家具适宜的价格也非常适合我国大部分家庭的中低档消费水平。

3.2 松木家具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家具产业经过近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而在2009年,中国家具业的整体行业经营形势并不乐观,家具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多方面的因素将导致松木家具行业进入微利时代。2009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更加偏重于保护劳动者利益,企业对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管理成本必将增加,程序也更复杂。松木价格的大幅上涨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成本压力。2008年初的松木价格比2007年同期上涨20%~40%。1月25日,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表示:“2008年下半年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大幅度提升,达到80欧元/m3”。而我国进口松木大都是从俄罗斯进口,这将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的松木价格。从2007年下半年起,我国物价水平明显上涨,家具辅助材料如涂料、胶黏剂、五金件等价格涨幅也相当大,进一步增加了家具的制造成本。连续2次出口退税下调、欧美等国加强反倾销以及人民币升值必然导致一部分出口企业的家具产品退出一级市场,转而进入国内二、三级市场,这将会进一步加大国内家具市场的竞争程度。

4 家具产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家具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立足市场发展现状,以壮大家具产业,打造商贸名镇为目标,尽快制订家具产业近期、远期发展规划。规划应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家具产业发展现状、建设“孵化园”、“旱码头”的目标相适应,挖掘家具产业的发展潜力,激发其内外部活力,进一步增强家具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打造家具规模企业为核心,民资投资为主体的家具旗舰企业。留出空间,就近布局,形成连片发展、集群发展、优势互补家具产业群。二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施路通工程、美化工程,提升环境档次,创造亲商、安商、引商、富商良好氛围。三是利用周边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广泛民资应声势建造家具及相关企业,鼓励大企业辐射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壮大品牌的发展效应。提高镇辖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提高小企业适应市场的水平。

4.2 大力培植龙头骨干企业

应加大对家具骨干企业的重点扶持,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实行领导挂包、部门帮扶制度,积极协调企业在土地、电力、能源、基础建设政策的支持和扶持,让企业轻装上阵,充分利用现有品牌和技术优势,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发展。在税收、规费收取上协调相关部门,以“大征小定”先发展后规范,扶持、引导家具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以面成片”创业热潮。

4.3 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名优产品,实现家具品牌化

品牌是企业文化、企业素质的整体反映,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当前乡镇的家具品牌繁多、鱼龙混杂、名牌意识淡薄及名牌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较低等问题,家具业要上新台阶,应以创名牌为先导,坚持高起点、高投入,注重名牌营销,走品牌化的道路,每年对获得品牌的企业予以表彰奖励,进一步提高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应重点扶持名牌产品工作,同时积极做好企业申报名牌和著名商标工作。

4.4 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作为家具产业的生产加工基地,尽管拥有一定的技术、品牌、市场优势,但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目前的技术水平仍然不能适应市场的消费需求。今后应加快家具行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产品结构作为发展的重点,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应积极帮助企业建立新产品研发中心,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家具行业整体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同时,家具制造属劳动密集性行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4.5 积极引导企业间合作

进一步增强家具企业的关联度,建立企业间的专业性合作。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分散经营模式,建立企业间的分工合作,争取形成“一个车间办成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车间”的生产模式,缩短资金的循环周期,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以政府牵头、龙头企业带动成立行业协会完善产业内部良好的用人机制、竞争机制,树立互托互助的市场发展导向,避免恶意竞争,互相倾轧,形成行业内部互相支持、相互信赖的良性发展局面。

4.6 在销售方面依托小城镇发展优势打造家具专业市场

突出打造家具市场,拉动家具产业链更好更快地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龙头作用,以现有中低档家具零售市场为核心,大力发展零售市场,提高市场和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带动家具材料、装饰材料、木材等相关市场的发展。依托互联网全面提升松木家具知名度,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速企业品牌建设、拓展家具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沈洁梅.家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福建林业科技, 1999 (2) :66-69, 81.

[2]张帝树.我国家具工业的现状与机遇[J].林产工业, 2001 (1) :3-7, 24.

[3]芦春莲, 张晓燕, 曲宝雪.我国家具业的发展状况与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 2002 (1) :91-94.

篇4:乡镇茶叶产业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 茶叶;产业化发展;乡镇;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下,我国乡镇茶叶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每年茶叶产业都会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1],茶叶收入成为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本文详细叙述了中国乡镇茶叶产地的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发展茶叶产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给出了进一步促进乡镇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1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叶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茶园整体质量明显提升

目前,中国大部分乡镇茶业产业园区都呈规模化良性发展[2]。大部分乡镇茶叶产区都建立了茶叶及其衍生品合成深加工企业,建成了集茶叶种植与采集、初加工、深加工及销售推广于一体的一条龙茶叶产业生产模式。大部分乡镇茶叶园区发展良好,积极选育品质优良的茶树品种,从源头杜绝了劣质茶叶的产生。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新老茶园拓植改造,使茶叶生产基地连成一片,方便管理。进行茶树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建立了自己的茶树优质树种选育基地,为乡镇茶叶产业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还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注重自身茶叶品牌的营销推广,严把茶叶质量关,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大部分乡镇茶叶产业园区注重茶树种植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茶树管理技术,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对土壤进行科学合理地耕作施肥,利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对茶树进行修剪。目前,中国乡镇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数目越来越多,自身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1.2 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大

多个乡镇茶叶产业园区的茶叶获得了“有机茶”认证,很多茶叶在众多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各种奖项[3]。进一步加快了茶叶加工相关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带动当地人民发家致富,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利于进一步提升茶农生产优质茶叶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一个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1.3 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日臻完善

在各级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及积极引导下,许多乡镇茶叶产业基地成立专门的茶叶种植协会或茶叶产业协会,积极规划建设新的茶园,制定更加合理的茶树种植管理方案,大力发展茶叶加工新技术,积极对当地茶叶品牌进行推广,为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茶叶销售渠道变得多样化,不仅能通过传统的市场进行销售,还拓展出网络销售及厂家直销等销售途径,大大增加了茶叶的销量,促使茶叶销售市场变得越发完善。

1.4 茶文化在茶产业链中作用凸显

中国的先人们很久以前就已有了饮茶的习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已经形成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加上中国自古地大物博,茶文化资源也相应地多姿多彩。在一些乡镇茶叶产区,一些商家就把茶文化当作茶叶的卖点,在一些旅游乡镇,业者把茶文化元素与旅游项目有机结合,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将茶叶的产销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挂钩,打造茶文化消费品,能够使茶叶相关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使茶叶产品融入文化气息。

2 茶叶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

2.1 强势品牌建设势在必行

衡量茶叶产业发展是否良好的标志就是当地茶叶品牌是否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一个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是与它的整体实力成正比。企业只有把品牌做大做强,它的经济社会效益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样,只有企业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将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乡镇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就是建设自己的特色茶叶品牌。在建设自己的品牌过程中,各级政府应该积极配合,制定一些切合自身茶叶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对市场资源进行合理地调控。企业管理者应严把茶叶质量关,做好品牌营销工作。茶叶产业各个相关企业互相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强强联手,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加强区域性的大品牌建设,提高茶产业地区竞争优势,实现共赢的局面。

2.2 深化茶叶结构调整

随着各个乡镇茶叶产业园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茶叶产业正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然而,一些乡镇茶叶产业园虽然规模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提升,但种植的茶树很多都是经济价值不是很高的品种。这就要求乡镇茶叶产业园工作人员积极补充品质优良的茶树品种,逐步减少经济价值不大的茶树品种。应积极引进适应性好、生命力顽强、管理方便并且所产茶叶品质优良的树种,逐步替换掉经济效益不好的茶树品种。积极引进先进的茶树种植管理技术,做到科学合理种植茶叶,以不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为前提,来发展绿色无公害茶叶。除了在茶树品种方面进行调整外,乡镇茶叶产业相关人员还应在茶叶产品方面进行调整。目前,我国的茶叶产业还是以生产茶叶为主,所采用的技术多是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并没有进行实质性地改进。乡镇茶叶产业相关人员应大胆创新,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对接,积极尝试茶叶生产新技术,并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茶叶衍生品,提高茶叶的附加价值。

2.3 茶叶科技支撑是茶产业发展的潜在动力

一般的乡镇茶叶产业都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运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茶产业正逐步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只有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乡镇茶叶产业才能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4]。首先,要进一步改变依靠人力修建采摘茶叶的现状,继续引进先进的机械化修建采茶设备,逐步增大茶叶产业基地茶树采摘面,进一步提升茶叶原材料的产量,提高茶树鲜叶的利用率。同时,应引进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严格把控茶叶生产的过程,提高茶叶品质,降低劣质茶叶产生率,以实现茶树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当地人的经济收入。

3 结语

笔者根据自己从事茶叶相关行业的多年经验,总结出中国乡镇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相对应地提出一些对应的意见与建议,以期能给专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夏雪飞,胡中扬.湄潭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贵州茶叶,2009,37(3):18-19.

[2]郑宽明,李天芳,郭亚锋.陕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7-9.

[3]杨胜益.平塘县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今日科苑,2009(15):14.

[4]梅小宝,舸锥庭,林建荣,等.景宁县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68-369.

篇5:海南陵水 乡镇产业发展

陵水乡镇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经济社会

发展呈现出各市县你追我赶的局面的背景下,加快推进陵水乡镇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乡镇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对促进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十二五规划”开局伊始,海南提出了建设旅游风情小镇,今年陵水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提出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因此,我们应主动抢抓机遇,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乡镇产业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从当前陵水各乡镇发展特点看,乡镇产业普遍存在规模

小、收入偏低、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首先,乡镇产业主要集中在基础农业、渔业、农产品粗加工、小手工业等基础行业上,高新科技型、现代服务业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次,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由于过低的资产和过小的经营规模,技术含量低等导致乡镇产业赢利能力普遍不高,竞争能力不足。其三,由于地域性、配套设施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乡镇间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沿海乡镇与山区乡镇、旅游开发与未开发的乡镇间差异明显,如群英乡以橡胶产业为主,黎安镇以渔业生产为主,而沿海开发区新村镇、英州镇则以旅游房地产与当地基础农业或渔业若干单一产业为

以旅游地产产业为主。各乡镇间的产业发展方向、规模、速度等也是存在较大差异。其四,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低,优势特色产业或镇区特色没有凸显,产业经济发展配套不足。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规划水平落后,至尽为止,全县没有一个特色风情小镇,大部分的乡镇镇区建设非常滞后,如英州镇镇区建设与毗邻的清水湾开发区相比就显得极为不相称。其五,乡镇产业发展缺乏高素质人才,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岗前培训基本没有,加上大部分乡镇产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人力资源的匮乏也成为制约乡镇发展的一大因素。

加快培育和发展乡镇产业是实现陵水建设国际旅游岛,推进陵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陵水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促进乡镇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发展乡镇产业,应着重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县政府要成立培育和发展乡镇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乡镇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根据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要,落实相关责任,全方位、全过程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建立统计、评估和考核机制,定期对乡镇产业发展状况、目标进行分析、评价。成立专家咨询小组,聘请科技、经济、法律等专家,对乡镇产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进行论证和咨询。

二要大力发展和完善乡镇产业结构,加强规划引导。

根据陵水县“十二五规划”及未来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根据各乡镇自然环境、资源优势等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发展乡镇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乡镇产业协调发展格局。陵水具有做精农业、做大海洋渔业的区位、资源优势,同时,陵水毗邻三亚、保亭、万宁等市县,旅游资源丰富,之间互补性强,按照“三做一加”的发展战略,未来一段时间内,第一、第三产业仍将是陵水经济发展的“双核驱动”。乡镇产业发展要抓准大方向,形成小特色,逐步使乡镇产业向现代型、科技型、高效型、利润型发展,用“混合动力”拉动乡镇经济发展。

三要进一步加大对乡镇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完善乡镇产业发展必须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各种配套政策。县政府应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乡镇支持,对于乡镇产业架构调整,积极给予强有力的引导和指导,使广大群众自觉地参与到调整乡镇产业结构上来。根据各乡镇的资源、区位、民俗等实际,有重点、有区别地打造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尤其是要选择已具备一定建设风情小镇的乡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如可以选择地处沿海、初具小城镇框架的英州镇从市政道路、商贸市场、镇区小巷道路等基础设施、沿街房屋立面同一改造等方面着手,将其真正打

造成为“两湾两泉后花园,休闲旅游风情镇”,使之与清水湾开发区相匹配。另外,要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落实各项关于乡镇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帮助乡镇产业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壮大乡镇产业经济。

四要完善各种服务网络建设, 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满足乡镇产业发展的服务建设要求。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视发展科技信息化服务产业,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便捷的市场、技术、政策信息,为群众提供全面的政策解读、技术培训、资讯引导。县政府要在坚持“大企业进驻、大项目带动”的方针下,提供高新技术支持、便捷行政许可、畅通融资渠道、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等,急民所急,想民所想,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以英州镇为例,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经济合作社管理机制、加大设施补贴力度、规范农资市场管理、扩大热带特色瓜菜批发市场,推进热带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服务举措,切实的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2011年,英州镇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同比增长将近一倍,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9.8%,英州豇豆、苦瓜、哈密瓜、芒果等热带特色瓜果生产基地逐渐形成。

五要大力发展乡镇特色产业,做足“特”字文章。特色产业就是要以“特”制胜的产业,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形成品牌,获得规模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如近几年旅游行业发展迅速的保亭县三道镇,以“绿色生态旅游文化”为发展主题,利用旅游业发展优势,发展旅游观光特色农业,极大的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提升了产品品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道镇的发展正是突出特色产业,发挥规模优势,将“三农”与旅游业相融的“新三农”建设典范。近年来,陵水着力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例如武山村圣女果、英州哈密瓜等已形成市场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分界洲岛、清水湾、黎苗文化园等旅游品牌逐渐形成,旅游产业迅速提升。未来一段时期,陵水应在原有特色产业上“加大功夫”,在潜力特色产业上“下大功夫”,在产业综合发展,形成县域特色经济上“做足功夫”,发展特色十足、独一无

二、无可复制的陵水乡镇经济。

六要吸收高级优秀专业人才,加强乡镇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优秀创新型人才队伍。政府要善于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创办乡镇产业创新所急需的各类专业服务队伍,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乡镇产业发展,鼓励自主创业等发展形式,吸引一批想干事、敢干事的实干型人才。在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到陵水发展、投

资的同时,注重培养乡土人才,树立乡镇致富能手典型,丰富农民培训形式,壮大人才队伍。同时,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培育乡镇产业组织,加快产业技术交流,增强产业黏结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篇6:乡镇白酒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乡镇白酒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镇名镇,酿酒之乡,在县东15公里处的北岸,辖10个村委会,面积平方公里,万人,可耕地面积万亩。向南4公里与省道相接,公路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地理环境优越。全国知名企业双轮集团酒厂就坐落在镇,由于该集团的带动镇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白酒产业的发展尤为突出。“汉三杰闻香下马,酒十里飘香”是对酒的真实赞誉,也因美酒名声远扬。镇党委、政府充分依托这一酿酒优势,积极发展白酒相关产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建成了占地1380亩的多功能的工业聚集区,内有民营企业32家,其中规模企业16家,主要分布在迎宾大道两

侧,以生产名酒系列及配套产业为主,形成了以酿酒、酒精、印务、包装、制瓶、玻璃制品、瓶盖等相关产业为辅助的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安置就业7000余人。6月份,镇又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150个扩权强镇之一”,抓住这次契机,加大了对工业聚集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多方筹措资金,铺修了迎宾大道、开放路等高标准水泥路面,更新了迎宾大道、双轮大道的太阳能路灯。铺设了6公里长、6米宽的工业聚集区内双型中心水泥道路、开挖了下水道、道路两侧栽植广玉兰树木,新建了一个垃圾处理厂使园区内的环境焕然一新,园内通水、通电、通网线,为我镇下一步招商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筑巢引凤、引凤还巢。今年上半年,镇规模企业总产值4亿元,仅白酒产量就达3万吨,产值亿元,与去年相比同比增长%,工业园区内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740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08%。

存在问题:

企业发展规模扩大用地、新进企业用地难。

企业发展融资困难。

工业聚集区功能有待完善。几点建议:

一、尽快落实扩权强镇的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落实培育工业产业聚集,壮大特色经济的有关政策。

二、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1.企业因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扩大涉及的用地问题,2.资金扶持方面,企业因发展需要需要贷款,可否优先审办,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即加快融资服务;

3.尽快出台促进白酒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严厉打击白酒产业不正当竞争行为,严打制假贩假行为。下一步打算:

二、保障工业用地需求,通过土地置换置换出的土地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加大对工业园区白酒特色产业的扶持力

度;

三、进一步做大做强镇白酒产业,唱响系列品牌,走品牌化战略,积极扶持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鼓励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向产业链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形成规模品牌效应;

四、大力支持聚集区内资源整合,建立面向白酒服务的技术创新平台,开展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人才引进与培训等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白酒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节约成本,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上一篇:电气学院记者对四风采访下一篇:在“每周一讲”认识毕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