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

2024-05-08

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通用6篇)

篇1: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

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

墙体材料,在房屋建筑材料中占70%的比例,对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住宅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墙材中的实心粘土(页岩)砖既是高耗能,又是毁坏耕地的落后产品。禁止实心粘土(页岩)砖,大力发展节能、节土、利废和多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墙材革新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06]27号)精神及有关规定,依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结合我省资源环境状况及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实际,编制贵州省“十二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墙体材料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有关部门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推进墙体材料革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各级墙材革新工作部门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全省墙体材料革新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步入“快车道”。

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已有20多年历史,但步伐缓慢,与全国大多数省市相比,发展严重滞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GDP增长速度加快,拉动了城市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8月1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意见》,成立了省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领导小组,提出了以工程应用带动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思路,并明确省建设厅主管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同年省编办批复省建设厅正式成立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贵州省建筑节能办公室),各市(州、地)也相继成立了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当地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全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逐渐有序展开。

(二)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省在贯彻落实国家墙材革新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自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结合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实际需要,先后制定了《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目录》、《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和建设领域节能技术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印发在全省逐步禁止生产使用实心粘土(页岩)砖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墙体材料质量管理的通知》等10余个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健全了我省墙材革新工作的支撑体系,调控力度也进一步得到增强。各地依据当地情况制定了更具有操作性的地方文件,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加强协作,以贯彻执行省政府27号文件为主线,大力开展执法监督,依法行政,有力的推动了我省墙体材料革新的发展。

为使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实现有法可依,2009年省住建厅已完成《贵州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条例》的起草工作,在2010年调研修改的基础上,已列入“2011年省人大立法计划”。《条例》以“因地制宜、资源循环利用、鼓励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为目的,使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尽快迈上新的台阶。

(三)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经济杠杆作用。

过去近20年,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进展迟缓的原因之一是国家有关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政策措施没得到贯彻执行,失去了专项基金对工程建设有关方的约束作用。2007年我省出台《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和《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极大的提高了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的自觉性。2009年对该实施办法进行补充完善,使专项基金返还与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的利废量挂钩,引导墙体材料生产向自保温、利废型发展。

截止2010年6月,按省、市、县(区)三级征收墙革预缴基金超2亿元,通过 规范征收流程,杜绝“免收少收漏收”,不断完善退还机制,减轻企业负担,加大专项基金使用力度,增加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和生产应用项目的投入,充分发挥了专项基金的“杠杆作用”。

(四)禁止使用实心粘土(页岩)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禁实”工作始终是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中心内容,依据省政府27号文件要求,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对实心粘土(页岩)砖生产环节和流通渠道形成全面围堵。具体采取了5项措施:一是严禁新建和扩建实心粘土(页岩)砖企业;二是加大淘汰和关闭落后、质量低劣的实心粘土(页岩)砖生产企业的力度;三是层层制定实心粘土(页岩)砖总量控制计划,并监督落实;四是积极抓好实心粘土(页岩)砖生产企业的技改工作,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转产新型墙体材料;五是在应用领域严格准入关,切断实心粘土(页岩)砖的销售渠道。

根据国家近年发布的第一、二批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城市名单,贵阳、遵义、都匀、福泉、兴义、毕节、凯里、六盘水、安顺和铜仁在2008年底要完成“禁实”任务。由于部分城市人口少,建设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具备“禁实”的能力和条件,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和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公布第三批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环资[2009]485号),仅贵阳市被核定已完成“禁实”工作。

2010年下半年,省住建厅根据《关于组织对第三批“禁实”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实心页岩砖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安排,对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的我省第三批“禁实”城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进行“禁实”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通过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全省实心粘土(页岩)砖盲目发展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实心粘土(页岩)砖产量逐年下降,“禁实”效果十分明显。

全省不仅城市逐渐形成“禁实”局面,并逐步向农村推进。2009年结合我省开展的大规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省住建厅下发《关于在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中推广使 用新型墙体材料的通知》,以农村危房改造作为突破口,在农村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页岩)砖,引导各地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目前全省各地农危房改造新型墙材应用示范点建设已开工建设,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保护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墙体材料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5年,全省共有墙材工业企业1936户,其中:规模以上(年产1000万块标砖以上)企业591户,仅占全省企业总数的30.52%。2005年全省墙材总产量171.9亿标块,其中烧结砖(主要产品类型为粉煤灰烧结砖、页岩实心砖和粘土烧结砖)为115.66亿标块,非烧结板材,灰砂砖等1.0亿标块。烧结类新型墙材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迟缓,科研及应用标准制定工作严重滞后,加气混凝土、GRC板材,灰砂砖、混凝土砌块等一批新型墙体材料陆续退出市场,进而形成烧结砖一统天下的格局。同时产能不足,造成供需紧张,经济发达省份已经淘汰的制砖技术和陈旧装备不断涌入我省各地,小作坊回潮,毁田烧砖死灰复燃,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2006年以来,随着国家和省墙体材料革新政策的贯彻落实,全省墙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品规模化生产。立足当地经济和资源条件,各地大力发展适合本地建筑体系的新型墙体材料,一批规模较大,工艺技术先进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相继投产,如:贵州源隆、长泰源等16家加气混凝土公司,采用全套自动化生产线,在国内属先进水平;贵州开磷集团自主研发的磷石膏砖蒸压自动化生产线,六盘水恒远粉煤灰砌块及自保温复合砌块全自动生产线,六盘水大河水矿集团隧道窑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生产线和贵阳花溪联办砖厂隧道窑粉煤灰烧结砖生产线等。

截止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新墙材企业近1000家,是2005年的1.7倍,在产品结构方面,形成了“砖、块、板”三大系列近40个大类。2010年墙体材料产量为300亿标块,其中混凝土实心砖和轻集料小型空心砌块均超过50亿标块,烧结普 通砖(粉煤灰掺量在50%以上)、工业废渣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产量均超过20亿标块,磷石膏砖9亿标块,蒸养粉煤灰砖5亿标块,石膏砌块(板)160万平方米。

较之5年前,我省墙材企业在总体生产规模、产量及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上有了较明显发展。

(六)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全面铺开。

“十一五”期间,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得到空前发展,是增速最快的五年。通过新建和技术改造,全省新增年产能60亿标块,产品逐步向节能型和利废型发展。2010年全省新型墙体材料产量为180亿标块,比2005年增加155亿标块;占全年墙材总量的比例为60%,较2005年的14.5%,提高了近3倍。

“十一五”期间,新型墙体材料利废达到6500万吨,节地15万亩,节能折合标准煤550万吨。

随着“禁实”工作的深入,新型墙体材料也得到快速的推广应用,在全省城镇建设中全面铺开。新型墙体材料工程应用比例从“十五”末的30%提高到“十一五”末的80%。工作重点一是严格把关,在设计源头禁止使用实心粘土(页岩)砖,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二是积极利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经济调控作用,鼓励使用新墙材;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在设计、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保证新墙材的使用;四是加强试点、示范工程管理,引导新墙材的应用;五是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应用中的问题,完善新型墙体材料技术体系与施工规范。“十一五”期间,我省开展了磷石膏、赤泥等工业废渣在墙材中应用的课题研究,编制了《轻集料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钢丝网水泥岩棉轻质夹心板构造》、《轻质混凝土实心条板内墙板》、《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等技术规范图集。

(七)多角度、多形式创造墙材革新的舆论环境。

各地把宣传国家政策法规作为重点工作,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公众媒体进行宣传,利用每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现场展示各类新型墙体材料,逐步转变 群众观念,提高对墙材革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多次组织工程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加气混凝土砌块、磷石膏砖墙体材料技术培训班,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我省自2008年起启动“新型墙体材料革新示范企业的申报与评定”工作,通过一批优秀的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墙材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贵州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主要是:

(一)“禁实”工作纵深推进缓慢。

我省“禁实”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仍在制约工作纵深推进,急待将“禁实”工作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城镇)扩展,由城镇向农村延伸。

(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新型墙材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偏低。全省近2000家生产企业,其中60%的企业生产工艺落后,仍沿用粗放型的生产模式。此外现有的新型墙体材料中,多为传统类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相对较少。

(三)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法律体系支撑不够,监督执法力度小。

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主要依据是《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意见》(黔府发[2006]27号)和部门文件,均为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不强,严重阻碍监督执法。在生产领域,部分地区时常出现违反国家规定的情况,却得不到及时查处,特别是对小作坊式生产和无证生产等行为无法彻底取缔。

(四)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应用技术发展滞后。

由于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新产品不断上市应用,但墙体材料产品应用技术研究远落后于产品发展,制约了其推广应用。同时施工人员长期接触传统墙材,对新产品、新技术认识有限,也阻碍新型墙体材料的大范围推广。

(五)多部门协作、联动不够。

特别是针对城镇、农村生产使用实心粘土(页岩)砖的情况,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治理。

三、“十二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环境分析

(一)根据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必然取代传统落后的实心粘土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已被各级政府所重视,以实心粘土砖为代表的传统墙材生产,是以大量毁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生存和发展,与国家战略相违背。而新型墙体材料是以“保护环境、节能、节地、利废”为发展原则的新兴产业,取代传统墙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为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的加快,我省城镇、农村每年新建住宅将达到500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达到200亿元,公共建筑总量也呈快速增长的势头,日益繁荣的建筑市场,为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节能建筑的推广为保温隔热、复合型墙材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建筑能耗(包括使用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是节约能源的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发展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新型墙体材料来替代传统墙材,以满足节能要求。

(四)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为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

我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煤电基地、锰汞铁合金生产基地、铝工 业和磷化工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基地。这些矿产资源为贵州建设和发展带来显著效益,同时也将大量工业废弃物留在了贵州土地上。据统计,近年我省每年平均新增工业固体废弃物6000万吨,累积总量已达到2亿吨,主要有磷石膏、脱硫石膏、磷渣、粉煤灰、煤矸石、钡渣等十余种,这些固体废弃物大部分可以再利用,保证了新型墙材生产原料供给充足。

四、“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保护耕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综合利用资源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以建筑应用为龙头,推进技术进步和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扩大市场应用和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全面提升新型墙材产业层次,健康有序推进新型墙材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使用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废弃资源以及优势资源开发生产新型墙材,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2.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鼓励相结合,加强执法监督,强化企业(产品)认定制度,规范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使用秩序,加强政策激励和信息引导,促进全社会关心和参与。

3.坚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鼓励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应用广的新型墙体材料发展之路。

4.坚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工作相结合,以推广节能建筑、改善建筑功能为途径,注重功能化、系列化、配套化产品的开发,不断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

5.坚持分类指导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积极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因地制宜,保证重点,逐步推进,达到区域和城乡统筹发展。

(三)总体目标

1.“十二五”期间新型墙材产量的年增长率约为15%,到2015年,新型墙材年总产量达到360亿块标砖,占全省墙材总量比例为80%以上。

2.新型墙材在全省获得广泛推广应用,由城市到乡镇分别达到以下比例:全省13个城市比例达到100%,其郊区及各县(市)政府所在镇达到80%,其他县属镇达到50%,经济较发达的乡村达到40%以上。

3.墙体材料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节能型多孔烧结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复合自保温型空心砌块等节能型墙材,应用量达到总产量的50%。大多数墙材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墙材行业相关要求,经济效益良好,成为当地经济效益的支撑点。

4.节土节能利废。“十二五”期间,全省实现节地23万亩,节能折合标准煤860万吨,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1亿吨。

五、“十二五”期间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禁实”“限粘”力度。

继续落实“禁实”政策,进一步巩固禁实成果,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农村建筑工程应减少使用实心粘土(软质页岩)砖,提倡使用新型墙材。在全省分期分批禁止生产实心粘土(软质页岩)砖,在新型墙材基本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及粘土(软质页岩)资源贫乏的地区,要大力减少粘土(软质页岩)类墙材的生产和使用,适时禁止生产。

(二)“调整优化、整治淘汰”提升整体水平。

按照控制总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淘汰落后的原则,联合省有关部门开展对墙材行业的整治。整治重点:依法查处无营业执照、非法占地用地、无证开采的砖瓦企业;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24门(含)以下砖瓦轮窑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淘汰3米以下(不含3米)隧道窑;分期分批关停城镇规划区、生 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年生产能力小于3000万块标砖的企业,到2015年,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0%以上。

(三)开发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

发展新型墙材,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我省大中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建筑以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导方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地区条件不同,这两类建筑结构的比例也有差异,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结合城乡建设规划,按照中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则研究确定重点产品。

加快发展以工业尾矿、粉煤灰、建筑渣土、煤矸石、冶金和化工废渣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新型墙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隔热保温的节能型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鼓励和支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在新型墙材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产品向轻质、高强方向发展,鼓励新型墙材生产方式向自动化、机械化、电子化方式发展,生产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加快制订和实施新型墙材生产标准和建筑设计、施工技术规程,为新型墙材的使用提供技术保障。继续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先进,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良好的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带动行业发展。

(四)重点发展产品与技术

根据我省实际,“十二五”期间鼓励开发科技含量高、利废效果好、节能效果显著的新型墙材产品及生产应用技术与装备。

1.砖类产品:重点发展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城市废弃土、生活垃圾和污泥”等废渣的高掺加量、高孔洞率(25%以上)、高保温性能的承重多孔砖。

引导粘土多孔(空心)砖和非粘土(页岩、煤矸石)烧结砖向空心化、模数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2.砌块类产品:重点发展符合建筑体系和建筑功能要求的承重或非承重混凝土多排孔小型空心砌块、非粘土烧结空心砌块,轻质高强、保温性能好、利废节能的 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外墙复合保温砌块。

3.墙板类产品:重点发展机械化生产的利废节能的轻质内隔墙板、外墙复合保温板和带装饰面的装配式墙板。

4.配套产品与技术:重点完善各类新型墙材应用配套产品与技术。结合建筑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要求,开发和推广各类墙体复合保温隔热技术,防止“裂、渗、漏”等问题的各种配套产品及技术。

5.生产工艺与装备:一方面扶持本省墙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自动化“切、码、运”系统和标准节能型烧结窑炉系统;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新型墙材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提高设备挤出强度和使用寿命,改善空心制品孔型,提高保温性能。完善墙板的生产技术与应用规范,提高轻质墙板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同时

6.新型建筑体系及相配套的新型墙体材料与技术:开展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他新型墙材的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形成墙体自保温体系和墙体材料加保温材料的复合型墙体体系;开展水泥空心条板、复合保温板等速成墙板的开发及在钢结构中应用技术的研究;研究异型柱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大开间及轻钢框架结构相配套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与应用技术。

(五)区域布局

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建筑结构体系、资源情况与经济水平,确定本地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

1.贵阳市、遵义市和安顺市重点发展符合节能建筑要求的各类砌块,如: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陶粒砌块、蒸压粉煤灰砖、煤矸石(粉煤灰、页岩)烧结多孔砖、磷(脱硫)石膏砖(砌块)等。同时大力发展适用于内外墙的、集保温隔热为一体的复合多功能砌块,利废节能的轻质内外墙隔墙板和复合墙板。

2.六盘水市要根据当地粉煤灰、煤矸石和水钢矿渣等工业废料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发展利废的非粘土类烧结制品,重点发展粉煤灰砖、粉煤灰多孔砖、煤矸石烧结砖、煤矸石烧结空心砖、粉煤灰小型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磷石膏砖(砌块)和轻质墙板等新型墙材。

3.黔南州、黔东南州重点研究发展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脱硫石膏砖(砌块),开发高孔洞率、高强度烧结空心制品、混凝土空心制品和页岩烧结多孔砖。

4.黔西南州要根据当地的页岩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开发和发展高质量的利废新型墙材,重点发展煤矸石、硬质页岩烧结多孔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利废新型墙体材料。

5.毕节、铜仁地区重点发展煤矸石、页岩烧结多孔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质墙板等新型墙材。

六、“十二五”期间新型墙材发展保障措施

(一)用完善的法规政策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

继续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和国家新型墙材革新政策。进一步完善我省法规体系,制定《贵州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明确法律责任,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推进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

认真落实《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黔财综[2009]79号),加大对专项基金的征收和管理力度,规范专项基金退还程序和使用范围,充分发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调控引导作用,对符合规定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引导社会多元投资,调动各方面参与新型墙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认定工作,限制低劣产品入市。

(二)多部门、多措施加快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和使用。

联合发改、经信、国土、财政、环保、安监和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强化 监管,密切协作,齐抓共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设立墙材企业入市门槛,严禁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建、改建设和扩建的墙材企业供地。同时对无照生产、经营、销售、明令淘汰产品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加大对行业协会的指导,促其健康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政府和企业间交流的桥梁。

根据各地不同的建筑体系,以建筑应用为导向,以建筑设计为关键,确定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的主导产品,联合其他职能部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密切注意市场动态,缺什么,发展什么,并逐步系列化、配套化,扶植和引导企业转产新型墙材,确保我省禁实工作和墙材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完成,不断推进新型墙材的推广和使用。

(三)建立“日常监管、专项督查、及时处罚和社会通报”制度。

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加强墙体材料生产环节和应用阶段的监管。各级墙改机构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实施联合检查,开展对贯彻落实国办发33号文件和“禁实”工作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如:违法取土,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设备,建设工程使用实心粘土(页岩)砖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罚和通报。同时建立举报和奖励制度,全社会加强监督。

(四)强化专项基金经济杠杆调控作用。

加大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管理力度,扩大征收面,提高征收率,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预算备案管理,不得减、免或缓缴。规范专项基金退还程序,研究制定节能建筑的专项基金退还办法。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进一步研究基金的使用方式,发挥其对实心粘土(页岩)砖的限制和对新型墙材的扶持作用。支持新型墙材主导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扶持一批上档次、有规模、工艺先进的新型墙材示范生产线和优质品牌产品;支持自保温节能建筑试点示范,积极推广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和新型墙材建筑体系,拓宽其应用范围;支持新型墙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五)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体系。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按照国家和我省编制的新型墙体材料及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规程、规范、通用图集、验收质量标准等进行设计、监理、验收、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对工程中新型墙材产品标准、质量及热工性能的检查、检测,强化新型墙材标准实施和应用技术培训,使新型墙体材料能更好的运用到建设工程中,努力改善建筑功能和提高建设质量。

(六)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技术进步。一是扶植支持以主导产品为龙头的生产、设计、施工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工作,推动示范工程、示范市(县)的建设;二是依托贵州大学、省建材科研院、省建材质检站和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在加强对外技术交流的同时,培育本省的产品技术优势。

(七)加强墙材革新工作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抓住发展循环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宣传发展新型墙材的重大意义,宣传有关的政策法规,推介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功能及经济效益;大力表彰和奖励在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建立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对拒不执行有关政策法规、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予以曝光,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政策法规和工作能力的培训,加强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区域、国际间的交流,学习先进省市经验,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篇2: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

墙体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节约土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建筑业改革和提升施工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省经信委《关于加快我省墙体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杭州市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在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在市经委的具体指导和市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经过全市墙改战线同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大进展和喜人成绩。

回顾五年来,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墙材革新工作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工作机构得到健全,日常工作依法有规;社会各界对墙改的认知度趋向理性,自觉执行墙改政策的氛围基本形成;全市“双禁”工作提前完成,在全省率先关停淘汰全部粘土砖瓦窑。

新墙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了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页岩烧结砖为主,建筑板材为辅,中低档产品相配套的产业结构体系;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具备以机械化、半自动化为主的技术层次;新墙材建筑应用在城镇全面推广,并向农村逐步推进;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紧密结合,为杭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至“十一五”末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1、新墙材产量38.88亿块标砖,实现年均增长15.4%。

2、新墙材产量占墙材总量比例达到90.5%,比“十五”末提高19.96个百分点。

3、新墙材企业达到252家,比“十五”末增加了91家。

4、实心粘土砖已禁止生产。

5、新墙材建筑使用比例达到80.1%,比“十五”末增长逾一倍。

6、“十一五”期间新墙材累计产量165.26亿块标砖,保护耕地31551.85亩,节约能源118.55万吨标煤,利用各类固体废弃物7246.3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6万吨,二氧化碳308.23万吨。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1、贯彻《条例》,依法行政

《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使杭州市的墙材革新工作快速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不断使全市墙材革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墙办认真贯彻《条例》,依法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成立了杭州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公室,为行政监督类事业单位,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区、县(市)墙办除萧山、滨江外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墙改工作经费得到了保障。健全的墙改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为今后的行政执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我市墙材革新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产业升级,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墙材企业发展迅速,新上生产企业85家,采用国内外先进生产线和生产工艺,改变了新墙材企业规模小,品种单一的格局。浙江汉德邦建材公司已具备年产500万平米纤维水泥板生产能力,富阳杭加建材公司已具备年产40万平米蒸压加气砌块生产能力,浙江捷丰新型建材公司已具备年产1.2亿块生活污泥多孔砖生产能力。新墙材产品由砖类产品向砌块类产品、资源消耗型产品向非资源消耗型产品方向发展,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3、大力推新,淘汰落后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市墙材革新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墙材革新工作认识的不断提高,全市新墙材行业迅猛发展,产量、质量不断提升,新墙材企业由“十五”期间的161家发展到如今的252家,产量由17.67亿块标砖增加到38.88亿块标砖,建筑应用比例由40.84%提高到80.1%,仅2010年,全市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可节约土地6732亩(按挖土2米),节约能源25.29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硫0.63万吨,二氧化碳65.75万吨,利用废渣1496.64万吨,至今全市已形成了以砖、砌块、建筑板材、幕墙等为主的三十多种新墙材品种,基本上能满足建设发展需要。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2006年下发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我市粘土砖瓦窑整顿淘汰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09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关停淘汰粘土砖瓦窑和部分页岩烧结砖轮窑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墙办把淘汰落后产品、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关停、转产所有的粘土砖瓦企业。“十一五”期间,共关停粘土砖瓦企业179家,转产31家,拨付补助资金2593万元,盘活土地4777.2亩,复耕816.3亩,已利用土地3589.9亩。至“十一五”末我市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比例已达到90.5%,为新墙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4、科技创新,产业提升

“十一五”期间,市墙办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完成了“框架填充墙裂缝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课题、“杭州市建筑节能数据库建设”课题,开展了“轻集料混凝土保温砖墙体自保温系统技术体系和工程应用”、夏热冬冷地区墙体自保温体系的理论研究和新型自保温复合型混凝土多孔保温砖应用等科研项目。其中“框架填充墙裂缝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课题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轻集料混凝土保温砖墙体自保温系统技术体系研究被列入市科技局的“杭州市重大技术创新项目”。

“杭萧钢构”、“浙江汉德邦”、“富阳杭加”等一批新墙材企业也加大了技术研发力度,“杭萧钢构”研发了住宅钢结构建筑体系,已投入武汉“世纪家园”等项目的应用,并出口安哥拉,“浙江汉德邦”纤维水泥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在推进纤维水泥板外墙外保温装饰一体化的研发,“富阳杭加”研发住宅集中化体系解决方案,以预制化的异型构件,形成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5、政策扶持,示范带动

“十一五”期间,我市制订了《杭州市新型墙体材料项目资助实施办法》,资助范围和力度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高,特别是第一次实现了对区、县(市)墙材企业的补助,项目资助办法的出台,有力的促进我市新墙材行业的发展。“十一五”共补助生产型项目5个、应用型项目1个,科研项目3个,农村新墙材试点项目17个,共补助资金1026.1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企业投资11249.2万元,新墙材建筑应用102.35万平方米。示范项目的建设,为建设工程使用,特别是在农村建设工程中使用新墙材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墙办把推广新墙材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连片建设,新墙材使用比例基本达到100%。“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农村新墙材试点项目3815户;小城镇新墙材建筑应用试点项目17个,建筑面积49.53万平方米,其中对欠发达地区淳安县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扶持农居试点项目3个,补助资金119.18万元。

6、狠抓质量,严把关口

“十一五”期间,各级墙办针对我市墙材市场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等现象,加大了对新型墙体材料的抽检力度,共抽检产品82批次,发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予以通报,禁止使用,杜绝不合格产品应用到墙体上所带来安全隐患。对我市128家新墙材认定企业的产品标识予以备案,加强了对新墙材认定产品生产、流通和应用的管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墙材发展存在不平衡

由于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新墙材发展不平衡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区、县(市)初步完成墙材产业结构调整,启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薄弱地区发展滞后,墙材产业目前仍然以烧结砖为主体;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新墙材推广应用已进入“禁粘”,非粘土新墙材应用比例较高。而农村墙改工作基础薄弱,农民建房还在使用实心粘土砖,新墙材推广应用尚处在试点阶段,“禁实”阻力不小,“推新”尚有过程。

2、新墙材产业层次总体偏低

我市的新墙材产业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湖州相比,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一是工艺装备落后。现有新墙材企业多数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一些企业以手工加半机械化设备为主,能耗高、污染重,形成“小、土、散”的现状,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潜力很大。二是信息技术运用落后于工业经济总体水平。绝大部分企业处在初级应用阶段,单项应用为主,系统集成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三是经济规模分散化。表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集中度不高,降低了产业整体效益,削弱行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不高

全市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墙材企业不到20%,规模以上企业不到50%。以烧结砖企业为主,且数量大,规模小。产品档次不高,以多孔砖为主;混凝土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品种少,缺乏配套化、系列化和功能化。新墙材生产企业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强,产品质量总体不高,注册产品商标只占少数。产能结构性过剩,优质中高档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尤其是适应建筑市场需求的节能型、功能型产品不多。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求,大力发展利废、保护环境和改善建筑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为主要目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农村推广应用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末我市新型墙体材料行业总体水平保持在全省的前列。

发展原则

1、坚持发展新墙材与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相结合原则。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各类工业废渣以及优势资源开发生产环保、利废、节土、节能的新墙材,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2、坚持转型升级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在坚持淘汰落后产品、产能和工艺装备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提升产业层次、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开发生产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墙材,鼓励走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墙材发展之路。

3、坚持发展新墙材与建筑功能改善相结合原则。以推广节能建筑、绿色低碳建筑为途径,注重功能化、系列化、构件化、配套化产品的开发,特别是加大优质低价的自保温墙材的研发力度,不断满足建筑市场的需要。

4、坚持政策扶持和加强监管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科研开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做强、做大,同时规范墙体材料生产和使用秩序,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快农村推广使用新墙材步伐。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和重点 发展目标 至“十二五”末

1、新墙材年产量达到49.62亿块标砖。

2、新墙材建筑应用比例达到95%。

3、“十二五”累计新墙材产量达到225.57亿块标砖;保护耕地40269亩,节约能源151万吨标煤,利用各类固体废弃物924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7万吨,二氧化碳392.6万吨。

发展重点

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墙材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巩固禁实限粘成果,禁止实心粘土砖的使用。

加快新墙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规模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资源能源结构、环保排放结构全面提升。

2、走集约集聚集群的道路,实施产业合理布局 提高产业集约化,以集约为基础推进产业区域集聚,以集聚为龙头带动产业进一步集约。

以集聚为核心,合理产业布局,形成规模优化组合的产业区域集群网络,确保城镇和农村对新墙材的需求。

3、走延伸产业链的道路,提高产业工业化水平逐步建立新墙材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实现原料集约化开采,专业化加工、商品化供应,提高原料资源的质量品质、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逐步推进新墙材部品化,将单一的墙材产品深加工为建筑墙体部品和组建成功能型墙体围护结构体系,适应建筑工业化进程。

4、走产品多元化和品牌化的道路,改善建筑功能 优化新墙材产品结构,逐步减少砖类产品,增加砌块和建筑板材的生产比例,促进建筑装配化和施工机械化。产品多样化、配套化、功能化、优质化,增加节能型、装饰型等功能型墙材品种,提高产品的社会适用性和改善建筑功能。

加强品牌建设,健全产品标识管理,鼓励产品注册商标和申请专利,在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的基础上创建名牌,不断提升品牌的延伸度、认可度和传承度。

5、走科技创新的道路,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依靠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产业技术进步。

产业技术进步重点方向为:研发生产新型功能型墙材和配套产品;研发和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开发节能降耗、低碳绿色技术;开发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及控制技术;研究完善新墙材建筑应用技术。

6、走绿色低碳的道路,践行可持续发展

大力创新能源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源生产新墙材;大力开发生产高效绝热型节能墙材,推广外墙自绝热围护结构体系。

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工业体系和产业自身的循环经济。

大力推进节土、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低碳绿色技术在新墙材生产和建筑领域中的产业化应用。

(三)产业调整及布局

1、产业结构调整(1)规模结构调整

提升新墙材产业结构。淘汰控制年产规模小于3000万块标砖,改造提升3000万块标砖以上,重点支持亿块以上的砖企业;淘汰或改造提升年产规模小于5万立方米的混凝土砌块企业,小于20万立方米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重点支持30万立方米以上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和亿块标砖以上的烧结砌块企业;鼓励薄型建筑板材企业年产规模提升到500万平方米以上和厚型建筑板材企业提升到50万平方以上。

推进产业区域集聚,合理产业布局。构建新墙材市级和西部次级生产基地,形成以产业集约为基础集聚为核心的集群网络,合理产业区域布局。

(2)产品结构调整

改善新墙材基本产品结构。进一步压缩砖的生产比例,积极鼓励新建、扩建、引进发展砌块和建筑板材的生产。推进功能型新墙材产品开发生产应用。加快自绝热、复合绝热节能型新墙材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步伐;鼓励研制和通过产品精加工、深加工生产装饰型等多种功能型的新墙材产品,满足住宅产业化需要。

提高新墙材部品化程度。鼓励发展系列配套的新墙材部品生产,推动生产工厂化、建筑装配化、施工机械化的建筑工业化进程。

加快配套材料的生产应用。积极组织新墙材建筑应用配套材料的生产,包括新墙材自身规格尺寸配套化,各类专用砂浆,现场小型机具和结构连接件、吊挂件、锚固件等。以品牌建设带动标准化战略进程。鼓励和支持企业参照国内外先进标准制定企业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3)技术结构调整 整体提高新墙材产业的技装和工业化水平。所有新墙材生产企业全部配备电子计量配料装置,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全天候工业化生产;积极采用新墙材产品各自先进适用的生产装备和技术。

推进信息化控制和管理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鼓励新墙材生产线采用机电一体化的智能控制技术和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

积极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和最新适用技术。及时应用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成果和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新墙材产业生产和建筑应用领域的总体技术水平,解决建筑应用技术难题,推进产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进程。

(4)资源能源结构调整

坚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坚持再循环使用新墙材企业自身的“三废”,进一步利用采矿业、工业、建筑业、城市废弃物处理业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墙材。不断扩大利废种类的范围,稳步提高利用比例。加强对污泥、建筑垃圾与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科技和资金投入。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改善产品孔洞结构、使用优势原料和低热值能源取代传统原料和燃料等方法,支持优势资源能源替代传统资源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

持续推进产业节能降耗。逐步探索建立能耗监管机制,坚决淘汰和改造生产能耗严重超标的企业,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通过提高出率、减少损耗、重复利用等多种措施进一步节约煤、电、蒸汽等能源消耗;借助精准计量、使用代用原料、回收循环使用等多种措施减少资源性原材料的消耗。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和三废能源。在新墙材生产中不断探索应用太阳热能、光伏电能和废弃的竹、木屑、秸杆等生物质燃料,以及利用煤渣、粉煤灰、煤矸石、污泥、江河湖淤泥等废渣热能、烟气废汽和废水余热等三废能源,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性能源的能耗。

鼓励建立新墙材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延伸新墙材产业链,将新墙材生产所需大宗原料的开采、加工诸环节分离出来,建立专业化原料生产供应基地,提高原料资源利用率和质量品质保证。

(5)环保排放结构调整

借助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最大限度降低“三废”排放,进一步消纳各类废渣,充分利用废水和废汽,减少环境污染。

采用脱硫脱碳技术、除尘和防噪措施,实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烟尘和噪音等排放的减量化,污水实施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逐步探索污染排放,特别是碳排放的监管机制,探索碳交易市场机制。

2、产业布局(1)布局依据

根据现有基础,地域位置,交通状况,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因势利导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形成以产业集聚为核心的合理规模组合集群,提升产业结构并满足城镇和广大农村建筑应用需求。

通过加大烧结砖控制整合与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产业集聚和合理布局,为本市建设大型先进新墙材生产项目和全市宏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腾出宝贵的用地资源,从而产生更大的全局性经济效益。

(2)布局规划 ①富阳市

继续巩固发展富阳市作为杭州市新墙材生产基地,要在产能集约,装备先进,品种档次,产品质量,辐射范围,节能减排等方面有新的提升,主要满足杭州市区和全市东部地区对新墙材的需求。同时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生产高档优质多品种的烧结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板材,建成全市加气混凝土产业和烧结砖产业集聚中心。

②建德市

培育打造杭州市西部新墙材次级生产基地。以整合改造、推进产业集约、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为核心手段,形成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和砌块产业集聚中心和集群网,适度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节能型墙材等产品生产,满足本地及全市西部地区的需求。

③萧山区

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发展建筑板材产业,特别是钢结构建筑板材,形成建筑板材产业集聚中心,成为省内和国内重要的钢结构建筑板材生产基地。同时建成混凝土砖产业集聚中心和兼顾发展烧结砖和节能型新墙材。

④余杭区

通过兼并重组,大力淘汰关停改造小型混凝土砖企业,推进产业集约,提升产业水平。依靠控制整合集约发展烧结淤泥和废弃土砖。兼顾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烧结页岩砖和节能型新墙材。

⑤临安市

依靠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集约,建成烧结页岩多孔砖、空心砖和砌块产业集聚中心和集群网络。同时大力关停淘汰小规模混凝土砖企业,在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混凝土砖产业集群网。

⑥桐庐县

培育建设全国压蒸无石棉纤维素纤维水泥平板产品生产中心,延伸产业链,提升深加工和精加工技术,发展板材建筑部品和节能型、装饰型等功能型建筑板材生产,满足国内外需求。兼顾发展烧结页岩、煤矸石多孔砖、空心砖和砌块,以及节能型新墙材。

⑦淳安县

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旅游业发展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低碳减排,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依托资源综合利用充分消化当地历年和现今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渣,重点发展利废型混凝土砖和烧结砖类产品满足当地需要,适当发展高档低污染的建筑板材生产。吸纳世界先进新墙材在千岛湖旅游业建筑中推广应用,打造国际优质新墙材应用集聚和示范区。

⑧市区和滨江区

根据产业集聚原则,实施新墙材产业从市区和滨江区逐步向其余区、县(市)转移的方针,保留极少量以利废为主的新墙材生产企业,为市区和滨江区宏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腾出宝贵的建设用地资源。

(四)“十二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形成合力

“十二五”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将发展新墙材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墙改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与发改、建设、财政、国土资源、质监、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乡镇建立墙改工作机构和网络化建设。要充分认识发展新墙材,推进墙体材料革新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促进我市墙材革新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2、加强行政监管,完善工作机制

“十二五”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完善目标、监督、激励三大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基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本规划制订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在深入实际、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分解各项指标,将任务落实到位,具体到人,对重点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控,保障本规划的实施和实现,并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坚持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形成全市上下一心一意抓落实、促落实的整体合力,以推动我市墙材革新事业跨越式发展、和谐进步,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

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相关技术标准,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质量工作摆上发展墙材革新工作的重要位置,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产品标识备案和进杭产品备案等一系列政策,严把市场准入关。新墙材企业应采用标准化管理和生产,严把原料进厂关、过程监管关和检验放行关,确保产品的质量。依法加强对建筑市场墙材产品的管理,建立产品质量通报制度,促进新墙材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要用好《条例》赋予的权利,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履行法定程序,严肃查处生产、使用粘土制品的违法行为,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大力推行“阳光权力”,建章立制,规范权力运行,确保公开、廉洁、高效。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查找制度、管理和监督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落实整改措施,杜绝不公不廉等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墙材革新事业快速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保障政策效果

墙材革新工作是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土地、保护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一项工作。要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刊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墙材革新的法律法规,通过全面、集中、有效的宣传,让墙材革新政策深入到全市每个相关单位和个人,使他们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墙材革新事业的良好氛围。继续办好杭州市新型墙体材料展示会,充分展示杭州新墙材企业、产品和品牌魅力。

4、加强技术进步,强化示范带动

要充分发挥省、市制订的政策扶持措施和专项基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新墙材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研发有利于改善建筑环境、节能、节土、利废以及轻质高强的复合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扶持发展符合建筑市场需求的主导产品,重点扶持一批工艺装备技术先进、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利废量大、节能效果好的新墙材企业,鼓励其从资源型企业向非资源型企业转型;从生产型企业向研发销售型企业转型;从创业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

篇3: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的推动下, 我国墙体材料发展迅速, 品种不断丰富。目前, 我国已形成了砖、板、块三大系列多品种的墙体材料产品体系。2008年全国墙体材料总产量折标砖8 500亿块, 新型墙体材料比例51%, 我国墙体材料构成情况详见表1, 其中, 绝大部分为砖和砌块类产品。

在技术进步方面, 我国墙体材料工业在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型的墙体材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成果主要集中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装备技术水平提高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普及等方面。

新世纪以来, 我国粘土实心砖产量逐年下降;墙体材料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基础上, 通过技术创新, 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技术, 如以页岩、煤矸石和粉煤灰为原料的烧结空心制品成套装备及生产技术。

从利废水平看, 我国墙体材料工业利废面广, 利废量大。粉煤灰、煤矸石、矿渣、脱硫石膏、磷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都可用作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原料;我国每年仅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就消纳工业固体弃物2亿多吨, 相当于节约资源2亿多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 也减少了因固体废物堆存而占用的土地, 并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在节能减排方面, 据测算2008年由于新型墙体材料较实心粘土砖年生产能耗减少超过l 600万t, 直接减少CO2排放近4 200万t, SO232万t。

总体而言, 我国墙体材料产业仍然是先进技术与落后技术并存, 且以落后技术为主导的格局;从产品结构看, 低端烧结制品及以炉渣为轻骨料的轻质混凝土砌块类等低端产品占据主流, 而代表墙体材料发展方向的各种轻质和复合墙板所占比例极少。多数墙体材料企业规模小, 装备和技术落后, 生产方式粗放, 劳动生产率低, 生产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大。从建筑业发展趋势看, 我国建筑产业转型, 向现代建筑业转变的步伐正在加快, 而以砖或砌块为主流的墙体材料产品体系显然不适合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 墙体材料工业面临转型。

2“十二五”墙体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2.1 我国继续处在大规模房屋建设阶段

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 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近几年全国年房屋竣工面积都超过20亿m2, 2008年达到26.03亿m2。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名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达30m2以上。初步预测, 未来30年房屋建设总量有可能达到600亿m2左右, 我国大规模建设时期的峰值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现, 整个大规模建设时期有可能持续到2040年左右。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房屋竣工面积仍将维持在每年20亿m2以上, 墙体材料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2.2 构建“两型”社会, 推广节能建筑, 要求大力发展节能型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行业是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 每年墙体材料生产消耗各类自然资源20多亿吨、燃煤超过1亿t。在生产中又排放了大量的废气, 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但另一方面, 墙体材料产业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行业, 目前, 每年消纳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2亿多吨, 进一步扩大利废量仍具有潜力。

实现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是改善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据有关部门根据统计测算2006年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1% (建筑物使用能耗) , 年消耗能源折标准煤4.95亿t, 其中墙体散热占40%左右, 门窗约占30%。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建筑能耗势必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要求。

2.3 现代建筑业要求大力发展以部品化、绿色化、智能化为特点的墙材产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传统建筑产业升级, 向现代建筑业转变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建筑业与建材业同属一个大的产业链, 建筑业是建材产品的主要市场:建材业是建筑业的物质基础, 同时又是建筑业的重要支撑产业, 因此, 建材产业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的要求, 大力发展以部品化、绿色化、智能化为特点的墙材产业。

2.3.1 部品化

走建筑工业化之路, 房屋建设由建造向工厂化制造转变, 绝大部分建筑产品通过工厂制造, 建筑施工作业由以现场湿作业为主转向现场安装为主。

2.3.2 绿色化

实现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对环境负荷的最低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造节能省地型建筑;构建优良的室内外环境, 与自然和谐相处, 促进人体健康。

2.3.3 智能化

智能建筑是当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的产物。智能建筑以各类信息的高效、快捷传输为特征, 向人们提供安全可靠、高效快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以工业设计为龙头, 融建筑部品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新功能于设计之中, 带动墙体材料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最终实现墙体材料产业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无缝连接, 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柔性生产方式, 为客户提供菜单式的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的全过程服务。

2.4 住宅产业化发展将加快推进墙体材料产业发展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住宅产业化”将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为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 提高住宅综合品质, 国家住建部“十五”期间就提出并大力推行住宅产业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是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是国家扶植和推广的住宅开发、建设和配套服务方面的示范城市或企业。目前通过的有万科集团、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等11家, 对推动我国现代墙体材料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墙体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

(1) 墙材革新将逐步实现从产品结构调整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

(2) 以集成式多功能墙体为代表的墙体产品的推广应用将成为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 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 发展节能型建筑墙体, 实现低碳排放, 依然是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的主题;

(4) 墙体材料产业发展将进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和经营管理制胜的新时代;

(5) 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将成为新阶段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的鲜明特点。

走建筑工业化道路, 形成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产品;墙体产品逐步向多样化、复合化、装配化、节能化、利废化、轻质化和装饰化方向发展。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柔性生产方式, 墙体生产和集成主要在工厂完成, 建筑施工作业转向现场施工现场安装为主。为客户提供菜单式的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的全过程服务。

4 对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的思考

4.1 发挥墙体材料产业在现代建筑业中的支撑作用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 建筑产业也面临着产业升级的紧迫任务, 向现代建筑业转变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现代建筑业指适应现代建设发展要求, 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 以现代建筑产品 (亦即建筑部品) 制造加工业为主体, 施工安装、装备制造以及其它配套用务业协调发展的建筑产业。建材产业是建筑业的物质基础, 是为建筑业配套服务的产业, 因此, 建材产业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的要求。

墙体材料是建筑物的主要围护结构材料, 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70%以上, 墙体材料产业现代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的发展水平。

墙体材料产业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 以工厂化加工集成、现场安装为主要方式生产建筑墙体的产业, 包括工业设计、产品制造、墙体集成、物流配送及安装服务等环节。墙体产品 (部品) 构成包括:

(1) 主体结构体系: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2) 外围护体系:主材为各类复合型外墙板材、门窗。在功能上满足建筑物采光、保温、隔热、隔声等要求, 墙体产品集成尽可能同步完成建筑外立面装饰;

(3) 内隔墙体系:主材为各类复合型板材。在功能上满足建筑物隔声等要求, 墙体产品集成同步考虑强弱电输送及水、暖、通等设计要求;

(4) 其它围护结构体系:建筑楼板、屋面防水系统等。

4.2 实施“三业联动”战略, 实现产业联动、标准联动、利益联动

建材加工制品产业发展以适应建筑节能和建筑现代化发展要求为出发点, 以发展现代建筑墙体材料产业 (集成式复合多功能墙体) 为龙头, 以发展各种墙板和装饰板材为重点, 配套发展墙体骨架材料、保温隔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等材料和产品, 实施墙体材料产业、建筑施工安装业、房地产业“三业联动”战略, 启动墙体材料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最终实现产业联动、标准联动、利益联动“三业联动”战略。

4.3 重视建筑部品产品设计, 建立部品化通用体系

建筑工业化的逐步实施, 房屋建设将由建造向工厂化制造转变, 大部分建筑产品将通过工厂制造完成。建筑所需的构件和部品化产品按照工业设计要求, 使其具备标准化、系列化, 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特性, 同时建造的建筑物又要个性化、多样化, 因此要建立部品化通用体系。

(1) 在行业内建立部品化产品设计目录;

(2) 按照产品设计要求, 根据产品设计目录, 现场进行机械化施工;

(3) 部品化通用体系涵盖建筑物全生命周期。

4.4 推广适用技术, 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就是建材加工制品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采用成熟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开发、生产新产品将是我国墙体材料产业的主基调。一是推广应用产业发展中的成套技术。成套技术包括节能及新能源利用技术、成熟的生产加工技术、成熟配套安装技术、智能化技术、生态环境保障技术等。二是通过建设示范工程、示范小区等方式, 推动现代建筑墙体材料产业、节能屋面系统、多功能幕墙等建筑部品化产业发展。

在推广适用技术的基础上, 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在全行业中逐步建立起既有领军力量又有广泛基础, 既有分工又密切合作的“梯次型”科技体系, 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 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与市场竞争。

4.5 整合行业资源, 培育实施主体

(1) 鼓励规模较大、技术能力较强的构件厂调整产品结构, 更新生产线;扶持大型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至预制部品生产加工;支持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大型企业投资预制部品生产。

(2) 鼓励传统建材企业向以住宅产业化为特点的部品生产企业转型。

(3) 鼓励开发、设计、部品生产 (或预制构建企业) 、施工、物流企业和科研单位组成联合体, 或形成优势互补、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

(4) 大型建设施工企业或房地产开发企业延伸产业链, 发展现代墙体材料产业, 积极配套施工工程项目。

(5) 鼓励地方政府扶持建设预制部品生产企业, 使生产能力适应产业化住宅建设或建筑工业化的需要。

4.6 发挥政府对行业发展推动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虽然不再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但对于行业发展的推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 规划引导;

(2) 政策鼓励;

(3) 示范推进;

(4) 构建标准体系;

(5) 构建质量监管体系;

(6) 建立能效评估机制, 实施独立第三方能效评估;

篇4: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

【摘要】通过对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放射性检测与评价,为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贵州省混凝土砖、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石膏砌块以及建筑墙板等材料内、外照射指数水平以及中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所致年有效剂量率均符合国家标准,粉煤灰砖、烧结砖和砌块由于废渣掺量大、放射性元素含量高导致放射性水平相对偏高。

【关键词】新型墙体材料;放射性;评价

1.前言

(1)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发展,引入大量化工厂、冶炼厂、水泥厂等企业,随之而来粉煤灰、煤矸石、磷渣、磷石膏等废渣堆存量急剧增加,对环境、居民生活等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政府有关部门为鼓励企业进行废渣的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出台减税、免税、退返墙改基金等相关政策,以推动我省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2)废渣的大量掺入导致新型墙体材料放射性水平增加,而大多数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又缺乏必要的放射性检测设备,造成我省新型墙体材料放射性水平差异较大。

(3)新型墙体材料中普遍存在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1],是室内辐射和空气中氡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进行取样检测,对其放射性水平进行评价,计算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和40K所致居民总年有效剂量,试验结果将为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加强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市场管理以及新型墙体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2. 样本采集、制备与评价依据

2.1样本采集和制备。样品来源于贵阳、毕节、铜仁、遵义、黔东南州等地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和建材市场,共采集新型墙体材料原样236个批次。随机抽取两份样品,每份不少于2Kg,一份封存,另一份做为检验样品;将采集的样品在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破碎粉磨,采用0.16mm方孔筛进行筛分,将筛下的细粉称取500g装入100×75mm的聚乙烯,静置24h待放射性平衡后,采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放射性元素活度检测,测量时长为1h。

2.2评价依据。 根据《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和《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GB18871-2002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放射性进行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放射性核素含量。

(1)将制备好的样品进行放射性核素活度检测,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各类新型墙材产品放射性活度浓度有很大的差异,粉煤灰砖的226Ra的放射性活度浓度为83.80Bq/Kg,其次为烧结砖和砌块,226Ra的放射性活动浓度为78.37Bq/Kg,混凝土砖、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石膏砌块、建筑墙板的226Ra的放射性活度浓度最低;新型墙体材料中232Th的放射性活度浓度普遍不高,最高的烧结砖和砌块为39.62Bq/Kg;新型墙体材料中40K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差异较大,粉煤灰砖、烧结砖和砌块中40K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分别为621.58Bq/Kg和572.67Bq/Kg,石膏砌块和建筑墙板的40K的放射性活度浓度较低,分别为19.60Bq/Kg和92.76Bq/Kg。与国际建材典型值[2](226Ra、232Th和40K分别为50、50、500Bq/Kg)相比,烧结砖和砌块、粉煤灰砖中的放射性元素活度相对偏高。

3.2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的内、外照射指数水平。

(1)根据表1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按照《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中的计算方法,对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的内、外照射指数进行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3可知:超标的新型墙体材料中掺入的粉煤灰和煤矸石含有高放射性活度浓度的226Ra和40K,新型墙材生产企业为了获得即征即返的退税优惠和降低生产成本,使得产品中含有高掺量的工业废渣。根据有关资料表明:煤燃烧后,煤中的226Ra、232Th和40K等放射性元素会富集到粉煤灰颗粒中去,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放射性物质吸附性能更高,粉煤灰中放射性水平比原煤高1.3倍~6.3倍[3]。因此,在粉煤灰、煤矸石等废渣进行综合利用时,应把握原材料的放射性水平,调整掺加量,使新型墙体材料的放射性水平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4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中226Ra、232Th和40K所致居民计量估算。

3.4.1假设居民接受的照射仅来自室内,剂量率仅取决与建筑围护结构中建材产品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根据联合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推荐,建筑材料所致居民的年有效剂量率(AEDE)的计算公式为[4]:

AEDE(mSv/y) =D×8760(h/y) ×0.8×0.7 (Sv/Gy) 10-6 (1)

D=0.92CRa +1.1 CTh+0.08CK (2)

式中: CRa、CTh、CK分别为样品中的226Ra、232Th和40K放射性活动浓度,D为离地面1m处的空气析出剂量率,8670为全年小时数,0.8为室内居留因子,0.7为大气中吸收剂量率转换成年有效剂量率的换算系数。根据公式(1)、(2)计算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中226Ra、232Th和40K所致的年有效剂量率(AEDE),其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居民有效剂量率3.4.2从图1中可以看出,粉煤灰砖、烧结砖和砌块所致居民年有效剂量率最高,分别为0.81mSv/y和0.79mSv/y,其次为混凝土砖0.51mSv/y。墙体材料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房屋建筑材料中占70%的比例,由墙体材料释放的γ射线外照射和氡气体的内照射,是居民长期持续的放射性元素照射,根据《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GB18871-2002规定正常照射所致的居民个人年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y,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放射性平均水平满足国家限制的规定,但粉煤灰砖、烧结砖和砌块表现出较高的有效剂量率且存在IRa和Iγ超出标准限制的产品。因此,根据其放射性来源,建议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过程中随时把握主要原料尤其是废渣原料的放射性水平,合理的调整其掺加量,降低新型墙体材料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使新型墙体材料放射性降低到合理水平。

4. 结论

(1)贵州省大部分新型墙体材料放射性水平在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的限值范围之内,可广泛使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

(2)粉煤灰砖、烧结砖和砌块辐射水平相对较高,部分产品超出《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的限制,其原因一是废渣掺量较大;二是废渣中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

(3)粉煤灰砖、烧结砖和砌块所致居民年有效剂量率最高,分别为0.81mSv/y和0.79mSv/y。贵州省新型墙材放射性核素平均水平所致的居民年有效剂量满足《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GB18871-2002。

参考文献

[1]赵彩凤,卢新卫,李楠,等.包头市建筑主体材料天然放射性水平.核技术,2012,35(8):611-614.

[2]陈益兰,刘承伟,刘守延,等.广西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水平评价.中国辐射卫生.2008,17(4):450-451.

[3]吴锦海,李金全,周天豹.我国原煤及煤渣、粉煤灰的放射性水平调查.上海环境科学,1989,8(1):16-17.

篇5: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信委、工信委)、墙体材料革新主管部门:

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深入开展“十二五”时期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有效保护耕地和环境、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委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研究提出了“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工作以及政策措施。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和堆存占用宝贵土地,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城乡建设发展对建材产品需求急剧增加,资源环境的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是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了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十一五”墙体材料革新取得显著成效

(一)城市城区“禁实”任务基本完成。截至2010年底,全国600多个城市已基本实现城市(城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以下简称“禁实”)。部分地区在完成城市“禁实”的基础上,开始向县城推进,已有16省(区、市)的487个县城实现“禁实”。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禁止生产和限制使用粘土制品(以下简称“禁粘”)工作。

(二)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2010年全国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已占墙体材料总量的55%,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生产和应用格局基本形成。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建节能建筑累计面积48亿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3倍多。新型墙体材料年产能6000万块标砖以上的企业达到5000多家,比“十五”末增加50%以上,改变了传统墙体材料企业以砖瓦窑为主小而散的局面。

(三)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新型墙体材料装备产业得到壮大,全国年产值过亿的新型墙体材料装备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30多家。新型墙体材料的产品质量和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呈现出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和应用,满足了城乡建设对墙体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成套技术装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出口到80多个国家。

(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技术改造、建筑应用,共实现节约标准煤约2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50万吨。全国共关停粘土砖瓦企业1.4万家,淘汰落后产能1000多亿块标砖。

(五)利废节地效果突出。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消纳煤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约15亿吨,减少毁田烧砖、堆存占地、关停企业腾退、淘汰粘土砖产能,合计节约耕地300多万亩,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期间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实心粘土砖在城镇和农村居民建房中仍有较大市场;新型墙体材料品质需进一步提高;墙体材料革新推进能力有待加强。随着“十二五”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宗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堆存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的问题仍相当严重。同时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大量品质优良的新型墙体材料,满足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需求,墙体材料革新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重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建筑、保护耕地、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强化政策调控,发挥市场导向,深入推进“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法规政策,依法推进;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市场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统筹兼顾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以及建筑结构等因素,积极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新型墙体材料;综合考虑区域经济水平、文化风俗,打造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坚持技术创新与节能环保相结合。加强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引进、吸收、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先进装备生产的国产化;适应建筑使用功能和绿色节能建筑的新要求,不断提升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环保等性能。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国30%以上的城市实现“限粘”、50%以上县城实现“禁实”;全国实心粘土砖产量控制在3000亿块标准砖(折合)以下,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所占比重达65%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75%以上;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生产能耗下降20%;新型墙体材料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重点工作

(一)深入推进“禁实”工作

在巩固城市城区“禁实”成果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新型墙体材料能够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区开展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以下简称:“限粘”)工作,限制使用粘土成分在20%以上的墙体材料,分批发布“限粘”城市名单;推动县城“禁实”,分批发布“禁实”县城名单,确保2015年全国半数以上县城实现“禁实”目标;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禁粘”,有序推进乡镇、农村“禁实”工作。

(二)加快新型墙体材料发展步伐

鼓励新型墙体材料向轻质化、高强化、复合化发展,重点推进节能保温、高强防火、利废环保的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大力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在大宗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堆存量大的地区优先发展高档次、高掺量的利废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在人均耕地少、沙石资源比较丰富地区优先发展混凝土制品;在自然资源匮乏、粘土资源比较丰富地区适当发展空心化、多功能的粘土砌块制品。各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区域主导产品,提高产品档次,促进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升级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适时调整发布鼓励、限制、淘汰的墙体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及产品目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墙体材料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落后产品、技术和设备的淘汰,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做好烧结制品企业的整合改造提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大断面隧道窑、节能变频技术、窑炉余热利用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引导企业争创品牌产品,鼓励规模企业、优质产品走品牌经营之路。鼓励企业多元化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重组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新型墙体材料产业规模化、管理现代化、装备自动化、生产标准化。

(四)组织新型墙体材料示范

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强化生产和应用示范,提升新型墙体材料整体水平。一是实施利废新型墙体材料示范工程,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技术研发,支持企业利用建筑废弃物、城市污泥、尾矿、磷石膏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实施新型墙体材料推广示范工程,在县城及周边加大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力度,结合安居工程、保障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阻燃防火的新型墙体材料;在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引导农村自建房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加大在新农村示范工程的应用。三是实施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示范工程,选择若干中心城市,有重点、有目标地培育建设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推动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示范。四是实施龙头企业示范工程,选择骨干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采取扶优扶强政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文化优势的10家装备制造、100家生产示范龙头企业。

(五)强化基金和税收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专项基金和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77号)规定,进一步加强专项基金征缴工作管理,确保应缴尽缴,不得随意减免,杜绝挤占、挪用专项基金。加大专项基金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专项基金投入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科研开发的比例。进一步研究完善和落实有关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领域。

(六)增强能力建设

健全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管理机制,形成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强行业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队伍建设,确保机构稳定,人员充实,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强化人员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墙体材料革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执法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完善统计体系。构建墙体材料革新工作信息化平台,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评价机制。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和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制定发展规划,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墙体材料革新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等,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地墙体材料革新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

(二)完善政策措施

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促进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法规政策,加快依法“禁实”,依法“推新”的步伐,依法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适时修订《新型墙体材料目录》,促进优化产业结构。制定和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产业发展的有关财税激励政策,研究出台取用粘土资源烧砖课以较高资源税的限制性政策。逐步拓宽财政、金融、投资支持渠道,加大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要完善墙体材料革新的相关配套政策。

(三)强化技术支撑

鼓励产学研、生产应用的结合,加强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组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利废效果好、节能效果显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骨干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先进装备生产的国产化。

(四)健全标准体系

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标准,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研究制定多功能复合一体化新型墙体材料技术标准。加快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应用的技术标准、规程和图集,满足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施工对新型墙体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促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拓宽新型墙体材料应用范围。

(五)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对粘土砖生产用地的监督管理,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控制粘土砖生产企业取土范围和规模,严禁占用耕地建窑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加强对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监管,规范新型墙体材料的认定管理,加大监督检查

力度,对无照生产经营、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加强对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环境监督执法,依法处罚污染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严格监督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销售行为,禁止质量未达标的墙体材料产品出厂销售。

(六)加强交流合作

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加快各地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在管理、标准、检测、应用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开展新型墙体材料国际技术交流,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展新型墙体材料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七)加大宣传力度

篇6: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认定管理办法

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墙体材料产品的管理,规范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管理工作,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促进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使用新型墙体材料,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墙体材料是指国家和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确定范围内的,以非粘土为原料生产的,具有保护土地、节约能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改善建筑功能等特点,满足建筑安全和质量、环保标准的建筑墙体材料。

第四条

新型墙体材料实行全省统一认定制度,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一制发《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认定证书(正、副本)》(以下简称认定证书)。

第五条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该扶持和推广经过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建设单位使用经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由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按照政策规定和实际使用比例核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第二章

申报 第六条

省内生产企业自愿向当地市、州、省直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外省市的生产企业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或者产品主要销售使用地的市、州、省直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第七条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的条件:

(一)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二)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应当连续、正常生产3个月以上;

(三)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行业、地方或企业标准规定,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等需符合国家和《贵州省墙体材料行业规范条件》(具体技术指标要求详见附件3);

(四)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须的产品出厂检验手段;

(五)企业建立质量管理和生产岗位责任制度。第八条

申请认定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应报送以下材料:

(一)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认定(换证)申请表;

(二)生产企业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及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与规模(附生产流程图和厂房车间现场照片);主要生产设备清单和检测设备清单(附主要生产和主要检测设备购货清单复印件);

(四)产品质量管理及生产岗位责任制度;

(五)具有资格的、检测技术和项目齐全的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抽样检测(检验)报告(一年内);

(六)使用工业固体废物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应提供 废弃资源来源证明(供应合同或协议);主要原材料涉及采矿许可的应出具当地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许可文件。

企业申报材料应列出申报材料目录,按序装订成册,A4大小,一式六份(申请换证时为一式两份)。

第九条

检测机构按产品执行标准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全项抽样检测,并对检测报告负责。

第十条

申报企业必须对所申请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质量和申报认定资料负责。凡属于新产品申报的,须在申报资料中提供“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有虚假情况,责任自负”的声明。

第三章

认定

第十一条

市、州、省直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企业提出的认定申请,应当在受理申请7日内完成现场查勘,并将申请资料及初审意见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不符合申请认定条件的,应当及时将不予受理的意见及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企业。

第十二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应当在收到市、州、省直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报送的资料后,送贵州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抽样检测报告技术参数以及资料是否齐全等进行初步审查(其中加气混凝土砌块类申请资料送贵州省加气混凝土协会对行业规范条件进行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20日内完成认定,对通过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应 当进行公示,公示7日后无异议的,颁发认定证书;未通过认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新型墙体材料认定的具体工作由贵州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新型墙体材料监督检验中心)承担,从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5-7人,组成专家组。评审结束后,贵州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新型墙体材料监督检验中心)将评审结果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并对结果负责。

第十四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应在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提出复查换证申请。到期仍未申请换证的企业,按自动放弃处理。

产品设计或工艺设备有重大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须重新申请认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在认定证书有效期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下达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应停止销售(使用)不合格产品。拒不整改或整改无效的,撤销其新型墙体材料认定证书。

第十六条

现行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发生调整变化的,应按照新标准对产品进行认定。

第十七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撤销新型墙体材料认定 证书,三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认定申请,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一)经国家或者省相关部门抽检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认定条件的;

(二)产品进入建筑工地,现场抽查不合格次数达2次以上的;

(三)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经过法定事故技术鉴定机构鉴定,存在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责任的;

(四)伪造、涂改、转让、出租和出借认定证书的;

(五)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真实材料,骗取认定证书的;

(六)拒绝接受或者不配合国家或者省相关部门质量抽检的。

第十八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注销新型墙体材料认定证书:

(一)企业变更、撤销、破产、资产重组或因其他原因终止经营的;

(二)国家决定淘汰或者禁止使用的产品;

第十九条

在工程建设中有下列行为的,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返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一)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未经认定或认定证书超过有效期的;

(二)已知产品不合格仍继续使用的;

(三)使用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的;

第二十条

取得认定证书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必须在产品销售发票上标明认定证书的编号和有效期,并向使用方提供盖有生产(经销)企业公章的认定证书复印件。可以在产品上印制标记的应当印制认定产品标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上一篇:看《神勇投弹手》电影的观后感心得下一篇:中国时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