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济发展情况

2022-07-02

第一篇:贵州经济发展情况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情况简介(宣传折页用)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情况简介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是2000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贵州省第一批、黔东南州第一个省级开发区。它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及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区域,功能定位为凯麻新城区主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区,辖8个村、1个社区,现有人口3万余人。 这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高富氧,低辐射,年平均气温14℃~18.5℃,素有“天然氧吧”和“天然空调”之美誉,是夏季最好的避暑胜地,被联合国称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环境。

作为贵州“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在建设发展中,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具有六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为投资兴业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优势特殊。凯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地区、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实验区和政策创新先行先试试验区,在开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多维政策空间优势。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对口支援等7个方面提出了支持贵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贵州省和黔东南州分别出台了支持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措施,投资审批、规划建设、项目环评、财政税收、部门业务监管等管理权限全部授权给开发区。随着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政策倾斜,必将创造无数的发展机会和财富机遇。同时,贵州“黔中经济区”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凯里经济开发区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享受更加特殊的金融、投资、土地、税收等政策,必将催生各种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凯里经济开发区处于黔湘桂三省区交汇处,是我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华东、华南进入大西南的主要交通要道,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南下东进的重要门户。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沪昆高速公路、凯麻高速公路、余庆至羊甲高速公路、320国道和清水江穿境而过,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在区内设凯里南站,距凯里黄平机场50公里,距贵广高铁、厦蓉高速公路匝道口30公里,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并举,国道、省道、高速公(铁)路并存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自然资源丰富。黔东南是我国28个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多达3000余种,盛产太子参、茯苓、何首乌等多种名贵药材,是中国杉树、松树、油茶的重要产地,堪称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这里拥有丰富的重晶石、铝土、钒、铁等矿产资源,是贵州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牛羊、畜禽、生猪、油茶、茶叶等生产基地。凯里经济开发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投资发展生物制药、特色食品、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旅游资源独特。凯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苗岭明珠”。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族节日众多,素有“百节之乡”的美称,爬坡节、芦笙节、斗牛节、吃新节、苗年等盛大的民族节日都包含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凯里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被列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旅游胜地之一,被确立为贵州东线旅游中心。境内有雄伟的“黔阳第一山”香炉山,景致奇特的渔洞溶洞,回归自然的平良古峡,风情别致的镰刀湾风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风格独特的苗族吊脚楼,享誉世界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以及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文化的光彩。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飞歌、芦笙金曲、斗牛、斗鸟、赛马场面,使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开发旅游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五是土地资源充足。凯里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不到三分之一,辖区土地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和耕地,综合利用条件好,每年收储土地6000余亩。目前,凯里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国家将贵州确定为全国国土规划编制试点地区、全国开展未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地区, 用地指标单列管理等土地支持政策,及时开展土规划编制,大力实施1万亩削峰填谷造地工程,掀起开发未利用低丘缓坡新高潮,不断拓展园区及城市用地发展空间,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保障。

六是人力资源富集。凯里经济开发区是贵州东部“大学城”,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维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围绕园区产业和大的产业链项目开设专业,实行“校企联姻”,每年直接为企业培养和输送3万多名稳定的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技工,满足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黔东南拥有劳动力200多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40余万人,通过各级职业学校的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每年培训技术农民、技术工人3万多名,为企业用工提高了保障。

在近年来的开发建设中,凯里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推进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步伐,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提速,赶超进位。全区已入驻企业308户,其中,工业企业78户,已建成投产企业40户,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开始走上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功能布局明晰。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2011年1月批准的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新规划面积由原65.43平方公里扩大为168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按照“产城互动、集约利用、商住并举、工贸结合”的思路和“一放,两让,三集中”的发展理念(即:放权搞活,让利于民、让利于外,农民向社区集中、企业向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将开发区划分为商业商务中心区、开发区核心区、装备制造业区、民族药业园区、电子信息与服务外包园区、电子科技产业园区、教育产业园区、休闲和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旅游和总部后勤区、州级综合服务区、下司文化风情旅游区、滨江休闲区、无水港区、高端宾馆酒店区等14个功能区。将原来功能单一的经济功能区,变为产业集聚基地和现代化新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完善。作为黔东南工业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和主阵地,近年来,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先后建成凯开大道、开元大道、金汇大道、中昊大道、开司大道等城市道路18条共40公里,初步形成了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网络,拓展了城市规模。水、电等基础设施随路网延伸。已建成居民自来水厂和企业供水厂各1座。建成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各1座,区域供电能力达52万千伏安。铺设燃气管道16千米。移动、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覆盖全区,保证了入园企业的建设发展需要。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正在建设。中心城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51.95%。按照国发2号文件关于开发低坡缓丘未利用地的精神,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工程。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山要地2500亩,填谷造地2200亩,占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60余个工业企业总用地面积的70.9%。2011年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第一期300亩场平已实施完成,第二期700亩正在实施。目前正在沪昆高速铁路南侧的摆仰村与铜鼓村之间以及开司大道、320国道两旁实施1万亩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工程,建设1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打造“工业梯田”,为园区建设、项目落地构筑大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开发区承载能力

三是配套能力较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着力完善教育、卫生、商贸、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计划引进10所以上大专院校,建设黔东南“大学城”。目前,凯里学院已投入使用,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州委党校、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正在建设。四川维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华星外国语学院、华星民族艺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学院、联大经贸科技学院即将开工建设。宏伟苗乡侗寨欢乐世界,民生江山悦水岸度假风情小镇,镰刀湾苗侗风情古镇等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项目正在建设。建设银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引进的巽扬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拟投资5亿元建设金融大厦。“大学城”、“欢乐园”、“风情小镇”以及金融机构的入驻,极大地增强了开发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四是产业层次较高。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结合本地优势资源,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对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和科技经费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点项目,促进了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由“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模式向“三低一高”(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益)模式转变。同时,推动已有一定基础的高科技企业再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民族医药食品等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提高了产业层次。比如,已落户我区的中昊电子、中泰生物科技、西蒙斯电梯、海盈科技、迅莱科技、亿云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2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82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7亿元。其中,中昊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陶瓷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企业通过英国UKAS/挪威DNV ISO9001:2000国际品质管理认证,产品获得美国UL安规认证及德国VDE认证。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是世界唯一能生产壁流式蜂窝柴油机尾气微粒捕集器的三家企业之一,产品性能达到欧Ⅳ、V标准,已获4个国家发明专利,公司制定的企业标准已被提升为国家行业标准。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血液制品成果多次获得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迅莱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家采用通过美国国土安全局认证的半导体指纹芯片产品的生产企业,迅莱汽车远程控制系统软件VI.O和迅莱汽车车窗关闭防夹控制系统软件VI.0今年3月获国家专利。

“十二五”期间,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将紧紧围绕打造“省级一类开发区、千亿级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大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化引领、园区化布局、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科技、食品工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动漫服务外包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医药科技产业园、港深科技产业园、电梯产业园、汽车产业园“五个百亿产业园”和宝恒国际建材物流城、经纬国际汽车贸易城、中药材批发城、常驰小五金批发城、凯威现代物流城“五个百亿物流城”,力争到201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将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花园式城市新区。

第二篇:贵州省公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表(请用碳素笔填写,金额部分涂改无效)

学校:院(系):专业:年级:

贵州省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印

附: 填 表 说 明

1. 此表为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社会资助、勤工助学等资助必备表格(研究生此表仅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之用),所有申请资助的学生都必须用黑色碳素笔认真填写,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2. 申请人必须出具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复印件(第二代身份证正反两面都须复印),若父母或监护人无身份证,须出具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

3. 申请人必须如实出具相关证明的复印件,若是下岗职工的子女,须出示家长有效的下岗证明复印件,并注明下岗时间,是否已再就业;若是残疾人士,须出示有效的残疾证复印件;若享受低保,也须出示低保证复印件等。

4. 单位、村委会(居委会)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意见空白,且负责人没有签字,无单位联系电话及盖单位公章,此表无效。各单位必须对学生申请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5. 此表一式两份(学校和有关单位各一份)。

6. 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未满18岁的同学,父母或监护人必须到校办理相关手续。

7. 学校对所填信息将作抽样调查,如有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取消在校期间获得的所有资助,并给予纪律处分。

贵州省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印

第三篇:贵州旅游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

贵州旅游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完全可以脱颖而出,远远走在其他产业发展的前列,我们要“突出的搞、加快的搞”。

贵州旅游业的战略定位: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把我省打造成为“没有来的想来,来过了的还想来,来了就不想走”的在国内国际负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地。

贵州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成为旅游大省、建设旅游强省。

省委书记栗战书在第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摘录)

着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快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旅游资源开发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游客在黔旅游从过路游向深度游转变,将贵州打造成为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身与老龄度假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

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讲话(摘录)

以“大旅游”理念来谋划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大品牌” 效应来带动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大产业”规模来推进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大融合”模式来统筹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大改革业”力度来加快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大合力”要求来实现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用5-10年的时间,将毕节建设成中国西南地区景观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市场繁荣、功能设施完善的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生态旅游区,使旅游产业逐步上升为区域经济重要的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市委书记秦如培在全市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摘录)

要以更加清醒的思维正确审视旅游业发展形势;

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旅游基地建设;

要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筹办好第七届全省旅发大会;

要以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旅游发展收到实效。

毕节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吉勇关于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讲话(摘录)

第四篇:贵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贵州省副省长 孙国强

在科学发展观和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思路的指导下,省委、省政府不仅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立省战略,而且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意见》,推动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又好又快的道路。其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科学规划,抓紧落实。为此,需要着力解决六个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共生耦合原则、技术先进原则、环境友好原则和协调发展原则,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为保证,以铝及铝工业、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和若干区域为重点,以形成若干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区域为内容,以实现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共赢为核心,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到2010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同时,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基本建立城乡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体系,县城以上城市供水的水量水质全面达到国家标准;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提高5%以上,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率达到40%以上。力争煤、磷、铝、铁合金等重点行业资源利用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形成一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基地和资源节约型城市,为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的框架

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循环经济生产经营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原料替代、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加强管理,扩大规模,优先进行企业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污染零排放。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基地内的企业之间,围绕铝及铝工业、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煤电一体化、高能耗产业等重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进行企业间产品的耦合共生,进行更加充分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促进相关企业的产业整合,实现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在区域层次上,与社会、农业循环体系相衔接,使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再生返回生产、消费过程,形成物质的闭路循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排放。连接工业和社会消费体系,参与全国的经济分工和大循环,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生态试点城市。

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

贵州的资源状况和工业化发展水平,决定了全省工业目前仍以资源型产业发展为重点。因此,贵州“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的内容是实现贵州资源型工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使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按照循环经济的指导原则,围绕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行全省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工业规划,前者侧重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发展规划,后者着眼于重点行业和工业部门的发展思路和措施等深入具体的规划。贵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点是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煤电一体化等产业;同时这也是贵州通过产业突破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

点。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的内容应放在煤、磷、铝以及铁合金等高耗能行业上,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基地的建设。还有两个内容应当作出相应安排,一是作为全国试点的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二是兴义市纳灰河流域治理的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的步骤

通过政府大力推进与市场有效驱动,按照“规划引导、突出重点、示范推动、持续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贵州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以规划引导。坚持“先规划,后治理”、“先治理,后污染”,把末端治理变为过程治理的循环经济要求,尽快制定“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及各专项子规划。各市州地和有关部门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要结合贵州发展循环经济重点行业、阶段性目标和试点基地,组织编制各产业和区域循环经济的专项规划。

二、分重点突破。一是资源开采环节要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采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二是资源消耗环节要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农业等重点行业能源、矿石、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废物产生环节要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不同区域拓宽发展幅,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争取实现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和城市垃圾等的减量化和再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理量。四是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五是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耗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志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六是要攻克三个难关,就是使磷渣、铝渣和煤渣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三大隐患。

三、分阶段推进。在“十一五”期间,以贵阳市循环经济型生态试点城市和全省14个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试点基地为重点,对区域范围的现有煤、磷、铝以及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重点企业实施改造,初步形成一批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企业和基地,贵阳市循环经济型生态试点城市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远期到2020年,为重点建设、跨越发展阶段,建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主体、生态保障体系基础、人力资源开发基础和制度创新建设基础,将贵州煤、磷、铝以及铁合金等资源比较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

四、分层次示范。一是全力推进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全省重点选择山东兖矿、宏福公司、金元公司、水钢、开磷集团、赤天化集团等重点企业以及贵阳市的磷、煤化工企业作为试点,然后在全省重化工企业逐步推开。二是大力推进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园区及基地建设。初步考虑有: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遵义市坪桥循环经济型新材料生态工业基地、遵义市桐梓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贵州循环经济型铝工业生态工业基地、绥阳循环经济型重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六盘水市六枝高耗能生态工业基地、安顺发电有限公司烟气脱硫及资源产业化生态工业基地、黔南州瓮福循环经济型磷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龙里县循环经济型药业生态工业基地、黔东南州镇远循环经济型高耗能生态工业基地、黔西南州循环经济型安龙重化工基地及兴义2030工程、铜仁大龙、万山循环经济型高耗能生态工业基地、毕节织金煤电磷一体化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基地等。三是区域层次抓好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型生态试点城市――贵阳市的试点建设工作。四是农业层面上积极探索兴义市纳灰河流域循环经济农业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建设。

五、持续性实施。在抓好试点工作、巩固试点成果的同时,扩大试点范围,以点带面,促进全省资源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转型,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加强区域协作,打破行政区域束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宽发展幅,带动全省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培

育循环经济型新兴经济产业和区域格局,逐渐在全省实现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六、发展循环经济要有切实的政策措施保障。

一是一体化安排。按照贵州的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在能源、原材料工业及产业集群和区域安排上,必须走出一条煤电一体化的路子。煤电一体化是综合能源资源及深加工的概念,包括煤炭、电力以及用煤、用电各个产业。它包括“延长纵向产业链”――煤、电、焦化,煤、电、铝、磷延续发展。拓宽“横向发展幅”――产业集群、聚积人口形成基地或园区,发展城市、推动区域循环经济成型。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单纯的资源争夺将向煤炭多资源重组、市场多要素重组演变。这种延长纵向产业链和拓展横向发展幅的思路,就是要打造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链,实现煤炭产品的深加工,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进而增强煤炭和电力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形成区域的产业集群、支持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及城市化。这是贵州发展的战略总趋势和总格局,必须紧紧抓住不放,一步步地去努力实现,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经济政策。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对新建项目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节约型社会以及清洁生产的要求,加强调控和引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项目核准,财政支持、优惠和信贷供应等政策杠杆,引进和鼓励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消耗、轻污染、有利于贵州资源综合开发的行业,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行业。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投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企业实践、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起符合贵州实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议设立省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循环经济型项目;国土、环保、财政、税收等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紧密配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基地、城市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企业建设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

三是技术政策。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政策着眼点,主要在于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主要工业产品的规模标准,引导资金的技术流向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指导相关技术的传播应用,加大对工业企业技改投入力度和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改善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政策环境,在优势产业的关键环节上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技术创新平台;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企业更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四是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突破和创新,需要完善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来推动和实施。要积极推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划、政策的制定,实现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突破和创新,以规范并限制与规划相悖的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各级政府必须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确立循环经济的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确立循环经济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政策手段;确立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责;积极推动全国循环经济立法。同时,要严格执行《清洁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和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五篇:贵州的发展前景

一、贵州的总体发展前景

贵州目前尚属于一个欠发达的地区,也较贫穷。但是,贵州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的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大省,发展前景较好。贵州各族人民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经济增长已经从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向主要依赖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转化,自然资源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相对降低,加上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开发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同始而终。用辩证的观点思考,未来贵州的发展,资源虽然仍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但单靠卖资源不可能致富,资源大省并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大省。因此,开发和利用贵州资源优势,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使开发由低级向高级转化,产品由低档次向高精细转化,切实提高资源的价值和效益。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提出大力发展以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巩固发展烟、酒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两大后续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重点、支柱产业是通过资源优势比较后提出来的,亦是“十一五”发展的主攻方向。目标已定,关键是要凝聚全省人民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举全省之力把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首先是前些年提出的发展贵州旅游业,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

1

景观奇特,兼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的自然风光,集山、水、林、洞为一体,独具特色。黄果树瀑布气势雄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位于安顺西南郊的龙宫,是一个串珠状的岩溶洞湖,湖在洞中,山石水景,相映成趣;被誉为“世界奇观”的织金洞,规模宏伟,造型精美,景观奇特;有“高原明珠”之称的红枫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湖光山色,风景迷人;黔东南舞阳河风景区,碧水清波,奇峰异石耸立于沿河两岸,素有“小三峡”之称;荔波漳江风景区,是世界罕见的亚热带喀斯特原始森林残存区,水上森林,盘根错节,鸳鸯双湖,碧绿幽静,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休假胜地;黔北赤水河风景区,一片碧绿的桫椤竹海之中,飞瀑点缀,配上远处的丹霞地貌,浑然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黔西南马岭河峡谷,谷深流急,两岸银瀑高挂,漂流探险,别有情趣。贵州的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具特色。此外,还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绚丽多彩,星罗棋布,贵州被称为“迷人的天然公园”。贵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大多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名目繁多的民族节日,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造型独特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引起海内外旅游者的浓厚兴趣,贵州已成为国家重点开发的新的旅游热点地区。

顺便说句:要吃特色的东西去安顺,有句话是叫“穿在贵阳,吃在安顺。”要去看花去毕节“百里杜鹃”,要去看鸟去凯里“草海”,看水去“黄果树”等。

其次工业是贵州今年才提出的发展之路,电力、煤炭、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建材、烟酒、冶金、高新技术、特色食品及民族制药等十大产业是我省支柱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十大产业总产值和利税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均在

2

80%以上。加快十大产业发展,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和重点。11月7日,省政府正式出台了《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制订了这样的发展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0%以上,在西部地区位次提升1-3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十二五”期间,工业十大产业投资累计实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5%以上,年均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成效。到2015年,工业十大产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大幅增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年均增速20%左右。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到2015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第一、煤炭产业。实施路径:重点矿区、项目建设:加大盘江、水城、六枝(黑塘)、普兴、织纳、黔北六大矿区建设力度。

第二、化工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施路径: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形成结构优化、品种齐全、产业链较长和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煤化工产业。以煤深加工转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煤化工基地建设,改造提升焦化产业水平。控制磷系复合肥产能规模,有序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加大综合利用,着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磷化工产业向黔中经济区北部聚集,构建福泉-瓮安-开阳-息烽-织金磷化工产业带。调整橡胶工业产品结构,开发新一代无内胎、低断面高速子午线胎,发展高性能V带等橡胶配件。重点扶持无汞电解二氧化锰和锑、锌等金属和非金属无机化

3

工产品,扶持发展以五倍子、烤烟、辣椒等为原料的绿色精细化学品。积极支持发展其他精细化工。

第三、烟酒产业总产。路径:烟草:聚焦“贵烟”、做实“黄果树”,提升品牌价值,实现由规模效益型向结构效益型转变。白酒:重点建设茅台酒新增2万吨扩建项目、鸭溪酒年产5万千升、青酒年产1万千升、金沙窖酒年产1万千升、董酒年产8000千升、习酒年产新增1.5万千升、匀酒年产1万千升、毕节大曲年产1万千升等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黔北、黔中、黔南3个贵州白酒品牌基地、仁怀白酒工业园等建设。

综上所述:尽管贵州现在一个欠发达的地去,我想将来在旅游业和工业的驱动下,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贵州,一个具有特色的贵州。

二、两加一推 三化同步

(一)抓引导,凝聚力量服务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现阶段,我省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非公经济作为推动“两加一推”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非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我省整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因此,大力引导、促进、支持、服务非公经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商联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引导工作,要求工商联组织必须掌握丰富的政治理论和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技指导能力、依法维权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只有牢固树

(二)抓项目,围绕“三化同步”谋发展、促发展,树形象、扩影响

项目是发展重要依托,工商联组织抓好项目有其独特的资源和资金优势,要把项目化作为工商联创新工作方式的一个重要方向,紧密结合民营经济三

4

年倍增计划,在“三个建设年”活动中创造佳绩,尤其要在“项目建设”中建功立业、展示作为。一是把产业政策与建设项目的对接作为工商联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企业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确定的装备制造、特色食品、现代医药、磷煤化工、能源、现代电子信息、文化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精心谋划创业兴业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有效服务于“两加一推”,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在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攻坚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为工商联的行业商会和乡镇、社区和异地等区域性商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宽、更广的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为各级工商联扩大会员队伍、优化会员结构、选拔商会人才、培养优秀建设者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商联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在促进“两个健康”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愈来愈突显。各级工商联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以及栗战书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加主动有为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团结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团结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两加一推”,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作贡献、展作为。

“两加一推”,就是: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推动跨越。简单的说,就是加速发展贵州的一种政策或是思路吧。

5

三、贵州省情

贵州是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一)全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坝地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 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 3230平方千米,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这种地理特点,使得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 源不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二)贵州能源资源富集。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水能资源 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 ,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三)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质 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 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 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 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四)贵州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 、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

6

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 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 同类动物总数的25.7%。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 珍稀植物等六类。

(五)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 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 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 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灿的宝石, 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中国的三个处女地:西藏、新疆、贵州,贵州的前景应该很乐观。

四、贵州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垂直分工体系,把贵州定位为原材料生产基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给贵州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产品附加值低,只能低价出售;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人才难留;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小;不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等。

2.产业链短,缺乏产业配套体系、骨干企业、配套企业之间难以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

3.相对于政府主导增长的自主增长能力不强,民营经济、非公经济发展滞后,影响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4.缺乏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贵州名牌产品较少,已形成的品牌绝大多

7

数规模小,不少是中间产品,未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

5.产业分散,集中度不高。虽然已在贵阳及其他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布局了不少生产力,但仍未形成较强的增长极、增长带,一些优势产业布局分散。

五、贵州产业发展的趋势

(一)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和完善

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贵州省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它旨在依托资源等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产品和产业。近年来,通过加快发展,逐步形成和壮大了五大产业群:

1.依托资源优势和借助西电东送机遇发展起来的能源工业产业群。目前以包括火电、水电在内的电力、煤炭工业为主,今后将逐步通过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层气,形成新能源。

2.依托能源工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的原材料工业产业群。包括铝工业、磷化工业、新材料等。

3.以烟、酒、药、特色食品为主的轻工业产业群。

4.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5.以装备制造为主的机械工业产业群。

五大产业群的形成,为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在规划部署今后五年的发展时,不仅把产业开发和建设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

8

先导的特色经济体系。”

一是支柱产业体系,包括:

1.以能源、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将得到进—步加快发展。

2.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加快发展。

3.以生态畜牧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的后续支柱产业将得到积极培育,加快发展。

二是除支柱产业以外的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包括:

1.以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将得到大力发展。

2.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得到加快发展。

此外,其他如机械工业等特色产业也将进一步加快发展。

这些特色优势产业中,有的也可能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贵州支柱产业及特色优势产业的特点:

1.五大支柱涵盖了

一、

二、三产业,将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五大支柱产业中,有的已形成支柱产业;有的是后续支柱产业,从而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梯队。

3.支柱产业及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基本上属于成长性产业,产业发展处于扩张阶段,包括规模扩张、产业链扩张,产出增长率提高等。

(二)产业布局将不断改善

任何经济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空间进行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反映了生产力诸因素的空间组合和配置是否合理、有效。近年来,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城镇化的推进,贵州的产业布局正在加

9

快得到改善,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依托骨干交通网,实施以经济流向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方略,在大力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同时,加快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建设100个小城镇,力争到2010年全省城镇水平达到33%以上。从而使城镇成为吸纳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和产业布局的主要依托。

2.黔中地区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资金、交通、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及已有发展基础,加快形成全省的经济高地(增长带或核心区),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具体是以贵阳为中心,沿主要交通通道,与省内主要的中等城市联结,形成几大经济走廊。目前通过点轴开发模式,这几大经济走廊的轮廓已初步形成。

3.加快经济强县建设,形成若干区域经济中心,形成齐头并进之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4.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方向,确定其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促进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5.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可见,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

(三)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由集中办企业向集中办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盛行于世界各地的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形成板块经济,强化发展态势,建立区域创新体系,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竞争力,产业集聚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0

1.将围绕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在能源、优势原材料、烟酒、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左右的大企业大集团。

2.通过重点部位的开发建设,将形成一批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带。如小河工业区、新添--白云--金阳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贵阳和遵义的大型铝工业基地、开阳--福泉的磷化工基地、煤化工基地、扎佐药业园区,以及资源富集地区的原材料基地,还要引导铁合金等高耗能产业逐步实现相对集中布局。特别是要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努力建设四大基地霉以微硬盘、新型电子原器件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有色金属合金、复合材料、电力功能材料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锂电池、电动汽车电池等为主的新能源制造基地;以民族药为主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

(四)发展精深加工

1.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改变在垂直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如煤炭资源开发,不仅要将煤转化为电,而且要以煤炭液化、气化等深加工转化为主攻方向,推进煤、焦、化、电一体化;大力发展铝加工和精细磷化工等等。

2.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产品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聚集资源的有效手段。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将促进企业和产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产业集中。

3.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五)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协调不断改善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树立人口与经济空间均衡的理念,高度重视人口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布局,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分布在各个

11

区域的均衡,并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1.根据经济流向和集中情况,引导人口的流向和集中,重点是引导人口向城镇、产业带等经济密度较高地方流动。

2.能源工业的发展,使人口与经济在空间分布上的失衡状态得到改善,打破了过去多年形成的一些区域人口密度大,生产力布局密度小的状况。

3.避免走“资源型城市”的老路,在哪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强调按照区域分工进行科学规划布局。

(六)产业体系的开放性不断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随着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加大,贵州向省外、国外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外部环境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

在这种新形势下,产业体系建设必须具有开放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外、国外企业进入贵州,在贵阳等地建产业园区;通过加强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经济协调会、推进南贵昆经济区建设、扩大泛珠江区域合作关系等,形成了新的区域合作格局,产业合作空间正在不断扩大。

六、加快产业发展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集中力量发展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使之尽快做大做强。

2.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3.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利用优势品牌聚集要素,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带劲大企业、大产业的发展。

12

4.加快培育资金市场,发展产权交易,促进资源重组并向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壮大其规模和实力。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的发展需要,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6.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市场、服务体系等配套条件建设,为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上一篇:购置打印机申请书下一篇:高职教学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