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永作文高三

2024-04-08

方仲永作文高三(共14篇)

篇1:方仲永作文高三

方仲永幼年天资聪慧,堪称神童,上天赐予了他惊人的才华。可是他的才华像一朵秋日里的菊花,在不久的冬日里突然凋零。

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才华之花凋尽呢?是后天教育没有达到。达芬奇说过:“人的智慧不用就会枯萎。”方仲永的智慧如同有限的能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聪明才智没有通过学习的途径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加上他的父亲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四处拉他去写诗赚钱,智力被挥霍尽了。于是,仲永“泯然众人矣”,他的才能衰退了,从神童沦为了庸人,他的父亲也无利可图了。

仲永这样一位神童的遭遇的确令我们惋惜,同时也告诫我们:仲永如此有才能,不学习,都沦为了普通人,我们这些智力不如仲永的人,不学习变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就比如说南朝的江淹,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就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可是在年纪渐渐老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而且还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这是因为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了。这就是著名的“江郎才尽”的故事。

方仲永如果学习,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才。我们每个人要相信:无论自己的天资怎样,凭借自己的勤恳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我想起了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小时候不活泼、不聪明,到了三岁还不会讲话,上中学时还曾被迫退学。在常人眼里,这是一个又怪又笨的孩子。可是他凭借自己的志气,突破一个个艰难险阻,成为了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这也正如荀况所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勤能补拙,天资聪颖,未必一定成功;资质平凡,也未必失败!后天学习是很重要的,对成才尤其关键。我们只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勤于学习,刻苦用功,每个人都能成为栋梁之才!

篇2:方仲永作文高三

古代的时候,金溪县有个叫作方仲永的人,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以耕田为主业,大人早晨就去田里忙农活,傍晚回来,回到家后又得快做饭,洗衣,做家。想想看,一个人每天从早忙到晚,从外忙到内,那是多累啊!自然也就无心去照顾自己的孩子了,仲永每天和小伙伴们去玩耍,做游戏,回来的时候总是满身泥。因为家境贫寒父母也没想过让他去上学,只想着让他早点长大养家糊口。

他5岁那年,有一天,父亲带着一身疲倦回到了家中,仲永跑了过去对父亲说:“爸爸,我要读书工具。”父亲认为上学也没什么用,只会浪费金钱和时间,加上条件有限,就对方仲永说:“要这个干什么?又不能赚钱。仲永心里很想要书写工具,便哭了,父亲见了只好到邻居家借来,仲永马上就笑了,拿起笔就在纸上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诗的内容是以养父母,民族团聚为主。然后就把诗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他们看了仲永的诗,个个赞不绝口,他们都说:“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高的才华,如此好的诗句,真可谓是神童!”从那以后无论谁指定物品让他写诗句,他都能马上写完他的诗,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同县里的人听说以后,都感到非常的惊讶,渐渐地,他们把仲永的父亲作宾客来对待,还有的人给仲永钱求他作诗。父亲觉得这有利可图,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赚到钱,很高。每天拉着仲永到同县的人家里去拜访,让仲永给他们题诗,便得到很高的报酬。不让仲永学习,他认为现在仲永已经能帮他赚钱了,在学别的就没有用了,还会浪费了赚钱的机会。

王安石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亲回到家乡,在他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再过了七年,我从杨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跟普通人一样了。”

篇3:方仲永作文高三

名作见精巧,临川先生的《伤仲永》思辨超人,随笔挥洒,凭一篇别致小文,引发我们不倦地探讨、不断地截获可圈可点的阅读知觉,尤其在写作方法上颇具匠心,有许多值得鉴赏的地方,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范例。

一、学习“叙议结合”的表达,“两块式”结构

表达上,叙议结合。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第1、2段写方仲永的始末表现,即“为什么伤”,采用记叙的形式;第3段阐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即“伤什么”,采用议论的方式。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同时,安排“两块式”结构,一块内容主要是“记叙”,一块内容主要是“抒情”或“议论”。记叙在前,抒情或议论在后;记叙具体生动,抒情或议论简明贴切;记叙着眼于表现人或事,抒情或议论着眼于点示文中故事的意义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本文借事说理,叙事平实,说理自然,叙是议的依托,议是叙的深化,说服力强,引人深思。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

这是比较典型的“叙议结合”、“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

二、学习“先扬后抑”的笔法,“纵向式”对比

先扬后抑,跌宕多姿。本文的叙事部分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三个阶段依时间纵向安排如下:

三个阶段的叙述: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先扬后抑,以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

这样形式的表达,比起那些用大而长的段落进行叙说,显得简洁、秀美而有抒情意味,具有对比反衬的哲理美。

三、学习“详略得当”的选材,“见闻录”方式

安排材料,详略得当。本文的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闻”三个片断,依次分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把这三个片断结为一个整体。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详写第一个片断,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极简略地写后两个片断,点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至泯灭。叙事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这种见闻录的叙事方式还使方仲永与“我”发生了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真切之感。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这就需要注意详略。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实,不仅如此,行文上,言简意赅。全篇的行文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如第一段“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则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仅“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一句话就刻画出仲永父亲因贪图小利而自得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掩卷遐思,唯有学无止境,读破万卷书。

总之,教师善用,巧用经典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从课文里学作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管齐下,同时及时发现谁在作文中借鉴变通,创新一点,引进得好,就即时反馈,大张旗鼓地鼓励、表扬,增大“赏识效应”,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摘要:《伤仲永》讲述了方仲永由“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并由此引发议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学习这篇课文除了明白文言故事,从故事中悟出道理外,其实本文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技巧方面的借鉴,一学习“叙议结合”的表达,“两块式”结构。二学习“先扬后抑”的笔法,“纵向式”对比。三学习“详略得当”的选材,“见闻录”方式

篇4:方仲永再思考

我在看着这个电视节目的时候,很自然地又想起王安石的那一篇有名的《伤仲永》了。他文章的标题不用《书神童方仲永事》,而用了个“伤”字,表示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表示了他的倾向。

方仲永大约比王安石小一岁,江西金溪县农家子弟,五岁就开始作诗,于是人们就以神童看待他了,还不时让他作一点现场表演:“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家有神童,当然是一笔有出息的资源:“邑钱币乞之。”他这个农民家庭似乎也有了进入上层社会的趋势,偶尔也成了士人的宾客。他父亲很高兴了,很满足于他这宝贝儿子给他带来的眼前的快乐和收益:“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故事说到这里,已经使人觉得一点悲哀:这岂不是和展览珍稀动物来收一点门票有一点相似吗?

王安石十三岁那年,在舅父家里遇到方仲永了。这个五六岁时候就能够作诗的著名神童,这时当然也还能作诗,不过,“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了。又过了七年,这时,都是二十岁的成年人了,再向舅父打听他,得到的回答是:“泯然众人矣。”过人的智慧已经不见踪影,完全成了芸芸众生之中的普通一人!

从方仲永的事例,王安石感到了后天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他说:“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王安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当然是对的。哪怕是神童,也必须受教育,进一步开发其智力。不过,这里说的“受教育”,却不一定是按照现行学制按部就班念下去的意思。现行学制是按照一般智商水平的学童设计的,让智商特高、领悟力特强的神童去迁就智商一般的同学的那种慢进度,可能会使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这里就有个“因材施教”的问题。前若干年媒体曾有报道:科技大学办有少年班,大约也就是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算来当年入学的少年,现在也应该是三十岁以上的人了,其中想必也有人成为各学科的中坚了吧。只是似乎未见后续报道,不知其详了。就我知道的说,像美国的比尔·盖茨,就是事业有成的神童,可是他有从正规学校退学的经历。恐怕可以说,他的退学,对于事业的成就不但是无害,反而是有益的。

篇5:方仲永作文高三

如此聪明的小孩,长大后会怎样呢?升官?发大财?no,no,no。在他展现自己才华的时候,父亲却携他乞讨,不让他上学。结果,一个天才在他父亲的手里泯灭了。多年后,竟与凡人无异,真让人啼笑皆非。

看完王安石的《伤仲永》,我不禁感慨万千。多么聪明的一个人,却被活活伦为凡人。这说明了一个人不接受常人的教育,即使再聪明,也没有任何用处。

晚上睡觉时,满脑子都是方仲永,心里无数话想对他说,想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

迷迷糊糊地,我睁开了眼睛。棕色的实木房子连成一排,路边的灯笼或明或暗,却依然跳动着鲜红的火焰。旁边的小溪潺潺地流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这幅古色古香的画面真让人陶醉。

不知不觉中,一个高个儿小伙子向我走来。“你好”他先开了口。

“你好,请问有何贵干?”我立刻应了上去。

“你是来自哪里?”他困惑地问了一问,“我叫方仲永,很高兴认识你。”

我支吾着,立刻跳开了话题:“你就是金溪方仲永?”

“是的。我十分后悔十几年前的事情。本来一个受人尊敬的我,却因不能上学,而才华尽失,伦为凡人。想起这件事我就心痛。为什么当初父亲不让我上学,为什么要带我四处乞讨?王安石先生报我的经历写成了词,以警示后人,让后人不要效仿我。”他水汪汪的大眼睛暗淡了下来。

沉默许久的我开始发话了:“天生聪明是没有用的,关键看你是否能好好学习,热爱学习,就算不让你上学,你也要通过其它方式来获得知识,如:看书,攀谈等。”

“其实,我也想好好学习,可父亲不让我踏进校门一步,我也产生了无所谓的意思。这种意识,才最终害了我。”

我的身体渐渐透明,看来我也得走了,我对他说:“真正的天才是靠无数的汗水汇聚而成。而你,恰恰没有这种精神。你比别人一时优秀,不能代表你永远比别人优秀。希望你在美好的明天过得愉快,再见!”

篇6:方仲永续写作文

话说金溪这个地方有个人叫方仲永。他们一家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但仲永五岁那年,他们的生活起了波澜。

“乡亲们,快来看呀!”一位大爷大声喊,“仲永居然会写诗啦!”于是乡亲们都聚到仲永家里凑热闹。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开来,都在猜想仲永会写出什么样的诗。

只见仲永拿起毛笔,在洁白的纸上一阵草书,不一会儿写完了一首诗。

大家都想知道上面写了啥呀。于是,一位大娘建议:“我们大家传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家一看,这诗不但文采和道理都值得观赏,而且诗中的草书都赶得上王羲之了。

从这以后,仲永就“火”了。常常有人到他家来请他作诗,为的是欣赏他的草书与文采。渐渐的`,仲永在人们的赞扬声中长大了。他觉得人家这么崇拜自己,自己一定是天下无人能敌了。这以后,他在别人面前总是抬着高傲的头颅,别人对他也恭恭敬敬的。请他作诗,不花俩小钱是不行的。

乡里人这样对待仲永,使仲永更加高傲了。

不久,县里来了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这一天,仲永在路上散步,正巧碰见了这老头。仲永想借机羞辱一下这老头,便高傲地走了过去。没想到老头儿也高傲地走了过来。仲永气极了,就对他说:“你这糟老头,敢对我不敬!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大名鼎鼎的方仲永!我要跟你对对子。”

“好啊。”老头从容地回答。

仲永看见一间茅屋边有棵老枯树,便说:“茅屋旁边一枯树,不知我名方仲永。”这时飞过一群大雁。老头说:“土路上面一乌鸦,不晓雁名王羲之。”仲永一听,大惊失色,说:“原来您就是书法大家王羲之,失礼,失礼。”

“孩子,不必自责。只要你能收高傲的心,努力学习,就能超越我。”于是仲永点点头。

篇7:方仲永遇上吕蒙作文

方仲永垂头丧气[注: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地走了,吹着习习凉风,听着潺潺流水,方仲永他恨自己,幼年不学,毫无所成,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目光短浅,贪图小利。从一个天才变成了如今落魄的一个人,

篇8:由方仲永想到的作文

不能不承认,幼时的仲永天资过人,是个“天才”,但天才究竟是什么?仅仅是天资过人吗?不!“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见,天才也离不开勤奋啊!中国古代还有很多神童(天才),如七岁能诗的骆宾王、机智砸缸的司马光等,外国也有很多神童(天才),如莫扎特,但他们没有像仲永那样“泯然众人”,而是经过努力,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仲永之所以由天资过人变为一个普通人,主要在于他后天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天赋,但后天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努力、勤奋地学习,最终也可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并不只是天资聪明的人才是天才。我曾读到过这样的小故事: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到一所普通的学校调研,在一位老师的要求下,专家挑出了班上“智力超常”的学生,被挑中的孩子受到其他同学的羡慕,也受到老师的格外关怀以及家长的夸赞,当然,成绩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已经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一年后,专家再次访问该校,当问到那几个孩子的情况时,老师们的回答:“好极了!”老师们问专家,那几个孩子以前虽智力超常,但学习成绩却一般,现在他们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远远超过其他的学生?专家微笑着说,他们以前虽是“智力超常”,但所接受的教育与其他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自身的学习也不一定比其他孩子努力,所以成绩一般,现在,他们被挑选出来,不仅得到了鼓励,学习更加勤奋,并且还得到了老师与家长更多的关注,所以他们的成绩就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学生。由此可见,天才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他与勤奋是绝对不能分开的,可见,仲永之所以由一个智力超常者变为普通的人,就因为他后天没有再勤奋的学习。

篇9:由方仲永想到的作文

读完《伤仲永》这篇文言文,不禁感到万分惋惜。一代神童的惊人才华就这样被埋没了,其父因贪图小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而不使其学习,终落得一代神童只能成为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无不有万千感慨。

初读《伤仲永》,心中便明了是其父害其一生,其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等种种原因均可看出他的目光短浅,愚昧无知,他作为一个父亲,见到自己的先天禀赋是如此之好,他的重心没有放在儿子是个天才,需要细细栽培,以使其将来成为国之栋梁,好为国家社稷造福之处。而是只满足于眼前的小财小利。若其取前者,那他将来的荣华富贵将享之不尽,何须再以种田为生?然而就是因为他无知,不仅断送了儿子的锦绣前程,更断送了自己晚年的幸福生活。

慢慢往深了读,渐渐觉得,方仲永最终“卒之为众人”除去其父,他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幼年时期,父亲每日牵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帮他们作诗供他们取乐,那时他小,无从选择。然而,方仲永渐渐大了,到了十六十七岁时,照古代时间算,方仲永那是早已成年,完全可以左右自己的生活。到那时方仲永再学习以补幼年时期的亏损也不算太晚,总不至于落得个成为普通人的下场。可是,因为他自己的懒惰,不思进取,丝毫没有学习进步之意,只被眼前一时的浮华所迷惑,最终走到了值得后悔的地步。

篇10:方仲永巧遇吕蒙作文800字

一日,吕蒙正在垂柳下吟诗作对。忽然湖面上泛起淡淡金光,吕蒙心中诧异。他向湖中望去,只见湖底的一个深洞里不时的射出金光来。他觉和这里面一定有怪。于是吩咐手下待在湖边,自己一个扎猛跳进了湖中……

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一张木床上。吕蒙习惯性地叫了声:“来人啊!”可是接着声音而来却并不是熟悉的待从,而是一个陌生的十五、六岁的少年,这个少年长相一般,黝黑的眸子里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个少年走了过来,淡然道:“大哥,你醒过来了。”

“这是何处?你又是何人?我为何会在这?”吕蒙问道。

“这里是金溪,你现在在我家。你已经昏迷两天了,现在终于醒来了。”

“此话怎讲?”

“两天前我在池塘边钓鱼,池塘中射出金光,我循着光看下去,便发现了躺在池底的你。“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于是,我便救起了你,带到了我家,可是你一直昏迷不起,现在你终于醒了过来。“

吕蒙从他的话中看出他颇有才华,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便与他攀谈起来。在谈话中吕蒙知道了他做方仲永,他们家世代都是农民,他从来没有读过书,却在五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之处。于是,渐渐地有许多人用钱来讨他的诗,待他的父亲如上宾一般。其父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不让他学习,而是四处去拜访别人,以得利益。

但是,却正是因为这样,仲永的才华日益消退,不然,仲永现在早已闻名天下了。仲永感慨地对他说:“一个人最大的遗憾不是没处展现他的才华,而是天生的聪慧,却没有后天勤奋的机会啊!苍天啊……”仲永的声音渐渐地小了下去。吕蒙慢慢地睁开了眼,阳光刺激着他的眼皮。他用手遮挡着阳光打量着周围。又回到了湖边,还是那棵垂柳,还是那个湖,还是身边的那几个侍卫。

一个侍卫见到他醒了,欣喜地说:“大人,您总算醒过来了。刚才您跳进湖后,便昏了过去,我们几个把您救了上来,您却醒不过来,可把我们急坏了!……您现在没事了吧?”“嗯……我没事了。”吕蒙说着,心里还在思量着仲永说的最后一句话。或许吧,天才只是一个虚假的词,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啊!

篇11:当吕蒙邂逅方仲永作文

几天后吕蒙到达了目的地,他到处明查暗访,快要回去的时候看见一位英俊的少年坐在田边哭泣,吕蒙疑惑:”此少年不耕种,为何坐在田边哭泣呢”?

于是吕蒙上前控了个究竟。原来此人是神童方仲永。他说:“小时候,我吵着要学习,于是,我父亲偏去借邻居的笔墨纸砚来给我。当我把自己作的诗提上自己的名字,呈给父母及村上的读书人后,没想到他们都觉得很有观赏之处,从此,以后人们指定事物令我作诗,我都作得出来,也很有文采。”

但不幸的是,同县的人送钱送物的请我作诗,我父亲贪名图利,每天拉着我去拜访同县的有钱人家,不让我继续学习。后来我的知识越来越浅薄了。就这样我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每天都跟农田土地打交道,大好的前程就这样被断送了!

说完后,方仲永立即失声大哭。

吕蒙听了有些伤感,如果当初不是孙权劝我学习的话,那么我现在也是一介武夫。不禁暗暗同情起方仲永,便说:“悲哉,悲哉,我劝君重操书本,现在发奋,为时不晚。你若有困难便来找我!希望你可以再创当年辉煌”。

方仲永听完后给吕蒙磕了一头。吕蒙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你如果要跑,那我们就结拜吧!

篇12: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

方仲永的悲惨结局还因为他的父亲太过于贪图利益而没有让儿子学习,只为了他的一点私心毁了儿子一生的前途,根本没有考虑到儿子今后该怎么生活,完全被眼前的局面所迷惑。正像同学们说的玩笑话:“也许好好学习。现在就不是唐宋八大家,而是九大家了呢。”这也是有道理的,一个本身就被誉为天才的孩子,如果肯付出他的汗水,难道还不够资格吗?连王安石都不禁为他感到惋惜。

孩子的学习与大人的期望目的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只是朝着利益方面想的话,那么孩子的观念也会随着大人们所变动,必须要为他们带来一个好的开始,指引他们正确的人生目标。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学习,不能轻言放弃,只要你抱着一种乐观开朗的心态,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已经爱上学习了,每天对自己念一遍:“我不讨厌学习,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很Good!”每天享受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爱,充实了生活这个沙漏中的缝隙。

往大地方想,有才能就可以使世界迈上一小步,往小地方想,有才能就可以让自己的国家进步,替自己想想,有才能就可以让自己过得幸福。难道你不愿世界上多出一个能人吗?

篇13:由方仲永想到的作文500字

人,如果不学习,就只能成为一个无能的人,一个对社会有害而无利的人。但是天资过人的人就可以不学习了吗?不,并不是这样的。虽然有的人天资过人,但是后天的教育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不去学习,那么就算他是一个天才也终究会变为一个平常的人。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方仲永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田为业的平常人家里。可是他去天资过人。五岁的时候,他就叫嚷着要书具,他的父亲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给仲永借来了书具。仲永写了一首诗,里面的内容写的是赡养父母以及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同县的人天天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去求方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当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做诗的水平已经比不上原来的了。当他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完全如同普通的人了。

其实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了现在有些天资又不过人,自己又不认真学习的人,真为他们感到哀伤呀。虽然,我们天资没有别人好,可是我相信我们只要努力去学习就一定会赶上那些天资比我们好的人。

我相信,笨人也有变聪明的时候。但是在平时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后天所受的教育比先天得到的更为重要。

篇14:假如我是方仲永优秀作文

近些天,我们学习了一篇《伤仲永》。这篇文言文让我懂得了只要你勤于学习,你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只要你不勤于学习,不管你是个神童还是知识渊博的人,你就会变得“泯然众人矣”。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会重演方仲永的惨况吗?不,我不会。因为我只是会把这个神童的名声一直流传下去。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会跟着父亲一起拜访乡邻,而不去学习吗?不,我是不会的。我会反驳父亲,让父亲不要贪图小利。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让乡邻再去请父亲做宾的时候,告诉大家:如果我真的当上了大官,我一定不会忘记乡村父老的.,不会让大家再过这样的日子,我一定会让我们的乡村变得富裕起来。我还会告诉那些“以钱币乞之”的人:不要再拿钱来让我给你们写诗了,当我长大了,我一定会给你们写好多的名诗,但现在是我要努力学习。

假如我是方仲永,我会实现我的诺言吗?会的,我一定会的。为了实现我所许下的诺言,我一定会奋发图强,勤于学习。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假如我是方仲永,……

上一篇:新题型二下一篇:怎样通过销售找到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