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4-16

灯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篇1:灯 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课文为什么要用《灯》作为题目?这是盏什么样的灯?

2、你是从哪儿知道夜已经很深了?

3、以后,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尊敬老师?

二、结合音乐游戏进行发声练习:

1、学轮船的汽笛声“呜”:

要求:嘴唇轻闭,口内腔打开,声音从鼻子里出来,要感觉到鼻子发麻,作长鸣,在发声要注意气息的连贯,气息要悠长。

2、把歌曲的最后四句作为发声练习,让学生体验意境。

三、引入情境:

因为歌曲所描绘的情境是晚上,要让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听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梦幻曲》,最好再结合一幅夜空图,带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

1、要求学生安静下来,想象自己已身处深夜,认真地谛听。

2、录音机开始轻柔地播放《梦幻曲》。

3、画外音提示“夜已经很深了,老师的窗口还亮着电灯,这么晚了,她还在为我们批改作业,真辛苦啊。”

4、播放歌曲录音《灯》

四、教唱歌曲:

1、听歌曲,从整体再次把握歌曲的意境。

2、跟琴声进行旋律模唱,要注意的两个地方是:一是旋律中的跳音,二是旋律中的八分休止符,这两个地方唱好了,才能把歌曲的意境较完美地表达出来。

3、完整地演唱歌曲,声音要轻柔、缓慢,用mp或p的力度来演唱。

五、丰富拓展:

1、在演唱时声音要连贯,2、随着旋律线条作渐强、渐弱,3、最后四句要有一个渐弱的过程。

4、请一到两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可以在课上进行培训,5、其他学生轻声地演唱歌曲,作为两个学生朗诵的背景音乐,把本课的学习推向高潮。

六、布置作业:

预习听音填卡片,旋律倒唱的音符。

篇2:灯 教案教学设计

备课人: 江苏省阜宁县陈集中学 朱益刚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象征手法,领悟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隽永的语言

教学重点:领悟文章蕴涵的情与理

教学难点:读出文章真挚美、蕴藉美

学法指导:四读学法(针对散文特点教者自己设计)

一读 感知--读出“文意” (默读  领读)

二读 理解--读出“文脉” (速读  浏览)

三读 领悟--读出“文旨” (自由读)

四读 鉴赏--读出“文味” (品读 诵读)

学法阐释:四读首先并非是仅读四遍或四次而是指阅读中的四个阶段,教者自称为四轮;其次并非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逐层深入的;第三,并非是割裂的而是有机融合的;最后,每轮的阅读任务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在互相渗透中而有所侧重。

教    法:四读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在四轮阅读思考表达过程中注意设计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地解读课文

教法阐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课堂上“当家做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体验,自主阅读喜爱的段句,让学生与文本“自由恋爱”;利用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主动参与课堂论辩,让学生的观点形成碰撞和交锋,让课堂“百家争鸣”;设情境,留空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静心沉思,设计探究话题,创设拓展链接,引导学生课后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

拓展方案:引导学生课后探索,可就中外文学作品中“灯”这一意象开展研究性学习。

合作方案:课堂分组阅读 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

导语:在一个风雨凄冷的黑夜,你迷路了,你的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

和孤鸟的悲鸣,此刻你可能最企盼出现什么?家 灯

同学们或许会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中这样一席话:“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在阴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可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正是冰心先生心中永不熄灭的一盏灯,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盏灯在摇曳在心灵深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巴金先生的名作--《灯》。

二、一读  学生谈第一感想。

问:1、文章读完后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分组推选同学回答

灯给人光明、勇气、希望、安慰、温暖、信念

2、哪些语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

教师小结:全文围绕着“灯”写,灯在寒夜里给自己、给别人带来勇气,给风雨中迷途的人指路,给亲人、爱人导航,给垂死的.人带来生的勇气、生的希望。

三、二读   找出文中线索,理清作者思路。

问:文中线索是什么?作者思路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线索:灯

思路:眼前(灯)--回忆(灯)--眼前(灯)--联想(灯)--眼前

联想:记忆中的灯  传说中的灯(亲情之灯 爱情之灯) 友人心中生命之灯

四、三读

1、结合具体词、句体会文章所渗透的情感。(分组讨论、让学生讲自身体会)

①找出反映作者情绪变化的词语。窒闷-畅快-微笑

② “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对灯的热爱、感激之情

③“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是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有等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用沉海底”--作者苦闷又不甘沉沦,寂寞无奈的人生之旅中,对“灯”的向往亲近之情

④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作者感到祖国的希望和光明,是对抗战必胜的信念,点燃全国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灯。

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看见正义胜利的时候。        --巴金

⑤写出自己的人生感受,含蓄表达了人类向往光明,坚定信念,正义必胜的信念,抒发生命需要支柱的感想。⑥⑦⑧⑨

教师引巴金语小结:我生活过,奋斗过,挣扎过,哭过,笑过,我从生活里得到一点东西,我便把它写下来。                --巴金

2、结合具体语段,领会象征手法,探究文章蕴含的哲理。(学生分组交流,发表个性化见解)(联系课后练习三)

①在逆境中、困难中不甘沉沦,勇敢面队,心存希望,光明必现。

②“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点燃心灵之灯,引照漫漫人生路,热爱生活,追求光明。

③“我们不是但靠吃米活着的。”

希望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希望。                 --牛顿

托物言志  灯-象征-温暖 信念 光明 希望 理想

五、四读  诵读感受最深刻的语段,体会文章的真挚、含蓄与深刻。

读出文中蕴涵的真挚情感和隽永哲理。(第6段、12段等)(分组阅读比赛)

六、学生主动质疑。

七、一句话结束本课:

“心灵之灯不灭,生命之光永存。”(学生掌声)

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灯,理想之灯,信念之灯,在学生高昂的情绪中结束本课。

八、作业

1、以“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课后搜索积累描写“灯”的中外名篇,理解这些作品中“灯”的意境构成,总结归纳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特征。(冰心 泰戈尔)

篇3:新课标——历史教学的引路灯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就历史学科来讲, 我认为历史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吃透新课程标准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 面向全体学生, 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 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和概念, 精选内容, 删减了一些偏、旧的知识, 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理的探索》的相关内容, 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识记层次的要求。体现出新课标更加人性化, 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故教师只有吃透新课程标准, 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课堂教学, 跟上这盏指路明灯。

二、拓展和深化教材内容要精当, 从大处着眼

在教学过程中, 虽然教材的篇幅短了, 内容少了, 而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了。而初中生还没有形成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起来觉得枯燥无味,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成绩, 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 但一定要精当, 从大处着眼。

1. 联系时事热点, 再回归历史, 强化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例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 可联系台湾问题, 说明维护祖国统一已不是历史, 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但不要牵涉过多, 会削弱本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

2. 利用乡土文化。

例如,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讲到李大钊时, 我告诉学生李大钊就是本地乐亭人, 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新鲜感, 从而不觉得历史太遥远,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 深化和拓展一些适当的知识和材料, 既不偏离新课标所要求的内容,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化课堂教学。

三、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还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师在45分钟内, 教学进程的主线要突出, 环节过程逻辑性强, 注意线索联系。例如中国近代史主要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就要掌握被侵略的情况, 特别是如何一步一步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在当时的情况下, 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包括: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有了这两条鲜明的主线,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能够抓住教学重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 小字的补充内容、注解、图片、课后练习, 什么时候浏览, 什么时候做,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清各项目之间或包含或并立或因果或递进的关系,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教师在讲解时, 不要把系统的知识截肢, 而应该让教学环节形成递进, 达到学习内容过渡流畅。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 因此, 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

四、一切形式为内容服务

1. 正确选择和使用图片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历史地图、教学插图及相关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图片要充分准确, 图片使用要重引导轻浏览, 重思考轻观赏, 重作用轻数量。

2. 情境设置符合教学需要。

如在课堂教学中, 历史剧、课本剧、小品等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不要流于形式, 不追求热闹。

3. 电教手段运动要合理, 不一定每节课都使用多媒

体, 不要把多媒体课件当成教学的主要手段, 出什么讲什么, 使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一切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应该将活泼与严肃寓为一体, 因为它不仅是知识, 更是一种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最好手段。

吃透课程标准, 围绕重点、难点, 用激情的语言、积极的态度, 用合理的课堂结构、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严肃、紧张、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使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有了“新课程标准”这盏引路明灯指导课堂教学, 必将为基础教育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一个灿烂的未来。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走了将近十年, 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而“新课程标准”这一纲领性文件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盏指路明灯。因此, 教师要认真仔细地解读新课程标准, 适当拓展和深化教材内容,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调动一切教学手段, 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引路灯

参考文献

[1]赵军.新课程教学方略——历史[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篇4:《让灯亮起来》教学设计

《让灯亮起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电》中的第12课。

本课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灯导入,设计了“认识电路元件”、“组装最简单电路”、“组装较复杂电路”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系列活动,在独立动手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得出要使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这一科学道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使用简单器材做实验、验证假设等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电灯电线有一定的认识,对电灯为什么会亮很感兴趣。他们充满了好奇,渴望通过自己动手连接,寻求让电灯亮起来的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探索,去发现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放开手脚初步进行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理念

以探究为核心,以观察、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电路元件的结构知道它的用处。

2.能用多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电池、导线、开关、电池座、灯座、灯泡的作用。

2.知道要想使灯泡亮起来就要使电路元件形成一个通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同学合作学习,乐于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知道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往往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生活中电的现象,培养爱提问、爱实践、爱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卡

小组准备:电器元件(电池两节、电池座两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灯,灯不仅可以照明,还可以使夜晚变得绚丽多彩。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美丽的灯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灯具,师生伴乐欣赏)

关于灯,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自由提问)

同学们对灯充满了好奇,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怎样让灯亮起来。(板书课题)

(二)观察交流,认识电池、小灯泡、导线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展示电池、小灯泡、导线)用上这些材料,就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不过,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仔细观察,看看他们的外形、构造有什么特点?猜猜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同桌交流:

1.认识小灯泡。(引导学生描述灯泡上有玻璃罩,下面是金属壳。玻璃罩里有灯丝;金属壳上有螺纹,下端有一个小黑点。)课件出示灯泡结构图。

2.说说电池、导线的外形构造特点。(引导学生看清电池正负极的样子。)

3.猜测电池、灯泡、导线各自的作用。

(三)自主探究,组装简单电路

1.怎样利用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课件出示:

师:如果你在连接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新发现,和同学一起研究它。

2.学生动手实验,师参与其中,适当指导。

3.学生上台展示连接图,说一说自己如何连接使小灯泡发光的多种方法。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有把电池两极同小灯泡的螺纹和小锡点分别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通路,才会有电流通过,小灯泡就会亮起来。(教师板书)

4.说说你连接电路时别的新发现。

5.老师这里有几种连接图,请大家来判断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课件出示多种连接图)学生判断,说出理由。

(四)合作交流,深化探究,组装较复杂电路

1.如果在电路中增加电池盒、灯座、开关,不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还能控制灯泡的亮与灭,你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

2.小组合作探究,组装较复杂电路。师巡视指导。

4.汇报: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你们是怎样连接的?

5.如果让小灯泡更亮,你有什么办法?动手验证你的猜想,看能否成功。

(五)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用今天学的知识,自己制作一个小电扇、小台灯、小手电。

让灯亮起来

篇5:灯(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1&3班语文课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11月21日共1课时。No.66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以灯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灯》,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黑暗统治下对中国人民的胜利仍然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E.教学方法:新授课,《灯》,“形”较散,起笔便写感受;接下去,又从对眼前灯光的观察写到与灯光有关的故事与传说,议论感慨杂列其间,学生不大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象征手法连贯全篇,含蓄抒情的语句也较多,增加了学生理解作品主旨的难度。因此,在讲解课文之前,要让学生了解巴金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思想状况及有关的时代背景。课上应指导学生梳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

教学内容和步骤--检查背诵

《灯》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抓住具体的材料或语句弄清象征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一课时布置的作业(结构及内容概括),完成“教学要点”中第1项所提出的任务。

1.复习提问:《灯》是按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教师以板书形式展示学生回答的要点:

眼前(灯)→回忆(灯)→联想(灯)→眼前(灯)

教师小结:

作者正是以“灯”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将现实的感受和一些故事贯串起来,表达一个中心的。

2.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请两至三名学生谈文章的结构,并说出划分的根据--亦即每一部分的内容提要)。

如果学生回答有不合理的地方,就结合已板书的“线索要语”进行后发、校正。

板书如下:

第一部分(1-3段):从噩梦中惊醒,看到黑夜中的几点灯光(“眼前”)。

第二部分(4-8段):从眼前的灯光引起回忆,赞美灯光给人以勇气和温暖,指明行进方向(“回忆”--切身的经历、体会)。

第三部分(9-12段):讲述有关灯光的传说与友人的故事。进一步揭示灯光的象征意义(“联想”--域外的传说、朋友的经历)。

第四部分(13段):坚信“灯光是不会灭的”,完成了由“窒闷”到“微笑”的感情转变(结束了“回忆、联想”,再次写“眼前”--“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以下两点:

第一,从上面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虽然伫立在一个定点上,但思绪驰骋,选取的材料不受时空限制,有所见也有所想,有切身体验也有他人的故事,虚实相济、古今结合。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散”,那《灯》可谓“形散”之典范;但这些材料都聚向一个中心--尽写对灯光的特殊感受,恰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艺术特点。

第二,要注意,作者写眼前的灯光时,即对议论、抒情,其意都比较显露,可以说是“直抒胸臆”(注:可以让学生读这些句子)。写传说及友人的故事时,不多议论,讲究含蕴,留给读者品味的空间。

二、理解全文的象征意义。

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时,要安排好启发性较强的思考题(题目宜小不宜大)通过口询、讨论进行。

1.第1段中“窒闷”一词真是指居室空气不足吗?

(“窒闷”一词的含义很深,暗指当时的政治空气很沉闷,失败主义情绪给人们造成的精神上的重负。点出了时代背景,为全文以象征手法行文奠定了基础。)

2.灯光,本来是作用于人们视觉的,但作者着力写灯光在感情世界上的作用,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以明了作者就是要以灯光为象征,向人们指出抗战的光明前景。必胜的信念犹如黑夜的灯光,犹如迷路行人的标灯。)

3.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写灯光给予他特殊感受的词语并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例如:第6段“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

4.作者写了两个古老的传说,颂扬灯光(火炬)的伟力,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请讲讲第11段在文章的作用。

(这一段写得必要、精湛。没有这一段,两个传说就会游离开文章的中心,只不过是“凑凑材料”而已;有了这一段才能说明作者出于抒情、说理的需要才精心采选了这样的材料。这一段的设置反映了作者驾驭材料的高超能力,放得开,收得拢。“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这几句话是全文的精髓,灯光的象征意义至此已基本揭示出来了。如果读者能体会这几句话,也一定能产生与作者共同的感受─《灯》不单属于巴金,这篇文章中透射出来的“光”与“热”也会“恩泽”每一位追求光明前景的中国人的!)

5.“友人的故事”写得很细,二、三十年前的情景与最近的晤面一一交代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把“真实”的材料用“繁笔”写出来,一是强调作者对灯光的特殊感受是长期形成的,灯光与作者的感情早已融为一体-“物我同一”,因此作者由“窒闷”到欣慰“微笑”的感情转变是完全合理而可信的;二是加重“真实材料”的力度,使象征意义落到实处避免“虚幻化”,如果全文都写畅想,便会显得“轻飘”,作品的现实意义也将被削弱。

几点说明:

第一,这节课难度较大,应多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二,尽量抓课文中的原话来分析、阐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考和练习〕的第四题(含5个小题)应让学生在课下笔答,并安排专时逐题讲评,讲评前教师应抽检部分学生的作业。这一题的参考答案在“教参”中有载,这里不再重复。

第三,如有必要,可以再安排一节课进行比较阅读(与《白杨礼赞》、《海燕》作比较,进一步弄清象征手法的行文特点及作用,区别一般的比喻句与有象征意义的比喻句,不要把象征与比喻混为一谈)。

第四,在讲课中应遵循“从大到小”的原则(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倡的科学的教学原则)。把写作背景先交给学生,是“大”,让学生先把握住全文的象征意义,也是“大”;没有这种先“抓大”的基础,对含义深刻的语句是难以彻悟的,对一些关键性词语的含义也体会不深,甚至会忽略过去。

篇6:谁能使灯亮起来教案设计参考

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使幼儿用多种方法表达、交流、分享探索过程和方法。

2.培养幼儿对探索的兴趣和对探索过程记录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电池、电珠、电线、曲别针、勺子、毛线、纸、吸管、钉子、胶皮、木块。

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纸。

3.演示用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想)

教师:不光你们想!还有许多人想和咱们大家一起玩呢!下面咱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打开大屏幕,逐一认识。)

师生:它是电池,它是电线……

教师:电池、电线、电珠说他们是好朋友手拉手连在一起,小电珠就会亮起来。是不是真的呢?小朋友们亲自试一试!亮了吗?

幼儿:亮了!

教师:你们还想不想玩啊!(想)

教师:(指)其他的小客人也想和他们一起玩,可是他们只留了一个位子,大家来猜猜,谁来灯泡会亮!谁来灯泡会不亮!

二、基本部分:(27分钟)

教师:一会儿老师给每人一张试验纪录纸!小朋友们先看大屏幕,老师告诉大家怎么用。(打开表格介绍)第一个是**它进去后灯泡能亮的画“对号”,不能亮的就画“叉”……

下面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在纸上。

幼儿:动手画猜想。(5分钟)

教师: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做完了)

教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材料,自己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如果亮就在对应的第二个格里画“对号”不亮的画“叉”。

幼儿:动手操作。(15分钟)

教师: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做完了)下面请看大屏幕。(逐一做验证把物体放在线路上)灯亮了吗?(亮或不亮分别做好记号,在拖到导体绝缘体的表格中)下面把自己的表拿起来对照一下,和老师一样的请举手。你们做的真棒!做的不一样也没关系,现在请你把它改过来就行了。你们看进去后,能亮的都有谁?(幼儿一起说,老师随指)不能亮的都是谁?(幼儿一起说,老师随指)。那!为什么(指)他们能使灯泡亮,(指)他们不能使灯泡亮呢?

幼儿:举手回答问题(告诉两个会说的)。

教师:你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老师告诉大家,像勺子、钉子等能使电从它身上通过,这样的东西叫导体。大家和老师一起说“导体”。导体就是导电的东西。毛线、胶皮等不能使电通过,这样的东西就是绝缘体。大家和我一起说“绝缘体”。绝缘体就是不导电的东西。我们来说说在生活当中,哪些东西能导电,哪些东西不能导电呢?

幼儿:发散回答。(教师身边有东西的可以立即演示一下。)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用电的东西,你们千万不要用手乱摸乱动这些电器。因为电很危险,会把我们电伤的。如果你很想知道它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就告诉老师,咱们一起来试,或者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试一试。不要自己去做危险的事情。(7分钟)

三、活动结束:

附儿歌:

导电歌

小朋友,快快来;

想一想,猜一猜;

篇7:灯 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欣赏乐曲,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性质,初步掌握旋律的起伏变化,能随着乐曲表演。

活动准备:

花灯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提问:大家来看灯,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花灯图片。

3、学习歌曲《大家来看灯》。

①跟着音乐的节奏,念歌词。

②随着教师的琴声,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一句句地学唱歌曲。

③分组演唱。

4、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

鼓励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大胆想象,通过各种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欣赏,幼儿需要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快乐,并能够快乐的学会歌唱。平时孩子们见到花灯的几率不高,所以在学习这课之前我就对孩子们布置要求,去街上看花灯,可以的话自己也可以买个花灯回家玩一玩。

篇8:LED车内氛围灯设计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可见光的固体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能转换为光能[1]。LED车内氛围灯依据车内人员对光线颜色和亮度的要求,灵活确定光学系统外形和需配置的LED光源数目及功率大小。根据汽车内饰特征,组合LED发光管并设定配光分布控制,成为“二次光源”,连接配套电源及驱动电路[2]。普通LED变色灯的设计图如图1所示,它可以发出青、黄、绿、紫、蓝、红、白几种颜色的光。设计相对简单,色彩相对单一,并且需要汽车内部带有220V交流电接口。稳压电源输出15V电压给LED灯组供电,另外还输出14.6V给LED控制器供电,控制器通过输出低电平来控制LED灯的颜色。

2 RGB混光原理

双色LED一般由红光LED和绿光LED组成,它可以单独发出红光或绿光。若红光及绿光同时点亮时,红绿两种光混合成橙黄色。同理红、蓝两色LED同时点亮时产生紫色。若红、绿、蓝三种LED同时点亮则会产生白光。如果有电路能使红、绿、蓝光LED分别两两点亮、单独点亮及三基色LED同时点亮,则能发出青、黄、绿、紫、蓝、红、白七种不同颜色的光[3]。本文中的三基色混光,指的是基于红绿蓝(RGB)的加性混光原理。三基色加性混光指的是利用红光LED(R-LED),绿光LED(G-LED),蓝光LED(B-LED)进行混光,产生各种照明色彩[4,5]。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色度图得知,光的色彩与三基色R、G、B的光通量比例因子fR、fG、fB有关,并且满足fR+fG+fG=1,调节fR、fG、fB的值,就可以调节最终输出光的色彩[6]。因此实际上可以通过调节LED的电流,来调节该LED的亮度,同时调节3颗LED的电流,便可以调节输出光的颜色和亮度。RGB混光原理变色灯理论上有2种颜色可以进行选择,以此满足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这样可以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达到愉悦心灵的目的,从而改善生活品质。如图2所示,为某汽车加装的LED车内氛围灯的效果图。

3 硬件设计

LED车内氛围灯硬件系统由变压器、用户接口及LED电路板三部分构成。由于轿车电池一般为12V,变压器也采用12V直流稳压电源。用户接口为触摸按键子单元,MCU控制子单元可以根据用户按键输入的信号控制LED子单元做出相应的颜色变化。LED电路板则集成了恒流源子单元、恒压源子单元、MCU主控子单元以及LED子单元。具体硬件设计图如图3所示。

4 工作原理

MCU主控制子单元是硬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将触摸按键子单元输入的信号转化为对LED子单元的颜色控制。恒流源子单元负责提供LED子单元所需的恒定电流,恒压源子单元负责给MCU主控子单元和触摸按键子单元提供所需的恒定电压。LED子单元由由多组3个三基色LED组成,内含LED短接控制电路,因此MCU可以对各个LED进行单独控制。

5 结论

本文中三基色LED变色技术的车内氛围灯结合现有LED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能够产生65536种颜色,可以通过改变不同颜色,以此来满足同一消费者不同用车环境下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要求,此外因其使用方式灵活多变,形态多样,功能更加贴合用户需求,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电能利用率,明显改善车内环境。因此会受到燃料汽车用户的青睐,将来在电动汽车领域会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茂春.LED结构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彭克星,张黎伟.基于模块化的LED室内照明系列灯具开发设计[J].机械设计,2013.

[3]方佩敏.LED变色灯的剖析[J].北京:电子世界,2006.

[4]E.Fred Schubert.Light-Emitting Diode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5]Arturas Zukauskas,Michael Shur,Remis Gaska.Introuduction to Solid State Lighting[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2002.

篇9:园林景灯设计综述

关键词:园林景灯;景灯选择;灯光控制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79-2

0 前言

虽然现代景观并没有被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等思潮占领,但是景观设计师们已经很注重形式与功能的协调,而不再遵循以前的所谓功能大于形式的现象。园林景灯的设计也是一样,远远超过了照明的用途,而更加是作为一种点缀和情趣,渗透在园林设计当中。

1 园林景灯(以下简称园灯)的作用

园林景观在白天是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到了夜晚,除月色外,园林景观则要由匠心独用的照明设计来体现。这不仅仅是诗人情怀的展现,更是现代人在现代文明驱使下的迫切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照明设施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园林绿地、广场及景点、景区的照明与道路、建筑物的霓虹灯等构成了城市夜晚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园灯作为园林构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造型要精美,要与环境相协调,要结合环境主题,可以赋予一定的寓意,使其成为富有情趣的园林小品,如某农业开发研究所庭院中的芝麻开花形园灯,象征着丰收的景象;花瓶形园灯设在草坪的一角,可引起人们对绿草、鲜花的喜爱;树皮雕塑园灯立于密林之中,人工与自然连成一体,相得益彰。在白天,园灯就成了有装饰效果的建筑小品,在道路、地形、绿化的配合下,可以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园景。夜晚,园灯的作用更是多方面的:按照所在园林的特点,交通的要求沿园路布置,选择造型独特、照明效果好的柱子灯(庭园灯、道、路灯)或草坪灯。定位时不仅要考虑照明效果,还要考虑园林景观,沿路连续布置。一般园灯的间距为柱子灯25-30m、草坪灯6-10m,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入口、广场、花坛、喷水池、雕像、亭台楼阁等局部、重点的照明,要创造独特的环境气氛,形成夜景中的亮点。园灯中除一部分是固定设施外,还应有一部分的节假日临时设施,以达到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效果。园林供电管网的设计,要预留接线点,目的是为了预留耗电量。除了“点”、“线”上的灯,为了管理和游人休憩上的需要,还应有“面”上的照明,在绿地各处保持一定的照度。可按地形起伏的程度、树丛的疏密开朗来设置间距。每亩地1盏灯,达到朦胧的照度、约为道路上的1/5即可。

2 园林景灯的分类

园林景灯按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2.1 路灯

路灯的灯头可用单头、双头、或多头。设计时注意灯柱及灯头的造型和比例。整齐排列的路灯常用于表现道路、广场的节奏和韵律,丰富园林的空间层次。

2.2 矮杆园灯、草坪灯

高度低于人的视平线,大多在90cm左右,主要用于照射草坪、地被和局部道路。其主要布置在花隅、草坪旁边等幽静之处。灯头设计可风格各异,与灯柱浑然一体。

2.3 庭园灯、石灯笼

以造型优美、温文而雅着称。庭园灯的设计体现了不同风格,其中以日式、中式和西式为典型代表。尤其是由石灯笼演化过来的庭园灯,能与山石、树木、屋宇配合,与自然取得协调,将庭园之美发挥到极致。其设计着重于文化内涵的表达,反映深厚的文化底蕴。

2.4 墙头灯

设计能丰富墙的造型;柱头灯能增添柱子的特质。

2.5 高杆灯、塔灯

设置在交通枢纽处,也用于广场、体育场、立交桥等,高度为20-40m,多采用强光源,在环境中有较强的标志作用。

2.6 水池灯

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常采用卤钨灯作光源。水池灯点亮时,灯光经过水的折射和反射,产生绚丽的光景, 成为环境中的一个亮点。

2.7 地灯

指埋设于园林、广场、街道地面的低位路灯,含而不露,为游人引路并创造出朦胧的环境氛围。

2.8 霓虹灯

是一种辉光放电灯、灯管细而长,根据设计需要,霓虹灯可弯成各种图案和文字。色彩丰富、造型多变变得霓虹灯被广泛应用于广告、照明以及艺术造型的照明中。

3 在景观设计中园灯的选择

在重要景观的场所选择园灯,园灯的造型可稍微复杂、堂皇一些,并采用多个灯头组合的形式以提高亮度及气势;在“面”上,造型宜简单大方,配光合理,以创造舒适的休憩环境。一般园林柱子灯高3-5m,正处于一般灌木之上、乔木之下的空间.广场、入口等一般为7-11m。足灯型(草坪灯、花坛灯)照射效果好,而且不耀眼,但较易损坏,多在宾馆房地产开发等公共绿地和专用绿地的封闭空间中使用,其灯具设计有简洁抽象,也有模仿自然的現代造型。一般庭园柱子由灯头、灯干及灯座三部分组成。园灯造型的美观,正是由这三部分比例、色彩、独创性来体现的,设计时强调朴素、大方、整体美,与环境相协调。

3.1 灯座

位于灯干的下段,是连接园灯的基础,地下电缆往往穿过基础接至灯座接线盒后,再沿灯柱连接至灯头。单灯头时,灯座一般要预留20×15cm的接线盒位置,因此灯座处往往有较粗大的截面,因接近地面,需要较为稳重的造型。

3.2 灯柱

位于灯干的上段,可选择钢管、不锈钢、钢筋混凝土、铸铁管、玻璃钢等多种材料。中部穿行电线,外表既可加工成各种线脚花纹,也可有上下不等的截面。

3.3 灯头

灯头集中体现园灯的光色和面貌,有单灯头、多灯头,规则式、自然式等外形,以及形态各异的灯泡。选择时要讲究照明实效,防尘防水,灯头和灯色要符合总体设计要求。

4 园灯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般来讲,园灯的设计和应用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4.1 园灯要选择合适的位置

园灯一般设在园林绿地的出入口、广场、交通要道,园路两侧及交叉口、台阶、建筑物周围、水景喷泉、雕塑、草坪边缘等处。

4.2 园灯的照度与环境相协调

根据园林环境地段的不同,园灯照度的选择要恰当。如出广场、入口等人流聚集处,要求照明达到一定的强度;而在安静的小路和走廊则要求柔和、轻松的灯光。整个园林的景灯在灯光照明上要统一布局,使园林整体的灯光照度既均匀又有起伏,具有明暗交替的艺术效果。此外,要注意防止出现不适当的阴暗角落。

4.3 园灯应该选择合适的灯柱高度

园灯有均匀的照度,除了灯具布置要有均匀的位置、适当的距离外,还要求灯柱的高度要恰当。园灯高度的设置与其用途有关,一般园灯高度3m左右;大量人流活动的空间,园灯高度一般在4-6m左右;而用于配景的灯其高度应随情况而定。另外,灯柱的高度与灯柱间的水平距离比值要恰当,才能形成均匀的照度。市政园林工程中灯柱高度与灯柱间水平距离的的比值一般在1/12-1/10之间。

5 园灯设计细节和注意事项

因为园灯设计有很多技巧性的手笔,所以细节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5.1 夜间景观长廊的建立采用中轴水道

给夜间的中轴水道创造一种戏剧性的、诗意的、神秘的、生动的室外环境,当凉爽的夏夜就成为小区居民散步玩耍的好去处。恰到好处的照明就能够满足一切的需要,清晰的中轴水道的轮廓,以及水道中潺潺的流水,隐约的映射出周围的建筑美景和植物。

5.2 营造美好的月光效果

将灯具安装在树枝之间,沿道路和周边的建筑能够营造灯光斑驳的月光效果。在小区林荫小道和雕塑处,应设置一组较小功率的、带冰蓝色滤光片的低压卤素灯,照射到道路和其他特色建筑上,以创造一种超凡脱俗的庭院空间。

5.3 灯光控制配置

为了增加小区灯光的变化,可以使用灯光智能控制台来改善效果。如中轴景观水道两旁的小功率地埋灯,就可以采用灯光智能控制台,以跳灯、跑灯、间隔闪亮等各种方式来突出提升中轴景观水道。此外,如叠水、喷泉等景观也可以采用智能控制台控制。选择照明的手法时,应该从艺术的角度加以考虑,将颜色、纹理、形状等的每一个细微差别都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景观艺术照明得到体现其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曾晓阳,秦华.风水理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章新海.浅析建筑小品与植物的关系[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 徐冬梅,周立勋.花境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析[J].北方园艺,2003.

[4] 高承珊.风水——中国传统环境选择理论简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5] 石红旗.园林绿地中的明珠——园林建筑小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

[6] 马江平.浅谈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J].陕西林业科技,2006.

[7] 曹林娣.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8] 王保忠,王彩霞,何平,沈守云.城市绿地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汇刊,2004.

[9] 王瑞雪,叶燎原.利用现代“3S”技术阐释丽江古城选址的科学性[J].国土资源遥感,2007.

[10] 顾颖振,夏宜平.园林花境的历史沿革分析与应用研究借鉴[J].中国园林,2006.

篇10:赏花灯大班教案

1、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能表达出自己对过节的快乐感受。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掌握仰面人物的画法,运用遮挡关系合理安排画面布局。

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

2、幼儿用油画棒、黑色水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快快乐乐的新年过完了,小朋友们玩的高兴吗?

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赏花灯啊?你们喜欢看花灯吗?

小朋友向学一学,你是怎样看花灯的?

(启发幼儿,了解抬头仰面看花灯。)

二、出示仰面人物的范画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抬头向上看的小朋友,了解仰面人物的五官位置。

教师:这是一个抬头向上看的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他的头发、眼睛、嘴巴的位置和正面人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头发在下,嘴巴在上,和正面的人物相反。

三、请几名幼儿到前面做模特

请其他幼儿观察这几位小朋友,看看他们背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重点引导幼儿从发型、衣着、高矮、动作等方面进一步观察仰面人物。

四、教师适当调整幼儿的前后位置关系

启发幼儿思考:看花灯的人很多,街道上很拥挤,这可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用遮挡关系表现人多。

五、幼儿动手绘画,教师逐步指导。

1、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幅《赏花灯》的情景画,把你看花灯的热闹场景画出来,花灯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2、绘画提示:

(1)注意区分人物的不同表情,可以是男孩也可以是女孩。

(2)运用遮挡关系表人出人多,合理安排画面布局。

(3)注意色彩的协调搭配以及仰面人和背景之间的远近、主次关系。

六、结束

篇11:《灯》适用教案(参考)

适用教案(参考)

知识教学目标:1.知道巴金的相关文学常识;2.结合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感受本文以“灯”为线索,含蓄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

能力训练目标:1.培养寻找线索,快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2.通过对比迁移,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德育教学目标:培养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并感受人间真情至爱。教学理念: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感受于生活。

教学方向:从课内迈向课外,由课文走向写作,于生活中感受亲情。教学方法设计:以讨论法为主(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适当引导)。教学用具:电脑幻灯投影仪、幻灯片、录音资料。

课前教学设想:本教案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与尝试。前半部分主要讨论课内教学重难点,后半部分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写作联系起来,目的是让学生明白选材与立意的关系,学会从平凡琐碎的材料中挖掘出真情实感,并结合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把握好行文的线索。同时把作文与做人挂起钩来,学会感谢亲人,懂得珍惜亲情!教学过程

一、歌声导入。听郑智化的《星星点灯》后,问:歌中的“灯”有何含义?(希望、光明)今天我们学习巴金的散文(灯),看文中的。灯”有何内涵?(出示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利用幻灯)。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1年获“但丁文学奖”,解放后有散文《随想录》等。

三、简介背景 1、1942年2月,巴金在桂林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2、适当补充。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气势十分嚣张,国内妥协势力重新抬头,悲观情绪日益蔓延,面对险恶形势,巴金曾苦闷、彷徨过。但在中共帮助下,他又坚定了必胜的信念,他用笔干鞭鞑亡国论的鼓吹者,激励民众。在这期间,巴金写下了包括(灯)在内的一系列散文。

了解了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本文内涵。

四、初步感知

听录音,思考问题(幻灯出示):

1、依次写了哪些灯?(眼前灯、回忆灯、联想灯)标明节次,从本文中找出。

2、作者思想感情有何发展变化?

五、理清思路 研讨上述问题1(1)指名交流后明确板书: 眼前灯(1-4)回忆灯(5)眼前灯(6-8)联想灯(9-11)回忆灯(12)眼前灯(13)

(2)小结:围绕“灯”展开叙写,以“灯”为线索,这一线索也揭示了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过渡语:作者的感情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六、探求主旨

1、看开篇作者心情如何?为何会有这种心情?(1)“窒闷”(板书);(2)联系背景,让学生讨论其原因:“噩梦”中惊醒,独处“寒夜”,象征政治黑暗,感到“窒闷”,表明作者找不到理想出路的压抑苦闷心情。

2、文末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1)“微笑”(板书);(2)因为作者坚信“灯光是不会灭的”。作者坚信:抗战必胜(乐观主义)

小结:思想由迷茫到坚定,由压抑到振奋

3、到底是什么力量,致使作者由“窒闷”到“微笑”?

围绕此问题,请大家从原文中找出各种“灯”作用的词语或语句(1)眼前灯:“扫淡了黑暗”,给人“明亮”温暖”(2)回忆灯:为人“指路”(3)眼前灯:“安慰”、“鼓舞”、“勇气”、“温暖”(4)联想灯:海上导航、为情人引路(5)回忆灯:拯救生命、人生导航

4、依上述作用,给“灯”前面加上一简短定语 参考:(1)光明、温暖的灯(2)希望的灯(3)精神的灯(4)永远不灭的灯(物质灯→精神灯)

5、由上述小结“灯”的象征义

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板书:光明、温暖、希望

过渡语:本文为何用象征用法?(当时环境使然,不便明说)

6、下列句子用象征手法写得含蓄隽永,试体会它们的内涵:(幻灯出示)

(1)大片的雪花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入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几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

(2)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七、归纳总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永远不要忘记心中的那盏灯,永远记住巴金的话:“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古往今来,“灯”不知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又融入了多少人间真情!

八、拓展迁移。请你讲讲心中有关灯的真情故事,写一篇文章。当堂构思、列提纲,当堂讨论。

九、布置作业。请用笔记下你心中有关“灯”的动人故事吧!(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小区物业消防管理案例下一篇:把地方画融入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