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险政策重点

2024-05-05

生育保险政策重点(精选6篇)

篇1:生育保险政策重点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使企业员工的政治、经济和生活观念等方面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部分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后,使与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的关系更加松散,约束力削弱,人员逐渐由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变。在人口流动数量增长的同时,其流动性也趋于增强。因此,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市场经济多元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就石油企业体制改革后,对计划生育重点人口如何进行重点管理进行探讨。

一、重点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国家特大型企业,地域分散,人口基数大、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多、家属多、待业青年占有一定比例。作为计划生育重点人群,管理中存在“一低两难三弱”等问题。

--一低:即计划生育信息准确率低。由于占重点人口比例较大的是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均由原单位移交到其配偶所在单位进行管理。在进行隶属关系移交时,有些数据统计不准,孕情信息、育龄妇女的基本信息掌握不实。

--两难:一是买断工龄人员、家属和待业青年外出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强、情况复杂、难以管理。二是买断工龄人员对企业缺少归属感,不但身处的位置与企业远了,而且心灵也与企业拉开了距离,对计划生育持消极态度,有些人找出各种借口逃避孕检,使这部分人员的孕检率难于达到95%以上。

--三弱:一是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为统计数据存在的偏差,信息化管理滞后,重点人口信息管理网络尚未形成,基层管理意识不强,计生宣传氛围不浓厚,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二是计划生育措施力度较弱,无法对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进行直接管理,一些工作只有通过其配偶才能沟通。虽然把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归为“重点人口”范围,但受关注的程度往往不及正式员工;三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好多过去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计生工作的需要。

二、重点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法探讨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多年来,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证明,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只要主要领导做到亲自抓、负总责,计划生育工作就可以做好。先进的可以更先进,后进的可以变先进,整体工作会年年有发展、有提高。

首先要抓好责任落实,健全管理网络。特别要将重点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把计生管理与服务、监督与检查纳入到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中。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奖惩办法,加大奖惩力度。管理部门与其基层单位要重新签定计划生育责任书,做到人口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

二是管理措施到位。要专门制定重点人员管理制度,坚持定期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例会,及时了解总结各阶段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对重点人口要重点关注,选树先进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各基层单位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2、调查研究是基础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特别是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投亲靠友的外地来油田人员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特点,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来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只有进行深入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发现问题,加大管理力度,并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也使我们在宣传、教育和服务时能做到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工作的效果更加显著。

3、宣传教育是手段

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宣传教育要先行。这始终是一条治本之策。要以育龄群众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帮助育龄人群转变婚育观念,逐步达到自我调节生育的目的。宣教工作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生动活泼、入耳入脑、结合实际、持之以恒,需要计生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是多样性。要针对重点人口不能受到单位直接管理,地域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如广播、电视、黑板报、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发放资料、网络和“计划生育四进家”等形式,普及计生法律法规和生殖保健科普知识,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同时,要改变计划生育主要以女方为主的传统思想,对其配偶也要在隶属单位进行各种宣教活动,做到夫妻同教。

二是针对性。把受教育对象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对党政领导,重点宣传人口理论、计划生育政策;对计划生育信息员及骨干重点宣传计划生育基本知识;对新婚夫妇,宣传生殖保健及避孕、节育知识;对广大育龄夫妇,则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意义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宣传“三优”知识。对更年期妇女,讲授卫生保健知识等。

三是典型性。在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中,注重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与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启发大家。如对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同志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奖励。同时,对那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并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

四是激励性。由于教育对已经脱离了原来单位的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而言,缺乏经济利益驱动效应。因此,其配偶所在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经常开展一些由家庭成员参加的竞赛活动,并给优胜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积极开展“四进家”活动,不但给重点人员带去党的方针政策,更要带去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计划生育工作要使群众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才能使之产生认同感。要少一些口头利益、宣传利益,必须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利益。

4、综合治理是核心

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系统工程,而重点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更突出地体现了综合治理管理与服务的功能。既要做好注重机关职能部门的横向配合,又要注重和基层单位的纵向联系,形成完整有效的计划生育管理网络,搞好综合治理。

一是将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及家属的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配偶所在单位的管理范围,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对重点人员的计生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要加强对重点人员配偶的管理,并通过他们,增强重点人员和企业的联系,夫妻双方一方违反了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要在所在单位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是要增加对重点人口计生管理人、财、物的投入,建立和健全工作网络,确保工作经费所需。要在充分摸清底细的基础上,搞好“移交管理”,坚决杜绝人员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不能一交了之,要经常和移交单位计生委进行沟通。现在各单位都有比较好的内部信息网络,但计生管理统计口径及方法不一,所得出的数据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应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筑起一个人口信息新的工作平台,将所有的信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整合,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各单位间要定期进行信息通报,做到不遗漏人员,不留死角。

三是针对重点人口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建立重点人员档案,摸清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家属、子女等人员的情况,掌握她们的生育状况、持证情况、再就业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个体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要规范基础资料及报表工作制度,认真建立和规范基层单位的各项基础资料,狠抓重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严禁估报、乱报。

四是全面开展优质服务,提高育龄群众的满意度。通过举行各种活动及家访等形式,增加计生干部和重点人员的接触机会。在为重点人口育龄妇女提供技术服务做孕情检查时,不断充实和完善孕检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克服“单纯孕检”的倾向,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引入孕检工作中,将孕检工作变成了以保健检查为主,同时融避孕节育健康咨询、发放药具、法规宣传和情感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她们多做一些检查项目。并及时和孕检医院联系,对没有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孕检人员,一定要查明原因,采取多种手段督促漏检者补检。对确有困难或身在外地者,要出具当地县以上医院证明。对患有各种妇科疾病的,要给予帮助指导,督促其到医院进行治疗。对意外妊娠者和超怀人员做到早发现、早督促采取避孕补救措施,避免给她们带来更大的痛苦,有效地杜绝超计划生育的出现。

5、依法管理是根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出台,以法律的形式,制定了现行生育政策,规范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与应承担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需求也发生了大的变化。表现为对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参与权更加关注,对生育安全、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进一步的要求。要做好重点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必须把依法行政,以人为本,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准则。一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做到依法定规、合同管理、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实现由人治到法治、少数人忙到多数人管的转变;二要在实施具体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依法切实保护重点人口的合法权益。

石油企业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计划生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要有新认识、管理上要有新思路、工作中要有新方法,对重点人员的管理更要勇于实践、扎实推进,把“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推上新台阶,促进企业协调稳步地发展。

范文网【】

篇2:生育保险政策重点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使企业员工的政治、经济和生活观念等方面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部分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后,使与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的关系更加松散,约束力削弱,人员逐渐由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变。在人口流动数量增长的同时,其流动性也趋于增强。因此,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市场经济多元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就石油企业体制改革后,对计划生育重点人口如何进行重点管理进行探讨。

一、重点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国家特大型企业,地域分散,人口基数大、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多、家属多、待业青年占有一定比例。作为计划生育重点人群,管理中存在“一低两难三弱”等问题。

--一低:即计划生育信息准确率低。由于占重点人口比例较大的是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均由原单位移交到其配偶所在单位进行管理。在进行隶属关系移交时,有些数据统计不准,孕情信息、育龄妇女的基本信息掌握不实。

--两难:一是买断工龄人员、家属和待业青年外出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强、情况复杂、难以管理。二是买断工龄人员对企业缺少归属感,不但身处的位置与企业远了,而且心灵也与企业拉开了距离,对计划生育持消极态度,有些人找出各种借口逃避孕检,使这部分人员的孕检率难于达到95%以上。

--三弱:一是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为统计数据存在的偏差,信息化管理滞后,重点人口信息管理网络尚未形成,基层管理意识不强,计生宣传氛围不浓厚,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二是计划生育措施力度较弱,无法对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进行直接管理,一些工作只有通过其配偶才能沟通。虽然把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归为“重点人口”范围,但受关注的程度往往不及正式员工;三是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好多过去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计生工作的需要。

二、重点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法探讨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多年来,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证明,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只要主要领导做到亲自抓、负总责,计划生育工作就可以做好。先进的可以更先进,后进的可以变先进,整体工作会年年有发展、有提高。

首先要抓好责任落实,健全管理网络。特别要将重点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把计生管理与服务、监督与检查纳入到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中。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奖惩办法,加大奖惩力度。管理部门与其基层单位要重新签定计划生育责任书,做到人口目标和责任层层落实。

二是管理措施到位。要专门制定重点人员管理制度,坚持定期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例会,及时了解总结各阶段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对重点人口要重点关注,选树先进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各基层单位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2、调查研究是基础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特别是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投亲靠友的外地来油田人员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特点,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来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只有进行深入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发现问题,加大管理力度,并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也使我们在宣传、教育和服务时能做到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工作的效果更加显著。

3、宣传教育是手段

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宣传教育要先行。这始终是一条治本之策。要以育龄群众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帮助育龄人群转变婚育观念,逐步达到自我调节生育的目的。宣教工作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生动活泼、入耳入脑、结合实际、持之以恒,需要计生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是多样性。要针对重点人口不能受到单位直接管理,地域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如广播、电视、黑板报、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发放资料、网络和“计划生育四进家”等形式,普及计生法律法规和生殖保健科普知识,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同时,要改变计划生育主要以女方为主的传统思想,对其配偶也要在隶属单位进行各种宣教活动,做到夫妻同教。

二是针对性。把受教育对象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对党政领导,重点宣传人口理论、计划生育政策;对计划生育信息员及骨干重点宣传计划生育基本知识;对新婚夫妇,宣传生殖保健及避孕、节育知识;对广大育龄夫妇,则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意义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宣传“三优”知识。对更年期妇女,讲授卫生保健知识等。

三是典型性。在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中,注重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与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启发大家。如对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同志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奖励。同时,对那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并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

四是激励性。由于教育对已经脱离了原来单位的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而言,缺乏经济利益驱动效应。因此,其配偶所在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经常开展一些由家庭成员参加的竞赛活动,并给优胜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积极开展“四进家”活动,不但给重点人员带去党的方针政策,更要带去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计划生育工作要使群众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才能使之产生认同感。要少一些口头利益、宣传利益,必须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利益。

4、综合治理是核心

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系统工程,而重点人员的计划生育工作,更突出地体现了综合治理管理与服务的功能。既要做好注重机关职能部门的横向配合,又要注重和基层单位的纵向联系,形成完整有效的计划生育管理网络,搞好综合治理。

一是将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及家属的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配偶所在单位的管理范围,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对重点人员的计生工作制度化、日常化。要加强对重点人员配偶的管理,并通过他们,增强重点人员和企业的联系,夫妻双方一方违反了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另一方要在所在单位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是要增加对重点人口计生管理人、财、物的投入,建立和健全工作网络,确保工作经费所需。要在充分摸清底细的基础上,搞好“移交管理”,坚决杜绝人员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不能一交了之,要经常和移交单位计生委进行沟通。现在各单位都有比较好的内部信息网络,但计生管理统计口径及方法不一,所得出的数据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应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筑起一个人口信息新的工作平台,将所有的信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整合,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各单位间要定期进行信息通报,做到不遗漏人员,不留死角。

三是针对重点人口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建立重点人员档案,摸清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家属、子女等人员的情况,掌握她们的生育状况、持证情况、再就业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不同个体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要规范基础资料及报表工作制度,认真建立和规范基层单位的各项基础资料,狠抓重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严禁估报、乱报。

四是全面开展优质服务,提高育龄群众的满意度。通过举行各种活动及家访等形式,增加计生干部和重点人员的接触机会。在为重点人口育龄妇女提供技术服务做孕情检查时,不断充实和完善孕检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克服“单纯孕检”的倾向,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引入孕检工作中,将孕检工作变成了以保健检查为主,同时融避孕节育健康咨询、发放药具、法规宣传和情感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为她们多做一些检查项目。并及时和孕检医院联系,对没有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孕检人员,一定要查明原因,采取多种手段督促漏检者补检。对确有困难或身在外地者,要出具当地县以上医院证明。对患有各种妇科疾病的,要给予帮助指导,督促其到医院进行治疗。对意外妊娠者和超怀人员做到早发现、早督促采取避孕补救措施,避免给她们带来更大的痛苦,有效地杜绝超计划生育的出现。

5、依法管理是根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出台,以法律的形式,制定了现行生育政策,规范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与应承担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需求也发生了大的变化。表现为对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参与权更加关注,对生育安全、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有进一步的要求。要做好重点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必须把依法行政,以人为本,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准则。一要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做到依法定规、合同管理、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实现由人治到法治、少数人忙到多数人管的转变;二要在实施具体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依法切实保护重点人口的合法权益。

篇3:四川资中:调整生育保险政策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近日决定调整生育保险政策。

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女职工, 生育医疗费定额结算标准上调为, 三级医院剖宫产5000元, 顺产3000元。二级医院剖宫产3800元, 顺产2200元, 未达到定额结算标准的按实际支付结算。参保男职工未参加生育保险的配偶, 一次性生育医疗费补助按参保女职工待遇标准结算。将财政全额支付工资的参保单位女职工生育补助由1000元/人, 调整到按照企业参保女职工待遇标准支付, 即按参保人员缴费基数的日平均数乘以法定产假天数计发。新增产前检查费用, 按800元/人的标准, 支付给参加生育保险的育龄妇女包干使用。增加护理假津贴。凡随用人单位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男职工, 可享受护理假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职工所在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计发。

篇4:抓好保险重点,服务金融改革

随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步入“刘易斯拐点”,越来越多的发展矛盾开始显现:过去,企业家只要把廉价的劳动力和银行的贷款结合起来,就能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盈利。但现在,这种盈利机会对企业和银行业来说,都在大幅度的减少。

另一方面,中国追赶型技术进步模式的潜力也在逐步消耗殆尽。在追赶型技术进步的模式中,政府可以确定技术进步的路径,并提供集中的金融支持。

随着中国正在快速地步入老龄化社会,金融跨贷资源的配置问题更加突出。中国金融体系过去所做的更多的是资源的跨地域、跨行业的配置。同时,人口老龄化之后,全社会的储蓄率有可能逐渐下降,这对金融体系也是新的挑战,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社会财富分配逐步向劳动力倾斜。过去企业是金融业主要服务对象和利润来源,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劳动者将在国内财富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财富管理,将成为金融业日益重要的内容。

金融业要顺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为技术创新服务。通过推进金融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建设多支柱、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发展更多结构合理、对利润和风险敏感的金融机构,满足自主创新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金融业要顺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更好地为社会保险保障体系服务,把金融体系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发挥好金融业匹配长期储蓄投资、跨期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金融业要顺应人本社会建设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财富管理服务。通过深层次的改革,使居民在金融利益的分配上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保护居民财富的长期购买力,促进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使居民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保险业的优势与改革方向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利于社会发展。

首先是有利于完善金融体系结构,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风险防范的能力。如果保险业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展,更多的用长期资金来支持长期的项目,就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我国金融体系资产负债不相匹配的现象。

其次,有利于健全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商业保险发展起来以后,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第三,有利于引导长期储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税收递延型的养老保险,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对我国具有尤为现实的意义。

最后,保险业还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分散科技创新风险、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方面,保险业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未来保险业的主要改革方向有以下五点。

着眼于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局,提升保险业保障“三农”的能力,建立统一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加大“三农”保险服务的创新和推广力度,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着眼于服务加强社会和民生建设的大局,提升保险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能力,积极参与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行个人事业型的保险制度,大力推行企业年金市场。

着眼于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提升保险业支持经济建设的能力。深化保险基金利用专业化的市场改革,引导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收益合理、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以债券、股权等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

着眼于服务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提升保险业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加强责任保险基础制度建设,继续扩大环保、医疗、教育、旅游保险等方面的试点保险的范围。

篇5:《财产保险》重点

2.财产保险运行:财产保险承保人从展业到承保、防灾防损、再保险和理赔的全过程。

3.核保:承保人对投保人及投保标的等进行审核,以决定是否承保以及怎样承保的过程。

4.财产保险展业:保险人通过保险业务人员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与方法将财产保险产品推销给保险消费者的过程。

5.招投标: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或询价正式邀请函方式的保险承保活动。

6.财产保险防灾防损:在财产保险运行过程中,保险人自己采取措施或者促使被保险人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防止或减少风险损失,降低保险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行为。

7.理赔:财险公司对被保险人提出的索赔要求,根据保险合同进行处理的行为。8.财产保险索赔: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造成保险财产及其有关利益损失时,请求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意思表示。

9.火灾保险:以存放在固定场所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承担被保险财产遭受保险事故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的一种财产损失保险。

10.团体火灾保险:以法人团体的财产物资及其有关利益等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承担火灾及其有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损失赔偿责任的财产损失保险。

11.机器损坏保险:主要承保工厂、矿山等保险客户的机器本身的损失,保险人对各类安装完毕并已转入运行的机器设备因人为的、意外的或物理性原因造成的物质损失负责。

12.利润损失保险:指对企业因物质财产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导致损毁后,在一段时间内停产、停业或营业受影响的间接经济损失及营业中断期间发生的必要的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13.船舶保险:以各种船舶、水上装置及其碰撞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14.船东互保:船舶保险之外由船东互保协会提供的一种风险保障措施,它与船舶保险有一定的联系,并起着共同维护船东互利益的作用。

15.货物运输保险:以运输中的货物为保险标的,承保其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遭受的损失的一种财产保险。

16.仓至仓条款:每一批投保货物保险责任起讫均以约定的运输途程为标准,即从被保险货物离开起运地点的仓库或储存处所开始,直至到达目的地收货人的仓库或储存处所为终止。

17.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经过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承保责任的一类保险。

18.公众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的公众责任为承保对象,是责任保险中独立的、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保险类别。

19.产品责任保险:由保险人承保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维修者因产品缺陷致使消费者或用户或其他公众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且依法应由其责任的经济赔偿责任。

20.信用保险:保险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担保被保证人信用的保险。

21.保证保险:保险人根据被保证人的要求向权利人提供自己信用担保的保险。22.投资保险:承保被保险人因投资引进国政治局势动荡或政府法令变动所引起的投资损失的保险。

二、1.财产保险经营主体主要有团体型、综合型和专营型财产保险公司三类。2.财产保险的发展趋势主要有:1.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2.经营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3.经营主体走向多元化;4.业务经营同时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5.费率将逐步走向自由化;6.市场份额进一步分割化;7.市场体制趋向成熟。

3.财产保险的一般特征:业务性质具有补偿性;承保范围具有广泛性;经营内容具有复杂性;单个保险关系具有不等性。

4.财产保险险种开发的原则为最大需求满足原则、科学计算原则和讲求实际原则,一般程序为市场调查、风险评估、立项设计、批报和投向市场,基本策略包括组织、技术、时机和组合策略。

5.财产保险市场营销包括四个基本要素:险种、推销渠道、险种价格和促销手段,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用于市场营销的商品是无形的特殊商品、参与市场消费的是有风险保障需求的特殊客户、市场营销的目标是追求财产保险的直接或间接利润、市场营销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一般策略包括险种、推销、定价和促销策略。

6.财产保险核保是承保业务的核心业务,而承保部分又是保险公司控制风险、提高保险资产质量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核保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投保人、保险标的和保险金额的审核等。投保人必须具有相应权利和行为能力,应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决定对标的是否签订合同、采取什么承保条件;尽可能使保险财产足额保险。

7.投标步骤一般包括投标前的准备工作、投送保险投标文件、竞标三个环节。准备工作包括收集投标信息、确定参与投标人员、投标定价和制作投标书。

8.防灾防损的措施包括预防灾害损失,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抑制灾害损失,减轻损失程度。为鼓励被保险人采取抑制措施防灾防损,保险公司通常对被保险人因施救、整理、保护所支付的合理费用予以补偿,但补偿以保险金额为限。

9.防灾防损的具体内容包括:1.加强同社会防灾部门的联系与协作;2.提取防灾基金;3.进行防灾防损宣传、咨询工作;4.进行防灾防损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全面检查,提出整改建议。

10.团体火灾保险的基本特征包括:保险标的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财产;承保财产地址不得随意变动;承保风险不断扩大;以法人团体为投保单位。

11.团体火灾保险的保险标的中,特约可保财产分为三类:1.市场价格变化较大,保险金额难以确定的财产,如金银珠宝、古玩邮票等;2.价值高、风险较特别的财产,如水闸、铁路、桥梁等;3.风险较大,需提高费率的财产,如矿井内设备和物资等。不报财产主要包括:1.不能用货币衡量其价值的财产或利益,如土地、矿藏等;2.不是实际的物资,容易引起道德风险的财产,如货币、票证等;3.承保后与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相抵触的财产,如违章建筑、非法占用的财产等;4.不属于承保范围,应投保其他险种的财产,如在途物资、牲畜等。

12.团体火灾保险的保险金额一般分项确定,主要分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两类,其中固定资产还要进一步按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分项。确定固定资产的保险金额一般有按账面原值、重置价值、账面原值加成数和实际价值协议确定四种方式。一般按出险时重置价值确定。流动资产一般有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按最近12个月的账目平均余额确定和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自行确定两种方式。一般按出险时的账目余额确定。

13.固定资产发生全损时,按保险金额予以赔偿。发生部分损失时,按重置价值投保的,按实际损失计算;按账面价值投保的,如果受损财产的保险金额低于重置价值,应根据保险金额按财产损失程度或修复费用占重置价值的比例计算,如果高于,按实际损失计算。应根据细账分项计算,其中每项最高赔偿金额分别不得超过投保时确定的保险金额。流动资产发生全损时,如果受损财产的保险金额等于或高于出险时账目余额,其赔偿金额以不超过出险时账面余额为限;低于时,其赔款不得超过该项财产 的保险金额。部分损失时,等于或高于的,按实际损失计算,低于的,应根据实际损失或恢复原状所需修复费用,按保险金额占出险时账面余额的比例计算。

14.财险基本险的保险责任也包括:1.被保险人拥有财产所有权的自用的供电、供水、供气设备因保险事故遭受破坏,引起停电、停水、停气以及造成保险标的的直接损失。2.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为抢救保险标的或防止灾害蔓延,采取合理的必要措施而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

15.机器损坏保险,一般均按重置价值投保,承保的基本上是人为风险损失,保险人通常负责被保险机器及其附属设备因特定原因造成的直接损失,如技术人员操作错误造成的损失、物理性爆裂引起的机器设备及容器本身损坏等原因。

16.利润损失保险以附加险的形式出现,只有保险损失的原因与基本险种的承保风险一致,保险公司才负责赔偿因此引起的营业中断损失。其主要承保保险责任事故引起的利润损失及营业中断期间仍需支付的必要费用等间接损失,可以扩展到因其他相关单位遭受同样风险使被保险人停业、停产造成的利润损失。其中毛利润损失=(标准营业额—实际赔偿期内的营业额)X毛利润率,毛利润率是指上的毛利润额与营业额之比。

17.其他附加险包括盗抢险、露堆财产保险、矿下财产保险、橱窗玻璃意外保险等。其中盗抢险只能以团体火灾保险基本险种附加盗抢险的形式存在;橱窗玻璃意外保险指凡是承保的橱窗玻璃因碰撞、外来恶意行为所致的玻璃破碎,以及因玻璃破碎引起的橱窗内陈列商品的非盗窃损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18.家财险基本特征为:1.业务分散,潜力巨大;2.额小量大、成本偏高;3.风险结构有特色,火灾与失窃是面临的话要风险,火灾与地震、洪水是损失的主要致因;4.风险管理有特色,需重视对地区社会环境调查,重视盗窃索赔案的控制与居民自治或社区的作用,风险管理体现在日常经营中;5.赔偿方式有特色,一般采用第一危险赔偿方式来处理家财险索赔案。

19.机动车辆保险主要包括车辆损失险、交强险和三者险,其基本特征有:1.保险标的流动性强,风险大,行程不固定,常异地出险;2.业务量大,投保率高,符合保险分散原则;3.保险赔偿有特殊规定。当保险车辆部分损失一次赔偿金额与免赔金额之和等于保险金额时,保险责任才终止;第三者责任事故赔偿后,无论每次事故赔款是否达到保险赔偿限额,保险责任继续有效,直至保险期满。

20.全车盗抢险作为附加险时,被保险人在投保车损险的基础上,才能投保全车盗抢险。保险责任包括两项,一是被保险车辆全车被盗窃、被抢劫、被抢夺,经县级以上公安刑侦部门立案证实,满两个月未查明下落的;二是被保险车辆全车被盗窃、被抢劫、被抢夺受到损失或车上零部件、附属设备丢失需要修复的合理费用,保险人负责承担。

21.全车盗抢险的除外责任包括:不是全车遭盗抢;被他人诈骗造成的;期间被保险车辆肇事导致第三者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因违法被罚没、扣押的损失;因与他人民事、经济纠纷而致被保险车辆被抢劫、被掠夺;租赁车辆与承租人同时失踪;故意行为或违法行为造成。

22.船舶保险基本特征:1.承保船舶在保险期间整个过程的风险,既有水上风险,也有港口风险,还有碰撞风险等。2.船舶保险提供着财产、责任和费用三类保障。3.风险控制较为复杂,标的具有流动性特点,无法保留现场痕迹的特点,保险人很难积极介入。4.保险标的具有浮性、稳性、适航性、操纵性、抗沉性和拟人性等特性

23.船舶保险中碰撞责任指被保险船舶与他船或其他固定物体相撞,导致他方财产、利益损失或人身伤亡,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负责赔偿的责任,由保险人负责赔偿,但最高赔偿以不超过保险金额为限。但属于船舶上的人员伤亡和货物损失,则不在保 险人赔偿责任之内。应注意:1.事故必须是直接接触所致;2.只限于被保险船舶是机动船舶火气拖带的被保险船舶;3.对被碰撞船舶上的人员伤亡,保险人也负责赔偿;4.一次事故所造成各种损失总和,最高赔偿额是被保险船舶的保险金额。

24.船舶保险的特别条款包括:1.拖轮拖带责任保险条款。被保险拖轮以顶推、绑拖、吊拖等方式拖带他船在可航水域发生保险事故,只是被拖带船舶以及所载货物遭受损失且依法应由被保险拖轮承担的赔偿责任。2.船主对旅客责任保险条款。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船舶上旅客死亡或伤残,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直接经济赔偿责任。3.船东对船员责任保险条款。承保责任是被保险船舶在航行运输或停泊中船上在岗船员发生死亡或伤残,船东对船员承担的医疗费、住院费和伤残、死亡补偿费。作为附加险,实际承保的是一种雇主责任保险业务。

25.船东互保的基本内容(了解):1.投保与承保:投保人事先向协会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保险期间从入会证书载明的入会时间开始至保险结束时止,费率由协会经理部与投保人商定,保险费分为预付保险费、追加保险费和巨灾会费三种。2.承保风险:人身伤亡与疾病支出的费用、碰撞责任、污染风险等。3.停保与退保:可停保情况包括会员停业、长期欠款、船舶出售或转让、船舶实际全损或推定全损或失踪等。4.均有免赔额和最高损害赔偿限额。

26.开办货物运输保险的必要性:首先,贸易离不开运输,而在运输过程中,货物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损失是难以避免的,会给货主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其次,承运人的保障责任有限。“由于不可抗力、货物本身自然性质、货物的合理损耗、托运方或收货方本身的过错造成的货物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的,承运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27.货物运输保险的基本特征:承保标的具有流动性;承保风险具有广泛性;保险估价具有定值性;保险单可以随提货单背书转让;保险期限采用仓至仓条款;承运方影响巨大。

28.货物运输保险采取定值保险方式承保,保险金额以货物的保险价值为依据确定。保险金额一经确定,即为投保货物的结论性价值,也是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最高价值标准。

29.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障原则指国内商品交易一般采取送货制和提货制两种。送货制是指货物由卖方负责送到买方指定的仓库或储存处所,由买方验收后付款成交,货物运费和运输途中的风险由卖方承担。提货制是指买方到卖方仓库或储存处所看货,成交后由买方自行提货,运费和运输途中的风险由买方自己承担。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单或保险凭证可以由被保险人背书转让给收货人,无须征得保险人同意。

30.责任保险的意义:1.有助于现行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2.能够分散被保险人的意外风险,有利于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3.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31.责任保险的基本特征包括:1.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健全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民法和各种专门的民事法律与经济法律制度;2.补偿对象实质上是对被保险人之外的受害方即任何第三者的补偿,是由保险人直接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间接保障受害人利益的一种双重保障机制;3.承保标的是没有实体的各种民事法律风险,责任只能采用赔偿限额的方式确定;4.承包方式包括独立承保、作为一般财产保险业务的附加险承保、作为一般财产保险业务中的基本责任承保;5.赔偿处理比如涉及第三者,以法院判决为依据,保险人具有参与处理责任事故的权利,可以直接支付给受害人。

32.民事损害赔偿原则是责任保险承保的主要法律基础,但责任保险承担的责任限于被保险人的过失责任或一定条件下的无过失责任,从而表明了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与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是不能等同的。32.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包括:1.被保险人依法对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2.因赔偿纠纷引起的由被保险人支付的诉讼费用、律师费用及其他事先经过保险人同意支付的费用。除外责任包括被保险人故意行为、被保险人家属雇员的人身伤害或租赁财物等。

33.责任保险均无保险金额的规定,而是采用承保时由保险双方约定赔偿限额的方式来确定保险人承担的责任限额。赔偿限额又可以分为财产损失限额和人身伤亡赔偿限额两项,经营实践中,通常还有免赔额的规定。

34.产品责任保险和产品保证保险有根本上的区别:

1.风险性质不同。产品责任保险承保的是被保险人的侵权行为;产品保证保险承保的是被保险人的违约行为。2.处理原则不同。产品责任保险采取严格责任原则;产品保证保险采取过错责任原则;3.责任承担者与受损方的情况不同。从责任承担方的角度看:产品责任保险为制造者、修理者甚至是承运人,产品保证保险仅限于合同当事人中提供不合格产品的一方。从受损方的角度看:产品责任保险可以是产品的直接用户消费者,也可以是和产品没有任何关系的他人。产品保证保险中受损方只能是违约方的相对方,即消费者责任中承担者为产品制造者、修理者等,受损方可以任择其一索赔,也可以同时向多方索赔。

4.承担责任的方式与标准不同。责任只能采取赔偿损失的方式,赔偿标准不受产品本身实际价值制约;保证既可以继续履行合同、修理、更换等,也可以赔偿损失,责任不超过产品本身实际价值。5.诉讼管辖不同。责任归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保证归合同签订地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6.保险内容不同。产品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范畴,产品保证保险带有信誉担保性质,属保证保险的范畴。

35.雇主责任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的比较:

1.性质不同。雇主责任保险——保险标的无形的责任,属于责任保险的范畴,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标的有形的实体,属于人身保险的范畴。2.保险责任不同。雇主责任保险—负责赔偿雇员在执行任务时或工作场所内遭受的意外伤害,负责职业病;意外伤害保险——对被保险人不论何时何地发生的意外事故均负责。不负责职业病。

3.承保条件不同。雇主责任保险——以民法、雇主责任法、雇佣合同为依据。意外伤害保险——只要是自然人均可投保。4.保障效果不同。雇主责任保险——被保险人虽然是雇主,但客观上保障了雇员的利益。强制实施,具有社会保障性质。意外伤害保险——保障被保险人自己或受益人的利益,自愿投保。5.计算与赔偿的依据不同。雇主责任保险——以雇员的月工资为依据;意外伤害保险——双方约定的保险金额为依据。

篇6:保险学重点归纳

3风险的分类:①按风险的性质: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机会的风险;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②按风险的载体分类: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③按产生的原因分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4风险管理: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理,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目标)的一种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风险管理的基本类型:①控制型风险管理方式(是损失形成前防止和减轻风险损失的技术性措施,它通过避免、消除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以及限制已发生损失继续扩大,达到减少损失概率、降低损失程度,使风险损失达到最小之目的):避免、预防、抑制、分散;②财务型风险管理方式(通过提留风险准备金事先做好吸纳风险成本的财务安排来降低风险成本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自留风险、转移风险。

5可保风险:保险人可接受承保的风险,即符合保险人承保条件的风险,是风险的一种形式。可保风险的要件:风险必须是①纯粹的;②偶然的;③意外的;④大量的;⑤风险发生必须是应有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6保险是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保险的基本功能:①风险分散与转嫁功能;②经济补偿与给付功能;③资金融通功能;④社会管理功能。7商业保险: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引起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但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

8保险的分类:①按保险性质分为: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政策保险;②按保险的实施方式分,保险可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

9保险合同:又称保险契约,指保险双方当事人为了实现经济保障的目的,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订立的一种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保险合同的特性:保险合同是①双务合同;②补偿性合同;③射幸性合同;④附和合同;⑤个人性合同;⑥条件性合同;⑦最大诚信合同;⑧要式合同。保险合同的要素:①主体:当事人:保险人、投保人;关系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单所有人;辅助人: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②保险合同的客体:保险利益;③保险合同的内容:保险条款(基本条款、附加条款、保证条款、法定条款、协会条款)

10(保险合同的主体)当事人:指直接参与保险合同订立,确立合同的权利与义务的行为人,包括保险人和投保人。关系人:指与保险合同有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而未直接参与保险合同订立的人。保险合同关系人包括被保险人、受益人、保单所有人。

11保险人具备条件:①依法定程序取得经营资格的法人;②在规定的范围内经营。投保人具备条件:①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②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③投保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按时缴付保险费。受益人具备条件:①受益人是享有赔偿请求权的人;②受益人是由保单所有人指定的人。受益人与继承人的区别:受益人与继承人两者性质不同,受益人享有的是受益权,是原始取得;而继承人享有的是遗产的分割权,是继承取得。受益人没有用其领取的保险金偿还被保险人生前债务的义务;但继承人则在其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有为被继承人偿还债务的义务。

12保险合同的客体: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保险利益。保险合同客体的表现形式:有形标的:人、物;无形标的:责任、信用、预期利益。保险合同内容(主要条款的分类):基本条款,附加条款,保证条款,法定条款,协会条款。

13保险合同的基本形式:投保单;暂保单;保费收据;保险凭证(同一般保险单);保险单(最基本最重要的书面形式);批单。

14保险合同的分类:①按保险标的价值确定与否分为定值保险合同和不定值保险合同;②按风险转嫁(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关系)的方式分为足额保险合同、不足额保险合同和超额保险合同;③按保险标的分为财产保险合同、人身保险合同、责任保险合同、信用保险合同;④按业务承保方式分为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重复保险合同、共同保险合同。

15投保人的义务:①缴纳保险费的义务;②通知义务(保险标的危险增加的通知义务;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通知义务);③预防损失和避免损失扩大的义务;保险人的义务:①确定损失赔偿责任;②履行赔偿给付义务(赔偿金的内容和赔偿金的支付方式);③督促、指导、预防保险标的遭受损失的义务。16保险合同的变更:指在保险合同的存续期间,保险单的主体、内容及效力等有所改变。合同无效:指合同虽已订立,但在法律上不发生任何效力。①原因分:约定无效与法定无效;②范围分: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③时间分:自始无效与失效。合同的解除:指当事人基于合同成立后所发生的情况,当事人一方做出使合同无效的一种单独的行为。合同的中止:指在保险合同存续期间内,由于某种原因的发生而使保险合同的效力暂时归于停止。合同的复效:指保险合同的效力在中止以后又重新开始。合同的终止:指在保险期限内,由于某种法定或约定事由的出现,致使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复存在。合同终止的形式:①合同因履行而终止;②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③合同因解除而中止;④合同因违约失效而终止。

17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指保险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意思理解发生歧义时,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或者通常的理解方式,对保险合同内容或文字的含义予以确认或说明。种类:①文义解释原则;②意图解释原则;③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原则;④批注(批单)优于正文的解释原则;⑤补充解释原则。保险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18保险利益: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所承认的经济利益。保险利益的要件:保险利益必须是①合法的利益;②经济上的利益;③确定的利益。保险利益原则:指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过程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19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是物质财产及其相关利益,因此,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所反映的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的经济利益。①财产所有权;②财产经营权、使用权、承运权与保管权;③财产抵押权和留置权。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的生命或身体。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利害关系。①自身关系;②亲属血缘关系和合法赡养与收养关系;③经济利益主要包括雇佣与债权债务关系。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保险利益区别:①对保险利益的时效要求不同: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原则是最严格的。一般要求投保人从保险合同订立到损失发生的全过程都应具有保险利益,而且所约定的保险金额不得超过该保险利益额度(海上保险只要求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受损失具有保险利益即可);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必须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存在,不要求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具有保险利益;②对保险利益价值的计算方式不同:财产保险保险利益价值以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为标准,投保人对标的价值超出部分不具有可保利益;人身保险可保利益价值确定取决于投保人经济能力。20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双方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时,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互不欺骗和隐瞒,恪守合同的认定和承诺,否则保险合同无效。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主要内容:告知、保证。告知:指在保险合同订立前、订立时及保险合同的有效期内,双方不得隐瞒任何有关的重大事项。(对投保方:①在签订合同时,投保人必须主动把有关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和其他重要事实告知保险人;②合同订立后,如果保险标的风险增加,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③如果发生保险事故,投保人应当及时通知;④如果有重复保险,要通告保险人;⑤在保险标的所有权发生转让时,投保人必须通知)(对保险方:①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应主动地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条款的内容,特别是须明确说明免责条款的内容;②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或保险合同约定的条件满足时,保险人应按合同约定如是旅行赔偿或给付义务)保证:指保险人在签发保险单或承担保险责任之前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某一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某种事态的存在或不存在做出的承诺或确认。保证的种类:①根据保证事项是否已存在可分为确认保证和承诺保证;②根据保证存在的形式可分为明示保证和默示保证。对保险方的主要内容:告知、保证、弃权和禁止反言。弃权:指保险人放弃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或保证条款而产生的解约权或抗辩权,保险人一旦弃权,则不得重新主张该项权利。禁止反言:指保险人明知有影响保险合同效力的因素或者事实存在,却以其言辞或行为误导不知情的投保人或保险人相信保险合同无瑕疵,则保险人不得再以该因素或者事实的存在对保险合同的效力提出抗辩。告知与保证的区别:①告知强调的是诚实,对有关保险标的的重要事实如实申报;而保证则强调守信,恪守诺言,言行一致,许诺的与事实一致;②保证对保险人或被保险人的要求比告知更为严格;③告知的目的在于使保险人能够正确估计其所承担的危险;而保证则在于控制危险。21近因:指引起损失事故发生最根本、最有效、其决定作用的原因,而不一定是在实践上或空间上与产生损失最近的原因。近因原则:指若保险标的损失事故发生的近因属于保险责任,则保险人承担损失赔偿责任;若近因属于除外责任,则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

22损失补偿原则:指保险合同生效后,如果保险标的的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被保险人有权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获得全面而充分的保险赔偿,用于弥补被保险人因其保险标的遭受损失而失去的经济利益,但被保险人不能因保险赔偿而获得额外利益。被保险人请求损失赔偿的条件:①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②被保险人遭受的损失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③被保险人遭受的损失能用货币衡量。保险人赔偿的限额:以实际损失、保险金额、保险利益为限。

23损失赔偿方式:A比例赔偿方式(保险人按照一定的比例对被保险人的保险损失进行计算赔偿金额的方式):①采用不定值保险,赔偿金额=损失金额*保险金额/损失当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②采用定值保险,赔偿金额=保险金额*保险标的受损价值/损失当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B限额赔偿方式(第一损失赔偿,指保险人在承保时把责任或损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小于或等于保险金额的损失;第二部分是大于保险金额的损失,也称第二损失):①当实际损失金额<保险金额时,赔偿金额=损失金额;②当实际损失金额>保险金额时,赔偿金额=保险金额。例外:①定值保险(指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约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并以此确定为保险金额,视为足额投保):保险赔款=保险金额*损失程度;②重置保险(指以被保险人重置或重建保险标的所需费用或成本确定保险金额的保险)24代位追偿原则:指在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推定全损,或者保险标的由于第三者责任导致保险损失,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履行赔偿责任后,依法取得对保险标的的所有权或对保险标的损失负有责任的第三者的追偿权。代位追偿原则的主要内容:权利代位和物上代位。权利代位产生的条件:①损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受损的标的,都属于保险责任范围;②保险事故的发生是由第三者的责任造成;③保险人按合同的规定对被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之后,才有权取得代位追偿权。保险人在代位追偿中的权益范围:以其对被保险人佩服的金额为限,如果保险人从第三者责任方追偿的金额大于其对被保险人的追偿,则超过的部分应归被保险人所有。保险人取得代位追偿权的方式:①法定方式;②约定方式:权益的去的必须经过当事人的磋商、确认。

25物上代位:指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按保险金额全数赔付后,依法取得该项标的的所有权。产生基础:物上代位产生于对保险标的作推定全损的处理。推定全损:指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尚未达到完全损毁或完全灭失的状态,但实际全损以不可避免,或者修复和施救费用将超过保险价值;或者失踪超过一定时间,保险人按照全损处理的一种推定性的损失。委托:指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益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全数赔付的行为。委托条件:①委托必须有被保险人提出;②委托硬是保险标的的全部;③委托不得附有条件;④委托必须经过保险人的同意;⑤保险标的物发生推定全损是委托的前提。保险人在物上代位中的权益范围: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已支付了全部保险金额,并且保险金额等于保险价值的,受损保险标的的全部权利归于保险人;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去的受损保险标的的部分权利。

26重复保险: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条件:①同一保险标的;②同一保险利益;③同一保险期间;④同一保险危险;⑤与数个保险人订立数个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重复保险分摊原则:指在重复保险的情况下,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个保险人应采取适当的分摊方式分配赔偿责任,使被保险人既能得到充分的补偿,又不会超过其实际损失而获得额外的利益。

27财产保险:指以各种财产物质和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以补偿因在保险期限内发生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而造成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为目的的一种保险业务。特点:保险标的、利益、金额确定、期限、合同的特殊性。分类:财产损失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

28财产损害保险:指以存放在固定场所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财产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承担保险财产遭受保险事故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的一种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特点:①风险结构不同;②风险管理有特色;③赔偿方式不同。29运输货物保险:以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为保险标的,承保其因自然灾害或意外属股所造成的损失的一种财产保险。特点:①保险单可以随提货单的转移而转让;②保险标的可与被保险人分离;③运输货物保险一般为定值保险;④保险期限的特殊性;⑤业务规则的国际性。机动车辆保险特点:①赔偿方式主要是修复;②采用绝对免赔额赔偿;③实行无赔偿优待方式;④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为强制保险。车辆损失保险费=基本保费+保险金额*费率

30人身保险:指以人的寿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事故或保险期满时,又保险人像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分类:按保险范围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

31人寿保险: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以生存或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特点:①人险具有长期性;②人险合同为给付性合同;③人险不存在超额保险、重复保险、代位追偿问题;④部分人险的保单具有投资和储蓄性;⑤精算技术方面利用生命表进行定价等一系列寿险计算技术;⑥保费缴费为均衡保费制。

32意外伤害保险: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由于外来的、突然的、剧烈的事故造成身体的伤害,并因此致使被保险人死亡或残疾时,由保险人按金额同约定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死亡保险金、残疾保险金或医疗保险金的一种保险。特点:期限短、灵活性较大、保费低廉。33意险与人险区别:①二者的可保风险不同;②人险是纯粹的定额给付性保险,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不问有无损失或损失程度大小,都按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付保险金,合同同时终止;而意险中,保险事故发生时,死亡保险金的给付按合同约定,残疾保险金则按保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支付,合同不一定终止;③费率确定不同;④保险期限不同;⑤年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同。

34健康保险:以被保险人身体为保险标的,保险人承担对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因患疾病、生育或发生意外事故受到伤害时所导致的医疗费用或收入损失进行补偿的在一种保险。特点:①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②精算技术;③健康保险的给付;④经营风险的特殊性;⑤合同条款的特殊性;⑥健康保险的除外责任。

35再保险:指保险人为了分散风险而将原承保的全部或部分保险业务转移给另一个保险人的保险。再保险的作用:①分散风险;②扩大承保能力;③控制责任,稳定经营;④降低营业费用,增加运用资金;⑤有利于拓展新业务。危险单位:一次危险事故可能涉及的最大损失范围,确定比较复杂。自留额:转移风险责任的一方或分出保险业务的公司叫原保险人或分出公司,分出公司自己负责的那部分风险责任叫自留额。分保额:承受风险责任的一方或接受分保业务的公司叫再保险人或分入公司,转移出去的那部分风险责任叫分保额。36再保险与原保险的区别:①保险合同的性质不同:原保险合同具有经济补偿性或者保险金给付性;保险合同具有责任分摊性,或补充性。其直接目的是要对原保险人的承保责任进行分摊;②保险费支付不同:在原保险合同中,除了奖励性支付外,是单项付费的,即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保费;在再保险合同中,保险人须向再保险人支付分保费,再保险人须向原保险人支付分保佣金。再保险与共同保险的关系:①共同保险属于直接保险,风险的第一次分散;再保险是风险的第二次分散;②共同保险中各家保险公司是横向关系,比关联关系;再保险是纵向关系,串联关系。

37比例再保险是指分出人与分入人相互订立合同,按照保险金额比例分担原保险责任的一种分保方法。成数再保险: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在合同中约定保险金额的分割比率,将每一危险单位的保险金额,按照约定的比率在分出公司和分入公司之间进行分个的在保险方式。特点:手续简便,节省人力和费用;合同双方的利益一致;缺乏弹性;不能均衡风险责任。溢额在保险:指分出公司先确定每一危险单位自己承担的自留额,当某笔业务保险金额超过分出人的自留额时,才将超过部分分给再保险人。特点:灵活确定自留额,均衡风险责任;比较繁琐费时。

38险位超赔再保险:以一次事故中每一危险单位所发生的赔款金额为基础,来确定分出公司的自负责任和分入公司最高责任限额的在保险方式。事故超赔再保险:以一次事故发生的赔款总额为基础来确定分出公司自负责任额与分入公司最高责任限额的再保险安排方式。赔付率超赔再保险:指按赔款与保费的比率来确定自负责任和再保险责任的一种保险方式。

39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比较:①比例再保险是以保额为基础分配自负责任和分保责任;而非比例再保险是以赔款为基础,根据损失额来确定自负责任和分保责任;②比例再保险按原保险费率计收再保险费,且再保险费为被保险人所支付原保险费的一部分,与再保险业务所占原保单责任保持同一比例。非比例再保险采取单独的费率制度,再保险费以合同的净保费收入为基础另行计算,与原保险费无比例关系。

40临时再保险合同是根据业务需要临时选择分保接受人,经协商达成协议,逐笔成交的分保合同。对于临时再保险的业务,分保接受人没有义务一定接受。合同再保险合同是由分出人和分入人以预先签订合同的方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宗或一类业务进行约定。预约再保险合同是介于合同再保险合同和临时再保险合同之间的一种再保险合同。对于合同中规定的业务,分出人有权选择是否分出,但一旦分出,分入人必须接受。即预约再保险对分出人有临时再保险合同性质,对分入人有合同再保险合同性质。

上一篇:我眼里的风景初中作文下一篇:神话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