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农业机械化论文

2022-04-17

近年来,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一些地方探索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将通过整治节约的少部分农村建设用地以指标调剂的方式按规划调整到城镇使用的途径,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朝鲜族农业机械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朝鲜族农业机械化论文 篇1:

习近平与吉林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22日赴吉林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了解粮食生产、黑土地保护利用、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等情况。随后,习近平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

“红太阳照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行,海兰江畔稻花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就是这首曾经广为传唱的歌曲所描绘的地方。

5年前的7月16日,习近平来到了这片稻菽如浪的沃土。他沿着田埂步入稻田,察看水稻长势,同正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叮嘱他们细化增产技术措施,争取秋粮丰收。一言一行,无不流露出对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关切与重视。

“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在田间,习近平殷殷叮嘱。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作为“东北粮仓”之一的吉林,在端好“中国饭碗”上承担着重要责任。

如何担负起粮食安全重任,并不断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2015年3月9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了一个关键点——“农业现代化”。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东三省处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方方队里,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遵循规律、科学发展。”在审议中,习近平对处于“前方方队”的东三省提出期望,并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9年,吉林省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达到775.6亿斤,比上年增加49亿斤,净增加量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增量的41.2%。今年吉林省的春耕生产在疫情之下再创佳绩,现在苗齐苗壮长势喜人。

“要做好加减乘除”

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一柱擎天”,发展结构不优,一度制约着吉林的发展。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以精妙的比喻指出了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短板,给出了解决方法。

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加减乘除做全做好,才能真正解决吉林振兴发展这道“应用题”。

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于如何激发、释放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习近平作出详细指导。

吉林努力把握优化升级、脱胎换骨的每一个机会。面对今年的疫情,吉林抓住生物医药等产业优势,全力研发新产品、上新项目,带动转型升级;在全省推广普及的“吉祥码”,不仅能方便群众出行和复工复产,还将成为居民享受数字政府服务的电子凭证……转型升级的吉林,正以全新面貌迎接美好未来。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

“野生东北虎现在有多少只?吃什么?”“种群能不能延续?”“野猪是在长白山一带吗?”2015年3月9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听完代表们对吉林重大生态工程的介绍,习近平提出一串问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可见一斑。

吉林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2015年7月,在吉林考察调研时,习近平用4个“更”为吉林的生态文明建设定下目标。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来到了有“粮仓、肉库、渔乡、油海”美誉的查干湖。在查干湖,看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习近平十分高兴。他说,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

查干湖水天一色,绿草茵茵;长白山逶迤壮美,天池如玉……吉林不缺绿水青山,也不缺冰天雪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只要政策措施对头,转化为“金山银山”不是难事。

“民生是‘指南针’”

2015年7月16日,在延边州光东村村民李龙植家,习近平脱鞋进屋后,盘腿而坐同乡亲们拉起家常。

像每一次考察时那样,习近平细细倾听、认真了解乡亲们的现实生活状况。当得知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习近平强调,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小厕所连接着大民生。对厕所这一细节的重视更见总书记的民生情怀。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在考察中,习近平道出了发展和民生的辩证关系。

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发展、民生二者只有形成良性循环,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不要狗熊掰棒子”“不能虎头蛇尾”“开空头支票不行”,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的审议时,习近平用接地气的话语为如何做好民生工作作出注解。做好民生工作,要的是坚持不懈的韧劲、一诺千金的诚意、务求扎实的稳劲。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2015年在吉林考察时,习近平尤其强调了要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

今年4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靖宇、大安、通榆、安图、汪清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吉林省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全面小康的美好梦想正不断照进現实。

“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总人口207.2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74.2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5.8%,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也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窗口”。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来到延边。一下飞机,他便乘车前往延边博物馆,听取延边州总体情况介绍,参观延边州成就展和朝鲜族民俗展。在光东村,老年舞蹈队正在排练,翩翩起舞。总书记驻足欣赏,称赞朝鲜族群众的舞蹈跳得好,一招一式就是不一样。

夸朝鲜族老年舞蹈队跳得好,在朝鲜族村民家入乡随俗脱鞋进屋、盘腿话家常……习近平总书记如同走亲戚般的亲切态度,让村民们真正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这句话的诚意与分量。

“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这次考察中的这句承诺,习近平说得坚定有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实施好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等规划……只要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必能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转自新华网)

作者:程瑶

朝鲜族农业机械化论文 篇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近年来,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一些地方探索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将通过整治节约的少部分农村建设用地以指标调剂的方式按规划调整到城镇使用的途径,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严格规范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要求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规范、健康、有序开展。

吉林省公主岭市位于长(长春)平(四平)经济带发展轴的中心位置,总面积4028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0个街道办事处(4个含村)、403个行政村,全市人口105万,其中农业人口67.9万,占总人口的64.7%。近年来,公主岭市经济发展迅速,招商引资项目逐年增加,项目建设对建设用地指标压力较大,同时,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推动全市城镇化进程,自2012年起,公主岭市政府组织申报了洪喜河、南崴子和范家屯3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涉及3个乡镇、12个行政村、2717人,总面积231.08公顷、拆旧区可复垦耕地面积111.60公顷。

这3个项目特点鲜明,在公主岭市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个试点项目简介

三个项目安置区的设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充分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使其有足够选择的空间。洪喜河项目属于“灾害避让,就地安置”类型;南崴子项目属于“特色村寨,适度聚集,就近安置”类型;范家屯项目属于“快速城镇化,转移安置”类型。

洪喜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拆旧区所邻近的洪喜河由于河床位置较高、与田面基本齐平,村民受到一定程度的洪水威胁,但是由于缺少资金,当地群众多年以来一直未能搬离此处。

公主岭市政府在计划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时候便将洪喜河项目列入了优先考虑的范围。项目建设切合群众实际需要,群众积极性高,有热情,项目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项目规模小,便于操作,也能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该项目区农民以种植业为主,考虑到村民的生活习惯和当地的经济条件,将农民就地安置于本村地势较高的地方,安置区以二层小楼为主;后期通过组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来解决排涝问题,保障复垦后的耕地质量和安全。根据村民意愿,复垦后的耕地大部分流转到种田大户,少部分土地仍由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民耕种。

南崴子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拆旧区位于南崴子镇的朝鲜族民族村大兴村,南崴子镇政府计划将其及临近的朝鲜族民族村整合成集行、游、食、住、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体系——鲜丰民俗村。

该项目区村民由于具有语言优势,多外出到韩国打工,收入较高,留守的多为老年人和儿童,承包田多出租给其他人经营;根据朝鲜族人群居的生活习惯,高起点规划,打造朝鲜族特色的新型社区,选择了在镇区附近、交通便利的地块,新区的建设对于为当地第三次产业的水平创造机会。拆旧区复垦后的土地,采用集体经营的方式进行统一经营管理。

范家屯项目拆旧区位于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平洋村和王学坊村2个村,总面积96.86 公顷。平洋村涉及搬迁农户537户、2055人,王学坊村涉及搬迁农户45户、180人。复垦后的耕地通过整体流转由村集体统一集约经营管理。

安置区位于范家屯镇“平洋农村新型社区”内,占地4.0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根据与农民达成的协议,以现有房屋面积1:1置换安置区新楼房,新房为大产权房。

公主岭市增减挂钩项目特点:

一、科学规划、尊重群众意愿是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基础。

开展增减挂钩项目不能一蹴而就,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前期要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使广大群众对此项工作由了解到理解,由支持到参与,奠定好扎实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公作用。

同时因人而异,根据不同项目的经济水平和群众生活习惯,设计不同的安置方案。洪喜河项目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安置区建在洪喜河村双青山水库北侧坡地上,这里风景秀美交通便利,便于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以此示范项目带动周边第三产业发展。安置区建筑以二层小楼为主,外加仓库,同时在附近规划出一块养殖用地,为老百姓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

南崴子项目位于南崴子街道的朝鲜族民族村大兴村,由于具有语言优势,多数村民到韩国打工,收入较高,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承包土地基本出租给他人经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打工,房屋处于空置状态。经过多方调查论证,市政府决定把大兴村的回迁区建在102国道北,南崴子镇南的六零河边,同时根据朝鲜族人的生活习惯,打造朝鲜族特色的集行、游、食、住、购、娱为一体的新型社区。

范家屯镇位于公主岭市东南部并与长春接壤,镇区东距长春市15公里,西距公主岭市30公里。京哈铁路、国道102线公路和四(四平)长(长春)高速横贯本镇。作为“长平经济带”上“东融省会、西联邻城”的重要节点镇,范家屯镇是实现公主岭市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将规划形成“滨河亲水”特色景观经济带、汽车配套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的工业发展翼和城市发展翼、汽车产业城、中心老城和南部新城的为框架的“一水、两翼、三城”总格局。2012年公主岭市政府谋划了范家屯镇平洋村整村搬迁、整村土地流转的项目。该项目区的安置区建在范家屯镇硅谷大街北侧国有建设用地上。

三个项目区由小到大的运作,科学规划,宣傳到位,一切要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是项目顺利推进的保证。

二、将土地流转、劳务输出与增减挂钩项目相结合。

增减挂钩项目不仅仅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增减挂钩项目复垦后的耕地,一般都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转移到种粮大户,洪喜河项目复垦后的耕地大部分流转到种田大户,另一部分由留守在家的农民耕种;南崴子项目和范家屯项目分别由于劳务输出规模大,基本上全部实行流转,由于土地连片经营,促进了集体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机械化耕种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集中连片耕种可以搞订单农业,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保证了农民收入。

通过增减挂钩项目建设,将给项目区群众带来不断稳定增加的收入及预期。以范家屯项目为例,从农业生产方面讲,复垦后的耕地仍然归农民个人使用,但通过土地流转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由于生产资料采购批量化、统一化,每公顷土地大约可以节约700余元。统一机械化耕种和收割每公顷至少节约1000元;全程机械化作业和高效技术的普及应用可以增产10%以上,每公顷增收约2000元,一年下来每公顷可以增收3700元左右。

从生活居住角度说,按照100平方米农民住宅来算,大约价值在10万元左右,置换后的大产权社区楼房价值则高达35万元,通过置换农民的净资产平均增加了25万元。并且随着三改的有序进行,农民转为城镇户口以后,会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医保社保、就医就学,缩小城乡差别。

从增加收入方面讲,公主岭市政府重点对三个项目区由于土地流转而解放的劳动力,进行了技能培训,并组织劳务输出,安置就业人员800余人,占解放劳动力人数的70%,这部分人员预计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万余元。

此外,从政府角度讲,在政府不增加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推进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促进了城乡统筹。第一,由于土地流转,使得耕地能够向种粮大户集中,为推進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提供有利条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第二,缓解了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困境,增减挂钩项目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弥补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缓解了项目建设对新增耕地的压力;第三,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增加了城镇人口,同时新区建设扩大了城镇规模,为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硬件支撑。

三、严格管理、落实责任、质量安全是试点工作的生命。

为确保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安全顺利实施,公主岭市政府成立了土地增减挂钩指挥部,建立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新建项目表土剥离制度等相应的13项制度。同时落实监管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方面加强安置区建筑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确保建成群众的放心房、安心房,同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发生。另一方面,高度重视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确保建设资金的封闭运行和资金的安全。第三,为了保证复垦的耕地质量不低于被占耕地质量,公主岭市政府将新区的表土剥离后用于拆旧区的土地整理项目上,保证了耕地质量。

作者:张国华

朝鲜族农业机械化论文 篇3:

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

1947年起,原合江省在桦川县筹建水利农场。1948年初春,由共产党员金白山、李在根等率领的80户朝鲜族移民陆续从吉林省敦化市来到水利农场。随后农场按规划将前来的360户朝鲜族移民安排到一庄、二庄、三庄和四庄等地方建房安家。

1948年3月25日,原合江省政府发出了《合江省政府生产动员令》,指出“为改善人民生活、支援革命战争、保证今年大生产的胜利……”这一年的春天,农场还采用行政管理办法,把各庄每栋住房的4户划为一个共耕组,按各组的劳力拨给一块土地耕种,按“地四劳六”的比例分红。

1949年,金白山与慎自成等5户农民自愿组成第五耕作组,金白山担任组长。他们学着苏联的做法,把地合起来耕种,当年亩产平均达到392斤。1950年初,金白山小组扩大到14户,形成了农业生产合作的集体耕作组,实行按劳取酬的办法,出工记分,充分调动了组员们的积极性。这一年,金白山小组525亩地,亩产达到453斤,比其他组高100多斤,比单干户多200多斤。金白山小组年终发展到36户。

1951年,省委根据各地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情况,及时提出了《关于巩固、提高和发展互助合作组的意见》。农场党委决定金白山小组在现有基础上成立家庭农庄(高级合作社),派人带着“苏联集体农庄法”到金白山小组举办学习班,帮助他们了解掌握苏联办农庄的经验,并且让金白山负责筹建家庭农庄。

1951年2月19日,全国第一个集体农庄诞生了!金白山小组的36户朝鲜族农民,身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欢聚在三庄小学校召开成立集体农庄大会。省委农村工作部、省农业厅、省水利厅、桦川县委代表及农场和附近村屯的代表80多人参加。会上民主选举了金白山为农庄主席,李在根为农庄副主席(在党支部大会上当选为党支部书记)。金白山表示,绝不辜负上级领导和全体庄员的信任,坚决把农庄办好,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庄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筹建新庄。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新庄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三江平原上。新建起的一栋栋土草结构的住宅,一律仿造北京城楼式的造型,格调新颖,古朴大方。一条条街道笔直宽阔、卫生整洁。绿树与鲜花把村庄打扮得五彩缤纷。村东建有学校,广阔平坦的操场上划有足球场,既可供学生们活动,又可供大人们利用时间在这里踢球、唱歌跳舞、荡秋千。7月1日这天,全庄男女老少穿起美丽的民族服装,打起长鼓,载歌载舞庆贺喜迁新居。庄员们家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每家都是两屋、一厨、一室的格局,并装上了电灯和有线广播。各家门前都打上了铁管井,吃水既方便又卫生。妇女们用脑袋顶水吃的这项专长用不上了。

1952年春,省政府秘书长于杰来农庄检查工作。金白山对他说:“请省领导为我们农庄命个名吧!”于杰欣然应允,随同于杰一起来的《东北日报》记者牧正说:“我看还是以‘星火’二字命名吧!”就这样,《东北日报》就以“星火——新中国第一个农庄”为题进行了报道。从此,星火集体农庄的事迹在全国传开了。

为加强对农庄的管理,他们参照苏联的农庄法制定并实施了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农庄章程。规定入庄的条件是:年满16岁的劳动人民可自愿入庄,但须经三分之二的庄员讨论通过。入庄自愿、退庄自由。入庄时交入庄金15元,股份金120元,遇特殊情况可用生产资料顶替或缓交。明确提出农庄实行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把农庄的土地划分为五个耕作区,根据土质和经营条件,确定应达到的产量指标,超产者奖,降低者罚,并对各项奖惩标准做了详细规定。在劳动用工方面,详细规定了评分等级。并对不同季节的用工标准做适当调整。在组织机构方面,章程规定:农庄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庄员大会。重大事项须有三分之二的庄员通过方为有效。庄员大会闭会期间,管理委员会代行其职权。为扩大再生产,还规定了按10%的标准提取公积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1.5%的公益金主要用于托儿所、学校和其它福利事业。庄员因工负伤,可根据情节轻重享受40%至100%的补助。妇女生小孩,可休假两个月并补给200斤大米。章程中还规定了严明的劳动纪律。

星火集体农庄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金白山和李在根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长年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为搞好科学种田和实行机械化作业各显神通。李在根十分重视良种繁育工作,1951年起筹建种子队,在田间进行穗选,又引进日本“石狩白毛”水稻原种,经多年选育成适合本地生长特点、抗病能力强的新良种“星火白毛”。后来又培育了“星火3-2”、“星火13号”等14个优良品种,先后为省内外提供良种2000多万斤。金白山对搞农业机械化很内行。他带领能工巧匠,设计安装了一座可日产8万斤大米的制米厂。为农庄安装了电力脱谷机,购置了车床、电焊机、锄草机、播种机、大犁等农用机械。实现了耕作、脱谷、除草、制米全部机械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庄其它工、副业的迅速发展。农庄陆续办起了园艺组、畜牧组、种子队、制米厂、铁工厂、木工厂,使农林、牧、副全面发展,为农庄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生产发展了,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庄办起了夜校,一年内完成扫盲工作。全庄61户,共订阅《松江日报》《时事手册》《东北朝鲜人民报》《新农村》等20多种报纸和刊物。农庄还成立了文工团,购买了各种管弦乐器,每逢节假日,全庄男女老少都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抒发对新生活的热爱,表达对党和政府无比感激之情。

星火集体农庄的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了党指引的集体化道路的优越性,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群众的兴趣。全国各地要求来这里入庄的信件,平均每天有20余封。1952年,不仅临近的一庄、二庄、三庄、四庄的30多户农民加入了星火农庄,还有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的60多户农民前来加入农庄。到1957年底,星火农庄由初建时36户、1426亩水田发展到209户、7920亩水田。农庄的公共积累也迅速扩大,大牲畜由仅有的2头牛,发展到120头牛,39匹马;大车由1台发展到23台。

1951年,由于他们的粮食产量创造了全省最高纪录,受到国务院的嘉奖,锦旗上绣有“第一个突破大面积高产”十个金色大字。同时奖励两匹马、一台胶轮大车。授予金白山“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颁发金质奖章一枚。《人民日报》向全国报道了他们的事迹,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在星火农庄拍摄了新闻纪录片,在国内外放映。“星火集体农庄”还编入了当时的小学课本。

1952年春,党中央派遣以彭泽民为团长的民族慰问团到星火农庄进行慰问,原松江省政府副主席李延禄和政府及农业厅的领导于杰、田澍等也多次到星火农庄视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洛阳拖拉机制造厂将新生产的首台东方红拖拉机赠送给了星火农庄。星火农庄首先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带了个好头,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先后有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上海、西藏、新疆、云南等省、区、市的参观团、慰问团来到星火农庄,给农庄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苏联伯力边区代表团到星火农庄参观访问,向农庄赠送了7匹大红马。农庄向苏方赠送了自己培育的“星火白毛”水稻良种5000斤和一头膘肥体壮的朝鲜大种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代表团也前来参观。

金白山、李在根先后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使他们倍受鼓舞。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星火村进一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和工副业快速发展,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广,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率先实现了小康目标。

责任编辑/徐朝

上一篇:企业施工计划管理论文下一篇:师范音乐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