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朝鲜半岛

2023-04-02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朝鲜半岛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论文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朝鲜半岛问题

这一学期的形势政策我们讲的其中一个是关于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由来已久,之所以存在至今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在当今全球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朝鲜问题是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和存在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朝鲜半岛是打开东北亚战略格局的“钥匙”,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热点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不但关乎东北亚、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近年来,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让我们首先关注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原因。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后期日本对朝鲜的占领。1868年,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通过大肆向外扩张来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日本首先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

(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英、苏等大国就早日结束战争和战后势力范围划分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在开罗会议和菠茨坦会议上都提到关于朝鲜独立的问题,并提出由四国托管建立临时民主政府的主张。但最终由于美苏两国只从各自利益出发,在这上问题的具体实施办法上产生严重分歧,使得朝鲜独立的提议遭到搁浅。而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推进,美苏两国加紧了在朝鲜半岛势力范围的争夺。

(三)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积怨很深,互不信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又相互对立,因此,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再加上各大国在朝鲜半岛追求各自利益,又加剧了半岛局势的复杂性。朝鲜半岛问题已成为国际问题,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建立新的和平保障机制,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近年来,由俄罗斯提出,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参加的六方会谈,不失为一个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中国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无论战争以何种形式爆发,无论是谁挑起的战争,中国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持朝鲜半岛现状。我们不希望朝鲜进攻韩国,但也绝不容许韩美方面进攻朝鲜。 中国要支持朝鲜迅速从“核危机国家”转型为“和平发展国家”,阻止美日韩利用朝鲜半岛的任何冲突事件,把战火播撒到中国东北境内。朝鲜的稳定是中国东北亚战略的重要基石。无论朝鲜国内是何种制度,何人掌权,朝鲜都是中国的一级核心利益国家,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友好邻邦。对朝鲜半岛的安全与和平,中国必须全面重新审视、慎重对待和精心维护,确保这些国家不发生战事。

我国可以重启六方会谈,动用软实力,加强与美国各国的沟通,这些必然有利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

三、当前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也必须采取好应对措施。但就当前而言,战争并没有发生。所以,中国在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战争准备的同时,更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的爆发。

当前比起担心美韩方面挑起战争,有可能更应该担心朝鲜挑起战争。美韩方面虽然在日本海、黄海举行军演,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但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虚张声势。毕竟局势还未发展到非要出手的地步,而且美韩方面对于中国是否出兵、战争胜算都无把握,绝不敢轻举妄动。而朝鲜方面则不一样,内部的不稳定性、前途的不确定性都可能使朝鲜挺而走险。所以朝鲜挑起战争这一步不得不防。今天的朝鲜之所没有沦为东德一样的命运的重要原因在于朝鲜政权的稳定及自身地封闭性。所以,无论朝鲜出于何种原因发动战争都无异于是饮鸩止渴。发动战争的代价将会比不发动战争的代价更为高昂。如果中国能让朝鲜人明白这些,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朝鲜挑起战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朝鲜半岛的未来如何发展。中国都应该力求做到两点:其一,试着使朝鲜半岛引向我们所希望的发展轨道;其二,未雨绸缪,做好一切应对朝鲜半岛事态发展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对策。 四.结 语

总之,如果朝鲜半岛形势发生突变,除非中国有一定程度的力量介入,否则无法保证自身安全利益的维护。这种力量介入,既是维护自身在朝鲜半岛安全利益的决心展示,也可以为实施应对半岛统一的单向安全保证方案创造条件。一定程度的力量介入并不意味着与美国再战朝鲜,也不意味着阻碍半岛统一,与朝鲜半岛国家为敌。中国的力量介入,既可以为保证朝鲜人民生命财产免遭重大损失,支持朝鲜政府稳定半岛形势的努力,又可以在半岛原有格局难以恢复的情况下,提醒半岛国家在推进统一进程中必须兼顾多国利益,防止美国单独控制和主导统一后的半岛事务。中国主动及时提出单向安全保证,倡导一切外国力量全部撤出半岛,最符合朝鲜半岛人民独立自主、和平统一的愿望,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朝鲜半岛国家的利益。只要朝鲜半岛国家和人民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明智选择,美国就没有理由单独开战,半岛的和平统一就可能实现,中国的安全利益也能得到有效保障。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局势与中国安全 摘 要: 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近来的局势愈发紧张:从13年1月开始,朝鲜宣布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展开“关键决心”联合军演、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因其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其局势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小组从朝鲜半岛的地理、历史、政治等多方面就朝鲜半岛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进行讨论,并探究在此问题上我国可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朝鲜半岛地理位置评价:

(1)自然地理:连同附近4000多大小岛屿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与中国有着1134公里的边界线,直面中国边境;

(2)经济地理:地扼东北海上交通运输要冲---朝鲜海峡;被美国列为全球十六个重要航行通道之一;

(3)军事地理:地处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交接的“边缘地带”,也是中国与海权大国的缓冲地带。因此一旦朝鲜半岛被其他大国掌控,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多个战略地区必将处于其他大国的压力之下。

二、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朝鲜核问题对我国东北安全格局的影响:朝鲜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总体来说是冷战结束后的遗留问题。在美国宣布对韩国进行核保护、中国与俄罗斯相继亲韩后,由于来自同盟国家的后盾支援日渐瓦解,朝鲜为维护国家生存而制造核武器,其本意是想借核武

- 1域直接相连,同华北等战略要害地区靠近。这里一旦被任何敌对大国势力所控制,都将对中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首都北京的安全以及整个北部沿海地区的防卫。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对立严重影响我国的军事安全,不但使美日达到加强军事同盟、永久驻军、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不断对我国施加威胁的目的,还可随时加强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军事演习,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反之,朝鲜半岛的统一稳定将缓解我国在东北亚的安全和军事上的压力,全心投入经济建设。

(5)朝鲜独立势力“泛高丽主义”:泛高丽主义在中国东北宣传“东北人新民族”的思想;一大批鲜族网特,在网上挑拨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地域关系。

三、面对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可行的应对政策:

第一 、中国可以发挥历史的、现实的和地缘的优势,在朝鲜南北双方之间积极斡旋,积极推动朝鲜半岛统一。

第二、积极参加“方会谈” 等建设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加强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以及有利益关系的大国的沟通与合作,为朝鲜半岛真正的、永久的和平做出努力。

第三、经济上互助合作,共同成长。中国应立足长远,推进中朝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利用自身经验积极支持和引导朝鲜的经济改革,缩小南北差距。

第四、中国可促进朝核问题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促进核问题“软着陆”,实现半岛无核化。

- 3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的立场与参与必要性

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的立场与参与必要性

徐彤彤

摘要:近几年来,朝鲜核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同时它也成为了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热点与难点问题。朝鲜核问题能否较好解决直接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局势,也关系到全球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各国外交部现已在探讨寻求各种途径、方式,和平有效解决朝鲜核问题。中国与朝鲜为邻国,且在历史上有过合作,同时中国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故中国应该坚持本国外交政策,有坚定且正确的立场,对此问题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朝鲜核问题;中国立场;中国外交政策

一、朝鲜核问题的由来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

朝鲜半岛自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军事对峙,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鲜指控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美国则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重申,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放弃核遏制力。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行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是通过多边对话。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二、朝鲜核问题对中国影响及中国采取措施的必要性

中国与朝鲜山水相邻。历史上历史上唐、明、清等朝多次出兵抗倭援朝,以及1950年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一千年以来朝鲜半岛的安全一直与中国密切相关。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目标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所以中国希望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

(一)、国家安全战略利益考虑。

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地位十分重要,要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就必须维护朝鲜半岛的安全。一旦该地区发生战争,周边国家将会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卷入战争中,造成该地区混乱局面。而朝鲜若坚持使用核武器,将会产生核污染,甚至更加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如果不限制核武器,韩国、日本等国家可能为了本国利益也研发核武器,从而掀起一场核武器开发的国际竞赛。,从根本上破坏了地区和平与稳定。

(二)、经济利益考虑。

战争必然影响经济、中国同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有着公共的经济利益。一旦战争爆发会破坏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三)、边缘政治利益考虑。

朝鲜半岛是中国制衡美国的战略缓冲地带,是制衡美国抑制围堵中国战略的筹码。维护朝鲜半岛局势稳定,反对美国通过战争,军事手段,经济手段制裁朝鲜的计划,从而确保朝鲜半岛继续保持制衡美国,这符合中国边缘政治利益。

综上所述,中国必须维护朝鲜半岛的安全和稳定。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着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或决战防御。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获得了50年的和平。在处理朝鲜问题时,我们同样应采取一贯的积极防御战略。

三、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的立场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中国积极参与对朝鲜核问题进行的系列国际管理,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朝鲜半岛局势和平稳定符合中国战略利益,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中国坚持和平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调和朝鲜核问题争端。中国政府对朝鲜核问题的立场是明确的。

(一)、中国主张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朝鲜半岛局势变化直接威胁着中国国土安全,同时她也关系着全球地区的安全问题。中国坚持主张“无核化”不仅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世界和平局势着想。

(二)、中国不赞成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2002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核框架协议为由停止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朝鲜则宣布解除核冻结,重新启动电力生产所需的核设施。2003年1月,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退出该条约不利于国际对于核问题的解决。

(三)、维护核不扩散体制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核的使用至今仍受到争议,其不稳定性威胁着世界安全。目前应该采用限制核武器方式维护社会共同利益。

(四)、各方保持冷静,避免采用使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

反对释使用武力,军事和战争手段解决朝鲜核危机、对话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话解决朝美双方各自关切问题,以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朝鲜核问题早日解决。

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且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推进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总之,中国在朝鲜核问题的立场充分考虑多方关系。中国对朝鲜危机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只能一再陷入被动,使中国利益受到损害。

参考文献:

【1】 何静文,沈艳杰.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的立场和政策选择【J】学报,2010,(5) 【2】 敖广.中国对朝鲜核问题影响【J】舰船知识 2003(9)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我国当前周边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在外部因素中,台海问题,南海争端,中印边界争端,朝鲜半岛问题等,一直都是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其中,美国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进行简要分析。

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文化类型多元化存在,民族宗教问题异常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区。在我国周边地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冲突激烈,因民族和宗教问题引发的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国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宗教神权国家,佛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等世界上几大文明体系都能在这个‘地区找到很多的支持者和信奉人群。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主要针对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和军事力量,以此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七)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潜在对手。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强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加强中国安全的国际举措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睦邻外交

2、积极开展首脑外交

3、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

4、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增强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5、积极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安全协商机制。

从以上对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中国最能发挥影响力的地区。运筹和团结周边国家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方式。

(一)坚定不移专注自身发展。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阶段性负面变化有其必然性,这是每个崛起大国在与周边国家关系互动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阶段。这种阶段性负面变化因崛起大国的实力上升至特定阶段而出现,也必然会因为崛起大国实力上升超过一定阶段而化解。中国与周边国家实力对比就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未来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期将更多依靠中国自身实力去争取和维护。因此,处理周边国际事务的首要源头来自于中国自身而非运筹国际力量。中国应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推动实现好“十二五”规划,不断提升中国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

(二)加强中国与周边的经济合作。

地缘经济影响力是中国外交在周边最为突出的实力,要从发挥整个地区经济潜力,促进亚洲共同发展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简单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设计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进程,切实增强中国影响力。要做一篇“大文章”,在实现亚洲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大发展架构,扩大中国对周边发展的掌控力和影响力。

首先要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这是实现亚洲地区大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中国便于输出的优势产业,其连带经济、政治乃至战略效益要远远大于承建互联互通项目本身的效益。因此,要放眼长远,以政府援助、优惠贷款、民间融资、资源抵押等各种方式大力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推动相关国家采用符合中方要求的标准规则,为便利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要精心设计大项目,打造龙头产业、核心企业。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必须发挥整体潜力,形成国际竞争力,实现整体效益,而不能简单地叠加。因此,要加大科技含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发挥各国比较优势,聚拢亚洲地区能源、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打造能够体现亚洲优势和竞争力的、以核心企业带动的龙头产业,实现亚洲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三,要加大对周边的援助力度。对周边中小国家,要从战略高度进行扶持,尤其是要授人以渔,把经济援助与对象国的发展意愿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有限的经济援助调动对象国发展积极性,撬动周边共同发展。

(三)处理好中国与大国在周边的互动,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美国、欧洲等所谓的域外大国实际上也深度参与中国周边事务,与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一样是中国周边关系中的重要大国。处理好与大国在中国周边的关系,是运筹周边国家关系中的重要一环。要依托中俄全面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各大国在周边与中国形成良性互动,尤其是推动中美在亚太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与各大国构建以尊重为前提,以合作为途径,以共赢为目标的新型大国关系。

(四)构建周边立体式外交格局。

各国内政外交界限模糊化使得传统政府外交已经不足以实现日益复杂多样的外交目标。深化国家、政党、社会、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加深各国人民相互理解,拉紧彼此心理距离,化解相互误解疑虑,营造友好合作气氛的重要环节。因此中国外交不但需要政府外交的引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构建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优势互补、有效配合的多层次对外工作格局。尤其是要发挥政党外交面向周边各国政党及其党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交往的特点,密切中国共产党与周边国家政党在战略政策制定、政党优势发挥、进行党的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等治国理政经验方面的交流互鉴,服务于国家政策战略制定和国家总体外交。

(五)推进周边机制建设。

周边地区机制性“安全阀”缺失是中国周边形势阶段性恶化的重要原因。随着亚洲各国关系日益密切,各种矛盾和摩擦将同步上升,并将长期存在下去。而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周边各国对中国期望也在上升,期待中国提供更多地区性公共产品。中国应该下大气力推进周边经济合作机制建设。与此同时,推动完善现有的次区域联合巡逻等机制,探索周边安全机制建设新途径,补齐地区机制安全短板,减少战略误判,管控并适时解决矛盾和争端,敢于、乐于并善于提供安全类公共产品,树立中国在周边安全领域内负责任大国形象,影响地区安全合作走向。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 论互联网+

形 势 与 政 策

学号:班级:姓名:

论“互联网+”

2012年11月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

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他希望这种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战略。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从理念的产生,到成为国家竞争力方案,互联网+仅仅经历了不到三年的时间。现在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的点点滴滴。那么,什么是互联网+? 所谓“互联网+”,政府工作报告如此解释:可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互联网也会像电一样,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给每个行业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举一些例子,我们常用的QQ,微信,便是“互联网+通信”而得到的即时通信;“互联网+餐饮”便是饿了么、美团;“互联网+批发零售”等于淘宝,“互联网+出行”等于滴滴打车„„等等。

通过上边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新生企业也越来越多,那么和传统商业模式相比,“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要想知道“互联网+”有哪些优势,先要明白它到底是干什么的。在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来思考问题。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基于这个前提,企业获得收益。

为用户创造价值有两个环节,一个环节叫创造价值,一个环节叫传递价值。举一个例子,美的做出了空调,京东把它卖掉,简单来说,美的是在创造价值,京东是在传递价值,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运作形式。

再举个更贴近生活的例子,餐厅。餐厅是创造价值还是传递价值呢?大部分人会认为餐厅是创造价值的,这点没错,但是餐厅就完全是在创造价值吗?它的每个部分都是在创造价值吗?那也不一定。餐厅是典型的“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后面的厨房就是“厂”,前面用来吃饭的十几张桌子就是“店”。其实真正创造价值的是后面的厨房,前面的十几张桌子是用来传递价值的。

有一家公司“饿了么”在2015年年初拿到了3.5亿美元的投资,那它干了什么呢?它并不是在自己的中央厨房做好快餐,然后送到你的办公室给你吃,它其实是到你办公室附近的那些餐厅,把食物买来,然后送给你吃。 但是,厨房创造价值的属性没有被取代,还是由它们来做饭;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它们是用更高的效率来取代那些传递价值的环节,也就是餐厅的前厅。

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并没没有改变创造价值的环节,它只是一刀一刀的切掉了传递价值的环节,让创造价值者得到了更大的收益。所以互联网其实是用更高效率的手段,砍掉了很多传递价值的环节,让创造价值者直面消费者。

然后又出来一个网站叫起点中文网,有人在起点网上写连载,另外还有一些人在起点网上付费去读这些连载,有人付费有人读就成了像模像样的生意。网络阅读甚至都没有书这个概念了,完全就不需要出版了,这一下就可能把出版社给干掉了。

所以你看互联网到底在干什么?它在一刀一刀切掉那些传递价值环节,让创造价值者发挥他最大的价值。

比如在网上写连载的一个小朋友叫天蚕土豆,据说他去见中国作协的主席,作协主席就问他,小朋友你也写书吗?一年能赚多少稿费啊?天蚕土豆就说我在网上写小说,一年的收入是3000万人民币!

原来出版业给作者的是8%—12%的版税,你买了一本40块钱的书,作者只能拿到大约4块钱,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其他拿不到的90%都是因为中间环节所导致的。所以互联网把传递价值环节一刀一刀减完之后,创造价值者就进入了一个狂欢。

过去的线下经济时代,广告和渠道,把一些二流的产品卖得比另外一些二流的产品更好。互联网没有办法把二流的产品变成一流的产品,但是互联网在大大缩减了广告、渠道等传递价值的环节之后,让一些真正一流的产品可以用最短的距离接触到消费者,让真正一流的产品可以拥有最多的用户,享受最大的价值,这便是“互联网+”的优势。

“互联网+”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我们消费者和被服务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传递价值环节的缩减,给我们带的是更低廉的价格,更优质的生活品质,和更快捷的生活方式。当然,这场变革对传统企业来说,是弊大于利。一场社会的变革,总会伴随着淘汰,我们的社会也将在不断地变革、淘汰中进步。

上一篇:校团委办公室管理制度下一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