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案民警岗位职责

2024-04-22

办案民警岗位职责(精选6篇)

篇1:办案民警岗位职责

***,男,51岁,中共党员,三级警督,现任**派出所办案队民警。200*年度在**公安局党委和所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我凭借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怀及牢固树立执法理念的工作作风,在执法一线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锐意进取,打赢业务仗

多年的从警办案经验让我深知,做一名合格民警,尤其是办案一线民警,必须爱学习善思考,惟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提高,才能在办案过程中比其它民警略胜一筹,技高一招。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新刑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并及时掌握办案程序,常常付出比所里年轻人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去理解钻研记忆。通过长期的学习积累和对办理过每起案件的认真梳理,我的业务知识面更广了,业务应用更熟练了,案件办理也就更游刃有余了。

“身边处处皆学问”是我学习过程中的座右铭。即使自己是公安战线上的一位老民警,但在队伍中从来不摆老资格,一方面对自己主管的工作,做到及时与所领导沟通,互相征求意见,不把自己主管的工作当作私有领地,而是全力做到分工不分家;二是虚心向身边好同志学习,使自己始终保持好学上进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我充分利用每周集体议案研判例会,借鉴办案队同志的宝贵经验,总结自己在办案过程中的不足,将案卷整理的有条有序,以“警钟长鸣-牢记在心中”为办案要诀,约束自己、警醒自己。通过学习、分析、总结、再学习的循环模式,我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并圆满处理了一个个案件并按要求完成了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

二、“舍小家”“顾大家”加强组织纪律性

虽然自己家住在**小区,上班路途较远,但我克服各种困难,并且保证不迟到不早退,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平时无论所内有什么事情做到了随叫随到,绝无怨言,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这个集体大熔炉里。十八大安保期间,我主动要求加班加点,参加特殊时期所里对行业场所开展的夜巡及检查工作。所里建起了小菜园,我不但利用闲暇时间管理所内小菜园,还自己掏腰包买蔬菜种子种植各种新鲜蔬菜,今年秋季种植的大白菜收获颇丰,不但给所内食堂增添了活力,同时也赢得了所领导和全所民警的高度赞赏。

三、将“四忌”贯穿执法过程的始终

“慢、懒、滥、粗”是日常执法工作中的“四忌”,如果不戒除,就无法赢得百姓信赖。公正、规范、严格执法是做好各类调解的前提,及时取证是调解成功的保障。“慢”——接到报警不能迅速出警,贻误战机,不仅会给当事人造成更大伤害,还会给调查取证带来困难。尤其是人员流动量大的场所、地域和路段,一些目击者、知情人、证人大都是匆匆过客,一旦散去便很难找回。“懒”——对案件涉及的证人、目击者尽量多寻找,做到腿勤、嘴勤、手勤,在调查中,勤走勤问勤记。“滥”——在当事人或证人、目击者面前办案民警不负责任、毫无避讳地乱说乱猜讨论案情,一旦与实际情况相悖,则会引起他们不满,或在调查中不配合,凭借听来的情节“顺竿爬”,造成提供情况的严重失实。“粗”——在调查中一定要细致入微,询问材料要按时间、地点、起因、过程、结果等要素认真记录,用语准确,表述完整,避免在调查中因为漏项、漏内容而出现反复,导致耗时费力。

四、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俗话说得好:“好话一句让人笑,恶语一句让人跳”。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用语文明、得体;办案过程中面对当事人情绪急躁或不稳定时,我常常荣辱不惊、热情接待,静静倾听当事人的陈述,运用语言技巧,使化解调处工作在平静、和谐的气氛中顺利进行。10月14日深夜,**小区内有人打架,接到报警后我和同事立即到达现场。蔡某全靠跑出租供养女儿上大学,其家庭困难引起我的关注。因不了解公安机关办案程序,蔡某情绪激动急躁,怀疑民警偏袒对方,先后几次到信访办反映情况。为了消除可能发生的涉法上访隐患,我找来蔡某,一方面语重心长地向其解释公安机关的办案程序及办案流程,另一方面承诺公安机关一定会保障其合法权益、公平公正解决此事。经过近十天的摸排,终于将嫌疑人抓获归案,蔡某拿出5000元表示感谢,被我婉言谢绝,却收下了“热情服务,廉明高效”的大红锦旗。

五、用“真情、热情、亲情”换民心

真情、热情、亲情是执法办案和为民服务不可缺少的“三情”理念。由于**所辖区涉及面广人员比较复杂,发生的案件一部分发生在邻里之间,一部分发生在社会的闲杂人员,针对近年来各类社会矛盾大量涌现,治安纠纷复杂多样,调处难度大,纠缠时间长的难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纠纷的数量随之增长,基层公安机关承担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任务也日趋繁重。如果这些社会矛盾纠纷处理不好,往往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极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如何全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矛盾,作为一线民警必须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把“小纠纷”当作“大事情”,是自己注重调解时的语言技巧,创造和谐的调解氛围。掌握语言技巧,用好语言艺术是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的前提。

今年7月份一天晚上接到**小区一位退休职工的电话报警称自己被一男子殴打,接到报警后及时赶到后并且将该男子控制在现场,由于现场围观人员见到警察赶到现场后怕牵连自己,纷纷迅速离开了现场,为了锁定证据,当时自己告知其他出警民警保护好现场的同时,自己迅速对离开现场的部分目击证人进行走访,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支持公安工作,通过对目击人耐心的开导思想工作,及时提取了对案发过程的所有事实口供,为公平,公正、合理处理该案奠定了基础。当时自己本着和谐的态度,以双方消除矛盾以防后患为主,对进行了多次调解,但该男子对自己数次的调解不予采纳。该男子的态度引起了被侵害人的极大不满,对民警执法产生了怀疑。被侵害人得知民警作出了对该男子依法拘留的决定后,对自己的误解语言很是后悔,随即找人做了锦旗送到了**派出所。

一年来自己办理各类调处案件50余起,直接参可调处案件60余起,在办理案件中,是自己始终牢固树立“四忌”执法服务理念,增加了责任感、使命感、时刻保持了警察的良好形象。2012年以来,自己化解的由治安案件引起的民事积怨多达30多起,每一起都把矛盾化解到了零状态,调解结案率达90%以上。

篇2:办案民警岗位职责

一个番薯,一天干粮。在讯问嫌疑人的时候,偶尔获知,福建到三门赶路一天,竟然只吃半个番薯,剩下半个当晚饭。也本以为是博取同情的说辞,审讯完,去偷偷翻看他的包裹,半个番薯赫然躺在那里。于是,笃定等我完成工作,带他吃个饭,哪只等我忙完,老头已偷偷跑走,和同事追出去,一个人在亭旁城墙角落,一口开水,一口番薯,啃食着。本该是享清福的年纪,却缺衣少食,风餐露宿。

本以为从警是光鲜亮丽的事,抓的都是一些十恶不赦,罪大恶极之人,能够让自己正义感爆棚。却不想实际中,更多的是一些唯唯诺诺,老实巴交,甚至连违法自己都不晓得的人,一群真正半老八十,身无分文,家庭不幸,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说可恨,也可恨,违法犯罪,祸害他人,传讯不到,逃避案件,说可怜也可怜,勾背弯腰,两眼迷茫,一无所知。

也不是同情心泛滥,法与情的取舍,我不是法官,无法一锤定音,我想只能在侦查的过程中,在法的框架之内,我会遵循情理的抉择,一步步剥丝抽茧,还原事实。无愧于心,无愧于工作,无愧于这份工资———摘记最近案件的感想。

篇3:办案民警岗位职责

关键词:司法警察;办案工作区;职责

一、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

(一)办案工作区是办案安全的基础保障。办案工作区是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部门单独管理,用于自侦案件的讯问、询问及接待相关人员,开展同步录音录像的专门场所。办案工作区是检察机关为了保障执法办案的安全、提升执法办案的质量、提高执法办案的水平所创建的,是一项大力推动现代司法文明发展进程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办案工作区既是检察机关安全办案的重要基地,也是检察机关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更是检察机关提升科技应用能力的必然要求。最大程度发挥办案工作区的功能,关键是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高效管理、规范使用。

(二)依法科学管理、规范使用办案工作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办案工作区由司法警察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这为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管理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全面推进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办案工作区日常管理部门的司法警察,依法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管理及使用,是保障检察机关办案安全的基础工作。司法警察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办案工作区来执行程序法,保障办案工作区的办案安全,从而保障了办案的证据效力,保护涉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保障了检察官的个人安全。

二、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管理的具体职责

司法警察作为办案工作区的日常管理者,既要独立的履行职责,也要做好办案工作的参与和配合,既要保证办案安全,也要履行检察监督职能。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管理的具体职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准入标准及其执行。办案工作区实行审批准入,办案人员使用办案工作区要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由司法警察部门安排使用,负责办案工作区的启用、关闭、安全检查等职责,未经批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办案工作区。办案人员进入办案工作区填写进出登记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他涉案人员进入办案工作区,值班司法警察应当告知其在办案工作区的权利、义务和应当遵守安全检查的管理规定, 通过安全检查措施及设备对其进行人身及随身物品安全检查, 发现可能危害人身安全及影响正常办案的物品,应暂时扣押代为保管并开具清单, 以确保办案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相关人员进入办案工作区后,司法警察应关闭办案工作区的对外通道,对办案工作区进行安全警戒。

(二)办案工作的参与和配合。(1)司法警察的看管职责。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安全事故发生是保障办案工作安全的关键,司法警察与办案人员是看、审职责的分离,司法警察部门应当安排警力看管在办案工作区接受讯问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司法警察在办案工作区仅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看管,证人、被害人等当事人及其他来访人员,一般无须看管,司法警察做好办案工作区的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即可。司法警察履行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职责,必须在办案人员的指挥下进行,根据办案人员的要求配合工作。司法警察执行看管任务,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密切关注被看管人的言行及思想动态,注意观察被看管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思维情绪变化等基本情况, 针对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的看管对象, 应备有应急药品。 (2)司法警察的监督职责。办案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办案工作区的使用和管理规定使用办案工作区,司法警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办案工作的合法文明进行。办案人员在使用办案工作区的询问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谈话室等场所进行讯问、询问或接待时,司法警察应当在履行安全防范职责的同时监督办案人员的工作行为,监督其在讯问过程中是否依法进行取证,有无违法办案的情形,是否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等方面,如发现办案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司法警察应当及时提醒或者制止,必要时可以向分管检察长报告。(3)突发事件的处置职责。 办案人员在办案工作区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证人、犯罪嫌疑人突发疾病或自残、自杀、脱逃、行凶、毁灭证据等突发情况发生,司法警察应及时、妥善处理办案工作区的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办案安全。司法警察应当参加急救知识培训,具备对常见突发疾病的急救能力,在办案工作区出现突发疾病的状况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判断病情,根据发病状况及时帮助病人服用药物,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为专业救治争取时间。司法警察应当在执勤室待命,通过执勤室配置的视频监控密切关注办案过程中的程序及细节, 一旦发现涉案人员语言、行为及表情出现异常, 或出现其他可能产生安全事故苗头的情况应立即处置, 并及时向侦查部门和司法警察部门领导报告, 遇紧急情况可采取强制措施。

(三)管理与使用环节的衔接。办案工作区的使用过程中,司法警察应当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进行全面管理,并做好使用环节的衔接,以防出现管理漏洞。在办案人员使用办案工作区办案工作开始前,司法警察应对办案工作区进行安全检查,与办案人员共同制定安全防范预案,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办案安全;在办案人员使用办案工作区办案工作开始后,司法警察应当认真记录值班事项,依法履行安全检查、看管及监督等相关职责;在办案人员使用办案工作区办案工作结束后,司法警察应当详细记录办案工作区使用的起止时间、基本情况等按规定记录的内容,交接班时应当详细介绍处理事项及注意的问题。司法警察在对办案工作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与办案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办案工作区使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相关的先进方法与措施,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计划,为办案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规范化管理优化建设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 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规范化管理要逐步沿着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打造有序安全文明的办案工作区。通过制定和完善办案工作区使用申请表、办案工作区使用审批表、协查案件使用办案工作区审批表等,规范办案工作区使用申请制度;通过制定和完善办案工作区安全检查登记表、危险物品暂时扣押登记表等,严格落实办案工作区安全检查制度;通过制定和完善办案工作区执行警务申请表、司法警察执勤记录表、司法警察交接班登记表等,健全办案工作区执勤制度。在办案工作区建立巡逻检查机制,司法警察按照分工负责制组建巡逻组,对办案工作区各重点位置进行巡逻检查,通过视频监控设施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建立突发事件联防机制,司法警察要加强与其它业务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司法警察及相关部门能各司其职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提升司法警察工作业务能力,强化警务保障。提升司法警察工作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司法警察的职能,为检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警务保障,是规范化管理办案工作区的关键所在。司法警察对办案工作区管理要树立整体意识、服从意识,强化服务自侦办案的意识,自觉、能动地与办案人员做好服务、配合工作,依照法律法规履行相应职责。全面提高司法警察的综合业务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对司法警察的培训,使其适应日趋复杂的执法环境,从容自如地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要进一步加强对司法警察工作的管理与投入,强化司法警务装备,使司法警察工作科学化、现代化,以保障检察机关办案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晓珊.探索司法警察工作新模式[J].法制与社会,2011(06).

篇4:办案民警岗位职责

内容摘要:作为从事公安执法工作之一的办案民警,在执法办案实战中,如何有效地打击犯罪、确保自身安全,减少执法过错、确保执法质量。办案民警处于执法活动的第一线,且往往处于明处,而犯罪分子则处于暗处,在执法值勤活动中时刻面临着各类违法犯罪分子,面临着生命危险。在实战中,尤其刑事执法办案,关乎人的权利甚至生命,“差之丝毫,谬之千里”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为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应尽快提升办案民警的执法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关键词: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提升

如何有效提升办案民警的执法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民警执法办案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民警执法办案现状

1、在实战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民警执法办案面临的威胁往往是突发性和致命性的。主要表现有:一是民警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和犯罪分子的凶残性的认识不足,对犯罪分子的警惕程度不够,在执法中缺乏应有的防止袭击的安全意识而遭到袭击,甚至造成严重的流血牺牲事件,给警察队伍造成损失。二是民警在执法执勤中,相互保护的意识往往还比较淡薄,协同作战能力和水平较低,以致于有的民警在和犯罪分子作斗争中还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就遭遇犯罪分子的袭击而发生伤亡事件。三是一些基层民警也由于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对安全防范不甚了解,总担心防护行为尺度过大,造成违法违纪,甚至面对一些违法人员的大打出手,仍心存顾忌,不敢还手。例如,警察防卫过当或防卫不适时,都容易损害执法对象权益,使警察自身陷入法律纠纷,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甚至社会的稳定。

2、有些民警执法办案过程中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办案效率低。主要表现有:一是办案中刑讯逼供的情况屡见不鲜。如在审讯中对违法犯罪嫌疑人采取变相体罚、长时间不让犯罪嫌疑人睡觉或者罚站、罚跪等手段逼取口供。二是采取“跟踪”、“盯梢”等方法查处赌博、卖淫嫖娼案件,随意将当事人带到公安机关审讯等。三是在查处治安案件、调处治安纠纷中,对于一些当场就可以调解的案件,缺乏耐心,不愿意去调解,而是选择将当时人带回派出所再处理,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导致办理案件的效率低下。

3、部分民警在办案时较为随意,不按法律程序办案现象较多,不严格执法。民警在办案过程中,不按法定程序办理或程序违法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僭越职权进行处罚。部分民警在位一些办案单位办案时,超越自身的职权,程序上缺少必要的报批手续。既不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审核批准,也出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另外,一些民警在处理案件时,不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擅自做主,随意提高罚款数额,曲解了行使自由裁量权设立的初衷。二是对案件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也是一些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尤其是在对案情比较负责的案件的处理上,经常是在简单查明真相之后就草草结案,并不进一步地去调查取证,不作全面取证调查,仅凭当事人的口供定案,导致该罚的不罚,使一些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打击处理。三是滥用强制性手段。留置超范围,留置后不按规定通知家属。而且,适用刑事强制措施随意性较大。

4、受中国长期的人情世故的方面的影响,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会出现偏私包庇的现象,导致人情案和关系案的出现。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违法违纪问题尤其突出。主要表现有:一是随意扣押、动用当事人财物,赃款财物管理混乱。有的办案民警在缺少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擅自扣押当事人财物。二是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搞权钱交易。有些民警在执法办案中“以关系为依据,以金钱为准绳”,接礼受贿,大搞权钱交易,甚至徇私舞弊,放纵犯罪,严重破坏了人民警察的形象。

(二)对当前民警执法办案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民警整体的素质不高,对法律业务知识不熟悉。主要表现有:一是部分民警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不了解、不精通新形势下的执法办案要求。不看不懂去群众的眼神,听不懂群众的语言,不懂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技巧。二是一些民警缺乏职业道德水准,对工作的责任心不高。其中也有少数民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向个人或者企业要红包、拿好处。

2、民警的执法目的不明确,执法指导思想不端正。有些民警执法指导思想有偏差,执法观念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一是在用权与维权的关系上,权力本位思想严重。习惯把权力凌驾于公民权利之上,漠视公民权利。二是在把握法律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力至上观念根深蒂固。当权力需要与法律要求发生冲突时,往往取权舍法,以权代法。三是在处理警民关系上,定位不正,主仆颠倒。忘记了人民警察的宗旨,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基础。

3、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虽然随着各种监督制约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公安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种种主观上的和客观上的因素,这些监督制约机制的落实不够,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职能。发现不了公安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时就算发现了也不去想办法处理和解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很难发挥监督制约的作用。

4、人民群众感受不到公安工作的成效,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有些基层民警对公民申领身份证、许可证或者执照等时,该办理的不及时办理,故意刁难、无故拖延办理时间。有的派出所即使受理了,也不及时立案,不认真进行调查取证,作风懒散疲沓,因而造成案件久拖不决,无法处理。这些行为严重的影响了人民警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于此同时,也大大削弱了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任程度。这就导致了在之后办案过程中需要群众帮助时,群众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刁难等各种情况。这归根到底是由民警平时工作不到位,人民群众感受不到公安工作的成效引起的。

二、对民警执法办案的一些思考

(一)强化警察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是个体内在的基本要求,安全意识是个体自我保护层面的先在要求。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结构论,安全被列为基本的需要,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原动力。不怕流血牺牲不等于应该做无谓流血牺牲,应克服将安全防范与胆怯怕死相提并论的错误观念,尽力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真正实现警察打击犯罪与自身防护的双重职能。在警务实战训练中培养警察的安全意识,还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主动攻击”和“打倒对方”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以“安全防范、依法防卫、合理控制”为指导,提倡在安全防范的前提下进行反击与控制。

(二)要提高民警的自身素质,加强法律业务知识的教育。加强公安法制教育培训,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执法水平的基础。一是要端正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公安法制教育培训意识,把提高全体民警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作为法制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二是教育培训的内容要贴近实际,服务实战,切实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

(三)将增强民警责任心与解决民警实际问题相结合,保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责任心是指对事情能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责任心主要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负责上。只有让民警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民警才能够安心工作。增强民警工作责任心,应研究民警的各种需要以及由各种需要引发的思想问题,正确调整队伍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把从优待警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一是落实民警年休假制度;二是落实民警定期体检制度;三是落实民警定期家访制度,不断充实民警帮困扶贫基金,对生活贫困、重病就医的民警提供一定的帮助;四是落实民警谈心制度,建立民警心理咨询中心,科学疏导民警心理压力,维护民警身心健康。五是落实民警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对民警在执法中遇到群众不理解、受委屈,甚至被打击报复的,要依法保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

(四)完善执法的监督机制。

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突出监督效果。一要突出监督重点。要把执法监督工作从基层开始落实,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派出所的执法监督。二是要拓宽监督渠道,搞好动态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公安执法工作的监督作用,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全方位治理公安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过来发现执法问题难、惩处执法过错难、追究领导责任难的问题,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五)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

篇5:法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1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财政厅(局),高级人民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经国务院批准,决定适当调整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岗位津贴范围和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岗位津贴实施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执行员、书记员以及其他办案辅助人员。

二、岗位津贴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办案人员每人每天2元。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办案人员每人每天2.2元。其中,县级法院办案人员由现行的0.4元、0.5元、0.6元提高到2.2元。

三、岗位津贴发放办法。根据实际出勤天数计算,按月发放。因节、假日、病、事假或脱产学习等原因未参加办案的,不发给岗位津贴。调离上述岗位的人员,停发岗位津贴。

四、经费来源。各级人民法院办案人员实行岗位津贴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隶属关系,分级负担。

五、调整人民法院办案人员的岗位津贴范围和标准,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

六、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享受公安干警岗位津贴标准,目前暂按人薪发[1992]7号文件规定执行。

七、本通知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篇6:办案民警岗位职责

1月25日清晨5点,北京某公寓,曹宝起了个大早,他轻声走进公共卫生间,洗漱完毕后,他又挨个扫了一眼同事的房间,看见谁的被子掉了,他和往常一样,默默地捡起来为他盖好。

路过“作战会议室”时,曹宝不免多看了几眼,这里他最熟悉不过,在这里,他无数次和同事们分析案情、分工任务、制定策略、明确侦查方向……

简单的晨练后,7点30分,曹宝为同事们买回了丰盛的早餐,有豆腐脑、油条、小米粥、包子、小咸菜等等,这可能是他身兼办案组前线负责人最后一次为同事们服务。早餐过后,他将带领办案组成员返回阔别了一年半的长春。

这一日,对曹宝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2011年10月28日,“10·28”办案组成立。这个办案组负责的是中国移动终端部原总经理吴唯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鲁向东等人系列贪污、受贿案件的侦查工作。在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后,“10·28”专案在北京圆满侦查终结。作为办案组前线负责人,“10·28”专案或将成为曹宝十年办案组生涯的完美“收官之作”,春节过后,曹宝将赴任吉林省四方坨子检察院检察长,暂别办案组。

曹宝的早晨

十多年前,曹宝还是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的一名普通检察官。2002年,曹宝和他的同事们从中储粮总公司长春分公司原经理刘国涉嫌贪污3万元的线索深挖出了案值过千万、涉案31人的系列串案;此后,他多次参加过专案组,和同事们一起侦破了被中组部称为“中国卖官鬻爵第一案”的白山市政协原副主席、统战部原部长李铁成特大受贿案,参与查办了吉林省医疗系统50余人贪污、受贿窝案……

可能正是因为在查办这些案件中展现出的“擅长突破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能力,从 2003年起,他开始“结缘”办案组,被中纪委、最高检抽调,此后整整十年的时间几乎都在外省异地办案。

这些年来,曹宝的检察生涯差不多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不同办案组里进行的,他参与的案件包括上海社保案;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受贿、滥用职权案等等。

2011年,曹宝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10·28”专案组前线负责人,组织侦办中国移动终端部原总经理吴唯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鲁向东等人系列腐败窝案。

在曹宝看来,他“仅仅是吉林省检察院办案组其中一员,而他所在的办案组是一个默默无闻却又屡获荣誉的团队”——十多年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吉林省检察院先后成立办案组,直接或参与查办了刘金宝案、上海社保案、陈良宇案、陈少勇案、黄松有案等一系列贪腐大、要案;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为国家挽回各项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多次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获得中纪委颁发的“反腐利剑”称号,创造了中国“反贪保密史上的奇迹”;

……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办案组似乎笼罩着一层厚厚的神秘面纱,高高在上而又遥不可及;但当《方圆》记者实地走进并亲身体验过办案组生活后,却感受到在这个办案组织里更多的是无法言说的付出和酸楚。

“很多案件还没有到解密期,无法言说。虽然有不少立功受奖的荣耀,但办案组成员在办案中要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风风雨雨。”面对荣誉,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刘志兵显得很淡定。

异地办案

在经历过集中培训后,办案组立即进入驻地,开展实战。对于吉林省检察院办案组而言,所接到的任务全部为“异地办案”模式——由于高级别官员的职务犯罪的地域跨度大,同时为了避免可能来自地方对案件侦查的干涉,异地办案是近年来查办省部级官员涉嫌职务犯罪时常用的侦查策略。

通常情况下,办理一个专案,短则数月,长可达一年以上。在异地,办案组成员将和自己的爱人、亲人、朋友长时间分离,异地办案、困苦重重。

以“10·28”专案为例,办案组驻地设置在北京某公寓,这是有关部门为办案组提供的一个专门办案点,对外相对封闭,内部50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为“办公区”和“休息区”。

“办公区”其实是一间相对较大的会议室,用低隔板改成了一个开放式办公平台,平台上除了电脑、茶杯、烟灰缸、打印机等物品,还堆放着厚厚的卷宗,会议室的一角还有一个活动白板,白板上有彩笔标记的一些箭头和记者看不懂的案情字样。

“办公区”也被办案组同事称为“作战会议室”,每次研析案情、交流合作、分工任务、制定策略均在这里完成。

“休息区”类似于若干间“学生寝室”,每间房里摆有好几张床,多数床头都放有桶装“康师傅”,令记者惊讶的是,某成员床头还放有《攻心术》和《FBI调查秘术》两本书籍。

“无聊的时候,看着玩玩而已,不指望它(指书)对办案能起到什么作用。” 这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成员对记者“嘿嘿”笑了笑。

获得办案组负责人的许可,记者有幸在“10·28”办案组驻地“同吃同睡”数日,体验了一番办案组的生活“流水”——

早上7点10分以前起床,20分钟内洗漱完毕;

7点30分准时吃早餐,8点30分前有任务的办案人员必须出门;

中午一般在外就餐,伙食标准不超过15元,需开发票留报销用,在北京,多数成员选择吃一碗“马兰拉面”;

晚饭6点开始,晚饭后有30分钟的休息时间;

7点集体收看新闻联播;

7点40分,所有成员在会议室集合,准时召开案情汇总会,会议有时候结束较早,如果想出去溜达、锻炼,必须二人以上,结伴而行(此举是为了保护办案人员的自身安全, 异地人生地不熟,如遇突发事件,一个人难以抵御,二人好有策应);

如无特殊任务,晚上11点前,必须就寝。

nlc202309031430

除此之外,办案组还有严格的纪律规定:除遇同事生日,其他任何时间一律禁止饮酒;工作和休息时间,禁止同任何外人接触、交流;禁止进入一切娱乐场所;休息时间外出,先向领导报告,且必须二人以上,结伴而行……

“办案组成员因办案需要而集结在一起,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办案成本,必须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驻地突出的是集体,个人生活空间极少。”曹宝告诉记者。办案组生活是艰苦的,有的成员历经了多个大、要案办案组,在办案组待的时间比夫妻的“婚龄”还长。

异地办案有时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惊险”。

有一次在内蒙古飞往长春的办案途中,曹宝和同事携带着重要卷宗上了飞机,途经赤峰上空时突然遭遇强大气流,飞机在空中打了一个 “跟斗”,顿时,尖叫、哭声连成一片……满机的乘客处于极度恐惧之中。

“这肯定要坠机。”一丝念头闪过后,曹宝对身旁的同事说了一句,“完了,这卷宗要是没了,案子还得找人重新再整。”虚惊一场后,曹宝的这句“名言”至今被办案组同事引为经典。

秘密侦查

与生活上的艰苦形成鲜明对比,办案组成员在工作中是严谨而又精干的。

曹宝告诉《方圆》记者,任何一个专案的办理流程大致可分三个环节,即案件初查环节,案件铺开环节,案件收尾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所有和案情有关的情报信息都要搜集到案,如嫌疑人的身份信息、银行存款、持有车辆等基本资料;延伸开来需要搜集的情报信息还有嫌疑人的通话清单、生活规律、社会关系等。

“跟踪”、“蹲坑”、“化装侦查”经常被办案组运用到前期的秘密侦查工作当中。

“嫌疑人几点出门上班,中途几点离开单位,下班后干些什么,这些需要跟踪侦查,不到万不得已,办案组成员尽量不表露身份,以免打草惊蛇。” 曹宝说,有的时候,侦查人员还需要和物业人员一起,化装成“物业人员”,以查水表、检查电路的名义,进入嫌疑人家中观察环境。

“嫌疑人的居住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嫌疑人的生活习性和价值取向,嫌疑人是否追求舒适、奢侈,是否有收藏古玩、字画等嗜好,观察嫌疑人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制定抓捕和搜查方案。观察嫌疑人的居住环境,还可以加深对嫌疑人的立体认识,有利于中期拿下审讯的制高点。” 曹宝分析说。

实践中,办案组侦查人员在秘密侦查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尴尬,比如一些高档社区的保安都比较机敏,有的时候侦查员化装成客户看房子,经常遭遇保安的阻拦。

初查后,办案组指挥员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在哪抓捕更为合适”:如果在家抓捕,会否对老人或者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上班途中抓捕遭遇反抗怎么办;抓捕地点选在单位会引起波动震荡。“制定抓捕方案破费思量”。

异地押解和“空中飞人”

由于办案组驻地不可能设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安全办案区,嫌疑人到案后,需要转往长春后方羁押。

如何把嫌疑人从异地安全押解回长春,吉林省检察院办案组在这方面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细致的押解机制。

通常情形是,在异地警方的配合下,办案组控制住嫌疑人,然后再选择以何种交通方式押解回长春。如果选择飞回长春,手铐属于铁器,登机时将被禁止携带,只能用木夹板控制嫌疑人,但前提是航班上没有“重要客人”。假如订完机票后,航空公司通知办案组,有“要客”乘机,机票就不得不取消。

去机场前,办案组会事先和机场警方做好沟通,换登机牌时,一般选择普通舱最后一排座位,嫌疑人坐中间,左右有办案组成员守护。

如果选择坐火车带犯罪嫌疑人回长春,办案组就会“包”两个软卧车厢,确保相对固定封闭的空间,包厢一般选择堵头的包厢。在火车上,长春后方还会派出四名武警和两名医生先期赶赴驻地全程陪同押解,以应对突发事件。

无论是火车还是飞机,办案组成员一般都是带嫌疑人最先上,等所有旅客离开后最后下,全程尽量保证押解“小空间”里没有人流的流动,确保嫌疑人不与外界有过多的接触。

在前方办案组启动押解的同时,吉林省检察院在长春后方同时做好交接准备。如果嫌疑人社会知名度很高,专案组还需准备好墨镜、头套等用具,尽量减少影响,防止办案信息泄露。

嫌疑人被押解到后方办案区后,案件审讯工作随之展开,后方审讯出的口供卷宗与前方的侦查取证材料如何形成有效对接,客观上形成了“物理障碍”。

无论是长春后方审讯出的口供材料,还是前方侦查取证的证据材料,都属于办案机密,按照有关规定,不能通过邮寄,也不能以传真或者电邮的方式发送,这个时候,前、后方之间只能通过“空中飞人”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所谓“空中飞人”,是办案组成员对前、后方在办案中特有的沟通交流方式的一种形象比喻。以“10·28”专案为例,后方人员携带审讯出来的口供卷宗乘晚上的火车第二天早上赶到北京,前方办案组成员进站接卷,并将前方侦查得到的证据材料交给后方人员,后方人员不用出站直接乘坐早上的动车返回长春。

审讯是一门大学科

随着专案侦查工作的铺开,办案组也迎来了最为忙碌的时刻,搜查的搜查、取证的取证、查账的查账……大量的信息、各路的线索陆续汇总上来,繁杂而交织,“10·28”办案组综合小组组长、吉林省检察院检察官黄锡春告诉记者,这一时期的办案工作以“内审外调”为中心,“要抓住主要矛盾”。

“内审”指的是审讯嫌疑人,“外调”指的外围调查取证。

“专案面对的嫌疑人职位高、权力大、作案手段隐蔽,个别嫌疑人甚至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适时正确地把握讯问,制定正确的讯问策略会对成功侦破案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黄锡春称。

在黄锡春看来,与嫌疑人正面接触前,侦查人员要多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有关案情,包括作案的时间、地点、手段、过程、后果等;要多准备讯问的“子弹”——外围证据,要明确哪些证据确实可靠,哪些仍需查证;哪些证据可以使用,哪些证据不能使用,何时使用哪些证据能够收到较好的审讯效果等等。

nlc202309031430

审讯是侦查人员与嫌疑人斗智斗勇的心理较量过程。按照法律规定,审讯至少应有两名以上的侦查人员参加,通常情况下,办案组会选择沉着冷静、心理素质较好、表达能力较强、气质威严、审讯经验丰富的检察官担任主审;同时,办案组还会搭配一个思维缜密、有敏锐洞察力的侦查人员当观察员,刚柔相济,搭配进行。

吉林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处副处长曹智勇,曾经参与过多次办案组审讯工作,在办案组中,他是一位显得比较“另类”的审讯能手,他的观点是——审讯是一门大学科, 也有“望闻问切”之法。

“观察嫌疑人的肤色、体态、状态,可以推断出嫌疑人在审讯时的心理承受力。有的嫌疑人到案后脸色发黑,说明肝火旺,脾气不好,这就需要在审讯中控制好嫌疑人的情绪。”谈及“审讯”, 曹智勇显得经验丰富。

“审讯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从嫌疑人身上搜集情报信息的过程。有的时候,嫌疑人的一个肢体语言,会透露出丰富的信息,要善于捕捉。专案的嫌疑人,大都级别高、学历高,即便身陷囹圄,都不失高级干部的风范,要尊重地和他‘唠’,尊重了嫌疑人的自尊心,他就会不自觉地减少‘谎话’和‘假话’。” 曹智勇向记者侃侃谈道。

在正式审讯嫌疑人前,办案组有时会“模拟审讯”,主审人曹智勇反串充当“嫌疑人”,被办案组的同事“审”。曹智勇说,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换位思考如何堵住嫌疑人的狡辩和假话,用什么证据和语言驳倒嫌疑人的假话,在正式审讯中,堵住了嫌疑人所有的“假话”,嫌疑人就只能选择说“真话”。

“攻心”

与曹智勇的“望闻问切”之法不同,办案组的另一位审讯专家、松原市宁江区检察院反贪局长崔景杰则主张“攻心”为上。

“审讯绝不是‘忽悠’嫌疑人。” 崔景杰告诉记者,随着审讯时间的延长,犯罪嫌疑人会产生多种复杂的心理变化,密切关注、准确把握嫌疑人心理状态的细微变化,有时可以成为打开案件的关键突破口。

结合办案实际,崔景杰向记者历数了专案犯罪嫌疑人最常见的几种心态:有的认为自己的作案手段诡秘,检察机关无从查明;有的则自认为懂法,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检察机关奈何不了他;还有人认为自己地位高,有“关系网”、“保护伞”会将他活动出去等。

“侥幸心理是很多嫌疑人拒不供认的精神支柱。但嫌疑人也会经历思想斗争,害怕自己一旦供述,就会暴露罪行,受到法律的制裁,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心理,同时影响家庭、亲友的声誉和利益。”

崔景杰分析,畏罪心态实际上隐含了嫌疑人“从轻处罚”、“早日解脱”的心理期待。“一旦犯罪嫌疑人出现畏罪心态,审讯人员要抓住时机,及时予以心理疏导,表明检察机关查处案件的决心和信心,让嫌疑人由畏罪抗法向认罪伏法的心理转化,促使其交代罪行,从而突破案件。”

个别案件有时也会呈现出“胶着”状态——审讯人员对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掌握不多,侦查人员获取的证据证明力不强,嫌疑人拒不交代、难以突破……

“这种情况下,审讯人员可以有意识地绕开案件的实质性问题,从有关联的其他问题入手,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讯问策略要缓和,犯罪嫌疑人的情绪有所松动后,要善于发现犯罪嫌疑人暴露出来的可利用的信息,紧抓其破绽和矛盾点,让嫌疑人向被动地位转化,进而打开缺口,取得案件的突破。”崔景杰强调,每个嫌疑人都存在“心理软穴”,审讯人员不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要充分尊重嫌疑人的人格。

取证: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长春市绿园区检察院反贪局长马静华是办案组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办案组同事称她为“马大姐”。从2002年起,马静华开始参与办理吉林省内多起大、要案;2006年,她被抽调至上海社保案专案组。此后,马静华的个人侦查生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2006年9月19日,马静华受命飞抵上海,担任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裁韩国璋案小组长。韩国璋——上海社保案核心人员张荣坤打通上海权贵之门的“牵线人”。

当时,上头移交下来的线索仅两条,一是韩国璋有一个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车位,价值25万;另一条线索就是两块金条。从审讯组反馈过来的信息,韩国璋拒不交代;而另一个办案小组已经“拿下”了福禧投资集团原董事长张荣坤的口供,张荣坤交代曾经分若干次给韩国璋送了钱,但张荣坤也只记得“大数有700多万”,具体什么时间给的,每次给多少,以何种方式给的,张荣坤自己都说不清楚。

案发时,韩国璋有一情人叫魏燕雨(化名)在美国读书。

根据张荣坤交代的线索,马静华率人查实了张荣坤汇向美国给韩国璋情人的部分款项,这项工作并不难,银行方面有记录可查,但这部分钱款仅是“小数”,还有大部分的几百万现金赃款去向不明。搜完了韩国璋的住所,查遍了韩国璋及其爱人、小孩的所有银行账户,就是找不到赃款下落。

“这笔钱究竟哪去了?”马静华肩负查明韩国璋案案情的重任,侦查了一个多月无果,案件陷入僵局。马静华沉思下来,她反复翻阅案卷相关材料,茫然之中,她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魏燕雨在韩国璋的关照下,曾经在上海开过小饭馆,之后去了美国,韩国璋曾让魏燕雨的司机给魏燕雨汇过钱。

魏燕雨的司机是个打工者,案发后不知去向,司机这个“小人物”对韩国璋和魏燕雨的事情知道多少呢?

“不能放过任何线索,要把侦查取证工作做穷尽为止。”马静华又去了魏燕雨当年开小饭馆的地方,但那里早已经物是人非,周边的业主和邻居都不了解情况,仅有一个业主说了这么一句话:“好像看见过韩国璋坐车来魏燕雨的饭馆吃过饭。”

“韩国璋的司机是否认识魏燕雨的司机?”马静华又到上海电气集团找到了韩国璋原先的司机,韩国璋的司机向马静华回忆说:“魏燕雨的司机我见过,我还留过他手机号。”

按照韩国璋司机提供的电话拨过去,电话通了,马静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联系上了魏燕雨的司机,司机现在一个台球室打杂。找到魏燕雨司机的时候,小伙子很惊讶:“你们怎么会找到我,别人都不认识我。”

nlc202309031430

司机告诉马静华,魏燕雨去美国后,韩国璋找过他两次给魏燕雨汇钱。司机交代的这些情况,马静华之前通过银行记录已经掌握。

“韩国璋和你还有什么关系?他还找你办过其他事情没有?你再好好想想。”马静华追问了一句。

“没有啊。”嘀咕了一句后,司机开始低头不语。

“有戏!”凭经验,马静华觉得这里面肯定还有“文章”,她并没有急于追问,让司机自己陷入了沉思。

“这些事情和你都没有关系,韩国璋找你办事,你只是个经办人,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你在这个店继续打工,我们以后不会打扰你。”马静华适时劝导了一句。

心理斗争进行了将近20分钟,司机终于开口:“有一次,韩国璋让我送一个牛皮袋去一个证券交易大厦,我感觉这个牛皮袋里面装的是钱,接牛皮袋的是一个女人……”

根据司机提供的线索,马静华找到了接牛皮袋的女人,某证券公司股票交易员,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根据韩国璋的授意,这名女性股票交易员用韩国璋外甥女的名义在股市上开了个户头,韩国璋把受贿的几百万现金兑换成美金,存放在自己外甥女的股票户头上。

查找到这几百万账款后,办案组领导松了一口气,在铁证之下,韩国璋一案真相大白。

“外出调查取证工作,最难的是找人。不能放过任何线索,不能忽视小人物,任何蛛丝马迹往往可能成为大案的突破口。”谈到办案组的侦查取证工作,马静华有感而发。

查账:一项枯燥而又繁琐的工作

“侦查人员扣押回来的账目和调出的银行记录,最终全部归拢到我这里,一坐下来就是一个多月,对着大量的账目和电脑,脑子里全是数字,要把几千笔数据一笔笔录入电脑,然后再运用财务知识进行分析、筛选、甄别,这项工作极其枯燥。”办案组财务专家、吉林市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官马堋茺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他瘦削的脸庞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

大学毕业后,马堋茺被分配到交通银行吉林分行工作了5年,曾经获得“吉林市金融系统业务标兵”称号,对金融业务十分熟悉。用马堋茺自己的话说,觉得“银行工作过于单一、平淡”,出于对法律工作的向往,他自学了法律本科,2002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到了吉林市检察院。

在检察院反贪部门,马堋茺将原有金融知识的优势应用到反贪实践中,推动侦破了当地一批大、要案,受到上级领导关注。因熟悉反贪实践、有财务专长,2009年,马堋茺被抽调至黄松有案专案组,从此开始专案生涯。

在办案组,马堋茺只有一项工作职责——查账,看似简单,实则繁琐。“审讯环节,嫌疑人可能就交代几句话,这钱是贪污或者受贿得来的,落实到取证实践中,就反映在众多具体的账目中,需要抽丝剥茧,对一笔笔账目进行审核,梳理出与嫌疑人交代相一致的账目数据,以印证嫌疑人的口供。”

“有的嫌疑人非常狡猾,企图以正常的财务走账方式掩盖犯罪的目的,在作案时设置了非常复杂的走账路径,反映在账面上令人眼花缭乱,这就要依靠专业的财务知识和职业经验来查找赃款的去向。” 马堋茺补充说。

有的时候,财务专家的工作不是孤立的,需要和侦查人员、审讯人员密切互动。查账中,如果发现可疑资金款项或者新的线索,财务专家会交给侦查人员进行补充侦查;发现哪一笔账目与嫌疑人交代的不一致,财务专家要列出参考意见给审讯人员重点讯问;哪些赃款资金需要冻结,需要财务专家及时作出决定。

办案工作开展到后期,除了计算统计出嫌疑人涉嫌犯罪的数额,财务专家还要核实嫌疑人的财产收入状况,计算查证出嫌疑人来源不明的非法收入部分,为专案组开展追赃工作提供依据。

“有意思的工作很少,我现在都坐出‘肩周炎’了。”说到这里,马堋茺扶了扶眼镜,扭了扭脖子。

努力做到三个适应

在办案组,个人没有私密的空间,大家吃饭、休息都在一起,见面研究的都是案子,晚上睡觉前,几个人躺在床上谈的还是案子,总是处在一种工作和生活胶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免会衍生出紧张、焦虑情绪。

远离家人、工作压力、饮食不适应,这些是每个办案组成员必须要承受的,没有人安慰,办案组成员需要在内心深处自我调节。

偶尔,一年也会有那么一两次集体活动,来提升一些生活乐趣,爬香山、登长城、参观卢沟桥纪念馆等。

回顾多年异地办理专案的感受,上一任办案组前线指挥员喻春江一口气连续强调了要做到“三个适应”。现任吉林省白山市检察院检察长的喻春江,此前有着多年的参与办理专案的生涯,从早期的刘金宝案专案组到后来的黄松有案专案,喻春江都经历了其中的侦办历程。

在喻春江看来,异地办案首先要尽快熟悉并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当地人的思维及行为方式,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地方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能不一样,这一点在询问证人和取证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在福建、上海等南方省市,当地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比较谨小慎微,甚至有点“绕”——“这件事情好像有的,你让我想一想。”同样的问题在北方,证人的回答一般会比较干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随着案情的深入,异地办案的地点具有不确定性,也许上半年在北京,下半年需要进驻深圳,跨越南北。北方冷、南方热,北方干燥、南方湿润,专案组成员需要适应各地气候条件,远离家门前要带上一大箱衣服和生活必备品。

饮食上的不适应,是办案组成员最难忍受的“痛苦”。有一次喻春江率队在武汉办案,办案组驻扎在湖北省检察院培训中心,为了节省办案经费,办案组每天基本固定在培训中心对面一个小饭馆吃饭,这一“吃”就是好几个月。

“一开始,还有点新鲜感;十多天后,所有人都开始麻木了,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就怀念家乡的大葱和大酱;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我们就让饭馆老板准备材料,我们自己做,用葱花、鸡蛋、酱油炸点大酱,然后煮点面条拌着吃。”回忆起办案组的生活,喻春江笑了,“湖北的红菜苔是当地人很喜爱的一种青菜,但口味就是对不上北方人,怎么吃都比不上白菜炖豆腐;南方的农家小炒肉吃起来,感觉就是没有猪肉炖粉条香,这可能是南北方饮食习惯和口味的差异吧。”

饮食上的不适应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上火”,“口腔溃烂”、“长火疖子”都是常有的事情,所幸办案组成员身体素质大多都比较过硬。

在“10·28”办案组大会议室的墙角,记者还看到这样一幅小画,画上勾勒出了一个扎辫小姑娘的清纯身影,画的下角写有6个钢笔字——年轻、漂亮、干净。这幅画是喻春江留下来的,画本身代表了办案组追求的价值和办案目标,这幅画也时刻提醒着专案组每位成员。

“任何一个专案的办案效果要力争像画中的小姑娘一样——年轻、漂亮、干净。”喻春江向记者详解了这幅画的“深意”:“年轻”要求案件办理要有实效和效率,及时而不拖沓;“漂亮”意味着案件要高质量完成,办成“精品案件”,成为一个标本;“干净”表示案件没有任何人为因素的掺杂,公正客观、“案结事了”。

“10·28”办案组综合小组组长黄锡春这样形容办案组的生活。当记者问及“办完一个专案有无成就感时”,黄锡春憨笑了一下,“好像从没有过这种感受,没有时间沉淀回味,通常是一个案子快要结束时,一个更大的案子又来了,另一个办案组向你发出了召唤,你又得投入战斗。”

上一篇:省卫生村长效管理措施下一篇: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总结.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