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执法办案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公安执法办案范文

县公安局网上执法办案监督和考评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局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提升执法质量强力推进网上执法办案,增加执法办案和执法监督的科技含量,充分保证执法程序合法、实体公正,进一步堵塞执法办案中的漏洞,提高执法办案监督力度,结合我局网上执法监督与考评工作的实际,制定如下制度: 第二条

所谓网上执法办案是指执法办案部门 以“黔东南州案事件信息系统” 依托,通过既定的执法办案系统软件,对接处警,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劳教案件以及复议案件等的执法程序、重点环节进行适时传递和储存的执法办案手段。 第三条

所谓网上执法监督是指执法监督部门充分运用网上执法办案信息系统,辅助利用其他常规监督手段,对执法办案活动程序是否合法、实体是否公正以及是否存在违法办案等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监督活动。

第四条

所谓网上执法考评是指法制部门依托网上执法办案系统,通过查阅案件材料,审查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合法性、公正性,并根据执法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对已经办结或正在办理的案件进行评判的活动。 第五条

网上执法办案的范围:本局办理的刑事、行政、劳教、复议案件的主要执法环节、内部审核审批、法律文书制作等均应当实行网上操作,对无特殊情形不按照网上进行运行的,后一部门的负责人有权拒绝审核审批。 对于因案情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不宜在网上流转的,应当经报请局长批准后,另建档备查。

第六条

网上执法办案应当按照下列要求操作:

(一)、接处警的登记和管理:

1、110指挥中心接转警要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向辖区的处警单位下达指令,并在指令发出后10分钟之内将报警情况输入信息系统。

2、辖区接处警部门的接处警要求:

(1)、110指令:接警单位应当在接到110指令后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并在处置结束后10分钟之内将处警情况向110指挥中心反馈。 (2)、其他报警:对于110指令以外的报案、控告、投案、举报、求助、工作中发现以及其他部门移送的违法犯罪线索,接受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将接警情况录入系统。

(二)、接警后,经审查符合立案受理条件的,应当立案受理,并在接处警后24小时内在网上详细登记接处警情况,通过系统办理受理、立案手续,因特殊情形未能及时录入的,在向法制部门备案后补录。

(三)、案件的录入和管理:案件的以下环节和手续应当及时录入。

1、各类案件的审批手续;

2、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3、笔录材料及其他证据材料;

4、检察院不批捕、不起诉的案件材料;

5、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后到期未结的案件;

6、未破刑事案件的法律手续、证据材料;

7、因不构成刑事犯罪转为治安案件办理的案件材料;

8、电子印章使用前,涉及当事人签名、捺手印的法律手续。

(四)、案件材料应当按照卷宗装订顺序录入,实行网上流转。 第七条

严禁案件网外流转,凡不按照本规定进行网上录入、网上流转的案件,一律不予审核、审批,非经上道程序不得进入下一执法环节。案件录入不规范的,予以退回,重新录入。 第八条

对不按照本规定实行网上录入的案件,一经发现,不予考评,除责令录入外,予以通报,并按照相关奖惩制度进行惩罚。 第九条

网上执法办案实行严格的监督制度,下一环节的负责人应当对上道程序的操作人员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凡不认真负责被下道环节的监督人员发现的,按照考评标准对该环节的人员进行惩罚。 第十条

网上执法办案监督人员应当从以下方面对案件的网上流转进行审查:

(一)、受案手续是否齐备,填写是否正确、完整;

(二)、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三)、法律文书填写是否正确;

(四)、引用法律是否正确,处理结果是否公正;

(五)、录入的案件材料是否完整,顺序是否规范;

(六)、前一环节的审核是否存在问题。

第十一条

网上执法办案录入应当坚持“谁接警谁负责,谁办案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禁由他人包办代替录入,确保案件的正常网上流转。 第十二条

案件应当坚持适时录入的原则,案件办结后的12小时内应当全部录入结束,对拖延不录入的对案件的主办人予以通报,按照绩效考核的规定进行惩罚。 第十二条

分管局领导是案件审批的第一责任人,本人应当亲自履行网上审批职责,因特殊情况无法正常履行审批手续的,应当委托其他局领导代为审批,并将委托审批的情况及时告知法制部门。分管局领导在不能正确履行审批职责时,不得委托无审批权限的人员代为审批。 取保候审案件应当由分管局领导审查后报经局长审批,非经局长委托,其他局领导不得审批取保候审案件。 第十三条

分管领导在接到法制部门报送的案件材料后8小时内开展网上案件审批工作,案件重大、疑难复杂的,不得超过12小时。 第十四条

法制部门在案件网上流转过程中,应当从以下方面实施监督:

(一)、审核案件网上操作流程是否正确;

(二)、通过系统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核,审查受案手续、调查取证、处理结果等是否合法;

(三)、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案件适时进行抽查,向办案部门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四)、对办案部门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进行协调解决;

(五)、根据执法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对各执法部门办理的案件开展网上考评;

(六)、对不宜通过案事件系统流转的案件进行审核并统一印制法律文书。 对于各执法部门报送审核的案件,法制部门应当在8小时内审核完毕,并向分管领导报请审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不得超过12小时。 第十五条

执法办案的主要负责人在案件网上流转中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监督民警及时办案案件,关注、指导案件办理的进度情况;

(二)、负责监督本部门案件民警按照流程及时录入案件、接处警信息;

(三)、通过系统加强对本部门办理的案件进行审核,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四)、适时检查本部门案件材料的录入质量情况,对质量较低的,责令案件主办人退回重新录入。 办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不认真履行上述职责,造成案件不及时录入,或录入质量不高或不认真审核造成案件质量低的,该部门的主要责任人作为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 第十六条

执法办案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民警报送的案件后8小时内进行审核审批,案情疑难复杂的,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第十七条

部门法制监督员在网上执法办案中应当履行好下列职责:

(一)、对本部门的接处警信息进行审核、核对;

(二)、对本部门立案受理的案件进行审核把关,防止有案不立情况的发生;

(三)、指导本部门的接处警、案件录入工作;

(四)、通过系统对本部门办理的案件开展网上考评工作,对案件质量进行审核把关;

(五)、负责对案件各类法律文书的打印、审核,确保法律文书的严肃性;

(六)、对本部门的民警建立电子执法档案和执法基础台帐,充分体现本执法部门及民警的执法情况; 部门法制监督员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案件在网上流转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与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七条

部门法制监督员应当每日对当天的接处警、案件信息的录入情况进行监督,每日通过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对当天办理的案件质量情况开展审核,对于录入不合格的案件或质量不高的案件、接处警,督促办案民警整改或重新录入。 第十八条

部门法制监督员每月应当通过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对本部门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并将执法质量考评的情况和网上执法情况在每月的30日前报送法制部门建档。 第十九条

办案民警在网上执法办案过程中应当全面、认真地履行以下职责:

(一)、及时受理、按照法定期限及时办结案件;

(二)、按照规定及时录入案件信息,保证录入质量;

(三)、按照系统流程及时报请审核、审批;

(四)、根据审核审批人的要求,补录、重录案件相关信息; 第二十条

办案民警通过执法系统流转案件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录入的材料顺序符合流程规定的操作顺序;

(二)、每一环节的法律文书均应当从系统中进行打印,形成自动生成编号;

(三)、录入的文字材料应当清晰可辨,具有可阅性;

(四)、对于涉及当事人签名、捺手印,加盖公章(电子印章启用前)的法律文书,在当事人签名或捺手印以及加盖公章后录入系统;

(五)、所办理的案件应当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具有考评的价值;

(六)、未结(破)案件手续齐全、证据完整。 第二十一条

刑侦、治安部门是网上执法办案的主要业务指导部门,应当每季度开展对各部门网上执法办案的业务指导,并将指导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每季度报送法制部门建档。 第二十二条

在网上执法办案操作过程中,办案部门主要负责人、办案民警、法制监督员、审核部门民警及分管领导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通报,并按照绩效考核的规定扣该个人相应的分值:

(一)、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录入接处警及案件信息的或隐瞒不录入的;

(二)、不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录入的;

(三)、不按照流程报送审核、审批的;

(四)、请他人代为录入或擅自为他人录入的;

(五)、不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审核、审批的;

(六)、不通过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制作法律文书的;

(七)、录入的案件材料不完整或因质量问题无法阅读的;

(八)、因不严格审核把关,造成案件质量(含录入质量)不高,对发现人之前所有审核审批人及办案人予以通报;

(九)、法制监督员不按时报送审核情况的或虚报审核情况的;

(十)、未按时开展网上执法办案业务指导工作并报送材料的;

(十一)、审核、审批人擅自委托不具有权限的人进行审核、审批,造成案件存在质量存在问题的;

(十二)、未通过系统建立执法基础台帐或建立的台帐不齐全的;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局各执法部门,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河南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管理规定》

河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管理规定》的通知

豫公通〔2010〕218号

各省辖市公安局: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执法行为,保障执法安全,现将《河南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六日

河南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

设置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执法行为,保障执法安全,根据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执法办案场所,是指各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单位,在办理刑事、行政案件过程中,依法进行讯问、询问、继续盘问、检查、辨认、采集相关信息、保管物证等执法办案活动的场所。

执法办案场所包括人身安全检查室、讯问室、询问室、听证室、聆询室、候问室、醒酒室、辨认室、信息采集室、公开调解室、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等。

第三条执法办案场所的设置种类和数量,应当根据执法办案工作需要确定。

公安机关及其内设机构执法单位应当按标准设置讯问室、询问室、信息采集室、物证保管室等执法办案场所。有条件的可以按标准设置人身安全检查室、辨认室。执法办案任务量大的县级公安机关可以按标准建立审讯中心,解决基层办案单位办案场所不足的问题。

公安派出所应当按标准设立讯问室、询问室、信息采集室、公开调解室、暂存物品保管室。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按标准设置候问室。有条件的可以按标准设立醒酒室、辨认室。

第四条执法办案场所应当使用本规范第二条规定的名称,在醒目位置安装省厅统一规定的标示牌。

第五条市、县、区公安机关内设机构执法单位设置的执法办案场所由省辖市公安局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公安派出所设置的除候问室以外的执法办案场所由县级公安机关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执法办案场所设置

第六条承担办案任务的执法单位应当有专门的办案区。办案区应当设置在平房院落靠里位置或楼房的一层或负一层,并与接待区、办公区、生活区实行物理隔离,有条件的可装设门禁系统。人身安全检查室、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辨认室、醒酒室、信息采集室应当单独设置,并集中设置在办案区。

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应当单独设置,可设在二楼以上办公区的安全位置,不得设在地下室。

第七条人身安全检查室、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醒酒室、辨认室、信息采集室及相关的过道、窗户、楼梯、卫生间等必须安装防护栏、防护网等防护设施和报警设备。 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的门、窗应当安装防盗门、防护栏。

第八条人身安全检查室、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醒酒室、辨认室、信息采集室、公开调解室、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等执法办案场所应当安装视频监控设施。有条件的地方,监控信号要接入公安专网,实行全程监督。

讯问室、询问室、公开调解室应当安装同步录音录像设施。

第九条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醒酒室应当进行必要软化、隔音设计,墙壁软包、室内

无硬质棱角或突出物体。室内无外露横梁、管道、挂钩、铁钉、插座、铁器、锐器等其他有可能被直接用以悬挂、行凶、自杀、自残、自伤的物品、设施。

照明灯高置,开关置于室外,照明光源为嵌入式或加装安全防护罩,无电路外露。 室内所有物品应当固定,防止轻易搬动。

第十条人身安全检查室用于对进入执法办案场所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物品进行安全检查,面积不低于10平米,应配备金属探测仪等安检设备。

第十一条讯问室用于讯问犯罪嫌疑人。讯问室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单间实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

(二)应当配备满足两名以上民警讯问、记录使用的桌、椅,配备省厅统一制式的具有束缚功能的座具,并固定于讯问室里端地面,与民警桌椅保持2米以上距离,中间设置必要的安全隔离栅栏;

(三)讯问室内墙上醒目位置应喷涂或悬挂被讯问人员权利、义务及申诉、举报电话等公示牌。

第十二条询问室用于询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询问室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单间实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二)应当配备满足两名以上民警询问、记录使用的桌、椅,安装固定于地面的坐具,与民警桌椅保持2米以上距离;

(三)询问室内墙上醒目位置应喷涂或悬挂被询问人员权利、义务及申诉、举报电话等公示牌。

对受害人、证人、报案人及其他知情人进行询问,可在执法办案单位的值班室、办公室进行。 第十三条候问室用于被继续盘问人在被继续盘问间隙期间等候盘问。候问室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单间实用面积不得少于6平方米,层高不低于2.55米;

(二)室内应当配备固定的坐具、卧具;

(三)看管被盘问人的值班室与候问室相通,并采用栏杆分隔,以便于观察室内情况。

(四)候问室内墙上应悬挂被继续盘问人权利、义务及申诉、举报电话等内容的公示牌。安装能清晰、准确显示年、月、日及时刻、温(湿)度的电子表。

第十四条醒酒室用于对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醉酒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至酒醒。醒酒室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单间实用面积不得少于6平方米;

(二)室内有约束醉酒人的固定于室内地面的座具或卧具;

(三)室内配置约束带。

第十五条辨认室应设置单向镜等单向视觉设施,确保辨认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信息采集室用于搜集管理各类公安工作涉及的案事件和人员信息。信息采集室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实用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

(二)按照有关规定配置满足工作需要的与公安局域网接口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三脚架、身高测量标尺、指纹采集设备、掌纹采集工具、足迹和鞋印采集设备、DNA血样采集工具、音频、视频等信息采集设备;

(三)配置书写工具、物证袋、体重测量仪、标签、物品盛放专用器具。

(四)室内墙上应悬挂有关制度牌。

第十七条公开调解室用于调解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等适用调解的案件、事故。公开调解室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实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

(二)分区域设立主持人席、甲乙双方当事人席、见证人席、监督员席,并设置标牌。当事人、见证人席位设置不少于2个;

(三)在醒目位置设置警务公开栏,公布公开裁调的范围、程序、纪律和申诉、复议的有关规定等。

第十八条物证保管室用于物证保管。物证保管室设置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实用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配置满足需要的物证架、物证箱和规范的、符合物证存放要求的专用物证袋;

(三)配置存放不宜干燥处理的生物物证的冰箱(或冰柜);

(四)室内显著位置悬挂温度计、湿度计;

(五)配置通风、降温、消毒、灭火等设备;

(六)物证登记、保管、移交等相关规定要上墙。

第十九条暂存物品保管室用于暂存与案件无关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合法占有的物品或其他需要暂存的物品。暂存物品保管室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二)配备满足暂存物品需要的物架;

(三)设置必要的保质设施,室内显著位置悬挂温度计、湿度计,并摆放消防器材。

第二十条有条件的执法办案单位,应当在办案区设置独立卫生间。卫生间的门及内墙应当采用软性饰面,门内外双向开合,不得加装门锁、插销,不得摆放物品。照明及室内装修按照第九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执法办案场所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未经办案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执法办案场所。

第二十二条对进入执法办案场所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及物品应当进行安全检查。

对检查出的物品,应当区别情形妥善处理,确保人、物分离。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应当予以扣押,存入物证保管室保管,并按规定及时作出处理;与案件无关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合法占有的财物,应当立即返还,不能立即返还的,应当制作《暂存物品清单》,经违法犯罪嫌疑人签名或者捺指印确认后存入暂存物品保管室妥为保管,不得侵吞、挪用或者损毁。对违禁品、危险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第二十三条人身安全检查室、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醒酒室、辨认室、信息采集室、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应当实行24小时监控。对监控数据资料按照规定妥善保存3个月以上,并不得剪辑、修改、伪造。

讯问、询问违法犯罪嫌疑人和进行公开调解时,应当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不得剪辑、修改、伪造,录音录像资料应当封存至涉案当事人行使救济程序完结,重特大案件长期保存。 第二十四条在执法办案单位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在讯问室进行;讯问结束后严禁将犯罪嫌疑人长时间在讯问室留滞。

询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必须在询问室进行;严禁用于询问受害人、证人、报案人及其他知情人。

候问室仅限用于被继续盘问人,严禁他用。

第二十五条候问室管理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候问室应当经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报请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在确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需要,警力配置上能够保证在使用候问室时由人民警察值班、看管和巡查的公安派出所设置。县(市、区)公安局(分局)以上公安机关及其内设机构,不得设置候问室;

(二)候问室应当经过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三)候问室应当设立《继续盘问登记表》,载明被盘问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以及办案部门、承办人、批准人、继续盘问的原因、起止时间、处理结果等情况;

(四)候问室应当建立值班、看管和巡查制度,明确值班岗位责任,候问室有被盘问人时,应当由人民警察值班、看管和巡查,如实记录有关情况,并做好交接工作;

(五)严禁将不同性别的被盘问人同时送入同一个候问室;

(六)不得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已满七十周岁的老年人送入候问室;

(七)被盘问人被送入候问室时,看管的人民警察应当问清其身体状况,并做好记录;发现被盘问人有外伤、有严重疾病发作的明显症状的,或者具有本条第六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报告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警务督察部门和主管公安派出所工作的部门,并做好详细记录。

第二十六条醒酒室在对醉酒人约束过程中,应当及时提供符合卫生条件的食物、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被约束人员出现影响生命健康的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组织救治。 醉酒人员醒酒后没有现实危险的,应当立即解除所采取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对被约束人员的违法行为及民警组织救助的情况,应当通过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

第二十七条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应当建立物证、物品入室、出室登记制度,并保持环境干净整洁、物证整齐有序。

第二十八条办案区没有厕所和卫生用具的,人民警察带领被违法犯罪嫌疑人离开办案场所如厕时,必须严加看管,防止发生事故。

第二十九条看守所、拘留所、强制戒毒所、收容教育所、收容教养所等监管场所的讯问室、询问室应分别按照公安部有关规定执行。看守所讯问室必须实现硬隔离,并安装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图像保存时间达到公安部规定要求;拘留所、强制戒毒所询问室必须安装录像设备,图像保存时间达到公安部规定要求。

第三十条本规定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北京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建设运行成效初显

北京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建设运行成效初显

平安北京 03-05 15:04

“高效规范人性化流程”让嫌疑人心服口服“五位一体”定位让执法部门规范文明执法北京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侧记王某某,虽然只有22岁,他可是个几进宫的“老炮”。这不,这回又被蜀黍抓了,但这次经历却感觉大为不同。这次感觉走上了流水线,一切都很高效、很人性,他感觉“折”在这里让他心服口服。这是什么神秘机构?这就是北京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蜀黍今天就给大家伙儿详细介绍一下吧。中心成立背景受派出所住地分散、房屋结构限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三室”建设不达标、管理制度不落实等问题一度成为制约全局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同时,对基层办案部门执法办案初始环节监督薄弱、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等问题对提升全局执法质量和办案效率带来不利影响,与当前执法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2015年6月,王小洪局长到海淀分局检查工作时提出以“规范办案、方便基层、提高效率、保证安全”为基本原则,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场所,探索建立集中统一办案中心的要求。2015年10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作为试点单位,迅速建成以“整合资源,源头管理,合成作战”为特点的“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逐渐开拓出案件集中审理、全程闭环、全程监督的执法办案新模式。中心规模海淀分局执法办案中心占地7.4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房屋105间,依功能不同而区分设置为执法办案、办公生活、来访接待三个区域。同时,分局党委通过细致研究,为办案中心科学配置民警56名、辅警65名,下设看管、综合、审查、管理四个中队,经过集中培训、实岗练兵、实战融合,逐渐磨合队伍,形成了4班3运转的运行模式。

“五位一体”的职能定位初显职能一:全局办案场所统一管理使执法办案流程更加规范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对分散在各派出所的27个办案区实施统一监督、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研究制定了全局办案场所统一的管理制度,从人身安检到涉案嫌疑人附物处理,构建起流程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彻底消除监管盲区。试运行过程中,办案中心负责全分局全部刑事案件办理。

4个月来,共计审查嫌疑人1856名,平均每日审查16人,单日最高审查92人,送审过程秩序井然、流程规范,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民警被投诉案件。同时,办案中心所具有的全分局“三室”监督功能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全局各办案区24小时视频、网络巡检,及时发现、纠正涉及使用、报备、候问看押等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了刑讯逼供、单人讯问等违法办案行为发生,有力释放了“依法办案”、“在监督状态下办案”的信号,使办案民警切身感受到监督就在头顶、就在身边。

职能二:全局案件集中办理促使办案流程更加顺畅市局在对办案中心的设计谋划上严格要求,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流程设置、管理方式,不仅要符合安全规定,而且要具有人文情怀。全局案件集中办理的职能正是依照这一要求,规划将全局案件纳入办案中心进行办理,以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保障案件质量、保障嫌疑人合法权益。在试运行阶段,办案中心将全局所有涉及未成年人案件都纳入审查范围,由审查中队前置介入、通过设置专用询(讯)问、候问看押室,严格落实监护人到场制度,引入社工矫正帮教,被害人救助等服务,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感化、拯救、关爱,有效保障了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预防其再次犯罪和减轻心理伤害。

试运行以来,办案中心共接收、办理各类涉及未成年人案件116起,处理未成年嫌疑人99名,案件过程全程透明,执法监督无一差错。特别是在11月10日,办案中心承担了从柬埔寨押解回京的90名电信诈骗嫌疑人的审查工作,对办案中心审查消化能力、应急保障等进行了一次严苛的压力测试。中心全体人员齐上阵,10个候问室、8个询问室、13个讯问室全部启用。通过调整审查流程,最大限度将人员、时间复用,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涉案人员的入区审查,比以前分散处置节约了路途时间、入区检查登记时间近2小时,节约了看押送案近1/3警力,特别是在15个小时内就完成了全部嫌疑人的审查入监所工作,与原来各所分散审查需24小时相比,整体效率提升,节约近9小时。职能三:实时支撑保障办案将警务实战化理念应用到执法实践在市局网安、交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实现了跨警种、跨平台、跨区域的检索查询,而且可以实现对查询结果的深度挖掘、关联分析,真正达到了“一键式查询”、“全智能分析”、“可视化展示”的要求。在为一线民警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的同时,办案中心还设置了法制、预审、刑侦、情报、网安等部门24小时前置支撑服务,建立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合成会商机制,将合成作战进一步做实,形成对一线办案民警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撑保障,提升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

11月1日,四季青派出所在办理一起强制猥亵妇女案时,嫌疑人态度恶劣,拒不交代犯罪事实,且没有其他旁证证实其犯罪,侦查工作陷入僵局。对此,办案中心及时启动合成作战会商机制,法制、预审专家通过远程视频平台与办案单位民警研判案情,得出了嫌疑人多次作案可能性极大的结论。同时,法制、预审对办案民警外围取证、讯问跟进指导,合成作战平台对嫌疑人轨迹进行梳理,查找受害人。最终在法定时限内,串并出10余起以同样手法实施的强制猥亵妇女案件,在事实和证据面前,嫌疑人如实交代了全部罪行。职能四:案件信息回馈一线指导打防管控职能已形成数据累积和规律研判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软件系统开发上,特别强调科技含量的注入及案件信息回馈一线。办案中心通过对进入全局“三室”嫌疑人的实时监管,自动获取相关涉案信息,同时,配合新开发的智能笔录系统,从嫌疑人笔录中自动提取到案件性质、发案时间、地点、嫌疑人身份信息等要素,自动导入研判分析数据库,形成宝贵数据资源。

目前,办案中心笔录系统通过对1850余名违法嫌疑人笔录信息的智能分析,提取案件信息标签项37500余个,逐步积累了辖区各派出所的发案类型、人群、作案手段、侵害对象等规律性信息,为全局提供了海淀辖区各派出所的发案类型、人群、作案手段、侵害对象等规律性信息,成为基层打防管控的重要参照,也为分局指挥决策提供了依据。职能五:执法办案民警实战培训职能打造民警培训新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单位民警执法办案水平和质量,海淀分局依托办案中心配套齐全的软硬件设施,围绕办案中心运行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办案技巧,围绕合成作战技战术、战法,分别邀请专家学者、市局兼职教官与分局法制、预审专家,开展专题授课、随岗培训和实战演练。截至目前,已邀请市局相关部门领导、专家为办案中心民警、辅警及派出所的政工领导,主管所长,警、探长、业务骨干,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3期5场专题授课培训,受训民警反映非常“解渴”,效果突出。

众人眼中的“神秘组织”几进宫的“老炮”王某某说“这里跟我去过的派出所不一样,所有设备都非常先进,一切流程都很高效,就像流水线一样,没有何任拖踏之处。另外,讯问时自己从始终至终都是面对两名警官,他们的着装整齐,态度和气,别说打骂,都没有大声嚷过,让我感受到权益得到了保障。”王某某才22岁,可是个几进宫的“老炮”。2015年12月22日,他跟同伙因砸车窗盗窃被海淀分局抓获,这次被抓的经历却让这个老江湖感觉到了太多不一样的地方。自从被带进这个神秘的地方,王某某就感觉走上了流水线,从登记、体检、候问、讯问……一切都很高效、很人性,他感觉“折”在这里让他心服口服。王某某在这起案件中是拒不供认犯罪事实的,万没想到8小时以后,零口供的他竟然被刑事拘留了。其实这起案件是有难度的,3名嫌疑人均有前科,都具备反侦察能力,为逃避打击拒不供述砸盗机动车的犯罪事实。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法制、预审、刑侦、网安部门及派出所迅速搭建合成作战指挥平台,制定侦查方案,明确职责分工。一方面对三名嫌疑人同时开展突审,另一方面,多警种同步上案,寻找案件突破口。通过对嫌疑人逃匿路线进行梳理,民警最终查找并获取了嫌疑人案发时间在现场出现的证据。经过8个小时的合成作战,最终在零口供的情况下将3嫌疑人刑事拘留。办案民警说:我经手的案子也不少,还是比较自信的,可来到办案中心真感觉不适应,发现以前的有一些经验做法是不规范的,在这里就跟科班一样,手把手教你怎么规规矩矩的办案,而且把案子办成铁案,不服不行。海淀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刘惠: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加强规范执法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有效支撑执法办案、有力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从整个司法程序流程上来讲,公安机关的这种方式,将极大地为我们后续公诉指控犯罪、打击犯罪这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范君: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建立,使所有的办案环节都严格纳入了法治的轨道,规范了每一个环节,对于规范执法办案起到了基础性的、决定意义的作用。法院在判案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执法过程的客观和公正,所以通过使用现代化手段采集固定执法过程,对将来的执法办案应该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

第四篇:执法办案

执法办案、队伍建设、审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大局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法院要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江必新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要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努力使三项重点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的结合点成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新亮点。二要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既要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也要注重办案的社会效果,切实提高案件质效。三要抓好审判管理,完善管理的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四要抓好改革创新,积极实施各项改革措施,加快推进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的贯彻落实。五要抓好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不断改进人民法院的司法作风。六要抓好硬件建设,增强司法保障力度,为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创造条件。

开展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建设,抓紧落实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功能设置,使立案信访窗口具备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救助服务、查询咨询、材料收转、信访接待、判后答疑等8项功能。基层人民法院新建的审判楼,一定要单设立案信访窗口,原建的审判楼也要改建。通过改进完善,使立案信访窗口单设,拓宽便民利民的便利通道,减轻各族群众的诉讼成本,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引导信访下移,督促地方法院依法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

监督指导。完善培训制度进一步创新审判工作的方式方法,出台便民新举措,满足新形势下诉讼工作需求。

歙县法院继开设交通法庭、巡回法庭后,又在王村镇首推“午间便民法庭”。 “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的工作方针,坚持重心下移,不断强化对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服务和保障一是司法理念进一步端正。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确立了“公正、廉洁、为民”的人民法庭庭训和司法核心价值观,开展了司法作风大检查,积极宣传陈燕萍等先进典型,广大基层法官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理解和实践进一步深化,基层法院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更加坚定,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更加坚决,“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二是司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一个目标、两个转变、三个倡导”的教育培训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基层法官培训工作,共组织培训人民法庭庭长8899人,自2009年起举办了12期中级、基层法院院长培训班,培训院长3622人。不断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审判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积极探索立案调解、委托调解等调解的新方式,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2010年基层法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9337669件,占人民法院审执结案件总数的84.89%,民事一审案件调解撤诉结案3990746件,调解撤诉率为65.29%。

三是司法便民措施进一步完善。各基层人民法院按照“符合国情、群众欢迎、简便易行、公正高效”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普遍设立立案大厅或诉讼服务中心,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认真做好立案信访接待、诉讼风险提示、诉讼活动引导、诉讼疑问解答、判后答疑等工作,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审判法庭无障碍设施建设,方便残疾人诉讼。合理布局人民法庭,大力推广巡回审判,通过“流动法庭”、“假日法庭”等多种方式,就地办案,方便群众诉讼。

四是物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司法保障体制改革,制定下发《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和《基层人民法院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人民法院物质装备、经费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补助力度,对基层法院所需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及“两庭”建设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更大的支付责任和比例。2010年中央财政对基层法院转移支付资金68.8亿元,较前年增加7.5%。截至2010年底,全国80%的基层法院完成了局域网建设,一大批基层法院完成了审判法庭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同时新建、改建人民法庭6000余个,总投资54.6亿元。一是着力提高基层法院执法办案水平。继续加大对基层法官的教育培训力度,除了对新颁布的法律、司法解释和司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培训外,还要把会做、善做群众工作,掌握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贯穿于基层法官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建立基层法官轮训制度,逐步构建多形式、全覆盖的基层队伍全员培训体系。上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基层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工作的监督指导,通过重点案件跟踪督办、审级监督、发改案件分析通报以及典型案例指导等方式,不断增强监督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帮助基层法院进一步提高司法水平。

二是着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官职业规范、司法作风和文化建设,认真践行“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推进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和扩大在职法律职业人员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改革试点工作,落实中央关于解决法官提前离岗离职问题的政策,努力解决西部及贫困地区基层人民法院法官来源不足、断层严重、人才匮乏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司法保障机制改革,适当提高基层人民法院法官职数比例和政治待遇,逐步完善法院工作人员津补贴制度。研究制定实施基层聚才工程规划,形成优秀人才向基层聚集,优秀干部在基层产生、成长和锻炼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恤干警,激励大家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三是着力提高基层物质装备保障水平。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经费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关心支持,继续推进法院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善基层经费保障状况。加快装备更新,尽快实现审判法庭专业设备、档案存储设备、交通工具以及安全保卫装备等标准化配置。建设覆盖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的局域网络,全面应用司法审判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推广远程立案申诉、电子签章等措施,努力提高基层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省人民法庭紧紧抓住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独特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切实保证公正廉洁司法,各项工作得以稳步提升。全省人民法庭要继续抓好涉诉矛盾化解工作,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解、大调研”活动,抓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在各个程序和方面大力加强调解工作,努力形成上下齐心、内外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推进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扩大“庭所共建”的签约面并将工作重心放到落实共建协议上,发挥其矛盾纠纷的提前预防与合力化解作用;要切实提升公正廉洁司法形象,切实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强审执配合和监督制约,切实推进司法公开进程。王胜俊说,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了“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的基层工作方针,着力完善基层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司法能力,改善基层司法环境,确保基层法院、人民法庭成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防线。最高人民法院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去年以来已完成对三千多名基层法院院长的轮训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对一万余名人民法庭庭长的轮训,着重提高院长和庭长把握工作大局、善于做群众工作、依法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

必须坚持审判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向。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处在最基层,其工作与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息息相关,尤其是与党的“三农”政策的落实和基层的稳定密切相连。只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把审判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配合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人民法庭的各项工作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党委的肯定和政府的支持,才能充分显示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的生命力。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人民法庭的职能发挥和自我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切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人民法庭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等方面才能够取得实效,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能及时得到解决,人民法庭的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必须坚持司法为民的要求。司法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审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就是要在司法领域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法庭的设置必须按照“两便”原则的要求进行,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必须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必须采取符合审判规律的各种司法为民的措施。只有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切实解决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人民法庭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必须坚持做好诉讼调解和指导人民调解的工作。诉讼调解是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调解因能够较好地平衡当事人自身的利益,没有上诉,很少申诉和上访,易于执行,有利于消除当事人因诉讼带来的对立情绪,是当事人之间解决纠纷的最好方式。人民调解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加大人民法庭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运用社会力量及时解决民间纠纷,减少诉讼,让有限的审判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

必须坚持加强对人民法庭的管理。人民法庭设置在最基层,绝大多数远离基层法院机关,法官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管理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审判管理、行政管理和队伍管理,才能保证人民法庭审判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庭长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和勤于管理。要建立科学的制度进行管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人民法庭各项工作取得成绩的制度保证。

必须坚持对人民法庭实行分类指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文化差异大,与此相适应,各地人民法庭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既要符合司法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要求,又要考虑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既要着眼未来,制定整体规划,又要注意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不能搞一刀切。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对策,实行分类指导,制定的政策和标准才切实可行,对人民法庭的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的高素质人民法庭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必须加强思想建设。人民法庭队伍的思想建设,重点是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武器,牢记法官职业道德准则。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建设活动,特别是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让人民法庭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通过思想建设活动,树立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要通过思想建设活动,树立公正与效率、司法为民、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观念,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要通过思想建设活动,加强人民法庭的作风建设,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通过思想建设,加强人民法庭的廉政建设,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

必须加强业务建设。法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民法庭审判工作和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质量的高低。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民法庭法官的业务建设。首先,要重视人民法庭法官实用性法律业务知识的培训。人民法庭的法官审理的案件大多数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关联的传统民事案件,他们迫切需要掌握与处理这些案件相关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房屋租赁、相邻关系、土地承包、货物买卖、婚姻家庭、债权债务、人身损害以及简易程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同时,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提高熟练驾驭庭审的能力、运用证据规则正确认定事实的能力、准确适用法律的能力和制作优秀裁判文书的能力,也是他们的迫切需要。其次,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法学基本理论的培训。法学的基本理论,是整个法律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就有了掌握整个法律知识的基本功。因此,我们在进行业务建设时,不能满足于急功近利式的培训,应当具有长远目光;既要授人以鱼,以解其一时之求,更要授人以渔,以足其一世之需。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培训的法官就始终只会吃鱼而不会捕鱼,始终只会当徒弟而不能当师傅。同时,审判又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法官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因此,人民法庭法官的业务建设,还应当通过调查研究,加强对中国和当地社情民意、风土人情、习惯习俗的了解,要尽量用通俗的、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去解读法律,让有理的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无理的当事人输得口服心服,旁听的人觉得明明白白。这样才能保证案件的处理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必须加强组织建设。人民法庭的组织建设.是人民法庭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人民法庭的组织建设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抓好人民法庭的党组织建设。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充分认识到党组织建设在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法庭的党组织建设抓紧抓好。能够设立支部的要设立支部,不能设立支部的要设立党小组。基层人民法院党组和机关党委,要加强对人民法庭党组织的领导,以保证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其次,要解决好人民法庭的职级问题。目前,不少高级人民法院通过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组织部协调,已经解决了人民法庭庭长由科级以上干部担任的问题,有的地方还解决了人民法庭庭长的副处级待遇。还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高级人民法院,要积极争取这一问题的解决。最高人民法院目前也正在抓紧做这方面的工作,争取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再次,要把人民法庭办成人民法院干部成长的基地。今后在干部任用上,基层人民法院推荐的院领导人选一般应有人民法庭庭长的任职经历,选任基层法院业务庭的中层干部,一般应有不低于二年的人民法庭工作经历;新分配到人民法院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要安排到人民法庭锻炼;要鼓励高素质的人才到人民法庭工作。

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人民法庭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是搞好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司法为民的要求开展审判工作,做到规范执法;要树立人民法庭的良好形象,做到文明执法;要模范地遵守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自觉接受监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艰苦奋斗,做到廉洁执法;要贯彻执行《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清除少数人员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把人民法庭建设成“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审判机关。

要关心人民法庭干警的工作和生活。人民法庭干警工作在最基层,条件最艰苦。他们有的夫妻两地分居,小孩上学在县城;有的父母或子女不在身边,家属没有工作;不少中西部地区人民法庭的干警不能按时领到工资,甚至出差办案费用和生病后的医药费不能报销。虽然如此,他们仍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为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为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各级法院领导尤其是基层人民法院的领导,一定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尽可能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既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也要力争用待遇留人。

(六)加强对人民法庭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人民法庭工作不仅是人民法院的基层基础工作,也是党和国家的基层基础工作。各地人民法院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当地党委和人大汇报人民法庭工作,主动接受党委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要及时就人民法庭工作的情况同政府沟通,争取政府对人民法庭工作特别是物质经费保障工作的支持。

为了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各级人民法院都要成立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一名院领导担任组长,民一庭等相关业务庭的负责人、政工部门、行政装备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员单位参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研究决定本辖区人民法庭工作的重大事项,部署人民法庭工作的任务,检查和考核任务的贯彻落实情况。

除基层人民法院外,高、中级人民法院的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应下设办公室作为工作机构,负责辖区内人民法庭日常工作的指导。有条件的法院办公室可设为占编制的专门机构;条件不具备的法院,办公室可依托在民一庭,但应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

要加强对人民法庭工作的研究。为使上级人民法院对人民法庭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各级法院领导都要转变作风,重心下移,深入人民法庭开展调查研究。人民法庭的同志对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逐级上报,以便上级人民法院及时掌握和指导。

以上是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如果我讲的与修改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有不一致的,以决定为准。

同志们,人民法庭工作是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人民法庭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执法办案先进个人材料

全省工商系统执法办 案先进个人推荐材料

秉公执法、勤政为民,忠诚履行“红盾卫士”神圣职责

在干部心中,他是一位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业务精湛、秉公执法的好同志;在群众心中,他是一个捍卫法律、忠于职守、一心为民、乐于奉献的好干部。他,就是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检分局负责人XXX同志。

1993年,他从部队转业后进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层的市管员干起,先后从事市管员、巡查组组长、经济检查分局负责人等工作岗位,一直在基层一线从事市场巡查和监管执法工作。多年来,他用高标准定位工作,高水平服务监管对象,赢得了管辖区域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高度赞誉。经他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160多起,无一复议和诉讼案件。先后在2009—2013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全市工商系统优秀工商人员”和“省级岗位能手”。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他坚定的政治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严格的自律意识,在日常公平竞争执法工作中,始终做到秉公执法、勤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忠诚履行红盾卫士神圣职责;在行政执法工作,牢固树立监管执法就是服务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力举措的工作理念,始终摆正执法主体与市场主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做到了既严格执法“惩恶扬善”,又兼顾服务经济发展。

一、立足岗位职能,带领分局执法人员,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了各项专项执法行动

(一)勇当食品安全“急先锋”,切实加大食品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他带领经检分局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发挥经检分局“尖刀”作用,按照“六查六看”、网格化监管的工作要求,及时发现案源,及时出队查处,秉公执法,确保了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食品质量合格、经营行为合规,有力维护了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深入组织开展了农村食品市场、乳制品市场、打击非法添加非食品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重点食品品种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和酒类市场等五项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食品市场突出问题。在食品专项整治中共没收过期变质食品22.38公斤,销毁早产食品66盒,查处食品违法违章案件4起,为全县人民营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二)勇当农资市场“守门员”,切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红盾护农”品牌意识,深入组织开展了“红盾护农”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查处了农资经营中的掺杂使假、变质失效、商标侵权、利用虚假广告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以及无照经营农资行为。共检查全县农资经营户73户;抽检化肥品种8个,对抽检中不合格的11.3吨不合格化肥进行了销毁;没收过期农药132盒(袋)。全年办理农资案件20起,罚款8.2万元。受理涉农消费者投诉3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5万元,切实维护了农民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同时,组织开展了“涉农合同帮扶”活动,推进了“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勇当重点市场“守卫者”,切实加大重点行业监管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了成品油等重点市场的监管执法工作,对本县未取得《资质证书》从事报废汽车回收的违法经营行为处罚1起,罚款2万元。通过处罚与教育并举的执法手段,有效地规避了非法拼装汽车流入市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涉及公共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矿山、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的监管执法工作。

二、坚持标本兼治,深化经济检查工作

(一)针对热点焦点问题,努力把经济检查工作推向纵深。今年以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消费热点焦点问题,带领分局执法人员在全县分行业、分阶段开展了打假治劣专项执法行动,充分发挥经济检查的“拳头”作用,依法查处了商标侵权、售假及消费欺诈等多起案件。根据《开展汽车轮胎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开展了以汽车轮胎为主的汽车配件市场检查,在执法检查中从规范汽配市场经营行为入手,重点督促轮胎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制度,并对11个种类64件不符合《产品质量法》规定的汽车配件责令下架、退市。通过专项检查,提高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确保了汽配市场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了电脑及电脑配件、耗材等专项检查。在检查中,执法人员坚持教育和处罚查结合,查缴了部分“三无”商品,经营者主动对部分商品进行了退市;与烟草稽查联合执法,打击了校园周边无证烟草商贩,散发《烟草控制框架公约》100多份,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烟草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危害;四是从批发环节入手,从源头上杜绝超薄购物袋流入市场。在对超市、商场、农贸市场检查中,认真指导经营主体强化自律意识,耐心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通过执法检查,共查扣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购物袋20公斤,并依法对从事超薄购物袋批发经的市场主体进行了处罚。同时,开展了手机市场、玉器饰品、建筑钢材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

(二)认真开展了军服及军用品专用执法检查。与XX县武装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销售“迷彩服”的服装店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在检查中,执法人员依法定程序,严格按照《军服管理条例》规定,在武装部军需科人员的专业甄别和配合下,重点对标有“武警”“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等标识的作训服责令下架,并对商户及时进行了宣传和教育。同时,对利用“军服、军需、军品”等用语招揽顾客的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清查。共检查门点19户(其中服装店13户、照相馆6户),散发《军服管理条例》宣传单90份。通过整治和宣传,有效地维护了军服的专用性和严肃性。

(三)扫黄打非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按照相继下发的省、市局工作部署,结合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阶段性工作要求,按照成员单位的分工,制定得力措施,从整治盗版和非法出版、取缔黑网吧、黑游戏厅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入手,认真开展了各项专项执法活动。特别是多次开展了清理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有害读物,淫秽色情、盗版盗印、宣扬伪科学类出版物或音像制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为中小学生创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今年3月份,经济稽查分局被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评为“XX县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

(四)继续深入开展了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工作。始终把打击传销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硬任务,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协作、强化监管,继续开展了“无传销社区”创建活动,在建成16个“无传销社区”的基础上,又建成“无传销村社”7个。综合运用打击防范、管理教育等措施,形成了打击传销的工作合力,继续保持了打传工作的高压态势。开展了禁毒、反邪教、反假币等工作。举行了全局干部禁毒知识闭卷考试,制定《2011年防范处理邪教业务培训方案》。并密切配合相关部门,综合运用工商法律法规,开展了禁毒、反假币、反洗钱等专项执法行动。

(五)切实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消费维权工作,对损害生命健康的产品、服务和不法经营行为要做到严厉查处,并对信息及时公开曝光,防止消费者上当受骗,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止目前,办理消费者投诉案一起,调处涉农纠份一起。特别是调处涉农纠份案件中,他和分局的同志们多次到农户的田间地头,认真的比较查看,分析情况找准问题,依法调处。使13户农民满意的得到了补偿款4.9万元,有力的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强化行政执法,继续深入开展了打击侵权仿冒、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

在今年开展的“双打”行动中,按照省市局和县政府的工作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局山东会议精神,在巩固去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整治成果,把专项整治行动推向了纵深。抓宣传,进一步营造氛围。XXX他们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宣传咨询、发放宣传品等方式,广泛宣传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的重大意义,切实营造“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在XX电视台公开专项行动举报投诉电话,及时报道了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执法信息,使执法行动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抓协作,进一步强化了部门联动。通过相关执法部门协作联动,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执法效能进一步增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更为协调。抓整治,进一步彰显了执法形象。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与各阶段安排的市场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全局出动,上下联动,营造了浓厚的打假治劣氛围。 截至目前,我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39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379户,检查各类市场9个(次),整治重点区域6处;查处销售不合格化肥案5件;查扣假冒的“力邦”乳胶漆2桶计15公斤,没收盗版光盘13张,没收假种子155公斤。同时,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展打假专项行动。通过与“立白”、“滨河”、“沈旦”等企业开展联合打假,进一步深化了打假治劣的长效机制,狠抓案件查处,进一步震摄了违法行为。

四、努力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按照“倡导新的执法理念,不断拓宽办案领域”的工作思路,从转变办案理念、强化岗位培训入手,在加强个人业务学习,提升办案能力的同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队伍信心,提升办案底气,凝聚人心,提高整体战斗力。全年以来,共办理各类违法违章案件62起(其中一般程序案件32起、简易程序案件9起),案值41.43万元,罚没总额入库存15.449万元。在案件办理中,他能严格要求分局执法人员恪守程序规定,规范自由裁量,积极探索推进新案件系统的使用和完善,不断提高行政处罚的规范化程度。为了保证案件质量,做到执法依据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制度化,组织案件主办人员进行了讨论,不断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水平。同时,严于律己,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把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作为廉洁执法的切入点,组织全局人员认真查找了思想作风、制度机制、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监管风险点,并将查找风险点贯穿于竞争执法办案件各个环节,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和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落实,廉洁勤政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了违法违纪案件和不良影响事件的发生。

他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工商执法人员。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这个岗位上,没有战场上的硝烟,没有名利场的喧嚣,他在平凡的行政执法岗位,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用火一样的青春,谱写着一曲曲壮美、动人的红盾卫士之歌,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相信,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下,他将用自己不泯的誓言,努力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作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干部挂职锻炼范文下一篇:公安局长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