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读经心得

2024-05-04

学佛读经心得(精选6篇)

篇1:学佛读经心得

(以”我“为思考对象)

?我的存在是暂时的,我终将消失,还原为尘埃和空气(诸行无常)

?我是一只提线木偶、一具行尸走肉,我被神秘的阿赖耶识操控(生老病死,喜怒忧思悲恐惊),我能自主行动和思考只是一个错觉(诸法无我)

?我的爱与恨、痛苦与欢乐,全都来自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它们使我陷入生死相续、无始无终的轮回中不能解脱(诸漏皆苦)

?只有通过持戒、禅定、慧思,才能使我跳出这轮回,摆脱痛苦和烦恼,达到无法言喻的涅槃境界(涅槃寂静)

2 知道宇宙和人生真相之后的“智悲“

佛陀的慈悲是一种“智悲“,是人的智力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地步后,对万物不能自主、身不由己的状况的哀怜。

3 五眼六神通的作用

五眼六神通是人的智力达到一定地步后的必然产物。佛教的神通不能用来阻止战争、治疗疾病、争取现实的利益,它只是修证过程中的副产品,其作用是增强修证者的信念。神通也是阿赖耶识的变现,就像万物是阿赖耶识的变现一样。阿赖耶识不可言说、无法思考,没有人类的感情,不同情人类。一个人必须在成佛后才能证悟它的存在和作用,反之,一个人只有在证悟它的存在和作用之后才能成佛。

4 佛学和科学的共同点

?都相信人类有可供开发的潜能

?都认为人的感官和思维有天然局限

?都认为万物是由基本单位组成的,具有叠加和涌现特性

?都认同物质循环过程

?都想搞清楚主宰万物的那个神秘作用力是什么

 

篇2:学佛读经心得

但这并不影响我学佛的信心和前进的脚步。

在这学佛的几年里,自己身上也出现的很多的变化,在这里和诸位有缘的佛友分享一下。

1、最初的学佛是因为我的一个邻居阿姨在修习佛法几年后出家了,这让我很是惊讶。后来由于她的指引和妈妈也在学佛的原故,我也在闲时读读经,上上香。期初,没有什么别的感觉,只是走走形式罢。

一日,我发心迎请的佛法书籍到了,我就用车运到了一位居士的家楼下。正巧,好多的居士都在她家念佛,其中包括我的妈妈。当时考虑到这些居士的年岁较高,加之又是6楼,所以我索性自己搬了起来。

这些书一共有3箱,每箱约60斤左右,我一共搬了3趟。时值9月份,天气也很热,这3趟下来我已经全身是汉,衣服都湿透了。

说来奇怪,以前我如果搬这么重的东西,第二天胳膊肯定是抬不起为了,而这次搬书后的第二天,我只是感觉胳膊有一些酸痛而已,并没有如之前想象的那样抬不起来。

这件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6楼,180斤,3趟,这些数字累加起来,对于我一个平时基本没有体力活的人来说,强度已经很大了,但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感觉呢?

后来我和妈妈说起此事时,她的一名话突然点醒了我,她说:你的发心是不想让年老的居士受累,让他们能多念一会儿佛,所以佛主就加持你,让你的胳膊不痛呀。

听了这句话后,我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看来一个人的“发心”在学佛和拜佛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好久都没有读经拜佛。某日正好下午没事,我又知道妈妈在某某居士家念佛,所以直接过去和他们一起念佛。

当时我走在一位居士姐姐的后面,在绕了几圈佛之后,我就突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哗哗........流下来了。以前只是听说有人在拜佛时会流眼泪,但这次在我自己身上发生,真的很奇妙。没有任何的原因,也没有伤心的感觉,就是一见到佛像眼泪不止不住。

这种经历绝非我的杜撰,佛主面前是不能说假话的。

3、某日我和妈妈去见之前出家的阿姨,我们现在都尊称她为“师傅”。师傅一见到我就说:你的面象变了。这让我很吃惊,我没有任何的感觉呀,师傅怎么能看出来我的面象变了呢?

这其实可以用一句中国的古话来概括:面由心生。

由于之前的读经,拜佛,我的心性发生了改变,所以面象也随之改变了。

4、4月工作的公司和我解约了,我在家闲置了6个多月,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期间不断的投简历,可就是没有合适的职位。即使有我非常喜欢职位,也是突然用人公司就又不招人了,这样的情况发生了2次,让我很是无语。

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又是一个不喜欢服输的人,没有工作的生活让我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在这半年了,我在家里洗衣,做饭,买菜,托地,收拾屋子,接送孩子上学,带孩子补课,这些都是我以前不这做的,但现在天天最在做。

为了在尽快找到工作,我学佛网上也学着别人写下了“工作疏”,9月份写的,到现在已经12月份了,还是在找工作中。

就在前些天我突然接到了两个职位,其中一个是我很喜欢的,另一个我也可以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信息着实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不右是不是佛主在加持我。

我之所以写下这么多的心理感受,是想通过我的经历来和大家分享学佛的一些心得,让后来人能有所借鉴。

首先,如果你觉得学佛就是在有困难或是重要的事件出现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拜佛的话,那么很遗憾,不可能要失望。 因为你的“发心”不对,佛祖是不会和你有感应的。

其次,有了好的“发心”一定要配合好的行动。我在家闲置的半年中把每天的擦地都当成了在“擦拭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接受现实,安住在当下。虽然我现在做的也不够精进,但这个方法我知道肯定是对的。

再次,就是“坚持”。现在的人每天都很忙碌,各种的应酬,活动让我们疲惫不堪。但如果你想有好的生活状态,最要有好的行动,同时要一直坚持下去。

最后想告诉大家,如果近期你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或是人的话,你要多小心,你可有要坏运气了,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以上的文字希望能对大家有民帮助!

阿弥陀佛!

篇3:“读经典做临床”学习心得

我院特别聘请了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为我们讲授《伤寒论》, 张琪教授从医近70载, 熟读经典, 治疗无数疑难杂病, 是将经典与临床相结合的杰出代表。张老讲了柴胡汤和桂枝汤证的组成和应用。小柴胡汤治疗胸水、胸膜炎;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气虚、肝胆郁热及抑郁证、癔病;四逆散治疗肝气郁结之胁痛、肋间神经痛及肝炎。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之热, 大柴胡汤治疗实热证, 四逆散治疗肝气郁结之无热证。跟随张琪教授临证以来, 深深体会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 特别是疑难杂病。张老用五苓散治疗神经元性膀胱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神经元性膀胱可概括在中医癃闭范畴之中, 小便的通畅, 有赖于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 但从脏腑之间的整体关系来看, 水液的吸收、运行、排泄, 还有赖于三焦的气化和肺脾肾的通调、转输、蒸化。癃闭的病位在膀胱, 但与三焦、肺脾肾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指由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 (脑或脊髓) 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此症若不适当治疗, 可引起尿路感染、肾积水及肾功能减退等并发症。五苓散在《伤寒论》中, 原治太阳表邪未解, 内传太阳之腑, 以致膀胱气化不利, 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方中重用泽泻为君, 取其甘淡性寒, 直达肾与膀胱, 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 增强利水渗湿之力。佐以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 转输精津, 使水精四布, 而不直驱于下。又佐以桂枝, 一药二用, 既外解太阳之表, 又内助膀胱气化。本方治以温阳健脾化气利水。桂枝通阳, 白术健脾运湿, 以助膀胱之气化;猪苓、泽泻、茯苓利水渗湿。诸药配合, 共奏温阳, 化气行水之功。

通过“读经典做临床”活动, 令我在中医经典理论方面有了一定提高, 收益非浅。经典是中医学的根, 其赋予中医学两千多年不竭的生命力。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精华, 汲取其唯物辨证的思辨方式, 熟读经典、透彻领悟, 启迪思维, 用理论以指导临床, 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 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优势, 更好地治疗疾病。

篇4:学佛心得学佛计划

学佛至今,一直是按照上净下空大德法师的教导“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部《佛说阿弥陀经》和念阿弥陀佛佛号就是我的早晚课。初接触佛法时,能遇到净空老法师的讲经视频是我的福气,也是老法师救了我的法身慧命,今日才能念佛修行,感恩恩师!说真的,才开始学佛的时候真是障碍重重,我知道,这是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业障深重的缘故,忏悔啊!

自从学佛以后,慢慢的我整个人都在改变,听老法师的教诲,才发现人生的不如意都是自己造成的,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原来我身上有那么的坏毛病,作为中国人,老祖宗留给我们那么多优良的传统美德,在我身上是一个都找不到啊!不学佛感觉还良好,感觉世上就我一个是好人,学佛后才发现,世上都是好人,就我一个是大恶人啊!真是惭愧万分,忏悔不已啊!从此,不再和父母顶撞,不再爱慕虚荣,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心烦意乱了,找到了做人的根本,也找到了正确的人生之路啊!学佛也把我的命运改变了,我并不求大富大贵,身体健康,这个改变就是将我一个罪恶的地狱众生,改变成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子。

听经、念佛是末法众生的必修课。才开始听老法师讲经说法的时候是断断续续的听,因为自己业障太深重了,一听经就昏沉,掉举,听不进去啊!很多都听不懂,听不明白,这是没有智慧的缘故。可能是佛力加持,我还是很完整的将老法师讲的《了凡四训》和《阿弥陀经要解》听完了。其他都是看“学佛网”上老法师讲经说法的文字记录,这也要感谢明华大德及一切护法菩萨们为网络学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佛道场。反正每天听经闻法不能少,如果不听经、念佛就不知道如何正确的修行,就得不到学佛的正确指导,更得不到学佛的真实利益!

学佛之人,必蒙佛菩萨的加持护念!末法时期,以我们烦恼炽盛,业障深重的凡夫来说,没有佛菩萨的加持护念,是不可能念佛修行的。从我个人而言,因要上班,学佛时间不是很自由,所以学佛后也想跑道场啊!可老法师也经常劝导我们,不要去跑道场,就在家老实念佛,在哪念佛,哪里就是道场,可心里还是不老实,就想去跑道场,可佛菩萨慈悲啊,当我想去跑道场的时候,偏偏没那个机会,心想算了!还是呆家里老实念佛吧!学佛至今也未到过任何的道场。我学佛的时间不长,但是听经闻法,让我明白了,学佛是为了成佛,念佛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是末法众生,生在五浊恶世,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烦恼众生,根性漏劣,是顿根中的顿根,下下根的凡夫啊!想要在这个世界靠自力成佛,那是不可能的。唯有依靠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的加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才能圆成佛道啊!只要我们有想念佛的心,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佛就会为我们安排好一切,所以念佛是最稳当的修行法门。我感觉我学佛一路走来,都是阿弥陀佛为我安排好的,每次听经闻法的内容好像就是针对我这个生死病人准备好的良药,能让我获得最直接的帮助,一点一点的让我深入经典,获得学佛的受用。近来听东林祖庭——大安法师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更加使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大增。

“大安法师: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开示的也非常清楚,“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你能不能往生,全靠你具足信愿。如果你具足信愿,虽然是散乱心念佛,也能往生。”很多念佛行人都怕自己没有达到功夫成片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祖师大德早就为我们开示到,只要具足信愿,散乱心念佛亦必往生。今生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可是信愿我们都真的具足了吗?这个信愿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念佛几十年也未必就是深信切愿啊!如果信愿是那么容易就做得到的,祖师大德也不必那么苦口婆心为我们讲经说法一遍又一遍了。当今高僧大德上净下空老法师至今讲经说法53年,为的是什么?就是为帮助我们末法众生建立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信愿才讲经说法的啊!老法师的一片苦心,我们怎能辜负?让我们要“看破,放下”,“老实、听话、真干”为的就是真信真愿啊!

现在回想一下,近来才深刻体会到老法师说的那句话了,听经、念佛是不可以缺少的,更不能中断啊!末法时期的我们是没有正知正见的,如果不依靠佛的经典和祖师大德的讲经说法,我们怎么可能出离生死苦海?出离六道轮回?圆成佛道呢?经是一定要听的,佛是一定要念的,行、解并行才能得到真实利益啊!也一定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很幸运,一接触到的就是老法师的讲经说法,一接触到的就是净土法门,我没有走弯路啊!

能念佛就是大善根,可能宿世我就是个念佛人吧!我也深感惭愧,既然宿世念佛,为何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今日却还在六道轮回,真是惭愧啊!这就是说宿世虽念佛,可能是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也就是没有深信切愿,才没能往生!可想而知,这个真信真愿有多难。真是佛说的,难信之法啊!今生再次遇到念佛法门,我不会再错过了,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力的加持,一切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交给阿弥陀佛来解决,其实阿弥陀佛早就为我们往生做好了一切安排,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通行证”,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补处成佛!

愿我学佛以来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能供养一切大众菩萨们,悉发菩提心,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倒驾慈航,普度众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篇5:学佛心得的高三

我们想尽各种办法也无力阻止他们!

我悲哀地望着江面,望着兴高采烈的那群不知因果的人们。正在独自伤心之时,耳畔忽然传来一阵阵哭声。扭头一望,只见王德钦正在难过地抽泣。“不用哭了,有时众生的业力是根本不可思议的。”我对王德钦安慰道。

“堪布,我觉得那些鱼、那些人……怎么都那么可怜。”她哽咽着说道。过了一会儿,稍微平息了一下心绪的她又问我:“我这样哭是不是非常不好?”

“那倒不一定。你这样哭说明你的善根很深厚,否则不会流出大悲的眼泪、信心的甘露。”

那次乐山之行是我和王德钦的首次接触,后来她就先后四次到过佛学院参学。在越来越多的接触当中,我们经常有机会在一起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次较充裕的交谈中,她向我讲述了她由一个好学生转向一个努力奋进的佛子的过程。我相信她的经历也许会使一些人在感慨之余能变得清醒起来,促使他们也去观察自身的生存实际。

我毕业于某市电子科技大学,现正在读硕士。同时,我还是一名佛教徒。每每想起出生、成长在北京的我能接触到佛法,并值遇许多大恩上师,心中就不由得感慨万分。

我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队大院里。父亲于大学毕业后参了军,母亲专科毕业后曾一度在中学任教,后又辗转回到大学工作。在儿时的记忆中,我始终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勤劳善良的父母对我关怀备至,一转眼,我便上了小学。在学校里,老师教我要做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当时许多人都觉得那只不过是一句口号、一个空头大道理而已。我虽觉得我们确应该有远大志向,但心里也总有一些说不出的疑惑。直到有一天,我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则“火花”(即名言,都是很有哲理的话):“志高品高,志低品低。”这则“火花”给了我很强的信心:一定要树立远大理想!因为我希望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为此我就必须树立高尚的志愿,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记得当年周恩来总理于青年求学时期所发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着实让我感动不已。是啊,我们读书不能只为一个人,或几个人,应该为了祖国的振兴、人民的幸福。

小学时的我连“佛”字都很少听到,更不可能对佛教有什么了解。只有在一次春游时,我们去了卧佛寺和潭柘寺,当时这两处寺庙里人很少,也见不到出家人,俨然

就是两处风景名胜。只记得那里很安静,即便是在我们参观卧佛的时候也依然显得很安静。卧佛很大很大,他安详的神情,让人一见便生起欢喜心。

初中时的我一心扑在学习上,每天作息很有规律。这段时间我看了不少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其中记忆较深的有:《安妮的日记》、《牛氓》、《青春之歌》、《爱的教育》等。

这时我开始考虑人生目标的问题。当时认为,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于集体中,没有许多人的努力,个人很难成就一件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能骄傲;另一方面,我应该尽最大努力,为社会、为人类贡献自己的一生。那时我建立的第一个具体目标便是要当一名工程师,虽然我无法想象作一名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条件,但我肯定当时学的会成为将来的基础,为此我就要学好每一门功课。有一次我的几何晨考才得了70分,心里有说不出的沮丧。下午回家后,我难过得无法改错题。无奈之下便开始写日记,一边写一边重温自己的理想,结果当一篇日记快要结束时,我的心情已豁然开朗。

有规律的`生活和勤奋学习的结果是:我以平均97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清华附中。读了高中之后,我开始了住校生活。虽然我学习依然很勤奋、成绩也算优良,可是生活环境却比以前复杂了许多。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如何面对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人?如何面对友谊?怎样将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是做一个圆滑世故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别的什么样的人?此时我才恍然发现我简直就像一个无知的小孩,许许多多的问题萦绕于怀,却不知什么才是最好的答案,也找不到一位老师可以解答我有关人生的问题,于是我变得沉默寡言了。

在高中期间,有三件事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一是关于人生价值的探讨。当时社会上有两种风气:一曰读书无用,故而弃学经商。二曰出国留学。前者是说只有通过经商赚大钱,人生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后者的主体则为高级知识分子,由于当时国内的工资待遇很低,老一辈知识分子一生的积累也无法达到外国同行一年赚的钱,因而许多文化人便认为只有出国留学、在国外工作,他们的能力与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承认与实现。如果说是为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做贡献,那么就不存在国界的限制,从此角度讲,出国留学以及在国外工作也挺好的。可是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这两种人生选择无论怎样都无法使我心甘情愿地就范。有一次,我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

爱因斯坦的一段话:“人的价值不在于他从社会索取多少,而于他为社会付出多少。”我这才算是初步确定了我的人生价值取向。

第二件事便是作家三毛的书。她的一本散文集中讲道:快乐的小花不在某个岛屿上,也不在外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里,而在每个人的心里。这些看似很普通的话,却给未曾真正了解自己、亦未曾真正了解周遭环境,十分想寻找人生真谛与快乐的我以很大启发。

第三件事便是我的姥姥。姥姥在我八个月时便去世了,她并不识字,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以纯朴善良、善解人意和热心助人而赢得了村人的尊敬。在她七十寿辰时,全村的人都为她祝寿。从童年起,妈妈便时常给我讲姥姥一生中善待邻里、乡人,善待有困难的亲戚的故事。这些故事并不是姥姥告诉别人的,有些是妈妈亲身经历的,有些是听妈妈的姑姑讲的。小时候,我也只是听听而已,觉得很有趣。到了高中,我便开始思考这些故事中许多做人的道理。姥姥虽然对人很好,可还是会遇到恩将仇报的事,但她却始终如一地善待她周遭的人,一直到死。她的这种精神,使我想起了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由此我想到,一个人在顺境中做好人可能不觉得很难,难的是在逆境中依然做好人,且不为环境左右,始终坚持最初的善心。于是姥姥便成了我心中的榜样,我就是想做一个像她那样的人,不论别人怎样待我,我都要始终如一地善待别人。这便是我最初树立起的做人原则。

高中三年一晃即逝,努力依旧没有白废,我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某市的电子科技大学,从此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来到这座城市后,发觉这里的天总是阴阴的,难得见到太阳,不过气候却湿润温和。校园里的香樟树时时散发出一阵阵幽幽的清香,浸人肺腑。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学生活说起来是枯燥的三点一线:宿舍——教室(或图书馆)——食堂。尽管如此,我却乐在其中。我把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既紧凑,又不会令人厌烦。我不看电视、电影,除了适当的文体活动外,从不放逸。就这样一年飞逝,我以年级第四名的成绩,得到了二等奖学金。这时的我可说是春风得意、十分顺利,但我总觉得像是缺少了点什么。虽然我说不出缺的是什么,但我知道那不是大学老师能给予我的,也不是从文学名著或普通的世间书籍中所能得到的。

在大一的暑假里,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平生第一次在离学校很近的一个寺庙里拜了佛。事后我把拜佛的事告诉了一个好朋友,他从小便信佛。他既没有马上就大加赞叹,也没有轻易讥笑我“临时抱佛脚”,只是微笑着对我说:“你应该想想看为什么要拜佛,否则岂不是很盲目吗?我希望你不是迷信,你应该了解佛教的教理才对。”在他的启发下,我突然想起别人曾介绍说《金刚经》是佛法中的最上乘,我立即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小书摊上请到了一本《白话佛经》,里面有《金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六祖坛经》及《普贤行愿品》。当晚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诵《金刚经》的原文,立刻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虽然当时我并不能了解经文的义理,但其中有几处却给我很深的触动。一是佛经给了我对佛陀及其教言的信心。从小到大,我不曾对任何一个人或事,产生过如此强烈的信赖感。在经中,佛陀亦亲宣: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些教言更增加了我的信心,觉得他的真谛之语,远远超出了世间的一切言词。二是经文最后的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像一道闪电,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使我不得不重新观察我及周围的一切。三是佛陀做忍辱仙人,为哥利王节节肢解的公案,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为什么忍辱仙人对哥利王肢解自己不但不生嗔恨,反而发愿成佛之时首先救度他?虽然经中讲明了原因:无我,可那是凡夫所无法达到的境界。平时我们总是仇恨害自己的人,要是手被刀子割破了一个小口子,我们亦疼痛难忍。佛陀为什么能做到这点,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

这便是我初遇佛教的因缘。以前的我算得上是有理想、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人。但同时我又像一个在黑暗中想努力摸索出人生真谛的小孩,费了很大的劲儿,却常常不知所从,始终找不到进入正途的路口。从那天起,我的心里便点燃了一盏灯,尽管灯光尚弱,但我再也不是一个人在黑暗中盲目地寻找真理。

篇6:学佛心得——百善孝为先

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一、什么是孝道?

我们老祖宗智慧,会意字“孝”上面老子头,下边子字底,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是老一代与子一代和而为一体,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

国父说:生命的意义在于继起新生命的延续。

孝道是行为上的至善,是人性义理上的准则。

二、孝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崇尚美德,而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民间流传着“二十四孝”的感人故事,圣贤也留下了很多孝道经典,如:《孝经》《弟子规》等。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孝经》

孔子问曾子:古圣先王有至高无上的道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让天下都能够和顺,人民百姓都能够和平安乐幸福美满,天下都没有怨恨,靠的是什么?后面说到,就是靠孝道的落实和圆满。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

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圣贤教育的源泉。

就是动物都知道孝,民间流传着“乌鸦反哺”,“小羊跪乳”的故事。

佛家更将孝道作为其基础和根源,认为“孝”字体现了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横遍十方,竖穿三际,整个宇宙是一个生命体的真相,也就是佛说的法身。以《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为代表,大量佛经体现了孝乃佛菩萨本愿的根本意义,里面至孝的故事不胜枚举,如:释迦牟尼佛亲自扶柩为父亲送葬超度并到仞利天为母亲说法超度,特别是地藏王菩萨世世化身为孝子孝女,以念佛功德力,下地狱救度父母升天。

可见,孝乃为人的根本,更是为圣贤佛菩萨的根本。

三、如何看孝的行谊?

(一)行孝的事证(举师尊师母例子)

子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

(二)怎样来行孝道

落实行孝分为三个层次:

1、事亲。孝敬父母(小孝)

孝敬父母,养父母之身、之心、之志。除了物质上的供养,悉心照顾父母,重要的是要以恭敬之心,让父母高兴,让父母自在。

2、事君。忠于国家、事业、人民(大孝)

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恭敬天下父母。

3、立身。立身行德,成圣成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人获益无穷。(至孝)

忠臣节义之臣,必是出自孝道之门。

(三)孝悌忠信其义同体!

(四)从微小处看孝道

(五)大孝在于事天!

对母尽孝,对道尽忠,对人尽信义,此为孝至矣。

愿我们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引语: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兴。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一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上一篇: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下一篇:写野草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