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悟人生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读经典悟人生范文

《读经典名著,品别味人生》

第十一周国旗下讲话《读经典名著,品别味人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读经典名著,品别味人生》。

流星追求的是用自己的生命点亮光华;飞蛾追求的是用自己的身体换来光和热;而我们追求的应是:“腹有诗书,品别味人生。”

浮沉于《红楼梦》中儿女情长的大观园内,我明白了宝黛之间的真情、真爱与封建家族必然灭亡的道理,畅游于 《水浒传》中侠肝义胆的梁山泊里,知道了农民的力量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在书中,我会因“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气概而流出坦诚的泪水;也会因“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人生思绪而发出深深叹息;也曾神往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境界。

读经典名著,体验到如果杜甫没有经历安史之乱又怎能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李白若不是有离开京城的体验又怎能有“抽刀断 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感慨;南唐后主若不是有亡国的体验又怎能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情?我从经典中能体会到这些感受,我也知道了未尝饥寒之苦,怎知穷人艰难;未尝骨肉分别之痛,怎知战乱创伤之重。所以未经沙场磨炼的将军永远都是纸上谈兵,而未读精粹好书的人永远都不会了解人生的真谛。

读经典名著,感受金钱易得,知己难求,从这当中感悟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王勃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还有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恸与无奈,明白了人生得一知己死亦足也的感叹。所以,千金易得,朋友难寻。

读经典名著,正人生道路。如果没有阅读经典名著,我就不会了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正不阿的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坚贞不渝。所以,如果没有了经典文化,人们就没有了支柱,失去了灵魂。著名的大诗人韩愈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阅读经典,能使我们中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慰藉和心灵的滋养,对于形成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愿我们一生与经典相伴,读经典名著,品别味人生,执经典之手,与“精神财富”偕老。谢谢。

第二篇:读经典诗文 悟人生道理(学习经典诗文有感)

读经典诗文 悟人生道理

——读经典诗文有感

沿河县和平镇四完小四(1)班 温月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诗经》到诸子散文„„无一不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诗文”读书活动。通过诵读经典诗文,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而且净化了我的心灵。让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更让我领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古人云:“德为立身之本”,“行高者,名自高”,“才高者,望自大”„„充分说明了品行的重要性。那在新时期,我们小学生应怎么办呢?应爱国爱惜公物,尊重他人,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等。现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少年儿童不比学问和技能,攀比吃穿的现象特别严重。由此,我们更应牢记古人教导:“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又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些名言警句教育和警示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可见诚信的重要性。通过经典诵读,我一定会受到启迪和教育,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让我收益非浅。意思是说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同时也包含着一个做人的道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作为我们小学生,我们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这时“经典诗文”会来提醒你,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那我们人生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同学们,让我们继续诵读经典诗文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让它来提升我们做人的品位,引领我们克服人生道路中的重重困难,向成功的彼岸迈进吧!

第三篇:“读经典文化,品幸福人生”《做幸福的教师》 读书汇报

读经典文化,品幸福人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仅书名就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幸福‛二字,不单单是所有教师的迫切追求,也是任何一个人的毕生所愿。带着好奇翻开这本书,阅读时内心却掠过一丝震撼,生出好多感动。做一个幸福的人,是人人都期盼的。因为人生追求的不同,信仰的不同,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读着陶老师对幸福的诠释,感觉对自己的心灵是一种甘霖般的滋润——原来幸福可以是这样的,不求功名,不求利禄,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一颗豁达的心,以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

首先,请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陶公其人:

陶继新,1948年生,山东教育社编审,《新世纪文学选刊》(教育文学)执行总编。曾任曲阜师范学校教师,《山东教育》编辑,《当代小学生》主编,山东教育社副总编、总编。曾荣获《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陶公,走进本书,感受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而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的是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在陶继新看来,读书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是获取文化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正像人需要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必须且必要的事情。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他认为, 作为教师,其既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文化代言人和传播者,又应是道德的完善者,而要做到此点,多读书、读好书而无疑是教师存在和发展的必须。对于有些教师抱怨没有时间读书,陶教授给予这样的解答:我想是你没有寻找读书的时间,没有充分认识到读书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写教案确实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地写下去,你还是在写别人的东西,即使花了很长时间,仍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形成不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而当‚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即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

我们该如何读书呢?首先,要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其次,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陶老师在书中,向我们列举了许多就在我们身边的‚普通‛教师不‚普通‛的事例。这些教师除了都视读书为生命之外,应该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把自己读到的书中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思想。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当文字一旦经过大脑转变成思想,就不再仅仅是知识了,他已经到了智慧的层面。就像陶老师说的‚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 反思体会:

我读完‚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一部分,内心涌生出一股读书的激情与信心。 ‚腹有诗书气自华‛,陶老师的讲座中对这一观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我对读书也有了新的认识。平日里,我们告诉学生,要多读书。可是,说的再多,也不如自己的以身作则。一位爱读书的教师,不光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学生。陶老师一再强调‚经典为伴,幸福一生‛,有了经典文化的滋养,真善美才会在人心中如影随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要努力做到坚持阅读,形成习惯,读写结合,不断反思。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书丰盈我们的心灵世界,只有我们的文学底蕴厚实了,才能更轻松地驾驭自己的课堂,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陶老师说:‚生命不是对既有状态的重复。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昨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多么自信的话语,多么豪迈的气魄!作为我们,还有理由在原地徘徊吗?为了让自己的生命也有一丝华彩,即使是星微的一丝亮光,我也要为自己积累一点文化资本。让自己的心在岁月的磨砺中仍然能感受温暖的来临。 威廉布莱克有这样一首小诗:‚从一粒沙中看世界,在一朵花里看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刹那间收藏。‛每一本经典的书籍,就像是能看到世界的一粒沙,能看到天堂的一朵花,我们都能从中读到‚无限‛,收藏‚永恒‛。让我们把《做一个幸福教师》中的‘幸福’二字放进自己的行囊,在无限的努力中去收藏永恒的幸福!

第四篇:家庭读经

概念

全家读经是著名国学专家、累积式教育法创始人赖国全老师首先提出来的。家庭读经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读经。家庭读经能够促进儿童的全面协调发展,能够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累积式教育法是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的孩子赖思佳时提出,后经不断完善,渐成系统。全家读经的原则是累积式教育法的八大原则之一。

方法

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读经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作用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晓以因果道德,敦伦尽分之理;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气已成,难以修正,悔之晚矣。

正人先正己,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带头读经典会形成良好的家风,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得不到敬重,父母和子女两代都受西方化的教育,父母和子女之间就像是朋友。至亲父母的尊长地位降为朋友,而朋友又是可有可无的,家庭的伦理随之丧失了,出现了父不父,子不子;夫妻之间不懂应该如何相互尊重;子女之间也不懂如何友爱„„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读经不应该只有小朋友读,应该是全家一起来读。如果家里的成员由父母带领,在饭后拨出30—60分钟共同读诵,一年的时间可以把《易经》

完全背下来。《易经》是群经之首,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生命宝藏......父母读后若能深入义理,无论处事还是待人都会更加练达,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进行都有很大 提升作用。

由于现在的小朋友受到电视、计算机的污染相当的严重,我们对抗这两种传媒的污染,可以积极地采取全家一起读经的方法来防范,不但意义非凡,而且陶冶性情就在读经中。

借着潜移默化,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会透过经典、义理的熏陶而逐渐变化气质,诚如古人所言:“读书无非在变化气质而已。”父母率先以身作则,则子女焉有不效仿之理?所以这是最好的修学方法,也是奠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意义

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著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积法的教学不占用大段的时间,不影响孩子其他正常的生活、学习习惯,不但非常适于在家庭中应用,对希望开展经典教育,但又不希望正常的教学计划受到影响的学校、幼儿园,也能够方便的渗透进来,开展有效的经典教育,因此,其意义是广泛而深远的。

累积法要求每天抽很少的时间读诵经典,只是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每天坚持。这种教学形式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非常轻松,没有什么负担,教学效果通过累积自然达到,越进行下去,越会体会到累积法的神奇效果。

第五篇:读经典有感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人往往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但那时就为时已晚了。朋友,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你会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书中介绍了美国盲聋女学者海伦·凯勒的一生,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一直在黑暗的长夜里摸索着生活。她热爱这个美丽的世界,却不能用眼睛观察。她多么渴望自己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她用手触摸着世界,凭着超人的毅力,学会了说话,而且学会了五种语言,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伦说:“只有聋子才看重自己的听力,也只有瞎子才珍惜眼睛明亮的宝贵。对于已经拥有的东西不以为然,对于没有到手的东西极为乞求,这也许是人的共性。”如果再过三天你的眼睛就要瞎了,那么在这三天里你会特别珍惜你的视力,你会好好看着你认为最宝贵的东西,以免当你什么也看不见的时候后悔悲哀。如果你三天后就要死了,那么你能在这仅有的三天里做出多少事来呀!

在我们生活的集体中,很多人都很珍惜时间。我的同桌宋磊上厕所时都不忘拿一本书。姐姐每天早晨只留十分钟吃早饭、洗漱,其余的时间都用在学英语上„„

我也应该珍惜时间,赶在时间的前面。然而在上学期,我却远远地落在时间的后面,没有把学习放在眼里,整天只知道玩。结果成绩下降,到期末考试后,我的数学成绩从96分降到了73分。我大吃一惊,决心在假期间弥补回来。可是,一到假期,我就觉得时间还长着哩,明日还多着呢!转眼间开学了,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时间匆匆如流水,过了今天是明天,过了明天是后天,它决不再重现。如果总要待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才猛然醒悟,发出悲叹,岂不晚了?失明了才知道眼睛的宝贵,就应该在眼亮时好好利用它;垂老了才懂得生命的可贵,就应该在年轻时珍惜它。

啊,朋友,每天的生活,如果都当再过三天就要死去那样安排,情况又会怎么样呢?那样我们会每天都认真完成功课,做什么事都争取不出错,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样我们会取得多大成果呀!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让我们像盲人珍惜眼睛那样珍惜时间吧!

简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个盲人追求光明的心声。小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渴望,道出了自己的深切体会:不能虚度年华,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上一篇:带猴年祝福语范文下一篇:当教师的感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