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居士学佛的个人体会

2024-05-03

某居士学佛的个人体会(精选2篇)

篇1:某居士学佛的个人体会

首先自今日发贴后本人发个愿,如果本人文章如果不是善意的而是引导大家走上邪路的。我愿自今日发贴后口中生疮三日。如果我今天生疮后我明天就会来删掉此贴。还望各位莲友为我做证明。我也希望护法神啊佛菩萨啊为我证明。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下午三点。大家先看一下如果明天我生疮了就会来删掉此贴并像大家道歉。

各位论谈上的莲友大家好,阿弥陀佛。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妙音居士林论谈的mabinlove。一个普通的学佛人,下面我就写一下自己的学佛体会供大家做个参考,末学智慧浅漏如有不周之处还望各位莲友帮我指出来,这样我才能更正我的错误在下感激不尽,末学学佛时日尚浅虽然才短短半年有余,但深感佛法之伟大犹如大海一样,有种相识恨晚的感觉.虽然佛法之伟大犹如海上的一艘巨轮但他必须是我们渡过生死轮回大海的一个工具。千万莫要去执着佛法的巨轮,如果执着即着法相。金刚经上说(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在好也不能贪着,就好比轮船在好它也只是个工具渡你过海的工具,你何必要贪着它呢。咱们最终的目的不是在海上一直飘而是去极乐世界的彼岸。只有去了那里才能一生成就得到真的智慧和本领。只有得到真智慧和本领才能来开船救那些还掉在生死业海中的亲朋好友。六亲眷属乃至无量无边的受苦众生。对于初学佛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下面我就这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

1.佛是什么的个人体会。

佛的全称是佛陀,中国人喜欢省略所以就称为佛。佛陀是正知,正觉的意思。也可以说是觉悟了的人,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的佛就是释迦牟尼世尊。下面摘录了一些世尊的简介(释迦牟尼佛,净饭王太子,名为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全名悉达多●乔达摩(Siddhārtha Gautama)。释迦牟尼佛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义即“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

2.佛教是什么的个人体会。

初学佛的朋友可能不了解佛教。其实佛教也很容易理解佛教就是佛陀为教大家离开生死轮回而建立的一种方便说而已。因为佛出世的时候那时候人们都习惯了这种宗教的形式,当时有很多的外道宗教如婆罗门等。所以佛为了顺应众生这种习惯而建立了佛教。佛教不象其他宗教提倡一个神。一个主之类的。在佛教里面是完全平等的。一切众生都于佛是一样的无差别的(这种无差别指的是自性的,也就是方便说的心无差别,但佛是觉悟了的人,而我们是未觉悟的佛。)。那么佛教里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教给我们的是宇宙人生的真像,是如何离开六道轮回而得到永久快乐的方法。

3.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个人体会。

学佛的目的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两点。1.是为了离开轮回得到永久的快乐。2.是为了证得无碍的智慧和本领来救渡还在轮回中的众生(这里说的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一切众生皆是佛。所以为了方便说而称为众生)。如果没有智慧和本领我们自己还在轮回的苦海挣扎,又怎么能救的了别人。

4.如何才能得到解脱的个人体会。

谈到如何解脱那我们就要靠佛法了,佛为我们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每一法门都可以得到解脱。而除此之外佛还不问自说了一个特别的法门就是念佛法门。其它八万四千法门全是弟子向佛请示佛为其宣说的,唯独这一法门是佛不问自说的。而这个法门又是难信易成的法门,这个法门也是最适合我们末法众生的法门,所以末学建议大家都学此法门。那么就会有人问你这么说就是其它法门不好了,这种想法是错的。其它法门也好因为他都是佛说的。大家不可以学着这法门,而说其它法门不好。都是佛说的法全好。如果你学这个法门而说别的法门不好。(你就造了严重的谤法的罪业大家不得不注意这一点)。所以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好。但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一下,虽然说门门都好但每一门所对应的根基是不同的。过去佛说的法都是对应其根基做以开示。如果你学的这个法门适合你的根基那么你就很容易成就。如果不适

合的话,就好比是你是小学生而我用大学的课本,教你大学的知识你很难受易的。根基对上了就好比你是小学1年级,我用1年级的课本来教你。你这样很容易就听懂了能进步从而升到2年级。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这样对上根基了很容易成就。而这些法门都是向上学一样一步一步来的。先要上小学1年级,在上2年级。然后3.4.5.6乃至大学。这些全是要靠自己一点一点努力修行。来一点点破除烦恼障碍。而咱们娑婆世界人的寿命很有限,所以1个人想出轮回的话,凭自己修行要靠好几劫的轮回转世来修行才能成就。所以佛最后才告诉我们了这个特殊的法门,而这个法门也正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知道咱们娑婆众生想靠自己修行很难。而特别我们建立了一个方便之门。阿弥陀佛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修行很难能坚持下来。多半都半途而废所以发心为我们建造了一个美好庄严的世界,此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只要能往生到世界就能永远的不在轮回,而也不会被恶缘所干扰没有恶缘了就能顺利的只升不降。而且极乐世界的众生寿命无量无边这就保证了在极乐世界能一生成佛。极乐世界的美好之处非三言二语能说的完的。有关极乐世界的大概情况大家可以看[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陈义孝居士)写的这本书地址是

http://。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阿弥陀佛建立了这个世界后经过兆载永劫的修行为我们一切众生累积富德。而他老人家又发大愿只要你信我。念我的名字我就把功德回向给你。我就接你来我的世界修行能使你一生成佛。多么的慈悲啊。所以世尊最后不问自说此特别法门,也是世尊慈悲我们众生想另我们众生一生成就啊。所以大家不用在考虑修什么了。此特别法门任何根基的人全部都能做到。只要你有嘴能念阿弥陀佛你就能成就多么容易啊,就算是嘴不能说话的人他心里能念阿弥陀佛一样也能成就。相对其它法门来说此法门要容易和方便的多。就因为他容易所以才有人不相信,他会说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以此为理由而看不起这个特殊法门。而去修学其它法门,要知道修学其它法门也好,但末世众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根基所以你很难选正确对应你根基的法门。所以大家要考虑清楚。如果还要放弃特殊法门而想学其它法门的朋友到这里就不要在往下看了。因为末学知道自己根基愚钝所以选择了特殊法门而非其它。在往下看也对你无意。如果选择特殊法门的莲友请继续耐心看下去。

5.如何修行的个人体会。

1.三皈五戒

既然选择了学佛念佛之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末学以为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皈依三宝,三宝是佛。法。僧。也是自性三宝之觉。正。净。皈依三宝后才算得上刚入佛门。当真正受了五戒才算真正的佛子。但学特殊法门阿弥陀佛并没必须要求我们一定要受五戒,而没受五往生极乐世界的也有很多。但末学认为咱们既然学佛就应该按佛的要求去做。佛说过佛灭度后要以戒为师。未受戒往生的人一般是临终之人才闻佛法没这个机缘受戒。或者是因离寺庙很远不方便受戒等。但末学认为有条件大家还是要去寺庙里受五戒。(但受戒要注意。希望大家先学佛修心,等能自己坚守好五戒后一定要找机会去受戒。莫要还不能做到守戒就去先跑去受戒,如果因为你犯戒那罪就很严重,不但有世间的罪报还有破戒之罪。但只要是受了五戒就会有二十五位善神日夜保护。而魔王也最怕受了戒的佛弟子。)三皈是每个学佛人都要受的。有机缘的可以去寺庙受如果不方便的在佛像前自受也可。但五戒必须是去寺庙找比丘受。这是佛经上说的。(在这里大家要非常注意的一点如果受了三皈之后,如果遇到什么状况莫要在去看大仙。看跳大神。算命之类的外道。如果你去看了就违背了三皈之法会造业啊。在此附上三皈依文: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

汝等佛子。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

从今以后,称佛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从今以后,称法为师,更不皈依外道典籍。从今以后,称僧为师,更不皈依外道邪众。然末法众生在此就有很大的毛病,平时学佛学的很好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信佛了。跑去找那些大仙,大神的。要知道那些全是动物或者是非人有些道行的附体。那些非正道啊。各位莲友千万要注意啊。)

2.末学谈一下信的体会。

以经皈依三宝了下面来谈一下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决定往生与否的关键之所在。那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字。信。往生的关键就在这个字上。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在这个字上.(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藕益大师)这是益大师告诉我们的。信还分六种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六信大家可以在网上查一下就能看到相关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怎么才能增加信心呢,末学以为

最重要的是多读[大乘经典]如果能多读慢慢从半信半疑就会变为深信。这是我个人的体会绝对不骗人。所以我鼓励大家都要多读诵大乘经典和多听各位法师开示,多听多看佛教小故事和因果故事,时时被佛法熏陶其中看小故事也有非常重要帮助,往往在故事中会领会出不少的道理。我推荐大家多看下面法师讲法保证你们有所收获(宣化上人。净空法师。海涛法师。),有时间也看一下咱们居士林里面的附体视频以及往生视频,绝对能增加大家的信心。为什么让大家多读大乘经典呢。其实佛都以经告诉咱们了,读诵大乘是非常的重要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观无量寿经佛以经清楚的告诉咱们了。在观经里(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否?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否?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仔细的人都会看到。欲生彼国在当修三福其中第三者就有读诵大乘。其实这

第三条是最重要的一条。大家都知道咱们在看电影看小说往往最精彩,最重要的片断会放在最后面。如果前面把好戏都演完了后面就没有人看了。所以可以看出来这第三条是重要之中的重点。菩提心是成佛的心。只有深信因果才会相信做什么事有什么因果。就不会随便做坏事。然而读诵大乘经典是引出所有这三个条件的最关键的一点。读大乘才能了解菩提心是什么,才能会发菩提心,读经典才能知道什么是因果,读经典才知道怎么去劝进行者。才能知道如何去修十善业五戒等等所以读大乘经典是这往生的三个条件的根基。所以说读大乘经典是生信的根本。也是往生与否的根本正因。我们现代人学佛经有些难度都是些古文言文比较难懂。所以才要结合着各位大法师的开示来学。读完经典在来看法师开示然后在生活中按照经教去做这样才是修行。修行是修正自己不正确的行为。如果你不看经教你怎么能知道你自己做的对不对呢?你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又怎么去改正呢?就好比普通人认为杀生没罪动物天生就是要被人吃的,不学佛的不看经教的就不知道杀生是错的。还有净空老法师开示过一部经一句佛号成就的。有些人不理解老法师的本意往往会误会也有人诽谤老法师。我劝大家不要诽谤各位法师不管是正是邪,就是邪的我们也不要去诽谤去骂他。那样只是你妄造口业而已。所以听开示听讲法要对照佛经来学。对照戒律来学。佛说灭度后以戒为师嘛。咱们学习过程中如果感觉到某些法师开示与经典和戒律有所违背,咱们就不学就行了,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莫要诽谤。然我理解净空老法师说的意思是咱们把一些重要的大乘经典都要最少学习一边。对佛的教育和一些因果有个整体的了解,只有了解了整体怎么做,才能指导我们生活中如何修行。当知道的差不多的时候在一门深入专诵一部经,或者随自己喜欢和时间,专读专诵二部三部。如果大家理解为老法师让专读一部经老法师为何还要费尽口舌来讲其它经典呢。专讲一部经就行了没必要这么麻烦嘛。(其实还有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好比我们上学,我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就扔给我一个大学的书我让去读。你说你连字都不认识又怎么能读大学的书呢。这是不可能的嘛,要一步步来从小学上到大学。为什么佛开悟后不直接教咱们这个净土法门呢,直接告诉咱们这个方便多方便念佛就能往生。何必要教那么多的法门后看众生机缘成熟才教咱们念佛法门呢。因为就算当时教了咱们凡夫也不会有人信嘛。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学佛的人只要不是有大病或者是有其它障碍,不能读大乘经典的都要读诵经典。有人会说有的人就是持一句名号依然能往生,是的专持一句名号肯定能往生,但是专持一句佛号往生有三类的人,第一类是重病之人或者得了不治之症的人,他自己知道自己活不成了。所以他如果能闻到这个法门,他能深信而且他不会有别的任何的杂念。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了不会在有别的想法。所以这种人能深信并且专持名号,这种人是能往生的,他求生的信愿要比一般的人强上万倍。因为他除了死就是生极乐。死后就堕地狱他心里清楚的很。所以是一般人比不了的。第二类人是比较憨实老实的人,这种人你和他说了以后他能深信不疑,他能坚持不懈专持名号。他也能往生就好像是往生故事里面的,有一个呆傻的被一个老道收留,老道让他专持佛号和打扫卫生,他睡觉了老道就打他让他继续念,结果人家3年成就站着往生净土了。第三类人是大根器的人,这类的人有大智慧闻即信受不疑。是我们一般根器的人比不了的。他们往往都能爱大苦,行大精进根本不是咱们所能做到的。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各位莲友认为自己是以上三类的人,大家可以专门持佛号。而我们一般的人都是中下根器的听闻后不能深信,所以要先学经教能深信后在一门深入专持名号即可,这是末学学佛以来所体悟的读诵大乘经典是关键中的关键。

3.发二种心和发愿是什么的个人体会

上面说了如何深信,大家深信了以后就要发心了,发二种心一个是厌离心,一个是欣愿心。厌离心就是厌离娑婆世界的心,欣愿心就是要生极乐世界的心。生活中遇到好事要想想好事多么的短暂不能持久从尔产生对娑婆世界的厌离心,遇到坏事也要想想娑婆世界多么的苦没有开心的事,然后在想想极乐世界的美好无恶愿。慢慢就能生起这二种心了。然后要发菩提心和发生西方回来渡众生的愿。因为我们既然知道了娑婆世界的苦,而你的父母亲朋很多人都不知道。还以苦为乐不知道百年后就会受无量无边的苦。本来娑婆世界里有人身就以经很苦了,到了地狱饿鬼到要比人间苦上万倍。所以我们不能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和一切众生堕落到更苦的地方。我们不但要尽量的在我们有人身的时候多劝人念佛,也要发大愿生西后回来渡众生。我们生西不是为的自己去享乐,是为的能够学得更圆满的智慧来渡更多的人。虽然我们现在能劝人但我们的智慧不够你劝他他也不一定信。因我们没智慧和辩才所以我们才要去和阿弥陀佛老师去学习更高的智慧和辩才嘛,人只要未解脱一定就会在六道中轮回,在轮回中有多少众生曾经是我们的父母,妻子,丈夫,儿女。朋友。所以我们要救自己的亲人朋友啊。总结一下就是发菩提心和厌离心,欣愿心。和回来渡众生的大愿。

4如何修行的个人体会

末学以为修行就是要按照佛的教化在生活中改正我们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要做到做一切事都要想到佛的教法,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是不是与经教有所违背。我们修念佛法门就要以这句佛号来伏住一切不好的妄念和想法。当念头来了马上要发觉他把他打掉,如何打掉呢就是把想法拉回到佛号上来。不去管这个妄念这个妄念自己就被打掉了。不要被妄念所以转跟着他跑,它起来就要警觉起来,如果跟着他跑就会越跑越远,比如正念佛呢突然会起妄念想到这个月工资快发了,发了工资我去哪哪买 什么东西,在去哪哪玩。然后就引发无数的妄想全起来了。要刚要想到快发工资了。马上警觉我妄念起来了我不能跟着他走。我要念阿弥陀佛。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妄念一起自动就会警觉发现他就不会被他所转。有功夫了以后妄念自然就会被伏住起不来了。就好比用万德洪名这个大石头去压住那些小草一样压住它。

5.有关功课的建议。

末学是跟据印祖来定的自己的功课,我在此也和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每天固定功课是阿弥陀经。往生咒。大悲咒。心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金刚经。弥陀赞。三皈依文。净土回向文,弥陀圣号若干。然印祖开示里固定功课里没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我个人喜好所以诵的。还有对于金刚经印祖说过以前有持金刚经的可继续持。不过末学建议大家也都要看一看金刚经。这部经真的是太好了。我都无法用语言来行容这部经的好处。而且诵这部经的功德也是大的无边。大家看完就知道了末学强烈建议大家在固定功课上都要加上金刚经。功的真的是太大了。就是记下里面的四句谒为他人演说就能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更不用说读诵了。另外末学建议大家在有空闲的时候一定要学习一下楞严经和法华。华严这三部大经。楞严经看宣化上人的注解相对容易理解一些。大家可以参照宣化上人和净空老法师的开示来学习。然无太多的时间可以专诵弥陀号。有时间就多读经和看讲法和因果故事。然末学真心的建议大家做功课一定要加上弥陀经和金刚经。弥陀经是专讲持名,金刚经是教咱们破各相的。功德还超大。

6.修行个人总结。

平时行,做,住,卧一句佛号,做任何事都要如法。多学经教。严守戒律。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果大家真能管住这个嘴几乎就不会造恶业。平时有时间的时候要打座念佛。因为打座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妄念,慢慢练习去发现并打掉妄念,如何打掉上面以经说过了。还要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功到自然成,时间到了功夫自己就涨了。所谓聚沙成塔慢慢就能达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了。最后祝大家都能上品上生。

(补充:学经教的目的是首先让我们了解如何做人,了解了如何做人的基础之上才要学会做善男子。善女人。只有成为了善男子,善女人才符合经典上的要求,引弥陀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另外楞严经是诸经之皇,金刚经是诸经之王。所谓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末学建议大家都要学读这些经典,学后了知道理最后专心执名求生极乐)

篇2:某居士学佛的个人体会

(一)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2、谤法是非常严重非常严重的,要下无间地狱,非常厉害非常厉害。

3、最严重的罪业就是谤法。越是佛教徒越容易谤法。

4、千万要注意:不可轻易的评论法上的高低

5、上根利智修渐法,他也是个圆解。圆人修邪法,邪法也圆。

6、真正是圆人的话,一法圆是法法圆。

7、对自己适应,应机的法门,就是最好的法门。

8、佛友彼此之间互为师友,都是佛陀的弟子。

9、不能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谦受益,满招损”。始终把自己当做小学生,最为保险。

9、离经一字,如同魔说。

10、学佛的目的:就要把你不能接受的、不欢喜的这种心态要改变过来。

11、逆缘者,好发心。逆境发心容易,但是可变性大。顺境发心的人,难,他是从理上入的,他不轻易地再能够退转。

12、心随境转就是烦恼丛生。

13、逆境、逆缘、恶缘你要把它转变成自己修持的教材,把它当做善知识,要有报恩、感恩想。

14、只要你信愿俱足,持佛名号求生极乐世界,即便散念,都能往生。

15、他力法门是依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尤其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但“十念必生愿”它有一个前提,不是我念十句佛号,我就能够往生了,前提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极乐世界。

16、“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里面,“信自”非常难非常难。

17、我们念的是自性佛,你念佛,你念的是这句佛号,佛也念您,你就是佛。你念的阿弥陀佛,就是念的你自己。这就是“信理”

18、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19、“六信”,我们可以从恭敬他佛入手,“信他”容易。真正的“恭敬”就是“听话”,“依教奉行”就是最大的恭敬。不违佛愿,不违佛志,这就是恭敬。20、何者为孝,順者为先。

21、众生知见,修一切善法,有有所求心。

2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境界很高,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不管是布施也好,修忍辱也好,少分别可以吧!少执着一点儿行吧!我们逐步减少我们的众生的情见,把分别心逐渐地转变成分别智。

23、实际上,信、愿、行就是菩提心。

24、信、愿、行就是:“信真、愿切、行专”。信不真实,愿就不切,也不是真实的愿,因信上偏了。信上不正,越精进,偏差就越大,只有有智慧,才信的圆融,不至于偏,不至于邪。

25、我们的愿要真实,发虚愿、狂愿会障碍自己修道,同时还是一种妄语。行是对愿的考验。

26、真实的愿必定是精进用功,成就自己的愿。

27、因果的关系就是个人的问题个人承担,不能转嫁到他人身上,但真实的发心,能真实的起作用,就能真实地实现。实际上这还是佛菩萨的愿力的加持。

28、心善心净、纯一的时候,恶缘不可能来,邪不侵正,但因果还是丝毫不爽。

29、信、愿、行既是我们的菩提心。在哪里体现?首先要有出离心。30、心不净,你到什么地方去都不行。

31、在家和尚(心出家,身不出家)身心清净、戒律严禁、发心纯正、悲心深切、一切利他、体现佛陀的慈悲、愿力、方便。

32、学佛应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

33、真信、切愿,即便散念亦必往生。因为真信、切愿的话,就和佛菩萨的愿力相吻合了,这里有个感应道交的问题,相应了,你念佛的时候,一声佛号一声心。念佛就是念自性佛,时时提醒自己,时时唤醒自己,使你时时刻刻与佛菩萨的愿力、慈悲、平等、方便,与佛陀的智慧相吻合,你自然而然就得到了佛菩萨一切的功德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这是冥冥当中得到的。

34、境界不可着,不可执,也不可信。对任何善恶、顺逆,一切境界都不要管。一心念佛不求境界,境界不可执。“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

35、只要你不分别、不执著,你心愿具足,老老实一句佛号念到底,保证你万修万人去。

36、夏莲居老居士给黄念祖老居士说,发菩提心有四句话说得非常非常要紧:“众生慧命,系于一身;汝若不护,罪归汝身”。即凡是有利于修我们自性的本智的一切修为,有这方面的一切因缘,我们都要护持。一切众生与我是不一不二的,一切众生的慧命也就是我自己的慧命,都系在我一个人身上。你若不护持他,不是众生的问题。众生的一切善恶、一切因缘,都和自己是直接的,是不二的。众生的业就是自己的业,众生的罪就是自己的罪。对一切众生不以他人想,使心、佛、众生圆融一体。

37、你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更甭说没有菩提心还想往生,绝无可能。

38、只要你想往生、想成佛,成佛的心切、真实,也可以说是菩提心。

39、十方诸佛唯一的愿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以佛陀的慈悲、平等、智慧、愿力救度一切众生,都能得到解脱,最后成就菩提道果。

40、你说你菩提心,你连个平等心都没有,更不用说慈悲心了,往往在利益冲突当中首先把“我”字当头啊,这个“我见”太重,处处以“我”为中心,这样学佛很难得益。

41、念佛的要领:“耳听常满”。即清清楚楚地念这一句佛号,不但是念,而且还得清清楚楚地听到我们的耳朵里去,这就叫“老实念佛”。这是我们的真正的念佛。对一切境界,一切顺境、善、恶境界都不要加以分别执着,只是这一句佛号你把握住了,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这是个要领。至于高声、低声、出声和金刚持,或者默念,这种在形式上,因人而异,没有定法,要领就是“清楚”二字,“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这就是“平常心念佛”,不加分别、执着,这样就比较容易得力。

42、“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能够专注一心,念这一句就是“制心一处”。“制心一处”,没有妄想杂念了,你念佛的心就是佛心,你所念的佛号就是心中的佛。你如果继续用功,不加分别,逐渐逐渐你会达到很殊胜的境界。你不要分别执着就对了。不管好的境界,坏的境界,善的境界,恶的境界,统统不管,你就把握住眼前这一句佛号,这是非常要紧的,这一句佛号你能把握得住,把他坚持下去,能念的越多越好。但不是滑口而过那种越多越好。滑口而过也是越多越好,因功德不失。真在念佛上得到真实的法益的话,那就是刚才说的要领。这样继续念下去,自然而然心地能得到轻安,烦恼、妄想、障碍不用你去管,它自然消失。自身的感受,一旦进入绵密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没有其他任何感觉,只有这一句佛号了,什么身相、四大,什么所念,你念佛想念、能念,什么能听所听,真正到了那个时候,这一切都没了,不是说你没再念,你仍然在念,只是没有念的这个相,不是说你的这个身体没了,而是你没有身体的这个感受了,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非常殊胜的境界,这个时候可能你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一旦你追求这种境界,是永远不会再出现。只要平常心念佛,还可以出现。一旦有希求想,出现境界了,这个问题反而要注意,为什么?因“希求想”是众生知见,众生知见是众生的情执,只能与六道感通,佛缘就差多了。

43、怎么避免空定?不但要清清楚楚地念,还必须得清清楚楚地听,而且越清楚越好,不要滑口而过,这是念佛的要领。只要你听,绝不入空定,只念不听,很有可能进入空定。

44、越是文化层次高的人,越是容易产生一些疑惑。信愿不真实、不恳切,他用功也就不得

力。知识分子容易从理上接受,不愿意从事上入,他认为世上入的都是迷信,这种人一旦信入,绝不退失。即事上入者,境缘一变,就容易退心,理上入的,他就不再反悔。

45、时时刻刻警觉自己,要把自己列为与佛菩萨同等的悲愿当中去,不能轻易地犯下不符合戒律的违背不符合佛陀本愿的一些言行,或者给大家带来不利,或者是伤害。

46、把自己当做阿弥陀佛,不是狂妄,要时时刻刻体现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智慧、平等,以善巧方便利益众生的这种大的悲愿,不能给阿弥陀佛脸上抹黑,以此警觉自己少犯错误,给自己一个不可冒犯的形象来约束自己。拿阿弥陀佛来警觉自己,以这种心态来学佛。

47、十方一切诸佛的心愿只有一个,普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最后得到彻底究竟的菩提道果。

48、我们今天就是给大家提供一切方便、利益,使大家在修学道路上能够减轻、减少诸多的障碍、魔恼,给大家提供方便、善巧。这不是我们的能力问题,是我们的愿力的问题。

49、佛陀的愿是尽虚空,一切众生都能得到真实的受用,得到佛陀愿力的加持,一旦我们的愿和十方三世诸佛的愿相吻合的话,我们的愿就等同佛的愿,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自己。关键是真实发愿,真实发心。因此愿力不可思议。

50、念佛是正行,正行要抓紧,助行要随缘,正行不可侵犯,助行可有可无,因人而异。对多生多劫的业力的消除上,助行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正行和助行的位置要摆对,不能本末倒置,只要信得及,什么都不在话下。

51、以戒为师,我们佛教徒修一切法门,戒是根本,不修戒,你也很难成就,所以以戒为本。

52、我们是愚痴,众生就是愚痴,看不透阿弥陀佛的愿,没办法,阿弥陀佛替我们解脱了好多的不太容易达到的那种条件,如果说这么简单、这么低的条件,就让你一向专念,你都做不到。

53、凡是与我们修学上,我选的法门还认识不深刻的时候,信愿还不够坚定的时候,还是需要多诵经读论。

54、能否往生决定于我们真正发心念佛,是以信愿为根本、为前提,没有信愿什么都谈不上,具足信愿,单持一句名号,即便散念都能往生,何况我们又有专修,这都是靠的佛菩萨的加持,是靠着我们平常用功念佛的功德,感应到十方诸佛菩萨在我们临终的时候,“令心不乱”,心地平静了,这句佛号由于我们生前这一段时间的修持,这句佛号的功德,加上佛菩萨的加持,临终的时候心地平静了,这句佛号你自然会产生,再有,福报深厚的人,他会在临终的时候遇到善友,替自己助念,给自己助念,给自己作为引导的开示,安抚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平静下来,抓紧念佛,求生极乐。

55、会念,关键的是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功德,这才是真实的东西。一句佛号不可思议的功德实际上是十方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是不二的。把佛陀的、十方诸佛的果德变成了我们今天念佛的因心,这就是因果不二,生佛不二,心佛也不二。没有佛菩萨的功德、没有佛菩萨的愿,光有我这心还不行,我们这是他力法门,有佛菩萨的愿力、功德的加持。这个还必需有我们自己在修持上、认识上,把这一句佛号的不可思议功德融汇在我这一句佛号里边,我念这一句佛号就是念十方诸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相应、相融合,达到不二,因果同时,你念一句佛号的时候,当下就是,可以这样讲你当下就是佛。

56、自性念佛就是念自性佛。

57、古德多次地鼓励大家:只要信得真,愿的切,即便散念亦必往生,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完全没有必要,说你现在认为,哎呀我烦恼、执着、障碍很多,尤其到了最后四大瓦解、病痛缠身的时候,不由我自己呀,我想不起这一句佛号来,如果这个时候我再万念纷飞,胡思乱想的时候,这时候我死了怎么办?由于你的真信切愿与佛的本愿相吻合了,时时都能相应的话,十方诸佛都在时时刻刻加持着你、庇护着你,在佛光的照射下,使你不会到时候神魂颠倒,临终的时候佛菩萨会加持你,令心不乱,遇上善友再帮助自己助念,绝对能够得

到善境界。

58、想利益众生,不是事相上给他一种示现,而是应该把佛法的真实义,所谓的佛之知见介绍给广大众生,让大家自行接受这些个道理,自行信入,自行修持,自行解脱,这是我们佛法的基本态度。你只要对一句佛号信得及,对佛菩萨的愿力信得及,对一句佛号就能往生信得及,不追求境界。

59、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相应,心佛不二,佛的功德与我们自身的功德不二,我们的求生之愿与佛菩萨的悲愿、度我们的愿也是圆融不二,可以说是统统不二,因此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60、如果我们能够在临终的时候,仰仗我们平时用功的功夫,我们信愿的具足,用功的功德感应佛菩萨在最后令心不乱,接引我们往生,这是肯定的,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铁案。大家应该增加信心,可好多人信不及啊!关键是:是不是真正地用功,真正对一句佛号信得及。真正能够绵绵密密以平常心来念佛,不要掺杂妄想分别,不要以有所求心去念佛,这就叫“一心念佛”。61、“万缘放下,单提一念”,这个缘说的是你攀缘,而不是随缘,放下不是让你放下事情,放下的是我们的心。放下的是世俗心,是我们的缘影心,也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肉团心。62、善的境界来了,顺的境界来了,你能不能不欢喜,恶的境缘来了,你能不能不烦恼,从这个上头来检验自己。俗话说:“我们的心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什么都对我的情绪没有干扰,这就是你的功夫。这还是我们的众生心,真到了妙明真心,什么都没有,这是妙明真心的照用。

63、心随境转就是烦恼丛生。我这心把握不住,情绪控制不下来,善、恶、顺、逆一切境界都在我身边,触景生情,有反应,众生的反应就是烦恼,修行人的反应是鉴别。

64、是自己的要好好地把握,不是自己的不要过分地执着、贪求,这就是我们做人的根本。65、念佛法门最重要的是信得及、愿得切、行得专。

66、莲宗修行准则: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持戒、念佛、看经论;察过、去习、务自欺。

67、临终这一念是你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缘,加上你今生用功的功德,与佛的慈悲愿力感应道交,才能取得最后的殊胜境界。

68、虽然道理你不明,只要你信得真、愿得切,精进用功,你所持名号修的一切福德、善根统统不失,都能成就你,给自己作为往生的资粮。同时能够成就你往生以后的品位。

69、蕅益大师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的高低才是我们用功的程度。但是执理废事难以成就。

70、你想一想:没有真正的实修,怎么体悟佛所说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这种如如不动的自性?那是在用功当中你的功德所显现出来的,显现出来的不是相,是一种冥冥当中出现的你不可分别、不可察觉的,实际上说起这些来都是般若的内容了。71、“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实际上,只要是心不随着它动,你的妙明真心就在那儿。你说你不动的心是凡心,凡心只要一不动,跟你妙明真心没有什么两样。

72、离念,能念、所念没了,离念并不等于你没有念,说的是你没有这种相,众生的分别心没了,众生的执著心没了,实实在在你还在念。

73、境界中的真佛,首先它会让你心静,这是最起码的,若你见到佛以后,心不清净,有这种欢喜跳跃,甚至于有些躁动,这就有问题;另外,佛的相貌慈祥、慈悲安详,越看佛越慈祥,越看心里越清净,越看感到越舒服。佛的光是光芒四射,但是他是柔和的光,越看身上越柔软,越绵润,越看心里越清净,越看这光越舒服,这是真的。74、妖魔诡计千般有尽,老衲不闻不睹无穷。

75、真正佛菩萨的加持,还是我们跟佛的愿力相吻合、相感通的时候,自然得到加持。这个

加持有佛的愿力,有我们的功德,佛的愿力跟我们的功德圆融不二了,当然起作用。76、“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是各种经论的原则。77、宗门最忌谈境界,教下只许论功夫。

78、生死在呼吸之间,印祖叫我们把这个“死”字贴在脑门子上,时时警觉无常的到来,“黄泉路上无老少”,“出离心”不能不迫切。79、“三化”精神,佛教大众化,信仰生命化,佛法生活化。80、人家真正修行人,都是在家潜修,不露声色。81、黄老说:不开悟的人,你拿什么去给人家讲?

82、这句佛号是阿弥陀佛万德修持成就的,极乐世界也是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成就的。要以感恩的心情,敬仰的心情,恭敬的心情持诵这一句佛号。我们念佛是倒果为因,这个果是阿弥陀佛和十方诸佛菩萨的悲愿,十方诸佛的慈悲,十方诸佛的智慧而成就的佛号和佛土,我们所念的就是十方诸佛万德成就的果,你念的同时,得到了果的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83、只念这一句佛号,只想只一句佛号,只听着一句佛号,清净不清净,不管,有妄想没妄想,一律不管,这就是“平常心念佛”。只有平常心,我们心才容易清净。只有心清净,佛号才念得纯正。纯正地念佛,清净地念佛,我们的心自然而然与佛号的功德,与佛菩萨的愿力悲心和自己自性对佛号、佛菩萨的恭敬统统融汇在一起。这里边分别心逐渐逐渐没有了,执著心也会减少,更不会产生更多的一些分别、妄想,逐渐逐渐都清净了。清净心念佛时,心与佛,声与字,自己的愿与诸佛菩萨的愿统统融汇在一起,达到不二境界。不管世法佛法,统统以不二的真实的含义去认识、去对待,去处理,都能达到非常不可思议的效果。84、事以理成,理以事显。

85、佛法的真实义是:就是要普度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都能得到究竟的菩提道果。即使一切众生都能开启佛的知见,证悟道与佛陀平等不二的智慧德相。86、缘影心、肉团心、妄心都不离妙明真心。87、三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88、智慧是从“去习气”增发出来的。

89、以理折情,先把火压下来,从忍辱的角度来说就叫强忍。

90、我们是以众生带业往生的,哪有不带惑的,哪有不带业的?所以我们的习气是很难彻底除尽的,但是可以减少到最低程度。习气去一分,你的本智就长一分,就生起一分,实际上当时就产生了。你不跟他对峙,你在修忍辱的时候,你以理折情的时候,真正你能这么做,就是你的智慧的体现。任何事情都是不二的,烦恼转菩提。你把烦恼转成智慧了,菩提就是智慧,就是般若,你现在在众生份上,你就得一点一滴地去克服,去转,去修,修到一定的程度,烦恼即菩提了。你把一切顺逆境界统统都能认识到对自己修持上的一种助行,增上缘,统统是自己修持的教材,修持的法,修持的道场,处处在般若的这种熏习下,你这个般若自然具足。但是,不是说你看见了自己的智慧增长了,实际就在不知不觉当中你的智慧已经开始增长。一件事情处理的圆融了,如法了,利他了,习气减少了,本身就是智慧的显现,就是智慧的作用。如果你今后任何事情你都能达到这种境界的话,何处不是般若,我们知道一切般若、智慧都是我们自心的显露,统统都在现量境界里边,不是事相、语言、文字这样表达,实际文字、语言、事相表达也不离智慧般若,他是圆融不二的。91、烦恼是从我们众生习气产生的,分别、执着产生,但是你的自性本体本具的东西在那儿,只是没显,你这些烦恼、执着只是我们多生多劫的习气、业力造成的,一切果报都是善恶业来感召的。虽然都是虚无实性的,但是,这些统统没有离开你的般若本体,只有我们在修持当中,我们提高了我们修学的水平、层次以后,体悟到这是般若智慧的作用。智慧就在我们所谓的世俗当中时时刻刻来修正自己、克服自己的习气,只要你克服一分习气,你就增长一分本智;去得一分烦恼,你就证得了一分法身。般若和烦恼不二。

92、在我们待人处世的时候,看看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看看我们是利己、考虑自己多,还是考虑对方多?俗话说:“是你的私心重,还是利他的公心重?” 93、什么叫自私?你不考虑他人的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私欲的目的,伤害他人,这就叫自私。损人利己就是自私。损人不利己是愚昧,没有智慧。我损己利人,般若、慈悲、智慧体现出来了 94、“利他之心不能超过利己之心,不能添福”,这叫培福。95、在个人修学上要“严于利己,宽以待人”。不要把自己的境界、观点强加于其他人,佛菩萨从来不强加人,你想修哪个法门你自己选,你愿意学你就学,佛法完全在我们自己,而不是在他人。

96、修持当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去习气、去烦恼”。克服一分习气,增长一分本智;去得一分烦恼,证得一分法身。你只要把习气、烦恼都除尽了,那些东西都自然来了,你求什么?那是本有的东西,不是你求的事儿,虽然是本有的东西,你不去习气,不去烦恼,那些东西他体现不出来。

97、正法衰微,实际上这种说法本身是错误的,佛法永远是正的,佛法永远是兴隆的,佛法永远是放光的,只是我们学佛人业力太重了。正法欲兴,魔宫震动。不管我们是在家出家,只要你是一个佛弟子,就应该尽全身心地真诚地护持正法,护持道场,恭敬三宝,供养三宝,在我们在家居士上,这是绝不可推却的。“僧先俗后”,要尊敬三宝。

98、我们学佛,实际上在发了菩提心以后,真正要去做的:去一分习气,你就增一分本智;减一点烦恼,就证一点法身。那我们要想培福,能够增长智慧,就得从去习气着手,习气去了,你烦恼随之而减,实际上佛法上的事情就这,非常圆融非常圆融,他决不是枯燥的,独立的,绝对的,不是。佛法从来不说绝对的话。

99、你不创造因缘条件,你心性就不能显露,你就没有体悟,就是说想在今生成就的话,必须是精进用功。

100、你念佛求生,有成佛的心,就是菩提心。101、“信”,没有“愿、行”的信那是假的,真信的,没有不愿修的,真信的,没有不发利益众生心的,所以说,你说你信,你愿发起来了没有?“愿”以什么体现?是以“行”。真的“信”是以“愿、行”来印证的。说我也信了,那你的“愿”真实不真实啊?得有“信”和“行”上来印证。所以没有“信、行”,不名为真“愿”。有的是发空愿,不切合实际的愿就是空愿。

102、一心系念,什么叫系念?你这心时时刻刻都不离一念。一心,我们众生就没有不动念的时候,何况我们起心动念呢!

103、心中一动就是法,你心中时时动时时都是法。法法都是心性流露,所以,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蕅益大师说:“法无高下,高下在人”。

104、如果修持过程当中,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你也在宣说这个问题的时候,表现自己还怎么样,这是大错特错,这叫自欺欺人,大妄语。

105、一切善恶的果报,是由于我们众生自己所做一切善恶之业引发的结果,所以叫做自作自受。

106、我们佛教徒所谓的修行,修什么呢?修的就是改变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一切业,善业、恶业,都是由于我们众生的分别、执着、习气、烦恼而产生的,要想恢复我们的妙明真心,即如来智慧德相,是靠我们自己,而不是靠佛陀来挽救我们,但是佛陀的慈悲使我们认识到:要想得到彻底的解脱,最终都能成就,那就按照佛陀的教法,依教奉行,来修持自己。

107、佛菩萨给我们的加持,给我们的庇护、加佑,实际上佛菩萨并没有动念,也没有分别心。你只有发了菩提心,才能与十方诸佛菩萨的愿力相吻合,我们自己的菩提心和十方诸佛

慈悲愿力相吻合的时候,诸佛菩萨的一切愿力、一切功德、一切不可思议的微妙神通,我们都能得到,这就叫相应,只有相应才能得到加持。但绝不是佛陀强加给你的,或者是慈悲给你的,而是在你自己的信愿上,与佛陀的愿力相吻合的时候,自然感通而体现出来的。108、佛陀“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来者无所赞叹,去者无所批评。佛陀给我们的教法是大平等、大自由。

109、清清楚楚地念,清清楚楚地听就是对佛陀的恭敬,而且是对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功德的恭敬。

110、不管你是念佛、持咒、禅定,出现任何境界,不管是好是坏,是善是恶,原则上是绝对不能分别,去管他,更不能执着,再有希求心,还想要这种境界,一旦你有了希求心,必定是和六道的因缘相通,再出现的境界,还是我们的妄念所现,不是真正的殊胜境界。“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更不应该再有希求心。善的境界你也没有必要去执着他。不管是善境、恶境,一概莫管,你就抓住当前这一句佛号。只要你清清楚楚地念,清清楚楚地听,就必然得到殊胜的境界,得到真实的法益,然后得到法喜充满。111、真正的会念,是把一句佛号的不可思议功德认识清楚,同时认为这一句佛号是“我念”,我念的“佛号”是什么?我念的这一句佛号实际上就是“我心中的佛”,我能念这一句佛号的心就是“佛心”,明白这个道理,能念所念,实际上是我念佛,佛念我的关系。这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含义,是心、佛不二的关系。

112、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工作频率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人员素质,社会问题,种种的现象当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烦恼当中,都在困惑当中,都在种种逆缘、逆境里挣扎,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甚至于家庭当中,夫妻当中,都在摩擦、烦恼、障碍、困惑、压力,在种种这些烦恼的包围当中,如果说你在这些个问题上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体会和理解认识,在修持上心性放得平静了一点,能够进一步的理解一切都是缘生法,都是过去的因果关系,你还执着吗,你还跟人家较真儿吗,还去分别吗?这些如果都减少了的话,你想你还烦恼吗?自然烦恼就少了。

113、说我们众生没有烦恼是不可能的,起心动念都是烦恼。说恶的烦恼,逆缘是烦恼,顺缘、顺境仍然是烦恼,善的东西也是烦恼,在众生情见里头,你如果不能以佛陀的教导,对烦恼执着这些习气减轻排除的话,你永远在烦恼堆里头。这个烦恼不是你想去就能去,不是你想不让他来他就不来的,他不由你,俗话说,善根何时发现不知道,业力什么时候冒出来你也不清楚,我们众生这一生当中,说句不客气话,没有一刻不在思维、分别当中,众生就没有不起念的时候,一起念就是众生知见,就是人我是非,就是分别执着,离不开色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你这六根对六尘,然后产生六识,处处都是烦恼。114、明知是假,还要借假修真。

115、实际上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功德本身能够体现出我们的自性法身的作用,你一句佛号念得真,那么三藏十二部一大藏教都在里许,你的布施、忍辱、忏悔、一切、六度、四摄、十善统统都在一句佛号里体现了,这句佛号不是泛泛的六个字的名称,而是阿弥陀佛多劫用无量功德成就以后,才得到的这个名号。

116、这一句佛号你念得相应的话,你就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吻合了,你当下就具足了万德,因这句佛号他本身就是万德成就。

117、清清楚楚念、清清楚楚听,不管他有没有妄想,也不管他有什么境界,统统不管,我就抓住当前这一句,俗话说,我就逮着这一句不放手,时时刻刻我就逮中间这一句,当前这一句,别的不管,别看就这一句,你没有管前头,没有管后头,你顾得只是当前这一句的话,出现了极不可思议的一些情况,他能使你很快地静下来,妄想、分别、一切一切逐渐逐渐就消失了。

118、妄想,你记准了,排除不掉,你越想去,你妄想越多,你越使劲地排除他,你这个妄

想越厉害,他比您厉害。你不管他,他反而就不来了。妄想无形、无相,是由于我们众生的习气产生的妄想。你不理他,他这个习气也就不来了。

119、你求清净心,念佛的时候,你有一个想清净的心,你永远达不到清净,几时你把想求清净心的这个念头放掉了,清净心自然现前。120、“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念佛就能达到“制心一处”,就能达到“无事不办”的这种功能

121、妄想、分别、执着,我们慢慢慢慢让他自己消除,千万不可对峙,只要一对峙就是二,佛法是讲“不二”。我们要以“不二”的原则去修持。只要一分别就是二,不分别就是圆融。122、真正的培福是什么呢?你把利己之心减少一点,把利他之心增强一些,只要你把利他的心超过了利己的心就是最大的培福,因你所布施的是“我见”,一切事情都是从“我见”开始。善、恶都是由“我见”来产生。我见本身是影响我们的智慧、众生的慧命的。你把他消除了,你的慧命增长了,利他的心是慈悲心,大悲心,这种心是与诸佛菩萨是同等的,相应的,我们所奉献的是我们的真心,是我本有的东西,我都能拿出来,我不在乎了,这个功德还能衡量吗?你怎能说不培福?你只要舍,你就得。任何事情都是两面。“利他”是“心”的问题。利他是在慧命上帮助他。这样的利他,功德不可思议。

123、真正的修持,见上不正,越修越邪,你越精进你邪得越厉害。由于见上不正,这叫邪精进。真正的用功,真正的修行不是看我精进不精进,关键是见上正不正,这是根本问题。124、心量多大,福报多大。没有心就没有量,一动念,一动心,你动多大的心量,你就有多大的福报,你没有动心,你就没有量,没有量就是无量。这样的话你的功德等同虚空,凡是有量,在佛法上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125、有所求心去培福,你这个有心有量的培福,大也大不了哪儿去。

126、法上的福报是无量的,物质的福报是有量的。所以这个供养布施应该如法如律地去供养,如法如律地去布施。

127、我们绝不以佛法作人情,这不是情面问题,这是我们坚持护持正法的问题,利益众生的问题。拿佛法做人情,你不但不能培福,你在造业,弄不好要下地狱。128、见闻觉知,“见”为先,必须把握住正知见,以圣言量来检验我们的见正不正,如果我们听闻正法,能够把见上摆正,你听闻一切法,你都不至于走偏,避免走火入魔,避免走入邪法上去。真正的“闻”是听闻佛法的时候,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相,体悟一点佛法的真实含义,是一种心性的体悟了。闻到以后他真能在你身上起作用了,这个闻不是简单地听到了,看到了。黄老说,真正的闻法,说“懂了”,这就叫真正的闻法。你如果叙述了我所说的一切,甚至于一字不拉的把我的话说出来,你没得到法,你得到的只是语言文字相。

129、你把世法,待人接物,统统以佛陀的大悲心、慈悲心、愿力、智慧以善巧方便利益一切众生的这种佛的大悲愿心来待人处世,你就体现了我就是带佛度生,你要是以这种心态、这种的境界去做一切世法,都是佛法,都在培福,都在种善根。而且在世法当中,即便在烦恼当中,你能够有一个按六忍的要求来个强忍,我不发脾气,我先不给你发火、两个人对峙,我以平等心,利用六度里的强忍,以理折情,先把火压一压,逐渐逐渐培养自己的这种平静心,然后再产生自己的同情心,他有烦恼,我要替他解除这些烦恼,这就是你的慈悲心,这是一个很好的修炼忍辱的道场。我还有一个感激心,没有这种情况我怎么修忍辱。

130、没有烦恼哪有清净啊!都是相对而言,真正想得到心里头轻安,你必须在烦恼中找,烦恼来了,你把这个烦恼能够克服,把他消除了,通过这个烦恼的环境,我把他转换成修炼我的忍辱,达到把这个烦恼不但没有了,从烦恼中解脱出来皆大欢喜的时候,心里感到很平静,真正从烦恼里面出来的时候,这种安详的心态是多么的美好。

131、远亲眷属,不是冤家不对头,到一块儿的都是冤家。恩爱就是冤家,恩爱的难舍难分还是冤家,越是恩爱,烦恼越重,俗话说“生离死别”,到时候,你不撒手也不行。

132、处处、时时刻刻警觉自己,一定要依法修持,不要做出不如法的事情,甚至于做出不利于他人的事情。“不离世间觉”。

133、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

134、在佛法上叫忍辱,在世法上叫“你提高点自己的涵养行不行”,你要是自己的修养提高一点儿,也就不与大家对峙了吧!即便看到一些不合理的一些现象,我想你也会正确的、心地平静地去对待,这样不但自己能得到提升,还不给他人造成烦恼。

上一篇:艺术生外出培训安全协议下一篇:工厂普通员工个人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