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08

【精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共8篇)

篇1:【精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有一些感想时,不如来认真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提高的过程。很多人对于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都十分头疼,下面是关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近日,受学校的委派,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参加第五期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高级研修班。现将如下心得与大家共分享。“翻转课堂”——这种能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呈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既定的思维方势。“翻转课堂”是什么,如何“翻转”,通过这次的学习,经过一番搜索查阅,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定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相关的测试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协作、完成作业及个性化指导,学生形成新知结构的一种教学形态。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但“翻转课堂”却几乎把传统教学翻转了过来,构建了学生晚上在家依据教师制作的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几个有针对性的测试;上课时师生互动交流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或者叫反转。既改变了学习的顺序,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实现学习的可复制性。老师不在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成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教练。

二、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通过聆听学习胡教授的讲座,开始录制微课之前得做好以下几点:

1、绘制知识地图。对即将进行翻转课堂制作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2、列出知识清单。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

3、制定设计方案。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来制定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内容,分配视频时间等等。个人认为微课中应只讲重点、不讲难点,将难点留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探讨,更能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确定录制形式。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5、组织课堂活动。课程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建内容,通过探究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三、“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翻转课堂以“学习情况研究、学习资源前置、有针对性的学困生辅导以及总结性提升”作为课堂推进的模式,为我们重构了教学的基本流程,他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变,既让我们疑惑顿生,也让我们眼界大开。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精心安排教学环境和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育在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论,而是重在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教师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有针对的进行问题或学困生辅导。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有助于学习者的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4学习后,对自己的几点反思

一是把导学案落实到位,每个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培养整体班级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是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可以让部分学生通过不断的自学,一直往前赶超,然后通过课堂的讲解不断自我完善。三是带动后进生。每周抓一两个学科的最差生,通过课堂一些基础题的不断点名,并给以一定的奖惩措施,使这部分学生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

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些传统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渐地被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转课堂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当然,要把他很快转化为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翻转课堂”。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11月9日,有幸参加了xx外国语学校基于“六个意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观赏了五堂观摩课,聆听了泰安市教研室刘主任对于语文教学“六个意识”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本次活动首先观赏了五堂观摩课。首先是徐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课文《坐井观天》,徐老师从容大气,娓娓道来,为同是二年级教师的我指名了方向,尤其是在随文识字方面,徐老师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识字认字写字是重点,对于课文的解读是次要,如何把握好识字写字,让学生对识字充满兴趣呢?听了徐老师的课,我方才明白其中一二。

首先,识字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会激起学生的兴趣。通常我们采用的多是集中识字,随文识字的方法很少用,主要是怕把课文讲散。但是徐老师却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除了从课题中认字外,徐老师将生字分散到课文中,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解决,这需要教师将课文研究透,做到熟稔于心,才能很好把控课堂。在这一点上,我还需努力,只有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了解学情,了解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在哪里,才能更好地把握重点。

其次,而在写字方面,徐老师也为我们做出了优秀的示范。升入二年级,我一直在苦恼怎样进行写字教学,因为现如今注重阅读教学,一课分两个课时进行,识字读字占据太多的时间,留给写字的时间寥寥无几,但是二年级每篇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十个左右,之前我采用的方法一直是让学生说一说难写的字,重点指导三四个难写的字。而徐老师的做法是,把结构相同的字展示出来,运用不同颜色的方块标出占格,让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地观察出字的占格和结构,同时,从这些结构相同的字中找出难写的字,教完一个之后,其他的字也迎刃而解。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更重点指导了学生关注汉字的占格及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的写法。

在朗读课文方面,徐老师也给我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而教材更是每节课中都为我们指明了阅读的方向,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分角色朗读课文。本篇课文,即为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是建立在对课文人物内心的体会、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老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从而读出感情。

接下来,观摩了两节口语交际和阅读示范课。李涛老师的口语交际示范课和王晓静老师的《走迷宫》,不仅让我明白了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同时了解了该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复述故事。在“商量”这节课中,李老师创设多种情境,设置“最佳语气奖”、“表达星”、“最佳表述奖”等多种表扬方法,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沟通,乐于交流。在《走迷宫》一课中,王老师提供多篇课外阅读绘本,指导学生提取有用信息,通过画流程图的方式来复述故事,讲述故事。

随后,又观摩了两节中高年级的课堂。宫莉敏老师的《父亲、树林和鸟》和张仁亮老师的《桥》,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重点朗读、体会,在深入理解课文人物内心情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重环境氛围的渲染,让学生在渲染的环境中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读出感情,采用抓关键词法、拓展训练等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下午,孙雨亭主任为我们带来了《动作描写一组》,运用“主线串珠”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不同文章中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动作描写的方法,运用抓关键词法、找连续动作描写等方法,体会连续动作描写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六位老师,各有特色,其独道的见解,新颖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渊博的知识无不影响着我,教研室刘主任最后的讲座,更使我对“六个意识”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此次培训,让我清楚地了解了新课标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让我懂得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以“情”为纽带,让感情走进课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去展示自己。要尽量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经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自己的学识水平相差甚远和平时教学方法的浅陋,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功底、教学方法、思想认识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但是在专家及老师们的感染和熏陶下,我无形中有了较大的提高。今后,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希望今后能多多参加类似的培训,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我更希望,在此次培训之后,能学有所用,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在寒假期间我认真的阅读了《聚焦课堂教学》这一本书,现在我来谈一谈学习《聚焦课堂教学》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是我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结论与过程”的关系问题从教学角度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就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中,就是达到教学目的或者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基于此,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二是我们应避免矫枉过正,由轻过程走向轻结论如上所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仍然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实上,其中还涉及一个如何看待知识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功能及地位问题。因为知识构成了结论的内核,知识的科学性、正确性决定了结论的科学性、正确性。我们反对将知识作为现成的、僵化的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但是这不等于说包含知识在内的正确教学结论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没有任何作用。我们更不能将问题简化为新课程只要过程,不要结论,或者只顾教学过程的热闹,不顾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只讲过程的推进,而完全无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所有上述这些观点和做法教是错误的。

三是科学地看,新课程提倡重视结论的同时更重视过程的真义在于仍应将理解和掌握知识当做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看,所谓的正确结论中仍包含诸多知识目标。但是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一点上,应当注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听讲和记忆不是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为知识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标的局限,以争取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并重,因为过程本身就包含了促进学生体验、感悟的因素,学生的聪明才智与独特个性正是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一句话,强调过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识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东西联系起来,即将生涩的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从而使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阳光课堂教学在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3—9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全面实施,它采取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环节。为了使学校师生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各个环节的具体流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各个环节的操作更具有实效性,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真正作用,4月10日下午2点我校召开了“阳光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建设”培训会。

此次培训会由学校副校长、中学部校长白国民主讲,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会。白国民校长对我校的校本教材“阳光教学课堂教学学案——小组建设培训手册”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讲解。

白校长重点讲解了“预习”部分,他说“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他倡导预习时要遵照以下步骤:一是要妥善安排时间。二是要明确任务。三是要看、做、思结合。预习新课程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浏览教材;(2)找出本节应掌握的预备知识,并复习、巩固和补习这些知识;(3)对照预习提纲,边学边做;(4)确定本节的重的和难点;(5)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

随后,白国民校长又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选拔、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培训”、“小组合作学习之展示环节的有效性探究”以及“当堂训练”等几个方面向全体教师做了培训。小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是各个方面都应该比较优秀,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起到一个小老师的作用,要有热心、有责任心,能够帮助其他小组成员。白校长讲到对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控制性行为:分工、约束、督促;二是协调性行为:协调、疏通、解决争端;三是建构性行为:组织讨论、分析、汇总小组意见。因此,小组长必须要自身素质过硬、学会组织协调、学会上传下达、学会合理安排调度、学会团结组员,互帮互助。

在讲到“当堂训练”时,白校长从“当堂训练”的意义、“当堂训练”的内容、“当堂训练”的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他说:“‘当堂训练’是师生信息互动交流的一个关键窗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当堂训练’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通过训练巩固当堂所学内容,并把知识转化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堂堂清’,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当堂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核心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习的兴趣、习惯、意志、方法等非智力因素。“当堂训练”的形式可采取口答、抢答、板书、讲解、补充等多种方式。

最后此次培训会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通过这次培训,全体教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环节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再次认真阅读 “小组建设培训手册”,并对小组长及全体学生进行培训和训练,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学校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篇2:【精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

新城中学

梁虹

2011年7月15日,一个让我难忘的日子,嘉峪关市来了几位专家在酒钢三中做讲座,他们分别是杜郎口中学的校长,他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创建者,讲座内容是:《课堂改革》;台湾国立立人中学的校长胡金枝,她讲座的内容是:《会感悟,会思考人生大步朝前跑》;肖川,北师大教授,他讲座的内容是:《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以及《有效教学的策略》;山东昌乐二中的校长赵韦平,讲座的内容是:《高效课堂》;台湾书法教育协会的理事长刘易甄和苏安德。我们中小学在内的所有教师几乎都去听了讲座。

第一天上午来讲座的是杜郎口中学的校长,他叫崔其升,他说道:“每个学生都应受到尊重,只有尊重了学生,教师才能获得学生从内心的尊重。”我很赞同他说的这句话,作为一名教师,我虽然不是很有经验,但就在我这几年的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对他们和蔼可亲并且严谨的教师都很尊重,而对于说话随便不负责任的老师显得没有礼貌,这说明一名教师的尊严是自己给自己的,只有教师自己内心的东西沉淀下来去用于教学才会得到课堂上的精彩画面。下午我见到了台湾国立立人中学的校长胡金枝,初见她时,是被她甜美的声音和温文尔雅的举止打动的,她说在他们那里大家都戏称她为“猫头鹰”。我很喜欢听她说话,充满了亲切和幽默感,有一种不由自主被他感染的感觉,他讲座的时候,全场的老师都是笑了又笑,掌声也不断。她最后的几句感言让我感同身受:如果你付出,才能结果;如果你投入,才能深入;如果你释怀,才能开怀。这些美丽的语句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同时让我也久久不能忘怀,我很怀念她的笑容,这位可爱的“猫头鹰”何时才能再见?接下来第二天我见到了早就瞩目已久的北师大教授肖川,我暂时先不说他。先来谈一下山东昌乐二中的校长,他叫赵韦平,他讲座的内容是:《高效课堂》。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一位老师,想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那肯定离不开高效课堂,换而言之,就是课堂上老师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每节课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率大幅提高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也正是现代中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和追求。他的这种教学理念对我受益匪浅,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和运用的。第三天下午是有关书法方面的讲座,我没太听懂台湾本土话,而失去了一次陶冶情操的好机会,不过我会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补上去的。

现在我来谈一谈刚才提到的肖川教授,1963年1月3日出生,湖南望城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校课程中心“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合作论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特邀作者。出版《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等20多部著作,在全国各地讲学1000余场,受到广泛的好评,是我国生命领域开拓者之一。

我曾经读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一首诗和三个故事。一句话:“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因为境由心生,环境是由你的态度生长出来的,用哲学的话来讲,你的思想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痛苦与快乐,成就与失败,宽容与紧迫,其实全在于我们怎么看。因为我们是通过自己的观点去看世界,所以态度决定一切。

一首诗:

有每夜与我抢被子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

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离在外;

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

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们吃的很好;

有阴影陪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

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

能找到最远的那个停车位,因为那表示我还能走路,且还有幸能有辆车;

有巨额的电费帐单,因为那表示我冷气吹得爽;

教堂礼拜时我身后有五音不全的女士,因为那表示我还听得到;

有一堆衣服要洗烫,因为那表示我有衣服穿;

一天结束时感到疲劳和肌肉酸痛,因为那表示我有个拼命工作的能力;

一大早被闹钟吵醒,那表示我还活着;

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记和想着我。

这首诗就是告诉我们怎样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即是我们看的不得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静由心声,”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三个小故事:

故事一:木匠的故事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雇主承包商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去与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他们的生活也能过得去。承包商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以这种方式结束他所热衷的事业令人感到遗憾。木匠完工后,雇主来看房子。他把前门的钥匙交给木匠。”房子归你了,“他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很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做事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我们也是一样。我们每天都在书写我们的人生,往往并没有竭尽全力。那么我们也会吃惊地发现我们将不得不住在我们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我们可以重来,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但我们无法回头。你就是那个木匠。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有人说:“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你今天做事的态度和所做的选择,筑成你明天要住的”房子"。要用心建哟!这个故事的寓意: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事的态度。

故事二:青蛙的故事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一大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围观者为他们加油。比赛开始了!老实说,这群青蛙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他们都在议论,“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它们决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青蛙开始泄气了,除了那几只情绪高涨的青蛙还在往上爬。群蛙继续喊着说:“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顶的!”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唯有一只青蛙却还在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有一只青蛙,它费了很大劲,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很自然,其它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胜利者”是怎么成功的?有一只青蛙还跑上去问了那只“胜利者”,你哪来那么大的力气跑完全程?结果发现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于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因为他们只会粉碎你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梦想与希望。而且总是要记住,你听到的那些消极的话语都会影响你的行为。所以,我们总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且,当有人告诉你的梦想不可能成真时,你要学会变成“聋子”,对此充耳不闻!要总是想着:我一定能做到!

故事三:喝盐水的故事

有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报怨的弟子。有一天,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乐的弟子把买回来的盐放在一杯水中,并让他喝了一口。大师问: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吩咐弟子把这些盐放进湖泊里,并让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就尝了尝。大师又问:现在味道如何?弟子答:很新鲜!你尝到咸味了吗?弟子说:没有!这时大师对弟子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一把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所受的痛苦取决于你放在多大的背景中。一个是我们遇到的痛苦,一个是体验到的痛苦,这个取决于你的胸怀。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应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在生活中是一个苟且的人,干什么都心不在焉的人,我想你在工作中不会表现出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等这些品质。他的一篇文章有一段话:假若你是一个能唤起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学而不厌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你不仅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也能胜任许多其他的工作。相反,如果你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一个贫庸和贫乏的人,不仅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能胜任的工作可能是少之又少。

在肖川老师的讲座里和我们探讨了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大主题——如何营造我们的幸福人生?如何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这次听他的讲座我正好坐在了三中的大礼堂,可以见到他本人,本来想去找他签名,又没有莫开面子。天气很热,很多老师都自己备了扇子,但是听他的讲座就如沐春风,把我所有的热都驱散掉了。他讲到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我在想这是多么容易满足的幸福啊,可即便是这样简单的幸福,还有很多老师觉得自己不幸福,他们经常怨天尤人,不思进取,让自己郁郁寡欢,从而影响工作,也给别人带来了不快乐。在我看来,幸福是这样的:只要你能笑对人生,你就能体会到幸福。看淡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你也就有了一颗宁静的心,有了一份立身处世的从容。幸福是一种独特的内心感受,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一种体悟。幸福是内心深处的一坛陈酒,由里及表,幸福是心灵方舟停靠时的踏实感、归属感和愉悦感,人们往往过分追逐未知的飘渺的幸福,而对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中的幸福视而不见。幸福可以是一种平淡,能享受平淡的人便是享受着幸福的人,人生之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固然是一种幸福,但这种幸福并不仅仅是刹那的快感、瞬间的精神刺激,它应化为一种获得成功后的情感积淀,储存于我们记忆的深处;幸福源于一种心态,幸福是一种无形的、意味深长的东西,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安定的心境、开朗的心情、悠闲的良心,就可以在自己的内心里感知到幸福。

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福的汗水甚至是泪水来滋润。身影疲惫,额头苍老,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教师的幸福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教育是教师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把学生从“生物人”提升为“社会人”、从较低的水平提升到较高的水平,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的幸福也正体现在对这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肩负上。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事业上一种基于生命、为了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事业,教师职业的特殊就在于它天天要跟成长中的人进行富有教育价值的交往与对话,它见证着、影响着、推动着人的生命成长。而作为教育承担者的教师是情感的培育师,是精神的守护神,是意志的砥砺石,是人格的构造者。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教师从自己的独特的工作对象----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

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专业成长。陶行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在自己的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增强,而且还是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用教授的话来提醒自己,“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即使我们看的不得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境由心生,“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记住 “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拒绝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体验幸福。

肖教授的书和讲座犹如一股春风,唤起了我心中对教育的热情;犹如一阵春雨,洗去了我专业发展中的烦恼;犹如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指明了我以后专业发展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教育出一群学得幸福的学生。

中小学高效精品课堂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

新城中学

篇3:【精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04年4月,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启动, 在全国全面开展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的建设分为六个方面:教学内容、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验内容建设。建设好精品课程, 必须做好各方面工作, 保证精品课的质量上乘,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服务。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是精品课内容的实际载体, 忠实的记录了课堂教学全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录像的制作是精品课程建设水平的全面体现。

本文根据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环境学概论》的教学录像制作实践, 探讨了如何针对课堂情境使用拍摄方法及后期编辑。

二、精品课程《环境学概论》简介

1986年我校在全国较早地成立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 开设了本科课程《环境学概论》, 并在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环境学概论》, 目前已讲授该课程近20余轮, 累计3000余名学生受益。自2000年以来, 本课教师团队认真总结教学的经验与问题, 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为目标, 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发展, 本课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

2004年, 《环境学概论》是东北师范大学第一批校级精品课建设课程, 2008年被评为吉林省级精品课程, 2009年8月, 《环境学概论》通过专家评审正式成为国家级精品课。课程主讲教师, 包括相应的实验课程均由副高职以上的教师承担, 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课程教学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 在课堂讲授中, 使用了教学课件、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与学生增强互动、提高效学效果的方法, 尤其是在保证基础理论讲授的前提下, 引入了学生们关心的环境案例进行讲解和交流, 效果显著。

三、课堂教学录像拍摄探讨

1、教学录像的拍摄原则

根据本精品课程《环境学概论》的拍摄实践, 作者认为拍摄前应把握考如下原则。

(1) 精品课程的课堂录像应以不干扰课堂教学过程为前提。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堂录像的使用目的有二, 其一为课堂直播, 供网络远程现场听课使用, 具有即时性;另一为课堂录制, 制作课堂视频教学资料, 供访问者后期网上学习使用, 具有延时性。不论目的如何, 在教学过程中, 录像设备和摄影师及拍摄活动都不应该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摄像机位的选择, 应兼顾光线、取景及教学环境的格局。这就要求在课程录像之前, 摄影师应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 确定合理机位, 并与主讲教师充分沟通, 预知课堂教学全程。

在本课的录制过程中, 作者选择教室的中后部临窗作为机位, 不影响教师学生课堂活动, 还正对多媒体播放设备, 拍摄效果上佳。

(2) 条件允许可选双机系统进行录像。在双机系统中, 主机位置固定, 主要拍摄主讲教师和演示课件等;副机位置流动, 作为主机补充, 如师生互动时捕捉细节表现。

课堂录像要提供网上教学之用, 通过编辑, 应该能够充分表现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给学习者更深刻的影响, 仿佛置身于课堂之中。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应保证很好地回放课堂教学内容, 避免干扰课堂的原生态氛围, 这是衡量教学录像成功与否的关键。

2、教学录像的拍摄

《环境学概论》是我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环境科学专业导论性质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为深入学习专业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中, 主讲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如特色的案例教学, 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料片, 演示实验等丰富课堂。这为课堂录像的摄制与制作带来挑战。课堂的多样性, 决定了拍摄方法的多样性和后期视频制作的复杂性。

如果把课堂组成分为教师、学生和教学辅助工具三要素, 那么作为拍摄对象, 这三要素在课堂上的时空组合, 可以分为五种情境拍摄模式, 见表1。

针对情境模式和目标主体的权重, 应采取合适的突出重点的拍摄方法, 这对于后期教学录像的编辑处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四、教学录像制作流程及后期编辑制作实践探究

1、教学录像制作流程

根据精品课录像需要, 结合本课教学录像的制作, 将流程图总结如图1:

根据教学录像的制作流程, 将其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包括软硬件环境的准备工作。充分研究教案, 掌握课堂教学的进程, 把握课堂全局。认真检查摄像机、录音设备的工况。

(2) 拍摄阶段。参考表1的情境模式, 有针对性的摄录, 突出重点。

教学录像的拍摄区别于影视节目, 一般不能因拍摄过程中出现的意外而停机重拍, 因而要求摄影师在拍摄中要认真、仔细, 严格参考教案取景摄录, 另外时刻留意“剧本”之外发生的随机事件, 力求处理得当。根据笔者实践工作发现, 课堂上发生的小插曲, 一般是不必剪辑掉的, 因为这些也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即兴发挥, 有画龙点睛之功。

(3) 影像资料的导出。选用合适的编辑软件, 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标准》[5]中的要求导出视频音频原始资料。同时原始资料应该保存备份。

(4) 编辑制作阶段。工作量大, 详见4.2.2。

(5) 上传网站及后期维护阶段。做好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网上维护, 可以保障精品课在资源网上的共享以及其信息的及时更新等工作顺利进行[6]。

把握好教学录像制作流程, 在制作前做好准备, 在制作过程中保证以不变应万变, 顺利完成制作工作。

2、教学录像资料的制作

(1) 课堂录像的导出

本课记录载体是mini DV录像带, 由于视频仅供学生网上点播学习使用, 故导出时通过计算机1394接口, 使用windows自带的软件movie maker直接导出, 视频音频格式符合《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标准》要求, 输出带宽选择了768kbps, 高于国家300kbps的带宽标准, 帧速率为30fps, 格式为wmv。

(2) 视频的编辑制作研究

原始资料采集后, 建议采用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后期特效处理。视频资料的编辑应该参考在拍摄过程中采取的五种基本情境模式进行。

结合本课录像编辑实践, 笔者建议制作过程可以参考以下三个要点。

(1) 为课堂录像全程添加中文字幕。中文字幕有助于网上学习者理解教学内容。虽然课堂主讲教师使用普通话, 但是由于语速, 语言习惯等还是可能导致歧义。在教学录像中加上中文字幕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 对于教学录像中合适的场景可以采用“分屏显示”进行处理。由于课堂主要由教师, 学生和教学辅助工具 (课件及教具等) 组成, 而某一时刻镜头上只能突出一个主体。如何控制拍摄主客体所占屏幕的比重, 使学习者能够最大程度的感受课堂氛围, 是制作的重点。

图2中, 双分屏a适合一主一客体;双分屏b适用于双主体;三分屏与四分屏适合用于特殊用途, 如同时显示播放多媒体, 板书, 案例教学和演示实验及教师学生均需要表现的情境模式。

(3) 板书电子化。由于主讲教师的粉笔字体各具特点, 可能导致网上学习者的误识和误记, 因此可将教师板书电子化, 即利用分屏显示电子教案或者实际板书。

五、结论及体会

(1)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应该遵循两个原则。即拍摄不干扰课堂的教学过程;采用双机或者多机系统记录教学过程。

(2) 以多样的拍摄方法, 配合课堂教学过程的多样性。

(3) 将课堂教学组成归为五种情境模式, 以期拍摄时突出重点。

(4) 教学录像视频处理应参考三个要点, 即添加中文字幕、分屏显示和板书电子化。

精品课课堂教学录像的制作, 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通过精品课的建设不断总结经验, 提高精品课程的水平, 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

摘要:本文以国家级精品课程《环境学概论》的教学录像的制作流程为主线, 根据制作实践, 总结了教学录像拍摄的原则、方法和体会。此外, 结合课堂主体——教师, 学生和教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 提出五种情境拍摄模式, 并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根据模式确定拍摄方法。在后期视频编辑处理的过程中总结了三个要点, 其中的分屏显示结合了五种情境模式对视频资料进行处理, 对于精品课教学录像的制作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环境学概论》,情境模式

参考文献

[1]袁驷:《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 《中国大学教育》, 2004年第7期。260

[2]杨伟军、董奇志:《谈精品课程建设》,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年。

[3]http://jpk.nenu.edu.cn/2004j p k/huanjingkexuegailun/001/zonghe.htm

[4]宁芬:《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中国教育导刊》, 2005年第4期。

[5]http://jpkc.nenu.edu.cn/readdbfile.asp?id=30

[6]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高教研究》, 2005年第1期。

篇4:【精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词:岩石学;沉积岩石学;教学体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开设的《岩石学》,历经59年的辉煌与曲折,于2006年建成了湖北省精品课程,2007年建成了国家精品课程。《岩石学》主要包括了岩浆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变质岩石学三大部分。笔者有幸,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这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并承担了其中的《沉积岩石学》主讲教师这一工作。

在教学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笔者深感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而且能更多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几年来的课程讲授,笔者对《沉积岩石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在此,试图通过本文来与同行们进行一些交流,更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沉积岩石学》的任务及使命

沉积岩是在表生条件下,由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逐渐被埋藏过程中又经成岩作用和成岩改造而成的岩石,它是《岩石学》的一支独立分科。《沉积岩石学》主要是研究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的特征、成因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它不仅对于研究地球发展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各种矿产资源工业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自20世纪初,人类所需的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全球资源的恶性损耗以及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与日俱增,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的研究热点。在此前提下,《沉积岩石学》作为一门与矿产及油气资源密切相关的学科,它的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现代社会对地质学科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综合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技以人为本,在“一切科学技术应服务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社会形势下,《沉积岩石学》这门课程更是应该既强调先进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以此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二、《沉积岩石学》教学面临的困难

为适应社会的改革发展,多个兄弟院校如长江大学、西北大学、石油大学先后都对《沉积岩石学》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及调整。纵观我校《沉积岩石学》教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沉积岩石学》的教学大纲也几经修改,不断地调整。一方面,学时数不断地精减和压缩,由原来的80学时减为60学时,再减至40学时;而另一方面,国内外沉积岩石学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却在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新的专业知识急遽增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又不得不时刻注入新的内容。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来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精髓,是《沉积岩石学》所面临的难题及重要任务,这就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沉积岩石学》的改革及调整

(一)调整教学体系、教材的更新及改革

我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在桑隆康、路凤香教授的带领下,《岩石学》教学组在教材建设、教学体系调整、教学方法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出版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岩石学》(路凤香、桑隆康主编,地质出版社,2002,2004),并编写了与之配套的教材《岩石学实验指导书》(桑隆康、廖群安、邬金华,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和《岩石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桑隆康等,中国地质大学,2001),建立了野外调查、室内研究和理论概括的岩石学工作程序改革之后,教材在选材方面比原教材有适当的拓宽,在分类体系上采用了简明并与国际接轨的方案。教材提供了系统的中英对照专业术语(其中不少是近年出现的新术语),以便于教师讲课及学生阅读英文书刊、写作科技论文的需要。各章均附有思考题,利于自学并提高学习兴趣。

与本校以往出版的岩石学类教材相比,插图作了全面更新。相当部分的显微素描是作者们重新编绘及选择的,它们或是突出重点的写意图解,或是取自国外的典型资料和国内学者的科研成果,以达到图文并茂、更形象地表达内容的目的。

(二)构筑正确的课程结构

与数理课不同,《沉积岩石学》缺少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包含有大量的描述性、综合分类及观察判别为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地质类学科。因此,实验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调整后的课程结构,将实验课与讲课和野外实践教学更好地相結合:一方面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岩石学》中部分讲课内容放在实验课中,结合实验材料讲,以提高讲课效率,另一方面从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中补充部分实验材料,使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学习兴趣更高;在教学方法方面,努力体现变“以考核为主”为“以教本领为主”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以加强实践、提高能力。这种方法是符合认识论的循序渐进的“启发式”的、符合创新思想的“鼓励式”(即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之)的。力求最大限度在课堂上发现并及时解决实验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等到实验课后。为强化学生对平时实验课的重视,废除了未知鉴定。以每次实验成绩平均值作为实验成绩,并且将总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所占比例从原来的5%~10%大幅提高到50%。

四、如何讲授好《沉积岩石学》课程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国家提倡高校教师应做到“既具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现代地质学日新月异地迅速发展,为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发展趋势、拓宽知识面,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素质,从而为保证教学工作的创新性、前沿性、科学性提供前提条件。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达到以上要求,以科研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应该是一条重要途径。

教师将自己擅长的科研领域带进课堂教学,把科研工作的思维方法及最新成果融入教学,把最新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能极大地丰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水平,从而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另外,通过科研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因为通过科研,教师可能发现或者领悟到某种教学方式可能有待改进,会根据自身的科研的逻辑思维,提出一些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接受观点、接受理论的一种简捷明了的方式,从而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作用。

(二)树立自身的爱岗敬业精神

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向学生讲授系统的、重点的沉积岩石学基本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花费精力、花费时间来认真准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丰富课堂和课外的教学形式。

讲台之上,一切以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为准则。笔者在讲授《沉积岩石学》的《沉积构造》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常常有学生反映,其内容难以掌握。然而,沉积构造恰恰是沉积物和沉积岩中最常见而又最容易直接观察到的主要特征之一,无论是研究沉积物或沉积岩本身,还是解释沉积环境,都必然要涉及到沉积构造。学生若是在课堂中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其内容,那在将来的野外实际观察描述中,势必混淆不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有关沉积构造这方面的术语繁多,且分类也很不一致。如,在常见的波痕、层理名称及分类上,不同的教材中有着不同术语及分类。这就导致同学在学习本章节的过程中感觉内容很零乱,不易掌握;也会给学生在以后的实际野外工作应用中带来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查阅有关的各种文献,理顺各种分类、术语的含义及成因关系,配以不同的图片,最终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在课堂的幻灯片上。

总之,教师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讲授好一门课程,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新的信息源、较强的表达力,还应有炽热的教学热情。作为教师,每一次都应以饱满的情绪和充足的信心走上讲坛。

(三)注重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联系,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和发展趋势。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感性认识、锻炼动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与理论课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用心地做好每次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上每一堂实验课时都要求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和方法。上课前先讲授本次实验课的核心内容和要达到的目的,强调认真记录和完成实验报告;加大实践环节成绩在课程考核总成绩中的比重,降低期末笔试成绩所占比重;试题尽可能灵活,改变过去那种靠死记硬背即可通过考试的状况。

(四)利用现代化设备来提高教学效率

为配合精品课程,我校的岩石学实验室新购置了一批莱卡及奥林巴斯偏光显微镜,每个教室都配置了CCD(显微数码成像设备),它最大的功能是将显微镜下岩石薄片上的显微特征通过电脑传输到屏幕上,这就给教师的讲解示范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老式的显微镜教学中,教师看到的现象,学生并不能看到。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不得不逐个地走到学生的显微镜前给学生讲解。现在,使用大屏幕演示系统后,老师和学生能同步地在同一台显微镜下观察同一物体。从而,将教师从繁杂的逐一讲解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沉积岩石学》教学中,有些宏观的、动态的现象是无法在室内的手标本或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为此,我们在PPT中超链接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录像内容,从而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更加丰富。

教科书的图件和原有的教学挂图,主要是黑白色的,许多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不够清晰,教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收集各种图片、Flash动画等丰富而形象的资源,不仅色彩丰富,而且内容表达清晰,对图解的内容达到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也补充了教学资源的不足。

(五)拓展野外实践教学范围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拓展野外实践教学范畴。在人们的印象中,学生的野外教学必然与浩浩荡荡的交通工具、大规模行李包裹相联系。其实不然,我们利用校园所处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围绕南望山至东湖一带,开辟了一条省时、省钱且步行就能完成的《沉积岩石学》野外教学实习线路,在那里学生可以接触到地质现象良好的泥盆、二叠纪的砂岩及硅质岩地层。《沉积岩石学》的野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此外,校园内的化石林、沉积岩中的硅化木、花坛里的观赏石、沉积岩中的结核、大楼墙壁上的装饰石料、灰岩中的生物碎屑组分及缝合線构造,都能成为《沉积岩石学》野外教学课堂。只要用心琢磨,就能很好地就地取材,拓展野外实践教学的范围。

以上,仅为笔者在讲授《沉积岩石学》中的一些体会。教师,作为一门课程的主要信息的传递者,永远是学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大学岩石教研室.池际尚论文选集[M].地质出版社,1997.

[2]何幼斌,罗顺社,李维锋,等.《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加强科学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6(4):314-316.

[3]桑隆康,路凤香,邬金华.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现代化[J].当代教育,2002,(2):72.

[4]桑隆康,马昌前,廖群安.岩石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8:68-70.

[5]桑隆康,邬金华,杨坤光.探索岩石学教学新模式的思路[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57-60.

[6]桑隆康,马昌前,郑建平,等.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精心打造精品课程[J].中国地质教育,2009,特刊.

[7]刘林玉.沉积岩石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高等理科教育,2004,(3):105-106.

[8]朱筱敏,季汉成,王贵文,谢庆宾.沉积岩石学教学形式改革研究[J].石油教育,1997,58(3):27-30.

基金项目: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专项基金资助项目(J06305)(野外实践能力提高)

篇5:【精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王寨小学:张坤强

周末,我们一行九人来到了省城贵阳,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新课标解读暨精品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感悟颇多。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吴正宪、刘德武、孙晓天、华应龙、罗娟、吕传汉六位专家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在观摩活动中,我认真做笔记,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自己进行教学,以达到参加这次观摩研讨会的目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这两天的心得体会:

一、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先生

最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自学。因为有兴趣地自学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力、培养合作的意识、形成丰富的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堂必须让学生参与,学生参与频率越高,思维与行为活动量越大,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能说清楚,把讲台交给他;离发言的学生远一点,不要总插嘴;回应学生发言要慢一点,坚持先生后己;总结是学生的事,不越位才能到位。

二、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确实会碰到一些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们也许只是因一时成绩差或行为表现差,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就会被片面地夸大身上的缺点,被轻率地贴上“差生”的标签。作为教师,我们应蹲下来,把握教学的起点;慢下来,关注学习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当你真正蹲下来关注孩子的成长时,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伟人,那么你也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老师。作为育人者,就是要从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并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要学会用“放大镜”查找孩子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引导。要让孩子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其勤奋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进而引导其健康成长。

三、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星期天下午,吕传汉老师的讲座内容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看标题以为是些很枯燥的理论,事实却恰恰相反。吕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令人折服的理论和实践道理。他用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明白:我们的课堂要少一点战争,多一点宽容;孩子成长的意义在于经历,而不是得到;差异是世界的美,也是生命的美。

篇6:【精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12年3月3日到4日“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省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在太原教育学院的大礼堂拉开了帷幕。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由来自天津的徐长青老师,江苏的张齐华、许卫兵老师和浙江省的俞正强老师为我们示范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成果,让我们领略了他们别俱一格的教学风彩,感受到教师上课的魅力和风格,让我们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指明了道路。下面我就学到的谈几点认识:

一、幽默教学法

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是一节好课的灵魂。四位特级教师带给大家的四节公开课,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师语言非常幽默,本来枯燥的数学课堂因为他们的幽默和诙谐而增添色彩,课堂中不时传来的阵阵笑声告诉人们,这是一节学生爱上的课,这是一节轻松的课,也是一节开心的课。

二、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主动探究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呢,徐长青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充分备课,合理利用教具或生活中的实物,尽量把知识用最简单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问题简单了,学生的思维打开

了,学生的胆子变大了,真正的探究开始了。长期以往,复杂问题的猜想,思考,验证在学生的眼中就不再是困难了。

三、授人以“渔”教学法

数学的世界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倧。找到问题的本源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远比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要重要的多,几位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引导为主,围绕学生的思路,给学生以合理的引导,让学生通过采用正确的思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充分把握课堂节奏

一位优秀的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的节奏和学生的思维,听几位专家教师的讲课轻松而愉快,环环相扣,轻重与缓急和谐统一,如行云流水。给人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会等待,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等待中让学生步步逼近真理,从而理解数学的真谛。

通过学习以上几位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学习运用以外,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应当积极地丰富自己,更新掌握数学教学中的新生技巧,圆满完成育人为本的使命。

篇7:【精品】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7月15至17日,为落实嘉峪关市“十二五”教育规划“五大工程”中的“以高校精品课堂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培训工程”,嘉峪关市教育局举办了“中小学高效精品课堂专题讲座”,全市近20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此次讲座,是嘉峪关市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次教师培训活动。报告团邀请到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三三六教学模式”创始人崔其升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先生,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先生,台湾台中国立立人中学校长胡金枝女士,以及台中市教育书画协会理事苏安德、刘易甄等知名学者、专家。本次讲座既是传播教育新思想、新理念的论坛,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两岸专家们从不同层面深入解读了课堂的创新和高效、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中国教育的生态及远景,讲座内容高屋建瓴,精彩纷呈,坦诚的交流、睿智的思考、幽默的话语,不时赢得全场教师的热烈掌声,让教师深刻体会到 — 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高尚行为。

报告会所引发的教育理念革新和对教育的思考,必将对该市的教育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嘉峪关市教育局号召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深入实践,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为实现嘉峪关市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添浓墨重彩之笔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懂得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深入实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

肖川教授一场精彩的报告.以往的报告多是专家理论加实际的逐条阐述,而他的报告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他不但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而且风趣、幽默,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掌声不断。肖川教授报告中提到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让我印象最深!所谓超越教材指的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超越课堂是指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要立足把握好课堂;超越教师是指教师不光要教学生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做人,并能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是啊,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死书,不会育人,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一、目的意义

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程,用新课程理念特别是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得到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更加深入,学校、教师、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

二、突显主题

学校将“主动探究,平等对话”作为本届“有效课堂”主题研究节活动的主题。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强调学生要“会休息、会健体、会自学”,并将教学“六认真”要求充实为教学“七认真”,增加的一项就是“认真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探究品格的培养也曾是我校“十五”课题的研究主题,学校和教师都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探究型课堂已经成为教师比较善于把握的有效的课堂模式之一。有教育家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育即对话。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话的过程”。要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立足于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底蕴,用对话引领学生发展。各校区、各学科、各教研组都要围绕“主动探究,平等对话”这一主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

三、加强学习

教师要利用暑假时间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有效课堂学习材料》,新学期中,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这一材料,要求每个教师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学校校刊将出版教师学习体会专刊。学校还将为教师统一购买相关学习资料,组织学习。学校在“有效课堂研究”主题网页上,将开辟“理论学习”和“他山之石”栏目,由专人负责收集相关理论文章和经验介绍,供教师学习。学校要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开展各种沙龙活动,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实绩,参与有效课堂研究的讨论。学校要延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到学校为教师开设讲座,丰富教师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四、丰富资源

学校要建设“有效课堂研究”主题网页,开辟研究动态、理论指南、方案计划、研究过程、成果展示、他山之石、论坛等栏目,为教师提供学习的理论和案例,公示学校的研究方案计划,展示教师研究的教学设计、体会文章、经验介绍,及时发布开展活动的简讯、照片及成果。各学科组或教研组要充分利用学校论坛,在第一时间参与活动的讨论。学校校刊要编印“有效课堂研究”的专辑,发表教师的各种文章、设计,促进教师交流。

五、扎实实践

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课堂实践开展扎实的研究工作,每位教师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展示、汇报自己的课堂实践研究成果。其中骨干教师要加强示范与引领,凡获得吴江市学科(学术)带头人及以上骨干称号的教师,都要面向全校(或校区)开设研究示范课或讲座,展示自身对有效课堂的最新实践研究成果,凡获得吴江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或相应的骨干称号或在吴江市级学科评优活动中获奖的教师,都要在本学科组内开设研讨课;其他教师都要在教研组内开设研究课或汇报课。结合各种开课活动,各校区教科室要组织好课堂观察,带领全体教师对所展示、研讨的课进行观察、评点和交流,使课堂观察融入日常的评课活动中。

5六、总结延伸

每位教师要总结自身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形成文章,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文章评奖活动,或投寄争取发表。各学科组或教研组要及时在学校主题网页上发布活动过程、成果,要发现并推荐在有效课堂上有想法、有做法、有成效的教师。

名师课堂,总结提炼精华,我会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反思和实践,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懈努力,博采众长,也许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我相信:经过汗水的浇灌,一定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学校在10月20日前向上级推荐参与市级活动教师和相关内容,在10月底总结本次活动情况,填报《吴江市中小幼首届“有效课堂”主题研究节校级活动情况表》,撰写书面总结,及时上交。

还要积极参与11月~12月的市级活动,并把有效教学理念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提高每堂课的有效性。

三、活动安排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小学精品课堂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0-06-21 20:28:00| 分类: 反思体会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自从薛校长来到我们学校,她特别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放过任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机会。她希望教师多学习,多反思,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她总是给我们创造机会。因此,我多了很多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么多次的学习,真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这次学习,使我收获颇丰。

本次学习使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我有幸听了两位语文名家窦桂梅、盛新凤和两位数学名家徐长青和吴正宪的四节精彩的课及讲座,使我深受触动。

19日上午,我们首先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及讲座。窦桂梅这个名字,我早已耳闻,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窦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散发着人格的魅力,使每一个上课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沉浸在课堂中。上完课,窦老师又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以往的报告多是专家理论加实际的逐条阐述,而她的报告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她不但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而且风趣、幽默,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掌声不断。窦老师报告中提到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让我印象最深!所谓超越教材指的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超越课堂是指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要立足把握好课堂;超越教师是指教师不光要教学生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做人,并能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是啊,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死书,不会育人,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而窦老师的话:“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使我感到了自己肩上重担,也给我指引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19日下午,我们听了盛新凤的课及讲座。盛新凤老师给我最新的印象是她教学中的和美,她的教学使人感到了教学之美,在“雅”中求“美”,在“俗”中生“味”。盛老师的课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我的心里,盛老师借《三个忠告》送给孩子学好语文的“一个忠告”,何尝不是送给我们每位老师教好语文的“忠告”呢?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日上午徐长青老师上的《重复》一课,真是精彩!徐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充满着启发与挑战,将数学思想融于课堂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我感受到: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我深深地体会到:把课堂留给学生时就要学会“等待”和“停顿”,实现有效的数学就要走向简约数学。

20日下午,我又一次见到了吴正宪老师,上次没听到她的课,我感到很遗憾,这次把遗憾弥补了。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求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如何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吴老师在教学中精心地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不愿意下课,不愿意离开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就是明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要“做真人、懂自律、负责任、有毅力、会自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6月10日、11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高效课堂现场观摩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我们认真听取了王增昌教授、孙永福教授、黄解放教授、吴正宪教授及东街小学几位同行的精彩讲座,使我受益很多。

王增昌教授给我们解读了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孙永福教授讲授的主要内容。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能力,研究先进的思想方法、教法和学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领头羊”,而不是“赶羊人”。并且要有一颗爱心,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黄解放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感人的歌曲和照片,向我们讲解了探求教育的生命意义。教育是人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全过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生命智慧,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作为教师要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爱生活和爱自己。我们要多几把尺11日上午,在我校多媒体教室召开了市名师工作室工作展示交流会。在这次展示交流会上,我们学习观摩了我校栾聚芳和张爱芳两位主任提供的展示课。课上得精彩,确有名师风范,我们听得认真,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极少听非本学科的课,但这次有机会欣赏两位名师的课,一样看得津津有味,收获颇多。

一、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综观这两堂课,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栾主任不愧是语文名师,声音悦耳亲切,抑扬顿挫的朗诵吸引着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小组内练习表演课文的过程中,栾主任始终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真诚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话,体现了快乐课堂的科学理念;而张主任的课更是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刚开始上课时轻松诙谐的几句话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更是以脸上始终绽放的和煦笑容面对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高效达成了课堂目标。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应有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而我们教师呢,可以充分担当好教学的组织者、激励者、促进者和评价者,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小组合作,打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我们小学课堂应努力打造“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型课堂”,而小组合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途径。小组合作,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和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栾主任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的练习,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工快,表演得好?”得令的学生们马上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小演员的角色中去,在欢快的互助合作中熟练掌握了课文。

而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运用在张主任的课堂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动脑又动手,小组合作拼三个角等,在放权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体验了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是啊,多给孩子一片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多给孩子一些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独自去发现和探索,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呢!

三、鼓励性语言组织课堂,体现人文关怀

名师都是善于表扬鼓励学生的,两位主任的课始终用鼓励性语言组织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小学课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栾主任夸表现好的学生“你真棒,还有当导演的本领!”、“知错就改,很棒!掌声欢送!”张主任鼓励学生:“你真是厉害!非常棒!”“这么难的题你都会,真是不简单!”在课件的最后,张主任送给了全体学生一句话,是温馨的四个大字“你们真棒!”

课堂的鼓励性语言是拉近师生距离、进行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善用适时而恰当的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起学生兴致勃勃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乐学情绪,我想这也是名师之所以是名师的秘诀之一吧!

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使学生高度参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热情,更好地实现学与教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栾主任用课件显示了重点的字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最后用有点睛作用的课件揭示了课文的启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张主任的课件几乎贯穿课堂始终,而且制作精美形象,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如在“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课件中,张主任贴近生活实际地制作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看着在蓝天白云下轻轻飘动的风筝,仿佛真切感受到了阳春三月的和煦阳光,在这样的心境下,解决数学问题,岂不乐哉!而之后的“挑战智慧岛”这一环节,小梯度大密度地练习了本节课所学,确确实实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观名师课堂,总结提炼精华,我会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反思和实践,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懈努力,博采众长,也许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我相信:经过汗水的浇灌,一定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东街小学的几位同行向我们介绍了“突破问题导学的两大瓶颈”。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努力、进取、拼搏的精神。我要以她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博采众长,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践、反思,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篇8: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创建体会

1 做法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把“应知、应会”内容讲透、练熟, 必须明确检验专业岗位需求。岗位需求的内涵体现在开展的项目与方法上, 因此, 检验科开展的项目与方法是确定教学“应知、应会”内容的基础。2005年始, 我校检验学科进行了检验科开展项目及方法的调查, 并于2006年8月完成了“检验科开展项目及方法调查报告”。2007年10月, 我校检验学科又向省内10所不同级别医院发放调查问卷, 追踪检验科开展的项目与方法。

2008年3月, 我校启动了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通过学习讨论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制定了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创建实施计划。

1.1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系列化优秀教材。我国普遍存在教材编写到出版周期过长、形式单一, 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现象, 因此, 我们围绕检验专业创建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 通过调研, 在充分了解检验科开展项目及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教材及新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制定《基础检验技术》编写大纲和编写模版, 编写了《基础检验技术》。该书为创建的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的主教材。

创建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 目的是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等特点。为此, 在编写《基础检验技术》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依据临床检验科开展的项目和方法选择实验项目和方法, 有些传统的实验项目, 尽管在指导性教学大纲之列, 但不选择,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未涵盖临床检验科开展的所有项目和方法, 而是进行提炼、抽取。一方面通过提炼, 归纳、总结出最基本的技术, 学生掌握后可举一反三;另一方面通过抽取, 将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列出, 学生掌握后可触类旁通。

为了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 各章均编有复习测试题,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问答题, 复习测试题后均附有参考答案。

1.2 教学课件制作

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包括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和临床检验技术。介绍检验技术的课件按原理到操作的顺序制作。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讲解, 使学生易于理解, 并进一步达到理解透彻。在课件制作中不仅采用图片、模式图, 还运用了动画形式, 以便进行深入讲解。由于形式新颖、生动形象、效果逼真,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术的掌握, 提高了教学效果。

1.3 网上资源积累

根据精品课程内涵要求, 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将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内容信息化, 我们制定了基础检验技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技能考核评价标准等, 以备开设网上互动平台作用。

2 体会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高水平课程。

2.1 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任何一门课程的建设, 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劳永逸。首先, 学科在发展, 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层出不穷, 教学内容必须随之不断更新, 否则课程就会丧失生命力。其次, 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 带来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甚至革命, 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将导致原来优秀的课程变得不再优秀, 甚至被淘汰。再次, 课程建设效果的好与不好, 是就一定的教学对象而言的。对象变了, 课程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也要随之改变。因此, 精品课程只能说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相对优秀的课程。

2.2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 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先导。要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课程, 先要建设具有一流学术水平、丰富教学经验、深厚教育理论功底、熟练教学技能、严谨治学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有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作为职业学校教师, 特别是专业教师, 应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实习队长汇报会、实地考察, 使教师对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 这必将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 在教学课件制作等方面, 教师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2.3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持必不可少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只有精心组织、长远规划, 才有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学校的支持一方面体现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体现在进行网络建设, 为教师提供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平台。另外, 学校要建立精品课程激励机制, 提高教师创建精品课程的积极性。蒉

上一篇:消防基础理论知识题库下一篇:好奇心的优秀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