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精品教学设计

2024-05-17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精品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精品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深情的爱国诗歌。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篇11、注意陶冶爱国情感和培养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了空洞得说教。

2、教学应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之间对话、是与生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惟其如此,师生思想互相砥砺,方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本诗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真正实现语文课阅读本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本文。自主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篇2

我觉得情感美学生是最容易分析出的,而本诗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来为情感的表达铺路架桥的,所以意象美也很容易分析得出,其次是结构美和音韵美,这两点有共同点,都是着眼于语言,都是抓住每节诗的固定句式分析,这两个固定句式分别是每个诗节开头的“我是(你)……”和结尾处的“——祖国啊”。我的第一个主问题是“每节诗末的“祖国啊”在朗读的处理上是否一样?为什么”,由这个问题领着学生分析出四个诗节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理出情感脉络,体会情感美的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由低回叹息到激昂热烈的变化美;二是对祖国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赤诚美。

在分析情感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意象的新颖、准确。我的第二个主问题是“本诗的抒情主题是“我”,抒情客体是祖国,诗中用一个反复出现的句式将两者紧密结合了起来,请问是什么句式”,学生立刻就找出了“我是(你)……”的句式,我让学生读这些句子,试着用“从这个句式中我读了——”来说一句话,可以从内容、情感、修辞、结构、音韵等方面来说。经过这个环节,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人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感,加深了对情感美的理解。而且他们能够说出这个句式使诗歌的结构单一中体现着变化,简约中蕴含着丰富;使诗歌的音韵朗朗上口,回环跌宕。从而感悟到了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篇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深情的爱国诗歌。诗人舒婷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诗歌先抑后扬,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为此,在教读本文的时候,我尝试使用了以预教(任务)驱动课的教学模式为主,其他四种教学模式为辅的教学设计。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学生用心去读,反复去读,用心去感受。教师有效地范读引导,方法点拨。不仅让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进入文章情境。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在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从而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三、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读、在品、在悟、在提高。不仅把握了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和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成诵。

四、课后作业有效进行了拓展,学生的续写和仿写更是出乎意料的成功。真可谓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篇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精品教学设计

1、注意陶冶爱国情感和培养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了空洞得说教。

2、教学应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之间对话、是与生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惟其如此,师生思想互相砥砺,方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本诗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真正实现语文课阅读本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本文。自主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篇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精品教学设计

1 以歌曲《祖国, 今生为了你》一节的教授为例, 明确教学设计内容

首先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歌曲《祖国, 今生为了你》, 授课时间为2015年11月30日, 授课班级为2013级大专2班, 人数为37人。教师还要注意结合该次课的课标要求为: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做的学情分析是: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热爱祖国、热爱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 。 (2)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模唱学习歌曲, 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 (3) 示学生情况, 具体对待。

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是:《祖国, 今生为了你》是一首歌颂题材形式的歌曲, 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颂扬。

2 教师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明确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只有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不脱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在音乐技能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唱歌气息的大力支持与声音的流畅。

3 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采用

以歌曲《祖国, 今生为了你》一节为例, 该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示范法、分析训练法。教师在导入新课前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 利用信息技术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一系列优美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断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也就是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本次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做出准确的判断, 不但要因材施教, 还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在主导教学方式的运用下还要灵活运用并插入一些新鲜有趣的教学情境与方法, 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知学、乐学、善学、好学。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理论与理念中常常被提及, 原因是情境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的重要教学方法。如在教学《祖国, 今生为了你》这首歌时, 教师要穿插进一些引起同学们兴趣的小故事等, 让同学们主动地去思考并探究歌曲的创作情境与创作寓意及创新背景;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同学们可同时观看多媒体演示课件, 在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教学后, 可激发同学们的参与学习并演唱的热情, 这时教师的情境教学方式恰到好处, 可趁热打铁教唱同学们演唱此曲, 在教唱过程中教师再穿插进一些音乐小乐理和讲解其中的演唱技巧, 同学们由于充满了兴趣, 学习到的音乐理论与演唱技法印象会更加深刻, 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最后, 教师可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 每一小组再派出代表进行复唱, 用竞赛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演唱热情, 演唱完毕可由教师与同学们共同投票评比得出名次, 第一名为擂主, 在下次的竞赛学习中以打擂的形式激发同学们的演唱热情, 以此激励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学习欲望, 改变同学们认为音乐课枯燥乏味的错误观念, 以此提高音乐课的课堂效率。

4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教学重点和要求以及难点的解决方案

以歌曲《祖国, 今生为了你》一节为例进行分析, 此曲是颂歌体式题材, 节拍是4/4拍, 注意把握歌曲风格, 力争做到声情并茂。在歌曲处理上要注意声音气息、咬字吐字准确相结合。

教学重点是: (1) 气息要平稳、流畅。 (2) 在呼吸的支持下, 打开、调节腔体, 声音松弛、明亮、甜美。 (3) 跟钢琴演唱2~3遍, 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

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 (1) 速度不宜过快, 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 (2) 学生演唱时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 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 注意保护嗓音。针对该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是:

闭口音练习;

闭口音朗诵练习:歌词。

教学的难点解决方案总结: (1) 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的处理。 (2) 注意把握歌曲风格, 力争做到声情并茂。

在情境教学方法运用下着重对同学们进行示范分析练习法, 也就是教师先进行示范演唱, 再进行乐理分析, 最后让同学们多加练习演唱。

5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后要做出教学反思

反思的内容是: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要注意: (1) 基本功训练。即培养同学们不盲目不急于地演唱, 一定要训练好演唱基本功再步入演唱环节。 (2) 复习提问。教师不但要让同学们复习演唱, 还要在演唱过程中对同学们不时地进行提问, 以调动同学们主动学习探索演唱技法与技巧的参与热情。 (3) 课堂展示。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同学们进行展示, 让同学们便于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4) 教师总结。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要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教学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以此让同学们明确学习该节课的目的, 并明白自己这堂课的收获。 (5) 固学检测。教师为了巩固同学们所学到的知识, 还要在授课完毕对同学们进行一个小的检测, 以此知道该节课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教师针对不同条件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及适合的解决方案。同时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进行互动学习,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让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探索。在对课下作业的布置上, 教师可结合该节课的教学内容, 让同学们熟练歌曲《祖国, 今生为了你》, 预习歌曲《红月亮》。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的教学同样需要进行创新与变革, 教师不能固守陈旧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而要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并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做出准确而明确的备课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同时, 还要采用小组互动教学的方式, 让同学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培养同学们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学习习惯, 结合自身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运用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找到重点难点的突破点, 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性与创造性才能, 让音乐学习成为培养同学们学习各种技能的基础课程。

摘要:该文通过结合专业角度下的测评报告, 认真审视自我, 再加以他人对自我的评价, 对教师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得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果互动起来, 并且理论联系实际, 给孩子们更多充分的平台, 让孩子们喜欢创造性的工作, 并富于想象力, 从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基本功训练,复习提问

参考文献

[1]张太旗, 张卓娅, 王祖皆.祖国, 今生为了你[J].音乐创作, 2009 (4) :5-8.

篇4: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捧起一把芬芳的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聚拢一朵奔腾的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一本发黄的《上下五千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

祖国啊,你是我心中永不西下的红日,你冲破黑夜,照亮我勇往直前;你是我魂牵梦萦的思索,带着你的理想,你的伟岸,将我与世界融合。我要赞美你,赞美你啊,赞美你的伟大!你的博爱!你的雄壮!

啊,祖国,伟大的祖国,我的生命凝结在五千年前的他们身上。这伟大民族诞生的那一刻,便注定了我血液里流淌着的奔涌的思潮。

触摸着兵马俑冰冷的躯壳,拂去尘埃,重现在我面前的,是活着的他们;站在茶马古道上,感受那悠悠的历史长河慢慢地渗入我的骨血,给我的生命带来永不止息的跳跃!

你,又是无限悲壮的美丽。踩着圆明园的瓦砾,空气之中弥漫着你的忧伤,弯腰抚摸满目伤痕的大地,每一寸土壤都有悲伤在蔓延。那是你的屈辱啊!在过去风雨飘摇的百年里,你用你柔弱的双肩挺起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脊梁,用你高傲的胸膛为中华儿女遮蔽风雨,你原本慈祥的面容化作无数把利剑,直刺侵略者的心脏。那是你的抗争啊!母亲,你的鲜血喷涌向天空,染红了世界,化作天边飞翔的白鸟,发出不满于苍天的悲鸣,振翅向天;母亲,你的泪水划落在大地,洗刷了她的苍白,绽开出无数怒放的红莲,散发着生命的气息,落叶归根!母亲,你挺直了脊梁,张开了双肩,把你的仇恨,变成仰天的怒吼!你是不屈,你是无畏,你是奋争啊!

残败的的梅凋零在残垣断壁的墙角下,枯萎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远处飘渺的天空传来一声巨人的宣告,为悠悠中华的五千年历史,添上了厚重的一笔!谁知道,这是梦境还是思索?

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断戈残戟之上。勇敢与忠贞,无畏与怒放,早已融解在我的每一个细胞之中;逝去的硝烟,飘荡在异国的天空。 坚韧与深沉,内敛与和谐,幻化做空气中的每一个微粒,随我同行。

祖国啊,你的涅盘为我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你的变革给我的灵魂带来沧桑巨变。

祖国啊,你若是那河边常青的垂柳,我愿化作你枝条上的一片绿叶,为你的青春增添一份新绿;你若是那浩荡的江流,我愿化作你支流上的小河,为你的浩荡平添一份行色吧!

篇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读本文,要注重朗读。不仅要读出语气,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对诗歌深刻内涵的理解,要联系时代背景材料。欣赏过程中,对诗中重要意象的分析,教师可用词论点拨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

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

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设影:

(1)注音:

干瘪(biě)驳船(bó)蜗行(wō)胚芽(pēi)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淤滩(yū)纤绳(qià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

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

《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

篙挨篙/桥接桥;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板书设计

篇6:《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精品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包含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爱国是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爱国诗人。屈原曾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曾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辛弃疾曾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而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女诗人舒婷,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中,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抒发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拳拳深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因为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都是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同时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舒婷:(PPT展示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那么,什么是朦胧诗呢?(PPT展示朦胧诗的定义)

所谓“朦胧诗”,其实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在当时的文坛上曾引起激烈的争论。这些诗歌往往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的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他们的一些诗句我们是耳熟能详,比如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心中压抑的激情化作了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并分析

1.疏解字词(PPT打出字词并请学生回答)

2.学生自由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3、播放朗诵视频,把学生带入诗的氛围

刚刚欣赏的视频中的朗诵是不是和我们之前自己读的有很大差别呢?这是因为朗诵者把握住了诗歌的情感,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诗歌的意象。(PPT展示意象的定义)

意象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创作是通过创造独特的意象来体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把握意象,了解意象的含义,是理解诗歌内容的一把金钥匙。如“水车”这个物象,前面加了一个“老”又加上“破旧”这就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所以“破旧的老水车”就是一个意象。

4.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意象,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找出第一节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又应该如何朗诵呢?

同学讨论交流

师生共议,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

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五个。

这些意象表现了什么?

师提示:“老水车”“矿灯”会分别出现在哪里?它们可能会象征什么?

点拨:出现在农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破料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 “疲惫”地工作。由此,他象征祖国贫穷落后的农业。

“矿灯”→代表工业,但“熏黑”的矿灯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蜗行”象蜗牛那样缓慢,象征中国工业发展的艰难沉重,“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本是装载货物的大船,“淤滩上的驳船”这里象征了灾难深重、停滞不前的祖国,“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说明祖国灾难深重,前行艰难。作者借助这些意象描绘了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所以“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这些意象也就表现了祖国长期处于什么状态?

明确:贫困、落后状态

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痛苦悲哀的感情

5.那么,怎样才能读出诗人这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心情呢?

师明确:(屏幕显示)

1、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2、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

方法:声音重,语速慢

3、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4、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朗诵一下第一小节,试着读出诗人这种痛苦悲哀的心情。

大家读的很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诗歌的第一节主要借助五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感情,下面来看第二小节,第二节虽然也有意象,但以抒情为主,前两句很好理解,“贫穷”和“悲哀”在这里都是直接抒情,那么我们如何理解“飞天袖间的花朵”这一意象呢?

(屏幕展示)

1、“飞天袖间的花朵”指的是什么?

明确

(1):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能在天空飞舞的神,象征了美好、吉祥、希望,诗人在这里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这一意象来表达祖国和人民并未因贫困而丧失希望,然而这美丽诱人的花朵“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成为现实却表明希望太渺茫,所以诗人将这称作是“痛苦的希望”。

(2)、“痛苦的希望”具体含义是什么?

明确

(1):祖国人民数百年来都有美好的希望,但现实并没有像人们希望的那样(许多理想都破灭了),所以是“痛苦的希望”。

(2).尽管是“痛苦的希望”,但人们是否放弃了这个希望?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没有。祖祖辈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的历史,许多农民起义,许多社会变革都失败了,这些都是“痛苦的希望”这种希望并未因屡次破灭并未因祖国的贫困而丧失。因此,“——祖国啊!”这声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

总结:

本节仍表达忧国的感情,表现了祖国痛苦、追求的状态。虽然痛苦,但有希望,所以节奏感比第一节要强,语调稍高,但仍要舒缓。

我们再来看第三节,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读第三节,找出这一节的意象,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屏幕展示)

1、联系本诗写作时间,这节诗的意象反映了祖国什么时期、什么样的形象?

2、为什么说“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3、“簇新的理想”指的是什么?

可以小组内交流,共同探讨。

意象:

“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挂着眼泪的笑涡”、“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

那么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有希望,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明确:

①1979年“文革”后祖国正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焕然一新的形象

②解放后,我们国家曾走过弯路,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上处于盲目个人崇拜状态,“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毛主席说庆,一句顶一万句”,“我们15年就能赶超英美”?? 这些都是“神话”。“四人帮”覆灭后,古老的中国从迷梦中苏醒了,从苦难中开始奋起,所以说“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③十一届全会以后,国家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正在逐步实现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希望,这一切以前从未有过,所以叫“簇新的理想”。

也就是说,第三节主要写了祖国的新生、希望。

问:那么相对前两节,诗人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由悲哀愁苦变得欣喜、激动。要把欣喜、激励的感情读出来。

因此,这里的“——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而发出的欣喜的呼喊!

音调:高昂;节奏:急促。

师生共同读第四节,思考:(屏幕展示)

1、本节强调了“我”与祖国的什么关系?

明确:

1、强调了“我”与祖国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祖国养育了“我”,“我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报答她”)

2、“我”指代了什么?

“我”既指诗人,也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可以从“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和“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看出来)

3.“迷惘”、“深思”、“沸腾”这几个词的顺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师:不能,因为这几个词写出了“我”成长的几个阶段,文革期间的迷茫,文革结束后的深思和新时期信心百倍,热情澎湃的状态。

篇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案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

1.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2.诗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3.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教学难点:

1.探究诗歌中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2.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女儿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二.、作者简介: 略

三、诵读: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1、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或具体形象体会出来的呢?开始自由朗读!

2、学生读。注意读准字音,体味情感,注意语流。四.分析诗歌。

1、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解说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所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她选择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以“水车”对河的依恋象征“我”对祖国的相依相存。“破旧”表现历史之久。)疲惫的歌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的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干瘪的稻穗(“稻穗”“干瘪”是因土地贫瘠。尽管“干瘪”,也是赤子的一颗心啊!)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我”靠祖国的拖曳得以前行,才不致掉队,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看到“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我”痛惜、爱怜、负罪之至)

2、“我“该怎么理解呢?(可以结合第四节的前两句)(简单介绍意象,诗中的形象其实是意象,艾青:“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人借助意象的和谐的组合表情达意。)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而且是千百年未)

3、飞天是什么呢?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这里应该是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形成的雕塑,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其实是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

明确:其实在诗歌第二小节里有几个词语概括了这样一种感觉: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第二小节是痛苦,是希望。

4、为什么是是痛苦,是希望呢?

“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5、其实在第一节里也有一种希望,只不过希望是很渺茫,能看出来吗? 明确:歌虽“破旧”虽“疲惫”却“纺”个不停;“蜗行”而不是“蜗居”,对光明的摸索却从来未停歇。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6、.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7、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篇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精品教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段的设计以“问题导读, 分层达标”为思路。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以及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思想, 并要求严格落实“三维”目标。

本教学片段的教学设计在于教师力求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本着“面向全体, 分层教学,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问题为主线”的宗旨, 教师首先出示了“问题导读单”, 明确学习方法、任务及要求;然后展开学习, 教师先后安排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独学, 同桌或者前后座的对学、群学, 以及按既定学习小组的组内小交流和班级大展示等形式的合作探究, 在教师相机诱导、点拨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学习方法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最后进入分层练习、分层达标环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梯度的巩固练习, 在读中悟, 悟中演, 学习中积累, 最终在不经意间达成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任务, 克服传统意义上的空洞说教和机械记忆。

一、分层目标

教师出示“导读单”:

1. 朗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段落内容, 并给本段加小标题。

2. 默读第二自然段, 理清脉络, 并段中分层。

3.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分析层意, 并逐层背诵。

二、分层学习

1. 独学

教师要求每名学生依据“导读单”逐一解决问题, 并巡查记录学生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学生进行独立学习, 并整理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

2. 对学、群学

教师按同桌或者前后座的两名或者四名同学安排对学、群学, 进行研究、解决各自在“独学”环节中发现的问题, 学生对于再次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样记录下来;教师继续巡查记录典型或者共性的疑难问题。

3. 组内小交流, 班级大展示

(1) 组内小交流。在既定学习小组内, 每名组员依次把遇到的疑难问题分别在组内交流, 学习小组长组织好交流记录, 并安排在“班级大展示”中的发言和汇报交流学习;教师边巡查记录边指导那些经过点拨, 学生可以解决的疑难问题。

(2) 班级大展示。 (1) 各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2) 教师结合巡查时记录整理的疑难问题以及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相机点拨和诱导。

师:肖邦在祖国波兰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时, 满怀悲愤, 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那么, 他是怎样离开的呢?

生:在城郊, 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拦住肖邦坐着的马车来为他送行。

生: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站在路边, 咏唱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还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波兰泥土的特殊礼物———闪闪发光的银杯。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原句, 并试着背记。)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一遍第二自然段, 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为肖邦安排的送行过程中, 还有什么仪式呢?

生: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对肖邦的嘱托, 无论你走到哪里, 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原句, 并试着背记。)

师:面对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为自己的送行, 肖邦的表现如何?

生:面对老师埃斯内尔的叮嘱,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生:面对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送给他的特殊礼物,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 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原句, 并试着背记。)

三、分层练习, 分层达标

1. 基础练习

先组内分角色朗读“送别”情景, 并据此情景背记相关主要内容;然后再背记其他相关的次要内容。

2. 提升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背诵第二自然段。

3. 拓展练习

编排、排演课本剧《送行》。

四、自评

上一篇:小年送给领导的祝福语下一篇:妇产科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