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长速度快的最好环境

2024-05-02

猪生长速度快的最好环境(共3篇)

篇1:猪生长速度快的最好环境

1、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为16~23℃,前期为20~23℃,后期为16~20℃。在此范围内,猪的增重最快,饲料转化率最。有试验表明肉猪在21℃时增重最快,饲料利用率较高。

环境温度过低,猪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用于产热,以维持其体温,使日增重降低,采食量增多,从而使饲料利用率下降。实践证明,当温度降到10℃和5℃时,猪的采食量分别增加10%和20%,而日增重则下降;当肉猪处于下限临界温度以下时,每下降1℃,日增重减少11~20克,日耗料增加25~35克。在寒冷环境下,猪的呼吸道、消化道的抗病力降低,常发生气管炎、支气管炎、胃肠炎等。因此,在寒冷季节要做好猪的防寒保暖工作,如关好门窗以防止寒风侵袭、保持圈舍干燥、圈内铺以干燥垫草等。

环境温度过高,猪为了散发体热而呼吸频率加快,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下降,导致生产力降低。若环境温度升高至25℃和30℃,则采食量分别减少10%和35%。据报道,在28~35℃的高温环境下,15~30千克、30~60千克和 66~90千克的肉猪的日增重比预期日增重分别降低6.8%、20%和28%;当猪处于上限临界温度以上时,每升高1℃,日增重减少约30克,日耗料减少 60~70克。因此,夏季要防止猪舍曝晒,保持通风,勤冲洗圈舍和给猪淋浴,多喂凉水和青绿多汁饲料,尽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猪对湿度的适应力很强,当相对温度从45%升到70%或95%时,对猪的采食量和增重速度影响不大。但是,在低温高湿度情况下,可使肉猪日增重减少36%,每千克增重耗料增加10%;在高温高湿度时,猪的增重更慢,还可能大大提高猪的死亡率。因此,猪舍内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

2、圈养密度和圈舍卫生

圈养密度越大,猪呼吸排出的水汽量越多,粪尿量越大,舍内湿度也越高;舍内有害气体、微生物数量增多,空气卫生状况恶化;猪的争斗次数明显增多,休息时间减少,从而影响猪的健康、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圈养密度虽可提高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但圈养密度太小也是不经济的。另外,当圈养密度相同而每圈养猪头数不同时,肥育效果也不同,每圈头数越多,猪的增重越慢,饲料利用率越低。实践证明,15~60千克的肉猪每头所需面积为0.6~1.0平方米,60千克以上的肥育猪每头需0.9~1.2平方米,每圈头数以10~20头为宜。在我国的北方,由于平均气温低,气候较干燥,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在南方的夏季,由于气温较高,湿度大则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圈舍卫生状况对猪的生长、健康有一定影响。肉猪舍要清洁干燥、空气新鲜。应每天清除被污染的垫草和粪便,在猪躺卧的地方铺上干燥的垫草。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

3、舍内有害气体、尘埃与微生物

由于猪的呼吸、排泄以及排泄物的腐败分解,不仅使猪舍空气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且产生了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和臭味。高浓度的氨和硫化氢可引起猪的中毒,发生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等,通常情况下,虽然达不到中毒程度,但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有不良影响。舍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含量相对不足时,会使猪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增重缓慢。为此,猪舍中氨浓度的最高限度为26ppm,硫化氢含量以6.6ppm为限,二氧化碳应以0.15%为限,应改善猪舍通风换气条件,及时处理粪尿,保持适宜的圈养密度。尘埃可使猪的皮肤发痒以至发炎、破裂,对鼻腔粘膜有刺激作用;病原微生物附着在灰尘上易于存活,对猪的健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注意猪场绿化,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猪生长速度快的最好环境

2012-02-20 08:53

(来源:畜牧新闻网)

要缩短商品猪的饲养周期,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对猪场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只有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才能保证生长育肥猪食欲旺盛,增重快,耗料少,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合适的温度。猪是恒温动物,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气温不适,猪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来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但需要消耗能量,以致影响猪的生长速度。育肥猪生长的适宜气温是:仔猪20-30℃,体重50公斤以前为20-25℃,体重50-90公斤为18-20℃。

2、适宜的湿度。湿度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小于温度。但湿度过高或过低对生长育肥猪也都是不利的。当高温高湿时,猪体散热困难,猪感到更加闷热;当低温高湿时,猪体散热量显著增加,猪感到更冷,而且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使猪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5-80%,如果猪舍内启用采暖设备,相对湿度应降低5-8%。

3、光照。在一般情况下,光照对猪的肥育影响不大。育肥猪舍的光线只要不影响猪的采食和便于饲养管理操作即可,强烈的光照会影响育肥猪休息和睡眠。建造育肥猪舍应以保温为主,不必强调采光。

4、注意有害气体的消除。猪舍内由于粪尿、饲料、垫草的发酵或腐败,经常分解出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而且猪的呼吸又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猪舍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会使猪的食欲减退,体质下降,增重缓慢。氨气和硫化氢对人和猪都有害,会严重刺激和破坏黏膜、结膜,会诱发多种疾病。因此,猪舍内要经常注意通风,及时清除猪粪尿和脏物,注意合适的圈养密度。

5、降低噪声的影响。噪声对育肥猪的采食、休息和增重都有不良影响。如果经常受到噪声的干扰,猪的活动量大增,一部分能量被消耗而影响猪增重,噪声还会引起猪惊恐,降低食欲。

6、圈养密度适当。如果圈养密度过高,群体过大,可导致猪群生活环境变劣,猪间冲突增加,食欲下降,采食减少,生长缓慢,猪群发育不整齐,易患各种疾病。在一般情况下,圈养密度以每头育肥猪占0。8-1平方米为宜;猪群规模以每群10-20头为佳。

7、合理组群。不同猪种的生活习性不同,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因此组群时应按猪种分圈饲养,以便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另外,组群时还要考虑猪的个体状况,不能把体重、体质参差不齐的仔猪混群饲养,以免强夺弱食,使猪群生长不整齐。组群后要保持猪群的相对稳定,在饲养期尽量不再并群,否则,不同群的猪相互咬斗,会影响生长和育肥。(畜牧兽医局提供)

篇2:猪生长速度快的最好环境

本表说明:

1、饲养品种为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三个品种杂交的三元商品猪;

2、购入或转入的仔猪为健康仔猪;

3、使用满足猪只正常生长的全价配合饲料;

4、饲养的环境达到仔猪需要的条件;

篇3: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的优良猪种等

1、体型外貌头大小适中,额宽有皱纹,嘴中等长而粗。面微凹,耳中等大、稍向前倾且下垂。臀宽稍倾斜。四肢健壮,体型结构匀称。全身被毛呈黑色。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97公斤,体长157厘米:成年母猪平均体重188公斤,体长155厘米。

2、生长肥育性能在每公斤配合饲料含消化能12.06兆焦、粗蛋白质14%的饲养条件下,猪体重20-90公斤阶段,日增重611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3公斤、青料0.69公斤。猪体重达90公斤时屠宰,屠宰率72%,胴体瘦肉率42%-45%。

3、繁殖性能公猪4月龄左右开始出现性行为,一般在8月龄、体重80公斤时开始配种。母猪初情期平均为156日龄,发情周期19-21天,发情持续期3~5天。初产母猪产崽数10头左右,产活崽数9头左右:3胎以上经产母猪平均产崽数11.5头,平均产活崽数10.3头。

4、杂交利用 用长白公猪作父本与山西黑猪母猪杂交,一代杂种猪日增重560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7公斤。体重90公斤屠宰,屠宰率70%左右,胴体瘦肉率50%左右。用长白猪作父本与大约×黑(大约克夏公猪配山西黑猪母猪)杂种母猪杂交,杂种猪日增重547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6公斤,胴体瘦肉率55%。(山西农业大学董常生邮编:030801)

药食昆虫九香虫的开发利用

九香虫为蝽科动物,别名有瓜褐蝽、臭屁虫、黑兜虫等,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安徽、河南等地。

九香虫身体呈六角状椭圆形,背部棕褐色或棕黑色,长1.5-2.2厘米,宽1.0-2.0厘米。头部小略呈三角形,有突出的小眼一对,呈卵圆形,喙较短,触角一对五节。翅2对,有膜质半透明感,前翅为半鞘翅棕红色。胸部有足2对,后足最长,跗节3节,腹面密布棕黑色细刻皱纹。后胸腹板前缘区有2个臭孔,位于后足基前外侧,臭气由此放出。有假死性。

九香虫以成虫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始活动,以5-6月为盛。6月中旬至8月上旬产卵,卵串产于叶子背面,卵块多聚产,单行排列,偶尔2-3行。每只雌虫产卵50-100粒,6月底至8月中旬幼虫孵化。若虫无翅,8月中旬至10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有翅能飞。10月下旬越冬,主要栖身土块、房屋等缝隙间,食性杂,特别喜欢寄宿在瓜类植物上为生。若虫与成虫稍有群集性。

九香虫以干燥虫体入药,性味和功能:成、温、理气止痛、温中壮阳。治胃寒胀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上一篇:送从舅成都丞广南归蜀一作卢纶诗,送从舅成都丞广南归蜀一作卢纶诗李端,送从下一篇:从国外历史课程设置看历史教学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