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2024-05-26

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精选13篇)

篇1: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对加速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2.通过v-t图像理解加速度

【重点难点】 从v-t图像看加速度 【知识梳理】

从v-t图像看加速度,右图中a、b两个物体哪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比较大?为什么?

【典型例题】

1.升降机提升重物时重物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利用该图象分析并求解以下问题:⑴物体在0s一8s,的时间内是怎样运动的?

⑵0-2s与5s一8s。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

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如图所示,实线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速度一时间图象,由图可以知道()

A.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a的加速度小于b的加速度

B.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C.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当堂训练】

1.如图所示的是质点A、B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A.在t1 –t2 这段时间内,质点A比质点B速度增加的大,则aA>aB

B.质点的速度由v1 增加到v2 ,质点A比质点B所用的时间少,则 aA <aB C.在任一时刻,质点A的速度都比质点B的速度大

D.质点A和B同时从静止开始沿同一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3秒内和第5秒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3秒内和第5秒内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5秒内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 D.第7秒内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

3.如右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像,请回答:

⑴质点在图中各段的过程中做什么性质的运动?

4s 内、8 – 12s 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⑶ 质点在5 s 末的速度是多大?

4.小球V1 = 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 = 0.01s后以V2= 2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如右图所示),求: 小球在这0.01s内的平均加速度 ?

5.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的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的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7.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Δt可知()A.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量

B.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C.加速度的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的大小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又叫速度变化率

8.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求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9.有些国家的交管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意制定死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为重力加速度,取值为10 m/s),以警示世人,意思是如果汽车的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正常行驶时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若两辆摩托车各以36㎞/h 的速度相向行驶,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1.2×10-3 s.试判断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2

篇2: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v-t图象分析、表示加速度 2.进一步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绘v-t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v-t图线的识别,不同部分表示的不同物理量。2.数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

数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图象表示物理量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也了解了它直观、明了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用图象表示的加速度,体会图象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一)这是两物体的v—t图像,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变化5m/s,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5m/s。

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甲物体,因为甲的速度每秒改变5m/s,乙的速度每秒才改变1m/s。

(二)从v ~t图象看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时间图象?(2)图1.5—3中两条直线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异同点?

(3)在图象中如何表示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1.如图

请回答:

(1)①物体3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2)②物体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3)①②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①物体: 3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v9m/s0m/s9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av9m/s3m/s2 t3s方向v方向相同,即a与v方向相同。

分析②物体: 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v/0m/s9m/s9m/s,说明v与v方向相反。

v9m/sa/1.80m/s2,5st说明a方向与v方向相同,与v方向相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2.某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做(C)

/

A.往复运动

B.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三、小结

图象帮助我们直观明了的认识物理量,课下大家要通过阅读课本,习题练习来加深对对图象的认识和理解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从v ~t图象看加速度

篇3: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片段一】视频欣赏: 创设情景, 感知类比, 引入新课 ( 播放猎豹和羚羊奔跑的视频复习“速度”知识, 之后播放世锦赛博尔特百米飞人大战的片段)

师: 注意解说员对博尔特起跑动作的描述。

生: 比赛开始, 博尔特的起动在第一, 50米时冲刺在前……

师: 起动在第一表示什么含义呢?

生: 速度变化多, 速度变化快……

师: 类似于速度表示快慢, 起动的快慢也应该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加速度。

【剖析】本片段教师通过两段视频引入新课, 视频1通过对猎豹和羚羊奔跑的对照描述引导学生复习了速度, 而视频2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博尔特起动、冲刺的描述又引入新的物理量———加速度, 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 引课过程中以《人与自然》短片和《百米飞人大战》视频作为素材, 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感觉亲切自然, 生动有趣; 并且通过速度与加速度的类比, 让学生明晰了物理概念引入的“共通原理”和“现实背景”, 明确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片段二】课件呈现: 逐层认知, 对比内化, 消除误区 ( A. 自行车下坡; B. 公共汽车出站; C. 某舰艇出航; D. 火车出站)

比较A、B情景, 谁的速度 变化大? 谁的速度变化快?

比较B、C情景, 谁的速度 变化大? 谁的速度变化快?

比较C、D情景, 谁的速度 变化大? 谁的速度变化快?

【剖析】本片段中教师通过自行车下坡、公共汽车出站、某舰艇出航和火车出站这四个情景运动的定量描述, 要求通过推算比较各种情景的速度变化大小及速度变化快慢的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入加速度。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是从推算速度的变化量开始, 再推算平均每1秒 ( 单位时间内) 速度的变化量, 最后再通过计算明确速度变化大小和速度变化快慢并不一样, 即速度变化大的运动物体速度不一定变化快, 从而澄清了以往学生在学习加速度时容易把速度变化大小和速度变化快慢混同的认知误区。同时引导学生认知是从易到难、逐层深入的,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片段三】联系实例, 内化概念, 掌握方法

案例1: 飞机的速度由0增加到约300km / h, 飞机的速度的变化是多少?若发生这一变化用时约30s, 则物体的速度平均每秒增加多少?

生: 300km/h约相当于83m/s, △v/△t= ( 83-0) /30m/s2= 2. 8m / s2。

【片段四】同中求异, 异中导思, 剖析升华

师: 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率分别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 速度变化情况完全一样吗?

生: 两车速度变化快慢相同, 但前者速度越来越大, 后者则反之。

师: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 仅凭速度变化快慢 ( 速度变化率的大小) 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 我们还要清楚速度到底是逐渐增大还是减小。

师: 既然如此, 作为表征速度变化规律的物理量———加速度, 我们可以用其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但仅仅靠大小能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如果不能, 我们可以怎么进行完善?

生: 不能。我们可以在用加速度的大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基础上, 用加速度的方向 ( 正负) 来表示速度增大或者减小。

【剖析】本节教师为了引入加速度的矢量特性, 首先设置了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率分别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情景, 通过对两种情景的对比思考使学生明确, 仅凭速度变化快慢 ( 速度变化率的大小) 并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得出加速度不仅有大小, 而且有方向, 是矢量。

【片段五】联系实际, 学思结合, 学用结合

日常生活中, 对于运动物体说它走多远, 是指路程或位移, 说它走得多快, 是指速度, 而对加速度则没有相对应的典型词语。一般只有笼统的“快”和“慢”, 往往指的是速度。但有时也有一些说法是模模糊糊地指加速度, 请大家讨论哪些说法中指的是加速度?

生1: 汽车的加速性能是汽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有人说, 我这车好, 启动快。

生2: 在百米赛跑中, 我们常说某某同学身体素质好, 有很好的爆发力, 起跑快。

……

篇4: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2)有的同学这样计算球的加速度:a =(v2-v1)/ t=(4-6)/0.2m/s2=-10m/s2。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正确的是多少?.如图所示,是一电梯由底楼上升到顶楼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电梯的运动速度如何变化的?各段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13.(10分)火车进站时的初速度为54km/h,2s后匀减速到36km/h.试求:(1)火车进站时的加速度

篇5: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毛建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能力目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表、v-t图、及思考与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提供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始不宜通过实验来自己获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提供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后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考与讨论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别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考与讨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

练习2:由思考与讨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学生对加速度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暗示学生不要把物理学成数学。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数学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暂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决定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快慢

篇6: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应当说,在高中物理新教材中蕴含着众多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资源。高一新教材《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就是其中一例。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比较合理地安排在学生已知匀变速直线运动之后,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简单得出加速度这一概念,正如《教师用书》中所述“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教学策略,更好地落实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探究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本课的设计思路展示给大家。

一、构思过程

这一节是概念课,但加速度的概念不像质点等概念那样,质点概念虽然抽象,但由于学生有直觉思维为基础,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加速度这个概念具有“动态性”,对学生来说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应更讲究教学策略。一般对概念课的教学方法有:

(1)直接给出概念或定义,然后对此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2)提供一大堆数据或物理现象,归纳出共同点,然后给出概念,再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对加速度概念的得出应采取第二种方法较好,因为。它是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具有探究性的特点;然而,许多教师认为,概念是人为规定的,作为学生,用不着再去探究了,但是我想,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走”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应当是学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径。而且,这也是创新精神的反映。所以,这节课围绕着“探究性”而展开。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要得出加速度概念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

绝大多数教师的方法是提供一堆现有数据或自己“造”一堆数据,然后用列表形式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归纳得出。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学生会认为教师在“造假”,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质疑,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实验,现场采集数据。这样,既体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体现了真实性,可靠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把物体运动的速度测出来呢?由于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测速度的仪器,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而且要求实验精度高(准确),速度快(省时间),因为一节课只有45分钟。

然而,设计测速度的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究资源,所以,我特意安排在课前要求同学们设计一个测速度的实验方案,结果上课回答时学生提供了很多方案,主要如下:

(1)利用交通警察查违章超速车辆的测速仪。

(2)把汽车上的速度仪表拆下来装到所研究的物体上。

(3)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我们坐在汽车内看速度仪读数据。

(4)在玩具汽车上装一套定时装置,使其能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下一滴墨水在下面的轨道上,只要测量两滴墨水之间的距离就可算出速度。

(5)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vt,如果测定斜面上A、B、C、D、E等各点的速度可用水平面上物体运动的位移除以所用的时间。然后变换倾角。再测各点速度,如上图。

我不禁感慨,当任学生的思维驰骋时,会想出这么多的方案,有的,简直快要发明打点计时器了(在这节课之前还未曾提到打点计时器)。

但是学生提的这些方案可操作性不够,于是类似地我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利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向学生说明测量物体的挡光时间,再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时间即为物体在挡光处的瞬时速度,利用两只数字计时器可以测定一处挡光到另一处挡光的时间段,这既测出了某个位置的速度,也测出了两个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了。配以事先做好的Authorware课件,将测得的时间输入课件,很快可得速度值。

在肯定学生提出的方案的同时,说明我的这种方案是费时少,精度高,但学生很难懂其原理,这里再借助多媒体动画向学生解释原理,清楚又易懂,如图2。

那么,怎样引课呢?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循序渐进,不感觉知识出现的突然性和为什么要有加速度概念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组直观感受的实验,让学生在磕磕碰碰中学知识;对图3(a)说明:看这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在慢慢的增大。(强调慢慢)。对图3(b)说明:这个小球在这个轨道上的速度增大得较快!(强调增大快)

问: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情况?由于无法用肉眼看出,给学生设置了障碍,设置了悬念,并在学生猜想与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地探究。

到这里,整节课的思路已基本形成,即:学生主观感受(感受什么呢?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猜想与假设──提供物理模型──设置障碍实验──实验测量──分析数据──得出加速度的概念这样一条探究之路。这一条探究之路其实已落实了本节课的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

本节课的难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如何来突破呢?我的做法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如,A车在2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B车在3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先让学生感受,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自主认识到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要说明具体问题一定需要另一个因素,这一因素即为加速度的方向,使学生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

为使物理知识回归生活,向学生介绍“死亡加速度”的实例,分析和讨论为什么赛车手在比赛时要带上头盔,开汽车时要带好安全带等,适时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学设计

课题:

五、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

b.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确定法,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c.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加速度。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 教学难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教具:气垫导轨、光电门(四只)、数字计时器(两只)、斜槽轨道、小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例举物体的运动:(多媒体动画)

①火箭升高,②汽车停止,③小球运动

请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物体有速度、速度在变化、速度改变有快有慢。

2.观察障碍实验:两小球运动无法用肉眼观察区分谁的速度改变快。

3.猜想与假设

4.实验测速:①介绍实验装置②介绍实验原理③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比较速度改变快慢的依据(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发表意见)

6.加速度概念得出。

①文字语言描述加速度

②数学语言描述加速度

③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到加速度有方向,说明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和加速度正负的物理意义。

7.通过具体数据表格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8.通过例题分清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9.通过有趣的实例体会加速度的实际应用。

作业布置:课后第3、4、5题。

篇7: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物理》(共同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是运动和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将为以后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奠定知识基础。加速度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机械振动、电磁场、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内容都涉及到。同时,它又是一个较抽象的物理概念。编者考虑到高一学生现在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不急于从科学性、知识性的角度客观地、严密地阐述这一概念,而是用去繁就简的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仿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这样既能顺应学生的理解水平,又在此概念上留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待学生日后深化。而教材只是教学的平台,如何用好教材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按课程标准,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目的。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向培养学生,拟定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知道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的区别;知道加速度方向和加速运动及减速运动之间的联系。(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区别速度和加速度,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读法;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在建立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参照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学会用类比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熏陶;(2)、学会观察、分析、讨论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作风,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中,感受研究问题的乐趣,养成分析物理概念的严谨态度和习惯;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由于学生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概念,加上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在加速和减速直线运动中,弄清楚加速度的方向是本节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迈上高中门槛的初中学生来讲,实在是太抽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涉及到运动多少路程、位移,运动有多快?很少碰到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的现象,可以说不学物理,在头脑中是不会自发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

2、学习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会用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目标。因此,巧用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讨论和交流,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人能学习,人人能掌握”。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启发;分组讨论;类比法等

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为了避免陷入满堂灌的误区,因此采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类比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的变化快慢: 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公式: , 这样能较好地顺应学生的逻辑思维规律,同时又能更大程度地给学生予主动。充分体现“教”服务于“学”,“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另外,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领悟的情况,实现同时间、零距离教学反馈,灵活地对加速度的瞬时性做适当的拓展。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近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强调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反映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再谈比值定义法和极限思想;指明瞬时速度的矢量性,平均速度的矢量性,为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铺垫;

2、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汽车、摩托车、旅客列车速度变化的表格。

让学生分析讨论他们之间的速度变化,引出加速度概念——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表示为a 类比: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即物体置变化快慢定义式:

加速度:描述速度的变化快慢 让学生猜想定义式:

让学生依照公式写出a的单位:m/s2,读:米每二次方秒

3、什么是速度变化量

先介绍速度在一维坐标轴上的表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计算方法,再说明△v的计算。

4、加速度的方向

△v是矢量差,也是矢量。而t是标量,故a的方向与实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研究a的方向实际上是研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用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5、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这里我会设计实例:汽车加速、减速的不同情况。引领学生小结加速度和初速度方向的关系:速度增加,a与Vo方向相同;速度减小,a与Vo方向相反。

6、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速度和加速度对初学者来说易混淆,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澄清。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加速度大则速度大,加速度小则速度小,加速度为0则速度为0,这三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②、加速度大则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小速度变化小,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化。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③、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有何特点?

④、-4 m/s2﹤2m/s2

这三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师生互动解决以上问题。

7、课堂小结:

①、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科学概念,它不是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变化,加速度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速度变化慢,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有加速度的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②、加速度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是代数意义上的正负,直线运动中只有两个方向,可用正负表示,往后的应用中为避免出错,一般规定Vo为正向;

③、,只是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之一,加速度的大小不由三个量决定。

8、反馈:

篇8: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掌握其定义公式和单位.3.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4.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值定义法,进一步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通过对速度变化快慢描述的探索过程,体会一个量的变化与变化快慢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本节在物体运动快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2.通过探索用比值定义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毅力.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3.利用图象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1-5-1两幅vt图象,供同学们交流讨论,并设疑对比思考.指导学生对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认真观察,找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1-5-1

学生归纳总结出: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变化5 m/s.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 s变化5 m/s.引导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有快有慢,我们今天学习的加速度这一概念就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很自然地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问题导入

普通的小汽车和高档跑车的速度都能达到200 km/h,但它们从静止到具有这一速度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高档跑车经历的时间要远小于普通的小汽车.哪个速度的变化快呢?速度变化的快慢是衡量汽车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影片导入

利用课件视频资源,依次大屏幕播放下列影片片断:

万吨货轮起航,10 s内速度增加到0.2 m/s

火箭发射时,10 s 内速度能增到约102 m/s 在以上片断中,各物体的速度都发生了变化,你怎样才能比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呢? 推进新课

一、加速度

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赛车、高速列车、自行车、运动员等录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谁的速度“增加”得快?如何来表示增加的快慢?

课件展示:依次展示三个速度表格,分析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表一:

交流讨论:若物体在所用时间一样的情况下,速度改变大的物体速度改变得快.点评: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先比较相同时间内的速度改变量,为不同时间不同改变量作知识铺垫.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正是物理学探究规律的顺序.表二:

学生认知观察表中数据并交流讨论,若在速度改变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比较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速度改变得越快.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提高学生根据数据表来概括总结规律的分析能力.教师设疑:若如下表所示,既无法用第一种方法,又无法用第三种方法比较,怎样比较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认真观察表三,通过计算说明这四个物体哪个速度改变得快.[来源:Zxxk.Com]

表三:

很明显,这几个运动物体速度的改变量不同,速度改变的快慢也不同,且速度增加大的不一定就增加得快.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教师指导学生回忆怎样描述物体运动位置的变化.例如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可以用A、B两点坐标的变化除以所用时间即速度的大小来描述位置变化的情况.点评:利用速度的表达式类比,力求使学生猜想到可以用速度的改变量除以所用时间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设疑:在表三中,A物体在4 s内速度从2 m/s增加到11 m/s,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的快慢呢?

交流讨论并总结: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除以所用的时间来描述这段过程中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如果用符号a表示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Δv表示物体的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应如何用公式表达A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呢?

结论:a=

=

m/s2=2.25 m/s2

教师指导学生依次完成表三中B、C、D的计算:

上述方法就是变速直线运动中,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其中的a=加速度的单位是

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明确: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时间的比值.2.表达式:a= 3.单位及符号

米/秒2 m/s2(国际单位制)

厘米/秒2 cm/s2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材料一:高级跑车

克莱斯勒

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来源:Z.xx.k.Com]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峰值扭力:117.3 kgm/2,500——4,500rpm车重:1,310 kg

急速:400 km/h以上

汽车性能知识参考网址:

http://

式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基本定义式.在国际单位中,http:auto.sohu.com/ 材料二:死亡加速度

西方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500g(取g=10 m/s2)这一数值,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因为,一般车辆碰撞的时间短,大多为毫秒级.例如,两辆摩托车时速20 km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毫秒级,能产生多大加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加速度与位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归纳出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说明:当物体加速时,则Δv=v2-v1>0,时间Δt是标量,加速度a的计算值为正值,如果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v0取正值),a为正值则可表示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或反过来说,若加速度a与初速度同向时,则这个直线运动为加速运动.当物体是减速时,则Δv=v2-v1<0,时间t是标量,加速度a的计算值为负值,如果仍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v0取正值),a为负值则可表示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或反过来说,若加速度a与初速度反向时,则这个直线运动为减速运动.在未学到“牛顿第二定律”之前,也可以用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率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虽然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但速度的变化情况不同,前者速度越来越大,后者则反之.启发学生思考,只凭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率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从而引出加速度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虽然不必让学生从速度变化的方向去判断加速度的方向,但是应该让学生知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相同;做匀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相反.这是直线运动中(无往复运动)的普遍性结论.至于加速度的正、负问题,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v0取正值)判断物体做匀加速还是匀减速运动的一种方法,这不是实质性的结论,所以教学中不必强化.也可类比v=

中速度v的方向与位移Δx的方向相同,理解a=中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相同.实验与探究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1 m/s2加速度有多大.实验器材:高度约为斜面长度的十分之一的斜面(越光滑越好).体验方法:把斜面的高度调节为斜面长度的十分之一(向学生说明),让小球在斜面上滚下(注意观察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便大约是1 m/s2.它的含义是说物体每秒钟速度的改变量是1 m/s.问题探究

问题1:“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 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问题2:运载火箭在点火后的短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小吗?

归纳总结:1.不对,当匀速运动时,尽管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为零.2.不对,由公式a=

可知,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因而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所谓某一个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该量变化的数值.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问题互动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错.只有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错.速度变化大,但不知所用时间的多少.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师生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对下列问题分组探究.探究1:某同学骑着自行车和学校百米冠军赛跑.观察并思考,起跑时谁的加速度比较大些?将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得出较一致的结论.参考:创造条件,亲自观察,培养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加强交流,善于交流,增强协作精神.比较方法:相同时间内,谁的速度变化得快,谁的加速度就大.探究2:小球沿斜面的运动可近似看成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猜想一下,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比较加速度的大小时,可通过观察小球滚动时速度改变的快慢来进行)

要求:(1)将猜想的结果互相讨论,最后得出共同的猜想.若有条件,可以用实验检验一下你的猜想.(2)实验探究时要注意加强交流与合作,检验猜想时要注意控制变量.参考:(1)几种可能猜想:小球的质量、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角、斜面的长短等(还有什么可能,你自己去猜想,这里给出的只是参考,并不一定是标准答案,要善于通过讨论和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2)探究时,一定要先设计好实验方案,注意体会控制变量法.可保持其他量不变,研究小球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或研究粗糙程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研究倾角与加速度的关系;研究长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等.探究3:宇航员要从地球进入空间站,可以由航天飞机来完成这一任务.航天飞机在发射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当大的加速度,最大加速度可以达到8g(取g=9.8 m/s2),高重力加速度对人的身体会产生不良作用,甚至可能会产生危险.譬如,引起身体某些部位充血或缺血,如果大脑缺血,便会失去视觉和知觉.类似实验表明,人体的姿势与所能承受的加速度有关:当人的身体与加速度的方向垂直时,人可以经受15g的加速度达几分钟之久,而当人的身体顺着加速度方向时,最多只能经受6g的加速度.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和返回地面的过程,采取什么姿势

(站、坐、躺)较好?身体与加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答案:躺倒

垂直

二、从v-t图象看加速度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中的v-t图象,并思考: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时间图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在没有学习斜率概念前,可以用陡度的“平缓”或“陡”来表述.学生总结归纳:a直线的倾斜程度更厉害,也就是更陡些,而b相对较平缓.所以,a的速度变化快,即a的加速度大,b的速度变化慢,加速度小.知识小结:速度—时间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它以时间轴为横轴,以纵轴为速度轴,在坐标系中将不同时刻的速度以坐标的形式描点,然后连线,就画出了速度—时间图象.我们可以从直线上任意选择间隔较大的两点来找到这两个点间的速度变化量Δv,时间间隔Δt.这样就可以定量求加速度了,用加速度的定义式a=

就行了.课堂小结

篇9: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物理教案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 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 m/s,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 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篇10: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并且能够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理清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联系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为今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打好基础。

情意、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感.教学方法

实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教学难点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快速浏览上面的信息,并且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学生:B运动的快,运行相同的距离,B用时短。问题2:比较C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学生:C运动的快,在相同时间内,C运行的距离长

通过以上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 的物体运动慢;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 的物体运动得慢;问题3: 那我们如何比较B和C的运动快慢

学生: 计算它们的速度大小。

老师提问:那具体如何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呢?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同时板书)新课教授:

一、速度

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教材,同桌之间可以交流,同学们自主完成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包含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等内容,一会儿请同学来回答。

1定义:位移s与 发生这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t的比值。V=S/t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注:对于一个物理概念的讲解,一般是讲定义、表达式、物理意义、以及其单位、(方向)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问题:F1方程式赛车,在100s内运行了13公里路。那么每秒运行全少公里? 回答:每秒0.13公里

那汽车是否在每秒内都跑0.13公里呢? 答:否,因为汽车有个加速阶段,开始阶段跑的慢,后期跑的快。

老师总结:对于F1赛车,我们不会关注其某一秒的速度,更全的是需要粗略了解其在某一赛段的运动快慢,这时候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0.13公里每秒的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学生根据速度的概念,归纳出平均速度的概念 1平均速度

1)在变速直线运动里,运动物体的位移和运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V表示

2)老师对平均速度概念进行以下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F1方程式赛车,在100s内的平均速度是0.13km/s,是否说明他在前50秒或后50s内或其它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0.13km/s。

学生回答:不是,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需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老师总结:这位同学说的非常正确,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需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物体在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那我们如果想要精确知道某一个时刻的速度,就需要学习另一个和速度相关的概念瞬时速度。同学通过看书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自主学习完成瞬时速度的学习,主要包含定义、意义、方向。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老师总结:

(3)对于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t趋于0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V=S/t,t趋于0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致)问题:同学们思考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学生:平均速度是指某一段时间或者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的速度。

教师总结:平均速度是过程量,瞬时速度是状态量

三、速率:

老师提问:速率和速度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速率指的是速度的大小,是标量,速度是矢量

老师总结: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那么速率也就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同学们 思考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的定义。

学生答: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教师总结:这位同学回答对了一部分,对于平均速率的定义,同学们需要注意: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巩固提高:

【例题】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小结:通过提问同学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篇11: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

b.理解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确定法,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c.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加速度。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

教学难点:

加速度方向的理解。

教具:气垫导轨、光电门(四只)、数字计时器(两只)、斜槽轨道、小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例举物体的运动:(多媒体动画)①火箭升高,②汽车停止,③小球运动

请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物体有速度、速度在变化、速度改变有快有慢。2.观察障碍实验:两小球运动无法用肉眼观察区分谁的速度改变快。3.猜想与假设

4.实验测速:①介绍实验装置②介绍实验原理③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比较速度改变快慢的依据(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发表意见)6.加速度概念得出。①文字语言描述加速度 ②数学语言描述加速度

③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到加速度有方向,说明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和加速度正负的物理意义。

7.通过具体数据表格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8.通过例题分清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9.通过有趣的实例体会加速度的实际应用。

作业布置:

篇1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基本特点:

本节内容概念性强,受到初中知识及日常生活的影响,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和辨析。内容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系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建立了速度概念,从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渡到瞬时速度。本节教学内容在章或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速度从知识点上来说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之一,其中瞬时速度是本章的难点。从本章各部分的联系上它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位移和时间以及加速度和时间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速度与生活联系紧密,对它的理解从小范围讲,将会对位移和加速度的理解大有好处;从大的范围讲,将影响到对运动学乃至动力学的学习。本节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类比推理法、启发式教学 对关键环节处理方法:

1.初中对于比值法的定义形式大量运用,可以让同学回顾,引出速度概念。用具体事例找出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进一步确理解高中速度概念。

2.利用光电门和速度传感器对几种物体的速度进行测试,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以及极限法的渗透也就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3、根据速度定义体会变化率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教师提问: 在研究直线运动时,如何用坐标系来表示:在坐标图中完成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

1、物体的位置:

2、位置的变化位移;学生:思考并回答

1、坐标系上的一点

2、末位置的坐标(x2)减去初位置的坐标(x1)即ΔX=x2-x1

二、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根据常识判断下列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

思考: 如何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1)若取相同时间,比较什么?(2)若取相同位移,比较什么?(3)若取不等的时间和不等的位移,如何比较其快慢? 学生:讨论并回答得出结论:比较单位时间(1s)所通过的位移就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新课教学 教师:物体学为了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 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公式:

单位:m/s km/h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矢量: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教师: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 Δt内(或某一段位移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大小: 教师:

教师:介绍极限思想,引出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常简称为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意义:某时刻或某位置运动快慢 物理量特点:矢量、状态量 结论: →

→t时刻的瞬时速度

方向:位移的方向

用极限的思想定义瞬时速度,这样做并非出于对严密性的偏爱.把一个变化的事物分解成很多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都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去处理,这是常用的物理方法.强调:

极限的思想已经不只是个知识,它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对于以后的学习甚至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都是很重要的 教师:展示动画。瞬时速度的测量

用光电计时器测滑块的瞬时速度.遮光片的宽度 1.由v=分别为10cm,5cm,3cm,1cm,测出对应的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计算的结果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

2.哪一组数据计算的结果更接近滑块通过光电门位置的瞬时速度? 使学生加深认识,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加深学生对极限思想的认识。

五、练习及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

(二)、速度

1、速度大小:

=(x2-x1)/(t2-t1)

3、物理量特点:矢量性

2、意义:表示物体运动(位置变化)快慢

4、速度方向:位移方向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篇13:高中物理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速度(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1、平均速度:平均速度通常不是速度的平均

平均速度只有同具体的运动过程或时间过程联系才有意义。

2、瞬时速度: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是质点从这一时刻或通过 这一位置开始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是质点位置的变化率。

3、速度与速率的区别

4、单位 训练反馈

1.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t图象,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t,则物体在时间 t1内的平均速度为:()

(A)= ;(B)>;(C)< ;(D)无法判断。

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图,则物体做:()(A)往复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

3.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 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2-1中的a和b所示。

在t1时刻()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4.在图2-2的四个速度图象中,有一个是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这个图象是()

5.在图2-3所示的速度图象中,图线1、2分别表示质点A、B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函数关 系,v01、v02表示A、B质点各自运动的初速度,vt1、vt2分别表示它们在t′时刻的速度。那么,由图中可知

()A.v01>v02 B.v01<v02 C.vt1>vt2 D.vt1<vt2

6.图2-4给出了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图线甲与横轴平行,图线乙为通 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由图可知()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处于静止

C.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7.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 m处的瞬时速度是6m/s,16s末到达终点时的 瞬时速度是7.5 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6 m/s B.6.25 m/s C.6.75 m/s D.7.5 m/s

8.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是5m/s,对此速度正确的理解是()

A.在该时刻的前1s内,物体的位移为5m B.在该时刻的后1s内,物体的位移为5m C.在该时刻的前0.5 s和后0.5 s内,物体的位移共5m D.若从该时刻起物体作匀速运动,则每秒内的位移是5m

9.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2-2所示,则()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开头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10.一骑自行车的人在上桥途中,第1s内通过7m,第2s内通过5m,第3s内通过3 m,第4s内通过1m,则此人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最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 ____m/s;在全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11. 匀变速直线运动v-tl图像

1).v-t图象。0-10s物体做_____________运动,10-40s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 40-60s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0-60s内物体的位移________________ 2).s-t图象。0-10s物体做_____________运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___________ 10-40s物体________________ 40-60s物体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12.有A,B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比值比B物体的位移和 时间比值小,则A物体运动比B物体运动(填快,慢).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 程 度的物理量.13.根据下图中的s-t图线填空。

(1)物体在4 s-8 s内速度是______;发生的位移是______。(2)物体在8 s-10s内做______运动;速度是_______。

(3)物体在10 s-12 s内速度是_______;发生的位移是______。

(4)物体在0 s-10 s内的位移是______;0 s-12 s内的位移是______。

14.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平均速度v1通过前1/3路程,以v2=50 km/h通过其余路程,若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7.5 km/h,则v1=_________.

15.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先以5m/s的速度运动4s,又以2.5m/s2的加速度继续运动4s,最后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2s末停止.求:(1)物体第八秒末的速度.(2)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3)画出此物体全部运动过程的速度图像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资料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一篇:中招体育培训总结下一篇:六下健康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