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之读后感

2024-05-22

《论持久战》之读后感(共8篇)

篇1:《论持久战》之读后感

《论持久战》之读后感

闲暇时读过毛主席著作的《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

文中思想深邃目光深远,不禁让人感叹: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

借用文章的唯物论、辩证法,也谈一下个人在营销中的感想。

一、营销战略

《论持久战》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制定的持久战战略。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 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驳斥了投降论和速胜论。预测战争走向并提出三个阶段的战略: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作为营销人可以借鉴到的是,在销售产品或者服务时,须对产品产业环境进行分析: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波力五力模型)



很多人觉得战略很虚无缥缈,可有可无,或者大企业才需要战略,初创公司不需要战略。个人不敢苟同。战略是指导战术的思想,社会上的诱惑或者说信息太泛滥了,战略就是要滤清思维,讲的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样做最终会成功。

马云在湖畔大学曾说过:“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放弃什么!”

如果目前在营销的过程中没有战略,或者战略不清晰,或者只是一个用来看的战略。那么接下来你的营销工作将没有方向没有打法。

产品的营销战略也是一个持久战的过程,在产品新推出到产品的成熟期,企业的战略在不同阶段需要确定清晰的营销战略:

分析选择定位市场

制定营销策略选择:正确的产品策略,销售策略,价格策略以及品牌文化策略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在实施企业营销战略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二、营销战术

《论持久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配合持久性战略的战术: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所有的战术都是围绕战略思想来进行。文中的提到,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营销的目的也不是别,就是“抢占市场份额,渗透企业文化及影响力“

什么叫运动战?运动战就是实行大踏步的前进,大踏步的后退,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从运动中歼灭敌人。

运动战怎样打?简单说来,运动战就是以优势兵力,选择并对准敌人的弱点,勇猛果敢,一鼓作气,像猛虎扑羊群的办法,一举突破敌人,歼灭敌人。但是指导这种作战是不容易的,要有决心集结自己的兵力,要善于寻找自己的弱点,还要善于造成敌人的错误和困难,改变敌我优劣条件,避开不利战斗,寻求有利战斗,并由此歼灭敌人。

营销中的运动战就是需要找准及创新与同行之间的差异化,找准差异化满足客户的痛点,集中优势攻占客户,扩大市场成效。

游击战“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营销中的游击战可实现为,第一、动员群众,把客户发展为粉丝,让客户有更大的忠诚度,可以把客户转化成口碑营销(客户主动充当业务员),这样业务团队会无形中扩大。第二、细分市场。保存自身实力,不再大的市场上想一飞冲天,一口吃成胖子。在实力小的时候要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细分到自己的优势明显。现在的营销从地域区域化到社区营销就是细分市场的转化。未来细分市场,麻雀般的游击战在营销中有一席之地。

阵地战,阵地战是一线品牌最适合用的,因为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了,有一定的市场地位,需要的是稳定中突破销量,做好本地区域的市场,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竞品出其不意的大规模模”轰炸式”营销也可能是措手不及。阵地战是一定规模的对抗决战,论持久战文中说明,抗日战争中的决战问题应分为三类: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坚决地进行决战,一切无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避免决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

运动战及游击战都是在积累自身优势,蚕食市场的战术,当有把握的优势天平倾斜到我方,应坚决的进行决战。让对手没有躲避阵地战的机会。

三、营销特性

1.主动性。

营销中危机来临的时候,作为一名营销人员,依靠自己的能够发挥的历练去解决目前或即将面临的危机,主动与团队一起解决现有的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主动的发现

主动的解决

主动的承担

2.灵活性。

营销战术实施的灵活:战术上没有永远保持胜利的方法,网络推广、SEO、还是陌拜 等组合都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调整灵活实施。一个营销团队失去了灵活性,销售就失去了灵性。

营销战术思想上的灵活

营销管理规则上的灵活

3.计划性

凡是预则立 不预则废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计划性才能做好接下来的事情。

营销过程中,没有计划,团队就没有目标。计划不是理想主义,不是拍脑袋,计划需要对市场综合考察,需要开展客源分析,消费行为分析,SWOT分析,团队打造,团队氛围提升,营销周期目标分拆,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制定一整套的周密计划。

四、团队价值观和团队

这里引用文中的一些经典语句

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

团队的使命及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在团队陷入低谷或危难的时候,每一个成员都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是正义的,是可以被认可赞同的,未来是有前景的。

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因素,特别是打造团结的内部团队是最主要的。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人才是营销团队的决定因素,不是产品。

兵民是胜利之本。

团队与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

篇2:《论持久战》之读后感

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签署了第一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开篇第一段赫然载明: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大国不应欺负小国,强国不应欺负弱国。” 这句话绝不是美国主动写上了,是我们根据主席要求表明的严正立场,是毛泽东思想在国际领域的生动体现。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军事、科技及文化等综合国力壮大,不断威胁着美国的霸权主义,挑战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必然。美帝国主义通过经贸、军事、科技、地缘,甚至挑衅中国主权等行径,进行全方位打压中国,也是美国的自然反应。对于本质上是帝国主义的美国,不会允许包括盟友在内的任何国家染指其核心利益。

之所以经贸问题率先成为中美战争的第一战场,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归根结底是“有钱”,是通过改革开放积累的巨额财富,美国以“公平贸易”为名,逆转对话贸易顺差,本质是釜底抽薪之举。

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后,犹如81年前的抗日战争一样,国内同样存在中国“衰亡论”“速胜论”两种错误的观点。产生这两种观点的原因是复杂的,政经堂总结为以下三点: 三分之一是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还不够,甚至宣传工作的失误,导致政府公信力不足。

在媒体鼓动下,许多人对中美贸易战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美国估计过低,而对我们自身实力认识不足。三分之一是因为对美帝国主义霸权地位的恐惧,是国内存在部分“跪舔派”,这部分人当中存在新时代的“汉奸卖国贼”;当然,公开的衰亡论很难看到,但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政经堂所称的“衰亡论”与普通公众无关,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群众因为对政府的不满,寄希望于美国对华贸易战,解决住房、教育、医疗及就业问题,这样的人虽然主张贸易战“衰亡论”,但这种倾向性态度对战争无任何影响,他们骨子里其实是爱着国家的,他们是政府不当政策的受害者,因此不该归于衰亡论者。

三分之一是因为国家本身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很多民生问题解决的并不到位,甚至很不好,高涨的房价、有待公平的教育医疗制度等,使得民间士气不高,存在不少骑墙观望、幸灾乐祸者。

综上,媒体不客观的报道、美国的霸凌及政府公信力不足,使不少人无法认清中美贸易战未来的趋势,进而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生活水平下滑的公众产生茫然。

面对中美贸易战,我们公众唯一的、最佳的选择,就是同中国共产党及一切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者一道,唯一的、正确的方向,是努力团结国内外一切力量,战胜美帝国主义。

通过修改《宪法》,将美国诉至WTO,联合国际社会,国内的调控房价、金融反腐、扩大开放等措施,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确实是朝着这个正确方向做的。中国会因为贸易战而衰落吗? 答:不会,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在贸易战中速胜吗?

答:不能,中美贸易战必将是包括军事、科技等在内综合较量的持久战。

中美能因为贸易战爆发军事冲突吗?

答:不会,目前尚未看到中美任何一方愿意发动战争的可能性,美国的咄咄逼人不过是“纸老虎”般的恐吓,中国的被迫反击也存在“绵里藏针”式的太极打法,胡吹因为贸易战爆发军事冲突是幸灾乐祸者的做派,不应该是纯正爱国者的应有心态。

在贸易战中,中国能战胜并摧毁美帝国主义的实力需要这么几个条件:

一是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建及不断巩固壮大。二是国际反对贸易单边主义潮流的形成。

三是因为贸易战,美国国家内部游行示威等反战运动的兴起。

就中国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自身的大联合、大团结是根本的,其他两个条件的运用,必须基于我们自身爱国统一战线的绝对牢固。

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经过2018年3月份《宪法》的修改,虽然已经进一步壮大,但参与者的热情和紧密程度有待提升,士气和战斗力不强,期间还存在不少软弱的动摇者。贸易战中,谁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谁是我们依靠的朋友,是巩固爱国统一战线的首要问题。

最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者,虽然其中有不少对政府心怀不满的人,这源于我们政策失当,导致社会某些领域不公平引起的,需要我们修正错误,把这部分人的“人心”收拾起来。

改革开放期间,权钱交易和结合者,以至产生的权贵阶层、媚美派、金融资本大鳄及其他对普通公众敲骨吸髓者,是我们国内的敌人,是凝聚人心的离间群体,普通公众因为被这些人操纵的“笔杆子”所发表的错误观点而带坏,须时刻警惕。

目前我们通过反腐运动,打掉了不少庇护资本的高官、立场错误的投机分子,也抓捕了不少金融大额,但现实社会朋友大量“跪舔派”,他们潜伏于社会中,以看似合法的手段,行非法之事,依靠国家产权保护,不断攫取利益,损害大众利益,社会愈加不公。

这部分人包括因为看空国家而转移资产到国外的移民,通过破坏国家政策而手持几十上百套房产的“炒房客”,通过非法手段规避税收的明星、演艺公司及民营企业家等,它们的共性是不正当的拥有财富,挤占了公众正常生活的资源空间。

惩治、解决这一大批人,促进资源更公平的分配,是还社会公道,打造社会公平的时代呼唤,也是赢得民心,凝聚对美贸易战必胜信心的需要。

反对贸易单边主义的潮流,需要时间,需要给特朗普时间,需要国际社会不断发酵,也需要中国不断支持和呼吁,在中美贸易战问题上,每个国家必须做出选择,没有骑墙观望这一选择。

政经堂担心的是贸易战过程中的“欧美合流”,显然我们的外长王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对欧洲表态称不希望有关国家背后“放冷枪”,但欧美共同的价值观及军事防御,是欧盟不会绝对站到我们这边的根源,只要欧盟不趁火打劫就谢天谢地了。

即使欧美合流也不会阻碍大势,但我们希望欧洲识时务。美国内部的反战运动,取决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取决贸易战是否为美国带来就业岗位,是否对经济没有影响,是否真的能够促进美国强大。目前来看,全球经济中美国一枝独秀,美联储持续加息,更加使我们认定包括贸易战在内的中美较量绝不可能短时间内彻底解决。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是美国真的对华征收5000亿美元商品,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大不了中美双方在经贸上互不来往,我们离衰亡还很远呢。

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力量、诸多的策略同美国作战,而美国因为国内党派之争及行业协会等复杂利益关系,在整个战争中须得时时在其后方,防止掣肘,不断作防御战。

中国经济的不统一、不平衡(虽然这是我们面对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某种程度上对美贸易战反为有利,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国内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中部西部及乡村地区,都是中国需要挖掘的“价值洼地”,也是消化国内商品的巨大市场,这也意味着中国乡村振兴等战略必须要抓下去,出效果,方能缓解对外贸易压力。

也就是说中美贸易战,中国的底牌是13亿全国人民,而我们的底气是13亿人民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假如贸易战时间拖得很长,美国没有服输,我们能否同意讲和呢?

对于这个问题,政经堂认为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因为目前我们对贸易战的态度是“不愿打,但不得不打,被迫反击”,如果美国因为贸易战确实受损,选民不答应,美国未尝不会在中国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同意休战,通过经济合作的形式攫取对华利益,而不是强制截留。

即使是讲和,我们也要谨记美帝国主义是绝不会坐视中国发展壮大、民族复兴的,依然会通过各种形式,制造各种矛盾“恶心”围堵我们,我们要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美国虽然是全球唯一的超级霸权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世界一等的,经济复苏比较稳健,这也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基本条件。

由于美国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对华贸易战的帝国主义性,因此美国对华贸易战是退步的,用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是“霸凌主义”,是美国通过不正当手段为帝国主义和本国资本家、选民捞取经济利益的方式,是极其野蛮的。从社会行程说来,美国通过贸易战解决国内矛盾,本身说明其已不是繁荣顶端的国家,美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已经达到了其国内无法解决,而只能通过对外转嫁矛盾,输入利益的方式来延缓冲突爆发。

所以,美国对华贸易战不能达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统所期求的让美国重新强大,而将达到特朗普所期求的反面,即美帝国主义的衰落,霸权的旁落。

跟美国相比,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穷国,虽然我们经济实力达到美国二分之一强,但军力、科技力等仍显得不如美国,这是我们的不足,但足够我们东海、南海及台海自保。因为我们不主动出击,不惹是生非,我们的军事力量是我们贸易战“以战止战”的底线力量,也是美帝国不敢发动军事冲突的“硬实力”。

但我国的制度优势,使政治组织力又强于美国,我们可以组织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比起来,这是我们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但发挥制度优势的唯一阻碍是人心凌散。

中国对美贸易战是进步的,捍卫的是全球多边主义贸易体系,捍卫的是全球一体化的贸易格局。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呼吁国家社会一道抵制美国单边主义的正义性,我们紧紧依靠世贸组织的态度与特朗普对WTO的不屑一顾,让国际社会从内心上更支持我们。

篇3:《论持久战》之读后感

1 Hibernate技术

1.1 简介

在Java语言环境下, Hibernate技术提供了O/R映射解决方法, 该技术为面向对象领域的模型提供了到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 是一种方便的框架。其设计主要是为了将软件开发人员从繁琐的编程工作中解放出来。Hibernate负责从Java数据类型向SQL数据类型的映射, 提供对象数据的检索与查询, 降低了手动处理JDBC及SQL上花费的时间。对载入类的过程有效的进行了简化, 降低了利用HQL从数据库提取数据的编码量, 节约了开发成本与时间。通过该技术的使用, 还能够对传统的DAO、JDBC及CMP技术在对持久层开发时遇到的困难很好的进行解决, 提升了生产力。

1.2 原理

Hibernate其实就是一个为数据库提供服务的中间过程,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在Java应用中, Hibernate的作用主要是:通过Hiber nate, 应用程序实现了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对持久层的操作, 同时Hibernate通过XML Mapping映射文件及properties配置文件将类型映射到数据库中进行记录。进而使Application应用能够通过Hibernate持久化对象直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不再通过使用SQL语言及JDBC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Hibernate的灵活性非常好, 包含多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在全面解决体系中, 所有的应用程序底层的JTA API及JDBC都被抽象, 但是Hibernate会对所有的细节照管;在轻型体系中, 通过JDBC连接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自行对事物进行管理, 这种方式是对Hibernate的一个最小子集的使用。

1.3 Hibernate的优势

作为Java开源项目, Hibernate对用户开放底层代码, 用户可以直接对源代码在需要的时候进行修改, 并且可以定制或拓展功能。Hibernate的开发队伍比较活跃, 保证了该技术的长期稳定发展, 由于该技术的使用比较方便, 在桌面程序开发上有较大的优势, 除此以外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因为Hibernate对JDBC进行了轻量级封装, 实现了用户可绕过Hibernate直接对JDBC API进行访问。Hibernate自身的Transaction实质上就是底层JDBC Transaction的封装, 这就使得数据持久层的开发及调试都得到了极大的简化, 有效的降低了程序员的工作负担。

2 基于Hibernate的Java对象持久化的实现

Java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以Hibernate作为纽带, Hibernate负责数据库与Java对象间的映射。在对Hibernate框架进行应用时, 首先, 应该编写其配置文化;其次, 根据配置文焕生成映射文件, 然后完成数据库与Java对象间的映射, 生成持久化对象;最后, 编写业务逻辑类, 实现业务逻辑。对Hibernate框架在对象持久化中的应用用以下案例进行说明。

首先, 建立数据表。在数据库中建立以userinformation命名的数据表。其次, 创建配置文件。对Hibernate配置文件进行创建时, 包含两种形式, 一种是Java属性文件, 另一种是基于XML的, 文件名通常是hibernate.cfg.xml。为了顺利读取配置文件, 一般将其应用与classpath中。在配置文件中, 设计XML文档的类型定义、Hibernate管理事务、数据库连接的各种参数、管理JDBC连接及产生SQL过程中涉及的数据文件等。第三, 创建持久化类。可以使用标准的Javabean实现Hibernate持久化对象, 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列与对象的属性是对应的, 包含个数、数据类型等都要一一对应。类的属性要求有setter方法和getter方法, 命名方面要遵循bean的规则。第四, 创建O/R映射文件。通过XML格式文件, Hibernate指定需要持久化的O/R数据库的表之间的映射。第五, 通过Hibernate API对数据库进行访问。要对数据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按照Hibernate配置文件, 执行连接代码即可完成与数据库的连接。

摘要:Hibernate作为对象持久化工具, 能够通过自身O/R (对象/关系) 映射功能对Java数据库中的对象数据进行映射, 取代了开发人员用JDBC方式操作数据库及对SQL语言的大量使用, 降低了开发的难度, 有效的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关键词:Hibernate,Java数据库,对象/关系

参考文献

[1]丁勇, 潘荫荣, 胡幼华.OJB对象/关系映射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 (4) .

[2]吴京慧.基于Hibernate对象持久化Web应用的研究.http://www.zytxs.com, 2009 (2) .

篇4:论初中班主任工作之持久战

【关键词】观察    心态    关爱

笔者从事教育事业已有十年,其中有八年班主任工作经历。这八年让我从对班主任工作的一无所知变得游刃有余,如今,终于可以淡定地“坐看云起时”。纵观这些年的点滴历程,每天忙着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和孩子们斗智斗勇,现在想想也其乐无穷。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在孩子们心里所产生的影响。每每孩子们带着感激之情回到他们的母校看望我时,就会有十足的满足感,感觉之前对他们的所有付出是值得的。育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耐心、需要毅力的过程。一个孩子的个性及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也不是你一个班主任三言两语,几次谈话就能改变的,所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场持久战,特别是初中班主任更是任务艰巨,因为这些孩子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懵懂期,在懂事与不懂事之间,需要我们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基于这些年的班主任经历,我想分享以下几点来探讨如何做一名懂得打持久战的班主任。

一、观察了解“敌”情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市区中心,属于划片区就近入学的一个学校,进来的有各种层次的孩子,所以班里的孩子或是学习表现优秀,或是表现一般,或者甚至是学习和各种习惯相当糟糕的孩子都有。笔者常年带的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班级,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班级才是一个完整的班级,才更能体现一个班主任的价值。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同样优秀;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也能有出色的表现。班主任对各种层次的学生个性、特长、爱好等要了如指掌,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处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变化,他每一个时期的思想和心态都可能会不一样,作为班主任,时刻留意观察学生们的种种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长期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指的是良好的心理状态,要求班主任要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有时候调皮的、不理解你的学生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你窝心一整天,搞得你根本无法静心工作,很多新班主任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笔者也是从一开始控制不了自己的心态到现在能用平常心去面对每一个表现恶劣的学生,处理每一件突发事件,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班主任育人的工作是艰巨的,因为学生的成长是有一定的曲折性和渐进性的,我们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年幼、知识少、社会阅历浅、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的学生,对于不同性格个体需要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所以有时候学生一些过分的行为和一些过分的话语不要太在意,这些正是我们班主任所要教育的问题,而想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也是急不来的,有了这样的想法才会不受其扰。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是琐碎而复杂的。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每天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不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班主任,让班主任处理。如果班主任事事都亲力亲为,对于现阶段的老师来说,压力又过大。所以我们要学会释放自身的压力,每天适当地运动,和三五好友谈天说地,把一天不开心的事情抛之脑后,然后美美地睡一觉,第二天再精力十足地处理另一堆琐事。班主任有责任、有压力,每天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长期良好的心态去面对。

三、持续的关爱

班主任的爱,首先体现在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如果你对班主任工作失去了热情,自然无法投入爱心在里面。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很琐碎,但是班主任工作很有意义,也很光荣。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导师。

班主任的爱,也同样体现在对学生的爱。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兼严父与慈母二任于一身。既要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信赖、有深厚的情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面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如果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深情与期望,那么他将更亲近班主任,并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使班主任在工作中获得更大成效。有人说孩子们的心中有三道门:第一道是开着的,任何人推开就能进;第二道是关着的,但总是不敲就能进;第三道门锁上了,钥匙藏在孩子心里,要用心来要。在这么多年和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你用心和学生去交流,他就会把他心里的那把钥匙交给你,但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他可能不会一下子理解接受你的爱,一年、两年甚至到毕业后你才会得到回报。

“爱”是什么?爱就是无私的关怀。这些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他们也是最容易被打动的,一个关注的目光、一句亲切的问候、一道善意的提醒、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让他感受到你真切的关怀,都能让你一步步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样,这些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被伤害的,一个责备的眼神,一句批评的话语,都能成为他愈发自卑、畏缩不前的导火线。因而我们要小心翼翼地触摸孩子的心灵,要一直充满爱心去关怀他们,给其予精神上的鼓励,然后笑看风云,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惠州市第一中学.班主任工作指南.

[2]王小云.爱的“持久战” ——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篇5:《论持久战》读后感

读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才真正地了解到了咱们这一代开国领袖思想的深刻和当时的年代里民族矛盾,国内矛盾交缠的严峻形势。他就像一片激情洋溢的演讲稿,一方面抨击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日思想,一方面也坚定了国内抗日的民族信心!

《论持久战》作为上世纪中国最为伟大的演讲稿之一,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线上的作战精神和作战思想。同样的,它也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后来的战略思想。

文章总地从中日两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日本地小人稀,根本不够支持长久的战争,再加上侵略战争失去群众基础的情况,深刻地刨析了日本的必败!在《论持久战》一书中,毛泽东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指出了中国人民经过持久战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特点。《论持久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这篇伟大著作,有力地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谬论,为抗战胜利指明了具体道路,坚定了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

结合当时的国内形势 仔细想一下,在当时那个背景之下,让更多的人真正相信中国能够取得最终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的确有些天方夜谭。更多的人作战并不是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而是不希望自己的国土这样一寸一寸地被占领了,而不做任何的反抗,便束手就擒。我相信,在这个时候信仰便成为了最终能够实现最终胜利,并能够带动大家取得最终胜利最为关键的因素。而毛泽东在这个地方“问题的提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种信仰能够实现,甚至他自己都不必实现。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只需要传递一些积极的信息便能够将整个团队的信心、士气和信仰完全带动起来,而这种信仰才是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保证。在困难时期,领导者一句充满信心的感召,虽然并不能够改变当前的事实——比如落后的装备,较差的战斗素养等等,但是的确能够为最终取得胜利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信心保障。这一点往往是并不是最优秀的人能够成为最伟大的成功者的基石。

毛泽东还在文中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毛泽东深刻地洞察出解决中日矛盾的关键在于矛盾双方内部要素的不断变化,揭示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中国虽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地位,然而“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这种进步性和正义性会赢得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和支持,从而使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中国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

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全文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长期抗战的情况下将会存在的优势,而对当下不利战局的分析不够客观。日军已占领中国重要都市、交通枢纽,已掌握经济命脉的现状我们不能忽视,军备、战斗力都远远胜过我军,再加上文化精神方面对沦陷区国民的侵略,这些不利状况我们不能忽视。个人认为,《论持久战》包含了部分主观左倾思想,虽对国民抗战的信心与士气有鼓舞作用,但部分消极形势未分析到位,导致国民产生一定的麻木自大的观念,因而自保苟安观念盛行。

总的来说,《论持久战》一文精彩地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名政治伟人的远见与卓识,鼓舞了全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指点江上激昂文字的领袖气质,是当今无数有志青年的学习目标,我深受感触启发,立志向毛主席学习,学习他的人格魅力,学习他的博学奇才。同时,乐观豁达,信心面对困难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篇6:论持久战读后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书 所属课程:

院系年级: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课程12级经管系财务管理4班120740219方晓明***丁爱华2013年12

关于《论持久战》的感悟

摘要:《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一篇军事著作,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是一篇无论军事上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都很有借鉴意义的文章。本文主要阐述《论持久战》于今日之意义,对现实生活可以借鉴的方法论。

关键词:自我定位,优势与劣势,方法论,现实意义

正文:

《论持久战》发表时,抗日战争爆发只有10个月,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趋势和前途议论纷纷。哀叹“亡国论”者有之,主张“速胜论”者亦有之。毛泽东通过对中日双方基本特点的全面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既不会亡国,也不会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且,他预测这场战争必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后来的战争实际进程,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些基本判断。在此我们不得不为毛泽东的智慧所折服,就当时的背景而言,中国百年间历经了数次变革,但终究以失败告终,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日本则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敌我双方的差距明显,任何人也不能百分百地肯定中国必然赢取战争的胜利果实。但毛泽东做到了,他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指出了中国人民经过持久战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特点。《论持久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这篇伟大著作,有力地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谬论,为抗战胜利指明了具体道路,坚定了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

毛泽东首先从战争的性质,结合中日各自的优劣势和国际大环境对战争的趋势进行分析,认为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这样看来,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 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 的。”“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 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 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之所以能准确地预计,我认为这与他能清楚地认清敌己两方各自的优劣势有很大的关系。他通过总体来认清形势,而不是只盯着个别特点片面地分析。“亡国论者看重了强弱一个矛盾,把它夸大起来作为全部问题的论据,而忽略了

其他的矛盾。他们只提强弱对比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 片面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全体,又是他们的主观性。所以在全体说来,他们是没有根据的,是错误的。那些并非亡国论者,也不是一贯的悲观主义者,仅为一时候和 一局部的敌我强弱情况或国内腐败现象所迷惑,而一时地发生悲观心理的人们,我们也得向他们指出,他们的观点的来源也是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倾向。”实际上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能否解决问题,在今天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从大方向来认清形势格局,而不是片面地如盲人摸象般,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站在战略高度上认识事物”。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即延长战线,通过运动战和游击战消耗日本资源,消耗其优势,同时在战斗中增强己方的优势,减少己方劣势,从而缩小双方差距,最后实现反击超越。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相对于自己一时的实力来说难度太大,但自己实力的增长快于该事情难度的增长,使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或超出自己的生命期限但己方在更远的未来某个时刻可以具备完成这件事情的实力或可能性,而且自己不在乎所付出的代价的巨大,是运用持久战策略的先决条件。只要此先决条件具备,运用此策略能干成常人所不能的大事。实际上,持久策略是所有一时实力不济的弱小实体做成大事的根本指导策略。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任何人或团体的实力都不是从来就强大的。这也是做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原因。而做事情的实体正是利用长期的时间实现了实力的积蓄,使自己的实力与事情难度的对比发生了转化,这就是“持久战”的精髓所在。

毛泽东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论持久战》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我认为其意义不仅仅是兵法而已,于我们现实生活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把兵法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得好,就成为了人生哲学。面对困难,我们大多数情况都是处于“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形势下,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那是不可能的,如同“速胜论”那般是一种高估己方,低估敌方的表现。我们能做的是科学客观地分析形势,将大困难分成无数个小困难,分阶段解决,循序渐进。毛泽东就是将这场持久战分为3个阶段,依各个阶段不同形势而作不同的部署,最终才能赢取胜利。

或许有人会说《论持久战》已经落伍过时了,就拿伊拉克战争来说,美国人根本就没出动多少兵力就瓦解了萨达姆政权,大部分是依赖高科技的军事手段;日本的“广岛原子弹”更是打得日本直接投降。时代在进步,理论也不能停留在原地踏步阶段,但理论的本质不会改变。就拿当今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来说,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内不少人就认为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盛世,而国外就开始流行“中国威胁论”。排除国外反华势力的宣传夸大因素,大部分人是被中国高速的发展速度冲昏了头脑。我们不难发现在国际上对中国发布的数据大多是整体水平,而不是人均水平的,就人均水平而言,我国在很多方面甚至不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因此说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说法是正确的。而如今的建设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抗日战争并无区别,都将是一场持久战!当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而是应科学地完善理论,再来运用到实践当中,即前面所说的时代在进步,理论也不能停留在原地踏步阶段。

篇7:《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

一九三八年,面对严峻的抗日形势,毛泽东通过分析当时的国情,无数次理论与实践结合,多次实地的实践提出了持久战,驳斥了不切实际的亡国论和速胜论,表明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点明了抗日的正确方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鼓舞了人们的抗日信心与决心。

在分析抗日要通过持久作战方略问题根据部分,毛泽东一针见血指出战争本质,然后分析中日双方的特点。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得出了非常精辟的结论:打持久战.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

篇8:论职场持久战

小飞在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坚持了3年,面对着老板仿佛遥遥无期的上市计划。终于决定放弃,可是就在他离职的半年后,公司上市了,那时与他一样持着期权股份的同事们转眼身价翻倍。小飞哀叹,自己当初要是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为什么要坚持、坚持什么、怎么坚持和坚持多久,这四大问题是《论持久战》的核心,职场里的这场战争也一样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周易的“。匣”卦寻找解答。

个人的职场价值可分虚实两种。实者。是职位、薪酬等各种可换算“金钱/时间”公式下的价值;虚者,是老板的器重度、行内资历等一切无法用金钱直接衡量,但在跳槽或者职位更换中可以体现出来的利益价值。虚实结合,是个人职场价值的总和。

其中“虚值”是需要在恒久坚持之下才能得到的。互联网早期。曾有一个网络公司的前台秘书因为在公司坚持的时间够长,屡次被赠予期权,结果在公司上市之后成为千万富翁。当下职场。个人利益至上,很多人把跳槽当成常态,坚持与公司共成长的竟然成了一种不现实的美德,可殊不知,就在那些职场跳蚤跳来跳去的过程中,也许,得到的不过是一时工资增长而已,失去的却是难以累计的“忠诚”价值。

得失如此,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就来了,我们到底要坚持什么?是不论公司多惨淡,只要在里面无所事事地待着就是坚持吗?

坚持可有“合纵”与“连横”两种策略,“合纵”指的是单一职能部门从底层到顶层的通关。它的优势在于建立对这个职能部门的纵深了解,营销部门可以从初级的产品市场状况的了解和销售的第一线一直到公司全产品线的定位与市场策略的拟定。

而“连横”指的是公司的跨部门的岗位调整。小于曾经在公关公司从媒介做起,之后换过客户服务部,协助过活动部,之后升到策略推广部的时候就能有利地利用自己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既有市场敏感度、又有可执行性综合产品推广策略。两种坚持策略,一种可以成为行业通才,另一种可以成为洞彻全局的管理人才。

坚持是一种职业规划策略,同时也是一种职业心态。周易《恒卦》里建议“恒其德、中其心、正其位”。虽然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浮躁,但“恒其德”却是让人坦然的快乐工作的动力源。因为能以社会美德、职业道德作为自己的职业原则,就能看淡职场中的诱惑,看开职场中的挫折。“中其心”,在坚持中,中比正更重要,中讲的是平衡,是调整,因为世事是在变化中的,动态的平衡更适合前行。“正其位”是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明确的认知。虽有鸿鹄之志,但必须脚踏实地。忠于本职,稳健成长,能确保在缓慢的职业征途中不会迷失。

为了坚持,我们就应该在一家公司一个萝h一个坑地做到老吗?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有机会上市,给坚持者最大的价值回报,那么到底该坚持多久呢?首先,坚持必须建立在一个基本要求上: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岗位和公司。

对一家公司的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经历全过程,才能客观全面地对“坚持多久”进行判断。在公司的第一年是“雾里看花”,这是公司和个人的相互了解期,也是职业的适应熟练期,有很多‘人在一家公司一年就急匆匆跳槽,他也许连皮毛都没有真正摸到。到了其他的公司也是重新开始,荒废了一年的时光。第二年、第三年是“灯火阑珊”,这两年中才会开始被领导认知,领导首先认可了员工的踏实程度,才可能让员工进一步接触更核心的工作,这时候看公司已经不再隔着雾了,但却会发现公司越来越多的优点与缺点,如夜间的灯火阑珊。第四年“更上一层楼”,从片面看到部分整体,比较综合地了解公司优缺点背后的原因。到了第五年之后才有机会“望尽天涯路”,熟悉公司的整体运作。判断公司的发展方向与行业趋势,胸中有了天涯路,去与留自然有了客观、全面的判断。

上一篇:联欢晚会主持人用语下一篇:福州大学材料学院防艾电影展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