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优质校学校方案

2024-04-18

新优质校学校方案(共6篇)

篇1:新优质校学校方案

全面育人 教要得法 全面发展 学有所长

初级中学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规划

(2015年--2017年)

根据德惠市教育局关于创建第三批“新优质学校”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国家级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建设与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校围绕“质量+特色”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参与新优质学校的创建。通过创建活动,推进养成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逐步办成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

第一部分

创建基础

一、学校现状分析

德惠市第二十六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建于1953年8月,位于德惠市同太乡政府以西600米,公路的北侧.我校的占地面积4.52顷,建筑面积3524平方米,图书8700多册,建有物理和生化两个实验室、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环境清新幽雅,是长春市素质教育基地校,美育特色校,百所花园式学校之一。学校现有十六个教学班,800余名学生,教职工总数60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高学历80%,校园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新老三室装备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美术展室。“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即将启动。学校领导班子充满朝气和活力,求实、创新、廉洁自律,与时俱进。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在稳步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德惠市具有特色的窗口校。

二、创建优势

(1)、舒适温馨的育人环境

学校环境优雅,香樟吐翠;设备相对齐全,文化浓郁;教师勤奋敬业,学生淳朴好学;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特色”办学宗旨。

(2)、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学校有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能力较强,富有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在校长的带领下,全校教职工传承与创新店桥中学的办学理念,积极进取,先争创优。

(3)、具有一定的创建经验

新班子组建以来,经过近两学年的努力奋斗,在教育、教学、特色等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先后荣获合肥市绿色学校称号、庐江县文明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等。

(4)、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近年来校教科研成果显著,先后完成1个国家级课题和1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另有1个省级课题将于2014年12月申请结题,其中课题《农村“留守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实践》荣获国家级优秀课题二等奖;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在全县课堂教学大赛中斩获除生物美术之外各个学科的一等奖,英语等学科更是多人获奖,全县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应用评比中共获得5个一等奖;2013年一名教师被评为合肥市学科带头人、两名老师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创新教育一枝独秀,在庐江县首届创意大赛中荣获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6个三等奖的佳绩,合肥市首届创意大中荣获2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013年7月再得合肥市科技创新大赛荣获2个二等奖,2013年11月第七届县创新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3、薄弱方面

(1)、学校硬件设施有待改善

学校现在部分教学设施陈旧,如学生课桌仍为老式木课桌,破损较严重;教室墙面陈旧,教室不够明亮;教师没有办公电脑;学校食堂不能满足师生需要,校内暂无操场;部分校园场地还需硬化与美化,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2)、学校工作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已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和评价考核奖惩机制,但仍然不够完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不利于学校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3)、教师队伍专业性发展有待提高

学校目前在“教研训”一体化方面初步形成机制,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师间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差异,音体美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名师外流现象严重。如何打造一支有内涵、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推出一批县市范围内有知名度、有影响的“名优特”教师,是今后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4)、留守学生较多,家庭教育缺失

学校地处合肥市最南端,座落在庐江县矿业大镇罗河镇,学校周边拥有两个矿山,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缺乏,兴趣爱好不广泛,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差异性较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中途转入转出的学生也较多,造成生源不稳定;学生基础不一,家境不一,也增加了教育难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当地住民向县城迁移的速度在增加,特别是家有两个子女的家庭,大孩子考上县城学校后,家长往往把另一个孩子转入城内进行陪读的现象增多,生源质量也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学校办学的特色有待彰显

几年来,学校的教学成绩稳中有升,但提升的幅度较小,在养成教育中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深化且形成特色品牌仍有差距。

第二部分

创建目标

一、办学理念

全面育人、教要得法;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

二、办学目标

总目标: 创超同类业绩,建新优质学校

具体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为归宿。通过创建新优质学校,探索出一条以学校资源为基础,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个性化特色发展的道路,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引导学生“学先贤、正品行、思创新、促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让学生“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

2、教师发展目标

观念领先、关爱学生、乐于奉献、严谨治学、教学民主、团结协作、敢于创新、快乐生活的现代教师。

3、学校建设目标

努力把学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校园和谐、设施先进、师生自信、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充满生命活力的新优质学校。

第三部分

创建内容

一、学校发展策略:构建和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1、分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现代化办学需要。按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于2015年底全部完成,且适时优化。

2、精心设计,科学规划,绿化、美化、香化校园,创设舒心的学习、成长环境。

3、提炼“励志 笃学 团结 求真”文化,且做到文字上墙,思想入脑,养成习惯,形成风气,丰富办学内涵。

4、开展“文明礼仪”、“感恩”、“创新”等系列活动,培养人文温馨环境。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采取立足校本培训和外出培训等办法,充实骨干力量,壮大教师队伍,力争各学科都有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教坛新星。

6、强化质量立校意识。一所学校,仅依托硬件设施的优质来赢得群众的认可是不可能的。只有凭借规范的管理,良好的师资,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能成为群众认可的优质学校。为此,我们将牢记“质量是立校之本”的宗旨,坚持以德育人、环境育人、以德启智、和谐发展;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逐步形成“用国学精髓浸润人生”的学校特色文化。努力把学校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

7、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店桥中学管理制度》,健全对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班级及教师、学生的考评办法,并实施配套的奖励制度。在教师绩效工资管理实施中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拉开分配档次,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二、教师发展策略:激发主动发展内驱力,提升育人高素质

1、不断完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不断进取

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 落实各项教育法规的学习制度,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弘扬敬业爱岗精神,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本校特色的师德规范,激励全体教师都能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定教师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师德修养,提高执教水平。

2、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做专家学者型教师

进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策略。时代要求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广大教师不仅应该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教学技巧,还应通过教育科研实践,不断取得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在教育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将充分利用前期申报的省级课题《农村初中生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深入推进中学生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大与优秀兄弟学校之间的对接与交流,与合肥市各大名师工室积极联系,充分发挥合肥市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加速培养在全县、全市具有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围绕所面临的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通过合作研究中的思想碰撞,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提升。

3、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使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策略。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每两周参加一次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每学年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或典型案例);每学期编制一份试卷或制作一个课件。通过校本教研,让教师们发现个人专业成长的可能,为教师们施展才华提供宽广的舞台。除此,学校还将组织个别学科先动起来,积极开展精练、精评活动,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4、不断开发校本教材,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精神领域,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合作精神、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知识领域,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改变对知识本质的看法,而且为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提供可能。在技能领域,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的技能发展,具体地说能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5、开展推门听课制度,促进教师先备后教

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新举措,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从而丰富每位教师的理念、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内涵。每学年,学校还在全校或教研组举行了“读书报告会”,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了该项活动,将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并以骨干教师为中心,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教师的读书内容,在促进他们快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6、建立教学督导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整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制定课堂教学常规,用规范督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督导的内容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及相关情况。相关情况包括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等。督导的主要方式有查阅资料、随堂听课、调查访问、开座谈会等,以促进教师的发展。通过督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发展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创设特色窗口,彰显创建新成果

1、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是特色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养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养成教育长廊”,墙面上张挂《三字经》《弟子规》等图解;选择经典古诗词、成语、历史故事、名家书法、国画作品、古典名曲等制作成精致的展牌,布置于走廊上、楼道内,让学生时时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浸染,“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寓传统孝文化于极富内涵的校园文化环境之中,让有限的环境凸显出浓郁的孝文化氛围,走进校园漫步走廊,先贤与轶事等知识举目可见。

2、班级文化建设

利用教室的板报、墙面布置、图书角等让书香墨韵弥漫教室,使教室更具文化韵味,体现“环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3、传媒文化建设

(1)利用“广播站”报到创建过程中的好人好事与师生生活点滴,宣传正能量。

(2)利用校刊《小荷》开辟创建“新优质学校”所闻、所见、所感专栏,聆听全体师生对创建的体会与心声。

(3)筹备建设店桥中学网站并开辟“养成教育”专版栏。充分发挥网站交流平台作用,加强宣传与互动,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使学校文化建设特色成效得到更大范围的社会认可。

(二)、倡导经典诵读,达到学先贤正品行

为了便于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开展教育与学习,学校抽调骨干语文教师,成立中华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写组,参与编写工作。编写组根据中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选择适合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各类书籍中精选名篇最终汇编成校本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推荐给学生并开展诵读活动,从而让学生达到“学先贤、正品行”的效果。

(三)、搭建平台,渗透养成教育

1、增设书法课程

我校黄家艾老师为省书法家协会正式会员,利用这项教师资源来为学生每周开展一次书法讲座,培养学生书法爱好,提高学生书写功底。

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将养成教育与各学科有机整合,通过课堂这个主阵地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

3、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考虑学校现有条件与师资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们将这些社团逐步组织起来,书法与绘画社团、橡棋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环保社团、科技创新社团、学雷锋社团、英语社团、播音主持社团等,条件成熟时学校将重点建设一个科技创新实验室。

(四)、展示成果,培养自信

除了常规的文化知识测试以外,学校不间断地开展各种活动,展示他们不同方面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学习规范,养成习惯

在全校开展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修订学校校规细则,集体制定学校《一日常规》,在学生中开展背诵等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中,学先贤、正品行、思创新、促发展。

(六)、校村家三方联动,齐抓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单靠学校一方很难起到最佳效果,因为教育需要环境,养成教育也不例外。学生在校接受养成教育的效果再好,如果没有良好家庭教育与和谐社会环境氛围的正面影响效果也是不佳的,出于这个方面考虑,学校主动与镇、村联系,结合这两级组织每年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学校同时对他们家在校学习的子女进行表扬,对他们家庭的感人事迹在学校进行报道,发动学生从身边的好人好事学起,争做优秀学生,争当“五好少年”。

(七)、建立多元评价

1、知识型评价

知识型评价目的是在课程规定的各项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集中地对学生知识巩固程度进行细致的了解,各项专项测试是对课程实施更加精细、有效的评价方式,在这种价值方式的激励下,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实践意义,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对学生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2、技能型评价

结合各项活动的开展,把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技能表现出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现他们的超强能力,从这些方面来对部分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激励他们开发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每年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等。

3、综合素养评价

结合“学生成长档案袋”,从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进行改革,根据积累的学生参与学科知识学习与各项其它课程的学习情况、各种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拓展学习情况的实证材料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特别要利用好九年级毕业考试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的导向作用。

第四部分

实施过程

一、宣传发动(2015年3月~5月)

1、开展师生培训,通过培训会议、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展板、条幅宣传等向全体师生全面系统的讲解学习国学的重要性,转变师生的观念,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

2、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等形式,使全体家长了解国学,并全力配合学生开展好此项工作。

二、合理规划(2015年6月~8月)

认真分析学校现状,找准问题与挑战,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项目,制定《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三、具体实施(2015年9月~2017年10月)

按制订的实施策略分步实施。

四、评估验收(2017年11月~12月)

经过三年的创建,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认真系统地总结养成教育工作经验,提炼成果,积极迎接上级的评审验收。

五、反思分享(2017年12月)

在认真总结基础上,对后续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真正地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做实、做透、做深、做好,使“新优质”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五部分

完善机制,保障实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创建新优质学校领导小组:

长:许德凯

副组长:汪华强

李庆泽

员:汪义红

黄家艾

刘小锋

二、制度保障

1、在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拓展校本研修途径、建立校本研修机制上下功夫,打造优质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制度和各项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建立人才引进制度,重视人才引进,优化师资结构。

三、机制保障

1、设立竞争择优、双向选择的岗位聘用机制,激发教师的爱岗、惜岗意识。

2、在绩效工资中设立奖励方案,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优异者予以物质及精神奖励,以此激发教师向上的动力。

3、建立公开业务档案,增强教师自强的意识。

4、资源保障:

(1)提供安全、整洁的校园环境。

(2)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支持

篇2:新优质校学校方案

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项目

实施方案

(2017年——2019年)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2017年3月28日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

(2017年——2019年)

第一部分 学校创建基础

一、规模与环境

宫集中心校始建于1957年,位于宫集镇育才路,占地面积 51840平方米,建筑面积1298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2000平方米,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中教高级教师20人,中教一级教师2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64人,专科学历1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在校学生1383人,有图书室与阅览室两个,学校藏有图书 3.65万册,学校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两个,按国家标准高质量配置实验器材,能满足学生做实验的要求;多媒体教室29个,配备电脑190台,接入互联网宽带150兆,满足师生上网需求。

二、优势与经验

传承“仁雅厚德”的校训和“注重细节 养成习惯 规范有效”的校风,学校迈出了稳健的发展步伐,近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锐意进取,严谨务实,坚持“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为教师幸福生活服务”的办学理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9月,中心学校领导班子确立了“打造仁雅办学特色 塑造仁恕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整合资源、发扬优势、提升形象、创建特色的发展策略,立志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创新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主,素质为本的理念。各类活动丰富多彩,争先创优,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全国后勤管理先进学校、安徽省第四批家教名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德育教育百校行实践基地特等奖,阜阳市农村特色示范初中、阜阳市绿色学校、阜阳市花园式学校示范校、阜阳市文明单位、阜阳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阜阳市教育系统体卫工作先进学校、阜阳市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

三、问题与挑战

1、高素质教师队伍仍需倾力打造。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心。目前我校的高层次人才还是严重不足,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加上学校地处太和县边远乡镇,距县城36千米,给部分教师带来了交通、生活的不便,造成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扎不了根。近几年先后有多位教师调出学校。我们要实现创建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还需要培养一批在县、市级较为知名的学科领袖和大批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管理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办学内涵提升任重而道远。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也是目前全校师生面临的重大课题。因为学生来源不理想。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盲区多,带来了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还不够丰富,如何深化学校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发展新的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办学品牌,还需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

3、提高教学质量,还需励精图治。

在太和县教育局提升质量、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高效课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全体师生要通过不遗余力的共同奋斗,研究对策,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连续保持领先。

4、加强课程建设和教科研工作任务艰巨。

学校教科研的整体状况还不容乐观,相对名校而言,目前我校的课题数量少、层次低,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县市级以上独立课题匮乏。今后,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开拓教研新思路,探索教研新形式,使校本教研制度不仅在校园内生根、发芽,而且能获得经久不衰、持续不断的生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5、信息化校园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平衡。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相对较少。特别是资源开发还有待于提高,部分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学校缺乏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长期信息化发展规划。学科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薄弱,特色学科资源和信息教学平台缺乏,电子政务、协同办公水平有待加强。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理念

一、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

1、办学思路: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教师潜能,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发挥资源优势”: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社会各界重视教育、大力支持教育的良好风气,乡镇间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农村民风质朴的环境优势,中青年教师比例相对较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办好教育。

“挖掘教师潜能”:给中老年教师以压力,给年青教师以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凸显办学特色”:着力打造平安校园、仁雅校园、绿色校园,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文浓郁的学园,活动健体的乐园,自然和谐的花园,亲切温馨的家园。

“提升办学品位”:坚持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做好对外联络,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创建一流乡村中学。

2、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把学校建设成为“人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为教师幸福生活服务。”

二、“校训”和“三风”

1、校训:仁雅厚德

仁雅教育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的高度融合,把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切合当前教育的大爱予以放大,构成学校教育的“爱”的系列教育,以“爱”育人,传承“爱”,传递“爱”,“爱”满天下,形成“爱”的社会氛围。“雅”,指“雅而有致”,是学校文化要达到的目标,是学校的文化价值追求,一方面指“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师生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指优雅静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由

此所构建的校园必将是一个班子清正廉洁,教师仁爱、博雅、豁达、宽厚而勤学奋进;学生儒雅、大气、诚实、自信、执着而敢于担当的平安、幸福、和谐的教育。

2、校风:注重细节 养成习惯 规范有效

3、教风:仁雅精教 规范创新(1)仁雅课堂打造品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倾力建设仁雅品牌。构筑自我发展平台,创建和谐精神家园。(2)仁雅课堂三大策略:

继承、借鉴、创新三位一体的仁雅文化策略;知识、能力、精神融合渗透的仁雅课堂体系;信念、情感、行为有机结合的仁雅教育实践。

(3)仁雅课堂三个转化:

知识向能力转化,智力向智慧转化,精神向境界转化。(4)仁雅课堂七大纲领:

以人为本是仁雅的灵魂,积极心理是仁雅的支点,优良品德是仁雅的先导,快乐有成是仁雅的真谛,热爱劳动是仁雅的源泉,满足特需是仁雅的天平,生命健康是仁雅的本钱。

(5)仁雅课堂八项目标:

立足校情,规划学校发展方向;整合资源,增强学校发展潜能;讲求实效,打造学校优质品牌;特色创建,打造学校亮丽“名片”;继承传统,艺术教育再谱新篇;与时俱进,不断培植创新特色;因地制宜,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示范辐射,发挥窗口引领效能。

(6)仁雅教师素质要求:

仁雅教师五心——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热心送给家长,把关心奉献同事,把诚心付给事业,把信心留给自己。

仁雅老师宣言——仁雅大课堂的教师为师有道,积蓄正能量,要做爱的使者;仁雅大课堂的教师为教有法,传递正能量,要做学的导航;仁雅大课堂的教师为人有品,提升正能量,要做雅的示范。

4、学风:仁雅立行 自理自强

孔子格言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以学为本,只有锲而不舍、学而不厌、坚韧不拔、发愤努力才能获得真才实学和通往成功的可靠阶梯。它要求每一个学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做人。要鼓励学生多问,还要善问,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只有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不断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喜悦,才能乐学、好学。

第三部分 学校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未来三年,学校将坚持“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教师潜能,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的办学思路,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为教师幸福生活服务。”的办学理念。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立足基础,优化管理,发展特色。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校的优势,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完善硬件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把学校办成设施合理,管理高效,师资优良,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家长、学生满意的高品位现代化学校。

二、近期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办学特色、师生素养、科学管理、人文环境的过程中,促进学校的主动发展、高效发展、科学发展。在三年内力争成为一所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社会信赖的现代化学校。“促内涵发展,创品牌学校”是新一轮学校主动发展三年规划的主旋律。

三、具体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思想觉悟较高、积极进取、心胸开阔,勤奋踏实、自信自立,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和谐发展,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做事、会交往、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的一代新人。

2、队伍建设目标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仁雅教师队伍。重点要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着力于青年教师和名师群体的培养。三年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培养一定数量的县市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高层次人才,县市骨干教师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并有一批市内知名、社会赞誉的青年优秀教师。

3、教学质量目标

加强教学管理,转变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各项教学质量考评指标在公办中学中进位争先,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

4、德育建设目标

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德育体系,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方法,注重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拓展德育途径,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学校德育模式,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

5、科研发展目标

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

6、办学特色目标

将目前的校园特色等项目做大做强。在以提升师生素质为目标,以服务全体师生为宗旨的前提下,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形成品牌校园文化。

7、开放教育目标

进一步开放办学模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校教学内容、育人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制度的完善。提高学生文化沟通能力,更好地与未来接轨,为学生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8、信息化校园目标

加快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共建共享优秀教育资源,推行电子政务,建成协同办公系统,基本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第四部分 创建阶段规划

第一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申报阶段)(1)制定优质教育学校创建方案,申报优质教育学校创建。

(2)重点抓好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开设一定数量的拓展型 探究型课程;制订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高学生责任和团队意识。

(3)制定《宫集镇中心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指南》,以“课程有效建设”为核心,围绕有效作业统筹、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策略统筹、教学资源统筹等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修。

(4)借助教学分析管理系统,重点开展学情分析,落实差别化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改进教学视导,引导教师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6)落实《太和县教育局重点工作安排》,培育学校特色项目,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体质。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2月)(创建阶段)(1)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一部分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规化,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2)进一步开展教研组“课程有效建设实验”,全面落实教研活动,提升教研 研修质量。

(3)强化教学分析管理系统的应用,构建教学评价机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的人本性、作业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学业考核和评价的过程性,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夯实基础。

(4)进一步完善教学巡视、导学制度,并形成教学管理常态化机制。

(5)进一步推进体育健康促进工程在学校中的落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第三阶段:(2019年1月――2019年10月)(验收阶段)(1)在全面开设三类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注重设计与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加强教研组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校本研修质量,集结校本研修成果,推进“以研促教”,保障教学质量。

(3)进一步强化教学分析管理系统的应用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总结并推广部分优势学科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展示和校本研修现场研讨活动,推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开展课堂交流展示,推进学科德育。形成3——5个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展现师生才能。申请优质教育学校验收。

第五部分 学校具体措施

一、实施优质管理策略,实现品牌学校管理

1、强化制度管理。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对已有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不断完善,不断规范。做到每件事情都有目标、有落实、有监督。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各职能部门实行管理目标量化,狠抓管理目标的落实和考核。

2、继续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将对目前的级部管理进行完善,继续强化级部管理职能,完善考核机制。通过中心校

领导蹲点、中层分管领导主抓、各部门协管的办法开展日常工作的布置、督促、检查。建立行政听课、巡课等课堂监控机制,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工作态势,确保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提高工作效率。

3、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体现人性化管理。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推选评议领导干部,设置校长信箱,鼓励师生写信留言,沟通信息,营造尊重理解、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学生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打造学校团队精神。努力营造和谐氛围,明确共同核心价值观,逐渐强化团队精神。各方面在双方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促进良性竞争机制。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认识一致,行动统一,求同存异,实现“双赢”发展。

5、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研究学生管理模式,形成学校管理体系,确定不同年级的管理重点,培养一支优秀学生干部队伍。

6、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岗位晋级和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教师的努力方向。不断完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中各级岗位晋升的条件和操作程序,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确保方案客观、公正、公平。

二、实施优化队伍策略,打造品牌教师队伍

1、以高尚师德引领教师发展。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月”、“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教师中“师德标兵”和“爱生模范”的先进事迹,打造有思想、有追求、有品位的优秀教师群体。

2、制订规划促进教师发展。要求老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学校成立规划制定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师制订规划,每年对规划的达成度进行检查。

3、推行班主任任期制。每个任期原则是一年,让全体教师都能阶段性地有担任班主任的体验,也鼓励部分优秀班主任连任。完善对刚进校的新大学生的适应性带教。

4、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优秀教师。通过扎实的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在活动中提高能力。继续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5、优化教师评价机制,继续完善教师考核奖励细则。定期对教师师德、专业水平、教学实绩进行考核。在实绩考核、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评价与奖惩、评价与任用相结合的机制,让评优评先更具有科学性、激励性。

三、实施推进课改策略,确保品牌教育教学质量(一)积极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提升德育品牌。

1、进一步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推行“全员育人”理念。全体教师要树立“德育无小事,育人我有责”的观念,牢固树立德育工作是学校一项系统工程的思想,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注重“以德治教”,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将德育教研纳入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开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校本德育体系和课程,形成我校德育工作体系。经常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使学校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会等活动丰富励志教育的内涵,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探讨德美结合、以美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德育活动。

4、建立和调整学校德育基地,努力把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师生关系、同学交往、班级活动、公益活动等细小方面结合起来,将学生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建立新的德育基地网。

5、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具有时代特点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使心理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1、领会课改精神,提高课改效率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更加成熟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标准,有计划、分步骤地补充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课程的实施细则。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下,努力探索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针对性

优化基础型课程内容的组合,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倡导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再加工。注重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坚持拓展型课程实施形式多样化,同时坚持拓展型品牌课程建设的深入研究和推广。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选修课,进一步积极实施选修课的走班化,并形成我校的特色。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智慧灵动课堂

确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以学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注重差异,分层要求,共同提高”为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开展有意义的问题探究,教师适时指导方法,大力建设具有生命力,富有智慧和灵性的课堂文化。三年内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符合各学科、各学段、各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以教科研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加强科研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根据“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重视常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针对研究水平差异提出不同要求,激发教师积极主动投入教科研队伍,提高我校教育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2、开展各级各类课题,促进教师主动和谐发展。认真完成已申报实施的各级课题,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明显提升。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展示教师科研成果。积极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成果,通过科研来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科研,通过行动研究取得实效。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3、构建科研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修订教师培训、课题组研修、校本教研和教师沙龙等制度。同时积极发挥优秀教师培育室的作用,既将优秀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得以留存,又使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少走弯路,更快成长、成熟。

四、实施特色教育策略,形成品牌校园文化

1、实施文化战略目标,形成品牌校园文化。品牌学校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今后我们将通过专家引领,以“三风”、“校训”为重点,提升我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既与学校优良传统血脉相连,又能符合时代潮流。

2、围绕办学理念,发展学校特色。进一步梳理校本校园文化活动序列,努力建设有内涵、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仁雅校园”的创建、“仁雅班级”和“仁雅学生”的评比,打造乐学、愉悦的班级文化;结合阳光健身活动、校运会、艺术节、特色项目创建等塑造健康、活泼的艺体文化;结合读书活动积淀礼贤、高雅的书香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结合校园美化和人文环境的塑造,营造生动、和谐的环境文化。

3、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积淀我校文化底蕴。继续办好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拓展活动空间。大力加强学校社团文化建设,为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建设高品位的学生文化。

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硬件建设,优化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学校物质景观设计,精心布置楼道、餐厅、办公室以及校园每个角落,形成有特色的、富有校园理念的文化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个角落都育人,让每一个景观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5、积极开展教职工活动,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健身制度,开展各项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形成符合我校教师特色的文化氛围。

五、实施教育开放策略,进一步扩大教育视野

1、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丰富育人形式及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思考;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委会职能,并利用校网络、校刊等平台,共商育生方法,交流育生经验。让学生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求知、勇敢攀登。

2、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工作,进行项目合作,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研究,借助他校优秀教师智力支持和文化影响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的多元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和共处,促进全面发展。

第六部分

学校发展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成立学校改革发展与规划创建领导小组。组 长:张琦

组 员:荆玉堂 许灵爱 桑俊峰 张廷振

二、教育科研保障: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发展教科研力量,健全教科研网络,发挥教科研功能,完善教科研档案。

三、管理保障:明确项目、时间和责任人,并以项目管理方式,推进各项工作。

四、制度保障:组织教职工定期学习、疏理学校各类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使学校制度更加符合现代学校的管理要求,真正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管权,令行禁止的良好态势,为创建规划的全面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五、后勤保障:

1、提供安全、整洁的校园环境;

2、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支持。

围绕太和县教育局提出的创建优质教育学校这一发展目标,我们还有很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希望把握创建“新优质学校”这一契机,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通过自我加压,进一步挖掘自身发展潜能,通过创建活动,得到领导和专家更多的专业支持和帮助。

篇3:新优质学校的“文化基因”

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则基于“文化基因”。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新优质学校尊重历史、立足校本,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有意识地对本校“文化基因”加以识别以及合理扬弃,寻求优良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比如,嘉定区清水路小学以竹子精神自励的“似水情怀沐其泽,如竹劲节灼其华”,传递给师生的是一种虚心劲节、和谐向上的力量。在此地,教师对教育的似水情怀,对工作的如竹劲节,是对学校“文化基因”凝练而成的内蕴清水品质,外扬竹子精神的最好注解。

“文化基因”当然和信念、习惯、价值观等有关。

记得那年,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在复旦大学讲学的一段话颇令人深思,他充满感情地说:“一生都在思考学校的形象,现代及未来的学校应该具哲学的内涵。现代学校应是无条件的、公开信仰真理并以之为志业。”我有同感,不用哲学看不清新优质,不用哲学说不明新优质,最后是哲学解决问题。翻开《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写着:“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我的理解是,新优质学校具有的“哲学”内涵应该是公正、公平、共享和发展,以满足每个学生发展需要的理念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引领教育实践。

为了达到科学管理、依法治校、稳定秩序的目的,几乎每一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较为完善的典章和制度。新优质学校也不例外。值得注意的是,仅仅是典章和制度本身还不能称之为典章文化,更包括员工对于学校制度内在精神的认同和程序公正的尊重。哈佛大学当年就曾拒绝当任美国总统里根期望得到该校博士学位的请求,并明确宣称权力和学问是不相等的。对典章制度和文化的不同理解,其实也体现了治校者在办学哲学观念上的差异。我们不仅要有满腔热情和远大理想,还要有探求真理的思辨和理性的精神,更要有对治校原则的神圣感和敬畏感。将高尚的价值追求的整体理想和公正、公平、程序化的具体理性结合起来。就这样,典章文化不断地纯洁、丰富和提高着学校内在的文化品质。

文化不能直接作用于世界,它必须通过人来实现,因为只有人才会去改变世界。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清水路小学“从摆方凳到放茶几”的案例比较典型。学校以更换老校舍校长室沙发前的茶几——一张破旧的小方凳为例,分析干部的思维模式:小方凳换茶几是举手之劳,为何一摆就是几年?看似更换茶几,其实不然。我们需要更换的是思维方式。学校要发展,必须先打破干部思维定势,必须改革组织结构,从形式到内容,走一条用文化管理学校的创新之路。

目前,不少新优质学校都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立足校本的制度、环境、行为,乃至每一门课程、每一项活动,都弥漫着学校的文化气息,诠释着学校的文化追求。“用文化的力量促进管理与变革”成为师生谋求文化认同,开发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这些都对,但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新优质学校项目的推进,让这些东西成为广大教师的文化自觉和行为习惯。

篇4:新优质校学校方案

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家校合作并不是一项指向单一的社会责任,而是结合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儿童年龄特征、家庭内在需求、学校内涵发展、实现社会文明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为此笔者提出“家校深度合作”的思考,尝试突破固化的学校决策的框架,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家校合作模式,希望立足本校,深化家校合作,探索建立更有积极意义的家校合作文化。

一、转变家长的责任意识

家长的责任意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为此,在家校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学校着力家长观念意识的转变,培植他们的责任感,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这是因为,第一,今天的大部分家长有知识,有想法,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更多的理性思考。与以往相比,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关注成就一个孩子作为普通而幸福的社会成员的梦想,而这一点对于学校落实“希望与快乐同行”的理念是极为重要的观念支持。第二,家庭本身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家庭关系、家庭气氛、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家长的职业专长、家长对于工作及他人的态度等等,都作为现实的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第三,家长本身是社会的成员,他们的身份、职业等因素决定了他们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恰恰是学校缺乏,但对于孩子的培养又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我们从深度、广度上明晰了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一是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家长对自身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应有明确的要求;三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要立足在尊重的基础上;四是在家校合作中由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希望在家校深度合作的过程中,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时,不仅给予智力教育,还有能力培养、人格塑造及人文精神养成。此外,还可以帮助学校畅通与社会联系的渠道,借助家长的力量,带领孩子走入社会,体验社会生活,为提升孩子全面素质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托。

二、明确学校的角色定位

家校深度合作中,我们特别注意把握学校的角色定位。

第一,我们是引领者。我们肩负着教育责任,身后是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所以我们应该实现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成为引领者并发挥作用。

第二,我们是联络者。学校是由学生家庭聚合起来的“社区”,我们应起到把不同家庭联系起来的作用。孩子在家庭中会产生各种问题,我们常常要求家长辅导学生学习,却忽视了许多家长并不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予以适当的帮助与支持。

第三,我们是激发者。家长群体具有很大的教育潜能,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把它们激发出来,使家长们的教育能力处于被激活的状态。

第四,我们是组织者。通过各种家校合作活动,使家长中的各类优秀人才“为我所用”。此外,我们还应做一个悦纳者,家庭给孩子提供的亲情和温暖是学校不能完全代为做到的,我们应积极地把那种情感状态延引进来,使学校呈现温馨生动的局面,营造家的感觉和氛围。

三、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及决策的机制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及决策机制的建立是家校深度合作的重要特征,学校必须有“敞开门来办教育”的开放心态。为此,我们建立了家校合作的管理网络,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级亲会和班亲会分别是校级、级组和班级的管理机构,每个机构均由亲子及老师代表组成。

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主要参与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生发展有关的具体项目,在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合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所有成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咨询权、建议权、投票决策权,在学校层面履行相关的权利与责任。

级亲会:是年级组里成立的有组织的亲子服务团队,开展级组发展规划、级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引领、带动班亲会活动开展,推动整个年级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亲子活动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机动、富有成效的育人方式,自主策划、自主实施、自主评价,逐步形成年级组的育人个性,在级组层面履行相关权利与责任。

班亲会:是学校家校工作的基本载体和前进动力。全面开展由班亲会组织的户外教学、走进校园教学、多元讨论模式,支持班级人力、物资情形等,让家长更为深入、细致、融洽地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在班级层面履行权利和义务。每一个层面的合作机构既独立又统一,在学校的整体引领下,各自发挥其职能。

这些机构的设立,首先完善了家长及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决策机制,畅通了学校每个层面的沟通渠道,培植了家长和学生愿意参与管理、理性参与管理的文化氛围。其二,由于完善从班级到学校的组织机构,亲师理念的互动和即时的联络,使每一个个体的问题和意见得到尊重和梳理,学校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引导每个老师正确面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良性互动的亲师关系,有助于双方达成教育学生的共识。其三,由于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亲师、亲子、师生之间的关系多向交流,立体互动,使各种体验活动、教学活动更加多元化。

四、开发及深化家校合作的多元项目

完善的组织及丰富多彩的项目开发,是家校合作向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家校深度合作需要不同的平台和载体去让家长开发及发展,使合作的形式更加灵活。

1. 深化亲子义工服务队的内涵。2005年,雍景园小学成立了全国首支亲子义工队,自此,亲子义工成为家长与老师一起带领孩子走进社会、融入社会的有效载体。家长们通过亲子义工活动,不仅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形成了尊重未成年人主体地位、调动孩子们自我教育主动性的机制,使孩子们能从自己真实所见、真实所想、真实所做、真实所悟的过程中体验成长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学会辨别善恶美丑、是非对错,将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真实情感和实际能力,转化为自觉行动,对家校深度合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2.继续开发特色主题家长会。几年来,学校创新性地开发了讲座式、沙龙式、交流式、亲子对话式、联谊式、辩论式等多种家长会的形式,把家长真正定位为家长会的主角,帮助他们研究孩子、研究班级,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目的就是促进家校互动,让家长会成为家校合作的重要载体。

此外,学校还组建“家庭互助小组”,让生命影响生命;深化和开拓多种渠道、方式的家校活动项目,如心灵下午茶、小星星工作坊、亲子爱心回收日、快乐篮球队、星星篮球队、小豆豆加油站、亲子英语营等。

在家校工作的合力作用下,雍景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中英连线英国姐妹学校校长Diane曾这样总结说:“在雍景园小学我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在上课时交头接耳。它一定是第一快乐学校!这里确保每一个人——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快乐开心。大家都拥有发言权,每一个人的意见都被听取和采纳。他们重视意见,并以尽心协力达到的高办学标准为骄傲。”

有理由相信,学校真心实意地为孩子的成长做“厚基”工程,一定会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使孩子们的未来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中山市雍景园小学

广东中山 528400)

篇5:新优质校经验材料

促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

——黄鱼圈中学“新优质学校”评选汇报材料

黄鱼圏中学

2014年11月4日

黄鱼圈中学始建于1960年,由于地处偏远,地方经济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近几年,借助国务院提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契机,以及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帮助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学校新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可行的措施,改进了以往很多不科学、不细致、不先进的工作,大步推进学校基础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大幅提升师资水平,大胆突出改革创新,取得了一些进步,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2011年10月,经领导班子和教师代表研究讨论,我们重新确立的学校发展三年整体规划:改善条件,稳定队伍,强化管理,提升质量。现已逐步实现。

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保障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

我校原来的教室、办公室都是平房,而且,基本都是D级危房;课桌、椅残破不堪,体育器材和理、化、生实验设备严重短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抓住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契机,我们争取到很多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各种资源、各种力量的帮助,使我们得以快速发展,改变面貌。

首先,是硬件设施的完善。近几年来,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从2011年起,得到校安基金的支持,开始修建教学楼,接着更新老师的办公桌椅、学生课桌椅;各办公室配备电脑,装备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备课室,方便老师备课、上课;装备图书室、阅览室,并先后配备图书6000多册,供师生借阅;建成了三个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实验设备、仪器、药品等全部购置到位,已经投入使用;完成了校园内路面的硬化,重修了学校院墙、学校大门,安装了电子安全门;重修了食堂、宿舍,解决了特岗教师的食宿问题。完成校园室外的美化、绿化和教学楼内走廊墙壁的装饰美化;重新修整操场,增设很多体育器材,健身器材,使黄鱼圈中学真正变成了花园式学校,成为人们学习、活动的绝佳场所。

二、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一)、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是决定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首先,我们形成了领导学习制度,领导包年级、包学科指导、检查制度,在班子建设中要求大家加强学习,并且要身体力行,深入教学实际,参与教学设计、研讨、评价、指导等环节,去了解教情、学情,以便在评价、指导工作时能有的放矢,切合实际。

第二,就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让大家都拥有独立开展好各自工作的空间,工作不搞一把抓,开会不搞一言堂,对于学校各项举措,我们都召开班子会,大家共同研究,确定最好的解决办法、发展对策,这样便于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均衡、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我校现有的68名在编教师,基本完成了学历达标,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为解决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师资力量不足、无法保证开齐学科的问题,我们向教育局提出申请,引进特岗教师,现已引进2人,补充了新鲜血液。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均衡快速发展,我们也改进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1、通过教师文化建设、师德创优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事业心、和有爱心的优秀教师。

2、重视课改,教、科研工作,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为:

(1)、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2)、开展“提倡终身学习,建设书香校园”的教师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借阅书籍、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阅览室、多读书、读好书,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报告,开展读书征文评比活动等,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3)、举办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

(4)、撰写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引导和反馈教师教学行为偏差。开展教学会诊,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5)、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调研,了解同类学校的发展现状,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6)、依托“5-3-1”工程,以老带新,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7)、依托网络博客的平台,开展县际、校际交流互助活动。

(8)、采用领导兼课、上大课等形式,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争取开齐课程,开足学时。

3、重视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按照进修学校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研究、指导,我们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减负增效为宗旨,认真开展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校根据学科特点确立了不同学科的小课题研究课题,并细化课题,针对各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等,深入细致的进行研究探讨,寻找对策,以期有效解决;要求教师在授课、布置作业时,都要分层次,区别对待,注重阶段的跟踪检查,包括课堂的提问、课后的验收、阶段的测试等,以求得实效;以“三课”为依托,领导包保、全程跟踪,杜绝一切敷衍应付。开展教学大赛,鼓励教学方式、技能的改进创新、或求真务实等一切可取之处。通过系列活动,使教师们得到学习、实践,研究、提高的机会;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活力、效率,促进特色发展。

三年来,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师德培训、业务水平的测试和提高培训、加强了对教师考勤、备课、上课的管理、检查,建立、健全了对教师工作、学生学业的考评、奖励机制,并通过思想的转变,措施的完善,提高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群策群力,积极研究,确立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教育思路,发展我们的特色项目,大胆改革创新,寻求重点突破。其中,最主要变化,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提升老师、学生的精气神。

作为学校,无论老师学生,都要有活力,有活力才有创造力、想象力,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把事情做好。假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昏昏欲睡,学生在课堂上死气沉沉,这样的课,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不过就是浪费时间罢了。我们对学生提出的理念就是:在学校不但要学好,更要玩好。我们每学期都要举办各种活动,如能够展示学生才艺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激发学生读书、学习兴趣的学科竞赛,读书报告及征文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的运动会、红旗接力赛,跳绳比赛;促进学生思想进步,遵守规则,关爱生命,礼貌待人等性格养成的法制宣传课,安全教育课,班、团会活动等。在教师当中开展读书报告会,课堂教学大赛,师德演讲,或教职工球赛等。我们的活动开展多姿多彩,大家每天都感觉精力充沛,做起事来也感觉精神愉快,效率倍增。

(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装备、设施、材料的作用,使得物尽其用。

好东西不是摆着给人看的,而是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否则就是浪费资源。所以,新电脑到位,我们首先装备到微机室,保障学生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多媒体教室装备完成,我们就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名师授课光碟,制作课件,下载课程资源;实验室装备完成后,我们的理化生实验课马上启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图书到位后,我们配备了最认真、最精心的图书管理员,实现图书的电子化管理,并真正做到对教师、学生开放。大家随时可以借阅图书,学习知识,增广见闻。为便于管理,学生借书时,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借、还,可每生一本,时限为一个月。在一个月内,班级内所有图书可以在学生间流转,这样就加大了阅读量;一个月后,可以轮换去借另一批图书。总之,要尽可能的确保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大家共同受益。

(三)、关注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得人尽其才。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就看怎么利用,怎么培养。成绩好的,我们有尖子生辅导;成绩差的,我们进行学困生培养;有特长的,我们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培养他的特长:画得好的,有美术活动小组;想练字的,可以进书法小组;想学习写作的,我们有专门的老师辅导,以写作小组成员为主体,我们成立了“雏鹰”文学社,并定期出版“春草”校刊;唱得好、跳得好的,我们有班团会,有艺术节活动,可以充分展示才艺;体育方面突出的,我们有球赛、运动会、跳绳比赛、红旗接力赛,同学们可以到赛场上一争高低;我们每学期都开展学科竞赛,让单科优胜的同学有了更多获得荣誉的机会;我们的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艺术节活动、经典诵读比赛,面向全体学生,公开选拔主持人,公平推荐选手,大家竞争上岗,让每一名同学都想参与,能参与,都有机会表现,所以各项活动开展红红火火,同学们的各方面潜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展现。

(四)、重视养成教育,注重生活点滴,循序渐进,培养优秀人才。

我们从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我们积极营造学校优美的环境氛围,倡导高雅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们利用板报、画廊、广播、班团会活动等,宣扬新风正气,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二是扎实抓好生活细节,促进养成教育。我们建立了诸多管理办法,学校有校风校训,班级有班风班训,天天检查,月月总结,每周评选卫生班级,每学期表彰(2次)奖励学习优胜者、品行优秀先进个人,规范不良行为,树立先进典型。我们积极创建“书香校园”,每天早读10分钟,各班级组织语文诗词诵读或外语听力、课文读、背训练,每天午休,每名学生要完成一页练字,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读书征文活动,开展读书报告会,希望能创造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的教育和熏陶。日常管理中,小到一言一行的文明礼貌,握笔姿势、书写习惯的纠正,大到安全意识的养成、卫生习惯的建立,我们都每天引导、监督,如定期开展防病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自救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并定期召开总结表彰会,“树新风、扬正气”;鼓励先进,督促后进。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端正了教风、学风,取得了良好效果。

另外,我们坚持每学期开展教学开放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接受家长们的建议和意见,改进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拓展我们的新思路。

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改进提高,是我们永恒的目标,我们会继续不断的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当然,我们也深知,我们所做的远远不够;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大家能给我们提出更多的指导意见。

黄鱼圈中学

刘继承

篇6:学校校长进课堂活动方案方案设计

为了促进校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全面准确了解教学动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二.组织领导

校长进课堂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赵广明

副组长:王英 王海涛 孟祥云

组员:赵雪芹 王之明

三.活动内容及形式:

教育开放周我校将开展以下三项内容:

(1)发展中的学校:以音像资料等形式展示学校近年来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体现我校教育教学的丰硕成果,再现师生和谐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形象。在开放周活动中,向社会各界开放各种专用教室,参观荣誉展板。发放征询意见书。

(2)学习性的教师:以图片和课堂教学为窗口,体现我校领导和教师在新课改中先进教育理念,科学教学方法和丰硕教学成果。体现师资力量制作任课教师档案。以听课。评课。教研座谈形式进行。

(3)个性化的学校: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形象,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展示德。智。体。美。艺术教育成果。邀请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图片。音像资料。

(四)

活动安排:周一:参观展板级专用教室

周二:听课:第一节 一年 语文 李明

第二节 六年 数学 刘硕

第三节 五年 数学 李红梅

第四节 三年 音乐 张丹

第五节 四年 自然 王雪梅

周三:参观学生主题活动(体育竞技,文艺表演)。

周四:评课:了解任课教师情况,征询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专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策划书下一篇:泳溪学校第三届工会委员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