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心理

2024-05-05

自我分析心理(精选10篇)

篇1:自我分析心理

个性心理自我分析及自我完善规划

摘要:就本人的兴趣,性格,能力,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职业理想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心理学

通过短短几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塑造和培养人格和意志品质,非常的全面。

二、自我分析

(一)性格

自信、富于冒险、支配欲强;通常追求利益,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对有兴趣的事物很投入,对没有兴趣的事物。

(二)能力

我的人际交往能力一般,但创造性较强。

(三)职业理想

职业类型:IT行业。具体岗位:程序员。地域不限,各大企业。

(四)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自我认知

优点:做事认真负责,执着冷静,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爱好广泛,知识较丰富。

缺点:做事迟疑不决,懒散,缺乏动力,缺乏一定的积极性,不喜欢循规蹈矩

三、完善自我的方案

(一)适应性对策

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支配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的优势;尽量避免过于冲动的想法和行为,多注意日常工作和工作中的细节。调整节奏、放松自己。

(二)解决办法

做长远思考,加强对全局的关注,避免陷入某件事物。兴趣爱好是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很好的渠道,通过发展一种兴趣,可以使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变的充实。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学会与人交往也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从高中走向大学,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与社会的接近程度。我要学会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他人要真诚,友好。要学会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我的缺点据我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懒散造成的。所以在大学四年里,我的自我改正计划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抓住每一次可以改变自己慵懒的性格的机会,努力变的更加主动积极,参与可以参加的每一次活动,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所经历的改变。

四、结束语

这一篇自我分析报告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想每个人通过写这篇报告都再次了认识了自己吧!其实这个对于自我的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非常感谢老师这一个学期内对我们的教导!本文中采用了很多职业规划测评报告的内容,对招生就业处一并表示感谢!

篇2:自我分析心理

个性心里的自我分析,我认为要分析我的个性就必须从我的成长经历说起,我是一个从小生活在九江的靠近长江边普通村子里的孩子。在我的记忆里爸妈这二个称呼似乎并不像其他孩子那里出现的那么多,我是一个和中国大多数穷人家家里孩子一样的留守儿,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候总是听到他们说我是捡来的孩子,说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记得每当我听到这些话是我都是很伤心很伤心的。但我理解我的爸妈,我告诉自己必须学会坚强。坚强的去面对伙伴们的嘲笑。不过也正是因为我是留守儿吧。所以在独立性方面我要比他们强得多。我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报名了,而他们则还是有父母带着去学校报名。而且从这之后只要是我自己能做的事我都是自己去完成的。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很差,而且上学还总是迟到。所以在老师眼中我是一个问题学生,老师总是说我成绩差之类的话,弄得我从那之后就变得非常自卑,对于一些事情总是没有自信,不敢尝试。不过后来读了初中,对于新环境的兴趣大。所以读书也就认真很多从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变成了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而且我性格中的不自信也再初中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还是胆小但在一些方面也敢去尝试了。如果说初中的我是相对文静的话,那高中的我就是非常活泼的那种类型了。高中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什么都敢挑战。我的不自信也

就是在这个时期彻底的改变的。我不在是哪个胆小的我了。这时候的我已经变得非常自信,而且也非常的活泼开朗。这就使我变得非常善于交际。应该说高中教会了我怎样做人。直到大学现在我还是这样。

写了这么多,其实很为简略。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人正是由于先天的和后天的原因——成长经历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才有了不同的人生。而我在我现在的人生经历中,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强、具有了吃苦耐劳的品性。当然还有我的自信。

在兴趣方面,我也有很多很多因为我也很喜欢玩,首先是运动方面我喜爱篮球、会玩足球、爱打台球、精通羽毛球、偶尔玩下乒乓球,而且我还很喜欢跳街舞。其他方面,我喜欢看杂志像《意林》、《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而且我还特别喜欢看有关历史方面的书,因为这能拓宽我的知识面。我喜欢玩魔术,爱讲笑话,因为我觉得这些能使得生活更具有趣味更丰富多彩。

当然我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有高度的责任心,会陷入日常事务的细节中去,以至于没完没了的工作。每件事情我都会从头做到尾,这总是让我过度劳累,压力很大时,你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由于我的现实、细致,有时容易忽略事情的全局和发展变化趋势,难以预见存在的可能性。对此我需要周到考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可能性,需要增强对背景的关注。

这一篇自我分析报告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想每个人通过写这篇报告都再次了认识了自己吧!其实这个对于自

篇3:自我分析心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心理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对于大学生来说, 无论是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还是个人情感方面, 心理的健康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做事的态度。心理健康的学生做事积极,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充满干劲, 能在这样的人身上感受到温暖, 这样的人结交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多。而心里处于亚健康的学生每日都是病怏怏的一种状态, 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觉得活不下去, 给身边的人往往都是带来负能量, 渐渐地, 身边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少, 没有人进行关心和引导, 甚至会走向极端。很多高校名校都出现过这样的例子, 大四女生不堪男友分手跳楼经抢救无效最终导致死亡, 在听到这种消息时, 无数人为其感到扼腕。其实, 这就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甚至可以说是极度自私, 丝毫不为父母和身边同学老师所考虑。通过上述内容的表述, 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到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对其个人发展以及对身边的人或事的影响都将是极其巨大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

对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来进行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症状自评量表是世界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 采用十个因子从十个方面来调查心理健康状况程度。该表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可以通过这些方面对心理健康水平详细进行研究。每一个项目均采用1-5个等级制度进行评分, 分数越高, 说明心里健康水平越低, 需要得到关心和治疗。500名大学生问卷调查中, 回收率为95%, 回收到475份问卷, 其中女生300人, 男生175人。艺术专业学生320人, 本科生155人。通过对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从性别上进行分析, 男生普遍灵活性比女生较好, 而女生在刻板因子和自我经验不和谐方面的得分比男生低, 说明女生在这方面比男生来说相对较好一些。从专业上进行观察, 艺术类学生在自我和谐方面得分较低, 说明其在自我和谐方面表现不错, 而其他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理科生相对于艺术类学生在刻板因子方面得分较高, 研究人员针对这一结果进行分析, 其差异可能性是因为教学方式、学习重点的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一) 直接联系

通过上文的调查分析研究, 我们从中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从性别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 男生普遍灵活性比女生较好一些, 但男生比女生相对来说更加刻板一些, 这可能与对男生及女生之间的生活习惯、教育方式, 以及承担的家庭责任压力大小的不同而造成结果的不同。同时, 在自我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 女生相对来说要较强一些, 这可能与所成担责任义务较为轻松而造成的结果差异。从这些结论分析的结果来看, 大学生心理水平与自我和谐密切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程度高的, 其自我和谐力更强一些, 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程度低的, 其自我和谐力相对较差。究其主要原因, 自我和谐力是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一种直接表达。

(二) 间接联系

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的汇总, 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自我经验不和谐方面有很大差异, 而在刻板因子及自我灵活性方面差异并不是很大。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 自我对其的影响十分突出, 尤其是在在我自灵活性、自我不和谐性等方面。自我不和谐能间接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很多学生在理想和现实就业情况发现其差距过大, 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 从而在心理水平方面上不能得到释怀, 自我调节不和谐, 最终使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其影响, 产生心理问题。若是这种情况不能及时的得到正确的处理方式, 将会对其一生的发展埋下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描述以及对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 使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方面之间的联系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各大高校名校应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对陷入迷茫、偏执当中的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 尽可能使他们回到快乐中。同时, 应设立心理健康研究小组, 在对大学生心理研究方面的同时, 对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能力之间也进行研究分析, 找到有效的方法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的能力, 使他们在人生道路的发展过程中更为顺利, 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贡献。

摘要:自我和谐可以说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只有做到自我和谐, 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研究表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的构建有一定的关系。同时, 大学生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发展主流, 只有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 营造自我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的步调才能得到一致。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调查, 分析出其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阳锡洲, 廖秋梅.136例大学生纠察队员自我和谐、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06:904-906.

[2]潘小焮.大学生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2:127-132.

[3]曾荣侠.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04:138-141.

篇4:一名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分析

心理咨询师对其灵魂深处的探索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在进行自我分析之时似乎也经历着与西格蒙·弗洛伊德类似的艰难心路[1],只不过较短暂罢了。我不仅渴望剖析自己的意识、理性和认识,还渴望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价值体系、应对方式和职业条件,但我也充分地认识到,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必须首先关注自身存在的现实性,即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存在或生存到底是怎样的。我认为,后者在心理咨询师的自我分析中具有优先性。而要研究自我的存在到底是怎样的就必须使用现象学的方法。在这里,现象学的功用就是面向我的生活本身,使被遮蔽的真实自我显示出来。于我而言,现象学分析“自我”就是要显示出我的生存机制,显示出我的生存状态的有限性、时间性和历史性。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城市的近郊度过了游戏的童年。早年生活的无忧无虑使我体认到闲适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在闲适的无压力状态下我得以反思自我,做自己喜欢的事,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在默默的成长中获得一种内心的宁静。由此我深信,人在繁忙之中迷失自我是他所不能选择回避的。海德格尔曾将人的存在叫做生存[2],我一直认为,人的生存应当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是人活生生的生存活动,即我是如何生存的;第二个是人的生存是为自身的,也就是说我的生活应该是我想要的那样。第二个特征表明我真正地关心自己的生存,正经历着一种本真的生存方式,从中得到的内心的宁静对于我未来将从事的咨询工作来说弥足珍贵。这种自珍感不是产生于某种特定的心理效应,而是产生于由衷的认同,生活中的一次抉择足以说明这一点。在我从事教师工作的第四年,一位政府官员基于我在工作中的表现有意调我到他的部门,并许以令人艳羡的待遇和前途,同时他也指出我将失去闲适的生活和过去能够自主安排的用来读书的时间。我在他给定的两天考虑时间结束之后婉拒了他的邀请。对于我来说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顺乎自然的,因为我的基本人生观告诉我,人的生存从本质上应当是他本真的整个现实存在,而不是苟活性命。

在我的生活中有两个人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第一个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位善良、宽容、勤劳、坚强的女性。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是在她的怀里学会了第一首唐诗《关山月》。慈爱的母亲也为我的性格注入了一定的母性。荣格认为,每一个人的人格之中都包含着男人气和女人气[3],无论男女咨询师在自我性别认同健全的前提下都应该维持一定的母性。男性咨询师的母性意味着对来访者的无条件接纳和在咨询过程中的正向关怀与真诚共情。第二个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谭平教授。他是一位治学严谨又能学以致用的儒雅刚强之士,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正是他在讲课时所体现出的正义感和社会良知的真实写照。从谭平老师的身上我习得了一种刚性,这也是咨询师的人格中必须充分具有的刚性,能够承受牵拉与挤压,能够承受人性中诸如愤怒、嫉妒、敌意、攻击性等负性因素所带来的破坏性力量。正因为来访者会有喜怒无常的态度,所以我就更应该具备一种不易被歪曲的、清晰的自我同一性图像。

在我17岁的时候曾亲历过一次事故,与死神擦肩而过,尽管我在此事故中有惊无险,却在其后的几个月中承受了噩梦般煎熬的痛苦,梦中一次次再现那辆大货车撞上距我仅几米之遥的公交站台,顿时血肉模糊的7具尸体便横在我面前的情景。那个事件使我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怖。对此情结的进一步反思也使我建立起了自我成熟的标准,即从对死亡的畏惧中领悟到自己的现实生存,从而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死亡使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体会到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它其实也给我提供了一种自由,即面向自己真正生活的可能性,它促使我要把我的生命变成一种完全不同于日常庸碌生活的东西。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成年人了。

我为何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曾经不断追问自己。当我发现所有有关自己为什么要成为咨询师的理由的最终原型正是这一“死亡恐怖”时,不禁哑然失笑。在那段噩梦中,在畏惧中,我似乎听到来自死亡的声音,这种声音要求我面对自己的生存本身,去尝试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试探日常生命回归本质的可能途径。我想正是因为我在面对死亡时向自己先行展示出来的决心使我对生存有了真正的领悟,不仅为自己的生存而忧虑,更被激发出了探索人的内在本真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从实质上说已经脱离了功利化的需求。

然而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咨询师除了需要有理论知识、技能经验、冷静客观的态度、聪明才智、积极的人际适应、良好的情感和心态,还需要一系列其他方面的必要准备。咨询师应该在其记忆中有意识地保留更多的对过去事件的回忆,这样有利于自己从早年的各种经历中学习。咨询师应该具有善于运用非言语手段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这正是我所要不断求教和通过自身摸索加以提高的。咨询师应该富有幽默感,并怀着一颗深深的爱心。然而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成为尽善尽美的完人,这更需要我对自己也同样保持适度的宽容,对自己不苛求,但要从失败中不断总结。

对于刚刚从事咨询工作的人来说,遭遇移情往往令自己不知所措,其实只要通过理性的分析和冷静的思考就会发现,移情并不是洪水猛兽,来访者的移情有时是具有治疗作用的,标志着转机的出现。作为咨询师我所应当注意的是保持清晰冷静的头脑和适宜的情感距离,并利用一定方法在恰当的时候消除来访者的移情反应,或者果断转诊。

我偶尔的反移情往往与咨询中的“枯竭”相伴而至。与移情不同,反移情指咨询师本人对于来访者的情感投射。在一次咨询过程中,我遇到了前所未遇的阻抗,那个14岁的小孩子固执地纠缠在当前的现实冲突中而拒绝对自己的创伤作进一步的挖掘,我对此绞尽脑汁而进展微乎其微,顿时生出对她的厌恶之心,并对下一次的咨询有无望之感。事后我及时地意识到这种厌恶并非出于我对她的人格的不认同,而是职业中的“枯竭”所产生的无助与悲观情绪所致。“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由于我时常对自己的咨询工作本身也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因而往往会过分关注来访者的需要。当自身能力不足或对方内在的成长过程进展得相对缓慢时,因为共情的作用我也体味到了一种相似的挫折感和焦虑。这种消极体验以一种负面情绪的形式投射到来访者身上,厌倦之感便由之而产生了。心理咨询师因其工作的助人性质,往往是最容易体验到枯竭的行业,在咨询中我要对这一点有清楚的认识,不断地学习积累和接受上级咨询师的督导是尤其重要的。

我将如何应对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自己的心理压力呢?我想我的气质特点乃是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粘液质气质特点使我得以在纷杂的外部世界变化中能够保持心理活动的稳定,内向的性格使我具备了向内在探索、经常反思自我的人格条件。当心理的压力袭来之时,我往往在处变不惊的同时思索渲释之法,并以这种内在稳定性应对外界事物的改变,最终找到适应的方式而不致于崩溃。然而我不得不承认的是,也正是我的这种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决定了我的人格因素中或多或少地携带着犹豫性。对犹豫性的分析使我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依赖群体获得事业成功的机会,在集体中承担非决策类的事务性工作,从而成为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它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消极影响:有时会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缺乏辨别和表明立场的勇气。我清楚地认识到这种人格特点的两面性,并试图尝试理解和改变。我对自己说,在生活与工作中不要因为有人批评自己优柔寡断就故作果断状,那样可能在决策上失其理性;对自己的这个弱点不必自惭形秽,不主观夸大其不适之苦,承认自身的不足,凡事都不匆忙决定,而是经过周密审慎的思考;也可以向明智之士虚心请教,在参考之后决策。这样,人格中的不足或许可以促成深思审慎的风格。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学习是他一生的工作。在不辍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在不断的探索和自我分析中建立清晰的自我同一性,从而获得自身成长的巨大动力。只有这样,我的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才不至枯竭,因为不仅在我的工作中而且在我的生活中甚至在整个人生的奋斗与追求过程中,都将被不断注入昂扬清澈的“源头活水”。

注释:

[1]墨顿·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231~234

[2]卢大振,谭瑞岗.世界人文科学名著导读手册.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43

[3]郑维廉.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7

篇5:大学心理自我分析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这是大二的后半学期并且已经过了一半,通过上这短短的几节心理课,使我想了很多。此刻,我不禁问我自己,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最起码在心理上,自己真的成熟了吗?心理健康的指标是: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可是回过头来,我是否可曾达到了其中的一项?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我可曾有过?我甚至连跨栏都不敢,不得不承认自己很懦弱。事后想想,跨栏有何难?我也知道跨不过去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跨栏应该有怎样的技巧或是自己个子矮,心里想想其实跨栏很简单,但是真真到了跑道上跨的时候才知道跨栏并不是那么简单。哎,还是不敢。

想想我的学习,虽然上了有一年半了吧,但是还不清楚我想要干什么,将来怎么走,我到底是喜欢什么。但如果真的说我一点目标也没有,那又不是。我的目标是考研,但是现在的它仅仅是一个外表华丽,里面空虚的盒子。听说原来的同学四级过了,甚至六级都过了,这里面有比我强的甚至有不如我的,而我,却依然奋斗着过四级,有时我也会感叹,我的人生真有这么悲剧?我不知道,我也找不到答案,因无知而无奈,因无奈而迷茫,因迷茫而痛苦。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要干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吗?其实我心里是知道的,我想考研,所以我要奋斗,就在这个学期开始之前,我每天规定自己六点半起床,洗漱,吃饭,背单词。而晚上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可是第一天六点半闹钟响了,我没起来,又睡了十分钟才起,洗漱,吃饭,然后是背单词,也许是目标太不实际,原来计划背四十个单词,却只背了十个。晚上也没去上晚自习,我忘了是什么原因,但却很清楚地记着我没学习数学。这或许是理想与现实之中的差距吧。也许是因为以前就养成的坏习惯吧,我老爱瞎想着,去不付出行动,心不静,做事拖拖拉拉。我读过富兰克林自传,并且认为富兰克林自传中有关意志养成的方法很有效,原来打算效仿效仿,以使自己的意志变得更坚强,但没有,什么原因我忘了,总之没有付出过行动。也许是因为当时想想如若将来意志变得如富兰克林那么坚强该多好啊,想想很感动,但事后就淡忘了,一切归于平静。我怎么就那么容易忘记呢?现在仔细想想,是因为我就没真真的在意过我不坚强的意志,没有真真下决心下狠心改变一下。

脑子里依稀的记着曾几何时我看到过的杂志上写着应该怎样度过大学的四年,诸如:读很多的书,搞好人际关系等。也想起同学谈起大人物俞敏洪说大学应该谈一场惊心动魄的恋爱。如若这么衡量我自己的大学人生,我没读过很多的书,也不想谈一场恋爱,更别说是惊心动魄的。那我的大学四年岂不是很失败?可我又仔细想想,我的大学人生为什么要遵循那些杂志上或者是俞敏洪的说法,那些东西只能是部分人的看法而已,我为什么要照搬照抄的生活,那只是那部分人的生活轨迹,也许并不所有的都是适合于我,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要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不是像棋子那般步入其他人的局中,尽管我知道这样说并不恰当,但我的人生应该自己设局,不是沿着其他人的人生轨迹一步不差的走下去。其他人的说法只是可供参考而已,不能太在意。比如在大学要读很多的书,搞好人际关系等,我也赞同。只是有些其他的看法不喜欢,何必去在意。

篇6: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x。我很高兴见到老师们,希望通过这次有缘的见面,以后能有机会向老师们请教,并能够得到老师们的指导与指点!

我的气质特征并不明显,属于胆汁质与黏液质成分较多,也有一些抑郁质成分的综合型气质的人。我是一个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有时脾气暴躁的人。我的精力旺盛,经常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但有时缺乏耐心。在意志方面比较有耐力,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的自制力,但有时会表现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我给别人的感觉就是遇事乐观且性情温和、待人热情。

我的性格偏于内向,不善于表现、不善于出风头,比较内敛、被动,不十分喜欢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我兴趣广泛:郊游、下棋、打球、音乐、书法、打牌等我都能略会一二,因此很容易和别人找到共同爱好。我乐于接受他人,因此我能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时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与学生交往时能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有强烈的同情心,喜欢帮助别人,不太计较个人得失。遇事时的处理原则是“对事不对人”,很少无端猜疑,不敌视周围的人。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对此有充足的安全感。

我的情绪属于理智型,虽然我有时候会情绪激动,但表现得很有克制力。因此,我在课堂上总是微笑面对学生,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从来不会在课堂上对学生发火。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心情舒畅,不过分的在意某事。对于突然出现的消极情绪大数情况下都能够较好的控制,心态一直很好。懂得自尊自重,懂得如何从满足中得到快乐,懂得如何做一个心态平和的聪明人。我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对于做教师而言,就是善解人意。我善于倾听,善于体察对方的心意,能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因此,很多学生,尤其是在老师眼中的“差生”与我交流顺畅,情感甚笃

篇7:自我心理评估报告分析

(一)求助者情况简介:

(二)咨询对话摘录:

二、对该案例的心理评估

(一)求助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感到痛苦、(自责)

(二)自我体验,行为表现(自述、观察):

(三)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程度、中等程度(参照许又新《神经症》)。

(四)相关资料:(朋友和自我概述、自我回忆)

(五)上述资料的可靠性:可靠。 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诚实;

与。。。提供的资料一致。

(六)心理水平状况评估:

1、心理活动强度(5分)

2、心理活动耐受力(6分)

3、周期节律性(5分)

4、意识水平(4分)

5、暗示性(3分)

6、康复能力(7分)

7、心理自控能力(4分)

8、自信心(5分)

9、社交能力(7分)

10、环境适应能力(6分)

(七)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症状的表层是与。。。导致的冲突;

其背后的实质是:

(八)求助者问题的性质:

按照三项原则来分析,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理由是:

1、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表现在出现问题时都有一定的诱因,自己对症状有很好的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感到痛苦。

2、主动要求解决问题。其情绪表现与。。行为,与其认知过程是一致的。。。。其认知、情绪、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是协调统一的。

3、人格特征很稳定,主要表现为一贯地。。。。

本例也不属于神经症,理由是:虽然求助者有痛苦感,但时间短,仅为。。。,对

社会功能尚未造成明显影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

故本例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九)原因分析:

三、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方法与原理

厌恶疗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经典条件反射。

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运用这一原理,主要采用想像疗法,采用一条想象行为

四、对该案例的总结

在这个案例中,咨询者主要是因为暂时失去依赖而无法适应现在的生活,但是如今虽然父母已离婚,但是随着这一个学期的咨询者在中间的努力,父母都还是很关心和关注咨询者。

这样来访者在以后的生活中改变了原有的那种爱情比亲情重要的观点,咨询者也开始在适应和父母好好相处的日子。

篇8:自我分析心理

1 关于“自我”

关于“自我”,弗洛伊德、米德、库利和哈贝马斯都进行了分析。在弗洛伊德关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划分的三区域里,“自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适应发展起来的,是本我与现实世界打交道的中介。与此相比,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客我”,主我表征着自我的创造性,客我表征着自我的社会性,体现了互动在自我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库利也强调“自我”的社会性,儿童靠观察别人的脸色来确定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即“镜像自我”(the looking-glass self)。哈贝马斯在米德和库利的自我观基础上提到“任何人都不可能单独地自由存在,没有与他人的关联,任何人都不可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哈贝马斯的自我观里,继承了米德和库利关于自我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出自我对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动意义。

弗洛伊德关于自我在社会适应中形成,社会是自我受压抑的主要因素。在对付使人烦恼和焦虑的种种威胁和危险时,自我一方面采取积极现实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会否认和歪曲现实的方法,阻碍社会适应。米德认为人从外部世界获取实践经验形成意识,自我是人的意识的对象。自我产生于社会互动,在人与社会中他人的交流互动中承担着各自的任务。库利的“镜像自我”强调自我的社会性。社会中的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是社会关系中的存在。哈贝马斯认为个人惟有融入一个主体间共有的生活世界,才能通过语言和行为能力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并保持个体和集体的同一性。

2“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自我与社会环境的适应

根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92.5%的心理问题集中在适应性问题(包括对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习上的不适应)。(1)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行为、个人和环境存在交互作用,并提出了“自我调节”的概念,“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弗洛伊德、米德、库利和哈贝马斯的“自我”理论里,都体现了自我与社会环境适应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的自我对社会的适应体现在自我积极现实地解决问题避免自我防御的发生,米德从语言沟通互动而来的自我社会适应体现在自我反省与他人对自己实际的看法的一致性,库利提出的“镜像自我”强调自我社会适应表现在循环系统中自我与他人评价的协调一致,哈贝马斯认为在主体间共有的生活世界里,自我存在自由发展的空间。以上论述,结合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可以从其自我认知入手。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自我调节过程及其伴随的信念可分为三个循环的阶段:预测、操作或意志控制和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循环既有阶段性,也有过程的连续性,是自我与社会环境自然而然的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

3“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的对策

“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在于让他们在各种适应性问题中获得自我调节的技能。

3.1 家庭和学校环境的适应性问题

“90后”大学生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之间的差距往往使他们在一开始时产生许多消极的自我防御。自我调节是生活技能习得的内在动力,处理自我角色转换、环境改变后的适应,需要从认知上调整自我意识,即在任务目标、策略、期望、评价、归因等方面再认识与分析,并通过反馈内化为新的自我意识。

3.2 人际交往的适应性问题

马克思认为人要避免自我与他我关系的断裂(即自我疏离),认清自己在真实社会中的真实社会关系中的自我。认识到自我对社会关系的依赖性,同伴模仿、理解与尊重将跨越自我防御(如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社交恐惧心理等)的障碍,促进个人改善自我融入团体。

3.3 学业的适应性问题

学业适应表现为专业适应和学习动力调用。专业适应需要自我调整学业取向和态度,改变认知策略。学习动力调用需要自我提高自制力,通过自我奖赏提高自信。此外,专业适应和学习动力建立在劳逸结合基础上。

3.4 恋爱的适应性问题

“90后”在校大学生生理成熟早,心理尚未成熟,恋爱现象却十分普遍。恋爱问题会增加心理紧张和焦虑,产生心理失调。恋爱适应的自我调节,可以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能支配和影响行为,也能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

3.5 就业的适应性问题

从自我的角度,就业心理适应技能表现为主体调适。首先,客观认识自我,包含了个性的心理倾向到心理特征两方面。其次,调整就业期望,择业在理想与现实、社会需求与自身能力等夹缝中生存。最后,做好接受挑战的心理准备,可能的心理调节方法有宣泄法、情绪放松法、积极认知法。

以上从自我角度分析了“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同时,办心理咨询讲座、开设心理问题专栏等,也能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调适的手段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其自我与社会相适应的有效对策。通过分析弗洛伊德、米德、库利和哈贝马斯的“自我”理论,结合班杜拉自我调节理论,探讨自我与社会环境适应中自我调节的作用,证明自我调节具有循环阶段性和过程性,据此,“90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从自我调节角度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心理调适,自我调节,“90后”大学生

参考文献

篇9:自我分析心理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特点;自我管理

大一新生对高校学习生活的适应性直接影响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涯乃至今后的发展。在大学生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以服务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为原则,强化民主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大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结合各个高校、各个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一、大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认知范围迅速扩大。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校园,由于课程多样,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多样化,学生的认知范围迅速扩大。但他们的理论思维水平还很低,还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些大学生思想单纯肤浅,看问题偏激,做事天真幼稚。

2.思想意识多元化。对比高中,高校管理模式相对宽松,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开放的社会环境使不同的思想观念通过无孔不入的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网络迅速传播,使得大一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迅速发生改变并逐渐形成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3.自我意识强烈,个性突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喜欢自己做主,积极表现自我,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在学习生活中凸显自己的个性。

4.善于接受新事物,追求时尚。现代大学生每天都伴随网络学习和生活,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无所不包,学生无论是学习、交往,还是购物、娱乐,几乎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无所不包,这使他们非常容易接受新事物,追求时尚。

5.情绪不稳定,波动性大。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期待过高,入学后,理想和现实往往差异显著,学习的压力、生活的自理能力、新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建立都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挑战。他们会为一件小事欣喜若狂,也会为此苦闷烦恼。

6.过度依赖网络信息,对学习和交往带来负面效应。许多大一新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沉湎于网络中,学习缺乏自律,缺乏自我控制。有些学生整天打网游放纵自我,交网友填补空虚、舒缓压力,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心灵避难所”。

二、提高大一新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措施

在大学生管理活动中,学校管理者要尽量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潜能,以学生为主,大胆放手,注意引导,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目标、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的制定,让大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管理,在管理中让大学生相互监督,共同进步。除此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关爱入学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怀每个入学新生,加强学习和生活指导,使他们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许多大一新生第一次离开家乡和父母,第一次过集体生活,他们既兴奋又焦虑。学生管理者可以组织老生、新生经验交流会,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向新生介绍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规划大学生活,如何复习考试、过级考研;也可以组织往届毕业生介绍大学生在校应该重点学会哪些专业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训练那些技能,如何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辅导员和班主任更应该注意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

2.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多种社团组织。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情趣爱好、风俗习惯、地域特色,建立健全各种专业社团,可以促进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训,使他们刚上大学就养成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的好习惯,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3.开展健康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举办专题讲座、辩论会、座谈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校园文化活动,这不仅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有益,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对提高学生文化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4.抓好班风、室风建设。要抓好班风建设,关键是选拔优秀学生担任班委。一个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班委就能够成就一个好的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否则,第一届班委会成员没有选好,其负面影响是长期的。加强学生的室风建设,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大学生寝室不仅是休息居住的场所,而且是重要的育人阵地。教师应及时了解、关注寝室中学生的思想动态、人际关系,要经常深入寝室,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人际、情感等方面的难题,让学生感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无时不在,使大学生在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爱爱.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2013(5).

[2]付雯.掌握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2013(1).

篇10:自我心理评估报告分析

性别:男

民族:汉

年龄:20岁

出生地:xxx

出生日期:xxxx-x-xx

职业:学生

受教育程度:大学本科

家庭住址:xxx

学校地址:xxx

联系方式:186xxxx2891(手机); 78xxxxx45(QQ)

主诉

由于环境的改变,求助者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求助者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由于高考发挥失常导致成绩的不理想,同时,求助者远在他乡求学没有亲人的陪伴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另一方面,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求助者一时无所适从。有些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甚至失眠;还有一部分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现病史

求助者心情低落焦虑紧张,有些轻度失眠。去医院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 健康史(既往史)

高考考试失误,分数不理想,没有考进心仪的大学。虽然家庭一直安慰,但一直认为自己前途渺茫,没有前进的方向。

童年期

1、 童年期身体状况良好、无严重疾病。

2、 初中出现阑尾炎,直至高中后期进行一次手术。

3、 初一时父母异地工作,感情基本和谐,偶尔会小打小闹。轮流回家看望求助者。

4、 初三时候父母回到家工作,与求助者生活在一起。

5、 家教宽松,父母比较溺爱。

6、 家人寄予厚望,教育为主,支持以学习为理由的各种事件。

少年期

1、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经常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后来有了双胞胎妹妹,搬回来和父母住。

2、小学、初中成绩较差,但其他各项方面比较受老师同学喜欢。高中时,开始渐渐投入到学习,在年级排名上游,班级里面经常第一名,一直是班干部和课代表。

青年期

1、最崇拜的人:林志颖和刘亦菲。

2、爱情生活状况:曾恋爱半年多的时间。

3、最喜欢读的书籍:小说,读者,时尚杂志,娱乐杂志。

4、对食物有独到的见解之处,吃遍了地方的小吃,对周围的小吃店味道如数家珍。

5、高考发挥失常,填报志愿失误。调剂进入xxx专业。

上述资料可靠性:

比较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诚实;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一致。

求助者的可利用资源

可利用的内在资源

1、 有强烈的求助动机。

2、 有尝试过缓解压力,但缓解时间较短。

3、 心理学专业出身,对心理治疗学知识比较了解。领悟能力比较强。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可利用的环境资源

1、 背井离乡,亲人不在,不会对其造成强化。

2、 同学们都很关心。一直尝试帮助其摆脱困扰。

精神检查

1、意识清晰。

2、年貌相称、衣着得体、整洁、表情自然、行为举止正常。

3、感知觉正常、记忆清晰、思维有条有理。

4、情绪稳定、一致。

5、自控能力较强,言行一致。

6、无自伤自杀、伤人杀人情况及倾向。

临床性资料分析与评估

1、 首先身体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2、 求助者主观描述与客观一致,自知力完整,人格无变化。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 求助者内心冲突为常形,排除神经症。

4、 求助者焦虑抑郁情绪局限于学习上,未出现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 求助者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轻度失眠。

6、 综上所述加以分析,求助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功能评估

生理功能,焦虑 紧张 失眠。表现为:失眠、学习效率下降。

临床性资料分析与评估

求助者有独立、追求完美的人格特点。高中时在学习方面一直都很出色,但因为求助者自己成绩问题和大学生活,考试失败感受到的挫败感。感到失眠抑郁。 治疗性资料分析与评估

治疗目标

近期:消除求助者焦虑抑郁情绪体验。

远期:改变求助者认知。完善人格。

治疗方案

与求助者协商一致后决定:每周进行定期治疗,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通过改变其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1、 领悟阶段

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求助者认识到:引起情绪困扰的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其对事件的态度等的认知内容;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2、 修通阶段

采用咨询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到减轻或消除。

3、 再教育阶段

对之前的治疗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治疗预后

上一篇:数学教案-全等三角形下一篇:师徒带教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