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2024-04-24

医疗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精选10篇)

篇1:医疗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正常使用,特做如下规定:

一、医疗仪器设备自入院之日起,就应该注意轻拿轻放,以免损坏仪器设备。医疗仪器设备的安装、放置要保证防水,防震,防火,防晒,防盗。安装使用时,有关技术人员必须仔细阅读安装使用说明书,认真按说明书安装仪器设备,有地线必须仔细安装地线,电源,电压都应符合要求。大型的、精密的(万元以上)设备要有专人保管、操作使用,并制订及执行好各项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记录。

二、医疗设备的具体使用人员需经严格培训,确定其在熟悉设备性能、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机操作。以保证安全。使用仪器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进修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单独操作仪器,以防损坏。

三、各室仪器均属贵重精密设备,应妥善保管,认真执行仪器管理制度,注意防尘、防污,定期对仪器保养维修,按时检测,保证运转灵敏正常。专管共用的医疗设备必须很好的执行使用交班制度,当面清点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四、严格按使用说明操作仪器。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应及时通知设备科派维修人员前去检修。不得擅自拆卸或冒然检修,否则发生的一切后果自负。仪器设备维修前,必须仔细询问使用人员故障现象,分析,检查,保证不扩大故障,对不能继续通电试验的故障,严禁再通电试验。

五、未经医院和科室同意,一律不得随意将设备转借他处或他人使用。

六、每天上班前,检查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不安全因素。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并重点对电路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七、注意安全,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在室内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下班前应关闭仪器开关,门窗加锁,切断电源和水源。有夜班的检查室,要严格进行交接班。落实防火,防爆,防潮,防盗制度。

八、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水平等。在重视设备的购置、管理和维修的同时,还要全面实行计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提高仪器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工程技术人员应按规定维护程序要求定期维护仪器。

篇2:医疗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一、奖励办法

1、奖励范围

单机使用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维护保养,延长设备寿命,提高使用效益成绩突出者;对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研制医疗设备成绩突出者;对医疗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有明显成绩和使用价值者;解决大型、精密医疗设备检修中的疑难问题成绩突出者。

2、评定程序

(1)、个人(或科室)申请:本人详细填写奖励鉴定表,说明有关情况及节约费用,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技术鉴定:由院领导、使用科室、设备科室或专家教授组成医疗器械使用、维修、管理技术鉴定小组,对个人(或科室)奖励鉴定申请进行评定,依据申请者成绩大小、节约费用额度等建议专项奖励的方式和内容。

(3)、院长审批。

二、惩罚办法

1、惩罚范围

对不按操作规程操作,造成医疗设备损坏或影响精度与使用者;不重视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维护保养,致使医疗设备严重锈蚀、损坏和附件丢失者;未经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或单位负责人用意,私自动用或任意拆卸,对疑难故障不请示维修技术会诊,造成设备仪器故障范围扩大,严重损坏者;未经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同意,私自将设备外借或携带外出谋利者。

2、技术评估

设备科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对全院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填写“内江市威远县同心医院医疗器械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鉴定表”,由院财务科、核算办、使用科室、设备科长及专家教授组成医疗器械使用、维修、管理技术鉴定小组,由鉴定小组提出处理意见。

篇3:医疗设备使用的环境因素管理

关键词:医疗设备,环境因素,管理

医疗设备故障的产生及其最终使用寿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识别和控制, 不仅能有效减少医疗设备的故障发生率, 而且也可以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常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灰尘、雷电等诸多因素, 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分别予以论述, 并探讨各种不同环境因素的管理办法。

1 容易引发故障的环境因素管理

1.1 温度管理

医疗设备的核心部件通常是电子产品, 而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85℃以下, 如果超过这一温度, 设备常常会出现“死机”等故障, 甚至会出现局部电子元件的损坏, 这一点在电源电路中极为常见。电源电路由大功率电子元件构成, 运行时容易产生热量, 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快速地散去就会导致部分元件因为运行温度过高而失效。另一方面, 有液体管道的设备运行温度不能太低, 否则, 一些液体会凝聚成固体堵塞管道, 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因此, 对设备所处的环境温度进行控制十分必要, 应尽量使设备处于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运行。

1.2 防湿管理

潮湿对电子元器件的危害十分严重, 湿气体会透过封装材料及元器件的接合面进入到IC器件的内部, 造成其内部电路氧化、腐蚀、短路。维修时,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使IC器件内部的潮湿气体受热膨胀, 造成塑料从芯片或引脚框上的内部分离出来, 至使线捆接和芯片受到损伤。同时, 在潮湿的环境中, 电容受潮后容量会减少, 设备故障率显著增加。因此, 医疗设备应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用, 若因条件所限, 空气比较潮湿, 一定要采取除湿措施, 比如使用除湿机等。

1.3 防尘管理

灰尘会使设备内部电子元件的散热性能变差, 它吸收的潮气还会腐蚀设备线路板, 使设备使用寿命缩短。灰尘堆集在电气开关的触头之间、电磁铁芯之间会造成电气开关接触不良, 对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影响较大。电气线路之间积满灰尘, 会使裸露导线之间发生漏电, 也可能引发电路短路。因此, 做好防尘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要采取措施, 使设备所处的环境尽量没有灰尘, 同时要定期的清扫设备内集聚的灰尘, 对开关设备的触头及其电蚀情况进行适时的检查, 发现异常时要及时处理, 以保证设备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

1.4 抗震管理

震动会使设备元件的连接部位、电路板的插槽、管道连接处等部位产生松动, 甚至脱落或断裂, 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安装设备时, 一定要注意外部环境是否存在使设备产生震动的因素, 不管这种震动是持续的还是偶发性的, 都应该尽量避免。

2 有关干扰的环境因素管理

2.1 电场的干扰管理

电场干扰实质就是交流电源的干扰, 主要是来自220V的交流电源、高压电源、日光灯等。如做心电记录时, 由于交流电源线与导联线之间存在分布电容, 220V的交流电就会通过该分布电容的耦合, 使干扰电流通过电极线进入人体, 使得检测仪器受到干扰而无法工作。防止电场于扰的方法就是对电极引线或导联线加接屏蔽层, 并使屏蔽线良好接地, 同时也要注意电极与人体的良好接触。

2.2 磁场的干扰管理

在我们周围空间里, 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随时间变化的磁场。磁场干扰的干扰源是各种变压器、镇流器、电动机及电感元件等, 如在变压器中, 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中有交流电流流过时, 产生变化的磁通与次级绕组交链, 在次级绕组上产生感生电动势, 但初级绕组产生的磁通量不是全部集中到次级绕组中, 而是有一部分磁通量泄漏, 这种泄漏的磁通, 会使在其磁场中的其他导线环路或其他线圈感应出电动势, 会使一些设备受到磁场干扰。要防止磁场的干扰, 一是使用屏蔽室, 对检测微弱的人体信号的设备最好使用屏蔽室, 如脑电图机、肌电图机等;二是减小导联线或人体引入线的长度和环路面积;同时要尽量避开或远离电、磁场干扰源。

2.3 电磁波的干扰管理

电磁波干扰主要是由空间发射的各种电磁波信号引起, 如无线电信号、通讯系统、遥测没备、雷达、理疗设备、X射线装置等。如果检测设备处在较强的高频电磁波环境中, 检测设备的电极导线就如同天线一样, 将高频信号接收下来, 和被测的有用信号叠加, 一起形成电磁干扰, 严重时可以使仪器的前置放大器输入端饱和而无法正常工作。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方法与防止磁场干扰的方法基本相同。

2.4 接地不当引起的干扰管理

接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抑制干扰, 但是接地不当时, 不但起不到抑制干扰的作用, 反而会产生新的干扰。医疗设备使用时一定要接好地线。地线要和大地连接。要特别注意, 不能简单地将地线接在自来水管、暖气管或金属门窗等物体上, 因为暖气管道是不接大地的, 自来水管道的衔接处都涂有绝缘漆, 有的自来水管道用的是塑料接头等, 如果地线接在其上, 不但达不到保护的目的, 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干扰, 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对医疗设备来讲接地电阻要接近4Ω, 而且接地电阻越小漏电流越小。医疗设备的操作者或工程人员应经常检查各个设备的接地情况, 发现接触不良时应及时处理。

3 有关安全的环境因素管理

3.1 医疗设备的漏电流管理

漏电流是设备的电源线到金属机壳之间流过的电流, 它主要产生于电源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两根电线之间、电线与金属外壳之间存在的分布电容。由于电容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 这些分布电容就会将一部分交流电耦合至外壳, 使设备外壳与大地产生电位差。如果人体接触设备外壳, 漏电流会通过人体流向大地, 人体会被电击。当设备外壳漏电流大于300 μA时, 人体就会有感觉, 漏电流作用于人体, 尤其是心脏时, 可能会出现电击事故。接地线是减少医疗设备漏电流, 防止电击的最好措施。接地就是将设备的外壳与大地通过导线接通, 使设备外壳与大地保持同电位。良好的接地可以保护人身及设备安全, 抑制干扰, 提高设备的信噪比。

3.2 防雷击管理

雷电入侵设备的形式有两种:直击雷和感应雷。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称为直击雷;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称为感应雷。

目前, 在建筑物防雷系统设计上, 执行国家标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将由避雷网 (带) 、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 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屋架, 屋面板钢筋等构成一个整体, 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 将强大的雷电引入大地。受建筑物防雷系统保护, 直击雷击中室内医疗设备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医疗设备必须防感应雷和雷电浪涌电压。要确保贵重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 最好实施三级防雷保护。在高压变压器后端到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间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避雷器或保护器, 作一级保护;在二次低压设备的总配电盘至二次低压设备的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保护器, 作二级保护;在所有重要、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应对地加装避雷器或保护器, 作为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 (限幅) 技术即采用高吸收能量的分流设备将雷电过电压能量分流泄入大地, 达到保护的目的。

3.3特殊设备的防护管理

医院的X线机、CT机、直线加速器等, 在工作状态下能同时产生高压、强流、微波和射线, 在防护措施不健全的情况下会对周边的人员和设备造成较大损害。因此, 在建造此类特殊设备的机房时, 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辐射防护规定》的要求进行基建施工。射线防护门应采用足够厚度的铅板, 玻璃窗应使用规定规格的铅玻璃, 保持机房通风, 并安装好辐射安全在线报警与辐射安全控制系统。此外, 还要定期对这些特殊设备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 确保特殊设备的防护达标。

3.4消防管理

高压设备和供氧设备的防火安全工作十分重要, 设备的短路或其他火源的存在容易引发火灾。设备机房应采用非燃或难燃材料, 材料燃烧性能应符合GB50222-19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机房应设置火灾报警和气体灭火系统, 同时应有畅通的疏散通道、足够的疏散出口和醒目的疏散标志, 不可避免的木质隐蔽部分应作防火处理, 新风进场应设防火阀。同时要配备规定型号和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TTL、CMOS电路速查手册.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5.

[2]骆伟.曹枫, 李万周等.医疗设备的安全防护[J], 医疗卫生装备, 2003.24 (12) :48-49.

[3]康华光, 王崔, 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篇4:医疗检验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初探

关键词:检验设备岗前培训科室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辽铁路医院不断壮大,医疗检验设备、检验技术日新月异,就医环境大大改善,看病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为了让病人享受到更快更好的服务,完成不断增加的检验工作量,我院引进了CT、自动生化分析仪、1000mAX光机、心脏除颤器、高压氧舱、电子胃镜、纤维结肠镜、肠镜、麻醉机、肾脏透析机、血磁治疗机、腹腔镜、关节镜、碎石机、超声乳化治疗机等大中型检验设备,并应用于日常检验工作,这些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检验科的检验质量和检测速度。然而,如何使用管理好这些检验设备、保持正常运行、发挥其效能,是检验科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障检验质量和生物安全,我们认为管理工作应从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技能、制度、岗前培训等方面入手。

一、端正工作态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工作态度应该是一个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主要表现,包括爱岗敬业、强烈的责任心、不怕吃亏、实事求是等等。医疗单位不仅要培养检验人员具有高超的技术素质,还要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临床检验工作是一项特别的技术工作,其服务对象是人,因此不管是在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还是目前的半自动、全自动操作;无论是在检验前处理、实验过程中的仪器规范操作、检验后结果的分析报告,都要求操作者和管理者严谨求实,严肃认真,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防疏忽大意可能引起的差错事故。只有认识到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热爱检验工作,才能认真负责;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减少失误、发现失误并纠正失误;实事求是更是医务人员应该必备的基本素质,具备这些素质要求,端正工作态度,是检验人员从事本专业的首要条件。

二、掌握本专业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检验专业是一门独立的技术专业,与临床医学紧密配合,其服务对象是人,标本来源于人体,因此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临床检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目前大量先进仪器在检验科使用,这些新的设备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为临床提供快速、批量的检测和准确、可靠的数据;要使用好这些仪器并作出科学的分析报告,要求检验人员除了具备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较好英语基础和电脑操作知识和数理化知识。因为目前检验科引进的设备,都是配备有电脑,需要用电脑进行项目申请、清洗保养、结果报告等操作,更有些进口仪器,菜单全是英语,如不具备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计算机基础,仪器操作使用起来相当困难。再者检验医学不仅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还是一门技术科学,要准确发出检验报告,不仅要熟练掌握实验室的检验仪器,还要求熟悉常用的各种检测技术的实验原理,要求能够运用这些相关的知识来判断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其他资料加与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加强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是检验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检验科技术人员目前面临的任务。

三、重视岗前培训,严格操作规程

目前,大型检验设备在检验科越来越多,要管理好这些先进的检验设备,充分发挥其优良的性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认为管理这些检验设备主要包括安装、调试、验收、技术资料建档、工作状态标识、维护保养等一系列程序。要求对于每一台新购进的检验仪器,除了在选购、安装、调试等方面严格规范操作以外,在仪器验收、管理、岗前培训方面,应与设备维修科工程师进行沟通:①仪器验收,要求由检验科、设备科、厂家共同开箱,清点标准配件,看是否有缺损,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配置要求。对随机携带的仪器配件、操作手册、电脑驱动盘等要交专人加锁专门保管。同时对仪器进行使用前的评价,内容应至少包括精密度试验、准确度试验、线性范围和预期值评价等。如评价结果达到或接近规定技术指标方可签字验收。②设备维修科应对新购仪器设备建立档案统一管理,档案内容包括仪器编号、品牌型号、购置日期、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原始资料,交由专人保管,检验科复印一份存放于仪器所在科室专人专管。同时由检验科具体操作人员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和厂家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编写仪器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SOP文件至少应包括开、关机标准操作程序、仪器测定标准操作程序、仪器维护、保养标准操作程序、仪器质控标准操作程序等。检验科同时做好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记录、更换配件及故障维修等相关记录。③人员培训,由厂家技术人员对检验科仪器专管人员、具体操作人员、设备科维修人员进行各自方块的相关技术方面的专门培训。对于检验科专管人员及科室具体使用该仪器的检验人员,要求厂家技术人员针对该仪器的仪器状态、分析原理、使用操作、维护保养、校准定标和结果评估、简单故障判断等方面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培训,以保证实验结果正确可信。然后再由科室统一安排,由熟悉该仪器的专管人员根据实验室个人的专业技能、特点,有针对地进行不同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逐步让相关工作人员均能了解仪器的结构、性能、用途、操作和维护,对非故障原因引起的检测误差能及时判断。培训结束后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授权对该仪器的操作使用。同时还需加强对实习、见习的学生、进修人员、新职工进行制度管理、业务培训,在不熟悉仪器的情况下,不要让他们单独进行操作,确保仪器正常运转。

检验技师不但要知晓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更要熟悉检验仪器的性能及操作。对于检验仪器设备,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应该规范管理,正确使用,严格按SOP进行操作及记录,保证仪器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在自动化仪器在医院使用越来越多的当今,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原因已由技术人员的个人水平转换为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高质量的管理,对于保证检验质量,减少医疗纠纷、防范医疗风险的发生,更好地为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工作服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梅四清,李艳,袁江华,等.临床检验设备的使用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3):37-38.

[2]胥慧一.医学检验仪器的维护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8):65-66.

篇5:医疗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一、医疗设备采购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采购。

二、医疗设备的采购申请程序

1、甲类大型医疗设备,向市卫生局申请,待逐级上报省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2、乙类大型医疗设备,向市卫生局申请,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3、三万元以上普通医疗设备,向市卫生局申请,审批后,向市财政局申请,审批后,到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填写《政府采购实施申请表》,确定采购部门及采购方式。

4、向采购部门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和相关信息。

5、接到采购部门的中标通知书后五日内确定中标(成交)供应商。

6、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三、三万元以下普通医疗设备,在院长领导下,由医疗设备科按照《丹东市卫生局医疗设备采购暂行管理办法》58号文件则,进行公开招标采购规程;竞争性谈判采购规程;单一来源采购规程;询价采购规程,进行采购。

四、医疗设备采购对象(企业或供应商),应具有如下内容。

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可生产或经营范围内经注册的产品。

2、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许可证。

3、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4、医疗器械注册证(含附件)和其它证明文件的复印件。

5、产品检测报告。

6、产品合格证。

7、销售人员的单位授权或委托书。

8、进口医疗器械应用符合规定的证书和文件,应用中文标识中文说明书。

9、包装和标识必须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储运要求。

五、与供应商鉴定合同的条款内容及相关内容。

1、医疗器械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和有关质量要求

2、产品出厂时每件包装中应附产品合格证。

3、厂家提供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复印件。

4、产品应有生产日期或批(编)号。

5、限期使用产品,应标明有效期。

6、医疗器械包装要符合储运部门及有关部门要求。

篇6:办公设备管理使用规定

办公设备管理使用规定

传真机:1、2、3、4、接发传真应按传真机操作程序使用; 如文件有涂改液更改之处,一定要待涂改处风干后,方可传真; 如文件有胶水粘贴之处,要确保胶水处风干后,方可传真; 业主/住户及各部门在使用传真机时须在《接收传真记录表》

上登记。

复印机:

1、业主/住户及各部门在使用复印机前须到行政人事部填写《复

印记录表》上登记;2、3、4、在复印前先查看纸盒中是否缺纸,如纸张不足请及时补充; 正确使用复印机的程序,按复印机的操做说明进行操作; 为节约用纸,不重要的复印文件可以使用复印的废纸张背面

复印。

打印机:

1、打印文稿未进行校对之前打印时应使用可以使用的旧纸或旧

稿纸的背面打印;

2、正式文稿须校对后可使用新打印纸打印。

3、业主/住户在使用打印机时须在《打印记录表》上登记。记录:

《接收传真记录表》

《复印记录表》

《打印记录表》

篇7: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凡机械在施工现场使用,要有专人负责并且定人定机。

机械工操作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且每班人员做好保养工作,该加油的必须加油,该保养的及时保养,要清洁干净。手持电动工具使用时要及时检查碳刷是否要更换,加强保养、保护工作。

各种工具要加强管理,使用手推车不准超载,要天天清理干净,车轮上砂浆要经常清理,轮胎必须及时充气,不准使用半气轮胎运作。

铁跳板在使用过程中,要按规定不准在现场乱堆乱放,在架子上使用要满足三个杠子以上搭设。

合理使用脚手杆、六尺杠,不准随意截断,脚手杆、六尺杠。

篇8:重视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

关键词:医疗设备,故障,使用管理,规章制度,继续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疗设备也不断精密完善。先进的医疗设备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证医院进行正常医疗、教学、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现代化医疗设备被各级医疗单位购置、使用, 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以要重视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

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就是对医疗设备从领取、使用到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因此, 设备效能的发挥依赖于人的使用管理水平。就目前而言, 如果医护人员的外语水平低, 计算机操作能力差及生物医学工程知识欠缺, 必然妨碍她们对现代医疗设备的全面了解及掌握。如我院CCC病房远望中央监护系统, 使用一段时间后, 医护人员无法对其中监护的患者进行波形回顾, 原因是存储的数据库以满, 需对D盘上SQLDATA文件夹存储的数据进行删除, 释放一定的空间后, 才能保证波形进行回顾, 而这种简单的电脑操作仅有几名医护人员能独立操作, 其他医护人员只能求助器械科工程师前去处理;再比如医护人员使用日本制造的TOP5300注射泵及德国制造的腹腔镜, 都是英文界面, 由于个别医护人员英语水平较低而无法正确使用, 更有甚者, 个别护士告知器械科吸引器、消毒机有故障, 不能使用, 而器械科工程师来到现场发现设备并无故障, 而是该护士根本不会操作。

在设备使用管理中, 常可见到在设备件数多、种类多、精密性能高的科室, 其设备的完好率较高。而设备件数、种类较少的科室, 其设备的完好率却较低, 且更易出现设备故障。前者因使用率高, 故设备的保养维护、使用登记、专管专用等规章制度能得到严格执行。而后者因使用率低, 常忽略对设备的保养维护, 使用登记和专管专用的制度流于形成, 一旦发现设备故障, 难以查明发生时间及原因。此外, 违章使用也是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之一。多年维修工作总结:医疗设备故障中, 因产品质量差, 零部件自然损坏者占30%, 因环境保养不当者占40%, 因设备使用不当者占30%。由此可见, 医护人员在保证医疗设备的完好使用中, 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现代医疗设备的特点是设备价格昂贵、自动化程度高、精密度高、安装和工作环境要求高、使用方便、维修复杂。一旦因故障停机, 除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外, 也给患者增加很多问题。但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做为医护人员如何使故障降到最低限度, 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 必须建立严格的上机培训制度

购置设备时, 应由器械科、厂、商家技术人员、使用科室负责人共同组织有关人员培训。进口设备需备中文说明书, 并随机附简明扼要的使用程序卡以备查阅。由专管专用设备的科室, 主任、护士长切实做好设备使用中其他人员的培训。没有中专以上的文凭, 未经培训者, 不许使用该设备。

2 加强设备管理制度的落实

器械科应有设备定期巡查制度, 并责任到人。与设备使用科室共同做好预防性维修, 及时发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如设备有异常要共同查找原因, 尽快排除, 并做好纪录。设备在故障排除之前, 绝不可带“病”继续使用, 以免扩大故障。如我院ICU病房纽邦360E呼吸机的空压机声音突然变大, 医护人员发现后立即停机, 并马上通知器械科, 工程师来到ICU病房及时进行了修复, 避免了电机烧毁等更大事。

对精密贵重设备要设专管共用或专管专用的负责人, 这两种管理形成的设备他人需用时, 须在专管人员的同意及技术指导下进行。

3 重视医护人员生物医学工程知识的在教育

提高医护人员对现代医疗设备的认识, 掌握基本性能, 杜绝盲目或违章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从保养维护环节上减少故障率,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这应纳入医院继续教育的范畴之中, 其内容如下: (1) 对医院所购置大型设备的介绍:可拓展医护人员对现代医疗设备的知识面, 增加对医院装备现状的了解。 (2) 对常规及抢救设备的介绍: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医生、护士对设备进行正确保养维护, 并充分开发、利用设备的各项功能。 (3) 用电常识介绍:它即可提高医生、护士的用电知识, 又可增强安全使用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有利于患者及自身。 (4) 设备保养维护常识及一般故障判断介绍:介绍设备避光、防潮、防静电、除尘、导线地线安放、保养维护内容及意义, 有关零部件清洗消毒, 一般故障的紧急处理等。这对避免设备带“病”工作, 延长使用寿命是最重要的。 (5) 设备一些外文字母缩写意义介绍:介绍一些外文字母的含义、指令, 可方便记忆和使用, 能弥补医生、护士外语知识的不足, 会受到医护人员的普遍欢迎。

综上所述, 医护人员工作中, 每天接触, 使用着各类医疗设备。因此, 在设备使用管理中, 必须重视医护人员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 让医护人员参与到设备使用管理中, 并用继续教育的形式增加对医学工程知识的了解, 使其从单纯使用设备转化为主动了解, 充分利用设备功能并保持设备的最佳完好状态。这样, 才能真正使医疗设备物尽其用, 为医院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骆汉生, 袁继红, 李雷.医疗装备的使用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4, 28 (5) .

篇9:施工现场设备使用与管理

关键词:施工现场;设备使用;设备管理

一、施工现场设备使用

(一)施工机械的选择使用

1、根据公路建设项目作业内选择施工机械:以路基工程施工为例,路基工程作业内容包括土石方挖掘、铲运、填筑、压实、修整及挖沟 等基本内容,以及伐树除根、松土、爆破、表层清理和处置等辅 助作业,每种作业可根据工程类别选择机械与设备。

2、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选择施工机械:在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限内,按照施工计划中的月作业 强度和日作业量选择施工机械。

3、根据运输距离和道路情况选择施工机械。

4、根据土质选择施工机械: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土壤是施工机械作业的主要对象,其性质和状态直接关系到施工机械的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成本,因此土质是选择施工机械的重要根据之一。

5、根据气象条件选择施工机械:雨水会迅速改变土壤状态,特别是粘土。因此,选择施工机械时要充分考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气象情况。例如,久晴不下雨、土质干燥时可选择轮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反之,旷日持久下雨、土壤过分潮湿 和作业场地及道路泥泞时,则选用履带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为宜。

(二)施工现场设备安全使用

设备的技术状况以及安全装置、设施、使用的配件、材料质量等,也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

1、一些大厂生产的品牌设备基本上都符合安全设计要求,但有的单位自制的简易设备,由于受到主观认识、技术水平、经济能力所限,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采购或自制设备时要注意这一点。

2、1台设备由许多零配件组成,在众多的零部件中,难免有个别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装配到设备上去,成为事故的隐患,如l根质量不合格的刹车线、制动皮都会导致一场重大事故;1个有缺陷的气门弹簧会在发动机运转中突然断裂,使气门落入气缸,就会引起重大设备事故等等。因此要做好设备零件的管理。

3、确保机械使用的材料合格。由于材料本身不符合标准,如劣质油料就可以使机械遭受很大损坏;用不合格的翻修轮胎、不合格的钢丝绳起吊重物等,都可能引起事故。

4、要保证机械各部位运转正常,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设备不得使用,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如力矩限制器、紧急停机开关等安全装置,严禁拆除监测、指示、仪表、报警及警示装置。机械周围可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牌,用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及发生意外时如何采取紧急措施。要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制定设备报废计划,适时报废使用周期终止的设备,严禁使用淘汰及报废设备。

二、施工现场设备的管理

(一)规范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制度

建立工程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管理体系,按照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相关规范,从机械设备的购置、试用、改造、投入使用到维护保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管理网络,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使得机械设备的第一责任人、日常管理责任人、操作人员等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正常运转。对于用于施工的每台机械设备都建立详细全面的档案,档案资料的内容不仅要包含机械设备的日常工作内容、使用情况等,还应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与换件记录等。

(二)设备选型和采购要从源头控制,严把质量关

公路工程在大型设备选型上采取的原则是选用技术先进、生产适用、经济合理的设备。公路设备的采购首先要进行质量验收,对于大型设备运输需要拆解的要到厂家进行验收,验收之后方可入库管理。如因矿井整体竣工验收时间无法确定,导致井下回采工作面使用的综采支架提前大批量购买,在仓库放置时间较长,井下正常使用时出现密封圈老化,导致漏液现象,影响正常生产,增加工时和材料费的支出。导致事故的原因是采购计划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因此对于公路设备的采购要按照公路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和安排进行,在设备到货进行验收的时候,必须严格保证它们的质量、技术参数等。

(二)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推广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建立在微处理机基础上的智能监控、监测和保护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工况监测及状态显示和故障诊断及预警;掘进机可实现推进方向监控、电动功率自动调节、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在线工况监控与测量技术,实现了实时诊断。

(三)建立健全设备的台账制度

促路桥企业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档案管理,完善施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记录。各路桥企业要建立健全施工设备的设备台账,严格按国家规定对施工设备进行寿命期限报废,禁止施工设备超期服役,另外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各企业要根据施工设备的实际使用程度制订大中修计划,严格按计划对施工设备的金属结构、工作机构、电气系统和安全装置进行探伤检测和维修保养,同时要留有完善的维修保养记录,对事故设备和技改设备要聘请有关专家和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测,确认各部确实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再行启用,否则应及时作报废处理。

(四)加强备品管理,提高制备质量,降低成本

1、建好动态备件管理档案卡。机械设备从计划订购之日起,就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有关图纸、资料逐台建立备件卡片。并在设备进场后逐台核实。设备投放运行后,再根据设备的种类、工作环境、工作寿命以及在维修及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部位、时间、备件耗用等,以月、季、半年为间隔周期,对易损部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和产地作相应调整,建立起相对动态的备件卡片,为实现备件最佳储备提供依据。

2、加强计划与合同管理,规范备件工作。加强备件计划管理是在满足生产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降低备件储备、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的有效措施。公司备件计划分年,季和临时计划。为杜绝盲目性和大而全,各级单位依据公司下发的年度检修计划,结合对生产设备状态监测所获取的情况,总结以往设备检修中备件实际消耗量和统计寿命周期,反复核查后向公司主管部门申购。应坚持比质比价的原则。备件制造厂必须是经IS09001质量标准审查并确认合格的分承包方。

3、强化备件质量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产行。实行质量责任制,业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国家经济合同法规,且要精通技术,熟悉所订购备件的图纸、技术资料,充分掌握备件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要求。

(五)严格执行施工机械油耗管理办法,降低成本

施工机械油耗控制难度比较大,油料消耗漏洞比较多,因此施工机械加油时,责任司机向调度提出申请,调度核对后,向物资部中心油库申请,油库管理人员核对后按程序加油;汽车吊、平板车原则上须到项目部中心油库加油,履带吊、发电机、搬运机等不能自行或行驶速度缓慢的机械,可由责任司机提出申请,到中心油库办理好手续后,由调度安排用油桶送油,加油完毕,须将油桶送回中心库;机械部会同物资部、调度每月底对每台用油机械实行用油考核,考核前退场的,在退场前进行考核,根据单机月度加油量、工作量、机械功率核算油耗。

(六)加强保养与维修,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设备保养工作必须强制执行。设备保养不当是造成设备故障甚至是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机械设备保养工作中,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现场管理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机务管理者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驾驶员及操作手每天要坚持按“清洁、紧同、润滑、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法做好例保工作。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

参考文献:

[1]宋峰.高速公路设备管理之思考[j].山西建筑,2013年28期.

篇10: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1.1 目的

为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1.2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特种设备的安全与节能管理。1.3 使用单位主体责任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则规定,负责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管理,承担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与节能主体责任。

1.4 监督管理 督

1.4.1 职责分工.(以下简称特种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监备安全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实施监督管理。国家检总局对全国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1.4.2使用登记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按照本规则的要求负责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本规则和其他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规范)明确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除外。

1.4.3 监督检查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对已经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根据风险状况,按照分类监管原则,确定监督检查重点,制订监督检查计划,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1.4.4 信息化和安全状况公布

负责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规定,建立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输入、更新有关数据。

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特种设备安全总体状况,省级以下(不含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使用单位及其人员

2.1 使用单位含义 2.1.1 一般规定

本规则所指的使用单位,是指具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权的单位(注 2-1局)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是特种设备的产权单位(产权所有人,下同),也可以是产权单位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关系确立的特种设备实际使用管理者。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疫 验受托人是使用单位;共有人未委托的,实际管理人是使用单位;没有实际管理人的,共有人是使用单位。

特种设备用于出租的,出租期间,出租单位是使用单位;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合同约定的,从其规定或者约定。注 2-1:单位包括公司、子公司、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和具有营业执照的分公司、个体工商户等。2.1.2 特别规定

新安装未移交业主的电梯,项目建设单位是使用单位;委托物业服务单位管理的电梯,物业服务单位是使用单位;产权单位自行管理的电梯,产权单位是使用单位。

气瓶的使用单位一般是指充装单位,车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呼吸器用气瓶的使用单位是产权单位。

2.2 使用单位主要义务种设备使用单位主要义务如下:

(1)建立并且有效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程;(2)采购、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下同),并且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采购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3)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建立人员管理台账,开展安全与节能培训教育,保存人员培训记录;

(4)办理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格式见附件 A,以下简称使用登记证),设备注销时交回使用登记证;

(5)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及技术档案;

(6)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章作业行为;

(7)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定、校准,下同)、检修,及时提出定期检验和能效测试申请,接受定期检验和能效测试,并且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8)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发生事故及时上报,配合事故调查处理等;

(9)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节能必要的投入;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使用单位应当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2.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2.3.1 职责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是指使用单位中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的内设机构。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可以将节能管理职责交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承担。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是贯彻执行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督规范及相关标准,负责落实使用单位的主要义务;承担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职责的机构,还应当负责开展日常节能检查,落实节能责任制。2.3.2 机构设置量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的类别、品种、用途、数量等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

(1)使用电站锅炉或者石化与化工成套装置的;

(2)使用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电梯的(注 2-2),或者在公众聚集场所(注 2-3)使用 30 台以上(含 30 台)电梯的;

(3)使用 10 台以上(含 10 台)大型游乐设施的,或者 10 台以上(含 10 台)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的;(4)使用客运架空索道,或者客运缆车的;

(5)使用特种设备(不含气瓶)总量 50 台以上(含 50 台)的。

注 2-2:为公众提供运营服务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指以特种设备作为经营工具的使用单位。

注 2-3: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商场、餐饮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宾馆、影剧院、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公共浴池、养老机构等。

2.4 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2.4.1 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是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实际最高管理者,对其单位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负总责。

2.4.2 安全管理人员 2.4.2.1 安全管理负责人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配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指使用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按照本规则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安全管理负责人职责如下:

(1)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领导职责,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

(3)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员配备;

(4)组织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且定期组织演练;(5)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6)组织进行隐患排查,并且提出处理意见;

(7)当安全管理员报告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应当停止使用时,立即作出停止使用特种设备的决定,并且及时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2.4.2.2 安全管理员 2.4.2.2.1 安全管理员职责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是指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人员。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2)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3)组织制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4)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5)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

(6)编制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督促落实定期检验和隐患治理工作;

(7)按照规定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8)发现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立即进行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且及时报告本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

(9)纠正和制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2.4.2.2.2 安全管理员配备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的数量、特性等配备适当数量的安全管理员。按照本规则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以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并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1)使用额定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2.5MPa 锅炉的;(2)使用 5 台以上(含 5 台)第Ⅲ类固定式压力容器的;

(3)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气瓶充装的;

(4)使用 10 公里以上(含 10公里)工业管道的;

(5)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客运拖牵索道,或者大型游乐设施的;(6)使用各类特种设备(不含气瓶)总量 20 台以上(含 20台)的。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使用单位可以配备兼职安全管理员,也可以委托具有特种设检备安全管理人员资格的人员负责使用管理,但是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责任主体仍然是使用单位。2.4.3 节能管理人员

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配备节能管理人员,负责宣传贯彻特种设备节能的法律法规。锅炉使用单位的节能管理人员应当组织制定本单位锅炉节能制度,对锅炉节能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建立锅炉节能技术档案,组织开展锅炉节能教育培训;编制锅炉能效测试计划,督促落实锅炉定期能效测试工作。2.4.4 作业人员

2.4.4.1 作业人员职责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其主要职责如下:(1)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按照规定填写作业、交接班等记录;(3)参加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4)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作出记录;

(5)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6)参加应急演练,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技能。

锅炉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锅炉节能管理制度,参加锅炉节能教育和技术培训。2.4.4.2 作业人员配备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相应持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并且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应当保证每班至少有一名持证的作业人员在岗。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医院病床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额定速度大于 2.5m/s 的乘客电梯以及需要司机操作的电梯,应当由持有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操作。

2.5 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档案

使用单位应当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使用登记证;

(2)《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格式见附件 B,以下简称使用登记表);

(3)特种设备设计、制造技术资料和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检(含合格证及其数据表、质量证明书)、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书、型式试验证书等;

(4)特种设备安装、改造和修理的方案、图样(注 2-4)、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施工监质量证明文件、安装改造修理监督检验报告、验收报告等技术资料;(5)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

(6)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7)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维护保养记录;

(8)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校验、检修、更换记录和有关报告;(9)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

特种设备节能技术档案包括锅炉能效测试报告、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等。使用单位应当在设备使用地保存 2.5 中(1)、(2)、(5)、(6)、(7)、(8)、(9)规定的资料和特种设备节能技术档案的原件或者复印件,以便备查。注 2-4:压力管道图样是指管道单线图(轴测图)。2.6 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6.1 安全节能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节能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

(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锅炉能效测试申请实施管理制度;(4)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

(6)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

(7)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8)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9)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

2.6.2 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所使用设备运行特点等,制定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一般包括设备运行参数、操作程序和方法、维护保养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巡回检查和异常情况处置规定,以及相应记录等。

2.7 维护保养与检查

2.7.1 经常性维护保养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状况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应当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作出记录,保证在用特种设备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法律对维护保养单位有专门资质要求的,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单量位实施维护保养。鼓励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选择具有相应能力的专业化、社会化维护保养单位进行维护保养。

2.7.2 定期自行检查

为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所使用特种设备的类别、品种和特性进行定期自行检查。

定期自行检查的时间、内容和要求应当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及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

2.7.3 试运行安全检查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其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开展设备运营前的试运行检查和例行安全检查,对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并且作出记录。2.8 水(介)质

锅炉以及以水为介质产生蒸汽的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应当做好锅炉水(介)质、压力容器水质的处理和监测工作,保证水(介)质质量符合相关要求。2.9 安全警示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将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警示标志置于易于引起乘客注意的位置。

除前款以外的其他特种设备应当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环境、场所,设置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警示标志。2.10 定期检验

(1)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的 1个月以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2)移动式(流动式)特种设备,如果无法返回使用登记地进行定期检验的,可以在异地(指不在使用登记地)进行,检验后,使用单位应当在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检30日内将检验报告(复印件)报送使用登记机关;

(3)定期检验完成后,使用单位应当组织进行特种设.备管路连接、密封、附件(含零部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仪器仪表等检)和内件安装、试运行等工作,并且对其安全性负责;(4)检验结论为合格时(注 2-5),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检验结论确定的参数使用特种设备。注 2-5:有关安全技术规范中检验结论为“合格”“复检合格”“符合要求”“基本符合要求”“允许使用”统称为合格。

2.11 隐患排查与异常情况处理

2.11.1 隐患排查

使用单位应当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行隐患排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消除,待隐患消除后,方可继续使用。2.11.2 异常情况处理

特种设备在使用中发现异常情况的,作业人员或者维护保养人员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且按照规定的程序向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使用单位应当对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查明故障和异常情况原因,并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停止运行,安排检验、检测,不得带病运行、冒险作业,待故障、异常情况消除后,方可继续使用。2.12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置 2.12.1 应急预案

按照本规则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并且作出记录;其他使用单位可以在综合应急预案中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的内容,适时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并且作出记录。2.12.2 事故处置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使用单位,应当根据应急预案,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的要求,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配合事故调查和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发生自然灾害危及特种设备安全时,使用单位应当立即疏散、撤离有关人员,采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2.13 移装

特种设备移装后,使用单位应当办理使用登记变更。整体移装的,使用单位应验当进行自行检查;拆卸后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安装。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拆卸后移装需要进行检验的,应当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请检验。

2.14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监

特种设备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使用单位认为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经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合格,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同意、主要负责人批准,办理使用登记变更后,方可继续使用。允许继续使用的,应当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使用安全。

2.15 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充装单位特别规定

(1)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的充装许可资质,方可从事充装活动;(2)充装单位应当建立并且落实充装前、充装后的检查与记录制度,禁止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进行充装,不得错装、混装介质;(3)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气体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车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呼吸器用气瓶除外),并且对气体使用者进行气瓶安全使用指导,为自有气瓶和托管气瓶建立充装档案;(4)禁止充装永久性标记不清或者被修改、超期未检或者检验不合格、报废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不得充装未在充装单位建立档案的气瓶(车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呼吸器用气瓶除外);

(5)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建立气瓶管理信息系统,对气瓶的数量、充装、检验以及流转进行动态管理;

(6)鼓励气瓶充装单位利用二维码、电子标签等技术对气瓶进行信息化管理。2.16 起重机使用单位特别规定

使用单位负责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在使用过程中的顶升行为,并且对其安全性能负责。3 使用登记

3.1 一般要求

(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所在地的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办理使用登记的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可以委托其下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办理使用登记;对于整机出厂的特种设备,一般应当在投入使用前办理使用登记;(2)流动作业的特种设备,向产权单位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使用登记;

(3)移动式大型游乐设施每次重新安装后、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向使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使用登记;

(4)车用气瓶应当在投入使用前,向产权单位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使用登记;

(5)国家明令淘汰或者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不符合安全性能或者能效指标要求的特种设备,不予办理使用登记。

3.2 登记方式

3.2.1 按台(套)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

锅炉、压力容器(气瓶除外)、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应当按台(套)向登记机关办理使用登记,车用气瓶以车为单位进行使用登记。3.2.2 按单位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 气瓶(车用气瓶除外)、工业管道应当以使用单位为对象向登记机关办理使用登记。

3.3 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

使用单位应当参照本规则及有关安全技术规范中使用管理的相应规定,对不需要办理使用登记的锅炉、压力容器实施安全管理。3.3.1 锅炉 D 级锅炉。3.3.2 压力容器

(1)深冷装置中非独立的压力容器、直燃型吸收式制冷装置中的压力容器、铝制 板翅式热交换器、过程装置中冷箱内的压力容器;

(2)盛装第二组介质的无壳体的套管热交换器;(3)超高压管式反应器;

(4)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

(5)水力自动补气气压给水(无塔上水)装置中的气压罐,消防装置中的气体或者气压给水(泡沫)压力罐;

(6)水处理设备中的离子交换或者过滤用压力容器、热水锅炉用膨胀水箱;(7)蓄能器承压壳体;

(8)简单压力容器;

(9)消防灭火用气瓶、呼吸器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3.4 使用登记程序

使用登记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和颁发使用登记证。3.4.1 申请

3.4.1.1 按台(套)办理

使用单位申请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应当逐台(套)填写使用登记表,向登记机关提交以下相应资料,并且对其真实性负责:

(1)使用登记表(一式两份);

国(2)含有使用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明(适用于公民个人所有的特种设备);

(3)特种设备产品合格证(含产品数据表、车用气瓶安装合格证明);

(4)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证明(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使用前首次检验的特种设备,应当提交使用前的首次检验报告);

(5)机动车行驶证(适用于与机动车固定的移动式压力容器)、机动车登记证书(适用于与机动车固定的车用气瓶);(6)锅炉能效证明文件。

锅炉房内的分汽(水)缸随锅炉一同办理使用登记;锅炉与用热设备之间的连接管道总长小于或者等于 1000 米时,压力管道随锅炉一同办理使用登记;包含压力容器的撬装式承压设备系统或者机械设备系统中的压力管道可以随其压力容器一同办理使用登记。登记时另提交分汽(水)缸、压力管道元件的产品合格证(含产品数据表),但是不需要单独领取使用登记证。没有产品数据表的特种设备,登记机关可以参照已有特种设备产品数据表的格式,制定其特种设备产品数据表,由使用单位根据产品出厂的相应资料填写。可以采用网上申报系统进行使用登记。3.4.1.2 按单位办理 使用单位申请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以下相应资料,并且对其真实性负责:

(1)使用登记表(一式两份);

(2)含有使用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证明;

(3)监督检验、定期检验证明(注 3-1);

(4)《压力管道基本信息汇总表——工业管道》(格式见附件 C),《气瓶基本信息汇总表》(格式见附件 D)。

注 3-1:新投入使用的气瓶应当提供制造监督 验证明,进行定期检验的气瓶应当同时提供定期检验证明。压力管道应当提供安装监督检验证明,达到定期检验周期的压力管道还应当提供定期检验证明;未进行安装监督检验的,应当提供定期检验证明。

3.4.2 受理

登记机关收到使用单位提交的申请资料后,能够当场办理的,应当当场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当在 5 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申请资料不齐或者不符合规定时,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家的全部内容。

3.4.3 审查及发证

自受理之日起 15个工作日内,登记机关应当完成审查、发证或者出具不予登记的决定,对于一次申请登记数量超过 50 台或者按单位办理使用登记的可以延长至 20 个工作日。不予登记的,出具不予登记的决定,并且书面告知不予登记的理由。

登记机关对申请资料有疑问的,可以对特种设备进行现场核查。进行现场核查的,办理使用登记日期可以延长至 20 个工作日。

准予登记的特种设备,登记机关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编号编制方法》(见附录 a)编制使用登记证编号,签发使用登记证,并且在使用登记表最后一栏签署意见、盖章。3.5 资料及信息

登记工作完成后,登记机关应当将特种设备基本信息录入特种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采用纸质申报方式进行使用登记的,登记机关应当将特种设备产品合格证及其产品数据表复印一份,与使用登记表一同存档,并且将使用单位申请登记时提交的资料交还使用单位。3.6 定期检验日期的确定

首次定期检验的日期和实施改造、拆卸移装后的定期检验日期,由使用单位根据安全技术规范、监督检验报告和使用情况确定。

3.7 单位登记的设备信息报送 局以单位登记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更新气瓶、压力管道技术档案及相应数据,每年一季度将上的气瓶、压力管道基本信息汇总表和安全状况报送登记机关。3.8 变更登记

按台(套)登记的特种设备改造、移装、变更使用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更名、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继续使用的,按单位登记的特种设备变更使用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更名的,相关单位应当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登记机关按照本规则 3.8.1 至 3.8.5 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

办理特种设备变更登记时,如果特种设备产品数据表中的有关数据发生变化,使用单位应当重新填写产品数据表。变更登记后的特种设备,其设备代码保持不变。

3.8.1 改造变更 特种设备改造完成后,使用单位应当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向登记机关提交原使用登记证、重新填写的使用登记表(一式两份)、改造质量证明资料以及改造监督检验证书家(需要监督检验的),申请变更登记,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登记机关应当在原使用登记证和原使用登记表上作注销标记。3.8.2 移装变更

3.8.2.1 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内移装

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内移装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投入使用前向登记机关提交原使用登记证、重新填写的使用登记表(一式两份)和移装后的检验报告(拆卸移装的),申请变更登记,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登记机关应当在原使用登记证和原使用登记表上作注销标记。3.8.2.2 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

(1)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持原使用登记证和使用登记表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原登记机关应当注销使用登记证,并且在原使用登记证和原使用登记表上作注销标记,向使用单位签发《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变更证明》(格式见附件 E);

(2)移装完成后,使用单位应当在投入使用前,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变更证明》、标有注销标记的原使用登记表和移装后的检验报告(拆卸移装的),按照本规则3.4、3.5 的规定向移装地登记机关重新申请使用登记。3.8.3 单位变更

(1)特种设备需要变更使用单位,原使用单位应当持原使用登记证、使用登记表和有效期内的定期检验报告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或者产权单位凭产权证明文件,持原使用登记证、使用登记表和有效期内的定期检验报告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机关应当在原使用登记证和原使用登记表上作注销标记,签发《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变更证明》;

(2)新使用单位应当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变更证明》、标有注销标记的原使用登记表和有效期内的定期检验报告,按照本规则 3.4、3.5 要求重新办理使用登记。3.8.4 更名变更

使用单位或者产权单位名称变更时,使用单位或者产权单位应当持原使用登记检证、单位名称变更的证明资料,重新填写使用登记表(一式两份),到登记机关办理更名变更,换领新的使用登记证。2 台以上批量变更的,可以简化处理。登记机关在原使用登记证和原使用登记表上作注销标记。监

3.8.5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继续使用的变更

对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继续使用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持原使用登记证、按照本规则 2.14 规定办理的相关证明材料,到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登记机关应当在原使用登记证右上方标注“超设计使用年限”字样。

3.8.6 不得申请办理移装变更、单位变更的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特种设备,不得申请办理移装变更、单位变更:

(1)已经报废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2)进行过非法改造、修理的;

(3)无本规则 2.5 中(3)、(4)规定的技术资料的;(4)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

(5)检验结论为不合格或者能效测试结果不满足法规、标准要求的。3.9 停用 特种设备拟停用 1 年以上的,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且设置停用标志,在停用后 30 日内填写《特种设备停用报废注销登记表》(格式见附件 F),告知登记机关。重新启用时,使用单位应当进行自行检查,到使用登记机关办理启用手续;超过定期检验有效期的,应当按照定期检验的有关要求进行检验。3.10 报废

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的特种设备,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报废期限的,应当及时予以报废,产权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特种设备报废时,按台(套)登记的特种设备应当办理报废手续,填写《特种设备停用报废注销登记表》,向登记机关办理报废手续,并且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

非产权所有者的使用单位经产权单位授权办理特种设备报废注销手续时,需提供产权单位的书面委托或者授权文件。

使用单位和产权单位注销、倒闭、迁移或者失联,未办理特种设备注销手续

3.11 使用标志

《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格式见附件 G 式样

一、式样二);

(1)特种设备(车用气瓶除外)使用登记标志与定期检验.标志gov合二为一,统一为的,登记机关可以采用公告的方式停用或者注销相关特种设备。

(2)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使用单位应当将车牌(格式见附件 H)固定在车辆前后悬挂车牌的部位;

(3)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当将该移动式压力容器的电子秘钥或者使用登记监时发放的 IC 卡随车携带;

(4)车用气瓶的使用标志格式见附件 G 式样三。附则

4.1 其他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除满足本规则的要求外,还应当满足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专项要求。不涉及公共安全的个人(家庭)自用的特种设备不属于本规则管辖范围。4.2 长输管道、公用管道使用管理

长输管道、公用管道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另行制定。4.3 解释权限

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4.4 施行时间

本规则自 2017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以下安全技术规范同时废止:

(1)2005 年 9 月 16 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气瓶使用登记管理规则》(TSGR5001—2005);(2)2009 年 5 月 8 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

(3)2009 年 8 月 31 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TSGQ5001—2009);

(4)2009 年 8 月 31 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TSGD5001—2009);

上一篇:部门总监工作总结下一篇:质量完成统计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