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管理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文章从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应遵循的四要素原则,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医疗设备采购管理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医疗设备管理论文

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的管理

摘 要:对于现在我国的人口不断增多,而且今年又开展了二胎计划,这就对医院的需求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对于医院的一些相关的管理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一项工程。而且对于医院的一系列共用医疗设备的管理也属于医院众多管理事业中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于对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的管理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并针对分析的结果和相关的方法对医院公用医疗设备的管理提出了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共用医疗设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对于现在医疗项目的高度发展,对于医院的一些发展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重视。但是,对于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要对依云共用医疗设备的管理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项目。本文制药针对于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的管理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管理的一些方法。

1 建立健全共用医疗设备管理机制

由于资产有限,很多医院所使用的较大型医疗器具大多数是属于共用医疗设备。比如经常使用的B超检测仪,胃镜等都属于医院共用医疗设备。但是这些医疗设备由于是共用的,因此在安全性上还缺乏一定的保障。因此,在这里就要对医院共用医疗设备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这种合理的管理机制通常要求相关医院对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组成一个对这些共用医疗设备进行管理的小组,并且要求这个小组的各个人员做到相对的分工明细。而且对于一些大型的医院还要实行24小时轮回值班的制度。对于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的收送巡查及维修都能很好地执行。而且对于进行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管理的人员还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由于是共有的医疗设备,为了病人的身体健康考虑还要进行相应的消毒措施,借以防治患者在接受共用医疗设备后又出现了新的疾病。另外,对于手术是来说也属于共用的医疗设备,因此对于手术器材的管理也要有专人负责。只有对这些共用医疗设备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更好的保障患者的使用能够把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

2 共用医疗设备管理模式

尽管多人共用的医疗设备都可以称为公用医疗设备,但是不同的医疗设备的管理方法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而且除了对不同医疗设备进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同样还需要结合相关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对不同的医疗设备的管理方法进行相应的划分。总的来说,对于公用医疗设备的管理方法通常有四种方法,这四种方法包括专管共用、固定基数、周转补借、互补协调这四种管理方法。对于这四种方法一下做出了详细的研究。

2.1 手术共用医疗设备管理模式

2个及以上科室手术过程中均使用的贵重设备。手术共用医疗设备依托手术室进行保管、消毒、维护保养,手术室依据手术预约管理系统中患者的病情,科学合理地安排手术,充分发挥设备的经济效益。

2.2 全员通用类共用医疗设备管理模式

2.2.1 固定基数管理模式

很多共用设备的损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移动的次数太多而导致的。因此对于这些共用医疗设备的管理就要使得这些医疗设备尽可能的少移动。而对于减少移动次数的根本方法在于对于专门的可是使用与之向匹配的共用医疗设备。比如重症监护室匹配监护仪;呼吸内科匹配呼吸机。这样专门法的科室在科室内部匹配相关的共用医疗设备,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共用医疗设备由于经常移动而造成的损坏。

2.2.2 周转租借管理模式

除了设备使用率高的科室配备一定基数的共用医疗设备外,为了解决设备使用率不高,但抢救时又必须使用的问题,在设备管理中心配备适合于不同病种抢救需要的高中档呼吸机、监护仪、微量泵以及注射泵等设备,为临床医师提供多种选择,确保临床医疗与科研的需要,并逐渐做到合理配置。医学工程科人员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配件的完整性,使设备处于“随时待命”状态。设备脱机后,使用科室应尽快对设备进行表面消毒,对于需要回收消毒的设备附件及时通知消毒供应室回收。租借科室依据共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及时通知设备管理中心收回设备,以便准备下一个患者使用。若出现患者病情不稳,随时可能上机,设备需在科室待命的情况,租借科室需将情况反馈给设备管理中心,但科室若出现设备不用而又不还的现象时,应根据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2.2.3 互补协调管理模式

尽管不同科室使用的各种共用医疗设备并不一样,但是还会有全院都通用的共用医疗设备。在全院都通用的公用医疗设备最常见的包括呼吸机和监护仪。这两种共用医疗设备可以说在各个科室都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这种通用的共用医疗设备就需要采用另一种管理方法--互补协调的管理模式。这种互补协调的管理模式的根本要求在于设备管理中心对于全部投放使用的共用医疗设备有权利查阅其使用的档案,并且按照需求可以做到相应的就近原则进行相应的调配。

3 设备成本分摊及效益分成

3.1 手术共用医疗设备成本分摊及效益分成

手术共用医疗设备专门设立核算单元,设备成本由医院承担。设备的预测维修费参照设备购买保修费来计算。若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人为造成设备故障,所产生的维修费用全额由责任科室承担。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到位,使用中爱护设备。未产生维修费用或产生的维修费少于年度所预测的金额,结余金额一部分预留作为下一年度的设备维修费,另一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奖励给手术室和使用科室。

3.2 全院通用类共用医疗设备成本分摊及效益分成

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等全院通用类共用医疗设备成本分摊及效益分成按照管理模式分为两种:第一,固定基数管理模式的医疗设备成本由设备所在科室承担,设备产生的效益全部归该科室。第二、周转租借和互补协调管理模式的医疗设备,设备折旧成本和维修成本由设备管理中心或设备固定科室承担,租借科室不承担设备折旧及易耗品的更换成本。人为损坏设备及设备附件所产生的费用全额由租借科室承担。手术室和设备管理中心每月底统计本月设备的租借情况并上交到经济核算办,经济核算办将共用医疗设备相关费用在月度科级核算时进行核算。

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出,对于医院的相关管理过程中,对于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的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对于大型医院来说,对于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的管理是针对不同的医院共用医疗设备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些管理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包括专管共用、固定基数、周转租借和互补协调这四类管理方法。除此之外,还提及了设备成本分摊及效益分成。只有针对于不同的医院共用医疗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才能使得医院共用医疗设备的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红霞,徐传清,邓兰云,董秀梅.基层医院手术室设备管理的做法[J].实用医药杂志,2011(8).

[2]李夏明,束冬兰,伍冀湘.成立呼吸机管理中心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5).

[3]郑蕴欣,李斌.呼吸机管理中心设备故障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3(6).

作者:杨明

第二篇:医疗设备采购管理

摘 要 文章从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应遵循的四要素原则,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医疗设备采购管理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医疗设备 采购管理 探索

Medical Equipment Procurement Management

KANG Deho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1;

Yichang Central Hospital, Yichang, Hubei 443003)

Key words medical equipment; procurement management; exploration

0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技术先进、科技密集型的医疗设备广泛运用于医疗,并日益成为临床、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支撑力量和衡量医院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①②大量医疗设备的引入,在推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医疗设备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首要环节,医疗设备采购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引起医疗单位的关注和重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将是今后管理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

1 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四要素原则

从管理角度看,医疗设备采购不单是一项简单的购置行为,而是涵盖了分析论证、配置决策、预算计划、规范执行等诸多要素的综合管理过程。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四要素原则即是从论证的周密性、计划的严肃性、流程的规范性和执行的及時性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以达到资源配置合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运行效率高的目的。

1.1 论证的周密性

论证的周密性是采购管理的第一要素,是设备立项时决策的依据和编制预算计划的前提条件。

开展周密的分析论证即是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对预备购置的医疗设备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以后可能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对医院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 ③④从而提出该设备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配置的前期预测。通过分析论证,医院可有效地防控风险,避免盲目配置和资产闲置浪费,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让有限的医疗设备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医院持续良性的发展。

1.2 计划的严肃性

计划的严肃性是采购管理的第二要素,反映的是医院综合的管理和调控水平,是实现医院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依据和重要保证。

医疗设备采购计划属于医院经济运行宏观控制管理的核心部分,是集管理、经济、技术和实践经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计划的形成既是论证、决策的结果,也体现出顶层设计思路,与医院长远规划息息相关,因而具有权威性、严肃性。计划的严肃性不仅要求管理者在采购前作出预见性的安排和统筹部署,而且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严明的执行力和自觉服从于医院整体规划的大局意识。只有通过严明的计划管理,才能促使医院内部经济规范化的运行并确保医院宏观计划的有效实现。

1.3 流程的规范性

流程的规范性是采购管理的第三要素,是医院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既定的程序来约束采购行为并确保计划有效执行的必要步骤。

流程的规范性是医院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具体的采购过程,为确保执行的规范性,对医疗机构而言,应当设立组织和管理机构,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客观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制订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及规范化的管理流程,确保医疗设备采购规范、入口统一、渠道合法、手续齐全。通过规范性的流程,不但可以在采购过程中做到限制买卖双方行为,减少主观臆断,提高采购透明度,而且可以维护医院利益最大化。

1.4 执行的及时性

执行的及时性是采购管理的第四要素,是按照规范的采购流程组织实施并确保计划实现的行为。反映的是计划完成的能力和效率,也是衡量设备管理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执行的及时性不仅能解决临床业务开展之所需,而且能快速促进并推动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特别是在医疗技术需求迫切、业务量高速增长,医院规模快速发展情况下,执行的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为保障临床需求,使设备及早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设备科在采购执行中根据临床轻重缓急将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做好相应的调研,对进程做好合理的规划安排等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提高及时性的有效途径。

2 我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实践与探索

设备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及系统化是医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⑤为此我院从实践出发,从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设置入手,将四要素原则贯彻到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全过程,真正做了到论证全面,计划严谨,流程规范,执行有效,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

2.1 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四要素原则的贯彻和落实,我院依据国家相关条例、法令和法规并结合医院发展实际情况,相继制订了一些相应的日常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如《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办法》、《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医疗装备三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卫生耗材购置程序》、《医疗设备更新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我院的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不仅规范了采购管理流程,确保了质量与安全,降低了医疗风险,而且还提高了运行管理效率。

2.2 成立管理机构,强化采购的组织管理

由于医疗设备品种繁多,专业性强,导致采购方法多样。⑥为加强医疗设备采购的组织管理,自2005年以来,我院先后成立了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招标采购办公室、设备谈判小组等,配套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并按各自工作职责和规定程序,对国际、国内招标、政府采购、院内议标项目实行全过程的组织和监管,确保了我院每年计划采购项目执行中工作职责明确,操作规范、执行有序,监管到位。

2.3 开展周密的分析论证

为保证论证的周密性,我院对论证的形式、论证的内容及论证的规范性均作了严格规定:在论证形式上采取科室的申请论证、设备委员会的组织论证、专家的考察论证等3种方式;在论证内容上要求对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合理性、效益评测、市场占有率、人员资质、场地环境等要有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在论证的规范性上要求临床按照统一制订的的模块化论证表进行填报,其填报质量纳入对科室的年度考核中。

2.4 按“五步法”编制年度设备采购计划

(1)申报科室组织科内集体讨论,并将填写好的《医疗设备仪器购置申报表》、《医疗设备仪器购置论证报告表》及有关论证资料送交设备科。(2)设备科分类汇总后将申报计划清单报分管院领导阅审。(3)分管院领导对设备申报计划进行充分调研。(4)医院召开设备委员会会议進行集中讨论。(5)讨论结果提交院党委会会议审批,最终形成年度采购计划。

2.5 规范设备采购流程

(1)对万元以上,50万元以内的设备采购,医院由采购办、设备科、财务科、纪检监察室及临床专家组成的设备谈判小组负责在院内组织议标。(2)对50万元以上设备优选具有甲乙类资质的招标公司进行国内或国际公开招标。(3)招标完毕后医院谈判小组与中标方依据招投标结果和相关文件的约定签署购置合同。

2.6 及时完成计划内设备采购

为及时有效地落实设备采购计划,设备科先期要进行四项准备工作。(1)下临床科室调研,了解临床的轻重缓急。(2)根据调研情况,将采购设备规划分类。(3)按照设备规划分类合理安排采购进程。(4)将采购计划任务分解,分配给不同的责任人来组织实施。

3 总结

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政策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⑦因而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尚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是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的必由之路。而紧跟医疗事业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管理职能,不断探索医疗设备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将是管理者肩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使命。

注释

① 赵洋洋.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2):74.

② 王晓晨,杨梓楠,张景印等.浅谈医疗设备采购流程[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8):159.

③ 冯丁.大型医疗设备的可行性论证[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0):36.

④ 刘岩,周嫱.加强医疗设备经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5):65-66.

⑤ 崔骊,李向东,云庆辉等.探讨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1.10(3):64.

⑥ 王晓晨,杨梓楠,张景印等.关于医疗设备招标采购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4):126.

⑦ 黄鑫,胡艳波.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的科学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9):84.

作者:亢德洪

第三篇:风险管理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摘要】本文从风险管理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内涵及意义入手,就目前医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具体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风险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1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角色定义

20世纪90年代,北美开始在医学装备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的概念。目前,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医院采用了基于风险评估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医院中,风险可以定义为由于医疗技术的应用而造成对病人或使用人员伤害的可能性。医疗设备的应用产生相应的医疗设备的风险。引起风险的类型主要有物理风险、临床风险、技术风险三种。这些风险的表现形式反映出设备发生故障的信息。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就是根据设备的风险水平确定应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风险控制同时对风险评估有反馈作用,根据风险控制的反馈对风险评估进行调整。因此,如何对设备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本研究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化的动态风险评估,及时地呈现出医疗设备的风险评估结果,实现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并利用计算机实现风险控制管理,提醒设备管理者应进行计划性维护等风险控制行为。

2 目前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疗设备应用和风险管理起步发展较晚,加之长期被边缘化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人才匮乏,技术手段落后,学术水平低下,工作处于被动局面,相对临床发展滞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分析了当前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维护、维修不全面,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不力;安全检测人力、物力不足,尚未配备基本检测设备,检测技术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检测多属于结果检测,尚未实现过程检测;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水平不一,高级人才流失严重;操作规范化程度不高,存在错误操作现象;信息管理不严格,设备技术系统未受重视,缺乏对使用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分析等。随着医学科技快速发展,临床对医疗设备的技术需求和依赖性大大增强,对医疗设备综合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管理和风险控制手段和技术方法远远不能满足新技术条件下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新的医疗环境下,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医疗范同、业务量急剧增加,管理项目的复杂性显著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设备风险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已成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必然要求。

2.1 人员培训问题异常突出

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对设备的学习、培训、维护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性也越来越强,因此,一方面对从事本专业人员的结构要求,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从事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显得更为迫切。因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以及有关学会应该加大力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我国临床工程师执照考试刚刚开始,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临床工程师上岗证等相关制度。

2.2 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薄弱

大多数医院的设备管理仅仅停留在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故障的维修上面,对于风险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预防性维修(PM)以及质量检测大多没有开展。维修质量控制即维修后的检测、性能检测、功能检测和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中那些设备需要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和由谁来做的问题比较突出。通常,能够及时把损坏的设备修理好,已经面临很大压力。解决办法首先培养好人才;工作重点转向预防性维护以及维修质量的控制;并且购买配备相关检测设备。

2.3 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的应急预案亟待完善

在医疗实践过程中,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业务量的的迅猛发展,设备故障率比以往明显高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每天忙于应接报修电话,处理各类各级运行设备的故障,然而,对于一些大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出现的故障,基层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必须得求助专业工程维修人员。由于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各种复杂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出现响应时间过迟、维修费用过高、配件以次充好等各种违规行为。因此,整个设备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急预案的设置和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甚至在采购伊始就要在合同或协议书上明确作出有关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以及相关的应急措施,以便医院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能适时、实用。从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反复调整,以趋完善。

2.4 医疗器械的不合理应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虽然规定医疗单位不得改变医疗设备的用途和形式,但是监管困难。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设备管理部门往往也得不到准确信息,无法正确上报。引发媒体曝光或医疗纠纷后才得知.因而,需要设备管理部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联系,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风险意识,减少乃至消除不良事件。不仅要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减少医疗风险,而且也需要积极推进并加强制度化建设;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规范医疗设备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修和报废的全程管理流程,注重环节监管;加强各类证件的严格审核。

3 结语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与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临床应用中,医疗设备安装或投入临床后,并不是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投入人 力、物力加以管理和维护,才能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目标。我们必须创建符合实际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计划,很好地识别和分析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风险,并依据风险的可接受性标准做好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更好地消除或降低设备风险。前期的管理只是冰山一角,后期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才是管理的重点,使医护人员树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医疗质量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亢德洪,方洪兴 谈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95-96,76.

[2]王镇江.浅谈医院设备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b装备,2010,(9):83—84.

[3]董兆华.对医院设备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10,7.

作者:于爱婧

上一篇:差异化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双语课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