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修

2024-05-02

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修(精选十篇)

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修 篇1

1 现状

(1)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医疗设备的故障多数都是因为操作者操作不当造成的。因操作者对设备(结构、原理、性能等)熟悉程度不够,难以执行规范的使用操作流程,对设备的合理化维护缺乏责任心,不能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长期以来,已养成“仪器设备损坏就送器械科维修的习惯”。

(2)由于医学工程技术员自身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缺乏,其工作停留在依靠个人经验技术和简单的原始测试手段上,因此,总是处于被动维修地位[1]。其工作效率低,导致大量医疗设备出现外修,造成医疗设备的停机率过长,给医院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3)由于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激烈,售后维修利润高,厂家在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和利益的驱动下,采取垄断维修技术资料和配件等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医学工程技术员的工作困难重重,十分被动,导致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的同时还要被动购买保修合同,因为单次的维修费用十分昂贵。

(4)各医院都存在重医轻工、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忽视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医院医疗设备在管理模式和维护方面出现滞后、各项制度不健全且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导致医疗设备完好率下降,报废率上升,甚至出现医疗设备带“病”运行的情况。

2 对策

(1)对操作者实行购前和岗前二度培训(购前由厂家进行培训,岗前由器械科、医务和护理部联合进行培训),使其进一步了解医疗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2]。在培训期间,重点落实“一化、二严、三定、四会”制度[3],操作者达到“四会”要求后,经过考核取得操作证后方能上岗。医院在购进大型和进口医疗设备前一定要安排厂家(商)为医学维修工程技术员进行维修保养技术方面的培训。医院每年还应对现有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把培训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各项科学管理制度(如医疗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管理责任机制、监督机制、维护保养机制等制度),责任到人,切实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靠制度规范、制度管理来确保医疗设备时刻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还应把每1台医疗设备的使用操作说明与注意事项张贴在醒目位置,使操作人员有章可循。

(3)医院应该加强拓宽医疗设备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使用和队伍建设的思路:(1)让技术员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为医院的医疗设备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让技术骨干深入到医疗设备的使用一线,充分发挥技术指导和保障作用,带动新技术的发展。(2)突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专长,重点培养。经过研究论证将设备按学科内容分类,按设备专项培训,使其能胜任该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工作[4]。(3)定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院校、厂家和专业培训机构进修和学习,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学习新专业理论、新专业知识和撰写专业论文的热情。(4)实施人才激励机制,实行工作业绩与职称晋升、工资、奖励挂钩,从而激励他们自身业务学习的急迫感[5]。医院应储备人才,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资产”,因为这是搞好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重要因素。

(4)在医疗设备的招标会上,医院应充分利用消费者地位优势,要求厂商必须对进口医疗设备提供详细正规的中文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资料;要求厂商进行使用操作和维修培训,提供维修密码、原理框图、电路图等维修技术资料[6]等,以便医院今后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提高自行维修率。此外,还应要求厂商降低零配件价格和维修费用,因为厂商维修配件价位和费用虚高,降价空间大。必要时应与厂商签订合同,以防止日后出现纠纷。

(5)充分利用报废的医疗设备进行科教任务。对报废医疗设备的拆卸、拼装:一是利用一些有价值的零配件;二是通过对设备的拆卸、拼装,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维修水平[7]和创新意识;三是增加使用操作者的动手机率,使其更进一步熟悉各种医疗设备的内部结构,认识设备的工作原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再度培养和实践的磨炼,可以使他们成为医院设备工程队伍的骨干力量。

(6)在做好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维修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重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应做到:“4个相结合”,即数量与质量管理相结合、行政与技术管理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单一与系统管理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数、质量管理监控机制,确保管理的实效性;有利于把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测维修与管理融为一体;采取更准确、有效的管理方法,使设备无论是处在静态还是动态中,均能在有效的管控中,随时保持完好的技术状况。这样做有利于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调控,强化了医疗设备管理在系统中的整体性。

综上所述,医院只有积极寻求相应的对策,才能改变目前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维修的现状。只有不断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医疗设备日常使用和维修维护监管力度,积极抓好医疗设备日常管理,健全和发展医院医疗设备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能,更好地辅助医院的医疗工作,促进医院经济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安志萍,赵丽萍,敖琼.军队医疗设备可靠性维修管理模式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50.

[2]蒲志贤,高翔,唐荟.浅谈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3):54.

[3]郑德柱,肖海,宋风兵,等.国际维和行动中医疗卫生装备的管理和实施[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61.

[4]齐悦国.谈医学工程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J].医疗设备信息,2002,17(3):39.

[5]王跃武.对医院设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306.

[6]杨耀模,种银宝,陈渝.医疗设备维修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07,4(2):55.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探讨 篇2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45—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整体水平也成为了衡量医院医疗诊疗质量和服务的重要标准,因此,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大部分的医疗设备都是由厂商或者是销售单位对其进行维修服务,这不仅会造成设备停机时间段的延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同时这种依赖于厂商或者销售商的维护也必然会造成医院内部维修成本的增加,不利于医疗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医院必须要重视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从而促进医院各项效益的全面提升。

一、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不足

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量流失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如生物医学工程BME专业,毕业生们也纷纷进入到医疗机构中从事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医院在人才培养以及待遇方面,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造成了很多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械企业在我国建立起分销机构,在薪酬待遇等方面都要优于医院的条件,所以很多医学工程人员也开始进入到医疗机械设备企业中,而造成了医院内部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大量流失。另外,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

2.医疗机械维护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升

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在医疗机构中从事医学工程技术的人员学历主要以中等学历为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BME教育,拥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但是在技能的创新和思维的活跃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当前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医院管理者缺乏对BME重要性的客观认识有着一定的关系,很多医疗设备维护人员在进入到医院之后,并没有与其他的医院人员一样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继续教育,所以导致了这部分人员队伍在整体素质方面不高,无法满足当前医疗器械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需求。

3.维修手段不够先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当前的医疗器械维修水平与70年代的美国十分相似,大多以维修店的方式存在。虽然近些年来在医疗设备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也促进了很多医院医疗环境的改善,但是这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的要求仍然相差甚远,在检测技术、维修手段和工具等方面都较为落后,这与医院在医疗设备的维修方面资金投入较少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医院管理者忽略了对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资金投入,因为短期内无法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投入。

4.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滞后。即使是建立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管理制度的医院,其制度也难以及时修订与补充,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人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1.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也是各项器械设备维修工作的基础,通过日常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和隐患,有效的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通常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由设备的使用人员来完成,在每天使用之前和使用完成后进行记录,这对于设备的维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在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中,应当注重的是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和保护,对使用之前的电源稳定性和电压装置等进行检查,保证各个线路的通畅。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仪器的运转状态以及功能是否正常做好详细的记录,当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当立即通知维修人员,禁止自行拆卸。

2.定期检查

相比日常检查,定期检查是带有一定周期性和预防性的维护工作,其主要是定期对设备的性能、运转状态等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故障,科学的安排定期检查也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检查一般是由维修人员来完成,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功能要求等制定检查的周期,由使用人员进行配合,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维护等工作,并且每次定期检查都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的管理

1.在医院内部建立起设备维修机构

设备维修机构的建立,应当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是专职的维修机构,主要由掌握设备维修技术和懂得管理的人员组成,一方面要负责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对医疗设备实施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促进设备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第二是兼职的维修队伍,因为医疗设备的种类繁琐,而且十分分散,如果仅仅依靠专职的维修机构和人员,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就需要一批掌握设备维修技术的人员组成一支兼职的维修队伍,在需要的情况下,配合专职维修机构,全面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

2.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制度

只有具备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才能为维修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才能有效的保证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的持续开展。一方面,要促进行业立法和执法力度的不断提高,根据医疗设备的相关问题制定完备的标准和制度,使维修和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也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为医疗医疗维修行业的发展积极建立良好的外乎环境,改变以往维修企业性质单一的问题,促进医疗器械维修行业资源的共享,以此来加强专业维修机构与医院的有效结合,促进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效率的持续提升。

结束语

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现代医院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疗器械设备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不仅体现了医院整体的医疗诊断和服务水平,同时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通过制度的完善、人员素质的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设备管理效率,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高峰,李争.关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01)

[2]刘文,李敏燕.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7(04)

[3]余奎,林国庆,曲哲,齐建平,孙宝军,于丹洋.医疗设备实施定期维护保养的方式方法探讨及相关管理的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05(09)

[4]杨波.浅谈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J].中外医疗.2010(01)

[5]苏斌能,张奕东.浅析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J].科学之友.2010(18)

浅谈医疗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维修 篇3

医疗设备是继房产之后医院的第二大固定资产,在使用中不能随意而为,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专科发展和医院的经济社会效益。科学使用和全面维修、养护、管理医疗设备,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中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举措。

1医疗设备科学使用和维修保养的主要特征

(1)预防性特征:医疗设备从采购、使用、维护到报废的过程,是其发挥作用和功效的过程。从医院的管理体制来看,医疗设备的运行维护需要多个部门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各个部门的衔接不力致使彼此间的关系割裂开来,采购与使用脱轨,使用不当,不注意维修,养护方法不科学。 最终,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种种问题。以预防性管理为特征,提前采取措施,科学养护和维修医疗设备,对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具有积极的作用。(2)科学性特征:维修与养护的科学性是指修养计划是基于医疗设备的不同类别来具体制定的。无论是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还是辅助设备,在日常的维修和养护中,充分运用常规科学手段,则不仅可以使基础保养做得面面俱到,还能够使员工掌握其性能构造,从而紧随仪器发展水平,提高设备使用完好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更好地诊治病人提供便利。 (3)社会性特征:在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之下,国内外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及公司售后的联合可以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随着技术的日益精密化,联合各大医院之间的维修力量,也可以增强院方本单位的维修力量,从而依靠社会的力量保障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

2医疗设备使用和维修现状

现今医疗设备都是在使用中才发现故障的,对故障进行修理、恢复其功能,是设备维护环节经常做的工作。但是这种情况往往会延误患者治疗时机,尤其是急诊患者,最终不仅对医院声誉有影响,在社会上也会产生不良影响。现代医疗设备的维修,在基本的维修指导思想中,一直是事后维修占据主要地位,而设备的现代化进一步增加了维修的难度。医疗设备在现代诊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使用频次过高,各种原因的故障层出不穷,设备的故障修理、功效恢复和性能维护等成为医疗设备管理中最经常性的工作。医疗设备高速发展,使得设备磨损、腐蚀、劣化也在进一步加快,日益凸显的事后维修费用,维修管理理念的陈旧老化,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3医疗设备维护与保养的意义

为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保障设备在使用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成为各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提高设备完好率,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将医疗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对其管理加以完善,可为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掌握主要的医疗诊疗信息资源。为优化医院经费机构,提升医疗设备配置水平,因科学技术和时代更新发展而产生的设备投资,是保障设备最佳状态,扭转“重修轻养”管理观点的鲜明体现。医院综合管理中,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必须关注的大事,这对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4科学使用和维修医疗设备的策略

要发挥医院全面管理的特色,必须合理配置、科学管理、高效应用医疗设备。对医疗设备从进入医院到报废淘汰可能包括的任何环节实施全面管理,以消除其间因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弊端和医疗设备效能的下降。

4.1科学使用和配置医疗设备

配置原则上,要贴近医院功能,匹配工作量和专科发展优势。从实际出发,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等效到医院具体的成本效益中去,根据社会需要完善调配,同时与医院人才培养充分结合起来。

在遵循上述配置原则的同时,还要在满足医疗需求的条件下,确保设备在短期内不会被淘汰。立足院方经费,重点投入和使用科研仪器,提高设备科学使用率。对一些新设备和新仪器的推广使用,要做好宣教活动,确保患者能配合检查和治疗。 科学记录和分析设备使用情况,建立仪器使用网络档案室,以便为科研和合理使用仪器做好理论指导和网络见证,为医疗设备的数字化、电子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兼容提供充足的条件。

4.2具体维修措施

(1)医疗设备安装前工作:医疗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必须由设备使用者、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配合参与,以便了解仪器正常运行环境和正确使用方法。对于工作原理、工作流程、维护保养方法,要充分利用保修期内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由厂方工程师负责保修这一有利条件,多了解相关技术规程。(2)日常维修检查:这是预防医疗设备故障的可行方略。根据仪器设备性能要求,定期维护保养,提前防范设备有可能出现的运行不良状况。具体措施:定期润滑,更换破损部件,检查运行路径是否合理,尤其是要检查大型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医疗设备操作人员要每日例行检查,将检查结果详尽记录在册并及时通报设备管理科室,预防设备运行不良延误患者治疗。(3)科学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要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将维修工作视为一项大事去做,管理中不容忽视任何一个小问题。(4)实践科研:医疗设备的维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依靠实践经验和脑力记忆,不足以掌握先进的设备维修技术。在实践中,详尽记载设备运行技术参数,设立技术档案,可以整体提高院方的维修技能。这一环节中必须重视医疗设备的大修,尤其是遭遇医疗设备大故障时,除了联合临床操作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对故障进行分析处理外,还要明确工作职责,对相关设备元器件进行安全检测。维修后要做必要的计量检测,以确保符合原来的技术标准。(5)维修制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转变维修理念,推行维修体制的改革,可以更好地促进维修工作的健康发展。维修工作的开展遵循规章制度,更有利于实现科学化管理,从而提高维修工作的实际效果。(6)维修人员素质管理:院方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需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优势。领导小组要组织关于医疗设备科学使用的培训,对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实施监督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 解决维修工作中的难题,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引进大批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充实医院的维修队伍。(7)网络化信息数据库管理:建立以设备唯一标识条形码识别系统为基础的设备电子版档案管理系统,全程管理和追溯设备使用情况,设立具体的设备效益评估算法,确定其具体思路。该数据库系统涵盖档案管理系统、条形码识别设备,可以显示例次维修记录、维修收费以及工程师工作成绩和相关科室效能。

5结语

旋耕机的使用 调整与维修 篇4

1.正确选择旋耕机刀轴转速和拖拉机转速。为保证旋耕机在作业中碎土符合农艺要求,旱耕作业前进速度选用2~3公里/小时,水耕或耙地作业则可选用3~5公里/小时。对旋耕机刀轴转速而言,一般旱耕或耕作比阻较大的土壤时选用低速挡,其转速为200转/分左右,在水耕、耙地和耕作比阻较小的土壤时选用高速挡,其转速一般为270转/分左右。

2.旋耕机作业操作。由于拖拉机的液压悬挂装置和动力输出轴的结构有两种形式,旋耕机升降操作也不同。一种是拖拉机液压悬挂机构和动力输出轴是分别传动(如泰山-50、东风-50、上海-50等拖拉机),不管动力输出轴是否转动,旋转机的升降均不受动力输出轴影响。而另一种拖拉机的液压悬挂机构和动力输出轴是联动的(如丰收-27拖拉机),采用这种机型,只有当动力输出轴转动时才能提升旋耕机。这种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时,如遇到刀滚陷在泥里,刀轴转不动,因负荷大而使拖拉机熄火,旋耕机就升不起来,这时应将动力输出轴上的万向节拆下,让动力输出轴空转提升旋耕机,刀轴才能脱挡旋转。

二、旋耕机的调整和维修

1.链条的调整。链条调整应注意链条松边过松而发生爬链现象,过紧则会加重磨损。在进行调节时,注意顶向张紧滑轨的力应在5~10公斤内,以能压动松边链条为宜,若用劲压不动,则表示链条太紧。

2.轴承间隙的调整。其调整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减垫片。凡内圈位置固定、外圈可调的轴承,可用增减轴承盖处垫片的方法来调整轴向间隙。采用这种方法调整轴承间隙主要有:1米旋耕机第一轴、1.25~1.75米侧边传动旋耕机第一轴和第二轴上的圆锥轴承,中间传动旋耕机圆柱齿轮轮轴及刀轴花键轴处的圆锥轴承。检查调整后的轴承间隙,若没有测量仪器和专用工具,可凭经验用手转动轴,应无明显的轴向窜动并转动灵活,如过紧,转动困难,则应增垫片,如过松则应抽去垫片。二是调节螺母。凡是外圈固定、内圈可调的轴承,可采用此法来调整轴向间隙。采用此法调整主要有:1米旋耕机中间齿轮箱第二轴,1.25~1.75米侧边传动旋耕机中间齿轮箱第三轴上圆锥轴承,中间齿轮传动旋耕机齿轮箱的锥齿轮轴(第一轴)圆锥齿轮。调节方法为(以1米旋耕机为例):先拧紧大锥齿轮端部圆螺母,锁好止推垫片,然后拧紧另一端圆螺母,用手使轴承转动,直到它不能凭惯性力再转动,而后用木榔头敲击轴,使轴承内外圈紧靠,再复查轴承预紧情况,调好后用锁片锁紧圆螺母。

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探析 篇5

关键词:医疗器械,问题,维修,管理

只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与精湛的技术能力相结合,才能发挥医疗作用,服务社会发展与百姓生活。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各类先进的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临床得到快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医疗设备能够与多种学科共同融合,形成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设备,正是发展速度的提升,才对使用与维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为了维护医院的正常工作,需要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维护管理能力,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各项指标评估体系中,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则作为重要的权重,成为医院质量评估重要内容。

1 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医疗器械在长期的使用中,或者是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均存在正确操作的问题,由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一个良好专业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行,发挥机械水平与能力,一般情况下,医疗器械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 维护与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与常识不足

传统医疗设备主要是机械设备,在维护与使用中,较为方便简单,但当前则不同,计算机技术与设备的有机结合,使维护与操作难度加大,与以往医疗器械维护产生了极大的差异,特别是伴随着科技进步与创新,医疗器械已经向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各类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现代设备应运而生,在操作上也变得异常复杂,一些新设备在购买后,投入各科室和业务单元,对一些岗位技能要求就会更高,但由于在岗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不足,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设备购置后不会操作或者操作不当,就会使设备出现问题,另外医护人员个人知识结构、素质的不同,在业务培训中接收能力不同,未真正掌握现代化设备的相关知识和要领,在实际操作时,就会导致人为的破坏与失误,使设备出现一系列问题,影响正常功能的发挥。

1.2 医护人员主观性忽视相应问题

一些医护人员,只管使用不重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设备没有大的异常,则不会注意,大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意识不强,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对医疗器械维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医院为了节省培训成本,不能系统全面的对设备进行认知,导致医护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不懂结构与原理,没有维护管理技能,对一些小问题视而不见,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医院在管理上也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医护人员必须要重视维护,这就使医护人员主观忽视维护管理工作,导致医疗器械故障普遍存在。

1.3 相对落后的维修手段问题

医院是经济效益单位,在购买设备后,考虑到医疗工作的繁忙,会使设备长期不停转的工作,对设备维护与管理也不愿有过大的投入,整体医疗器械维修方面投入不足,一些设备在更新与调试过程中,不能与现代化接轨,使医疗器械维修水平落后于当前快速发展的医疗器械进步,二者根本不成比例,维修管理水平远远落后时代进步,更谈不上与科技同步发展,对使用中的医疗设备也没有现代化的检测手段,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医疗器械的功能发挥。

1.4 没有系统全面的管理制度做保证

大部分医院在医疗器械管理工作中是盲点,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制度,可以说,医院不能建立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门制度,那么就会使医疗器械在使用中处于无监管状态,接触医疗设备的人员,没有制度约束,使用时出现问题,没有责任与担当,医院没有考核与管理,整体管理上,严重缺少统一性,相关设备管理条例不健全、不明确。

2 加强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管理措施

为了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就需要不断提高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能力,使医院工作能够正常运行。

2.1 设立专门的医疗器械维修机构

现代化的设备越来越多,只靠以往几个技术人员无法完成大量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设备的运转,就需要由专业的人员成立一个小组,形成团队的力量,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各类设备进行检测与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修理,同时,也要承担部分管理工作,只有把懂技术、懂原理、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集中起来,形成团队才能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不断提升使用年限。另外,为了保证设备安全使用、正确使用,还要在基层培育一批兼职的维修团队,对一些小毛病、小问题直接进行解决,现在的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在医院的各个医务单元,这就直接导致了对医疗器械管理上的不便,设备出现问题,如果只等专业人员来维修,那么就会影响到正常工作,没有在短时间内解决设备问题,所以,需要挖掘相关使用人员的潜能,让他们了解设备性能与特点,在使用中多观察异常情况,加大统一培训力度,在不耽误本职工作前提下,能够协助专职管理人员做好医疗器械观测与日常维护工作,这种方式不仅扩大维修队伍,而且减少了队伍建设投资,能够在根本上提高医疗器械使用效果。

2.2 建立完善医疗器械维护管理制度

医院需要在制度上下功夫,要不断加大立法、执法、检查力度,通过内部相关规定,形成系统完善的制度和标准,让所有医护人员共同认可与遵守,按制度约束,明确责任人与责任制,形成良好的考核与检查,同时还要与医护人员个人利益相挂勾,对使用不当人为因素导致的故障,要有约束条款。

2.3 提高维护管理水平与能力

充分利用厂家、市场等条件,形成联合维护与管理体系,使机械维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彻底改变只靠医院进行维修的单一状况,不断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对无法解决的大问题,要与厂家和代理商及时联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现代设备综合性强,需要综合能力高的人员进行维护,要在维护与管理过程中,不断扩大知识结构,使维修改变单一的状态,使医疗设备器械维修从专业分工向资源共享型发展。现代化的医疗器械是高科技集合体,综合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超声波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相关维修人员不仅要大量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掌握现代化技术能力。

2.4 做好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日常保养和提前维修,各类人员需要对大型医疗器械做好定期检测,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因一些细小的差错而导致整个设备的损坏。医疗器械日常消毒非常重要,使用后,要及时擦净残留表面的血渍,不能使设备长时间浸泡在盐水中,血液和盐水对金属器械腐蚀较强,时间一长则会导致设备斑点。医疗器械清洗需注意避免碰撞、掉落或受压等情况,特别是要对器械关节面以及轴节部分做好保护,避免生锈,做好烘干保存。

3 结束语

现代化医疗器械在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提高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能保证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完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维修与养护技术能力,强化专业团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医院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王迪,王跃武.关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体会[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11,9(2):79-80.

[2]陈玉爱.新形势下医院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8(2):76-79.

浅析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的对策 篇6

1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1.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初期国内部分医科大学及工科院相继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 (BME) 专业, 该专业的毕业纷纷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工作,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曾一度辉煌。但是, 大多数BME毕业生又先后离开医院。其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在人才培养、使用、晋升、生活待遇等方面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 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 产生了不平等感, 部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而另谋他业。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外医疗器械设备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销售代理机构, 不少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优厚条件, 而到这些机构从事维修技术服务。另一方面, 医疗维修机构内部治理缺限也是造才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有些医院让正规院校BME毕业生长期从事一般技术工人所从事的工作, BME人员感到委屈而离开医院。

1.2部分人员素质偏低。据相关资料道, 在我国医院维修工作一线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多数为中等学历, 其主要来源为其它待业改行者, 如后勤人员改行、汽车维修人员改行等。这部分人员的技术主要源于工作实践, 未经正规BME教育, 技能单一, 思维方式落后, 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非凡是长期的“放羊式”治理导致了他们缺乏创新思维方式。即使是高学历人员, 在这种治理体制中也轻易放任自由、不思进取。

1.3维修手段落后我国现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与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十分类似, 属于维修店的模式。尽管随意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 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 维修工具, 检测手段仍陈旧。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有更大的投入, 因为这种投入的回不是显著的, 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

1.4治理制度滞后尽管目前医院治理制度已相对完善, 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治理的盲区, 多数医院没有详尽治理制度或治理制度滞后。即使是建立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治理制度的医院, 其制度也难以及时修订与补充, 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治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如缺少新的《医疗器械监督治理条例》的具体要求。非凡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 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 学历要求, 准人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

2做好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2.1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 是设备保养的基础, 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 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 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 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 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 不得私自拆卸。

2.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 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 消除故障隐患, 保持正常工作, 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 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 并进行性能检测。

3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3.1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3.1.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 人是第一因素, 不仅需要懂技术的, 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 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 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3.1.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 如果只依靠少数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 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 联手承担。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 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 提高设备利用率。

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维修体制的改革, 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 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3.2.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 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 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 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3.2.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 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诚然, 在现代医院, 医疗器械设备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 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 只有规范和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 做到以人为本, 注重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患者为中心, 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 才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 发展自身的经济效益,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地发展。

摘要: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各级医院大量引进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 如何保障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 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是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 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 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 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大大地促进医院医疗安全和高速发展。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检查,管理

参考文献

[1]周丹, 卢光泽, 张洪鹏.医疗设备的采购风险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29 (3) :71-73.

[2]吴正煜, 王学明, 田树喜, 等.对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1 (4) :272-273.

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修 篇7

一、收割机的使用

1.收割之前, 先将动力传动与机器结合上, 使之空车试转, 再用手转动主动轴, 检查各部件是否转动灵活。然后用低速空运转10~15min, 观察有无异常现象。

2.拖拉机下地后, 起步要平稳, 直线行驶, 收割时一般不用转向离台器, 避免漏割。

3.在收割倒伏作物时应根据作物生产密度, 确定合理的工作速度。然后, 待收割机运转到这一速度后再进行收割, 并尽量直线行驶, 以免分禾器压倒作物。一般小麦以逆倒收割较好。若发生收割困难时, 可采用单向逆倒伏收割或垂直于倒伏方向收割。对于水稻, 可采用单向顺倒伏或垂直于倒伏方向收割。

4.收割机出现故障或作物堵塞时, 要停车熄火后检查排除, 严禁不停车熄火就拨弄收割机上的零件或排除故障, 以免造成人机事故。

5.收割时, 依作物高矮和稠密, 适当选择拖拉机行走速度。一般作物长势良好又稠密的, 速度应慢, 避免收割机受堵;长势差的作物, 速度可快些。发现早晚有露水或雨后作物潮湿时, 不宜进行收割, 以免损坏机具。

6.使用中及时清理杂草和泥土, 以免堵塞割刀, 影响作业。

7.在收割过程中, 应注意观察田间地面情况, 若有砖块、石块或其他硬物, 应立即停车, 将其挪开或升起割台, 避免损坏割刀。

8.转移地块及运输过程中收割机转弯时, 要等到割下的作物全部输出后, 再减小油门缓慢转弯。

9.收割机每次作业完毕后, 应将割台降落着地, 清除收割机中的尘土、缠草以及刀间与压力器间泥草, 并加注机油。

10.小型收割机的拨禾轮大多是用硬塑料制成的, 若发生变形或折断, 可用热烫法和胶粘法进行修理。热烫就是将扭曲变形的轮点, 放在开水里浸泡或火上烘烤, 待轮点变软后将轮点垫在平板上, 再在轮点上加—平板用力按压, 使之恢复原样。胶粘法是先将断口打毛, 再将断点用60型粘合胶进行粘接, 按原来的断口对齐、挤紧, 24h后即可使用。

11.收割季节结束后, 对收割机进行全面保养维修一次。拆洗机器各部分零件, 检查零件有无损坏或变形, 检查各润滑部位润滑是否充分, 在割刀和脱漆的零部件上涂防锈油。最后, 将整机存放通风干燥的地方, 以备下年使用。

二、收割机在特定条件下操作原则

大风天气的操作:首先机组不要顺风向行使, 以防机组不能正常工作, 其次清粮机构迎风一侧的进风口应调小, 背风面的进风口调大, 目的是减少清粮吹带损失和提高清粮质量。

1.坡地操作。

首先避免横坡行使作业;其次长距离上坡收割时, 应调高筛子后部, 选用较大的筛孔, 进风口开度应减小, 以减少粮食损失;短距离上坡收割时, 则不必调整, 最后下坡地距离收割时, 筛子后部应调低。

2.潮湿田操作。

首先收割机作业地低洼时, 应将收割机行使装置改装成履带式或半履带式, 以便及时收割作物, 其次泥脚深达较大时, 增加机组的地轮宽度, 以加强防滑能力并尽可能扩大接地面积, 以防机器下陷。

3.倒伏作物的操作。

首先适当降低机组的前进速度, 其次正确选择机组的收割方向, 机组前进方向应与作物倒伏方向相反 (称为逆割) , 或与倒伏作物成45°左右的夹角 (称为侧割) , 最后适当将拔禾轮向前向下调整, 以保证顺利拔禾, 正常切割。

4.低矮作物的操作。

首先对割台和拔禾轮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装, 割台高度调整应保持割茬不高于15cm, 而割刀又不吃土, 如果割茬过低, 割刀吃土会加速割刀磨损崩齿和损坏, 将拔禾轮向下向后进行适当调整, 以便正常收割, 其次增加机组前进速度, 保证正常的脱粒喂入量, 最后顺播种行方向进行收获作业, 可以减少因前进速度增加引起的机组强烈振动, 同时也可减少收割损失。

5.过干熟作物的操作。

首先在拔禾轮压板上增加帆布条, 以增加拔禾轮在拔禾中的缓冲作用, 减少掉粒损失, 其次降低拔禾轮高度, 使拔禾轮不击打作物穗头部位, 以减少掉粒, 最后降低拔禾轮转速, 以减少对切割作物的击打次数.

三、维护保养

回转系统的使用与维修(五) 篇8

如图25所示,回转系统由轴向柱塞液压马达(内装减速器)、回转制动器、回转操纵杆及环形轴承组成。

安装在轴向柱塞液压马达的回转控制阀是由促动方式来操作的。齿轮泵内的液压油流入该马达而使其转动,经减速器减速后传递给小齿轮,小齿轮再沿环形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回转台向左、右回转。

控制部件由溢流阀、控制阀、制动阀和自锁紧阀等组成,并形成液压回路,从而使回转动作的启动和停止能顺利进行。

内部扩张式的动力制动器安装在液压马达上部,用以锁紧回转机构。回转系统由方向控制阀、制动阀和溢流阀等组成的控制阀组,安装在回转马达外壳上。

1. 回转液压马达的分解与组装

(1)回转液压马达总成的分解操作程序

(见图26)如下:

①回转系统装置一般都设置在吊臂座下面,所以拆卸时要把吊臂先竖起来,一般竖起角度为70°~75°左右,以方便拆装。在支腿完全伸出的状态下全部缩入吊臂,并把吊臂提升到最大仰角,然后发动机停止运转。

②向前、后推动回转操纵杆若干次,以便释放液压装置和管道内的残压。这是一个重要的程序。

③为防止拆卸液压马达后,回转台会自由回转,应用钢丝绳等将回转台固定在承载车架上。如果吊臂在车体前面或后面,也可以把回转锁销放下来锁紧转台。

④从液压马达上卸下液压管道、软管、电缆(回转制动器用)和连杆(回转操纵杆用)。拆下液压管后要用塞头把管口塞上防止漏油;电线、管卡、销子要保管好;拆开制动器操纵杆侧的回转制动器电缆,注意不要黏上油污。

⑤取下液压马达安装螺栓,在液压马达法兰圆圈上的两个M20螺钉孔拧入螺栓,从回转台上完全顶拉出液压马达的插口部分。

⑥吊起卸下液压马达,然后把它整体清洗干净,准备解体。整个液压马达总成质量约140 kg。

⑦用内六角板手取下六角沉头螺栓,从液压马达底盖卸下油封护盖,即把螺栓旋进分解用螺纹孔,则可卸下油封护盖。

⑧、若油封护盖上油封无损伤,请勿卸下油封,油封一旦卸下后不可再用。

⑨、取下六角沉头螺栓和其他螺栓后,底盖会自动被推到中间位置。

⑩取下C形环,并从底盖上取出滚针轴承,卸下底盖。

⑪把缸筒体和柱塞拉出来。注意:从壳体取出缸筒体时,小心防止柱塞掉下来,万一柱塞掉下来,应将其装回原位。油缸筒体内各柱塞的配置位置不可改变。

⑫取下C形环及壳体,用塑料锤敲出轴、油封盖及轴承。注意取下C形环时不要损伤壳体。

⑬从轴上取下C形环,并拉出滚珠轴承。拆卸时外力应施加于轴承内座圈上。

(2)回转液压马达总成的组装程序

组装顺序与分解的相反。组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O形圈和油封边缘应涂上润滑脂。

②把凸轮盘安装于壳体时,应先使安装于凸轮盘的销与壳体上的销孔位置一致,然后把凸轮盘压入壳体内,并把凸轮盘安装于壳体的插口部。注意:不可损伤凸轮盘表面,一般使用铜棒或尼龙棒。

③组装油缸筒体总成时应注意弹簧座的安装方向不可装反;使用导向细棒,可确保弹簧座装进油缸筒体内;柱塞与油缸筒体的安装位置应与分解前的完全相同;把柱塞装入油缸筒体前,其滑动面应涂液压油;把油缸筒体总成装入壳体内时,应使壳体的控制阀安装面朝下,以便柱塞轴承能配合凸轮盘的倾斜角度。

2. 减速器的分解与组装

(1)减速器的分解操作程序(见图27)如下:

①卸下连接液压马达部件与减速器部件的螺母24,以便两者分离。分离前,先在液压马达部件和减速器部件上做好装配记号;把螺栓旋进液压马达侧分解用螺钉孔,则可分离液压马达。

1.齿轮箱2.输出轴3.C形环4.O形密封圈5.、16滚柱轴承6.油封7.油封盖8.六角螺栓9.垫圈10.行星齿轮架11.行星齿轮12.中枢销轴13.止推垫圈14.滚针轴承15.滚珠轴承17.螺栓18.锁紧垫圈21.油位计24.螺母26.齿圈

②从齿轮箱1上取下环形齿圈26。取下环形齿圈前,应先在这两个零件上做好装配记号;把螺栓旋进环形齿圈侧分解用螺钉孔,则可分离环形齿圈。

③取下螺栓8、油封盖7和C形环3,然后从液压马达侧敲出输出轴2。

④取下螺栓17和锁紧垫圈18,从输出轴2上分离行星齿轮架1 0;并取下止推垫圈13、行星齿轮1 1、滚针轴承14和中枢销12。分解前,先在输出轴2和行星齿轮架10上作好装配记号。

⑤除非损伤,否则不要取下油封6或滚柱轴承5、滚珠轴承15。油封取下后不可再用。

(2)减速器的组装程序

组装程序与分解程序相反,组装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O形圈和油封边缘应涂上润滑脂。

②油位计21卸下后就不可再用。

麦稻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修 篇9

一、麦稻联合收割机的构造与选择

1.构造。麦稻联合收割机主要由割台、脱粒机体(包括脱粒、分离、清选、集运储存工作部件)和传动、行走装置及发动机等组成,详见附图。

2.选择。麦稻联合收割机分全喂入自走式和半喂入自走式2种。前者工作时割下的作物全喂入脱粒装置进行脱粒,作物茎秆大部分被折断或打碎,一次性完成收割、输送、脱粒、分离、清选和装袋。此类机型对收获作物适应性广,但价格较昂贵(10多万元/台)。后者工作时仅割下作物的穗部进入脱粒装置脱粒,大部分茎秆均留在脱粒装置外不受打击,茎秆保持完整,也能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分离、清选和装袋。此类机型小、价格比前者便宜(5万~7万元/台),以收获水稻为主,兼收小麦。

二、麦稻联合收割机的技术性能及生产厂家 麦稻联合收割机的型号不同其技术性能略有不同,生产厂也多,详见附表一。

表一 部分麦稻联合收割机农机生产厂及产品技术性能介绍表

三、麦稻联合收割机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1.操作。①作业前准备:新收割机或大修后的收割机,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要求,加足相应牌号的燃油、液压油、齿轮油和冷却水;以负荷大、转速高、振动大的零部件为主,认真检查和保养好工作部件;起动发动机低速运转3~5分钟,检查有无异常情况。②收割作业:首先,作业前机手应详细了解田块大小、形状、作物品种、自然高度及倒伏情况,了解水田泥脚的深度,清除田间障碍物;其次,开好割道,即在田块的右角下田,沿右边割出第一行,割到头后倒退10米,然后斜着割出第二、第三行,让机器能自由转弯即可。这样开好割道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收割损失。

2.注意事项。①开始平稳起步,先加大油门,然后慢慢松开离合器,以免接合过快对机器造成冲击。作业中应采用中大油门,以保证各机件在额定的转速下工作。②一般选择四边收割法,如在有轻度倒伏的水田收割时,应采用逆向收割法,以降低收割损失。③收割时尽量走直线,避免边割边变方向。对于田边地角人工割下的作物,可均匀地插入或稀薄地铺散在未割作物的行间或作物上,好让收割机一起收割。沿边收割时,要注意到达田埂时及时提升割台,以免损坏机件。④当机手感到负荷大或割台喂入口有堵塞可能时,应踏下行走离合器数秒,使机器暂停行走,待进入机器的作物处理完后再前进收割。⑤接粮员要注意出粮口的出粮情况,发现无粮出口,应立即通知机手停机检查。

四、麦稻联合收割机的故障排除

回转系统的使用与维修(七) 篇10

三、回转支承装置的类型

转盘式回转支承装置多用于汽车式/履带式起重机上,一般可分为滚轮式和滚动轴承式两种。滚轮式支承已逐渐淡出市场,目前主要采用滚动轴承式,其内、外滚圈各由高强度螺栓分别固定在回转平台、底盘车架上。

回转支承装置除滚动体外,还有内、外滚圈。内、外滚圈可以分为上下两半,也可以是整体的。从减小使用变形和提高轴向刚度等方面考虑以整体为好。滚圈上可以直接加工出齿形,便于驱动,其中图34(a)内啮合的回转支承装置外形美观,尺寸紧凑,但对齿圈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图34(b)外啮合的回转支承装置,外形直观,方便平时检查保养。

1.齿圈2.螺栓

滚动轴承式回转支承装置又有多种形式。

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装置制造最为简单,其滚动体为圆柱形,工作时承受两个方向的压力,压力方向与径向水平线的夹角(接触角)往往做成45°(加工方便),故其承载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又由于滚动体在工作时,1/2的滚柱受向下的力,1/2的滚柱受向上的力,故受力滚柱数为总滚柱数的1/2,虽然滚柱与滚道间的接触为线接触,从理论上讲线接触比点接触的面积要大,但由于加工误差、受力变形及装配、磨损等原因使滚柱受力不均,反而会降低承载能力,近年来国外有减少使用的趋势,我国没有把这种形式列入标准。

滚柱式回转支承装置与滚道中心直径之比一般不得小于35 (滚珠式的为28),否则滚柱在滚道上滑动摩擦就不能忽视。滚动体之间可以设、也可以不设隔离套。隔离套常用尼龙或粉末冶金制成,厚度为2~3 mm。

在无隔离套的交叉滚柱式支承装置中,滚柱数应为偶数,其最后间隙可用调隙隔离套填充。

单排四点接触滚珠式回转支承装置见图35,其滚动体为圆球形,每个滚动体与内、外滚道间都有四点接触,这样既可以传递向上的力,也可以传递向下的力,因此实际参加工作的滚动体数目就比交叉滚柱式的多一倍(指相同尺寸的回转支承装置而言)。为加工方便,其接触角也往往设计成45°。

在大型、特大型起重机及各种工程机械中,可选用承载能力更高一些的加强支承装置形式,它们的接触角都大于45°(75°~90°),另外还采用双排或多排滚动体,使其各自承受不同方向的力,故可在不增加更多尺寸的情况下提高其承载能力。由于在回转支承中,向上的力始终小于向下的力,故下排滚动体的直径可小些,称为异径滚珠式回转支承装置。

四、回机构的布置形式

回转机构的布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回转机构布置在回转平台上,并随回转平台一起绕回转支承回转。回转支承装置有大齿圈,大齿圈的滚圈固定在底盘车架上。回转小齿轮既作自转又作公转运动,推动大齿圈回转。这种布置对回转机构的维修比较方便,但有时使得回转平台比较拥挤。第二种布置形式是将回转机构固定在底盘车架上,回转小齿轮带动大齿圈回转,而大齿圈的滚圈与回转平台连在一起。这种布置对回转机构的维修不方便,但回转平台上显得比较整洁。

另外,汽车式/履带式起重机在行驶时,应将回转平台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不能左、右摆动。因此,必须设有机械的或液压的插销定位装置,如图36所示。

滚动轴承式支承装置是当前工程起重机普遍采用的一种回转支承装置。它的回转摩擦阻力矩小,承载能力大,高度低。回转支承装置高度低,可以降低整车的重心,从而增大起重机的稳定性能。滚动轴承式支承装置按滚动体形式和排列方式,可分为四点接触滚珠式、交叉滚柱式、双排滚珠式、双排滚柱式以及多排滚珠和滚柱式等回转支承装置形式。

五、回转支承的分解与组装

1. 回转盘整体的拆装

拆装回转盘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因为回转支承的轴承受力面都是用高频淬火的方法来制作的,在整个高频淬火区域的周围连结处存在不能淬火的部位(一般有50~80 mm长),称为软带层,这个部位在安装时放在整车受力最小的部位,所以在修理中要特别打上记号,如果更换新件时也一定要注意这个软带层的受力部位。

回转支承螺栓是10.8级以上的高强度螺栓,在拆解过程中应该严格检查,如有损坏或疲劳的,应予以更换,以免在受力较大的部位造成不良后果。

回转支承质量约2 400 kg,拆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安装起吊工具,将回转支承吊起并拆下。拆卸回转支承要使用专用工具,比如制作3个螺丝杆的吊环,把吊环的丝扣装在回转支承的吊装丝扣孔里,用钢丝绳或链条在三等分位置(见图37)吊起回转盘。

(2)清洁履带机架和回转支承的配合表面。并在配合表面上涂润滑脂。

(3)如图38所示,用起重机吊起回转支承,对准履带机架和回转支承内圈的对准标记。一定要对好对准标记,才能正确旋转内圈的软质区域。

(4)用固定螺栓(56个)紧固回转支承内圈。

2. 回转支承的分解

(1)从回转支承底部敲出塞子处的销。因销的顶部被翻边,在敲出销之前要用砂轮磨掉翻边部分。

(2)如图39所示拆下塞子时,将拔取螺栓装到塞子中,再从内侧敲打或向外拉螺栓以拆下塞子。

(3)如图40所示,用起重机将回转支承外圈稍稍吊起,拆下连接杆和松紧螺旋扣(3个)及密封。旋转内圈时,从塞孔中用磁铁拆下滚珠和支座。

(4)如图41所示,将金属丝的顶部弯成钩,套在支座的周围将其拆下。

3. 回转支承的组装

(1)如图42所示,在安装回转支承内圈和外圈前,应彻底清除密封和密封槽中的润滑脂,然后涂上新润滑脂,再将密封装到内圈上,将密封固定到连接杆和松紧螺旋扣上(均匀拧紧约10~15圈)。注意:要在滚珠和支座上涂润滑脂,并调整滚珠和支座之间的间隙为(35±5) mm (见图43)。

(2)如图44所示,将滚珠(75个)和支座(75个)交替从塞孔处装入支承中。

上一篇:日本基础教育掠影下一篇:通信工程与概预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