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探讨

2024-05-13

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探讨(精选9篇)

篇1: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探讨

对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的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职数学;专业;专业结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它十分明确地要求我们的数学课要结合专业课和生产实践,为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服务,并通过和专业课及生产实践的结合落实相应的数学能力,真正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新课程标准对此更是极力倡导,但涉及到具体该怎么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都值得探究。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

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背景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挑战,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四个部分组成: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信息素质。现在,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背景知识,无法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能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度,不能真正做到数学为专业课服务,从而影响到应用性教学的开展。

2.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初中时成绩普遍较差,对已经学了九年的数学等文化课已丧失了信心,而许多学生进人职校学习误以为只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认为数学与要求掌握的技术、将来从事的职业没有多大联系,学了也没有多大用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学校各专业的数学教学没有充分体现不同专业的要求

无论是机电,机械专业,营销财会专业还是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幼教专业等教师都使用一样的教学计划、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检测试卷,甚至用一样的评价标准进行横向比较。由于中职数学教学本身缺乏专业针对性,学生确实感受不到数学对目前的专业学习、对今后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有何作用。因此,在学生眼里,数学课成了包袱课,这种思想忽视了数学课的基础作用、工具作用,从而使数学教学不能适应为专业服务的要求。

二、提高中职数学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

日前,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课的教学工作。因此,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业务学习不应局限于纯数学知识,而应该加强对所任教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并掌握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例如幼师专业的数学应侧重于基础数学概念(数、平面与空间、时间、方位)、十以内的加减法。财会专业应侧重于计算器使用和统计学。金融专业要侧重于绘图和图象分析。机械类专业、广告设计专业,应补充“立体几何”。电子类专业,应把“三角函数”“复数”等内容适当提前,特别是三角函数内容中函数y=A sin(ωxφ)的图像(其他专业删去的内容)要作为重点讲解。计算机专业可以补充“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财会、金融专业对数学要求较高,应安排一年以上的数学课;幼师、汽修、餐饮、旅游、机械等专业可缩短数学教学课时;个别专业如茶艺、园艺可不开数学课。做到根据专业特色制定数学教学目标、计划与安排。

数学课教师的跨专业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①学校提供专业课教材,让数学教师自学;②以学校或一个教研室为单位集中学习,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对数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③通过继续教育选修。

2.从实际出发,切实打好数学基础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一般都较差,而且程度参差不齐,这对完成相当于高中内容的数学要求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专业的实际出发,适当确定教材的深、广度,充分体现职高数学教学的特点。

(1)由易而难,搞“低起点,慢开头”。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实际,要选准起点,放慢进度,热情关心学生,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基本上能懂、能会、能做,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重视讲练结合、反复练习。职高学生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在课堂上必须采取“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原则,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做到学有所用,循序渐进。中职学生学习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堂会,课后忘,考试跟不上,其原因就是练习量不够,没有同类题型反复练习,以至对题目反映信息不敏感、解题速度慢。

(3)使数学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以专业的角度看数学。比如,数学中的数列知识与《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数学教师可以用专业课的实例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3.明确目标,为专业服务是中职数学教学生存发展的基点

中职教育中必需的数学应该是基本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基本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包括笔算、口算、心算、珠算、使用计算器)和绘图能力。计算能力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更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立足工作岗位的重要能力。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前提下,中职数学教学是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课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篇2: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探讨

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往往是以体育教师、教学课程和教学教案为主体,在这三个中心思想的带动下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的教学和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教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成长和提高,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不符合现代社会学生的自身情况,所以对于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根据存在的实际性问题进行自我审查和改革,是教育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一、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中错误的教学目的在职业学校中,教师通常对体育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学习“专业知识”才是重点,对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训往往不甚了了,忽视了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力,错误地认为短期内难以取得可见效益,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另一方面,有的教师狭隘地生搬硬套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得到各方面的学习与训练,而且也会导致学生难以往个性化道路发展,对于学生自我独特性的提升存在阻碍。

2.忽视了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

一部分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而进行体育教育,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与塑造根本没有相关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应当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不怕苦、勇于挑战自己的优点,战胜失败和挫折,进而在实践训练中获得自我认可和提升,这才是体育训练课的最终目的。

二、新时期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体育类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生高素质的培养是离不开老师高素质的教学的。

职业学校体育类老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以及高水平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各方面的体育知识、生理健康理论和卫生急救知识都应当掌握,在体育技能方面也应当有较高水平。作为教师还应当具备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掌握教学任务和最终目的,很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及时有效地扭转教学过程中的错误,走出误区。

2.加强对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视程度

良好的习惯,对人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良好体育基础的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培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和生理健康知识,在培养优秀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相结合,鼓励学生培养坚强而又勇敢的性格特质,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基本目的。3.改革教学习惯和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心理层次的提高

体育是一项操作性、锻炼性、竞技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获得自我力量的突破,同时也会相应获得心理层次上的感受。例如在教师带动下获得对体育活动的审美能力,在自我突破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自我认同感,获得自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当注意对学生心理层次的培养,激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信心,进而获得乐观向上的情感体验。

4.设立规范性、适应性的考核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在改革更新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和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个体,也是一个整体,所以应当及时设立规范性也具有适应性的考核制度,将考核目标从单纯的考试成绩转到学生的个体性提高上来。

三、总结

当前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往往与教学意向大相径庭,在教学过程中对体育教学缺乏基本的重视,往往走上模式化的道路,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达到“育心育美”的教学目的。因此在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本身要提高心理和生理素养,更好地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和实践;同时也要注意汲取先进的教学教育方法和测验考试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把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徐祥腾关于对中职学生有效教学的探索[J].2011,(15)。

[2]闫允璐曹萍姜付高对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一)[C],2004年。

[3]姚蕾对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朱少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篇3:对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是提高劳动者素质,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数已占普通高校毕业人员的相当大的比例。但与社会需求相比,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相对滞后, 一些地方把中等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 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管理制度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 导致一些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笔者认为, 要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 为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调整优化专专业设置,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社会需求、学校条件与发展方向等因素综合考虑,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本原则, 针对本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按照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为此, 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 详细了解行业或地方某一领域的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人才需求情况, 使专业设置与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保持一致。目前, 我国急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 中职院校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 将专业设置的重点放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

调整专业设置包括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改造两个方面。设置一个新专业既要考虑其发展前景, 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又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 分析其可能性与可行性, 切不可不顾现实条件盲目设置。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职业岗位群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 调整专业设置必须灵活地对老专业进行改造, 以延长专业的生命周期。另外, 调整专业设置还要特别重视特色专业的建设, 因为特色就是质量, 特色就是生命, 只有具备特色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提高学校的办学活力。

二是加强教材、课程体系建设,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 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非常匮乏, 大多数中职院校采用的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教材, 这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因此, 加强中职院校的教材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 要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 才能确定课程的专业地位和所应承担的教学任务, 确定教材编写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其次要改革课程体系,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一方面, 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 以“必需、够用”为度, 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性环节的比重, 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课程的编制与实施上应以能力为本位, 体现中职特色。另一方面, 要组织好教材的审定和编写工作。在教材的编写和审定过程中, 要聘请企业界杰出人士及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教材建设, 及时删除不符合行业需要或陈旧落后的教材内容, 增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知识、新技术。

三是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是提高教学的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 要加强校内实验室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中职教学特点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 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 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 要建设好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中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可以由学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建设, 也可由地方政府统筹建设与管理。对于行业、专业性比较强的实训基地, 可利用企业职工培训方面的现有条件, 根据中职学生培养与企业职工培训的共同需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应积极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加强学生的实习与社会实践, 学生实习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四是加强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心应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因材施教, 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理论教学要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值得尝试的有研究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 当然, 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与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应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 要积极实施中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为核心的中职院校师资继续教育。对于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要加强培训, 提高学历;对于技能较差的专业课教师要组织他们到生产第一线锻炼, 参与实践教学、科技开发与服务活动, 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对专业教师可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 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进一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同时, 要完善教师聘用办法, 在加强专职教师聘用管理的同时, 重点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六是加强教学管理,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中职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首先, 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 其人员组成要来自不同的层面, 除了本校的教学管理干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外, 还应邀请校外的技术专家与管理专家参与, 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 分组落实教学管理任务。其次, 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评估方案, 使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如建立教学计划执行检查制度、定期听课制度、学生学习质量定期分析制度、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定期抽样评估反馈制度等, 在评估方法上要体现先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坚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公开性评价与公正性评价相结合,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质量, 更加科学有效地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 达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J].职教论坛, 2001, (9) .

[2]高职教材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 2001, (9) .

[3]完善高职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0) .

[4]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综论[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4) .

[5]高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 2006, (2) .

[6]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篇4:对中职课堂教学的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职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的课堂学习风气很不尽人意,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自觉刻苦努力的现象更少,相当部分的学生无论课内课外,总是眼不离手机,心不忘网络,一期下来,学到的知识模模糊糊,似懂非懂,对成绩的优劣很不在乎。为什么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如此不屑一顾,我想,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学生的本身素质,重要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学的方法。讲课方式没有吸引力,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成了学生的催眠曲。如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呢?下面,我以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谈几点心得。

一、教学的风趣性、幽默性、形象生动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老师的讲课的方式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老师的教态呆板,语言语气枯燥无味,学生则感到厌烦,教师的教态活跃,精神飞扬,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学生则感到精神振奋,产生一种追求欲知的心态。因此,我在课堂中,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精神饱满一些,教态活跃自然一些,语言风趣一些,知识内容形象生动一些。许多教师感到对计算机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抽象枯燥。其实,只要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烦琐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单调化为丰富。学生在笑声中掌握了知识,教学气氛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兴趣来了,越听越想听,学习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起来。与此同时,教师的语调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有轻有重,有快有缓,有高有低,重点内容、重点字眼声调要高、慢,有时还须一字一顿地强调,并配以各种动作手势,眼神表情教态,使之更形象、生动。既突出教学的重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仿佛在观看老师做精彩的演讲,获得愉快的丰富感受。

二、老师要善于举例,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

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除了老师讲课是否风趣吸引以外,还得看老师对知识问题的讲解方式是否清晰明快,易于理解接受。因此,老师还应尽可能地以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一些例子解释教材的知识问题,使之深入浅出,更通俗易懂。如我在讲局域网时是这样解释的:局域网好比一栋大楼,每个人(好比主机)有自己的房间(房间就好比网卡,房号就是物理地址,即MAC地址),里面的人(主机)人手一个对讲机,由于工作在同一频道,所以一个人说话,其他人都能听到,这就是广播(向所有主机发送信息包),只有目标才会回应,其他人虽然听见但是不理(丢弃包),而这些能听到广播的所有对讲机设备就构成了一个广播网域。学生经过这样的例子解释,对问题的理解容易和透彻得多了。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以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听觉视觉效果,生动、直观形象地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既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恰到好处地挖掘学生潜能,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恰恰是弥补多媒体教学中的短处,传统教学中的书写板书,细化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详细记录课堂笔记和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朱绍禹先生指出:“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没有适当的板书,这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关键词、关键句,从而不利于理解教学的内容。课堂上老师的板书优劣,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原因。老师的板书啰唆紊乱、随意,学生的情绪也随之低落,对学习也会满不在乎。因此,我们的板书应有条理一些,简洁一些,把教材内容标题、内容程序经过简洁的且要求学生做笔记的重点内容安排在黑板的左边。对于重点字眼,难点问题还需边讲述边用不同色笔圈画强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四、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

有些老师上课,理论与实训分得很清楚,讲理论则完全照书讲理论,上实训则完全由学生自行操作,这么一来,学生听课没有实物现象的感知,听得模模糊糊,精神提不起来,厌烦也来了,实训不知如何入手,只能乱来一通,到头来什么都知道一点,却又什么都不知道。我认为,理论与实训不能截然分开,上理论必须与实训同行,理论讲到哪里,老师应当即指出实物的形状、部位或演示现象,实训课的各种操作方法、步骤和过程,老师应作具体细致的演示,让学生有个操作的样板。当学生动手时,老师应对各实训小组作巡游的观察、检查,纠正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每个教学内容经一段时间的实训后,最好能考查一下各学生的操作熟悉程度,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才进入下一项内容的操作,经这样逐项落实,渐序推进的教法,学生对学习才有兴趣,才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

五、教材内容的溶化组合和经验补充

一般来说,教材的内容顺序都是先局部解述到最后综述。如果完全地按这样的顺序讲授,按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总有模糊的感觉。我认为,教师应先吃透课本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重新组合教学顺序。另外,还要从相关的书籍或自己的经验增加补充一些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解答,使学生学习思维不至于过于狭小和僵化,视野才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篇5: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探讨

一我国中职汽车维修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缺乏文化基础,抽象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缺乏文化基础和对知识的抽象能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尽管很注重教学的直观性,但是学生对于汽车零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形体状态及其原理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例如在进行汽车原理的学习时,过于死记硬背,并没有完全理解,缺乏思考,会出现学习困难容易忘记的情况,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倦心理。当学生进入现场实物教学阶段时,虽然会比学习理论知识兴趣更大,但是由于理论知识基础不够,学习起来难度也很大。

(二)理论学习的跨度较大

目前我国的中职汽车维修在理论教学上的安排跨度较大,通常来说,理论教学是分多个学期进行,这容易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整体上缺乏认识,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学习深度不够。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由不同教师各负其责

目前,中职汽车维修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上都是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往往教学方式不同,自成体系,对学生对于系统知识的形成很不利,容易出现脱节,在目标、方法上不同的教师很难做到完全融合,因此逻辑混乱,内容不统筹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篇6: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探讨

中职教育发展强劲。但发展的背后存在着理论体系不完善、思想观念落后、生源质量滑坡、制度建设滞后、经费投入不足、专业设置盲目、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建设滞后等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为克服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扩大宣传、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制度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增强特色品牌意识、加强教材建设等。

一、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理论应关注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垂听职业教育实践的要求与呼声,对新现象、新问题做出迅捷应答。强调和突出职业教育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既能够使理论研究尊重客观、实事求是,避免主观臆断;又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理论随实践变化而动态发展;彰显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建设鲜活的时代性。近几年,西方的许多职业教育理论思潮、流派、理论和方法蜂拥入境,职业教育研究者应努力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与外来职业教育理论科学结合的构架,这并不是指对中外职业教育理论进行简单的组接、拼贴,而要面向未来,立足当前实际,机智地吸纳其精华、壮己之筋骨,予以创造性的整合与发展。我们既强调理论的守成,更倡导理论的创新,不断创新、日益发展的活理论才会生命长久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要积极引导人们改变唯学历论英雄、鄙薄职业教育的落后人才观念,真正树立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现代人才观念。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就业前景非常看好。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工荒”、“高级技工荒”的现象,在沿海地区甚至是“千金”难求一高级技工。

二、创新培养模式,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此,中职教育要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以下几种可供借鉴:1、实行校企合作,以订单式培养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中职学校短期内设置相关专业,学成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方式。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3、积极推进工学交替,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4、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行学分制。根据自己爱好特长和基础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取得独立从事某种就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育模式和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质量评价考核制度,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2、实行专兼结合,积极聘用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3、制定科学的师资培训、培养制度,突出职教特色。政府师资培训机构应根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师资的总体要求,改革培养师资的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4、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近年来,我国的许多职业学校派出大批的`教师到各地访问,进修,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有些学校还与外国的学校合作办学、办专业,把外国的教材、教师都引进来,产生了比出国留学还要好的效果。5、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考核晋升制度,以提高职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职教师资队伍。

三、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推进各项制度建设

首先、克服无序招生。1、政府应出面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由省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所有中职学校包括社会力量办学的招生简章进行统一审查,统一向社会公布,以提高中职学校招生简章的可信度和严肃性,不允许中职学校自行发布招生简章;2、应建立起对中职学校重要办学指标客观公正的评估和公示制度,以增强老百姓对学校的知情权,增强考生分析选择的透明度。3、,建立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制度。对出现一些违规行为,实施一定的处罚制度,如限量招生、限期整改、媒体曝光等。

其次、贯通职业教育的纵向办学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学生进入高层次院校学习的需求。职业教育的作用和特色,决定了它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低层次教育,而应为多层次、复合型教育。在职业教育系统内,不应该只有中职和大专两个层次,还应该有高职本科、应用性硕士、博士等各种层次。除学历教育外,还应该有非学历的在职培训、转岗培训

和继续教育。这些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之间不能是孤立的、割裂的,而应该是互相连接,上下贯通的统一整体。

再次、创特色教育,树品牌意识。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在培养目标、人才质量规格和社会效益等各个方面应显著地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学校要树立自己形象的品牌,要有名专业、名教师、名学生。要加强科学管理,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验室及教学设施,有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更具竞争力。

1、争取更多政府投入,改进教育教学条件。

2、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尽可能多的职教学生得到受助,以提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为更多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习和就业机会。

篇7: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探讨

1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意义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创办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体系。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榆林是一个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煤、天然气、石油、盐等资源的贮量和品质位居前列。开采和炼化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榆林目前有5所职业学校,由于几年前的普高热、升学热的影响,职业学校中又产生了综合高中,导致职业学校既不能向高校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又不能给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所以,要在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一所学校都必须在自身教育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只有制度的创新,管理观念的创新,办学模式的创新,彻底革除不符合职教特征的赘生物,才能真正迎来职教的春天。

2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2.1 按部就班的学籍管理制度

中职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必须到学校完成3到4年的学业,取得毕业证后才能参加工作。

2.2 中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职教学模式就是以文化课为基础,基本学习了高中阶段的所有文化课知识后,才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这样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长,但文化课与专业所占时间基本均等,没有主次之分,结果导致学生既没有高的文化素养,又不能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

2.3 课堂管理的死板性

传统的中职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学的教学管理体制,严格的课堂教学制,一般都是由老师讲,学生听。

3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措施

3.1 彻底打破旧的僵死的学籍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其实是从教育到就业的过渡。一定要学生完成三年学业,未免过于死板。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就走向岗位,即使他还未完成学业?显然,当他需要时,他还可以从岗位上走进课堂,成为学生。应形成以学年为单位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学习制度,当然学籍保留应确定年限,最多不超过两年,这样,就形成了就业1[1]与学习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3.2 正确处理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

文化课和技能课谁主谁次?就职业教育而言,明确“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那么,中职教育当然是技能课为主了。

但是,也不能将文化课完全删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是重中之重;而文化课则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技能培养的支持。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必须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先要确定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时安排、资源配置上向技能课倾斜。适当减少文化课的课时数,各文化主课一周安排3~4节即可,将腾出的课时补给专业主课,或开设更多的专业延伸课程,以满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要求;改变校内活动以文化课为主的现象,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练兵;还有就是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文化课设置上要做到与专业课配套。编写和选择一些与专业课相配套的教材,比如说计算机专业,不开设普通英语,就给学生开计算机英语,难道不是更学以致用吗?再次,确定文化课的服务功能,比如,在中职学校开展《普通话》、《实用文体写作》、《礼仪》等课程。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将文化课内容重新设置,使教学内容与所学专业形成内在的联系。

3.3 职业素质的培养

以技能教育为主导应该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职业教育视为职业培训,更不能形成掌握了技能就是完成了职业教育任务的观点。因为,我们政府、社会赋予了职业教育更崇高的使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是作为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来的。此外,各种对企业的调查也表明,企业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定位明确、规范严谨等情感因素的发展。所以,职业教育不能简单化为培训,要充分抓住教育这一出发点,重

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4 技能指导的实践化

多年从事职教的经验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了三年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训设备的不足和合作企业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们专业教学流于纸上谈兵,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一二年级没有安排实习项目,到三年级安排实习了,又缺乏教师指导,使得技能教育大打折扣。这样的办学模式必须变革。今后职业学校一定要建立与开设专业相适应的技能基地。实现这样的目标,模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近来多方宣传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由企业为学校提供技能实习、实践基地;但在相关政策未出台前,这种模式实现的可能性不大,追逐利润的企业无法承担生手所带来的损耗。另一种则是建成一种前校后厂的模式,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设施完备的学生实践基地。当然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多方投入,但是对于教学来说,后一种方案显然更为合适。无论如何,职业教育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无须再培训就可以上岗就业的技能。

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种种要求,职业教育体系中众多不符合要求的环节、模式都需要改革,上述的四方面仅是其中一部分,好多题目还要做深入的研究。总之,我们必须改变当前“以学校理论主导的线性系统的学习模式,逐渐形成学校实践主导的环形系统的学习模式和校企合作主导的协同系统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对中职物理分类教学思路的探讨

关键词:物理,分类教学,中职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等学校的区别在于中职院校课程开设以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为重点,一般来说其课程的应用性、 实用性比学术性要更强,是针对社会各项职业进行专门培训的. 在此基础上,一些理论课程在中职院校显得无足轻重,物理学科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 在中职教学里面,不仅许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放弃物理课程的学习,学校本身也没有对物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但实际上,物理与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是一门基础学科,许多职业例如与机械、电子等相关的职业是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的. 因此,为了响应我国提出的同时兼有素质与技术的人才要求,中职院校必须注重物理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中职物理分类教学思路概述

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谓分类教学,即是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就业方向或是其自身实际需要,教师对科目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实现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育. 实施分类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在保证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减轻中职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不需要掌握一整本书的内容,提高对某一项目研究的专注度; 其次,该教学模式符合实际,既满足了社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又能达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三,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与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课堂上教学效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物理课程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得到体现[1].

二、实现中职物理分类教学应包括哪些内容

物理学科特性之一就是其科学性,它是一门具有探究意义的科目,学习越深入越需要接触生活实际以外的知识. 对于中职物理教学来说物理教学困难在于其学习难度,根据中职院校的性质,中职物理分类教学应该将目标定位在实际应用上,抛弃应试教育中要求的繁杂内容,并着重注意与生活工作相关的物理现象,教给学生有用的物理是分类教学的大前提,也是其指导方向.

1.物理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物理教学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再选取适合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中职院校物理教学中内容的筛选十分关键.

有些院校的物理课程忽视基础知识,直接就指导学生学习与其专业有关的部分,这实际上是违背教学初衷的. 分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学生连学习物理的意义都不清楚,其学习质量可想而知. 因此对于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基本概念等还是需要做一个系统的讲解. 例如,物理量中关于“比值”形式的定义公式: ρ = m/V,密度根据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定义,物理教学中有许多类似公式像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 ΔV/Δt等也是同理. 事实上,物体密度大小与我们测得的物体质量和体积是无关的,是其本身的一种属性,加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也无关,表示的是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因此在v = 0时,物体仍可能存在加速度. 如果对这种概念不解释清楚,学生就很难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很多内容. 与普通院校的物理教学相比,中职院校的教师应尽可能联系生活,用浅显易懂的例子来向学生传授物理概念的意义,或者联系物理现象来向学生说明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等,这样轻松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接纳知识.

2.分类教学的方法途径

除了教学内容需要筛选,教学的方法同样是实现分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鉴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偏向技术应用与实际操作,物理教学应增加实验在教学活动中的比例,不要一味地在讲台上进行理论讲解.

一般来说,一个物理知识点可以引出多个方向的研究,以电学为例,一个电路图中,既可以研究其电流大小、方向,也可以研究其额定电压,同时还可以判断电阻大小. 为了使学生印象深刻,可以让学生选取其中一个课题,将选取相同课题的学生组织起来,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再与其他课题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把握学习的进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与兴趣选择研究方向,提高其自信心,交流过程中,由于突破了师生间的隔阂,交流更为方便、大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也更愿意学习更多的内容. 除了这样的细分项目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关场地进行实习观察,要求学生说出实际操作中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或者让学生亲自体验相关技术操作,令学生明白物理学习的重要性[2].

篇9:对中职德育课堂体验式教学的探讨

一、创设情境体验

创设情境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手段。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适当的体验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深入理解、消化知识,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改变了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体验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在教学《加强道德修养》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文明与不文明行为的视频,让学生有一定的认知,然后教师指出是非、善恶的界限不能混淆,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在了解相应的知识后,学生自编自导了小品《我在马路上》。一名赶着上班的工人,碰巧遇到一位被撞倒在地的老人,而肇事者已经逃逸,来往的行人都视而不见。是否要将老人送往医院,工人犹豫不决,一方面担心自己上班会迟到,另一方面又怕做好事被诬陷。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工人决定救人。这样的情境设置,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之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德育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愿意主动探究该如何进行道德选择,并内化为自身行为,从而有效提高德育课堂效果。

二、开展活动体验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体验式教学是围绕这一目标,将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获得体验,这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德育效果。体验式教学中开展活动体验的方法有很多,如辩论赛、角色模拟等。辩论是强调学生参与、体验的一种手段,如教学《爱国主义的内涵》时,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我国的一些明星加入了外国国籍,他们的行为是不是爱国行为”进行辩论,学生用实例支撑自己的观点。等学生辩论后,教师总结点评:将加入外国国籍与爱不爱国联系起来是比较肤浅的认识,不管是中国人加入外国国籍,还是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都属于正常的流动,与爱不爱国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应该有包容性,应该有民族自信心。

采用辩论和角色扮演形式除了能掌握知识,拓展知识面外,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授《学会和谐交往》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求职面试,同事、客户、领导等都由学生扮演,在模拟活动中让学生先表演失礼的行为,然后让学生演示正确的行为,最后再让学生分组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懂得职场礼仪。这些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实践创新体验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中职德育课应结合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注重生活性、实践性。体验式课外活动能弥补德育课时的不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同时,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实现德育课“知、信、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如教学《哲学与人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策划新产品推销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推销过程中如果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发生了矛盾应如何解决?”“推销活动有规律吗?”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哲学知识从中感受哲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实践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学生能亲自参与,从而达到较佳的体验效果。

四、小组合作体验

团队合作精神是企业看重的品质,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使学生共同进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教学《合作》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合作,不喜欢与什么样的人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列出团队协作需要具备的特点,引导学生体验到要想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欢迎的人才,必须树立合作观念。分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时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小组人数、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议题应集中、轮流发言等。

总之,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学习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职德育课开展体验式教学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教师应积极采用这一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体验中发展,从而达到知行统一,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

上一篇:工伤认定中的用人单位下一篇:车间流水线生产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