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组织工作会议

2024-05-10

贵州省组织工作会议(精选8篇)

篇1:贵州省组织工作会议

2012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2年1月15日,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开局之年全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当前我省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十二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安排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副省长孙国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经信委主任王江平作工作报告,会议由省经信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保芳作主持。

会上,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江平首先作了题为“提速转型,砥砺奋进,全面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增速较快、效益较好、质量较高、贡献较大、位次前移、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贵州全省完成工业投资1820.99亿元,同比增长69.6%,创造了历史新高。王江平指出,总结2011年的工作,有三个亮点和重点,要珍惜成绩,总结经验,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强劲势头,全力推进经济再上新台阶。2012年全省工业发展主要目标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90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投资完成3000亿元,同比增长70%。围绕“三个着力、三个推进”为重点全面抓好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着力夯实要素保障能力、强化工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产业能力,有序推进民营经济三年倍增与511园区培育计划,及10+2区域帮扶计划,继续加大对优强中小企业和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增强核心竞争力。

孙国强副省长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2012年是全省继续强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和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要围绕工业经济十大目标,重点开展10个突破,努力实现“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孙国强强调,2012年全省工业要实施十大突破确保十大目标,持续强力推进全省工业强省战略。十大目标是: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20%。达到2190亿元,工业投资完成300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689万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3%;保证电煤供应7000万吨,发电1300亿千瓦时;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5%;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超过47%;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工业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五位;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10个突破是: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调结构、转方式;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项目落地和项目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和园区发展;争取国家资金和项目支持;深化改革。

会上,孙国强代表省委、省政府与各市(州、地)政府、行署签订《2012贵州省工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并举行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授牌仪式。毕节市人民政府、遵义市人民政府、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7位代表分别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省经信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省有关单位负责人,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分管工业工作的副市长(副州长、副专员),各县(市、1区)人民政府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副市长、副区长),各市(州、地)经济和信息化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工业和能源委)主要负责同志;部分省直单位、中央驻黔单位负责同志;部分中央在黔企业、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2012铜仁市经济工作会议

大力弘扬“苦干实干、开放创新”的新时代铜仁精神

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不断开创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廖国勋 夏庆丰讲话 雷甘霖 陈达新等出席

□2012年1月6号,要按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总基调、总目标、总要求,以“苦干实干、开放创新”的新时代铜仁精神,以新的“铜仁速度”,凝聚精气神,提振自信心,敢拼敢闯敢干,咬紧牙关加速冲刺,不断开创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工作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8%、35%、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75%;财政总收入增长30%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20%;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奋斗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9%,力争达到4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 %,突破800亿元

●五大重点工作:紧紧抓住投资需求这个“牛鼻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统筹推动三次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着力强功能、显特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强动力、释放活力;坚持民生优先,让群众过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玉屏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县委书记王俊铭、县长安孝荣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箫笛名城,新型工业重镇,黔东经济发展极”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兴县、开放带动、科技带动”的发展战略,统一思想,精诚团结,同心协力,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四年大变样”的工作要求,抢抓机遇,快干实干,奋力赶超。

议明确了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50%以上,力争达到100%;财政总收入增长确保达到30%以上,力争达到35%,农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在新一年的经济工作中,努力做到“稳、进、快、好”,使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更稳;要围绕目标、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国务院启动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重大机遇,大干快干,实干猛干、与时间赛跑,与效率竞争,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又快又好、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12月23日,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张运祥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安孝荣当选为县人民政府县长

全体代表听取了关于《玉屏侗族自治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报告(草案)和《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财政预算》报告(草案);听取了玉屏侗族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

大会审议通过了安孝荣同志代表县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审议通过了《关于玉屏侗族自治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审议通过了《关于玉屏侗族自治县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2年财政预算决议》(草案),审议通过了张运祥同志代表县人大常委会所作的《玉屏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审议通过了《关于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审议通过了《关于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审议通过了玉屏侗族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

会上,县委书记王俊铭为新当选的县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运祥颁发当选证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运祥为新当选的县人民政府县长安孝荣及新当选的县人

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颁发了当选证书。

玉屏侗族自治县简介

区号:0856

位置:铜仁地区南部

人口:人口14.16万

市树:暂无

政府地址:政府驻平溪镇 邮编:55400 面积:面积517平方千米 民族:侗族 市花:暂无

旅游局地址:人民路333号

政府网址:http:///

旅游局网址:暂无

位于中国贵州省东部,铜仁地区南部,为黔东门户。地处东经108°47′~109°9′,北纬27°7′~27°31′,面积517平方千米。2003年人口14.16万,少数民族人口占67.8%。有侗、汉、苗、回等18个民族。玉屏古名平溪。宋置平溪峒。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设平溪卫。清雍正五年(1727)改玉屏县。1983年撤玉屏县,建玉屏侗族自治县,政府驻平溪镇。行政代码:522223,邮编:55400,电话区号:0856。

本规划区域范围涵盖全县四镇两乡和一省级经济开发区,即平溪镇、大龙镇、田坪镇、朱家场镇、新店乡、亚鱼乡和大龙经济开发区,国土总面积517平方公里。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1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3万人,农村人口11.9 万人,境内有侗、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1%。

一、地理位置

玉屏侗族自治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我国西南的贵州省东部,铜仁市南部,东部与湖南新晃自治县相连,西部与本省镇远、岑巩两县比邻。为贵州省的东大门,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中南与西南的交通结合部。县域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倾斜的过渡地带,•低山多丘陵间有平地。地处东经108°47′53″—109°9′54″,北纬27°7′43″—27°31′41″之间,海拔315—916米,素有“黔东门户”之称。

二、地形地貌

玉屏县地处贵州高源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低山多丘陵间有平地,属于平坝、丘陵兼有地形,地势东南高高西北低。一般海拔400—600m。最高海拔950 m,最低315 m。

三、气候资源

玉屏侗族自治县位于北纬低纬度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春秋多低温阴雨,夏季降水集中,盛夏多伏旱,无霜期较长,雨热基本同季。但气候垂直差异性大,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全年日照多年平均1232.4小时。气温: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7℃。活动积温6304℃。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最大降水年份降水量1523毫米,最小降水量979.4毫米,无霜期平均290天。

四、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5166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708公顷,田面积3990公顷,土面积171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林地18824公顷,其中有林地16216公顷,果园1132公顷,草地4031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地2445公顷,荒地2266公顷,其中可利用荒地1696公顷。土地肥沃,有黄壤、红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6个土类。土壤有红壤、黄壤、黄棕壤土几种类型,山地灌丛草旬土,潮沙土等,大部分为红黄壤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疏松、质地良好,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衍。

五、水利资源

玉屏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干流舞阳河汇集龙江河、车坝河、野鸡河、排坡河、混寨河等30余条河(溪)流。全县河流呈叶脉状展布全境。河流总长574km,河网密度0.53km/km2,舞阳河是县境内最大河流,全长444 km,途经本县境内河段46.6km,总流域面积10334km2,至本县出口处流域面积6486Km2。多年平均流量85.6m3/s,最大流水流量2780 m3/s,最枯流量8.5 m3/s。境内地

表水资源共为35.29亿m3,其中水资源32.4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0.607亿m3。水能蕴藏量4.93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为3.99万千瓦。

篇2:贵州省组织工作会议

组织工作会议的通知

各参赛学校: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贵州赛区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赛区组委会)受贵州省教育厅委托,组织参加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按照今年竞赛的进度安排,赛区组织委员会将于2011年8月16日在贵州大学北校区召开2011年赛区组织工作会议。具体通知如下:

一、参会代表

各参赛学校主管竞赛的领导1名,参赛学校主持竞赛学生培训的教师1名。

二、会议安排

1、会议地点:贵州大学北校区2行政办公楼2楼4号会议室;

2、会议时间:8月16日上午9:30时会场签到; 10:00时开会。

三、会议议程:

1、赛区主办学校领导讲话;

2、传达全国主委会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3、安排赛区本届赛事工作(含巡视员派遣工作等,巡视员8月29日下午3:00到贵州大学北校区博学楼512S开会,相关学校按其赛场数派遣巡视员);

4、教育厅领导讲话。

注:本次会议差旅食宿自理,会议无补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贵州赛区组织委员会

篇3:贵州省组织工作会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贵州省6所高校的教师共计475名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75份,收回有效问卷433份,问卷有效率为91.2%。有效问卷中,男性161名,女性197名,未填明性别者75名。

1.2 测量工具

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组织,并由Fazio具体负责制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 Being Schedule)。该量表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快乐心境、情感和行为控制、松弛与紧张6个因子,共计33个项目,其信、效度均较高[2]。

1.2.2 教师工作倦怠量表

该量表根据王晓春等[3]编制的“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改编而成,包括热情枯竭、精力枯竭、成就感降低3个因子,共28个项目。3个因子以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91,0.808,0.653,0.874。3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96,0.530,0,684,3个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870,0.618。

1.2.3 学校组织气氛量表

借鉴潘孝富[4]编制的高校人际气氛量表,自编组织气氛量表,包括管理气氛和人际气氛2个因子,共20个项目。2个因子以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91,0.889,0.930,2个因子间的相关系数为0.715,2个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0.932。

1.3 测试方法

将以上3个量表和教师基本信息装订成册进行测试,问卷测试的实施过程按照心理测验程序进行团体测试,施测前测量人员按统一的指导语解释相关事宜,测试结束后统一回收问卷,并编号、录入计算机。

1.4 统计处理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结构验证采用AMOS 4.0统计建模软件。

2 结果

2.1 幸福感、工作倦怠和组织气氛描述性分析

幸福感、工作倦怠和组织气氛的平均分为107.348,68.413,59.573分,标准差分别为14.812,16.877,9.756分。

幸福感、工作倦怠和组织气氛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工作倦怠总分以及各因子都与幸福感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567~-0.453之间;组织气氛总分及其因子与幸福感也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218~0.338之间;工作倦怠与组织气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46,二者各因子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在-0.440~-0.257之间。总体看来,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相关高于幸福感与组织气氛的相关。

2.2 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

相关分析结果说明,幸福感、工作倦怠和组织气氛之间存在相关。根据前人研究,假设在组织气氛影响幸福感的过程中,工作倦怠起中介作用。

根据温忠麟等[5]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检验工作倦怠在组织气氛影响幸福感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1步,检验以组织气氛为自变量,幸福感为因变量的回归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如果有统计学意义接着做第2步。第2步,分别检验以组织气氛和工作倦怠为自变量,以幸福感为因变量的回归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如果都有统计学意义则中介效应显著;否则直接做第4步检验。第3步,检验以组织气氛和工作倦怠为自变量,幸福感为因变量的回归中,组织气氛对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如果仍然有统计学意义,那么是不完全中介效应;否则是完全中介效应。第4步,做Sobel检验,如果有统计学意义,意味着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否则中介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计算幸福感、组织气氛和工作倦怠得分作为3个显变量,根据以上检验程序,检验工作倦怠的中介效应,见表2。

注:P值均<0.01。

通过以上第1步和第2步的检验发现,工作倦怠的中介效应显著,即组织气氛通过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影响幸福感。通过第3步的检验发现,在组织气氛影响幸福感的关系中,工作倦怠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因为,同时以工作倦怠和组织气氛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组织气氛的直接影响仍然达到显著水平(P<0.05)。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大小为-0.523×-0.502=0.26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0.263÷0.357)×100%=74%。由此可见,组织气氛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工作倦怠引起的。

2.3 幸福感、组织气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的回归分析,以幸福感为内潜变量,其6个因子得分作为指标变量;将工作倦怠作为内潜变量,其3个因子得分作为指标变量;将组织气氛作为外潜变量,其2个因子得分作为指标变量,构建幸福感、组织气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模型。为了进一步验证工作倦怠是否是完全中介效应,建立工作倦怠完全中介效应模型和不完全中介效应模型,2个模型的拟合指数见表3。

从整体上看,2个模型都可接受,取舍模型需要作模型比较。根据模型的比较原理,简单模型比复杂模型的卡方值增加不是很多(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则取简单模型;否则取较为复杂的模型。完全中介效应模型1与不完全中介效应模型2相比, △CMIN=5.509,△DF=1,P<0.05,所以取较为复杂的不完全中介效应模型MOD2,该模型及其标准化解见图1。

4 讨论

“有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教师的幸福感对教师的健康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幸福感和工作倦怠的得分看,教师的幸福感水平不高,而工作倦怠问题较突出;相关分析发现,幸福感、工作倦怠和组织气氛3者相关显著。

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作倦怠直接影响教师的幸福感,这与同类研究结论一致。如Iverson[6]发现,工作负荷、角色压力、合作者、管理者都对工作倦怠有预测作用。这说明幸福感不仅受先天遗传、人格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如工作倦怠这样的负面心理状态的影响。这为关注教师职业心理以提高其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证据。

本研究发现,学校组织气氛影响教师的幸福感;但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工作倦怠这一中介变量产生的,工作倦怠的中介效应高达74%。有研究认为,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影响个体的幸福感[7],那么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源和生活环境,组织气氛对幸福感有预测作用便不难理解。这一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幸福感的人格-环境交互作用理论。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改善学校的组织气氛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组织气氛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大部分是由组织气氛通过作用工作倦怠而产生的。已有研究证实了组织气氛能预测工作倦怠[8]。工作倦怠作为一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影响幸福感也符合理论,这说明组织气氛通过工作倦怠影响幸福感是可能的。本研究发现,工作倦怠的中介效应极高,提示通过改善组织气氛,提高教师的工作兴趣、工作热情,调节教师的职业心理可以提高其幸福感。

结构方程模型可同时对所有的变量进行检验,评价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所以,为更确切地揭示幸福感、组织气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本研究应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建立了3者的结构模型。模型检验进一步证实了工作倦怠的中介效应,模型的标准化解更直观地展示了3者的关系,为实践应用研究结论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3.

[3]王晓春,张莹,甘怡群,等.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应用心理学,2005,11(2):170-175.

[4]潘孝富.解读学校组织气氛.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107-108.

[5]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6]IVERSON R D,OLEKALNS M,ERWIN P J.Affectivity,organiza-tional stressors and absenteeism:a causal model of burnout and its consequences,J Vocat Behav,1998,52(1):1-23.

[7]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60-64.

篇4:贵州省组织工作会议

刘也强部长主持会议。省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贵州老年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蓝祝卉作了题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促进我省老年教育更大發展》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03年全省老年教育工作,安排部署2004年工作任务。

与会代表讨论了工作报告,并对开展庆祝贵州省老年教育发展20周年系列活动发表了意见。

贵州省副省长肖永安对全省老年教育工作讲了三点意见。他强调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我省老年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强领导,为老年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贵州省委副书记孙淦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老年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老年教育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促进我省老年教育发展;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老年教育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纳入工作目标和规划,统筹安排,认真落实。

篇5:贵州省组织工作会议

会议通过 1989年2月1日起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主任会议的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主任会议处理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一)召开与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协调常务委员会与“一府两院”的工作部署,拟订常务委员会的议题计划;

(二)讨论、部署召开省人民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组织起草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拟订大会会议议程、日程和各项名单草案;

(三)决定常务委员会每次会议的会期,拟订会议的议程、日程草案和决定、决议草案;批准旁听常务委员会会议的单位、人员名单;

(四)审议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议案,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五)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1

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六)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质询案,决定交受质询机关答复;

(七)审议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提请的人事任免案,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讨论、决定由主任会议提名的任免案,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八)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常务委员会有关部门代拟议案草案;

(九)讨论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并提出处理意见;

(十)安排省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视察工作的有关事项,听取视察报告,并对视察中反映的重大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十一)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

(十二)听取秘书长办公会议关于人大机关工作重大事项的汇报,并对汇报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

(十三)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并对报告中提出的重大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十四)讨论、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办的事项;

(十五)指导、协调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各部门的工

作;

(十六)处理常务委员会其他重要日常工作。

二、主任会议审议议案、决定问题,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由主任会议集体决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必须执行主任会议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或在工作中发现新情况,可在主任会议上提出讨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违反主任会议决定。

三、主任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二次,必要时可以临时召开。主任会议拟订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草案的时间相对固定。在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之间,召开两次主任会议,第一次主任会议在上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结束后的一周之内召开,初步拟订下次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草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部门进行准备;第二次主任会议在下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的十五日前召开,正式拟订议程草案,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四、主任会议由主任主持,或受主任委托,由副主任主持。主任会议必须有主任会议组成人员过半数出席,才能召开。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及其他有关负责人列席会议。必要时,可以邀请与议题直接有关的省政府组成人员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列席会议。

五、主任会议要审议的议案、文件,由有关部门提出,由分管的副主任或秘书长审定。

六、主任会议的议题、召开的时间,由秘书长提出,由主任确定,也可以委托副主任确定。

七、对列入主任会议议程的议案、文件,有关专门委员会、有关部门应当提出审议意见或说明,提供有关的资料。

八、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议案草案,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按规定的时间提供草案文本或报告,再审的法规案还要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或审议修改说明,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主任会议决定由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的议案,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提出审议报告。

主任会议决定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议案,有关专门委员会应当向提案人作说明。

主任会议建议撤销的议案,有关专门委员会应当提出撤销议案的报告,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九、主任会议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正式行文办理。

篇6:贵州省组织工作会议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69号 【发布日期】2007-07-22 【生效日期】2007-07-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省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7〕69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加强对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建立省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联席会议组成人员

召 集 人:蒙启良(副省长)

常务召集人:王文阳(省政府副秘书长)

石 超(省招商局局长)

邵祥林(省商务厅厅长)

成 员:张应伟(省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

郑楚平(省经贸委总经济师)

张宜华(省公安厅副厅长)

杨小鲁(省监察厅副厅长)

杨 志(省财政厅总经济师)

王明铮(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

周从启(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姬保山(省建设厅副厅长)

吴 强(省交通厅副厅长)

万晓流(省农业厅副厅长)

余文春(省商务厅副厅长)

黎盛翔(省文化厅副厅长)

黄启明(省审计厅副厅长)

刘维敏(省国资委副主任)

赵福增(省国税局总经济师)黄武夷(省地税局副局长)

熊际翎(省环保局副局长)

丁 琨(省工商局副局长)

李三旗(省旅游局副局长)

王予凡(省招商局副局长)

蔡赤丁(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

肖 杰(人行贵阳中心支行副行长)

邓瑞林(贵州银监局局长)

耿国强(贵阳海关副关长)

王素华(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季 泓(贵阳市副市长)

申 楚(遵义市副市长)

徐毓贤(六盘水市副市长)

王廷恺(安顺市副市长)

张宪民(黔南自治州副州长)

杨胜勇(黔东南自治州副州长)

付贵林(黔西南自治州常务副州长)

曹国江(毕节行署常务副专员)

雷文蓉(铜仁行署副专员)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招商局,由石超兼任办公室主任,王予凡、余文春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职责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1?审查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政策性文件、招商引资计划和重点招商项目,指导、协调、监督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

2?对每年以省人民政府名义组织参加的经贸洽谈和招商引资活动计划进行审查,并按程序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3?协调处理招商引资工作中涉及多个地方和部门的重大问题。

4?协调处理需以省人民政府名义与兄弟省(区、市)及国内外有关机构、部门开展招商引资合作的有关事宜。

5?协调处理省委、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关系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长远性、全局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及联席会议提供决策建议。

2?组织编制全省招商引资计划,拟定重点招商项目,收集、筛选项目充实招商引资项目库,策划招商引资新项目。

3?统筹协调提出每年以省人民政府名义组织参加的经贸洽谈和招商引资活动计划,报联席会议审议。

4?指导、协调我省驻外办事机构开展招商引资。

5?监督检查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申报、审批事项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大事项提请联席会议统筹协调。6?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拟提交联席会议审定的事项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联席会议决策。

7?研究确定需要提请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事项的牵头主办部门及协办部门。

8?全面掌握各地招商引资动态,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招商引资重大决策措施的有关情况。

9?负责联席会议的会务和议题资料准备;起草联席会议会议纪要,编发工作简报;督促检查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工作事项。

10?完成省领导和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会议制度。

1?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全体会议由联席会议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常务召集人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出席;根据会议议题,可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全体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1)传达国家及省有关招商引资工作的精神,安排部署半年或全年招商引资工作。(2)通报、分析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3)审查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和重大活动安排计划等。(4)其他需要全体会议研究审议的问题。全体会议主汇报单位为联席会议办公室,其他参会单位可作补充汇报。

2?联席会议专题会议。专题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由联席会议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常务召集人主持召开,根据会议议题,可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主要任务是:根据联席会议的职责,协调解决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中除需提请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审议以外的其他重要问题。专题会议根据会议研究的内容确定主汇报单位。专题会议议题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送办公室筛选后,呈请会议召集人审定。

3?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会议。办公室主任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由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根据会议议题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主要任务是根据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协调落实有关工作事项。

提请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的书面材料,原则上应在会议召开前两天送参会单位。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和做出重要决策的专题会议的会议纪要由会议召集人签发。联席会议不能议定或需省委、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的其他重要问题,按程序提请省委、省人民政府审定。

(二)调查研究制度。

联席会议办公室要针对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联席会议提出需要调研的课题建议,由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后,责成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开展调研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招商引资工作需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及时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特殊问题,要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进行处理。

(三)督促检查制度。

由联席会议提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列入督办程序进行督促检查的事项是: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招商引资工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情况;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会议审定事项的落实和办理情况;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关批示的落实和办理情况。

由联席会议责成办公室或有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的事项是:联席会议研究确定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联席会议有关会议研究确定的工作事项的落实和办理情况。

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的紧急问题,可通过现场办公等形式,督促办理。对现场办公不能解决的,要明确主办部门或单位在限定的工作日内办理,主办部门或单位要将办理情况及时反馈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及时收集汇总督促检查情况,并向联席会议报告。原则上,联席会议每季度向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及单位通报一次督查情况。对工作完成好的予以表扬;对工作完成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限期整改。

(四)信息联系制度。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定期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相关工作信息,对重大、紧急问题要及时报告。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加强与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情况,重大、紧急情况要及时向联席会议报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指派一名处级干部担任联络员。联络员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信息联系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省政府新闻办组织新闻媒体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情况、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等进行宣传报道,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通报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二十二日

篇7:贵州省组织工作会议

11月25日-26日,贵州省教育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举全省之力,用两个五年的时间把贵州的教育搞上去,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推动贵州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讲话。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分别主持会议。省委常委龙超云、张少农、张群山、谌贻琴,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出席会议。副省长刘晓凯作会议总结。

栗战书在讲话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贵州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说,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贵州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践充分表明,穷省可以办大教育,穷省必须办好大教育。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贵州省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发达省份的差距还很大,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必须举全省之力,用两个五年的时间把贵州的教育搞上去,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栗战书强调,要解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富民必先强教,兴黔必先兴教”的思想。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最具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贵州发展有两个基础,一个是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硬基础,一个是包括教育在内的软实力基础。光有硬基础是不行的,没有软实力,贵州要加快发展是不可能的,要实现更高水平、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则更不可能。教育问题又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贵州省各族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迫切希望通过接受良 1

好的教育来提升自身的素质,改变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不再把贫困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教育方面的政绩是最重要的政绩,教育上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要牢固树立为人民负责、为后代负责、为历史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一任接着一任干。只要坚持数年,定能见到成效。

栗战书强调,要解决“短腿”问题,大力推动贵州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贵州省教育现状来看,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不均衡、不公平问题。“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发展教育必须坚持“扬长补短”。一是坚持育人为本,补能力、素质之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解决好培养什么人这个核心问题;坚持以教师为本,解决好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对学生,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对师资,要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大力宣传教育战线上的先进事迹,让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崇高职业。二是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补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之短。学前教育要在基本普及上下功夫,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要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集中建设好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优质高中。高等教育一定要在突出专业结构和特色上下功夫,抓好重点院校资源整合,抓好优化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抓好产学研结合。职业教育要办好一批省属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同时积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三是坚持教育公平,补乡村教育和弱势群体接受教育之短。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栗战书强调,要解决领导问题,形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一要进一步加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及时研究

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二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广大教师要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教诲,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三要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真正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四要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钱都值得,对教育投入不能只算眼前账,而是要算大账、活账、长远账。再穷不能穷教育。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宁可在其它方面更紧一些,也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以优先投入保障优先发展。五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多为教育鼓与呼。

赵克志在讲话中就组织实施好《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他指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上下特别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过去十年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二五”期间,贵州省要贯穿“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这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贵州省,交通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教育发展水平与全国教育发展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从现在起,要再用一个五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交通瓶颈问题,用两个五年的时间赶上全国教育平均发展水平。我们既要认识到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实践,需要不懈的努力;又要围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现实紧迫需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举全省之力促进教育发展早日实现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赵克志强调,要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贵州省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贵州省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组织实施贵州省教育规划纲要,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调整教育结构、突出贵州特色这两个关键,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经过努力,到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根本上改变贵州省教育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逐步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西部人力资源强省行列。为此,一是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要继续加强入学率、巩固率等几个核心指标的监控,健全“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将初中和小学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和2%以内。在抓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省推开实施义务教育新标准工作。二是着力突破高中教育。要坚持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大并举,多渠道推动高中学校发展,鼓励和支持各地采取新建、改扩建、联办等形式,扩大高中阶段的办学规模。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今后十年,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为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四是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省高等教育调整发展的思路是:扩大规模、调整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民族教育在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增加对民族教育的投入,突出民族文化教育特色,加快发展民族教育。

赵克志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立足现实需要、着眼长远发展,用系统的思维和统筹的办法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均衡、公平发展。大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加强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整合各方力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王富玉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

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系统谋划地方教育发展,制定出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启动实施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扎实推进贵州省教育事业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和均衡协调发展;明确责任任务,推进教育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王晓东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历史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推动贵州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刘晓凯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栗战书、赵克志同志重要讲话和贵州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全力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的办学体制。

与会代表分组认真学习了栗战书、赵克志同志的讲话,对贵州省教育规划纲要进行了讨论。会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和贵阳市、黔东南州、毕节地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交流发言。

篇8:贵州省组织工作会议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农民受益、企业发展和产业提升的一举多得的补贴政策。它的实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贵州省补贴资金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拓宽,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快了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保障,为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 农机购置补实施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1 基本情况

2005年以来,贵州省落实中央补贴资金达7.175亿元,省财政补贴2.48亿元,带动农民投入14.04亿元,受益农户达34万户。贵州省各地区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引导下,广大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热情高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得到推广应用,同时也推进了贵州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2 取得的成效

购机补贴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推动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先升级,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1.2.1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满足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

通过购机补贴的实施,贵州省农业机械机型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得以继续提升,适合贵州省山区的耕作机械、动力机械及联合收割机等有了大幅度增加,为水稻、玉米与小麦等粮食生产的耕播收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保障,农机装备结构得以优化;加快了农机科技创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如茶叶生产机械的迅速增长使贵州省茶叶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了贵州省茶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独山县麻万村共有700多户农户,主要从事蔬菜和水稻种植,传统的耕牛由于作业效率低下、饲养成本高、易被盗窃等因素逐步被耕作机械取代,现在全村拥有微耕机400多台,作业成本仅为耕牛的1/3,劳动强度大为减轻,还免去了常年饲养耕牛所需的人力与物力。农户对购机补贴政策评价很高,在很大程度上扶持了地方特色产业。牧草机械、茶叶生产机械和马铃薯生产机械等迅速增加,为畜牧业、茶产业和马铃薯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贵州省的黔南州实施“185工程”,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补贴大力扶持了蔬菜、烟草、花卉和林苗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盘水市为了扶持蔬菜、茶叶和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积极调整部分抽水机与耕整机等机具指标,累加市县资金,将总补贴比率提高到60%~100%,乡镇优势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1.2.2 增加经济收入,调动农民投资农机的积极性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起了各级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投资农机的积极性。2010年,中央财政在贵州省投入1.8亿元用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省级财政投入4 814万元,带动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投入14 946万元,推动了装备农业的深入发展,加快了贵州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长顺县广顺镇耕耘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754东方红拖拉机1台,选配部分作业装置后原价11万元,享受农机38%+烟草30%的补贴后,自付3万元多。春耕期间,1个月内耕作烟地46.67hm2,纯利润达3万多元;秋季种植小麦和油菜等耕作收入即为年度纯利。由于投资回报率高,农户购机十分踊跃。

1.2.3 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机化作业与传统的人力作业相比,具有明显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土地有序流转,形成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种粮大户、烟草大户、蔬菜大户、农机大户和各种农业专业协会不断涌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安顺市西秀区成立的昌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型拖拉机17台,微耕机20台,收获机械1台,整合土地近666.67万hm2,专为烟草种植提供机耕和机收作业,既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又增加了社员与烟农的收入。在都匀市河阳乡包阳村,农户多年来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仅够温饱,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以增加经济收入。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后,该村在农机与农业等部门的指导扶持下,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用农机具替代耕牛,承包整合撂荒耕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年轻人纷纷回乡购置补贴机具扩大生产规模,核心示范基地内的38户农民中有20户购买了微耕机,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 000元增长到2万多元。

2 购置补贴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户购置机具品种集中或单一

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组合状况较好,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的潜力很大。但由于贵州省经济比较落后,农机化作业水平仍然很低,购置机具品种比较集中,农民主要购置粮食生产机具。其中,微耕机占45.4%,耕整机械3.7%,稻麦脱离机占11%,玉米脱粒机占2.6%,碾米机和磨粉机占11%。农机装备结构有待调整优化,农机化发展方式有待转变。

2.2 “补贴产品目录”和“实施方案”公布滞后

农业部和财政部关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于当年1月上旬公布,贵州省根据“指导意见”制定的“补贴产品目录”及“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定近几年都是在5月左右公布,即在春耕开始后才公布。因此,农民购补贴机的时间在5月下旬才开始,他们当年购买春耕农机具则是无奈之举。机具闲置一年未及时产生效益,同时还占用了一年资金。

2.3 购机手续有待简化

购机户普遍反映购机手续繁琐和购机前隐性开支过大。申请补贴购机户的多少除了与自身经济状况有关外,还与其居住地到县城的远近距离有关,越远越少,越近越多。较远的地方往返县城3~4次要增加五六百元的费用,这严重影响了其购机意愿,同时又造成了远离县城的乡(镇)农机具的使用率极低的现象,农机具使用率差距呈逐渐拉大的趋势。如果说购机补贴是一种社会资源,那么现实情况则是出现了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3 建议

3.1 加强引导,科学调控

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主管部门既要正确地把握政策取向,又要充分地发挥补贴政策的调控作用。要鼓励各市县因地制宜,根据农牧渔副林果等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地突出补贴重点,对农业生产等产业发展急需的、重点与薄弱环节机械给予倾斜,向落后地区倾斜。科学分析现状与不足,按照各区域的主要特点和发展优势,制定近中远期农机购置补贴规划,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下面将贵州省化分为5个农机化发展区域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组织发展,确定农机化发展的步骤与重点,逐步提高其农机化水平。

3.1.1 黔中农林牧城郊农机化区

主要包括贵阳市全境、安顺市中部和东北部、黔南自治州中部和北部、黔东南自治州西部、遵义市湄潭、风冈和绥阳等地,共33个县市。其发展优势主要是地理、地貌、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综合发展,能够为全省和全国提供较多的商品粮、经济作物以及山区土特产。油菜、烤烟和茶叶是其经济作物中的三大优势,商品粮食基地县主要集中在这里。因此,该区域的农机购置补贴应优先将以改善农业生产物质条件、提高复种指数与单产水平、建成稳固的粮油生产基地的农机具为重点。可考虑优先或倾斜补贴旋耕、机耕、机脱与烘干等为主的田间作业机具,改良中低产田土的有关农机具,坡改梯及增加土壤肥力的农机具,抗旱、抗倒春寒与秋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农机具,水土保持农机具,茶叶生产机具,植树造林机具中药材生产和初加工机具,设施农业机具等。

3.1.2 黔东低中山丘陵农机化区

主要包括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的大部分等23个县。主要区域特点是山地与丘陵多,耕地面积少,草山草坡面积大,水稻平均产量居全省之首。草山草坡和森林资源丰富是其优势。因此,购机补贴可优先考虑粮油生产相关的小型机具、畜牧业生产加工机具,植树造林机具等。

3.1.3 黔南山地河谷盆地农机化区

主要包括黔西南州大部分地区、黔南州部分地区和安顺市的紫云县等14个县。主要区域特点是山地为主,河谷深切,岩溶发育,耕地形态多样;气候为贵州省高温低势地区,热量丰富。其发展优势主要为:速生用材林和各种经济林资源丰富,盛产甘蔗和亚热带水果。因此,其购机补贴除了粮食生产机具外,可优先考虑林产品生产加工和榨油机具,水果、蔬菜的生产、加工、保鲜和运输等机具。

3.1.4 黔西高原山地农机化区

主要包括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的晴隆、普安、安顺市的关岭和普定县等,共15个县。主要区域特点是机耕条件好,土多田少,农耕地占比重大,为全省低温少雨区。主要优势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较好,此外经济林木和果树也是其优势。因此,购机补贴可优先考虑饲料加工机械,牧草收割机具,草籽收脱清洗机具,牧草加工机具,薯类生产加工机具,果品加工、保鲜与储运等机具,水土保持机具以及中药材生产加工机具等。

3.1.5 黔北中山峡谷农机化区

主要包括遵义市北部、铜仁市北部和毕节市金沙县,共16个县。主要区域特点是地貌以中山峡谷为主;林地面积和牧地面积大,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具备发展林牧业的潜在优势;耕地中田、土基本各占50%,坝田少,旱土中坡地居多,土层薄。其购机补贴可优先考虑农田基本建设机具,饲料生产加工机具,畜产品生产加工机具,用材林、经济林及楠竹等产品加工机具等。

3.2 加强宣传,做好服务

“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管理规定”、“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审核报账工作规程”、“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办法”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方案”等文件要及时(春耕前)向社会公布;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的宣传工作,让农民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内容、程序和要求;协调农机企业做好补贴机具的供货工作,督促企业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了解补贴机具的质量状况和农民的反映,加强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督,安排专门机构受理农民投诉,确保农民的权益。

3.3 开展操作方式创新试点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简化购机资格办理程序,提高效益,建议省农机购置补贴有关领导部门开展调研,在条件合适的地区开展直补工作试点,通过选点试验简化农户购机资格申请程序,节约办公经费,减轻农民负担。

参考文献

[1]龙天凤.农机具购置补贴现状及管理建议[J].湖南农机化,2010(1):33.

[2]潘梹.乡镇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探讨[J].福建农机,2009(3):26-27.

[3]何万丽.我国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0,32(4):195-198.

[4]韩剑锋.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3):52-53.

上一篇:机械能知识点归纳总结下一篇:家具销售技巧与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