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

2024-04-27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共9篇)

篇1:企业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或

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二)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预期的经济

效果;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六)实施该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

措施);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篇2:企业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

编制说明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国烟科[2014]127号文件《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2014烟草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被列入2014烟草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组提出了《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推荐性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1.2 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主要分工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标准项目专项合同(合同号:2014B004),《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项目由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承担,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欧美利华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瑞拓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同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究、方案制定、实验实施、数据分析整理,完成了《卷烟和滤棒长度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和《卷烟和滤棒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项目的技术报告和《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推荐性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1.3 主要工作过程

主要工作分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调研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对目前国内外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进行梳理,确定行业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主流检测设备,研究各检测设备的测试原理,分析各种检测设备结构特征。同时查阅了相关标准技术文献,着重围绕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的测试原理,并 用样品对各检测设备进行了实验比对,明确了在用的各检测设备长度、圆周检测的测量差异。

(2)第二阶段:硬件研究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0月):分析了各长度检测设备CCD光电测微仪和各圆周检测设备光电测径仪的信号输出情况,搭建NI数采系统平台,选用相应的采集模块,编写数采程序,对CCD光电测微仪和光电测径仪进行了全过程信号采集。

(3)第三阶段:测试分析和完善技术指标验证阶段(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结合现有标准,分析长度、圆周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对影响长度测量的8个因素和圆周测量的9个因素制定相关实验验证方案。长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标准棒、测头(结构、基准面和负压)、光强度、数据处理、旋转角度、多点测量、偏心距离和偏摆角;圆周影响主要包括:标准件、测头(夹持方式和负压)、光强度、数据处理、旋转角度、多点测量、测径时间和试样转速关系、偏心距离和偏摆角度,验证阶段对以上因素涉及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并给出结论。

(4)第四阶段:形成技术报告和标准征求意见稿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结合实验验证和理论研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专家研讨意见,完成了《卷烟和滤棒长度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和《卷烟和滤棒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技术报告,《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推荐性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1.4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标准主要起草人主要负责项目总体方案的制定与协调;组织开展项目调研;负责影响测试结果的主因分析;对卷烟和滤棒圆周检测设备过程信号进行采集研究;进行各种检测设备实验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提出各种通用技术条件;编写技术报告,征求行业内专家以及各检测设备厂家专家意见,形成最终报告;制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制定标准送审稿;进行标准审定答辩,根据评审意见制定标准报批稿。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标准研究和制修订情况

目前与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相关的标准主要有:GB/T 16447《烟草及烟草 制品 调节和测试的大气环境》、GB/T22838.2《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长度 光电法》、GB/T22838.3《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圆周 激光法》和JJG(烟草)01《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综合测试台检定规程》,国标主要提出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的检测方法,侧重样品的质检要求,在检测设备方面长度检测设备提出了能自动进样、产生平行光束、对试样端部实施多点测量、接收每个测量值、以算术平均值给出试样长度等要求;圆周检检测量设备提出了试样不应产生偏心运动、激光束扫描速率和试样的旋转速率的比值是恒定且足够大的、试样始终保持与扫描通道垂直等描述性要求。烟草行业计量检定规程规定了长度最大允许误差和直径最大允许误差的技术指标及相应的检测方法。目前尚未有针对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系统研究后提出的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因此《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的制定与上述标准互为补充,以实现最终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结果的准确一致。标准编制原则及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

3.1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规定了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的通用技术条件,内容包括:术语和通用技术条件。

3.2 标准编制原则

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GB/T 16447《烟草及烟草制品 调节和测试的大气环境》、GB/T22838.2《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长度 光电法》、GB/T22838.3《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圆周 激光法》和JJG(烟草)01《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综合测试台检定规程》等标准,项目组在充分调研现有检测设备基础上,进行查阅文献、硬件研究及实验验证,确定了卷烟和滤棒圆周检测设备的通用技术条件。整个编制工作按照烟草行业标准制订的要求进行,编制过程遵循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标准的技术指标确定有实验数据支撑。

3.3 标准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

通过分析长度、圆周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别从以下9个因素 对圆周测量影响展开实验,并验证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长度、圆周检测设备的通用技术条件。

(1)标准棒

目前在用的圆周标准棒的加工精度都满足直径测定值的最小精度为0.005mm,长度标准棒的加工精度都满足准确度不小于0.005mm,法定计量部门能对标准棒进行计量确认。

(2)测试头

(a)试样夹持方式研究

目前夹持器夹持和负压吸附两种夹持方式都不影响试样后续吸阻、通风度、硬度的测量,但采用负压吸附夹持方式的设备应根据试样旋转的速度、负压孔的大小、试样和负压壁的直径共同决定最小负压,并保证试样在旋转过程中与夹持器不产生相对位移。

(b)负压引起的基准面变化

在用的长度检测设备在测量过程中,偶尔会出现试样脱离基准面的现象,最终影响长度测量结果。因此试样在测试过程中,不应脱离挡板。

(c)档位调节方式

长度检测设备部分仪器的档板采用柱头螺母紧固,标准棒自由落体时可能造成基准面发生变化影响长度测量结果,因此要求档板不能因试样或标准棒下落产生位移。

(d)试样在旋转过程中处于完全光电检测区域

圆周检测时由于试样旋转时做偏心运动,而激光接收端的宽度是有限的;长度检测时部分仪器在测量细支烟过程中,试样在旋转过程中未完全处于光电检测区域,测量结果偏小,因此要求试样在旋转过程中处于完全光电检测区域。

(3)光强度

光强度基本不影响圆周测量结果,光强度衰减到一定程度无法完成正常校准和测量时,仪器会自动报错。

(4)数据处理(a)移动平均周期

移动平均周期不影响长度和圆周测量,同时根据GB/T22838.2 和 GB/T22838.3规定试样长度和圆周的结果应以算术平均值计算,移动平均周期应设置为1。

(b)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GB/T22838.2《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长度 光电法》规定试样长度以算术平均值计算,数据处理方法应设置为均值保留。

(5)旋转角度

长度测量过程中试样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旋转360°。圆周测量过程中试样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旋转180°或360°。(6)多点测量

长度测量过程中应均匀采集长度数据不少于100个数据点,目前在用的长度检测设都符合要求。

圆周测量过程中,试样旋转360°时圆周数据不少于100个数据点。(7)测径时间和试样转速关系

圆周测量过程中,当一次测径的时间内试样转过的角度α<0.04°,直径均值变化小于0.001mm,直径极差变化小于0.35mm。目前在用的仪器均能满足要求。

(8)偏心距离

长度测量时,偏心距离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圆周测量时,在偏心距离不超过14mm时,偏心运动对直径测量结果基本没有影响。

(9)偏摆运动

(a)无论是圆周检测还是长度检测,测量均值随着偏摆角度的变化,最小值在缓慢变大,而最大值在剧烈变大,最终均值在变大,长度变化趋势接近于变化趋势接近于直线,圆周的变化趋势以某一指数上升。

(b)当试样偏摆角大于2度时,长度均值将增大0.1mm以上,圆周均值的增大0.02mm以上。标准预期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标准旨在规范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提高不同型 号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保障卷烟和滤棒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实现卷烟工业企业长度、圆周工艺标准的统一,满足当前我国卷烟企业品牌输出过程中的同牌号卷烟多点加工提出的均质化生产要求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标准将产生我国烟草行业自身的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技术标准,拥有中国烟草行业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本标准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GB/T 16447《烟草及烟草制品 调节和测试的大气环境》对测试环境的要求,GB/T22838.2《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长度 光电法》中长度的测量原理以及对检测设备的要求,GB/T22838.3《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圆周 激光法》中圆周的测量原理以及对检测设备的要求,参考了JJG(烟草)01《卷烟和滤棒物理性能综合测试台检定规程》对长度单元和圆周单元的要求。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按照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规定,无违背。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制定过程无重大分歧意见。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及主要依据

目前行业内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的结构及测试原理存在差异,导致不同样品测试之间存在系统差异,本标准通过规范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提高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标准建议作为行业推荐性技术标准发布。9 标准宣贯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发布后,由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对烟草企业、烟草质检系统相关人员进行标准宣贯培训。

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无。

《卷烟和滤棒长度、圆周检测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篇3:企业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广大用能企业更好地应用实施这项国标,本刊就企业广泛关心的相关问题采访了《通则》主要起草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跃进。

《大众标准化》:目前,国家标准委发布实施《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跃进:工业企业是能耗大户,应该成为节能的主体。目前,我国高能耗产品产量的高速扩张,并没有建立在充分提高技术和效率的基础之上。单位产品能耗和工艺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据测算,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眼下,有的工业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节能标准体系,有些初步建立了体系,但仍不完善,有的企业节能标准体系还处于空白状态。

目前,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造成这种盲目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不能将国家、行业、地方节能目标及政策与企业的节能技术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能确定一个系统的、符合各级政府节能政策要求的企业节能管理体系。

完善工业企业节能标准体系,对我国工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保障我国节能目标的实现,国务院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十一五”时期单位G D P能耗降低20%作为约束性指标实施。为确保“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的实现,发挥标准化在企业节能工作中的作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了制定《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国家标准的任务,以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或完善企业节能标准管理体系。

标准化工作的长期实践证明,标准作为实行科学和定量化管理的技术依据,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标,是节能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用标准化这一基础和支撑手段,通过标准化的引领和协调作用,从意识、法规、政策、制度、技术以及组织行为、机制、措施等各个方面入手,明确企业节能工作发展目标,将企业节能工作纳入标准化管理,促进企业节能工作的程序化、定量化和系统化,提高企业节能技术水平,将全面促进企业在各个环节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减少损失浪费,进而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工作的深入开展。

企业节能标准化的运行离不开节能标准体系,具有一个完整、合理的标准体系是企业节能工作纳入标准化管理的必要保障,而企业节能标准体系表是实施企业节能标准化的基础性文件。

《大众标准化》:我们知道,一项国标的出台,都要经过广泛的调查、起草、征求意见、审定批准等环节,《通则》是否能普遍适用于用能企业?

赵跃进:《通则》从开始立项到发布实施,前后经历了一年半多的时间,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研、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多行业的工业企业都参与了《通则》制定过程,应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普及性。

制定实施《通则》,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企业节能标准化工作,引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节能标准体系,规范企业节能标准的制定。

在第1阶段中,为了掌握企业节能标准化的实际情况,通过走访形式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调研。利用“企业调查表”主要了解重点耗能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生产工艺和能源流情况、企业节能工作及目标情况、企业标准化管理情况、企业节能标准收集和整理情况。

在此期间,共走访了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金陵石化公司、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兆龙电气有限公司、东北制药总厂、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毕捷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

为了了解和掌握更多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协助下,于2007年4月开展了耗能企业节能标准体系调查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向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和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现状调查的通知》和《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现状调查表》。在信函调查期间,共收到企业返回的有效调查表89份,加上在走访调查中收集的调查表,共计99份。

为了充分挖掘企业返回调查标准中的信息,课题组编制了“企业节能标准体系调查处理分析软件”,并用该软件对99个企业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7年9月24日召开了该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研讨会。邀请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辛定国研究员和胡秀莲研究员,清华大学的孟昭利教授和张阿玲教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俞伯炎研究员,中国建材工业协会的郑子玉研究员参加了会议。根据专家研讨会的意见,标准课题组对草稿进行了修改。

2007年11月中旬,向社会发标准征求意见函和征求意见稿,共向耗能企业或有关专家发送80份,同时将征求意见函和征求意见稿刊登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网站上。2007年12月底,起草组对返回的意见进行了整理,共收集到15个单位提出的39条意见。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8年6月2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国家标准审定会。全国能标委委员、重点耗能行业的专家、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和企业代表以及标准起草人员共24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审定组由17名专家组成。与会专家一致通过对该标准的审查,起草组根据审查修改意见修改后形成报批稿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大众标准化》:《通则》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项推荐性的标准,实施效力会不会因此打折扣?企业是不是也可以选择不实施?

赵跃进:需要说明的是,看一项标准的重要性,并不能简单地看它是强制性的还是推荐性的,《通则》的推荐性是由标准化的原则决定的。

如果用能企业能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能充分认识到节能增效对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就会积极实施这项《通则》,用《通则》指导建立完善节能标准体系,进而实现节能增效。

实践证明,节能并不是孤立的,并不仅仅是多投资上新设备、用新技术,而是在节能降耗减排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然了,你不能指望一个《通则》能包打天下,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节能标准体系,理顺这个体系。有了好的体系,还要付诸实施体系中的标准,才能产生实际效应。

《大众标准化》:在您的印象中,《通则》有哪些亮点?制定过程中,注意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赵跃进:除了“全面配套”、“层次恰当”和“划分明确”是国家标准G 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方法》中所规定的3项原则外,该标准还特别增加了“协调一致”和“开放扩展”两项原则。

“协调一致”强调的是节能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子体系,不能独立于企业标准体系之外。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考虑节能标准体系中的要素(标准)与其他子体系标准的协调或引用,二是要考虑系统结构的统一性。“企业节能标准体系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节能、标准化等的法律与法规”的含义是:国家或地方的节能和标准化等法律法规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上接外延,与企业标准体系中的标准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一些国家或地方的节能政策是依据节能标准来实施的,换言之,一些节能标准是指导企业如何符合国家或地方节能政策的。若要使这些节能标准真正发挥作用,掌握标准与法律法规的相关性,企业应把这些法律法规收集起来,作为节能标准体系相关文件。

“开放扩展”强调的是节能标准体系的与时俱进。开放的含义是企业的节能标准体系应根据国家节能法律法规、国家节能标准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新增加的标准,也可能是新修订的标准。扩展的含义是在节能标准体系变化中应考虑对企业标准的制修订,以及对企业节能管理文件的制定和修订。

《大众标准化》:《通则》中明确指出,当企业节能工作的指标和要求高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时,企业可制定企业标准。请您谈谈对这方面的看法。

赵跃进:比如,《通则》规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标准,并应纳入本企业节能标准体系中”。条文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可以直接作为企业节能标准体系中的要素;二是纳入本企业的标准应对本企业的节能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或是本企业节能工作的依据,或是本企业制定节能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文件的依据。

企业要随时跟踪各级标准的动态与变化,将新的各级相关标准及时纳入本企业的节能标准体系中,若不重视这一原则,企业节能标准体系将是无本之木。

在建立企业节能标准体系中,只将各级标准收集和归纳是不够的,要让这些标准对企业的节能工作发挥作用,将各级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转化为企业标准、企业节能规章制度、企业的操作规程等企业文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缺少这一环节,企业节能标准体系就是空中楼阁。

各企业的生产模式、生产工艺、管理方式、组织结构是有所不同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建立节能标准体系,以提高节能标准体系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许多企业实现了计算机文件管理,许多文件是以电子文件形式上传、下发的。所以编制企业节能标准体系,可以使用纸质文件,也可以使用电子文件,但不管使用何种形式的文件,应便于文件的管理、修改和补充。

当企业将节能技术标准和节能管理标准的内容转化为企业工作标准时,可以不单独编写节能工作标准,而将节能的内容编写在其他的工作标准中,但加入节能要求或内容的工作标准应在节能标准体系表中体现出来,而且被加入到其他工作标准的内容应与上层节能标准相协调。

任何事物都要受外界的影响,并作用于外界,企业节能标准系统也不例外。要分清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的外延,首先要认清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的内涵。

企业的节能标准应遵循国家、地方的节能法规或文件;企业节能标准体系应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标准的发展和变化;企业节能标准也应体现企业节能方针与目标,这些文件与企业的节能标准体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这些文件的编写格式、文体、编号方法及发布形式都不同于标准,所以它们不属于标准的范畴。“从一定范围内的若干个标准中,提取共性特征并制定成共性标准。然后,将此共性标准安排在标准体系内的没被提取的若干个标准之上,这种提取出来的共性标准构成标准体系中的一个层次”。其含义是共性越高的标准层次越高,特性越高的标准层次越低。所以,上一层的标准对下层标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构建企业的节能标准体系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应千篇一律。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工艺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模式不同,企业的节能管理体系的结构也就不同,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来构建本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确定层次、子系统和标准的多少。

为了便于抓住企业节能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的针对性,企业节能技术标准和节能管理标准子体系中的结构应考虑能源转换和使用过程,同时也要考虑节能标准的属性类型。

《通则》明确了在各个能源转换、输送和使用环节已有的或将有的节能标准。这样的结构也有利于企业将不同级别的节能标准应用在具体生产或工作环节,充分发挥标准对节能工作的指导作用。

节能基础、技术和管理标准子体系都是开放型的,应根据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标准体系的变化或企业节能工作需要增加企业子体系的内容。同样,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工艺、规模和管理模式对子体系中的内容进行剪裁。

《大众标准化》: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引导,企业越来越重视节能增效,并且制定实施了许多企业节能标准,《通则》的实施会对企业现有的标准体系和节能标准体系形成怎样的影响?会不会与现有企业节能标准体系产生冲突?

赵跃进:应该说明的是,企业节能标准体系应与企业标准体系相衔接,作为企业标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制定《通则》时意识到了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结构应有利于企业节能工作的开展,应反映从能源供应到能源消耗的重要过程和环节,使企业能够掌握节能工作的整体,抓住节能工作的各个环节。

《通则》能够适用于各个用能行业,各企业可以通过对该标准中要素的裁减编制出适用于本企业的节能标准体系。也可以指导不同行业制定本行业的《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行业标准。

篇4:电子文件管理标准的主要内容

2、对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由于电子文件的形成方式不同,其控制措施也就不同,因此,解决这个问题要分情况来完成。第一种情况是对利用办公软件直接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控制,这种方式形成的电子文件极易修改,为了保证它的真实、完整、有效与安全。可首先建立电子文件管理自动记录系统,自动跟踪记录电子文件元数据与背景信息,对不能自动记录而又必须记录的一些操作“痕迹”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强制手工录入。其次要建立自动安全防护技术系统。即对电子文件的操作者可靠身份的识别与控制,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日志,随时自动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设备、项目、内容等,标识防错漏和防调换的标记,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等。此系统还需要保证网络设备安全、数据安全、操作安全以及识别身份等。第二种情况是对利用数码设备进行数字转换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控制。这种方式形成的电子文件,主要是由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形成的,这个转换过程一定要有标准和操作规程,这个标准与操作规程比较复杂。因此不一定在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标准中详细阐述,但要留出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制定标准的“门户”。

3、对电子文件形成与积累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规范。首先要规定收集积累范围,从记录信息内容上要收集积累哪些电子文件(可以参照本企业纸质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从类型上需要收集积累哪些电子文件。其次是要对收集积累提出具体要求,本企业对电子文件的什么版本需要收集,对各类型电子文件如何收集,收集格式分别统一为什么,特殊电子文件所信赖的数据与信息如何收集等等。总之,对收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在此都要具体规范。但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这些规范时要尽量同国家有关标准与规定相一致,目的是为了保证以后国家制定的新标准在本企业能够推行。第三是对电子文件的登记进行规范,此规范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实现,把需要登记的电子文件有关信息固定在表格中,并且要做到具体工作人员根据规范很容易就能完成表格的填写。最后确定收集方法。因为收集工作是各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的工作,因此可以采取逻辑传输的方法。形成电子文件的个人,要随时把电子文件及《电子文件登记表》向本部门档案资料室逻辑传输。

4、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主要是对电子文件进行鉴定与检测,进而确定归档电子文件。由于各部门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不一定都有保存价值,因此要对其进行鉴定与检测,鉴定与检测时首先要根据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确定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然后对其进行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鉴定与检测,包括硬、软件环境的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有无病毒感染等情况。同时对符合归档要求的电子文件要标注归档标识,划分密级与保管期限,确立其归档电子文件的身份,填写《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

5、规范电子文件的整理步骤。整理电子文件的原则应同纸质文件的整理原则相统一。对照纸质档案整理的每一步,确定归档电子文件整理的可行性,对适合的要继续采用,不适合的要修改或抛弃。对利用办公软件直接形成的管理性电子文件,整理方法可以同纸质文件整理方法相统一。对利用数码设备进行数字化的电子文件,整理时可以不打破原卷,在其基础上以文件夹的形式管理。

6、规范归档电子文件的组织存储方式。归档电子文件的组织存储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信息组织结构:另一层是指存储要求。前者一般可以统一要求在每盘存储载体的根目录下设说明文件、类目表、著录文件与电子文件总目录,在电子文件总目录下体现每一个具体的电子文件,这样通过层层递进,可以使每盘载体内的信息有序存储。说明文件主要内容为介绍本存储载体的各种信息。包括形成单位、归档年度、盘号、制作人、检查人、制作时间及阅读光盘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类目表同档案分类体系相统一;著录文件主要内容应该同《档案著录规则》相一致,同时要加上元数据、背景信息、各类责任者和操作者;电子文件总目录的主要内容是存放电子文件子目录,一件电子文件保存在一个子目录中,子目录名可与档号一致。电子文件的存储,包括存储载体、存储份数的确定以及存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同一企业来说,一般要求采用相同的存储载体,选择的载体要尽量同国标相统一,根据国标要求一般应存储3份,并规定不同的用途。

篇5:企业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

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8200万亩以上,占全国22.6%,总产占全国27.1%。小麦安全生产关系到河南及全国人民健康问题。小麦病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障碍因子,每年发生面积1.3亿亩次,大流行年达2亿亩次以上,随着秸秆还田力度加大,小麦病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是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及锈病、赤霉病等,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化学农药是使用量越来越多,对小麦品质、人畜安全、环境等都带来直接威胁。

为了贯彻落实农业部提出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要求,最大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单纯依赖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探索制订出适合河南省的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迫在眉睫。此地方标准就是在此形势下制订完成的,具有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绿色高效等优点,能有效推动我省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标准化,指导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及广大农民群众,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态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此标准的出台,将给群众提供一套操作性强、安全有效的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面粉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保障面粉质量安全,促进面粉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应用,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2018年7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任务(豫质监标发[2018]236号《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河南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文件附件中,立项编号:20181210058)。

本标准的编制,旨在制定出我省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利用天敌、修复农田自身功能,生产出优质绿色面粉。

2016年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加国家科技部下达的“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课题编号2016YFD0300710)项目中“粮食主产区主要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策略和技术规程”子课题的研发工作。其中,河南省站承担“黄淮海小麦玉米种植区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与防治策略研究”专项,制定河南省小麦、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地方标准,是项目主要内容之一。2016-2018年,通过查询文献资料,试验示范,集成组装了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并在安阳县、博爱县、清丰县、淮阳县、民权县、建安区、西平县、镇平县等8个县区示范应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获得了大量试验研究数据,为编制该地方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编制过程

2016年项目正式启动后,我们即组织专家成立了课题协作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确定在8个县具体实施。从2016年麦播开始,在各示范点内安排各种绿色防控技术单项试验,2017年继续进行,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优化筛选、集成组装,形成了一套初步的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2018年初,省植保站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大量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结合2016、2017年的示范区结果,起草了该标准草稿,2018年3月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提出了标准立项申请并经省农业厅审定上报,5月份进行了立项评估工作,7月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正式立项,2018年8--10月,省植保站组织全省小麦植保、农技、栽培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在《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草稿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田间试验、专家研讨,确定“种植抗耐病品种、采取农业措施、搞好健身栽培、实行药剂拌种、中后期科学使用高效低毒药剂”为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核心内容。

(一)种植抗耐病品种。是病害防治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根据目前我省生产上主推的小麦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结合病害大发生年各地田间实际调查情况,同时参考“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 41/T 871—2013)”和省植保站近几年印发的“河南省2017年小麦播种期及冬前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我们向各地推荐了一批抗(耐)病性较好、且高产稳产的小麦品种供选择使用。

(二)农业防治措施。深耕松土、清洁田园、精量播种、加强水肥管理,搞好健身栽培等农业措施,可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提高对病害的抗性,大大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另外,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加速,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病虫害统防统治势在必行,而实行宽窄行种植,为大型施药机械后期进地留作业行,是必须推广的栽培措施,也是各地的成功经验。

许昌市是我省小麦孢囊线虫发生最早和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近年来他们在生产中试验筛选出播后镇压土壤的方法来减轻病害发生,非常经济有效,得到专家认可并已在生产上推广。

(三)免疫诱抗技术。氨基寡糖素、海岛素、碧护等免疫诱抗剂连续多年在我省南北麦区多地做试验示范,结果证明在小麦拌种及喷雾防治时加入免疫诱抗剂,能显著提高小麦自身的免疫力和防卫反应,增强对病原菌的抗性,是农业部主推的一项先进的实用技术。

(四)关于科学用药。目前,化学防治仍是病害应急控制最关键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病害大流行年更是如此。我们在此方面重点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推荐的农药品种必须经过农业部正式在小麦上登记;二是在生产上优先使用生物制剂,推荐的化学农药必须高效低毒残效期短,不会造成农药残留;三是在使用方法上,优先推荐药剂拌种,中后期如使用农药防治,要求严格按照防治指标进行施药,且注意安全间隔期,避免增加施药次数,盲目提高农药使用量;四是推荐的农药品种和使用技术均在我省多年多地经过试验筛选和田间验证,效果明显。

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主要依据的技术规范(国标和行标)如下: GB/T 1351 小麦

GB/T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T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7412 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443 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23 背负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 NY/T 3015 机动植保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六、标准实施的建议

本标准制定了小麦全生育期的主要病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合理用药等方法,目前我省还没有小麦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

病害的绿色防控是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强调的是生态的、生物的和物理的方法,这些方法面积越大效果越明显,所以建议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面积要在100×667m以上,且连片种植。

篇6: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应当包含“标准名称及编号”、“产品介绍”、“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确定主要技术指标的目的和依据”、“试验方法和和检验规则说明”、“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简单说明”、“主要参考的资料”、“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和“标准主要起草人”等九个部分的内容,各个部分内容的编写要求或示例如下:

一、标准名称及编号

示例1:YBB 0021-2004《药品包装用铝塑封口垫片通则》,根据一个品种一个名称的原则,适用于本标准的产品是以不同材质的铝塑复合膜与纸板黏结而成的封口垫片类产品,所以本标准的名称拟定为药品包装用铝塑封口垫片通则。

二、产品介绍(产品的主原材料/零部件,制作工艺/工序,工作原理,主要结构,用途/功能/适用范围、分几种类型)

示例1:由少量改性羟基树脂或自交联乳液、溶剂、水、色料及少量助剂组成的,为木质或贴纸底材在涂装前作预处理用产品。

示例2:电压力锅是兼具传统电饭锅和压力锅双重功能的产品,与后两者相比具有更佳的烹饪性能,同时,对安全性能的要求也更高。适用范围定为额定电压不大于250V,额定工作压力为4kPa~140kPa,额定容量不大于10L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压力锅。

示例3:用于封口垫片产品主要是在药物贮藏期内依靠其热合在瓶口上的复合膜的良好的阻隔性能对药物起到保护作用,且其与药品直接接触,所以要求用于生产封口垫片的复合膜必须复合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YBB00132002)的各项规定。

三、标准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示例1:……产品无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示例2:……产品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适用范围宽/窄,…..示例3:……增加品种/功能/,配方/原材料改变,修订原企业标准……

示例4:…….原企业标准到期复审……

四、确定主要技术指标的目的和依据(新订标准:与最接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产品标准比较,哪些指标一致,为什么增加或减少某项指标,与上述标准相比某指标为什么降低或提高要求,各指标的最好与最差的实测值及选取的标准值)(修订/复审标准:与原标准相比,为什么增加或减少某项指标,与原标准相比某指标为什么降低或提高要求)

示例1:热合强度模拟封口垫片的实际使用情况,选择配套使用的塑料瓶与垫片热合,测定法参照热合强度测定法(YBB00122003),指标根据实验验证情况,制定为不得低于7.0N/15mm。

示例2:砷用于封口垫片的纸板一般情况下不直接接触药品,为加强开封使用后对纸板的控制,对其砷含量进行控制,指标采用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 11680-89)中的规定,样品预处理方法均采用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78-2003)项下的规定,测定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Ⅷ J项下的规定。

五、试验方法和和检验规则说明(原则上选定国家/行业已有的试验方法,如果自订试验方法,要说明从什么标准中选取,不同之处用及需检测设备和精度)(检验规则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六、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简单说明(标签和使用说明所依据的标准、规定,特殊包装,运输贮存的特别要求)

七、主要参考的资料:

——类似产品标准

示例1:GB 9985-2000手洗餐具用洗涤剂

示例2:DB 44/ 579-2009电压力锅安全及性能 特殊要求

示例3:HG/T2454-2006溶剂型聚氨酯涂料(双组分)

——原材料/零部件标准

示例1:GB/T 19164-2003鱼粉

示例2:GB/T 5171-2002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试验方法标准

示例1:GB/T 1768-2006色漆和清漆 耐磨性的测定 旋转橡胶砂轮法

示例2:GB/T 6434-2006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 过滤法

——有关强制执行的标准

示例1: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示例2:GB 5296.3-2008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

示例3:GB 9687-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其他参考资料

示例1:CECS 165-2004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示例2: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

八、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有利于了解产品、理解标准的说明)

示例:初始想定电压力锅的节能率,由于没有可参比的对象,节能一词难以确定;如果以电饭锅作为参比对象,如果仅比较煮饭的电能损耗之比,电压力锅的节能效果不显著;为此本标准选择定义热效率。

篇7:企业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

企业标准

Q/XJGH1002-2009

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kid-mounted Fueling Station for Liquefied

Natural Gas(LNG)Vehicle

编制说明

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09.6

《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前言

为了规范并进一步推广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的应用,统一技术要求,确保企业生产的撬装式LNG汽车加注装置和建设的此类LNG加气站的安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提出制定《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近年来国内诸多小型LNG项目的蓬勃发展,也培养了大批LNG相关设备制造、相关建设项目设计、建设和管理人员。国内有关设备厂家和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也在不同领域和程度内,收集、研究和大力推广LNG技术、产品和相关标准,这些都为研究、制定我国LNG标准体系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天然气汽车被称为绿色环保汽车,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迅猛。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拥有天然气汽车,天然气汽车保有量达1000余万辆。截至2008年底,国内超过120座城市已经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拥有天然气汽车约40万辆,天然气加气站1000余座。

相比CNG汽车,LNG汽车由于更加安全环保、续驶里程长等优点,近年来异军突起。与燃油车相比,LNG汽车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综合降低82%以上,LNG汽车被业界公认为是天然气汽车发展的理

想途径。国内近期已有北京、乌鲁木齐、长沙、贵阳、杭州等城市建设LNG汽车加气站,开始推广使用LNG汽车。这些加气站中,除了常规的各设备分别于现场安装组成完整系统的加气系统外,事先将加气站各种设备在工厂集成安装在一个或多个撬块上运往现场的撬装式LNG加气站,以其建设周期短、现场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等突出优点,正越来越受到加气站建设方的青睐。

与LNG汽车相比,LNG汽车加气系统国内规范缺乏,相关研究工作滞后,给LNG汽车产业的推广特别是加气站的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使LNG汽车加气产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特别是在消防报批、验收方面遇到困难很大。为此,在国内规范空缺、研究工作滞后的情况下,研究采集有关国内外LNG 汽车加注系统方面的的标准规范,开展对撬装式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规范的制定工作,对于满足我国LNG汽车加气站等项目对建设规范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制定标准的思路

基于对LNG相关标准严重滞后的共识,近年来我国在LNG相关标准的制定方面业已迈出可喜的步伐。以GB/T20368-2006《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为代表的一批全局性标准已陆续制定,LNG相关全局性标准的框架已经确定。在LNG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方面,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主制定的汽车行业标准QC/T 755-2006《液化天然气(LNG)汽车专用装置技术条件》已于2007年开始实施。在LNG汽车加气站方面,受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托,有

关单位目前已开展制定《液化天然气(LNG)车辆燃料加注系统规范》的工作,该推荐性国家标准目前已完成起草,正在进行送审前的修订工作。

《液化天然气(LNG)车辆燃料加注系统规范》修改采用原美国标准NFPA57-2002《液化天然气(LNG)车辆燃料系统规范》(该标准现已被NFPA52-2006《车辆燃料系统规范》取代),如能顺利成为国家标准,将极大促进我国LNG汽车及加气站产业的发展。但是,该标准对于目前的LNG汽车加气站建设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方面,作为国家标准,其审批过程较为漫长,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批准,对于近期的建设项目难以起到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该标准以常规LNG加气站为对象,没有对撬装式LNG加气站作出相应规定,而撬装式LNG加气站在技术上有其特殊的考虑,需要特别予以界定。

鉴于国内外LNG加气站相关标准的现状,本企业标准《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主要参照美国标准《车辆燃料系统规范》NFPA52-2006、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规范》GB50156-2002、行业标准《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CJJ84-2000、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标准进行编制。

目前,国外液化天然气汽车行业已经积累了多年实践经验,有关国家、行业/专业技术委员会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促进了LNG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美国消防协会制定颁布的NFPA52-2006《车辆燃料系统规范》是目前最具针对性的专业标准,已为世界各国LNG汽车加气系统所采用。国内前期建设的几个LNG汽车加气站也主要依据此规范以及先前的NFPA57-2002《液化天然气(LNG)车辆燃料系统规范》设计。

NFPA52-2006《车辆燃料系统规范》标准内容涵盖LNG车用燃料系统、LNG加注设施、储罐的设计要求和安全规定,内容先进合理,对LNG汽车加气系统设施的设计、建设、操作维护和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我国《标准化法》及《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国家鼓励采用先进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规范》是针对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虽然该标准的制定基本上没有考虑LNG作为汽车燃料的特性,但在本企业标准的制定中,仍尽可能采用该标准的相关规定。

此外,标准条文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直接引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接、电气等相关标准,使制定的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工作进程

2008年7月,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向科技部申报863项目“移动式LNG撬装加气站研究开发”并获得批准。该项目规定了制定撬装式LNG加气站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2008年10月,该项目正式开始实施。项目研发工作进展顺利,首套撬装式LNG加气站制造成功。截至目前,富瑞特装已生产撬装

式LNG加气站装置3套,在业界成为撬装式LNG加气站装置的先锋。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购置了该装置,并建设了相应的撬装式LNG加气站。

与此同时,富瑞特装和新疆广汇整理了撬装式LNG加气站的设计技术条件,制定了撬装式LNG加气站操作规程,为编制撬装式LNG加气站技术规范做好了准备。

2009年4月,为提高标准编写质量,加快标准编写进度,富瑞特装委托上海交通大学参与标准编写工作。利用先进完善的数据文献系统,上海交通大学收集整理了大量国内外标准规范,对NFPA52-2006《车辆燃料系统规范》进行了翻译,对国内有关标准中的重要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甄别。

2009年5月,考虑到撬装式LNG加气装置必须要在特定的区域内建成能够为LNG汽车加气的加气站,富瑞特装邀请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并将制定出的标准作为双方共同采用的企业标准。此外,加气机生产单位南京新冶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和在燃气与LNG工程设计领域具有一定经验的上海伊洛燃气工程有限公司一并参加本标准的制定工作。参加此项目组工作的人员均为工作在LNG项目特别是LNG汽车加气项目建设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高校科研人员。项目组人员做了大量调研工作,翻阅了大量资料,并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以各自的专业特长为标准的制定做出了共献。

篇8:《安全网》标准编制说明

1 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安全网是一种预防坠落伤害的劳动防护产品,其使用范围极其广泛,适用于多种高处作业,如:高层建筑施工、造船修船、水上装卸、大型设备安装及其他高空、高架作业场所,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安全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能否对高处作业人员起到足够的防护,能否在坠落事故发生时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为规范安全网产品的生产,GB 5725-1997《安全网》标准于1985年制定,并于1997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而GB 16909-1997《密目式安全立网》标准是非等效采用日本JISA8952-1989《建筑工程用纤维遮片(布或密网)》编制而成。这两个标准的实施,对规范其产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上述两个标准制修订以来,已过去了10年时间,其间安全网的生产、使用情况不断变化;国外同类产品标准也陆续修订、更新;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对于生命安全、健康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密目式安全立网质量差,在用产品基本没有合格品,固然有价格导向等因素,但标准内容的错误和漏洞不可否认。在此种情况下,对《安全网》标准进行修订是十分必要的。

2 标准修订的原则

根据国家标准化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安全网产品目前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此次《安全网》标准的修订遵循了以下原则:学习、参考国外同类先进标准,结合国内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对原标准进行修订。同时,对于原标准中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内容,予以保留,保持与原标准的协调性。在编写格式上,按照GB/T 1.1-2000标准的规范化要求进行调整。

3 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

本标准代替了GB 5725-1997《安全网》和GB16909-1997《密目式安全立网》,即合二为一,主要修订的内容归结为“七增加三修改两删除”,其重点在耐冲击性能测试方法和要求及密目网耐贯穿性测试方法这两个修改上。

·增加了网目、初始下垂、A级密目式安全立网、B级密目式安全立网的定义;

·增加了密目网的性能分级;

·增加了平(立)网网目边长与规格尺寸的测量方法;

·增加了密目网网目密度及网宽度的测量方法;

·增加了对平(立)网网绳断裂强力的要求;

·增加了平(立)网耐候性测试方法的具体要求,作为规范性附录B;

·增加了密目网的耐老化性测试;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的解释;

·修改了耐冲击性能测试方法和要求;

修改了密目网耐贯穿性测试方法;

·删去了GB 5725-1997《安全网》中的附录B;

·删去了GB 16909-1997《密目式安全立网》中的附录A。

4 标准主要技术要求修订内容的说明

4.1 增加了网目、初始下垂、A级密目式安全立网、B级密目式安全立网的定义

安全网水平悬挂好后,由于自身重量而造成了下垂,原标准中没有这项内容,也没有对网目做出说明。根据标准完整性的要求和新标准对密目网的分级,增加了上述四个定义。

4.2 增加了密目网的性能分级

在以前工地需使用立网和密目网同时使用完成保护作用,逐渐把立网去掉,造成保护程度降低,增加性能分级是为了适应现在可以省钱省事但不能省保护的根本原则,可根据使用在高楼或低楼不同的地方,以及主要起防护还是防尘作用而有所区别,达到环保和节能的目的。

4.3 增加了平(立)网网目边长与规格尺寸的测量方法

原标准中没有对网目边长和规格尺寸的测量方法加以明确的说明,安全网的边绳及网绳均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如果不对测量方法加以规范,在实际操作时可能出现不同的人测量出不同的结果,从而产生较大差异,甚至造成对检验结果的争议。为此,本标准在制定时参考了国外同类标准。网目边长的测量采用了英国/欧盟标准BS EN 1263-1:2002《安全网——第一部分:安全性能要求、试验方法》中7.2条“网目尺寸的检查”的方法。该标准中无规格测量的相关规定。因此,本标准安全网规格尺寸的测量参考了其中7.9.3条在冲击试验前施加预紧力的相关规定。

4.4 增加了密目网网目密度及网宽度的测量方法

原标准中没有对密目网网目密度及网宽度如何进行测量作出明确规定。读取目数是很费精力的事,连续读取出现误差的可能也比较大。本标准为防止读取的误差造成不必要的争议,允许以点带面,准确到100目,这样更有操作性。由于密目网在供货过程中一般是折叠起来销售,褶皱一般比较多,故在测量网宽度时必须施加预张力,预张力的数值取的是一般网重量的2倍。为避免语言繁琐,本标准给出具体的预张力和实际有效的测量方法,不致引起歧义。

4.5 增加了对平(立)网网绳断裂强力的要求

原标准中没有对安全网网绳的断裂强力数值作出明确规定,而网绳是安全网的重要部分,其构成了安全网的主体,从安全性角度出发,应对其有断裂强力要求。目前,市场上有些安全网厂商尽可能地增加筋绳密度,增加筋绳强度,而对网绳放松要求,实质上是为通过冲击试验而采取的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因此,本标准增加了对网绳的断裂强力要求,数值为3,000N。

4.6 增加了平(立)网耐候性测试方法的具体要求,作为规范性附录B

原标准中耐候性试验采用GB/T 14522-93中规定的方法,本标准未做改变。但引用标准中推荐了许多不同的试验条件,原标准规定不够详细,造成可执行性较低。本标准增加了耐候性试验方法的规范性附录,明确规定了试验的温、湿度条件以及试验周期,统一了试验要求,提高了此项指标的可操作性。

4.7 增加了密目网的耐老化性测试

原标准中耐老化性测试,是从网体上截取适当的网片在高低温试验箱中反复试验,以老化后断裂强力保留率来评价,应该讲不够合理。本标准分为紫外线照射、氙灯照射和盐雾三个方法进行测试,分别对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梯形法撕裂强力和耐贯穿性能三项指标进行评价,在样品预处理方面,参考了欧标及国内《安全帽》标准,使之更加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

4.8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的解释

密目网中的“网目密度”定义中的“目”改为“网目数量”;“密目式安全立网”定义中的“网目密度不低于800目/100 cm2”修改为“网眼孔径不大于12mm”;“开眼环扣”定义中“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修改为“用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边绳”定义中“起加强密目网边缘强度作用的设置在密目网边缘上的绳”修改为“沿网体边缘与网体连接的绳”,与平(立)网定义一致;还有对计量单位的修改和规范。

4.9 修改了耐冲击性能测试方法和要求,是新旧标准变动最大的地方

安全网的耐冲击性能试验是安全网的一项主要安全性能试验,本标准在修订时主要参考了英国/欧盟标准BS EN 1263-1:2002《安全网——第一部分:安全性能要求、试验方法》中的相关条款。试验装置由长100cm,底面积2800cm2,重100kg±2kg的模拟人形沙包改成了表面光滑,直径为(500±10) mm,质量为(100±1)kg的钢球。

高处作业人员可能由于踏空、后仰、前扑等原因发生坠落,落入安全网时,一般可能会有头位、脚位、臀位、仰卧、俯卧、侧卧等姿势。原标准采用了模拟坠落者以侧位落入安全网的情况,沙包的底面积相当于人体一侧面积。而在实际中,作业人员可能以上述任一姿势落入网内,与安全网接触面积越小,则应力越集中,危险性就越大。因此,本标准参考了欧标,采用直径0.5米的球体,等于增大了安全系数。从国外同类标准看,美国标准使用的是底面积直径30英寸(0.76米),400磅(181.4公斤)重的沙包;欧标使用的是直径500毫米,100公斤的钢球。

4.1 0 修改了密目网耐贯穿性测试方法,也是新旧标准变动大的地方

原标准中密目网耐贯穿性测试是用整张网,费时费力;框架是长边斜放还是短边斜放不明确,不同的人则产生不同的理解,而长边斜放与短边斜放的检验结果相差甚远,极不合理。本标准在网体上规定位置裁剪小样,在小的框架内进行测试,既具有代表性,又为检验提供了方便,使之更加合理有效。

4.11删去了GB 5725-1997《安全网》中的附录B

原标准中的附录B是“安全网的一般使用规则”,作为常识性的东西,没有必要了。

4.12删去了GB 16909-1997《密目式安全立网》中的附录A

篇9:企业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学校发展

规划学校发展是校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所负有的专业责任,要求校长注重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诊断学校发展现状,把握国内外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学习借鉴优秀校长办学的成功经验,组织社区、家长、教师、学生多方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确立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共同愿景,实施群体决策,注重学校特色的理念

对于学校而言,共同愿景非常重要,它是一所学校教师共同持有的对未来希冀的景象,校长的个人办学理念是形成学校共同愿景的重要基础,它能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使这个感觉遍布到整个学校的活动中,而使整个活动融汇起来;在校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越来越复杂的现代社会,校长的个人价值观、信仰、背景、态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要处理的学校问题在思路和方法上可能有一定的偏差。因此,群体决策的有益之处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特色在学校的发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从某一方面来说,学校发展战略的成功就是创造特色和以特色取胜。学校特色的形成受校长的理念、他所崇尚和他志趣所在、名师的教学特色、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特殊生活的特色项目的影响。因此,校长要尊重学校传统和学校实际,清楚地了解自己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前的特色定位、学校资源情况,学校在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瓶颈。在此基础上,提炼学校办学理念,确定学校的办学特色。

2.掌握管理知识

在规划学校发展方面,校长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国内外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与测评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作为一个合格的校长,首先就必须认清当前的时代要求,开展好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与研究。如,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纲要》。最近,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十年间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它要求校长在制订学校未来发展方案和规章制度中,要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主要精神,校长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这就需要校长在制定自己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高度的政治水平,把一些方案和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执行方案,不偏离国家规定的正确的办学方向,制定自己学校的发展规划,保障学校的改革和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3.落实行动方案,反思反馈机制

选择方案的正确对达成目标至关重要,为了使所选择的方案具有可行性,需要领导者尽可能地估计到未来学校的内部外部环境、资源、教育政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学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就对校长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有对各种信息的鉴别能力、判断能力,要结合学校实际,做到创新决策。在方案具体实行过程中,学校内外部环境、国家的政策法规等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规划的执行。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调整已经不符合现实的执行计划与条款,同时,积极开展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不断发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评价与反思相结合。

二、营造育人文化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专业标准》要求校长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的知识。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点:

1.突出德育地位

育人是学校的职责,在教育教学、行政事务、组织管理等方面,德育居于学校工作的中心,这是由学校这一特殊组织的基本职责所决定的。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首先应该端正态度,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从专业的角度去掌握领导工作要具备的德育知识,这些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哲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这些知识分布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科目中,形成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知识框架。另外,校长还必须全面地了解党和政府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抓住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在言传身教中突出德育的优先地位。除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外,还可以根据学校所处的人文环境,与革命纪念馆挂钩,与厂矿企业挂钩,与警校挂钩,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2.养成良好人文素养

《专业标准》要求校长广泛涉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相应的艺术欣赏能力。一个民族的教育与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传统文化包括忠孝观念、古典诗文、民族服饰、少数民族语言、各地风俗等。对于这些传统的文化,只有先学习了解,继承了它,才能去超越它。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不仅要具有自然科学知识,更要养成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掌握促进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了解学生心理特点

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不适应、挫折等问题影响,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自负心理、自私狭隘心理、自卑心理、猜疑强迫心理等各种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校长必须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健康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学生思想与品行养成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从而为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提供必要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校长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endprint

4.打造学校精神文化家园

现阶段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方位进行的,校长需要从学校整体管理的视野,认识到打造精神文化家园的重要意义。建设绿色健康的校园信息网络,向师生推荐优秀的精神文化作品和先进模范人物,在潜移默化中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去熏陶青少年学生,努力防范不良的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和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另外,校长应领会人文精神和团队合作对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以此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开展艺术节、科技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三、领导课程教学

校长负有按国家标准设置与实施课程的责任,校长应当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推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实施监督和评价教学的制度与方法,养成学生独立的学习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尊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智慧,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课程教学为中心

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基本理念是重视以学定教、强调教师成长、关注学生发展。第一,重视以学定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是规范办学行为、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减负提质”的重要举措。作为校长,在“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提高教师对“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在教学管理上落实“教学五认真”,解决行动问题,加大师资培训,提升“教学技能”,解决能力缺失问题;第二,强调教师成长。要求校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第三,关注学生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这要求校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校长应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认知,有所创新,增长智能,提高素养。

2.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

《专业标准》对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提出要求,指出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数量。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课时,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应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建立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不片面追求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对人才的重要需求。目前,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广大校长和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时,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校长不仅需要在教学与课程改革上追求创新,还要在行政管理上追求创新,在教学服务理念、服务流程与学校特色上追求创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教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引领教师成长

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要将学校作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建立健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制度,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维护和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建立优教优酬的激励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校长,必须树立教师是学校的核心资源这一重要观念,以发展的眼光支持教师成长,给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支持教师进步,进而达到推动学校发展的目的。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很多,诸如教师的学历提高进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习、骨干教师进修、校际交流、参加各种培训等。这些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素质,但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他的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还是在学校,只有在课堂,才能展示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了促进教师在岗位实践中获得发展,学校需要建立师徒结对制度、新教师上见面课制度、名师示范课制度、教师教学反思制度,让教师在工作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另外,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的校长,必须全面地了解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途径与支持条件等特点,熟悉校本培训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为在学校创建各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提供认识论的前提。

2.尊重信任教师

首先,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各项基本权利。教师的基本权利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过程中,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自己某种利益的可能性。主要包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利,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的权利,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权利等。其次,要给教师充分的表达权。校长作为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组织者,要办好学校必须依靠教师。因此,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教代会等方式,询问他们的意见。学校重大举措做到教职工共同投票决定,领导班子的功过得失邀请他们参与讨论,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具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

以专业能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引领教师发展是校长一项新的管理使命,新课程中蕴涵着许多全新的理念,诸如注重个性发展、关爱自然、促进教育的国际理解、教育民主化等,以及集体统一性教学向个别差异性教学转变、科学本位向科学与人文整合转变、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等,校长要学习教师专业化的相关理论以及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方法,才能引导教师做好专业发展工作。另外,校长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指导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支持教师轮岗交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endprint

4.激励教师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激励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可以从多元化、多渠道着手。主要包括落实校长的服务意识、实行人文关怀,尽量满足教师需要、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实行情感激励和制度激励相结合、确立目标管理、激发教师信心、维护和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另外,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长要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推行校本教研,完善教研训一体的机制,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

五、优化内部管理

《专业标准》指出,校长应坚持依法治校,崇尚以德立校,倡导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健全学校人事、财务、资产管理等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管理规范化水平。同时,校长要熟悉校园网络、安全保卫与卫生健康等管理实务,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置学校突发事件。

1.树立先进的治校理念

在《专业标准》中,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优化内部管理方面,先进的治校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坚持依法治校,自觉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依法治校,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学校工作,校长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坚持依法治校。校长依法治校包括两方面含义: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现有的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规章和地方的教育法律文件;根据教育相关法律及本校具体情况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实行。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实现依法治校,要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教育法规,增强执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办学的自觉性,要坚持在动态中完善、强化管理制度,抓好学校管理制度的实施,根据学校的某一些工作的需要制定单项条例,如,《关于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常规教学管理条例》等。第二,崇尚以德立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专业标准》赋予了德育工作新的内涵,要求校长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处事公正、严于律己、廉洁奉献,积极构建科学的德育体系,拓宽德育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倡导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中小学校长,应当是通过和别人交换意见从而激发和指导智慧,而不是那种孤立地依靠行政方法专横独断地将教育目的和方法强加给别人的领导。要切实抓好教师民主参与管理制度建设,包括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对校领导及各级干部的评议制度、定期与学校各级领导协商对话制度、提案处理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会议制度、选举制度以及涉及教职工重大利益的重大问题交由教代会讨论制度等。尊重和支持教职工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定期向教职工代表报告工作,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

2.完善学校组织管理

作为学校组织管理者的校长,应该担起学校组织管理者的职责,具有较强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在学校组织运行、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学校财务、人事制度的设计与完善等方面切实承担起责任,确保一切学校事务都能得到妥善的安全的安排。首先,建立健全学校人事、财务、资产管理等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管理规范化水平,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其次,熟悉学校人事财务、资产后勤、校园网络、安全保卫与卫生健康等管理实务。学校人事管理遵循平等公正、宽严协调、奖惩并举的原则。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福利制度、请假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晋升制度。再次,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规,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的相关财务规章制度。最后,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六、调试外部环境

校长应积极发挥学校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并组织学校师生参与服务社会(社区)的有益活动。建立并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接受改进学校工作的合理建议。这一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合作共赢的先进理念

在理念方面,校长要做到坚持把合作共赢作为学校对外关系准则,坚持把服务社会(社区)作为学校的重要功能,坚信学校与家庭、社会(社区)的良性互动是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校长要树立合作共赢的先进理念,熟悉各级各类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教育功能,主动寻求政府部门、社区、家长等外界支持,积极开展校内外合作与交流,创造各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以及成才的条件和因素。

2.具有处理外部关系的知识

校长学习掌握处理外部关系的知识,是实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中小学校长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校长的职责要求除了管理学校内部各种事物之外,还要处理与政府及其部门、社会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学校的公共关系,因此一些处理公共管理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是校长不可或缺的知识。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德育工作的总思路,要更加强调建立大学、中学、小学的德育纵向衔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横向沟通,形成课堂教育、环境熏陶、社会实践、劳动锻炼,党团活动相互补充的新体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面对如此开放的教育形势,校长学习公关知识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3.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了解所在社区、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积极获取与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相关的信息。校长在日常工作中的交往对象主要为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及家长、学校的各级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校长如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校长更新办学思想,最大限度地争取校内外各方的支持。不同的沟通对象,有着不同的特点与需求,只有懂得揣摩对方的心理,体会对方的情绪,才能找到最好的沟通方式,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此《专业标准》首次系统建构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明确了校长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体现了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六项专业职责背后有着深刻的导向意义,“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价值领导,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为学校特色发展留下了空间,是校长专业职责的灵魂;“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教学领导,这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组织领导,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管理保障。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十二月工作总结下一篇:安通科五精管理5e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