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2022-07-07

第一篇: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编制说明

XXX标准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XXX文件“关于XXX通知”,由XXX牵头组织编制XXX标准,由XXX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广泛邀请全国省、市计量技术机构、XX公司、XX生产企业等计量技术机构、企业参与编制工作,计划项目完成时间是20XX年X月。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2、标准编制过程

起草工作阶段:根据任务要求,XXX公司于20XX年X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组织标准编制组织工作。标准编制工作起草小组在20XX年X月份积极组织筹备和征集标准起草单位。经过近两个月的征集、评审和筛选,并最终由XXX确定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的成员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

标准起草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写大纲,明确任务分工及各阶段进度时间。同时,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结合标准制定工作程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标准起草工作组经过技术调研、咨询,收集、消化有关资料,并结合XXX的研制技术、生产经验和应用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以XX的生产及应用为主要参考依据,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草案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首次会议成功召开,会议讨论了当前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国内XXX的生产使用现状,确定了标准起草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国家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 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

会后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首次会议纪要内容,对草案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理解和总结,迅速开展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初稿的编制以及试验项目的实施工作,于20XX年X月编写完成了标准《XXX》的征求意见稿初稿。20XX年X月X日~X月X日,起草工作组标准意见稿初稿研讨会议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对《XXX》标准意见稿初稿的内容条款及技术指标进行了逐条研讨,对标准制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确定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完成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阶段:20XX年X月,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了广泛征求意见: 1)将标准征求意见稿上传至互联网,通过行业协会网站向广大会员单位和燃气表行业的其他单位征求意见。

2)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向起草各单位或专家发出征求意见。 截止到X月底,共收到相关建议和意见X条。

审查阶段:起草工作组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处理,采纳X条,部分采纳X条,不采纳X条,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初稿,将于20XX年X月X日~X日召开送审稿研讨会,对送审稿初稿进行研讨,会后根据会议研讨意见对标准进行完善,于20XX年X月X日前形成送审稿,报XXX审查。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主要修改采用XXX,并借鉴了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工艺指标并把相关要求纳入了本标准中。使标准内容及指标更加符合实际运用。

2、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膜式燃气表用膜片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膜片附加检验要求。

3、主要内容的解释和说明

1)标准名称:标准名称为“XXX”。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膜式燃气表膜片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膜式燃气表膜片的检验。

3)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和参考了最新版的国内和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以充分保证本标准条款的可依性和可行性。

4)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分为术语和定义两大类,统一规范XXX定义内容。

5)分类:本标准规定了分类方法及形式。 6)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技术要求。 7)实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相关实验方法。 8)检验规则:本条款包括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对标志进行了规范,保证包装、运输与贮存中的防护。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按照本标准条款要求,组织实施了相关重要的试验项目进行验证,实施的试验项目有:XXX。经过以上试验全面验证标准编写条款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验证结果来看,满足标准编写要求。

编写标准的重要意义。

本标准的制定,充分反映了国内外行业的水平。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与国际、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查到同类国际标准。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XXX。

本标准在制定时对国外原材料进行了测试。 本标准的总体技术水平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没有冲突。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建议团体标准《XXX》作为推荐性标准颁布实施。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建议本标准在批准发布6个月后实施。

本标准发布后,应向XXX生产单位进行宣传、贯彻,向所有从事燃气表工作的相关人员推荐执行本标准。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XXX 标准起草工作组 20XX年X月XX日

第二篇:速溶咖啡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湖南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名称:湖南省XXX有限公司 标准名称:速溶咖啡(固体饮料)

一、制定标准的任务来源及目的意义: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公司计划生产速溶咖啡(固体饮料)产品。虽然该产品已有相同产品或同类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按照卫生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要求,特制定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检验、贮存和销售的依据。

二、企业标准编制过程: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公司计划生产速溶咖啡(固体饮料)产品。由于该产品标准的基本要素参照GB/T 30767-2014《咖啡类饮料国家标准》 、GB/T 500

9、GB 4789的要求,产品各项要求按照国家标准的检验进行规划。

三、产品的原料要求:

产品所使用的焙烤咖啡为主要原料,辅以人参、黄精、枸杞、山药、牡蛎、莲子、薏苡仁、茯苓、决明子、红枣、玫瑰花、阿胶等应符合现行有效的标准要求。

3.1 焙烤咖啡 应符合 NY/T 605 的规定。

3.2 人参、黄精、枸杞、山药、牡蛎、莲子、薏苡仁、茯苓、决明子、红枣、玫瑰花、阿胶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

3.3 木糖醇 应符合 GB 13509 的规定。 3.4 番茄红 应符合GB 28316的规定。 3.5 β-胡萝卜素 应符合GB 8821的规定。

四、产品的生产工艺:

原辅料预处理→称量→调配→包装→检验→入库。

以焙烤咖啡为主要原料,辅以人参、黄精、枸杞、山药、牡蛎、莲子、薏苡仁、茯苓、决明子、红枣、玫瑰花、阿胶等为辅料加工制成。

五、食品安全控制指标的试验验证材料:

本企业标准修定后于201X年XX月XX日将样品送到长沙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均在本标准规定的限制范围内。

六、产品检验方法、标准: 6.1 感官检验

取少量速溶咖啡(固体饮料)平摊在白色瓷盘中,在明亮处观察色泽和外观,并加以品尝。 6.2 理化检验

6.2.1 水分 按GB 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

1 6.2.2 咖啡因 按NY/T 289规定的方法测定。 6.2.3 总砷 按GB/T 5009.11 规定的方法测定。 6.2.4 铅 按GB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6.3 微生物检验

6.3.1 菌落总数 按GB 4789.2规定的方法检验。 6.3.2 大肠菌群 按 GB 4789.3规定的方法检验。

6.3.3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按GB 4789.4、GB 4789.

5、GB 4789.10规定的方法检验。 6.4 净含量检验 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进行。

七、引用标准、参考资料: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8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12695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 13509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

GB 1488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3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 NY/T 289 绿色食品 咖啡粉 NY/T 605 焙烤咖啡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Q/HZDS 0001S 植脂末

第三篇:团体标准《腌渍辣椒制品》编制说明

一、团体标准制定的背景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贵州发酵辣椒制品》DBS52/012-2016(代替DB52/457-2004)的发布实施,得到了全省辣椒制品生产企业的广泛应用。但是,近期由于我省辣椒制品生产企业生产的 “小米辣泡椒”产品在使用贵州地方标准“发酵辣椒制品”时,发生同一产品由于各地监管部门和检测机构对执行标准归类的理解不同,使得检测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的完全相反结论,造成监管部门监抽这类产品时把握的标尺不统一,如此将会对我省几十家类似生产企业生产的泡椒、糟辣椒等产品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害。

“泡椒、糟辣椒”产品的在工业化生产时,大多须要加防腐剂,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稳定性和产品货架期。我省DBS52/ 012-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贵州发酵辣椒制品》,由于标准名称上有“发酵”二字,有的检测机构就按照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发酵蔬菜制品要求,不得检出防腐剂。

为了贵州省辣椒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原贵州省卫计委为此发布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发酵辣椒制品》(DBS52/012-2016)第1号修改单(2018年5月3日第1号公告)。修改内容为:将原DBS52/012-2016中5.6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相关规定 ”修改为“5.6.1产品分类为4.1.1–4.1.4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GB 2760中腌渍的蔬菜的规定;5.6.2产品分类为4.1.5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GB 2760中酱及酱制品规定。”修改单明确了“糟辣椒(剁辣椒)、风味油酸辣、泡椒、辣椒酱”食品添加剂使用应符合GB 2760中腌渍的蔬菜的规定。

根据GB 27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腌菜》术语和定义中2.1酱腌菜“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经腌渍和酱渍加工而成的各种蔬菜制品,如酱渍菜、盐渍菜、酱油渍菜、糖渍菜、醋渍菜、糖醋渍菜、虾油渍菜、发酵酸菜和糟渍菜等”。由此说明GB 2714中腌渍蔬菜制品包含有盐渍菜、发酵酸菜和糟渍菜等。根据生产工艺,该企业获得酱腌菜(盐水渍菜)食品生产许可,因此我们认为该“小米

辣泡椒”产品应按照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腌渍的蔬菜(04.02.02.03)类别规定执行,而不是发酵蔬菜制品(04.02.02.06)类别。

尽管如此,由于地方标准“贵州发酵辣椒制品”的标准名称仍有局限性,为了避免今后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省石阡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贵阳观山湖定荣食品厂、贵州省毕节绿色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娇香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苗姑娘控股集团、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贵阳泉沅成食品有限公司、遵义市辣椒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辣椒技术委员会联合起草制定《腌渍辣椒制品》团体标准。

二、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1 标准制定原则

1.1 制定标准的格式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1.2 标准中所涉及的理化等重要指标均执行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2 确定制标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为GB 27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腌菜》、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等及《酱腌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06版)的有关规定,结合新发布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2015版)》的规定,并根据产品配方及工艺特性和实测结果而确定。

三、主要技术指标的说明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腌渍辣椒制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含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腌渍辣椒制品的生产、销售、检验。 2 术语和定义

以鲜辣椒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等其他辅料,采用传统工艺腌渍后加工而成的辣椒制品。与DBS52/012-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贵州发酵辣椒制品》相比不再强调“发酵”二字。

3 产品分类

3.1将DBS52/012-2016产品分类中4.1.1–4.1.4提到的“发酵”二字修改为“腌渍”或删掉。

3.2 取消了DBS52/012-2016产品分类中4.1.5 “辣豆瓣酱”,与标准名称“腌渍辣椒制品”相一致。

4 技术要求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最新有效版本和本团体标准的术语和定义,对DBS52/012-2016《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贵州发酵辣椒制品》中相关内容修改如下:

4.1 食盐的检测方法GB/T 12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修改为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增加了备注(与 1.00 mL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 )=1.000 mol/L]相当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0.0585,单位为克)。

4.2 总固形物的检测方法GB/T1078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修改为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4.3 过氧化值检测方法GB/T 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修改为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4.4 取消了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作废)。

4.5 取消了辣豆瓣酱“氨基酸态氮”和“水分”项目及相应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所涉及的食品安全等重要指标均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要求相一致。

团体标准《腌渍辣椒制品》起草小组

2018年12月

第四篇:爆燃安全泄放标准编制说明

爆 燃 安 全 泄 放 标 准

Standard on emergency relief of deflagration

编 制 说 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2009年10月

1 任务来源 ........................................................................................................................................... 2 2 编制过程 ........................................................................................................................................... 2 2.1 组织项目调研,找出问题所在 .......................................................................................... 3 2.2 查阅国内外资料,确定研究路线 ...................................................................................... 3 2.3 符合应用实际,制定编制原则 .......................................................................................... 4 2.4 参照国标要求,设计框架结构 .......................................................................................... 4 2.5 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标准 .......................................................................................... 5 3 章、节主要内容................................................................................................................................ 5 3.1 适用范围 .............................................................................................................................. 5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6 3.3 术语和定义 .......................................................................................................................... 6 3.4 单位变换 .............................................................................................................................. 6 3.5 总体要求 .............................................................................................................................. 6 3.6 爆燃泄放基础 ...................................................................................................................... 6 3.7 气体混合物和雾的爆燃泄放 .............................................................................................. 6 3.8 粉尘及复合混合物爆燃泄放 .............................................................................................. 6 3.9 常压或近常压管道中气体和粉尘的爆燃泄放 ................................................................... 7 3.10 爆燃泄放口及泄放盖 ........................................................................................................ 7 3.11 检查与维护 ........................................................................................................................ 7 3.12 参考文献 ............................................................................................................................ 7 3.13 附录 .................................................................................................................................... 7

1 1 任务来源

可燃气体或粉尘的爆燃,是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一种最危险的超压现象,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毫秒量级),使容器内的压力剧增至初始压力的几倍,有时甚至达几十倍,使设备受到严重破坏, 甚至发生爆炸, 造成巨大的损失。安全泄放是指密闭设备内一旦发生超压,设备的规定部位就会自动敞开,从而避免设备内部产生不可承受的高爆炸压力。化工装置的安全泄放系统独立于主控制体系,如果其它安全措施发生故障或失效时,泄压装置仍可以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因此安全泄放装置是防止设备超压最常用的安全措施。

目前,物理超压泄放是泄放研究中较为成熟的一种,国内外有很多相应的设计标准。较有代表性的有:ASME-1989 VIII卷附录II、API520-2000、ISO 6718-199

1、GB150-1998及GB567-1999等。而关于可燃介质爆燃超压时的安全泄放设计标准,仅有国外的NFPA68 和VDI3673对可燃气体和粉尘爆燃的安全泄放设计方法做了较为系统的规范,但其适用范围还有很大局限。然而,我国关于可燃气体或粉尘在爆燃超压时的安全泄放设计还没有相应的标准。由于我国近年来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容器内的环境更加苛刻,迫切需要完善可燃气体或粉尘爆燃的安全泄放标准,为发生可燃气体或粉尘爆燃危险装置的安全泄放设施(安全阀、爆破片等)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一定依据和技术支持。

为了改观我国目前可燃气体或粉尘爆燃安全泄放设计无标准可循的局面,规范发生爆燃装置、设备或厂房的安全泄放设施的设计与选型,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制定《爆燃安全泄放标准》。

本课题于2008年10月批准立项,合同号: 。

2 编制过程

课题组成员于2008年9月开始对国内外有关可燃气体和粉尘的爆燃安全泄放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了文献调研,进行文献资料和标准的查阅和整理,为标准的制定准备基本数据和内容。对国外重点标准NFPA68进行了翻译和整理工作。在大量文献技术资料及相关标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标准的制定和起草工作。其间与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一些设计方法和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2009年1月至5月进行标准的初稿撰写和修改工作。2009年6月至8月,针对一些爆燃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证或实验验证。2009年9月形成了《爆燃安全泄放标准》(初稿)。2009年10月准备该标准的征求意

2 见工作,11月将形成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2009年12月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情况下,形成最终的送审稿。

2.1 组织项目调研,找出问题所在

课题组对齐鲁石化、巴陵石化、石化纤、南化等石化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对在役装置的安全泄放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找到泄放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洛阳石化、湖南百丽等设计院等专家、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目前现有的一些设计方法及标准问题。调查发现目前现场装置的安全泄放装置设计大多是考虑物理超压,而关于化学超压,尤其爆燃安全泄放超压设计很少考虑,与目前的爆燃泄放技术发展及相关标准的缺乏有很大关系。近年来,随着一些创新工艺的开发,容器内的环境更加苛刻,可燃气体或粉尘爆燃引起的超压严重威胁设备和运行安全。因此,修订现有国家标准规范,建立气体爆燃泄放标准体系,对工艺装置的安全运行非常必要、迫切。

近年来,国内外对气体爆燃泄放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因此目前可以进行相关方面标准的制定工作。

2.2 查阅国内外资料,确定研究路线

目前有关国家标准已经给出化工设备内介质物理超压时的安全泄放设计方法。 而关于可燃介质爆燃超压时的安全泄放设备设计标准,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为NFPA 68 和VDI 3673。而我国关于爆燃超压时的安全泄放设计还没有相应的标准。 2.2.1国内外现有同类标准的情况总结与比较

① 目前关于物理超压的标准主要有:ASME-1989Ⅷ卷附录11(适用于安全阀和爆破片设计)、API520-2000(适用于安全阀);ISO6718-1991(适用于爆破片);GB567-1999(适用于爆破片)。这四个标准主要适用于物理超压,而对可燃气体爆燃的紧急泄放系统并不适用。

② GB150《钢制压力容器》附录B,主要是关于安全泄放量的计算方法,但没有涉及爆燃安全泄放标准。

③ VDI3673 - Part1,西德工程师协会制定的《Pressure Venting of Dust Explosions》,是关于可燃介质粉尘爆燃安全泄放的规范,主要是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

3 和经验,存在一定局限和不完善性,有待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完善。

④ NFPA68,美国国家防火协会制定的《Standard on Explosion Protection by Deflagration Venting》,是关于可燃介质包括气体和粉尘的爆燃安全泄放标准,适用于强度较低设备的安全泄放设计,且点火时设备内为常压,泄放口开启压力也较低。 2.2.2确定研究路线

本课题组在进行广泛的文献和标准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参照NFPA 68《爆燃泄放准则》的内容,进行爆燃安全泄放标准的制定,制定了相应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为:

(1)进行已有文献资料和标准的查阅和整理,为标准的制定准备基本数据和内容; (2)针对一些特定条件下,开展一些基础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基本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方法,获得可燃气体安全泄放的一般趋势和规律;

(3)进行标准的起草、制定和修改;

(4)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制定的标准进行讨论,使其不断完善和丰富

2.3 符合应用实际,制定编制原则

为确保该标准应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可行性和通用性,因此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制定规范,应该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可操作性。该标准适用于对可燃介质爆燃超压时的安全泄放系统的设计,为爆燃安全泄放装置的设计与选型提供技术支持,为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装置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2.4 参照国标要求,设计框架结构

本部分的框架结构主要是参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内容要求而设计的。

框架结构体现了国家计量法规、标准的原则要求,并尽可能向国际标准。因此,在设计框架结构、选择内容时,突出了实用性和通用性的要求。

框架结构形式如下: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单位变换;

4 ——总体要求; ——爆燃泄放基础;

——气体混合物和雾的爆燃泄放; ——粉尘及复合混合物爆燃泄放;

——常压或近常压管道中气体和粉尘的爆燃泄放; ——爆燃泄放口及泄放盖; ——检查与维护; ——参考文献;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空气中可燃气体的基本燃烧速率;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可燃气体的爆燃特性参数;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可燃粉尘的爆燃特性参数。 ——附录D(资料性附录) 符号说明;

2.5 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标准

在拟定好编写原则和框架结构以及对调研收集到的信息、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的基础上,2009年5月初开始编写本部分。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与现场及设计单位的沟通和探讨工作,以便保证该标准的适应性及应用可行性。9月底,征求了部分院技术委员会成员的意见,查阅和补充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爆燃泄放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一些补充,补充完善后于2009年9月底形成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初稿,可以进行征求意见工作。2009年12月在征求了国内部分专家、设计单位和生产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的意见基础,2009年12月底将形成送审稿。

3 章、节主要内容

本标准的内容主要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参照国外标准的某些规定而编制。

3.1 适用范围

对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及不适用的范围进行了介绍。

5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在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主要采用、参考和引用的一些标准或规范。

3.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包括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定义,为了便于准确和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本标准内容,对标准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范和整理。

3.4 单位变换

为了便于实际单位变换的需要,对不同单位制间的变换进行了整理,以便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方便。

3.5 总体要求

由于泄放标准的特殊性,对本标准的总体目的、目标、设计要求和检查与维护进行了规范性说明。

3.6 爆燃泄放基础

对爆燃泄放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概念及基础性设计要求内容进行了说明和规定。

3.7 气体混合物和雾的爆燃泄放

本章包括气体、气体混合物和雾的爆燃泄放技术具体内容,包括低强度封闭体和高强度封闭体内的气体或雾的爆燃泄放、考虑泄放管、初始压力等一些因素的影响。

3.8 粉尘及复合混合物爆燃泄放

本章主要介绍了粉尘及复合混合物的爆燃泄放的设计内容,对具体设计方法及分体积、初始压力、泄放管、储料仓、火球、封闭空间内泄放、管道连通的封闭体等影响因素或特殊环境下的爆燃安全泄放技术进行了规范和整理。

6 3.9 常压或近常压管道中气体和粉尘的爆燃泄放

本部分主要对气体或粉尘在常压或近常压管道中的泄放进行了介绍,对爆燃转爆轰、多泄放等特殊情况进行了说明。

3.10 爆燃泄放口及泄放盖

本部分对常规开式泄放口、常规闭式泄放口、厂房泄放终止装置类型、带阻火器及颗粒过滤器等一些情况下的泄放口及泄放盖选择方法及注意事项。

3.11 检查与维护

本部分对安全泄放装置及泄放口等一些附属装置的检查与维护内容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3.12 参考文献

列出所参考的文献。

3.13 附录

本部分对空气中可燃气体的基本燃烧速率、可燃气体和粉尘的爆燃特性参数等数据资料以及符号说明作为资料性附录。

第五篇:《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各位专家:

作为《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的编制者代表,首先,感谢各位专家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张参加《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专家审定会。《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得到了省市质监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XX省烟草公司科技处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我代表XXX市烟草公司表示由衷的感谢。根据会议安排,现就《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的编制情况说明如下:

烟叶标准化生产,是烟叶产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构建包括烟叶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同时通过对各类标准的宣传和技术指导,使大多数烟叶生产者掌握并执行标准,从而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贯彻落实《烟草行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战略(2007-2020年)(国烟科【2007】98号)》和《XX省烟叶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X烟科【2007】140号),扎实推进全市烟叶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增强“标准化”对提升烟叶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推动作用,自2007年开始,我公司全面启动了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的编制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2007年7月,我公司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书》,以技术培训、信息提供、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管理评审等形式为我公司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服务,并派出专家常驻我市开展调研工作。在对XXX市所辖烟区整个烟叶生产的产前、产中、

1 产后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结合XXX烟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该标准体系。

该标准体系本着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制订,严格执行GB/T 1.1、《企业标准体系》、ISO 9001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指南(GAP)》等文件规范。该标准体系以农业综合标准化为基础,且由基础通用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及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六部分组成。基础通用标准是本标准体系的共性标准,其他五个标准均根据基础通用标准的原则,结合XXX市实际情况而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包括种子与品种、烟田整治、烤烟种植、采收与烘烤、植物保护及烟叶购销六个方面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由产品质量及包装标识两个方面标准。服务标准包括烟用物资供应、教育培训、风险保障、技术指导服务及烟叶售后服务等五个方面的标准。管理标准包括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管理、新技术管理、科研示范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烟农户籍化管理、烟用物资管理、烟叶技术员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包括标准化烟草站建造、密集式智能化烤房建造、小烤房功能性改造及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四个方面的标准。《XXX烟叶综合标准体系》共制定相应的XX省烟草公司XXX市公司企业标准50个,与现行的4个国家标准、8个行业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健全的烟叶生产经营标准体系。

2009年9月,中国烟草总公司XX省公司科技处组织相关专家对《XXX市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进行评议,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关于对XXX市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的修改意见》(X烟科函

2 „2009‟12号)。同年12月,我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对标准体系再次进行了修订。今年5月,我公司在XXX市质监局标质科的悉心指导下,按照《XX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应用中国标准编写模块TCS2009软件又组织了一次修订工作。11月,我公司向XXX市质监局提出对《XXX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备案的书面申请,并根据有关要求,在标准体系备案发布之前对《XXX市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组织一次专家审查。在市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天,我们十分荣幸的邀请到了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面,由我向大家一一引荐: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XXX副调研员、XXX质量技术监督局标质科XX科长、X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质科XXX科长、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XXX科长、中国烟草总公司XX省公司科技处XX科长、XXX市XX县农业局XXX农艺师、XX省烟草公司XXX市公司XXX高级农艺师。

我们真诚希望,也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XXX市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提出宝贵的修订意见,使其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编写规范性都能达到标准要求,且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我们将综合专家评审的意见不断对标准体系修订和更新,实现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七日

上一篇:建筑行业领导讲话下一篇:库存金额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