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四年级作文

2024-04-18

启示四年级作文(共14篇)

篇1:启示四年级作文

暴雨过后,我拾起一片翠绿的树叶。哦,它流泪了,是被打落的痛楚,还是离开亲人的心酸?

我抬起右手,为它拭去眼泪。 它似乎又笑了,抱含着暖暖的情怀,甚加和丽的光芒。

看着它的脸庞,我一脸彷徨: 为什么, 被痛楚和心酸打击的它, 经我的抚摸、安慰, 还有淡淡的笑容? 再次望向它, 他好像又在说:“安慰,坚强……” 我豁然开朗,它予此启示: 当别人伤心的时候, 多关心他(她); 当别人安慰自己时,多坚强些……

篇2:启示四年级作文

于是我去向妈妈请教,可是妈妈却说我们小孩子应该对新鲜事物有一种探知精神,遇到问题应该先查找身边的资料,如果实在找不到答案再去请教别人。于是我就找到我其中的一位“家庭老师”——《十万个为什么》向它请教,结果我在植物篇里果然找见了答案。原来呀,叶片上那些像筋脉的纹路是植物叶子的脉纹,又称作“叶脉”,植物的每一片叶子上都有叶脉,而且各不相同,我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的原因了。

你可别小看这些叶脉,它们的作用可大了,不仅能帮助叶子输送水分、无机盐,而且还是植物输出光合作用的产物呢!同时它还起到支撑叶片的作用,使它们能完全伸展开。看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那就是将来我要发明一种“家庭脉”。

“家庭脉”?你是不是觉得特别不理解?好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将来要发明的“家庭脉”是用一种绿色的、无公害的新型环保材料做成的,“家庭脉”可以安装到家里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把家人的数据通过电脑传输到“家庭脉”,这样只要是家庭的成员就可以随时检测到自己家人的情况,比如具体位置,甚至心脏频率都可以监测到。还有更为方便的,那就是家人回家不需要钥匙、指纹之类的,人只需在距离家门0。2米的范围内,“家庭脉”就会自动检索确定开门,所有这些只需在2秒内就可以完成。

篇3:启示四年级作文

游戏规则:随机请一学生 (女生) 上前, 让她请上自己要好的男生, 上来手拉手。再由该男生请上要好的女生, 继续拉手。以此类推, 请上自己要好的异性同学。最后全班同学绕着桌椅外围, 拉手围成一个大圆。

2. 师生问好后, 请学生说说玩游戏的感受

生: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大家团结一致。

师:讲得非常好。

生:这个游戏让人玩得很害羞。 (生笑)

师:第一次玩嘛, 总有点害羞的。

生:我觉得不好意思, 因为和男的手拉手, 这样不太好。

师:没拉到过, 下次多拉拉。

生:有点恶心, 但为了玩游戏豁出去了。

师:豁出去就好了。

生: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 看到了大家的害羞。

师:这个游戏会有很多的启发, 但是现在大家还没想到, 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之后, 我再请你们说一说, 你们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 直接入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师出示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师: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启示”是什么意思?

生:它的近义词是“启发”。

师:对。

生:通过某个事物使人们发明、创造些什么东西。

师:想到些什么东西, 对不对?非常好。

师:再增加点难度, “启”是什么?

生:启发的意思。

师:“启”就是“启发”的意思?猜吧, 我估计你们都不知道, 那就猜吧。

生:“开始”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么说? (该生接不上) 你是从哪个词语当中想到的?

生:启动。

师:“启动”就是开始的意思。

生:道理。

师:道理?不对。

生:事故。

师:不对。所以很多时候, 一个词语的意思我们是知道的, 但要去想一个字的意思就不知道了。“启”的意思, 你们知道吗?

生:发现。

师:也不对。老师告诉你们, “启”的意思就是“打开”。喝酒的时候有一个“启瓶器”。“启示”连起来就是“启发”的意思。

4. 明确学习要求

师: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看要求,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呈现略读提示语, 请一生读要求)

师:学习这篇 课文有两 个要求, 第1个要求是——

生: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师:对, 这是第1个要求。第2个呢—— (标画两个要求)

生: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 如果有兴趣, 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师:你有一个字读错了。“画”, 我们南方人都读“划出划出”, 其实是错的, 应该是——

生:画出。 (生齐读)

5. 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求, 在屏幕上。

(生先自学, 然后教师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略)

6. 认读新词

师:了解了主要内容, 再来看一看生字和词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这里有个词语“遭殃”, “殃”是什么意思?又靠猜了。 (生猜)

师:破坏, 猜错了。

生:灾难。

师:猜对了。今后要多预习, 特别关注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7. 理解课文

师:森林遭了什么殃?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 把森林遭殃的这段话用笔画出来。你到前面来画。 (呈现《“打扫”森林》的课文, 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画, 利于后面校对)

师:对不对? (该生画出了第3段)

生 (齐答) :对。

师: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所画段落)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 这段话中把什么比作扫帚?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讲得非常好。谁再来讲讲?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第2个问题, 为什么要把它们比作扫帚? (稍等待) 来, 这位同学。

生:因为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所以——

生:所以把橡树和菩提树比作光秃秃的扫帚。

生:这样更表现了森林遭了殃, 菩提树和橡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害虫的破坏力大。

师:才能够体现出来, 是这个意思对吗?还有没有?你说。

生:因为森林里没有了那些脏东西, 像枯枝烂叶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现在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 所以作者把它们比作一把把扫帚。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课题, “打扫”森林, “打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它代表反义词。

师:反义词什么意思, 就是不打扫?

生:破坏的意思。

师:你觉得是破坏森林。好的。

生:“打扫”有特殊含义, 它不是真正的“打扫”森林。

生:加双引号含有贬义的意思。

师:就是不好的意思。现在再来想一想, 为什么把它们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一打扫, 那些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了, 所以把光秃秃的树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已经破坏了生态平衡。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 快速浏览第5、6自然段, 找出这两段当中的一个总起句, 把它画出来。 (师出示要求)

师 (巡视, 指点) :总起句, 不要拿起笔就画, 想一想。画出一句。

师:请一个同学读出来。

生:原来,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 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有些同学画到最后去了, 老师提醒了之后就画对了。“总起句”是在前面的 (白板中红线慢慢标出总起句) , 开始的时候写的这句话叫“总起句”。有的同学画到第6自然段去了, 那个不叫“总起句”。今后一定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句话, “原来” (白板上红笔圈词) , 这个词语是针对哪句话来说的?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一下。

生:第4自然段中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师:对, “原来”是针对上文的。

师:“互相联系” (红笔圈词) 针对哪里?

生:针对下文。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合作要求, 请看大屏幕。

师:比如说“枯枝败叶”, 它和“土壤”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师边讲解边示范画法、写法) 它是“土壤”的“肥力”。“枯枝败叶”还与什么有联系呢?“土壤”又与什么有联系呢?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纸, 4人小组一起完成这个作业。写得越多越快越准确, 越好。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这条线 (白板时间线) 没了, 就结束了。画好了, 可以贴到黑板上。 (生小组合作。组长张贴合作单)

师:我们叫下面的老师也来参与一下我们的学习, 好不好?选一个老师上来, 选一个小组汇报。 (一位教师主动上台选了一张小组合作单)

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1 :我们小组认为“枯枝败叶”对“土壤”有肥力作用, 它们也是有些动物的食物, 动物也会为森林提供生态平衡。 (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你们觉得这组怎么样?

生:很好。

师:鼓掌。请你选一组。

生2 :我们组认为枯枝败叶可以让土壤增加肥力, 土壤为大树提供养料, 大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排出氧气, 供养人类, 又为小鸟、动物提供栖息地, 小鸟为大树捉害虫。 (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好不好? (生主动一齐鼓掌) 再选一组。

师: (对生2) 你觉得比较好的选一组。放投影上。

生3 :我们组从灌木联想到害虫, 从害虫联想到天敌, 由害虫又联想到鸟类, 由鸟类联想到树木, 从树木联想到土壤, 从枯枝败叶联想到肥力, 从兽类联想到栖息的地方, 从兽类还联想到隐蔽的场所, 从栖息的地方联想到昆虫。

师:这个同学的表述有个问题, 没有讲清楚, 对不对?你们组有没有人能讲得更清楚?他就讲了一个词“联想”, 关系没有讲清楚。你来, 能不能讲清楚?

生4 :由兽类联想到灌木。

师:又“联想”了。

生4 :兽类在灌木丛里有隐蔽的场所, 有栖息的地方。灌木丛里有害虫, 就有鸟类来制服害虫, 还给树木捕捉害虫。树木吸收土壤的肥力, 给人类提供氧气, 枯枝烂叶提供肥力给土壤。

师:先回去吧。这张图主要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两个上来的同学都讲不清楚?

生:没写清楚。

师:对, 他们把作用也写进去了, “鸟类”“昆虫”“栖息地”, “栖息地”应该写在横线上就非常清楚了。这张图虽然看起来很漂亮, 但还需要修改。下课以后可以修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 一起读一遍。

师: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学习下一篇课文《人类的老师》。你自己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然后找最要好的同伴交流, 这次不限男女。时间是3分钟。

(学生自学, 找同伴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发现一个没有同伴的孩子)

师:你们一起好不好?

师:时间都去哪儿了?都花在学习上了。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要求是说说你的同伴怎么说的。 (引导互相倾听)

生:啊? (略显意外)

生:我的同伴是这么说的, “如果没有这些动物启示我们人类发明这些、创造这些, 我们的生活不会这么多姿多彩”。 (师示意自由传话筒)

生:我的同伴说:“人类要从大自然中学习, 从大自然中发现。”

生:我的同伴说:“大自然中的奥秘是很多的, 所以, 我们要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感受, 很好。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

师:你自己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得到了哪些启发, 结合课前的游戏, 重新思考一下有哪些启发。

生:我知道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生:我们必须团结友爱。

生:我们认为的枯枝烂叶也有用处, 不能随意清理。

师:我记得你刚才说“有点恶心”, 现在觉得刚才的游戏有没有意思?

生:还是有点。

师: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

生:好一小点。

生:我知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是互相联系的, 我们人类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发明一些东西。

师: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互相联系, 我们同学之间是不是互相联系的呢?我们同学是不是应该联系在一起呢?

篇4:四年级阅读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 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读后实践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叼( ) 幼( ) 淡( )

叨( ) 幻( ) 谈(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话中的“自然之道”是指:_______________。

(2)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语可以看出向导救幼龟是他不愿意做的事。

《蝙蝠和雷达》文段选读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蝙(biān biǎn)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bǔ pǔ)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bì pì)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ruì yuè),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读后实践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写出近义词。

灵巧( ) 敏锐( ) 启示( )

3.照样子写四个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横七竖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1)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蝙蝠到处乱撞。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科学家做了_______________次试验,目的是弄清楚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读后实践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紧密——( ) 立即——( ) 启发——( )

2.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表达下面句子的意思。

(1)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 )

(2)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 )

(3)追逐奇臭的人。 ( )

(4)肮脏、不洁净。 ( )

3.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解释说明 B.语音的延长 C.意思的递进

4.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造句。

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

大自然是个无穷的宝库,你有没有从周围的动物、植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篇5:四年级启示作文

刚开始,每次我上绘画兴趣班时,总是哭丧着脸,闷闷不乐地走出家门,踏上去绘画兴趣班的路。虽然,我不喜欢上兴趣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有所改变。

后来,我居然发现,自己逐渐喜欢上了绘画。从此,我便享受着绘画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不过,绘画带来的可不止这些。

有一次,我画得不好,有些灰心丧气,有了许许多多悲观的想法,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那时,我低着头,伤心地哭着,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一片混乱,不知应该说什么话安慰自己的内心。回到了家,我已经泪流满面。妈妈看出了我的心事,亲切地问我:“儿子,怎么了?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吗?”我把我伤心的原因说了出来,妈妈却笑了。我以为妈妈在幸灾乐祸,更是火冒三丈,一阵小跑跑回了房间。过了不久,妈妈进来了,语重心长地说:“儿子,妈妈不是在笑你,挫折谁都会遇到,重要的是坚强的内心,不是有一句话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吗?只要有毅力,什么都能做到!”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的“门”终于打开了。

篇6:启示四年级作文

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当一滴浊水落入一杯清水中时,它能使这杯水变浑;相反,当一滴清水落入一杯浊水时,它仍是浊水。这小小的水就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启迪。我们可以把“清水”比作“善”,“浊水”比作“恶”,这样的现象很普遍。

当一个人做了一些坏事,在别人心中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时,将来再怎么弥补也会在别人心中留下疤痕。这就像在一个墙上钉钉子,当你拔下它时,墙上仍会有钉子的烙印。例如隋朝的隋炀帝,他曾带兵灭掉了腐朽的陈,还修建了大运河这一宏伟的工程,但因为他大兴土木,好大喜功,给人民极重的负担。最后,他在一片骂声中死去,遗臭万年。由此可见,我们应“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轻易让“浊水”玷污了我们的清水。

但同时有人会问,既然清水不能让浊水变清,那么岂不是一旦你走上了歪路,就无法挽回了?其实不然。一滴清水的确不能让一杯浊水变清,但几十滴、几百滴呢?这样积少成多,不一样可以让原本污浊的水重新清澈起来吗?即使它不像原来那么清澈透明,但也会让人改变对它的看法

唐代的大诗人韦应物,早年间作恶多端,仗着自己势大,欺压他人。但“安史之乱”让他看到了民间的疾苦,他意识到自己错了,他浪子回头,苦读诗书,改掉了原来所有的坏习惯,最终成为了一代大诗人。现在人们难道还在批评他早年难道“恶”吗?由此可见,即便我们做了什么不对的是,还有回头的机会,还能让浊水变清。这也是“勿以善小而不为”。

也许这不是水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全部,水可以说帮了我们许多,毫不夸张地说,水也是我们的一个宝贵的财产。它带给了我们许多启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

启示四年级作文2:生活的启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去商场要坐163路公交车。我们在站台上等了好一会,公交车总算来啦!我交了钱后飞快的跑上车。今天乘车的人可真多呀!只剩下3个座位了,我、妈妈、和一位小妹妹坐上了空座位。我一边坐车,一边想:“我们的城市可真美啊!”正当我望着窗外的美景时,车又到站了。这次没有人上车,倒是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上了车。老奶奶满头白发,看上去有60多岁了,老奶奶一手提着一包蔬菜,一手拄着一根拐杖,一摇一晃的上了车。可是车上已经没有空座位了。我犹豫不决,到底是让座还是不让座呢?如果让座的话,我就要一直站着了,但如果不让座的话,老奶奶就要一直站着了。正当我思考的时候,一个悦耳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只见一个小妹妹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说:“老奶奶,您坐吧!”老奶奶感激的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小妹妹的脸上浮起了一丝笑容,老奶奶那慈祥的脸上也浮现了感激的笑容。乘客们都像小妹妹投向了赞许的眼神。我的脸却发烧起来,我和小妹妹同样都是少先队员,小妹妹还比我小,而她却主动让座给老奶奶,我这个高年级学生实在感到很羞愧。但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关爱、这样,我们彼此的心里都会感到甜蜜和温暖!

启示四年级作文3:画画的启示

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每个星期坚持去练画画,终于获得了学校古诗配画比赛一等奖,事情还要从那天说起。

那天,我从容不迫地和同学一起走进了比赛的场地,我找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挥动画笔,开始画了起来。我先画了一只可爱的长颈鹿,边上又画了两棵直入云霄的参天大树,长颈鹿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树上绿油油的嫩叶。还有一棵是松树,调皮的小松鼠正在快活地吃着美味可口的松果。不一会儿,这幅别有风趣地画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的笔下。画已经完成地差不多了,老师又叫了几位字写得好的同学写上了古诗,不一会儿,一幅古诗画就完成了。

比完赛后,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比赛成绩盼来了,老师拿着奖状,大声地说我获得了一等奖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突然感到一阵疼痛,我不是在做梦,我开心地一蹦三尺高,热烈的掌声在我耳边响起,我昂起头,大模大样地走上了讲台,心里美滋滋的,好像吃了蜜糖似的,因为那就是我苦练三年画画的成果啊!

篇7:四年级启示作文

说到响尾蛇,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它的一些基本的信息:响尾它蛇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当遇到攻击它的动物或急剧活动时,它就会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次,还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被吓跑,它也因此被称为响尾蛇。

上科学课的时候,听老师说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在这里我不禁要问: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那么它是靠什么在白天或者夜间捕食的呢?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懂。

最近,我一直在学校图书室查阅资料或者看课外书,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原来,响尾蛇捕食不是靠视力来捕食的。在它的眼和鼻孔之间的颊窝,是十分灵敏人。当猎物靠近时,它可用来测知周围动物的准确位置,然后喷出致命的毒液把猎物干掉。这样响尾蛇就可以独享美食了。科学家们把这一特点用于军事上研制了响尾蛇飞弹。

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还有很多,如人类模仿海豚的样子发明了潜水艇;观察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利用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等等。

篇8:启示四年级作文

一、明州语言艺术标准对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

明州语言艺术标准中认为, 写作为了不同的目的, 是与不同的读者有效地交流, 学生应清晰、连贯地写作, 写作应在整个内容领域被强调, 并被整合入课程。对三年级学生写作目标和要求规定如下文所述。

二、明州语言艺术标准的主要特征

第一, 分级表述。明州语言艺术标准中对三年级的写作要求先从一个总目标进行阐述, 然后再纵向分为五个维度, 即: (1) 写作类型, (2) 写作要素, (3) 拼写、语法和用法, (4) 研究, (5) 书写与词语处理。各个维度下又根据实际需要划分为不同条目的二级目标, 二级目标下面又有对学生智力动作进行指导的三级目标, 这样就把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分成了不同维度和不同级别的立体标准。这种设计思路有利于学生进行有目的写作活动, 教师也会有目的地从不同角度去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提取其中某些特点进行分析。

第二, 强调写作要素。明州语言艺术标准中将写作要素划分为: (1) 学生应能写一个包含有缩进、主题句、支持句、总结句的段落; (2) 学生的写作过程包含五大步骤; (3) 使用言语活动为阅读作准备。这样的要求, 使学生从写一个完整的段落做起, 降低了学生写作的盲目性, 并且对完整段落应包含的要素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在写作过程的要求中还详细阐述了写作的必经步骤, 从构思到正式发表, 每个写作步骤都不能忽略。这样使学生写作的可操作性提高, 学生沿着正确程序做下去, 避免中途搁浅。

第三, 规定较为广泛。虽为作文标准, 但包括拼写、语法和用法等方面的要求。这个维度下要求学生应使用完整的句子去写作, 纠正拼写方面的错误, 以及正确拼写各种单词。在语法上应注意各类词语的使用规则, 并且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这种对学生每个细小智力动作做出指导的条件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练习, 写作能力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第四, 重视研究、书写与词语处理。在研究一项中, 明州语言艺术标准要求学生应能在参考资料中查找并使用信息。从小培养这种在大量资料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在书写与词语处理一项中, 明州语言艺术标准要求学生应正确、清楚地书写单词, 并开始学习键盘技能。这适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 用键盘来写作, 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第五, 可评价性。从五个维度中的细化要求来看, 我们明确知道如何去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三年级的写作要求。在写作类型上, 我们能以学生是否可以写出不同类型的文章做标准。在写作过程上, 我们可以通过评价学生是否能写出一个合格的段落, 是否能借助写作步骤帮助自己的文章更加完美来评价学生写作过程的正确性;在拼写和语法上, 可以通过学生的拼写和词类的运用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语法规则;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看出他们使用标点符号的正确性。

三、两点启示

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 (3-4年级) 习作目标的阐述如下。

1. 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 根据表达的需要, 使用冒号、引号。

7.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篇9:启示四年级作文

游戏规则:随机请一学生(女生)上前,让她请上自己要好的男生,上来手拉手。再由该男生请上要好的女生,继续拉手。以此类推,请上自己要好的异性同学。最后全班同学绕着桌椅外围,拉手围成一个大圆。

2. 师生问好后,请学生说说玩游戏的感受

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大家团结一致。

师:讲得非常好。

生:这个游戏让人玩得很害羞。(生笑)

师:第一次玩嘛,总有点害羞的。

生:我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和男的手拉手,这样不太好。

师:没拉到过,下次多拉拉。

生:有点恶心,但为了玩游戏豁出去了。

师:豁出去就好了。

生: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看到了大家的害羞。

师:这个游戏会有很多的启发,但是现在大家还没想到,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之后,我再请你们说一说,你们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 直接入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出示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师:一起读。(生齐读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启示”是什么意思?

生:它的近义词是“启发”。

师:对。

生:通过某个事物使人们发明、创造些什么东西。

师:想到些什么东西,对不对?非常好。

师:再增加点难度,“启”是什么?

生:启发的意思。

师:“启”就是“启发”的意思?猜吧,我估计你们都不知道,那就猜吧。

生:“开始”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么说?(该生接不上)你是从哪个词语当中想到的?

生:启动。

师:“启动”就是开始的意思。

生:道理。

师:道理?不对。

生:事故。

师:不对。所以很多时候,一个词语的意思我们是知道的,但要去想一个字的意思就不知道了。“启”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生:发现。

师:也不对。老师告诉你们,“启”的意思就是“打开”。喝酒的时候有一个“启瓶器”。“启示”连起来就是“启发”的意思。

4. 明确学习要求

师: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看要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呈现略读提示语,请一生读要求)

师:学习这篇课文有两个要求,第1个要求是——

生: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师:对,这是第1个要求。第2个呢——(标画两个要求)

生: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师:你有一个字读错了。“画”,我们南方人都读“划出划出”,其实是错的,应该是——

生:画出。(生齐读)

5. 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求,在屏幕上。

(生先自学,然后教师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过程略)

6. 认读新词

师:了解了主要内容,再来看一看生字和词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这里有个词语“遭殃”,“殃”是什么意思?又靠猜了。(生猜)

师:破坏,猜错了。

生:灾难。

师:猜对了。今后要多预习,特别关注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7. 理解课文

师:森林遭了什么殃?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把森林遭殃的这段话用笔画出来。你到前面来画。(呈现《“打扫”森林》的课文,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画,利于后面校对)

师:对不对?(该生画出了第3段)

生(齐答):对。

师:我们一齐来读一读。(生齐读所画段落)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这段话中把什么比作扫帚?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讲得非常好。谁再来讲讲?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第2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它们比作扫帚?(稍等待)来,这位同学。

生:因为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所以——

生:所以把橡树和菩提树比作光秃秃的扫帚。

生:这样更表现了森林遭了殃,菩提树和橡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害虫的破坏力大。

师:才能够体现出来,是这个意思对吗?还有没有?你说。

生:因为森林里没有了那些脏东西,像枯枝烂叶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现在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所以作者把它们比作一把把扫帚。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课题,“打扫”森林,“打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它代表反义词。

师:反义词什么意思,就是不打扫?

生:破坏的意思。

师:你觉得是破坏森林。好的。

生:“打扫”有特殊含义,它不是真正的“打扫”森林。

生:加双引号含有贬义的意思。

师:就是不好的意思。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把它们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一打扫,那些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了,所以把光秃秃的树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已经破坏了生态平衡。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快速浏览第5、6自然段,找出这两段当中的一个总起句,把它画出来。(师出示要求)endprint

师(巡视,指点):总起句,不要拿起笔就画,想一想。画出一句。

师:请一个同学读出来。

生: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有些同学画到最后去了,老师提醒了之后就画对了。“总起句”是在前面的(白板中红线慢慢标出总起句),开始的时候写的这句话叫“总起句”。有的同学画到第6自然段去了,那个不叫“总起句”。今后一定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句话,“原来”(白板上红笔圈词),这个词语是针对哪句话来说的?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一下。

生:第4自然段中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师:对,“原来”是针对上文的。

师:“互相联系” (红笔圈词)针对哪里?

生:针对下文。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合作要求,请看大屏幕。

师:比如说“枯枝败叶”,它和“土壤”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师边讲解边示范画法、写法)它是“土壤”的“肥力”。“枯枝败叶”还与什么有联系呢?“土壤”又与什么有联系呢?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纸,4人小组一起完成这个作业。写得越多越快越准确,越好。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这条线(白板时间线)没了,就结束了。画好了,可以贴到黑板上。(生小组合作。组长张贴合作单)

师:我们叫下面的老师也来参与一下我们的学习,好不好?选一个老师上来,选一个小组汇报。(一位教师主动上台选了一张小组合作单)

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1:我们小组认为“枯枝败叶”对“土壤”有肥力作用,它们也是有些动物的食物,动物也会为森林提供生态平衡。(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你们觉得这组怎么样?

生:很好。

师:鼓掌。请你选一组。

生2:我们组认为枯枝败叶可以让土壤增加肥力,土壤为大树提供养料,大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供养人类,又为小鸟、动物提供栖息地,小鸟为大树捉害虫。(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好不好?(生主动一齐鼓掌)再选一组。

师:(对生2)你觉得比较好的选一组。放投影上。

生3:我们组从灌木联想到害虫,从害虫联想到天敌,由害虫又联想到鸟类,由鸟类联想到树木,从树木联想到土壤,从枯枝败叶联想到肥力,从兽类联想到栖息的地方,从兽类还联想到隐蔽的场所,从栖息的地方联想到昆虫。

师:这个同学的表述有个问题,没有讲清楚,对不对?你们组有没有人能讲得更清楚?他就讲了一个词“联想”,关系没有讲清楚。你来,能不能讲清楚?

生4:由兽类联想到灌木。

师:又“联想”了。

生4:兽类在灌木丛里有隐蔽的场所,有栖息的地方。灌木丛里有害虫,就有鸟类来制服害虫,还给树木捕捉害虫。树木吸收土壤的肥力,给人类提供氧气,枯枝烂叶提供肥力给土壤。

师:先回去吧。这张图主要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两个上来的同学都讲不清楚?

生:没写清楚。

师:对,他们把作用也写进去了,“鸟类”“昆虫”“栖息地”,“栖息地”应该写在横线上就非常清楚了。这张图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还需要修改。下课以后可以修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师: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学习下一篇课文《人类的老师》。你自己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然后找最要好的同伴交流,这次不限男女。时间是3分钟。

(学生自学,找同伴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发现一个没有同伴的孩子)

师:你们一起好不好?

师:时间都去哪儿了?都花在学习上了。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要求是说说你的同伴怎么说的。(引导互相倾听)

生:啊?(略显意外)

生:我的同伴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这些动物启示我们人类发明这些、创造这些,我们的生活不会这么多姿多彩”。(师示意自由传话筒)

生:我的同伴说:“人类要从大自然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发现。”

生:我的同伴说:“大自然中的奥秘是很多的,所以,我们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感受,很好。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

师:你自己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得到了哪些启发,结合课前的游戏,重新思考一下有哪些启发。

生:我知道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生:我们必须团结友爱。

生:我们认为的枯枝烂叶也有用处,不能随意清理。

师:我记得你刚才说“有点恶心”,现在觉得刚才的游戏有没有意思?

生:还是有点。

师: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

生:好一小点。

生:我知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我们人类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一些东西。

师: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互相联系,我们同学之间是不是互相联系的呢?我们同学是不是应该联系在一起呢?

师:最后做一个作业,把老师提供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图画出来。画好的就下课。

篇10:四年级启示作文

看似渺小的滴水,微不足道的力量,好像没有什么威力可言,而岩石坚硬、厚重,人们要想凿穿它,也要借助锤子、钢钎,花一番功夫才行。那么水滴是靠什么穿透岩石的呢?是因为它在漫长的时间中从未停止过“穿石”的努力,它用的是目标专一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

想到此处,我联想到我的学习,我觉得在学习上只要肯下功夫,每天坚持多记一个词,多背一段话,每天多看一本书,多写一篇作文,每天……,这样我的学习就会越来越好。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很深,无论学习或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铁杵也能磨成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我相信以后我只要只要像水滴那样持之以恒、目标专一,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成绩好的学生,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篇11:四年级启示作文

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时常会在电视上看见一些大姐姐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样子很迷人。她们那优美的舞姿和欢快的节奏深深地吸引了我。突然,我心中萌发出一个念头:我为什么不去学舞蹈呢?这样做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满足我小小的虚荣心—上台演出。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想到这,我就跑过去哀求妈妈,装出可怜巴巴的样子:“妈妈,求您了,让我学个舞蹈吧!”开始妈妈还坚持不让,担心我年龄太小,受不了那个苦。可是凭着我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把妈妈说动心了,领着我来到小星星艺术团报了名,开始学舞蹈。

当我第一次去上课时,宽大的练功房,明亮的镜子对我来说都很新鲜。老师说:“孩子们,一起劈个叉!“我听完,边下叉边美滋滋地想:第一节课我可以学下叉,过几节课我肯定就能上台表演了。

可是,过了几节课,新鲜劲没了,我感觉到学舞蹈很乏味,天天练习基本功,一个像样的舞蹈动作都没有学。而且还有几个动作特别难,尤其是下大腰,真的太难了,每次我下腰的时候都有腰快断了的感觉,起来的时候,手一点儿劲儿也用不上,往往是还没起来就趴下了。可是,如果下大腰都学不会,以后就没法上台演出了。开始,我还可以坚持,到了后来,我就慢慢坚持不住了,上一节课都像在“魔鬼训练”,痛苦不堪。这时,我打起了退堂鼓,我跟妈妈吞吞吐吐地说明了想放弃的原因。妈妈听完,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记住,不管干什么事情,半途而废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不是有那么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今天忍受一时的疼痛或许明天就会有闪亮的舞台!”听了妈妈指点,我又有了满心的勇气,重新走进了练功房。虽然下大腰还是很困难,但经过我反复的.练习,终于把这只巨大的“拦路虎”给消灭了。

现在,每当我上台表演的时候,都会想起妈妈的话:“半途而废的人,永远都不会成功。”是呀,一个人半途而废,他就只能永远面对失败,因为每失败一次他就会失去实践下一次事情的勇气和信心。

篇12:四年级启示作文

是谁将树木砍伐?是谁破坏了天然的保护层?现实告诉我,是人类!

宽阔的柏油马路上,满是一张丢弃的废纸,而一张张废纸上却总也写不满几个字。

如果,你知道,生产1吨纸,就等于砍伐了大约200棵2米高树,那你一定再也不会浪费白纸了,因为这是一个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篇13:启示四年级作文

吴玉章青少年时代, 正是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时期, 也是中国近代宪政思潮逐步萌生和发展的时期。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面对亡国灭种的时代危机,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利用西方宪政思想, 极力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因循守旧, 希望清王朝能变法图强, 为废君主专制立君主立宪而奔走呼号, 社会反响强烈, 戊戌变法就是维新思潮影响下的政治运动。吴玉章受此影响, 增强了自己的爱国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他开始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活动之中。“甲午战争的失败, 更激发了我的救国热忱, 我需要找寻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但是, 中国的出路究竟何在呢?我有些茫然。正当我在政治上十分苦闷的时候, 传来了康梁变法维新的思想, 我于是热烈地接受了它。”在这一时期, 康、梁等人有关宪政的思想给了吴玉章很大的启示, 使他初步了解了西方国家的宪政状况, 也使他开始思考挽救民族危亡的策略, 此时吴玉章选择了变法维新的君主立宪改良主义思想, 为当时中国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而一心做康梁变法维新的志士。“在康梁的影响下, 总觉得中国应该学习日本, 走明治维新那样的道路。不过, 我对西方帝国主义却并不那么崇拜, 而对中国的前途则充满了信心。”这说明吴玉章对西方宪政并不了解, 当然也不推崇, 反而认为改良主义宪政是中国的出路所在, 在政治倾向上表现出支持政府开明派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 对中国的改良前途充满了信心, 他此时的宪政思想表现出朴素的、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然而, 戊戌变法犹如昙花一现, 很快就失败了。

二、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宪政思想

为了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03年初吴玉章留学日本, 他开始学习西方的宪政民主知识, 对西方宪政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本, 他亲历清王朝残酷镇压留日学生组织的反对沙俄强占我国东北领土的运动, 这更使吴玉章看清楚了清王朝反动卖国的本质, 认识到要救国救民, 首先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原来幻想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宪政道路不能挽救危亡的中国, 只有依靠革命的手段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我在去日本的途中, 就已经呼吸到了革命的空气;到日本以后, 又受到了更多的革命思想的影响, 而且还参加了拒俄学生运动;这样, 改良主义思想在我头脑中就逐渐丧失了地位。”“我对康梁的信仰便一落千丈。”“革命的思潮便把我头脑中原来那些改良主义的思想冲淡了。”此时, 吴玉章很快改变了政治主张, 其宪政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 由倾向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思想转变为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 主张用革命的方式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进而追寻革命的道路, 并加入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建立的中国同盟会, 拥护三民主义, 毅然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宪政思想。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 推翻了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统治,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从宪政的角度说, 民主共和战胜了君主立宪。然而, 给全国人民带来无限希望的辛亥革命, 并没有使中华民族走上民主、独立、富强之路, 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了, 国内陷入到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 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 吴玉章等先进分子继续探求救国救亡之路。1913年, 吴玉章在南京、上海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 但很快就失败了。“二次革命”失败后, 吴玉章被袁世凯通缉, 被迫流亡法国。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让吴玉章备感失望, 这使吴玉章认识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仍然不能挽救国家危亡, 要怎样才能拯救中国, 这仍是他苦苦追寻的问题。

三、从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宪政思想

在流亡法国期间, 社会主义思潮风起云涌, 吴玉章初步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所描绘的人人平等, 消除贫穷的美好前景使他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 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他还是感到茫然。“我在法国虽然接触了一些社会主义的流派, 但是它们并没有给我指明一条拯救中国的光明大道。”尽管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并没有给中国指明一条光明大道, 吴玉章已经把社会主义作为自己追求的方向, 为寻找一套理想的革命方案和策略而不懈努力。

1917年底,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这场在社会主义旗帜下进行的革命给中国思想界注入了新鲜血液, 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洪流逐渐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1919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先进分子思想的大解放, 促成了五四以后新思潮的彼此激荡, 一时间, 研究社会主义盛行一时, 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广为传播。人们更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缺陷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的期待, 他们的思想迅速从研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转向研究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潮流赋予吴玉章宪政思想以新的内容, 他对宪政理论又进行了新的探索, 其宪政思想也在此时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始真正研究起马克思主义, 并将其宪政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融合。“处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伟大时代, 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当时我的感觉是:革命有希望, 中国不会亡, 要改变过去革命的办法。……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 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 日益明确了。”找到了救国救民真理的吴玉章对社会主义思想非常坚定执著, 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使中国走上独立、民主和富强的道路。他在40年代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如此写道:“我……好像我毫无定见, 只是随波逐流, 崇尚时髦似的, 那么将来思想还会不会转变?自己坚决相信, 我是一定不会放弃共产主义的。因为我数十年辛苦追求的就是科学的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 也就是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论。这是人类已确定了的真理, 再不会变的。我从前之所以没有一定的信仰, 就是还没有找着真理, 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现在既已寻得, 所以可决然断定, 不会再有变动的。我想我所以能这样做, 是因为我前进的思想是纯洁的、真诚的、不自欺欺人的, 我是能发展中国的旧的好的思想, 而不为旧思想所束缚。”

1925年4月, 吴玉章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是直到五四运动以前, 还没有找到一条光明出路。感谢十月革命, 它的万丈光芒照亮了殖民地人民的前途, 我们找到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这个理论武器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 立即发挥出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在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才能够通过自己的具体历程完成个人思想上的革命转变, 参加了共产党, 从一个民主革命者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从此, 吴玉章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从一个民主革命者彻底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吴玉章的宪政思想的理性选择必然是人类的先进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的科学社会主义宪政思想。

四、吴玉章宪政思想演变对当代的启示

通过对吴玉章宪政思想的演变历程的考察, 可以看出, 在中华民族处在历史紧要关头, 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责任感的中国先进分子吴玉章为寻求救国图存之路而勇于探索、执著追求, 进行着艰难的宪政思想选择。虽然历尽艰难困苦, 但他终于在众多思潮中找到了救国救民的先进思想———科学社会主义宪政思想。回首吴玉章宪政思想的发展脉络, 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对宪政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 他对宪政思想的选择是科学的, 这无疑会给我们诸多极富借鉴价值的启示。

第一, 综观五四前后吴玉章的经历和思想, 他自始至终都在追求当时最先进的思想, 其宪政思想表现出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色, 其思想的与时俱进性使其宪政思想永葆青春。吴玉章宪政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其对宪政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的, 其宪政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 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用他自己的话说, 就是“最初是从旧思想的忠君爱国到变法维新, 又发展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民主义, 最后到了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在为救国救民而奋斗的过程中, 吴玉章始终以科学世界观和发展观为指导, 洞悉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 使自己的宪政思想最大限度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他说:“中国有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历史的潮流, 客观发展的趋势。作为一个革命者, 应该而且也只能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才能正确地领导群众, 推动历史的前进。因此洞察‘时务’是一个革命家最重要的才能和最可贵的品质。”这就告诉世人, 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也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与时俱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宪政思想。

第二, 吴玉章在自己的革命实践中, 积极进行宪政理论上的探讨, 不断追求真理, 是一个先进思想的积极探索者。作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 宪政思想贯穿始终是其政治思想的特色。纵观吴玉章五四前后的经历及其宪政思想的发展脉络, 他始终将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前列, 在每一次历史的紧要关头, 他总能立场坚定, 脚踏实地, 不屈不挠, 追求真理, 探索中国发展道路。是什么力量使吴玉章成为一个不断前进的宪政思想探索者?是他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意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表面看来, 好像在中国这样毫无信义、奸诈百出、极端复杂的社会里, 必不能活动, 但是我在每一次革命运动中, 都成了一个活动分子。原因就在于我能坚定不移, 忍苦耐劳, 至死不变, 不自欺欺人, 不自私自利。老老实实, 凡事要求得一个‘心安理得’的实际”这就告诉我们,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的今天, 中国宪政之路没有捷径可走,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我们要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一颗赤子报国之心, 肩负历史重任, 不畏艰难险阻, 执著追求真理, 勇于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理论。

第三, 吴玉章勇于为宪政理想的实现而奔走呐喊, 其宪政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 理论联系实际, 把宪政思想付诸宪政实践, 并用实践来检验宪政思想的正确性。中国数次宪政失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宪政不仅需要民主和法治的政治体制, 更需要丰厚的宪政文化沉积, 宪政绝不能简单地“拿来”, 我们不能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实行宪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是当下中国的宪政共识, 但是祖辈们并没有为我们留下丰厚的宪政遗产, 也没有其他现成的宪政模式可以照搬, 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政之路, 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宪政。正如吴玉章所言:“这种国家形式是他从马列主义理论的实质出发根据中国革命运动的新经验来丰富它, 发展它, 推进它, 而得出的新原理和新结论。因为马列主义没有为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形式, 制定教条。只有发展马列主义才能创造这种革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的过渡形式。”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的今天, 正是宪政改革的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时期, 只有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 不断创新宪政理论, 探索一种合理宪政制度, 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玉章回忆录[M].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8.

篇14:土豪球队老板生存启示录(四)

当然,入主一支足球队,形同入主一家已经经营了一段时间的公司,除了得先面临既有企业文化与客户(球迷)习惯外,也必须在每个球季中面临来自内外部的挑战(比赛成绩、内部气氛营造、营收表现等)。若买下的不是世界级豪门球队,可能还得随时节省开销,为球员与球队员工们的下一餐着想,更别提奢望从中再赚一笔了。所以,要如何审时度势,衡量自己的荷包深度,买下经济实惠、又不会造成日后过大负担的投资标的,便是每个潜在球队老板都必须钻研的“生存指南”。

无鱼“虾”也好:买来凑数的“跳板球队”

蒂必兹是一个位于比利时南部的小城,距离首都布鲁塞尔不远,此城不仅在欧洲地图上不算起眼,城内代表球队蒂必兹队由于长期委身于国内乙级联赛中,在欧洲足坛的版图上也无足轻重,更遑论于世界足坛了。

但2014年底,这支乏人问津的“虾仁”球队居然上了不少韩国与亚洲报纸的版面,怎么回事?

原来,球队在2014年初开始待价而沽后,该年夏天终于出售成功,购买者不是别人,正是一家韩国运动营销公司Sportizen。

这也是韩国史上首次有本土法人斥资买下欧洲足球队,而Sportizen拿下蒂必兹的经营权后,也迅速责成队职员完成首要的“爱国目标”:给我把韩国球员带来。曾为韩国国脚、当时为自由球员的黄镇成,随即签约加入此队,成功在履历上写下“在欧洲球队效力过”的资历。

更甚者,根据比利时的移民法,只要在国内以僱佣劳工身份待满800天,就可以申请移民身份、甚至进而取得比利时国籍,堂堂正正成为欧盟人民。尽管蒂必兹队马上就被比利时媒体讥为“韩国人的跳板”,但目的已经达成,Sportizen的CEO也非常坦白地说:“长期以来,比利时足球联赛都被当成非欧盟球员踏上欧陆的中继站,也没有限制外籍球员的数量。所以,我们未来当然会借此引进更多韩国年轻球员。”

“生存指南系列”的忠告

看完了一卡车的案例,有概念了吗?

盘缠够,想尽显阔气的买家:快!把银行拆了,来买肥嘟嘟的帝王蟹球队吧!让每个足球迷都耳闻你大名,巨额投资钱上加钱、创造连神明都会吓一跳的天文数字产值!

“嘛,朋友都买了,我也拿张支票玩玩吧”的买家:鲑鱼球队卖价没那么惊人,又有一定质量保证,还可以避免买到“假帝王蟹”,何乐不为呢?

勤俭持家,捡便宜至上的买家:挑到好虱目鱼球队,投资报酬率惊人,上升幅度不会输给帝王蟹或鲑鱼。但也得仔细挑选时机,尤其别在台风天后,购买价格上升、质量又令人起疑的抢收货!

以上三种皆非的买家:不是球队属地当地人,或虾仁球队死忠拥护者的话,请快快收起你的贼笑,现在大家都知道你想干什么坏事哩。

“生存指南系列”祝福各位早日发达,国际足坛永远会有您们挥霍的位置!(全文完)(编辑/袁红)

上一篇:老北京的趣味歇后语下一篇:天棚吊顶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