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术论文范例

2024-05-19

中文学术论文范例(精选6篇)

篇1:中文学术论文范例

中文辞职报告范例

亲爱的(上司名字)∶

本人已决定辞去现时(职位名称)的职位,并由x月x日(最后一个工作天的第二天)起开始正式生效。

在此,感谢(公司名称)给予本人学习的机会,并取得宝贵的工作经验。希望本人的离职不会为你带来很大的不便。

本人希望在离职之前,能够取得离职通知书。

祝工作愉快!

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名字)谨启

日期

篇2:中文学术论文范例

(称谓语)“各位游客,(问候语)大家好!(欢迎语)欢迎各位朋友到东方大港、时尚之都宁波来观光旅游。中国有句老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能有机会接待大家心里感到万分高兴。(介绍语)下面作个自我介绍,我是宁波中国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周,大家可以叫我小周,为我们驾车的师傅,姓安,他有多年安全行车的经验。(希望语)大家在宁波旅游的两天里,就由安师傅和我为你们服务,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如果工作中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祝愿语)预祝各位在宁波玩的高兴!

致欢迎词要注意:

篇3:中文学术论文范例

JSP中出现的中文乱码主要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页面乱码、表单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乱码、读数据库出现乱码和写数据库出现乱码。本文针对这四种类型,设计了尽可能简单又不失一般性的范例,进而分析乱码产生的原因,给出消除乱码的具体方法。

本文的测试环境为:Apache Tomcat 5.5、mysql-4.0.25-win、Navicat 8 for MySQL。如果使用更高版本的mysql,则在安装过程中,要将字符集Character Set设为:gb2312(或gbk),并在Navicat 8 for MySQL中作应用的设置。

1 JSP页面中文显示出现乱码的处理

【范例设计】hello.jsp,网页的全部代码于下:

该网页代码的本意是设计一个标题为“我的第一个JSP网页”、显示内容为“你好,JSP!”的JSP网页。但除了英文能正常显示外,所有的中文都成了乱码,如图1所示。

【问题分析】JSP采用ISO-8859-1作为默认的页面字符编码,这是一种定长单字节字符集,适用于拉丁语,又称Latin-1,不能识别中文。

【解决办法】在网页代码中,加载页面指令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language="java"%>

这就规定了jsp按其后指定的中文字符集gb2312编码输出到页面(gb2312改为GBK也可以,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子集,在本文的讨论中,可以不加区别地通用)。

【测试结果】添加了上述页面指令后,再刷新网页hello.jsp,网页标题及内容都正确地显示了相应的中文信息。

说明:如果用Dreamweaver 8来编写JSP网页,上述类似的页面指令会默认加载。可以避免出现这种乱码。

2 表单传递过程中乱码的处理

【范例设计】reply.jsp

请输入用户名:

本例含一个由文本框和一个提交按钮组成的表单,用户在文本框输入信息并按下提交按钮向服务器提交信息后,服务器立刻将该用户信息返回。如果用户提交的是英文信息,得到的是正确的返回信息;如果提交的是中文信息,返回的却是乱码。图2,是当用户输入“大学生”后返回的乱码。

【问题分析】由Request.getParameter()得到的参数,编码方式都是ISO8859_1,直接按这种编码方法显示中文必然得到乱码。

【解决办法】

方法一:

在标记

之前,加上一句:<%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GBK");%>

则对于该网页中所有request.getParameter()语句有效。

方法二:

在配置文件server.xml中,找到含port="8080"的Connector区块,在其后加一句:URIEncoding="GBK"。修改后的完整信息如下:

重启Tomcat后就OK了。

此法虽比方法一稍微麻烦一点,但它对网站中所有网页中的request.getParameter()语句有效,可以说是“一劳永逸”。

【测试结果】按方法一或方法二处理后,再在reply.jsp的表单中输入中文信息,则在下行回显相同的中文信息。这说明表单已经能够正确地传递中文信息了。

3 读MySQL数据库中文信息出现乱码的处理

【范例设计】

1)创建数据库sqltest及表names,表names只有两个字段(IP为主键,自动递增),两条记录(其中一条存放有中文字符)。如表1所示。

2)建立一个JSP动态网页show.jsp,按常规方式将表name在该网页中以动态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结果是英文信息“zhan san”显示正确,而中文信息“李四”成了乱码,如图3。

【问题分析】数据库的JDBC驱动程序,默认的在Java程序和数据库之间传递数据都是以ISO-8859-1为默认编码格式的,即使数据库原本就是用中文编码(如GBK)格式保存数据的,JDBC也会自作主张地将其转换为ISO-8859-1编码格式,从而导致乱码。

【解决办法】连接数据库时,在url后面加上“?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GBK”

在本例中,原url为:jdbc:mysql://localhost:3306/sqltest。

修改后,成为:jdbc:mysql://localhost:3306/sqltest?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GBK

【测试结果】从浏览器端再次访问(或刷新)show.jsp,可见中文信息得到正确显示。

4 写MySQL数据库时中文信息出现乱码的处理

【范例设计】

在Dreamweaver中建立一个网页insert.jsp,它含一个由文本框和一个提交按钮组成的表单,通过加入服务器行为——插入记录,使它具有向上述数据表names插入记录,并转向能正确显示含中文记录show.jsp的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insert.jsp插入记录,并由show.jsp显示结果了。不幸的是当插入中文后,显示的结果却是乱码。如图4、图5所示,输入“张三”后,显示的却是????。(也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证实,保存到表name中的确实是乱码。)

【问题分析】如前所述,数据库的JDBC驱动程序在Java程序和数据库之间传递数据都是以ISO8859-1为默认编码格式的,程序在向数据库内存储包含中文的数据前,JDBC首先是把程序内部的Unicode编码格式的数据转化为ISO8859-1的格式,然后传递到数据库中,从而导致写入数据库的中文信息变成了乱码。

【解决办法】赶在ISO-8859-1的格式编码数据写入数据库之前,将这些数据换成中文编码格式。

具体操作是:查找注释“//finish the sql and execute it”,将其下第三句(也就是执行写数据库操作的前一句):

PreparedStatement MM_editStatement=MM_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MM_editQuery.toString());

改为两句:

String newstr=new String(MM_editQuery.toString().getBytes("8859_1"),"GBK");

PreparedStatement MM_editStatement=MM_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newstr);

【测试结果】再通过网页insert.jsp插入一条中文记录,show.jsp则正确地将该记录显示出来,此结果表明insert.jsp确实将中文信息正确写入到数据库。

说明:笔者发现,当用Dreamweaver来编辑JSP动态网页时,凡是涉及写数据库操作,要改的都是本例所指的那句,因此本例具有一般通用意义。

4 结束语

在基于JSP技术的动态网站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字符的编码问题打交道。为了消除出现的乱码,可以有目的地在输入/输出环节中增加必要的转码。其次,由于各种服务器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还需要多做试验,确保使用中不出现乱码。

摘要:中文乱码是JSP动态网站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该文从产生JSP中文乱码的范例入手,分析了产生乱码的原因,给出了消除乱码的具体方法,具有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关键词:JSP,编码,乱码,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陈小瀚.中文编码原理及其乱码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2]李国禄.JSP中文乱码问题分析及处理方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3]伍德雁.Tomcat应用系统乱码问题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2).

篇4:中文学术论文英语摘要问题探析

【关键词】学术论文 摘要 英译

一、引言

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是作者為发表论文而撰写的、对论文进行简明确切记述的短文。学术论文的摘要是关系到论文能否被录用、发表及检索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起着吸引读者并为其提供主要研究内容的作用。摘要作为论文的高度浓缩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批有影响的成果纷纷问世。有的研究是比较总括性的,它们归纳英译后的摘要的常见错误对翻译做出指导,还有的研究是在某一特定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分析,常提及的翻译理论家有纽马克(Newmark)、尤金·奈达(Nida)等,涉及的翻译理论多为目的论、等值理论等,有着重体裁、人称、时态、等文摘翻译中某一具体的方面来研究的。

但是,这些对中文论文摘要的英译的研究关注的重点多为科学技术类学术论文,只有少部分为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同为摘要,人文社科类摘要和科学技术类要不同,没有固定的结构和模板,更加灵活。故本文以教育类期刊《全球教育展望》为例,对摘要英译中的问题进行剖析。

二、错误分析

1.词汇层面。在词汇方面,通过分析所选10篇摘要的英文版,归纳出以下五类主要错误。

第一,错误使用或漏用冠词。如“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⑧)该部分作为摘要的第一句话,却用定冠词“the”而不是不定冠词“an”。再如,“… shows that reasonable curriculum pattern can be …”(④)中就缺少了个不定冠词“a”。

第二,忽略复数形式。“in primary school” (④)、“more opportunity” (④)等这样的例子,都是本该用复数形式却还是用了单数形式。

第三,错误使用介词。如“In nowadays …”(⑧)多加了介词“in”;“Under the field of …”(⑥) 中的“under”是误用,应该是“in”。

第四,没有使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如“While a task-driven approach to authentic assessment emphasize the fidelity of assessment tasks...”(⑩)中的“emphasize”和单数的主语不协调。同理再如“the modern view of children enters China..., which gain legitimacy...”(⑥)中的“gain”。

第五,错误翻译或选择错误对应词。例子有如将“理念呼吁阶段”(①)译成“the stage of idea appealed”和将“吸取······经验和教训”译为“absorbing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③)等,其译文因受直译的影响而使译文让人无法理解、觉得生硬。还有将术语如“错字和别字”(④)、“字形和音义”(④)和“反映式倾听”(②)乱译为“wrongly characters”、“font, phonetic, and semantic”和“reactively listening”等错误。实际应该是“wrongly-written and mispronounced characters”、“orthography,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和“reactive listening”。术语的错误翻译是影响准确的最大问题。

2.句子层面。摘要的英文译文在句子层面的问题使得行文不够通顺流畅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省略连接词,其中“and”遗漏的错误尤为明显。例如,“on changing …, constructing …, improving …”(①)、“due to the fragmental status, the lack of ” (③)、“… object, context, theory system.”(⑨)等句子中最后一个逗号后都缺少一个“and”。

第二,产出结构混乱的句子。特别是有从句的句子,如“Its main content is that to use the methods of... to establish..., and to use the methods of ... to eliminate...”(②)、“It has always been an issue... that how to reduce the rate...”(④)等。其它包括语序混乱在内的结构极不符合英语规范的句子还有“An approach inquiring...shall be advocated that comes the possibility...”(⑦)和“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⑤)等。

第三,错误使用标点符号。如分号“;”的错误使用:“we should emphasize...; focus on...; strengthen...”(⑦)、“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⑦);再如逗号“,”的错误使用:“... are the main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 participation is...”(①)。这里,译者很明显混淆了逗号和句号的使用。

3.篇章层面。在篇章层面,即从摘要全篇的行文方面来看,英译的摘要不符合“简练”的原则。这和近年来在各国各界盛行的“简明英语运动”所提倡的基本原则不符。

随机选取的10篇英译的摘要中,就有⑧和⑩两篇在它们100-150字长度的段落中花了一半的篇幅介绍研究背景。更有甚者,⑤在中文摘要没有背景知识介绍的情况,在英译中增加了45字的背景。这样的弊端不仅是使得译文显得冗赘,而且使其重点不够突出。

三、原因分析

从以上错误我们可以看出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问题颇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中英文摘要翻译的难度首先源于中文和英文这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和句法上的差异。英文中有冠词“the”、“a”/“an”,中文中没有这样的冠词体系;英文中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的区别,动词也需要遵守主谓一致的原则、还需要注意时态,但是中文中没有这些曲折变化;英文的介词和中文的介词不一样,比如中文中的一个介词“在”就对应着英文中的“in”、“on”、“at”等多个介词,这样的一对多的介词为翻译时对应词的选择增加了难度;英文有简单句和复合句,其中的复合句结构在构成上比较复杂,有着中文中没有的关系从句(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表语从句等)。中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则是通过逻辑而不是句型或标点来体现的:“汉语中句子的概念比较模糊,句号和逗号的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李长栓, 2004)。

译者的能力也很重要。译者的翻译能力决定了译文的质量,译文的质量决定了文本的接受程度,所以为了促进学术之间的对话,为了中国学术更好地走上世界舞台,译者需要平时要加强学习,提高中英文水平、增加翻译知识,勤加练习,积累翻译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吉荣,赵永青.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显化[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1),122-125.

[2]方宗祥.理工类院校研究生英语写译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郭曼.目的论指导下的论文摘要词汇英译[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4),38-41.

篇5:中文说课范例 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新课标必修四第一单元,women of achievements中的阅读课,a protector of African wildlife.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时的设计和教学。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本单元紧扣“女性”这一中心话题,介绍了几位生活在不同国度的杰出女性以及她们所取得的成就。本课阅读材料正是介绍了这样一位杰出女性Jane与她的同事们在非洲原始森林观察非洲黑猩猩的一个片段,并阐释她从事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她所取得的成就。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主要有三点:首先,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高潮部分;第二,文章结构清晰,段落大意明确;第三,这篇文章也涵盖了该单元中主要的词汇和语法项目。但由于是一节阅读课,所以对较难的词汇和语法先不作深究,重点仍是在阅读上。首先一个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理解文章内容,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技巧,如寻读,略读,预测等,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能分析信息运用信息,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有一点是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提高表达能力。而难点则是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结合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因为根据学情分析,我们知道,高一的学生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他们此时已经接受一定的阅读技巧的训练,但是对文章和段落的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高中年龄段的学生通常有一种“想说而又不愿说”的心理,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由于种种心理因素而不愿主动表达。所以我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也注重激励学生“开口”去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涵盖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三方面:在语言知识方面,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通过阅读了解主人公观察黑猩猩的方法,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成就。在语言技能方面则是希望学生通过略读、细读、归纳等阅读技巧训练,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并能针对相关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情感态度上,希望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能了解主人并学习主人公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品质。

在教法和学法上我主要依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

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也希望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还有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辅助工具上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好,接下来是教学过程。这节课共有五个步骤:热身与导入,读前活动,快速阅读和阅读理解,然后是读后巩固,最后是作业布置。首先来看一下热身与导入。在这部分我首先将播放两个短片,是关于居里夫人和美国第一位四星女上将,并提出相关的三个问题(Do you know who these women are? Is there anything common among them? Do you know any successful women?)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也要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就“成功女性 ”这一话题展开初步的讨论。比如我会引导学生谈论成功女性所需要的品质,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到的重要的形容词,如 “confident” “intelligent” “kind”等等。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激趣”。通过多媒体和图片导入话题,直观、形象、生动,能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此外,根据图示理论,学生在初步交流探讨解本节课的话题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对固有的背景知识的激发过程,从而能更好的接受新的信息,也就是为接下来的阅读打好铺垫。

第二步是读前预测活动。我将向学生展示课文标题以及相关的图片,学生要根据标题、图片以及我所呈现的表格中的问题,进行讨论,预测课文内容。在这一步,学生的第一个阅读技巧,也就是预测技巧得以锻炼。而通过对课文的预测,学生能更进一步的接近文章主题,在之后的阅读中,会带着去证实预测的目的而积极主动的去理解文章。而这个过程也就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特点。

第三步是快速阅读比赛。我会在男生和女生中展开速度和准确率的比赛。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在规定时间找出每段中心句或概括段落大意。接着学生要回到课文,就我所提出的正误判断题,去特定的段落中寻找特定的信息。这一环节首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寻找中心句和特定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锻炼了略读、寻读等技巧。而竞争的形式也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运用这些阅读技巧,从而更快速更准确的获得答案。此外,学生同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表层信息,这也是对之前预测内容的一个初步检测。最后,这种男女生的合作竞争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接下来是阅读理解。在这一步,学生要再次回到课文,根据我所列出的关于文章的更进一步的问题,把握课文主旨,运用技巧,进行推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设置是有层次性的,包括展示型和参阅型。比如第一题是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之后的题目的不管是正确答案还是干扰项都不是课文中的原句,但都与课文信息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就要就学生再次运用阅读技巧,回归课文信息本身,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猜测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必须非常准确地理解所有的信息以及作者情感态度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全部信息有了整合,深层次的理解能力能得以提高。在这之后,我让学生回到最初的预测表格上,根据此时掌握的信息,再一次填写表格,对自己的阅读效果做出评价。这是让学生收获阅读成果,体验自己的收获,从而激励学生继续学习。

第四个环节是读后巩固。旨在让学生在大量信息的输入的基础上运用所输入的信息来进行输出,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任务活动,一个是讨论活动,一个是角色扮演。在讨论部分我设置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旨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我鼓励学生彼此之间交换意见,积极表达自我观点,这也是遵循新课标中所提倡的,英语教学对面向全体,让学生能充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在通过如 “do you think Jane is a great woman? Why?”“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r?”这样的问题来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学习主人公为事业献身,不畏艰险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的勇气。

之后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基于课文,展开想象,编一段主人公和家人或朋友之间的对话。可以是家人劝说Jane放弃工作而她坚决拒绝的对话,也可以是Jane向朋友介绍她在非洲的工作学习的对话。通过这么一个真实、有趣味性的情境设置,学生可以开拓思维,学以致用。一方面,他们会在一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他们用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表演中,并且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这个活动趣味性十足,能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从而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保持。

最后是作业布置:让学生以Jane的身份写一封信给朋友,介绍自己在非洲的生活和工作。这个作业也是对课堂的延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最终达到用语言输出目的。

最后来讲一下板书设计。在黑板的右边是评价栏,左边是之前引导学生说的一些形容词。

篇6: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文范例

(on translating english metaphors into chinese)

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 & johnson(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 & 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经。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队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是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贡献的作用。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

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

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

1.引言

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2.1 隐喻的定义

2.2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书语

2.3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上一篇: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介绍下一篇: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