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2024-04-27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精选6篇)

篇1: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及指导老师联系表

(2010)

一、汉语与语言学方向选题

1、某某地方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提示:主要从语音的声、韵、调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提出辩正方音的有效方法)

2、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汉字教学)、(词汇教学)问题

3、试论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或者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修辞教学)问题(提示:提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倾向,语言分析往往孤立进行,如何综合内容及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分析要领及原则是什么?试以具体的课文分析为例,展开具体论述。就某一个方面探讨即可)

4、试论成语的构成(或者成语的的意义、或者成语的文化特征)

5、试论惯用语的构成(或者惯用语的文化特征)

6、试论歇后语的幽默性及其成因

7、试论歇后语的地方性特征(以本地歇后语为例)

8、“把”字句研究综述(或者“被”字句研究综述。提示:可就当前“把”

字句和被字句当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做出评价并指出研究的不足)

9、判断句研究综述、文学作品XX的语言艺术(例如:文学作品《日出》的语言艺术)

11、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变异(提示: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运用往往不合一般语法,这些超出

常规现象有些是积极的修辞现象(变异),有些是消 极的语病(不规范),如何确立和运用区分变异和语病的标准?请搜集具体语言材料加以分析论述)、网络语言(手机短信语言、流行段子语言、广告语言、广播语言、叫卖语

言、称呼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外来新词语研究

14、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15、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16、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17、“修辞与语境”浅谈

18、“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汉语方向指导老师及其联系方式:

蒋诗堂副教授:***;电子信箱:jiangst2004@163.com

二、现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

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5、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6、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7、舒婷诗作简析

8、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

9、《茶馆》人物论

10、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11、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等)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12、重读寻根小说

13、论张抗抗小说的艺术特点

14、报告文学的艺术想象与虚构的区别

15、散文的纪实性与虚构问题

16、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

17、分析高晓声或王安忆的短篇小说

18、论散文的”散”

19、论诗歌的音乐美感

20、鲁迅小说《药》的剪裁艺术

现代文学方向指导老师及其联系方式:

鲁利君副教授:***;电子信箱:llj2737@163.com

三、外国文学方向参考选题

1、《神曲》的艺术特点

2、堂吉诃德形象及典型意义

3、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4、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5、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6、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7、普希金的抒情诗

8、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9、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10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11、《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12、《简爱》的爱情主题

13、《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14、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15、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16、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17茨威格作品的艺术特点

18、《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

19、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征

20、《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21、《吉檀迦利》的艺术特色

22、《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点

23、《复活》的思想意义

24、《源氏物语》的艺术成就

外国文学方向指导老师及其联系方式:

伍建华副教授:***;电子信箱:liuliu9992002@yahoo.com.cn

四、古代文学方向参考论文选题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3、《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4、《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5、《庄子》的艺术特色

6、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7、《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8、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9、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10、《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1、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

12、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13、曹操与诗文革新

14、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15、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16、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17、.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18、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19、曹植诗风的衍变

20、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21、《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22、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23、谢灵运与山水诗

24、《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25、《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26、《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27、《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28、李白与盛唐

29、杜甫心态与唐代社会

30、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

31、韩愈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意义

32、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33、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34、论婉约词的风格

35、论豪放词的风格

36、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37、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38、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39、《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40、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古代文学方向指导老师及其联系方式:

蒋扬帆讲师:***;电子信箱:jyf0816@sina.com

杨再喜硕士、讲师:***;电子信箱:zaixiyang@163.com

篇2: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小学生口语交际课堂情境的创设研究

2.小学生口语能力“习得”与“学得”的关系研究

3.小学生书写能力训练对策研究

4.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价值再认识

5.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重塑

6.小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研究

7.小学生言语与思维同步发展研究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的价值规范

9.中国古代诗歌与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10.当代小学生的“读经“价值探析

11.小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与学

12.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教与学

13.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教与学

14.童谣与低年级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15.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应用与研究

16.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研究

17.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18.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的借鉴与发扬

19.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20.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2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22.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

23.浅析语文学科的文学性

24.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25.多媒体与古诗教学

26.反思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

27.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初探

28.走出课堂,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29.全面解读另类童谣,着力开发校本课程

30.小学生文学作品课外阅读调查与探索

31.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艺术探索

32.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初探

33.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调查与研究

34.小学古诗教学研究初探

35.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

36.论童话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

37.字典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38.论小学语文美育的途径

39.儿童文学与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

40.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学知识渗透

41.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2.《庄子》寓言探略

43.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酒和菊等意象

44.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45.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46.如何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47.浅析语文学科的文学性

48.走出课堂,谈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49.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初探

50.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诵读与静思

51.论童话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52.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初探

53.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教与学

54.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55.师范生教师资格认定现状与改革初探

56.小学中年级语文教科书之科学教育因素分析——以苏教版为例

57.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验性策略的研究

58.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个案研究

篇3: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在整个大学教学环节中的突出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 只有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标准地达到了, 本科教学的目标才算是圆满完成了。然而, 反观当前大学生, 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 却有颇多令人担忧之处。笔者在地方本科院校从事学生毕业论文教学和指导工作多年, 拟就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进行剖析, 对学生论文选题中的不足加以揭示, 并对其解决策略加以探讨。

一、地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

一般来说, 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是学生在充分分析和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并结合平时自己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 与指导老师探讨商定的。而现实的情况是,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的三年学习中, 并不能找到自己所关注的“兴趣点”, 因而必然会造成选题时缺乏主见, 显得非常盲目, 常常是看到别人选什么, 自己也跟着选什么, 或者是从互联网上搜索一些所谓的“热门题目”, 不管是否适合自己, 就直接当作自己的论文题目。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中文专业学生近五年以来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 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主要存在着“大”、“陈”、“偏”三个方面的问题。

所谓“大”, 就是选题过大, 所探讨的问题是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所无法解决的。例如, 有学生选这样的题目来进行写作, 如《明代女词人的创作研究》、《东晋士家大族的文学贡献》、《网络文学略议》、《元曲的人文精神》等, 这些命题不是一篇一万字左右的本科毕业论文所能阐释清楚的, 以这样的题目来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其结果只能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 整篇论文也只能流于空洞、肤浅。学生在论文选题时往往眼高手低, 一开始踌躇满志, 确定一个很大的题目, 幻想着能够写出一篇宏大的文章, 进而解决一些宏大的学术问题。然而毕竟学识不足,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常常捉襟见肘, 最后由于时间、材料等方面的问题, 匆匆收笔, 敷衍了事, 形成了不少“烂尾楼”式的文章。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 连最起码的行文都成了问题。有的学生喜欢将自己的论文题目冠以“儒家”、“道家”、“文化”、“思想”、“主义”等宽泛的字眼例如, 有的学生以《论〈诗经〉的文化价值》、《论李白诗歌的道家情结》、《论杜甫诗歌中的儒家思想》、《〈楚辞〉浪漫主义论》等题目作为自己的论文选题。美其名曰“从文化角度来关注文学”或“关注文学的文化价值、文化意义”, 而结果往往是连文化是什么都没认识清楚, 最终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学生论文选题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陈”。所谓“陈”, 就是选题陈旧、缺乏新意。众所周知,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根本要求, 如果一味地重复前人的研究工作, 甚至继续探究前人已经解决的学术问题, 不仅没有任何创新性可言, 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学术研究要想创新, 选题是关键。没有创新的选题, 就不会有创新的成果。而审视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中文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 能够真正有所创新的很少。就拿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的选题来说, 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李清照等人的诗词, 《红楼梦》等已经被前人研究得非常深入、透彻的研究对象依然是学生选题的热门。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方向也是一样, 鲁迅、茅盾、老舍、巴金、贾平凹、张爱玲、余华等现代和当代文坛上的名家以及巴尔扎克、雨果、海明威等世界文坛上的巨匠, 依然是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热衷的对象, 学生连这学术界对这些研究对象的研究现状都无法准确把握, 更毋庸谈突破和创新了。当然, 被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大家、名家不是不可以再加以研究, 关键是看有没有新材料、新方法、新视角, 能不能得出新观点, 这些都要建立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学识、视野还十分有限的在校大学生来讲, 要做到这一点, 几乎不太可能, 因而, 以这些研究对象作为论文选题, 要想做到创新, 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结果只能是人云亦云, 步人之后尘, 论文的写作也就失去了必要的学术价值。

如果说, 论文选题的“大”和“陈”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和研究的价值的话, 那么, 论文选题的“偏”则会影响论文的内容走向和学科归属, 直接关系到论文是否要“全盘推倒”和“另起炉灶”的问题, 因而, 选题是否“偏”的问题, 关系到论文的全局, 不可小觑。首先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所说的“偏”, 不是指“偏颇”或“冷僻”, 不是指论文选题关注一些偏僻角落和不为人注意的对象, 而是指“偏离”, 是指选题偏离了本专业领域而变成了别的专业方向 (如管理学、经济学等) 的论文, 这是很危险的。众所周知, 中文专业的学生毕业时授予的学位是文学学士。作为学位论文, 必须与中文专业各方向相关, 论文的落脚点和定位不能有错, 不能将论文写成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或其他专业方向的论文。否则, 论文就不能获得通过, 也就拿不到文学学士学位。这一点, 无论是指导教师, 还是学生自身, 都必须要注意。考察笔者所在学校中文专业近几年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 虽然最主要的问题在“大”和“陈”上, 但选题“偏”的苗头也时常可见。例如, 有些学生一开始就以《秦汉政论文中的管理思想管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启示》等这样的题目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 这是很不合适的。论文选题的“偏”也体现了学生对选题缺乏准确、清楚的认识。

当然, 除了上面提到的“大”、“陈”、“偏”三个方面的问题之外, 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不足, 如选题缺乏研究意义和价值、选题所要关注的研究对象不明确、选题太小导致文章篇幅受限等, 但相比较于选题的“大”、“陈”、“偏”而言, 这些问题还不算十分突出。

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上述问题, 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加以解决呢?笔者认为, 对于不同方面的问题, 应该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

1. 对于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大”的问题

解决论文选题“大”的根本途径是不断要求学生真正做到“多阅读”、“多思考”。所谓“多阅读”, 首先是指多阅读本专业领域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论文, 特别是要留意他们论文的题目, 仔细揣摩他们是怎样确定论文题目的, 为什么要这样定题?分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论文的不同题目, 逐步学会自己确定研究的题目。例如, 《苏轼论》或《论苏轼的文学创作》这一题目, 通过看别人的研究成果, 知道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的选题;那么, 《论苏轼的词》或《论苏轼豪放词的创作》这一题目呢?通过阅读别人的论文, 知道这是一篇硕士论文的题目;那么, 作为本科毕业论文呢?应该比硕士论文所探讨的问题更少, 因此, 选题的范围可以再缩小, 那么, 该怎样缩小呢?无非是从空间、时间、题材、体裁、局部等方面入手, 比如《论苏轼黄州时期的豪放词创作》、《论苏轼豪放词的抒情方式》等题目, 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其大小就比较合适了。

许多指导老师都主张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小”, 要“小题大做”、“小题深做”, 不主张选宏观性的题目来做, 这是很有道理的。宏观性的题目涉及的面比较广, 一般的本科学生往往驾驭不了, 选宏观性的题目来做, 往往会顾此失彼, 泛泛而谈, 流于肤浅。而选一个相对较小的题目, 则关注点可以相对集中, 思考可以相对深入, 写出的论文就会有深度, 做出的研究就会相对比较有价值。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选题的“小”呢?这就需要学会从各个层面、各个方向上对选题加以提炼。比如说, 有学生想要研究唐代诗歌, 确定《论唐诗》的题目, 显然不行, 那么, 怎样才能将题目变“小”呢?这就需要从时间、空间、题材、体裁、流派等不同方面给出限制条件, 使题目逐步完成“瘦身”。

比如, 在时间上, 我们可以让《论唐诗》这个大题目经过这么几个步骤来达到“瘦身”:《论唐诗》→《论晚唐诗》→《论唐文宗朝诗歌》→《论唐文宗开成年间诗歌》;在空间上, 我们也可以让《论唐诗》这个大题目“瘦身”:《论唐诗》→《论唐代江南诗歌》→《论唐代浙江诗歌》→《论唐代湖州诗歌》;还可以从题材方面“瘦身”:《论唐诗》→《论唐代咏物诗》→《论唐代咏花诗》→《论唐代咏牡丹诗》;也可以从体裁方面“瘦身”:《论唐诗》→《论唐代绝句》→《论唐代五言绝句》→《论唐代拗体五言绝句》

此外, 还可以从流派、风格等方面把宏观性的题目加以“瘦身”。学生可以综合利用各个方向上的“瘦身”结果, 最终确定适合研究和写作的论文选题。例如, 学生可以选取这样的题目来着手进行研究和写作:《论唐文宗开成年间的湖州诗歌》、《论唐代湖州的咏花诗》、《论唐代的咏花绝句》, 等等。对于提炼完成的选题, 根据相关研究材料的多寡, 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收”或“放”。例如, 如果确定了《论唐文宗开成年间诗歌》作为论文选题以后, 在进行具体的材料摸排中, 发现材料太多, 驾驭不了, 则可以对题目进行进一步的压缩, 比如, 可以把题目改为《论唐文宗开成年间的湖州诗歌》。如果发现材料还是太多, 则可以进一步增加题目的限制条件, 例如, 题目可以限制成《论唐文宗开成年间湖州的绝句》, 甚至, 还可以限制为《论唐文宗开成年间湖州的咏花绝句》、《论唐文宗开成年间湖州的五言咏花绝句》等, 直至材料的数量适中为止。当然, 题目初步确定以后, 发现所赖以研究的材料太少, 则可以把选题适当放大, 例如, 可以把《论唐文宗开成年间诗歌》放大成《论唐文宗朝诗歌》, 等等。

2. 对于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陈”的问题

以上方法只是解决了论文选题过大的问题, 那么, 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陈”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就需要学生平日里不仅要多阅读、多思考, 而且还要多积累、多发现。平心而论, 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而言, 要想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选取一个“新”的命题来进行研究, 其实并不是难事。中国历史悠久, 从古到今的语言、文学、文化典籍汗牛充栋, 古往今来的文人作家不计其数, 而其中被世人所关注或被学者们所研究的典籍或文人, 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许多优秀的典籍还不为人所了解, 许多杰出的文人依然躲在历史的尘封中。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 学生只要细心地翻一翻《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典籍, 就会发现, 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家和作品从未被研究过。对于这些作家和作品, 随便选取一位作家或者一部作品来加以探讨, 都是一次全新的研究过程。任何一位作家的作品, 都是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文化总量中的一份子, 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创造者或组成者之一, 任何一个作家或者任何一部作品都平等享有被研究的权利, 因此,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研究任何一个作家或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具有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学生把对这些作家或作品的研究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 就很容易避免论文选题“陈”的问题了。

选取学术空白点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这是从研究内容上解决论文选题“陈”的问题。当然, 论文选题的“陈”还可以从研究方法和角度方面加以规避。方法和角度上的创新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需要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揣摩, 了解和把握本专业相关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 了解在当今的学术研究中, 有哪些新方法在被尝试和运用, 仔细分析这些新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命题, 能否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去。如果这些新方法不适合自己的研究命题, 能否考虑尝试借鉴其他专业方向的研究方法?任何新的方法, 都是在研究者的大胆借鉴和不断尝试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例如, 文人心态的研究是对心理学知识的大胆揽入, 定量分析型研究是对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大胆借鉴, 等等。大学生处在思维发展的活跃期, 易于接受新事物, 也具备大胆创新的激情, 指导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在个人研究和论文写作中大胆借鉴、尝试和运用新方法、新视角, 从而从研究方法上杜绝论文选题“陈”的问题。

3. 对于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偏”的问题

如果说, 解决学生毕业论文“大”和“陈”的问题主要靠学生自身就可以实现的话, 那么, 解决学生论文选题“偏”的问题则主要依靠指导老师管控了。作为在校的大学本科学生而言, 他们对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界限并不敏感, 并不十分清楚怎样的论文选题才是符合文学学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再加上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一味地想着要出新、出奇而不知不觉中常常会逾越了专业的界限, 特别是有些学生想要写一些“交叉研究”的论文时, 论文选题很容易出现“偏”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指导教师及时指出并加以修正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而言,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毕业论文的写作, 而“创新能力”在毕业论文环节中的体现就是要求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够不落俗套、积极创新。要想做到毕业论文的创新, 选题是最关键的环节。因此, 笔者不遗余力地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现状、不足和解决的策略做了较为细致和深入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创新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妥之与否, 还望方家指正。

摘要: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重要环节。其无论对于大学生自身还是所在院校, 都意义重大。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而言, 在论文选题方面存在着“大”、“陈”、“偏”的问题, 只有采取合理的措施, 解决学生论文选题中的这些问题, 才能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走上创新之路。

篇4: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结合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确保专业培养计划的实施

专业培养计划是高校为完成其所承担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任务而制定的有关专业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案,是高校进行各项具体教学活动的基础。

化工类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其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化工基础理论、基本实践技能和工程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并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在化工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一般是作为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不同学校在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上也有差异,一般在十几周到二十几周不等。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毕业论文须做到“一人一题”,并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必须遵循客观性、创造性和科学性。这些因素客观上就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结合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要求,以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毕业论文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提交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切忌选择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的课题,以避免由于论文选题上的不足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效率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拥有的兴趣会成为学生搜集资料的主要动因,它会影响到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占有和理解及对所遇问题的思考,最终会影响到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是否能进行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劳动。因此在论文选题时,教师不但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完成论文的兴趣,而且要正确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完成效率。

在2007年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时,我曾为一名学生选择了利用天然高分子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制备高性能吸附树脂的课题,但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他对利用植物油、多元醇和多元酸制备醇酸树脂更感兴趣。其后,我对课题及时进行了调整,研究中学生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并成功地完成了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去除存在于醇酸树脂中微量水的研究,得到的醇酸树脂无论是粘附性能还是成膜性能都明显改善。

三、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确保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

毕业论文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环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精神和独立工作意识切实得到锻炼。但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学生由于基础、学习能力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在课题的理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分析等方面的完成程度上也不同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毕业论文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尤其是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必须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根据作者对近几年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的分析,认为学生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提高型、巩固型和弥补型。提高型学生不但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好,而且还学有余力,具有较强的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型学生在毕业论文以前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化工专业所需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面对创新性课题时还需教师更多地指导和帮助;弥补型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以前的学习中,对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还存在一定不足,对创新性专题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更是由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原因而难以独立完成。对于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应有所差异:提高型学生可选择一些具有较高创新性要求的课题;巩固型学生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性要求的课题;弥补型学生主要考虑选择一些相对成熟并有验证性特点的课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完成质量达到要求的毕业论文。

四、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生介入教师科研课题是提高毕业论文创新性的有效措施。教师的科研课题是教师对某一领域经过较长时间思考和研究之后形成的成果,一般具备较好的创新性。将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科研课题结合起来,不但可使学生对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有较好了解,而且也可通过学生参与教师部分科研项目的研究,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和新特点,从而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上获得较高的起点。

在2007年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2003级毕业论文选题阶段,作者将承担的盐城市社会发展项目《基于两性壳聚糖的靶向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分解,并以分解后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备选课题。在论文选题初期,通过教师向有意参与这些课题研究的学生介绍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课题的研究价值,使学生对这些课题产生了兴趣。其后通过具体研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不断交流,使学生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特点有了更多了解,也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科研素质得到了提高,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完成的《季铵化羧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和《季铵化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两篇毕业论文被评为盐城工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并且《季铵化羧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还获得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

五、结合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对学生毕业后所承担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的统计和分析可知,化工类学生毕业后承担的任务主要有技术革新、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工艺改造、设备设计、环境治理、节能降耗、工程施工及产品营销等,内容相当广泛,而高校自身又承担着传递知识、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功能。这就要求毕业论文选题需要结合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及企业的要求,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实际工业生产和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这些与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结合的课题往往具有实用背景,因而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可以直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通过学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激发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论文完成过程中的每次进步更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2006年,作者根据江苏一家农药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拟定了一个从乐果生产废水中回收硫磷酯和氯化铵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备选课题。在论文选题初期,通过向学生介绍该企业现有乐果生产工艺特点及硫磷酯和氯化铵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对所选课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认识。其后通过论文研究过程中与学生的多次探讨以及实验方案的完善,顺利解决了该企业乐果生产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问题。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不但在工程实践和创新性思维方法上得到提高,而且完成的毕业论文内容翔实、完整,具有较高质量。

六、结合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论文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创新性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化学化工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上要不断地根据专业的发展特点推陈出新,确保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但有一定深度、难度和广度,而且要符合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规律。

随着能源危机不断加剧和矿产资源逐渐枯竭,人们现在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天然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资源的深加工和资源化利用日益成为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2008年,作者根据我国松香资源较为丰富而在松香加工及高附加值松香衍生物的生产上存在不足的特点,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松脂水性化加工技术研究和绿色化工产品的开发》的部分研究内容,拟定了一个利用松香生产具有抗菌杀菌性能的农药乳化剂课题作为毕业论文课题。由于选择该课题的学生对松香的深加工和利用很感兴趣,在该课题的研究上非常投入,同时在研究中与教师的交流也非常充分,因此毕业论文的研究任务和目标都能得到很好实现。课题完成后,不但学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盐城工学院优秀论文,而且研究中形成的成果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参考文献:

[1]林登平,叶钊.组织学生参加开放型实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3,(1):80-81,46.

[2]陈卫,张灏,赵建新,等.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和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22(6):56-58.

[3]李利军,李艳丽.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3,(6):90-92,111.

[4]贺晓蓉,刘述喜,陈新岗.高校工科毕业论文写作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9):177-180.

[5]袁斌,吕松,袁世平.关于工科高校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模式的新思考与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9-42.

[6]叶青,裘兆蓉.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提高毕业生创新思维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6,(5):47-50.

[7]张根全,赵子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1):13-16.

[8]邹明珠,吴通好,郝秀峰.利用优势条件培养创新能力[J].大学化学,2000,15(3):9-11,43.

篇5:新!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注:1.这些题目只是选题参考,最终的论文题目有待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2.希望同学们在选题时尽可能地避免与其他同学选题雷同,如果出现雷同情况,选题结果公布后,涉及雷同选题的同学要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及时变更选题;3.各班由学习委员负责,在选题公布的一周之内将本班《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登记册》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交于指定老师一份。)

一、中国古代文学

1.从原始歌谣探讨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 2.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关怀 3.《楚词》的神话学价值研究 4.创世神话初论

5.中国和古希腊洪水神话的一些母题比较 6.试论神话中的幻想 7.《诗经》中的爱情诗

8.《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文化阐释 9.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 10.试论《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1.兴的起源——一个艺术难题的求证 12.《离骚》象征手法探微

13.论屈原在抒情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 14.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之比较 15.《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 16.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浅析 17.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18.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 19.《战国策》细节描写之艺术成就 20.《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21.论《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 22.《庄子》的神话思维品格 23.幽默的庄子与《庄子》的幽默 24.论《左传》中的妇女形象

25.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26.《左传》的人物描写艺术新探 / 19 27.《荀子》的比喻艺术 28.《韩非子》中的寓言论 29.《九歌》的体制与读法

30.宋玉悲秋与中国文人的“季节病” 31.一个现代大学生眼中的宋玉 32.20世纪的先秦文学研究述评

33.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

34.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35.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36.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37.《左传》与《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之比较 38.汉赋审美情趣的演变

39.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40.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41.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42.《孔雀东南飞》刘、焦爱情悲剧初探 43.《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异同论 44.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 45.曹植诗歌中的神话境界初探 46.曹丕、曹植诗风比较论 47.毛泽东与曹操诗歌之比较 48.“才高八斗”曹植

49.从曹植、庚信等作家前后期文风的转变看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50.从蔡琰的《悲愤诗》看其忧患意识与生命意识 51.从陶渊明、孟浩然看隐逸文人的济世情怀 52.试论陶渊明作品中的菊(或酒、鸟等)意象 53.陶谢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比较研究 54.浅议鲍照乐府诗的“俊逸”特色

55.潘岳《悼亡诗》与元稹《遣悲怀》比较研究 56.浅析《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 57.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

58.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59.浅谈六朝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 60.论玄言诗在山水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19 61.论《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形象的地域文化性及成因 62.从《鸿门宴》看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性格 63.论阮籍《咏怀诗》的朦胧美 64.试论魏晋文人的命运

65.从“桃花源”看知识分子的理想家园 66.浅谈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

67.论陈子昂诗歌的创新意义与过渡形态 68.王维诗歌的幽静美 69.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谈 70.王维、李白山水诗比较谈

71.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生活与创作 72.李白、杜甫的山水景物诗比较谈 73.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4.从《秋兴八首》谈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5.论白居易新乐府的时代意义 76.论唐传奇中风尘女性的形象 77.论杜牧七言绝句的艺术特色 78.唐代某位诗人的诗歌意象略论 79.宋代某位诗人的诗歌意象略论 80.从高适边塞诗看盛唐气象 81.浅谈韩孟诗派的审美特征

82.论韩愈散文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 83.论韩愈散文的“气” 84.白居易诗歌理论评价 85.论白居易感伤诗的生命意识 86.论张籍诗

87.论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爱情诗 88.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89.论李商隐诗的佛学意趣

90.李颀、白居易、韩愈、李贺音乐诗之比较 91.论李贺诗的怪诞

92.试析想象力在李贺和李白诗歌中运用的同与异 93.浅论传奇《紫钗记》对小说《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创新 94.论霍小玉形象的塑造 / 19 95.论白行简词的艺术特色 96.论“风尘三侠”形象的道德内涵 97.论杜牧史论诗的人文意识 98.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99.论皮日休小品文的政治意义 100.论王安石咏史诗的翻新与讽喻 101.论张孝祥词的美学特征 102.论张孝祥诗词中的爱国精神 103.论李煜词的“真”

104.论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作中悲剧体验的差异 105.李煜和他的词

106.比较温庭筠、韦庄婉约词风之异同 107.论花间词人的创作傾向

108.浅析唐传奇中的“进士——妓女”母题 109.唐传奇命名浅议

110.浅析《李娃传》的情节艺术

111.从《任氏传》看唐传奇作者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 112.试析唐传奇《离魂记》的情节艺术 113.从《枕中记》看沈既济用世出世的矛盾思想 114.从《霍小玉传》看唐代的婚姻门阀制度 115.从唐传奇看科举制度下的士风 116.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 117.论柳永词的俗与雅 118.论柳永词中的赋法 119.论苏轼诗歌的理趣美 120.论王安石的词学主张

121.论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 122.论苏洵散文的艺术特色 123.论苏轼散文中的“超然” 124.论苏轼词中的“梦”

125.从苏轼的散文看其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吸收和融合 126.论苏轼黄州词的精神境界 127.浅谈苏轼作品的宇宙、人生意识 128.温、韦词风比较谈

129.从黄庭坚诗的创作看江西诗派的创作思想 / 19 130.论王禹稱诗

131.论张元干对佛道思想的汲取

132.论欧阳修在宋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133.论柳永羁旅行役词 134.论李清照的前期词 135.试论易安体 136.试论诚斋体 137.论辛弃疾的农村词 138.论辛弃疾词的立功报国情结 139.论稼轩词的语言艺术 140.陆游作品中的汉唐情节 141.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142.论陆游诗歌在艺术上的继承与创新 143.论辛弃疾婉约词的艺术魅力 144.简论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特色 145.论辛弃疾词风的产生 146.论李清照诗的思想性 147.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视角 148.论李清照词中的“愁”

149.试论关汉卿

150.《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151.《汉宫秋》主题辨析

152.浅析元杂剧《救风尘》的喜剧色彩 153.试论乔吉杂剧的思想性

154.从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看其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155.试析《赵氏孤儿》的戏剧结构 156.《赵氏孤儿》戏剧冲突浅析 157.崔莺莺、李千金人物形象之比较 158.浅析元杂剧中李逵形象

159.从《张协状元》看南戏的初始形态 160.《琵琶记》主题探微 161.汪道昆《大雅堂杂剧》研究 162.浅析《雷峰塔》传奇的悲剧冲突 / 19 163.从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看清代传奇艺术的道德化倾向 164.试析李渔《笠翁十种曲》的喜剧色彩 165.《长生殿》现代精神解读 166.试析《错斩崔宁》的叙事艺术

167.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家庭女性形象之比较 168.奇才 狂士 诤臣——论《三国演义》中庞统形象审美特色 169.由徐庶与姜维的去留论《三国演义》的价值取向 170.《三国演义》的尚理倾向及其成因 171.论《三国演义》中“义”的悲剧性

172.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奇色彩——论《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 173.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174.《水浒传》谶言初探

175.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 176.梁山好汉座次的排定和结构简论 177.《水浒传》梁山好汉绰号的文化审视 178.从武松形象看《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 179.美德与奴性的结合——浅析《西游记》中沙僧形象 180.反叛、反讽、反衬——简析《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 181.佛光幻影中世俗女性的映象——《西游记》女性形象解读 182.从孙悟空的形象塑造看《西游记》对悲剧和喜剧的超越 183.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看明代白话小说的时代内容 184.试论“二拍”中的徽商形象

185.试析《聊斋志异》中爱情故事的现实意义 186.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科举情结与科举批判 187.试论《儒林外史》中的腐儒形象

188.试析《儒林外史》呈现的科举活动与科举观 189.试论《儒林外史》中“科举功名”边缘的女性形象

190.论吴趼人小说的新闻体特征――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例 191.试论《镜花缘》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192.浅析徐渭小品文的个性化特征

193.浅析袁宏道《解脱集》中散文的艺术特色 194.试论袁中道山水游记散文的审美价值 195.浅析陈继儒序跋小品的艺术特色 196.张岱《陶庵梦忆》美学精神阐释 197.论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的艺术价值 / 19 198.试论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199.试论南戏中的双线结构及其意义 200.论析《琵琶记》的主题矛盾及其形成原因 201.试论明代文学中的复古思潮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02.《三国演义》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203.试论“尊刘反曹”倾向中的道德内涵 204.试论《水浒》研究中的“市民起义”说 205.试论梁山义军的失败与正统道德的悲剧 206.《西游记》主题论析 207.试论《西游记》的反宗教倾向 208.孙悟空形象的道德审美意蕴 209.《金瓶梅》的道德批判

210.“三言”、“二拍”中的商业意识 211.《长生殿》与洪昇的爱情观

212.试论《桃花扇》中的“国家至上”意识 213.试论《聊斋志异》的反传统倾向 214.试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民族特征 215.试论《红楼梦》的宗教意识 216.林黛玉形象的道德批判

217.《红楼梦》人物描写中的对比艺术 218.《歧路灯》中谭绍闻形象的社会意义 219.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功过得失谈

二、现当代文学

1.冰心小诗研究

2.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3.论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4.论《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5.《故事新编》的反讽艺术研究 6.“革命十恋爱”小说结构模式研究 7.论《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8.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9.论进化论对鲁迅思想的影响 10.论《彷徨》中的农民形象 / 19 11.论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12.论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13.论新感觉派小说艺术风格 14.论“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15.论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16.论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17.论老舍小说中的幽默艺术 18.《腐蚀》的艺术特征研究 19.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20.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研究 21.《蚀》与《子夜》的比较研究 22.论张爱玲小说的选题特征 23.论《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24.胡风的诗和诗论 25.路翎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

26.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27.论萧红小说的艺术特征 2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研究 29.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30.论《家》中的文化冲突 31.论《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 32.论赵树理小说的平民化特征 33.论王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34.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35.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36.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37.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38.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的创作特色 39.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艺术特征

40.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41.《平凡世界》中孙少平形象分析 42.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43.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44.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的主题特色 45.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的审美特征 / 19 46.论池莉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47.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48.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49.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50.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贡献

51.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52.新时期文学中女性散文的美学追求 53.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再认识 54.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妇女形象 55.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命运关注 56.论乡土小说中的农村中国

57.论革命历史小说中的“英雄”形象 58.论革命样板戏中的英雄史观 59.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研究 60.沈从文小说与湖湘文化研究 61.论《呼兰河传》的文化意蕴 62.论夏衍戏剧的抒情特色 63.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研究 64.论郁达夫的“忧郁情结” 65.论毛泽东诗词的历史意蕴

66.论当代文学大自然主题的描写形态及审美意蕴 67.论残雪小说的审丑艺术

68.论《白鹿原》对生活的审视与反思 69.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故土情结 70.论新时期女性小说作家的审美追求

三、外国文学

1.论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论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3.论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4.论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5.托尔斯泰文学创作中的“心灵辩证法”研究 6.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7.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 19 8.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9.论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艺术成就

10.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谈“悲剧之父”

11.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 12.论唐•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 13.论《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

14.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

15.论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中主人公的精神人格的成因和变异 16.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 17.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的莎士比亚 18.《简爱》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19.安娜•卡列尼娜和娜拉女性意识的比较研究 20.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艺术魅力 21.论哈代小说的女性意识

22.悲剧英雄:论《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3.论《高老头》中父爱的实质 24.论《神曲》的二重性 25.论《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6.论古希腊文学中的人本思想

27.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 28.论荷马史诗的时代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29.论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和艺术风格 30.论《巨人传》与法国文艺复兴精神 31.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

32.从《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看拜伦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33.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 34.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 35.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简奥斯汀的妇女观

36.论狄更斯前期小说创作中“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37.论果戈理的幽默讽刺艺术(“含泪的笑”)38.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研究(罗亭等)39.从《复活》的人物“复活”看“托尔斯泰主义” 40.论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41.劳伦斯小说的两性关系研究及其文化价值观 42.论《荒原》的后期象征主义艺术特色 / 19 43.从《追忆逝水年华》看普鲁斯特的“回忆的诗学” 44.论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45.川端康成的小说美学及其艺术成就

四、美学、文学理论

1.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4.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5.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6.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7.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8.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9.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10.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11.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12.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13.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

1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研究 15.论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16.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17.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18.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19.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20.“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21.毛泽东的《讲话》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的中国化 22.论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 23.论阅读中的审美创造性

24.亚里斯多德文艺思想对后世文论的影响研究 25.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研究 26.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研究

27.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28.艺术审美中主、客观的关系研究 29.“意象”与“意境”的比较研究 / 19 30.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的个例研究 31.论以丑为美与化丑为美的区别

32.论作家审美趣味与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 33.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关系的问题 34.论艺术直觉在创作中的作用 35.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研究 36.艺术欣赏中的共鸣问题研究 37.论宗教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38.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39.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40.论论艺术创作中的通感与错位 41.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42.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43.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44.文艺与道德的关系研究

45.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功利性问题

五、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

1.试论动物(或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 2.试论人名(或地名)的文化内涵 3.试论惯用语(或歇后语)的文化特征 4.XX作品的修辞艺术研究 5.XX作家(或XX作品)语言研究 6.商品(或牌号)命名的语言艺术 7.网络语言研究 8.广告语言研究 9.营销语言研究 10.广播语言研究 11.主持语言研究 12.叫卖语言研究 13.称呼语言研究 14.新闻语言研究 15.手机短信语言研究 16.流行段子语言研究 / 19 17.经济类新词语研究 18.外来新词语研究 19.流行歌曲歌词语言研究 20.校园流行语研究

21.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22.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23.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24.XX方言语音研究 25.XX方言词汇研究 26.XX方言的代词 27.XX方言的连读变调 28.XX方言的子变韵母

29.X方言音韵与中古音韵的比较 30.XX方言重叠词研究 31.XX方言的副词 32.XX方言的本字考释 33.XX方言俗语研究

34.XX方言与XX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35.XX民歌语言艺术研究 36.XX民歌或戏曲语言研究 37.试论XX民歌的押韵 38.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39.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40.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41.专书被动句研究 42.专书判断句研究

43.先秦“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44.先秦双宾语句的类型 45.《说文解字》玉部字研究

46.《说文解字》女部字(或贝部字或马部字或鱼部字等)研究 47.汉字与文化关系研究 48.阳声韵在XX方言的演变 49.阴声韵在XX方言的演变 50.入声韵在XX方言的演变

51.现代汉语新闻词汇修辞学造句法探究 / 19 52.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53.中文英文短语简缩比较

54.英语和汉语(专有名称中)音节近似翻译和用字规范问题 55.《儒林外史》方俗语汇释 56.《西游记》语辞考 57.《三国演义》语辞考 58.二程语录俗语辞考释 59.专书的副词研究 60.专书的介词研究 61.专书的连词研究 62.初中文言文的注释问题 63.高中文言文的注释问题 64.中学文言文注释方法研究

65.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所”字结构研究 66.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而”字解析 67.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68.论提高中学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方法

六、民间文学、民俗学

1.现代传媒冲击下民间故事的传承现状

2.当代民间文化传人、歌王、歌师、民间艺人的调查研究 3.XX民歌节的考察与研究

4.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审美人类学或者其他相关学科的角度,研究民间文化资源的历史演化与现代发展 5.XX地区婚姻习俗调查与研究 6.XX地区丧葬礼仪调查与研究 7.XX地区服饰文化研究 8.XX地区信仰习俗调查研究 9.XX地区农业习俗调查研究

10.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文化习俗、人文传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11.XX地区称谓语研究

12.XX地区与XX地区丧葬习俗比较研究 13.XX地区与XX地区婚姻习俗比较研究 / 19

七、教学论

1.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问题 2.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3.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 4.试论当下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及对策 5.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问题 6.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7.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8.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探微

9.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问题 10.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教育 11.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12.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诗歌(或散文或作文或科技文)教学研究 13.新课改背景下的文言文创新教育研究 14.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

15.苏教版与人教版(或北师大版或粤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16.苏教版与人教版(或北师大版或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17.浅谈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发展 18.近百年来语文教材内容变化研究

19.阅读教学中XX(例如“优化序列层次设计”)的实践探索或研究

八、广电、新闻

1、浅谈学习型媒体的建构

2、略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3、新闻报道与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

4、论“新闻审判”现象

5、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

6、风险社会中的大众传媒

7、新闻类博客研究

8、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9、中西新闻评论风格之比较

10、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

11、信息时代的公众媒体素养 / 19

12、本地报刊市场发行问题研究

13、新传播时代媒体对个人空间的侵蚀

14、浅析如何避免新闻策划中的炒作行为

15、新农村频道如何办出特色

16、对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的思考

17、突发性事件报道策划研究

18、探索会议新闻的创新之道

19、网络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20、论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塑造

21、城市媒体的创意与开发

22、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与媒体自律

23、跨国传媒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运营分析

24、国际传媒与国际传播(相关内容)

25、新闻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从学生的角度谈起

26、<鲁豫有约>与<杨谰访谈录>比较研究

27、专栏时评的现状和问题

28、古今民谣的时评性

29、新闻发现力的历史性思考 30、媒体报道与地区形象的塑造

31、新闻摄影实践的困惑与解惑思考

32、新闻影像传播价值探讨

33、图片新闻与电视新闻关系探讨

34、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探讨

35、新闻报道平衡的思维断想

36、新时期典型报道研究

37、论都市报崛起对中国报业的影响

38、论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的拓展与深化

39、转型期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40、论危机传播中的跨文化误读

41、现代报纸新闻策划浅论

42、试论现场短新闻

43、试论体验式报道

44、试论经济类报道的服务功能

45、企业新闻通稿的写作

46、新闻文体创新与发展研究 / 19

47、试论新闻中的数字运用

48、论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49、报纸专副刊报道研究 50、解释性报道初深

51、党报新闻标题研究

52、晚报新闻标题研究

53、晚报与都市报竞争的“双赢”之策

54、我国转型时期的都市报研究

55、新闻采访中的“拆墙”艺术

56、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困境和理性思考

57、新闻娱乐化倾向研究

58、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发现新闻

59、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走向探析 60、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写作变革 61、试论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倾向 62、党报新闻写作改革研究 63、主流媒体的品牌建设探析 64、教育类新闻报道的问题与改进 65、试论大学报的内容创新 66、网络新闻报道研究 67、大公报新闻报道研究 68、通讯的报道创新 69、试论娱乐类“八卦新闻” 70、《南方周末》的报道特色 71、报网互动中的新闻报道创新 72、地市报的改革出路研究 73、论新闻媒体“正面报道”为主 74、新闻报道“三贴近”的基本路向研究 75、改进和加强农村报道研究 76、“新闻民工”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77、《环球时报》的报道特色研究 78、浅析时政类新闻周刊的内容竞争策略 79、“政治家办报”的现代启示

80、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1、当前弱势群体传播的渠道分析 / 19 82、党报引导舆论现状及方法 83、寻找新闻背后的新闻 84、古诗词意境与新闻美感 85、古典文学修养与新闻语言

86、古诗词经典语句在新闻标题中的改造性运用 87、消费者态度形成和改变过程中广告的作用 88、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89、权威信息来源初探

90、试论散文笔法在新闻文体中的运用 91、手机媒体的组织传播功能 92、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93、手机短息与社会公共安全 94、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分析 95、试论电视栏目策划的成功要素

96、试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及特点 97、论灾害报道的社会功能

98、“虚拟世界”与媒介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99、英文报刊的特点分析(或相关研究)100、学习对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101、呼唤绿色收视率

102、谈采访中提问的技能与技巧 103、传媒中健康资讯对女性的负面影响 104、访谈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及走向 105、假日报纸”新闻误区浅探 106、对报纸版面设计趋势的观察与思考 107、论热点难点报道的策划意识 108、高卷入商品的情感诉求 109、试论都市报言论特色

110、人民网BBS言论选题特征分析 111、人民日报“论坛评论”特征分析 112、CBS新闻时事栏目《六十分钟》研究 113、论调查性新闻的功能

114、节目主持人的的文化素质问题研究 115、新闻集团媒体经营之探析

116、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的问题研究 / 19 117、论广电从业者的角色错位

118、我国节目主持人素质的现状及发展的方向 119、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120、网络广播与传统广播的比较问题研究 121、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122、广播传播中的文化问题研究 123、我国广播节目传播特色及未来趋势 124、广播节目编辑艺术的探讨

125、试论当代广播媒介中广播节目现代及发展变化 126、中外言论写作风格比较

篇6: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中国古代文学

试论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纵横谈 《诗经·国风》的美学价值 雅颂新论

《七月》作者及主题新探 《左传》的思想和艺术 论《左传》描写战争的特色 《左传》、《国语》之比较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说辞之比较

《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新论 试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庄子·逍遥游》再解读 庄子思想的新评价 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孟子》《庄子》《韩非子》寓言比较 先秦寓言概论

庄周、屈原浪漫主义之比较

论屈原创作的悲剧精神 论屈原作品的艺术创新 屈原创作心理之探索 《离骚》“求女”再探 宋玉及其辞赋简论 先秦两汉小说考论 赋体溯源 汉赋新论 《七发》读札 张衡赋简论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和语言成就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评述 《史记》、《汉书》比较论

论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孔雀东南飞》艺术赏析 《古诗十九首》综论

论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论曹植的诗歌创作 “三曹”诗风异同论 蔡琰诗简论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谈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论左思及其《咏史》诗 论陶渊明的归隐诗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特色 “二谢”山水诗之比较 论鲍照

论庾信的创作道路及其成就 王勃简论

评陈子昂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

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

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 试论王维的边塞诗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谈李白诗歌的夸张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 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论杜甫的绝句

从“三吏三别”看杜诗“诗史”之特征

韦应物诗简论 论李益的七绝 《长恨歌》主题新探 论《长恨歌》的艺术美

评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和新乐府诗

评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 谈柳宗元的寓言 唐代山水诗研究 唐代山水散文研究 韩愈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刘禹锡诗歌简论 论杜牧的咏史诗 论李商隐的政治诗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七律的突出贡献 谈韦庄的《秦妇吟》 论唐代几首描写音乐的诗 温庭筠词简论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重评“西崑派” 王禹偁简论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色 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婉约派词 论柳永词

论苏轼诗词散文的理趣美 论苏轼的婉约词

评江西诗派的创作思想和黄庭坚的创作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南宋文学中爱国思想的评价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及其表现形式和特点

论陆游诗歌在艺术上的继承与创新 论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评南宋格律派词人的创作 宋代山水词研究 宋代山水诗研究 宋代山水散文研究 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论宋元话本中的妇女形象 元好问的试论和诗作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成就和贡献

论白朴《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形象 《倩女离魂》的成就和地位 评高明的《琵琶记》 论马致远的散曲

评张可久(或乔吉)的散曲创作 关于《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或战争描写)的特点

诸葛亮(或其他人物)形象简论 《水浒传》的思想和艺术 关于《水浒传》的招安问题 论宋江(或其他人物)形象 《西游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论孙悟空 谈喜剧人物猪八戒

试论《三言》中的小商贩形象 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义

试论《牡丹亭》主题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进步意义

试论明代的社会文化思潮对于诗文创作的影响

李贽的文艺思想及影响 评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主张 唐宋派和桐城派的文艺思想 谈《聊斋·促织》(或其他篇章)的思想和艺术

简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谈《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红楼梦》的主题和主线 试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艺术 试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论贾宝玉(或其他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突破

评“文革”中的“评红热”(或“旧红学”、“新红学”)试论《长生殿》的主题 《桃花扇》简论 论李香君

简论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 论李玉的《清忠谱》 论李渔的戏剧理论和戏剧创作 论纳兰性德的词 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梁启超对晚清文学的贡献 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和艺术 秋瑾诗词简论 试论《孽海花》的思想倾向 谈《老残游记》的语言特色

刘勰创作理论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如形象思维、艺术构思、风格论、批评论、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作家修养等等)

汉魏风骨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司空图的审美观初探 论通感

论“文学是人学”

论文学语言的复义特征|诗性特征 文学阐释中的误读现象研究 论“期待视野”对文学阅读的影响 论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禅宗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 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特征 论《文心雕龙·程器》中的道德诉求 《文心雕龙·神思》中的创作理论研究

意象与意境的比较研究 “言不尽意”说研究 金圣叹小说评点研究 《西游记》中的宗教意识研究

文学理论

艺术典型与时代精神 风格论

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试谈文艺与道德的关系 宗教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谈谈艺术欣赏中的共鸣问题 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谈谈文学的艺术性 艺术真实与作家的理想 谈谈艺术直觉在创作中的作用 当前文学批评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论文学的创造主体 谈谈自由创造和美的关系

试论艺术生产与物质发展不平衡关系的问题 谈谈美的本质 悲剧漫谈 刘勰世界观初探

《红楼梦》经典化历程研究 《水浒传》经典化历程研究 《三国演义》经典化历程研究 论网络写作对传统写作的挑战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图景研究 论《狂人日记》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论新写实作家的叙事风格 《蜀道难》中的悲剧意识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蒙太奇结构特征研究

子君与娜拉形象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悲剧美学比较研究 论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运用技巧 萨特戏剧中的“自由选择”主题研究

“崇高”的当代意义 论艺术中的信仰之维 论希腊悲剧中的命运 论本雅明美学中的“震惊” 苦难与美——论梵高

论弗洛伊德美学中的“力比多” 艺术之根——解读海德格尔《艺术作

品的本源》

中国当代文学

从《秦腔》看贾平凹小说的故土情结 论中国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论毛泽东诗词的思想艺术特色 试论杨朔散文的诗意创造 巴金《随想录》漫评

试论郭小川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试谈闻捷的爱情诗

试论《创业史》的思想艺术成就 李瑛诗作艺术片论

试论艾青新时期诗歌创作特色 试论《林海雪原》的传奇色彩 试谈舒婷的爱情诗 舒婷诗歌的含蓄美散论

《茶馆》的艺术结构及其语言特色 试谈朦胧诗

试论新时期报告文学的主要特质 阿城小说论

试论《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将军吟》、《东方》、《冬天里的春天》、《钟鼓楼》、《平凡的世界》、《都市风流》的创作特色 试谈《李自成》的得失

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特色 试谈蒋子龙的小说创作

试论《沉重的翅膀》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试论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创作 试论“知青文学”

漫评王安忆、铁凝的小说创作 试论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试论马烽、王汶石的小说创作 峻青、王愿坚创作特色比较 试谈路文夫、高晓声的小说创作 谌容《人到中年》漫评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特色

贾平凹小说创作论(可以谈某一部作品)张贤亮创作论 试谈新潮小说

试谈“新生代”诗歌创作 沙叶新《陈毅市长》的开拓意义

试谈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 试谈田汉的《关汉卿》

港台文学浅论(某一作家或某一文学现象)试谈顾城的诗 池莉的小说创作 大墙文学初探 中国当代文学流派综论 新时期小说观点演变的思考 女性文学试论

试谈新时期新历史剧的当代意识 小小说漫评

寻根小说的意义及其不足 试谈邓小平的文艺思想

浅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价值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简析周炳形象的社会意义 周立波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刘邵棠小说的民族风格 张承志小说散论 试论通俗文学创作 陕西文学创作综论 试论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 试析《白鹿原》的审美追求 简析白嘉轩

试论《白鹿原》的艺术特色 浅谈新写实小说的得与失 试论金庸的小说 方敬诗歌研究 乔羽歌词研究 方文山歌词与新诗研究 新诗的精神重建 新诗传播方式重建 新诗诗体重建 新诗的春与秋意象 穆旦的诗研究 郑敏的诗研究 昌耀的诗研究 当代陕西诗歌研究 当代陕西女性诗歌研究 麦家的小说创作研究 阎连科的小说研究 于坚的诗研究 伊沙的诗研究

迟子建的小说研究 莫言的小说研究 邓一光的小说研究 刘醒龙的小说研究 刘震云的小说研究 残雪的小说研究 余华的小说研究 苏童的小说研究 史铁生的小说研究

《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形象论

中国现代文学

论中国近代文学改良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论“五四”文学革命

新时期统一战线形成与分裂原因新探

重评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左联的功绩与缺点综析 论文艺大众化运动 论“新月派”

重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重评“论语派” “两个口号论争”得失谈 “孤岛文学”运动的历史功绩 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伟大意义

鲁迅早期“改造国民性”思想新探 《呐喊》、《彷徨》比较谈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 《朝花夕拾》简论 论《野草》的象征主义特色 论《故事新编》的艺术风格 祥林嫂形象浅析 论《伤逝》

郭沫若早期思想中泛神论的影响 论《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抒情性 戏剧意象研究

论曹禺丁西林高行健的戏剧创作特色

论胡适的白话新诗创作 论冰心作品中的泛爱思想 论王统照的文学思想和创作

论《倪焕之》

许地山作品中的宗教色彩透视 鲁彦小说与“乡土文学” 试析庐隐小说中的感伤色彩 郁达夫《沉沦》创作特色 郁达夫小说观初探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周作人散文艺术论

刘半农、刘大白新诗的民歌风格论 论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的主张和创作 论“湖畔”四诗人的爱情诗 徐志摩爱情诗作简论 叶紫小说的悲壮色彩 萧红创作魅力探源

《蚀》中的“时代女性”综论 《子夜》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家》简论

论沙汀小说的幽默和冷峻风格 《南行记》中的传奇色彩和边寨风情 论张天翼小说的创作风格 殷夫的“红色鼓动诗”简论 蒲风诗作的“火”的风格 戴望舒诗作风格的嬗变 论臧克家诗作的乡土风格

论何其芳诗歌、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 “画笔——芦笛——号角”——艾青诗作风格简论

“时代的鼓手”——田间诗歌创作论 论柔石的《二月》

“血的战斗”和“铁的人物”——萧军小说创作论 李劼人小说创作论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创作特色 《寒夜》简论

《四世同堂》中的钱默吟形象综论 《王贵与李香香》和“信天游” 诗的漫画,漫画的诗——论袁水拍的政治讽刺诗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 《荷花淀》的诗意美 论田汉剧作的抒情的风格 论《雷雨》的艺术成就 论《日出》的结构艺术 论夏衍的戏剧创作风格

为什么说《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 论鲁迅的诗

重读“红色经典”(某一部)重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欧美文学

荷马史诗研究

论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对戏剧艺术的贡献

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精神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妇女形象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暴发户形象 论雨果的《悲惨世界》(或《巴黎圣母院》)

无产阶级革命的颂歌——论巴黎公社文学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思想性和局限性

易卜生的“问题剧”对我国戏剧发展的借鉴作用 《玩偶之家》中的妇女问题 试论外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消极浪漫主义的关系

谈外国当代文学中的“荒诞派” 普希金短片抒情诗中的浪漫主义 屠格涅夫的讽刺艺术 列宁论托尔斯泰 契诃夫小说论 论高尔基的诗歌创作 马雅可夫斯基的戏剧创作 《荷马史诗》的审美意味

从诗与哲学的冲突看《俄狄浦斯王》 论《哈姆雷特》中的延宕

《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的比较研究

论拉伯雷《巨人传》中的笑 论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卡塔西斯”

诗与画的界限——论《拉奥孔》 论艺术的自由解放功能——解读《审美教育书简》 论加缪小说中的荒诞

《呼啸山庄》的主题研究

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爱情悲剧 论《罪与罚》的复调结构

东方文学

《万叶集》研究 《源氏物语》的艺术结构 印度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比较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

《一千零一夜》的东方艺术特色 泰戈尔《吉檀迦利》的思想和艺术 “川端文学”的研究

古代汉语

浅论《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 形声字声符说略 形声字意符说略 古注说略 “右文字”说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义符表义与声符表义异同论 说会意 说假借

通假字的成因初探

浅论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浅论词的古义和今义 探求本义的方法种种 古无轻唇音例证 古无舌上音例证 说宾语前置 论古汉语的词序 说“孰与”

“所”和“所”字结构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成因初探 意动和使动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古今汉语比较研究

词与词组的区别 多义词研究

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关系 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同义词的类型及其辨析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主语与谓语的关系 直接成分析法的析句原则 多附加成分的析句原则 宾语与补语的区分 论兼语句 谈连动句

单句与复句的区分原则

单句与复句中较难区分的几组关系 复句关系的穷尽性考察 言语交际的结构与框架 谈谈修辞方式与修辞效果 词语的锤炼与修辞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与其变式 试谈一种新的修辞方式 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社会用语规范状况调查 现代汉语

普通话语音与陕西方言的对应规律(某县某地区也可)

陕西方言词调查(某县某地区也可)论形声字

字、音节、语素、词的相互关系

社会用字规范状况调查 论“对比” 论“渲染” 论“铺垫” 论“蓄势” 论“线索” 论写作角度 短篇小说人称论 中篇小说结构论 文学因素与非文学因素 论文学鉴赏 论文学语言

论文学作品文体的演变 论“含蓄” 议论文中的逻辑力量 论“白描” 写实与写意 论“梦境” 论“意识流” 论散文的审美特征 论小说的审美特征 论诗歌的审美特征 市场经济与当代写作 中学语文教学法

语文教师素质论 论“大语文”的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语文教学目的谈

主导·主体·主线——钱梦龙教学思想评析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思想 语文教学中的辩证思想 现行语文教材批评 中学语言教学应以积累为主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谈“熟读而精思” 论阅读教学的几种基本课型 作文教学的命题艺术 练习设计的艺术

写作

试谈散文笔法

上一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PS判断题练习及答案下一篇:赴美生子完美十步骤